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最终破裂_李翔113090007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
最终破裂
作者:李翔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地信3班学号:1130900078
引言:本文坚持认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最终破裂,将从历次全球气候谈判发展趋势、全球气候的自然人文关系、区域性矛盾这三大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正文:
一、历次谈判发展趋势
大致列举一下比较重要的谈判事件,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日本京都制定《京都议定书》,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所制定的《巴厘路线图》,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议定的《哥本哈根会议》。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文简称《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
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这个公约的诞生便是全球气候谈判的起点,但是从内容看,它的成立建立在一个理想的状态。
例如,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这两点的提出就要求发达国家在减排中承担几乎所有的责任,不仅要使本国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还要承担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这无疑是一项巨大“回报甚微”的投资。而对于一些工业发展快速的发展中国家不进行法律上的约束,这样会使发展国家认为自己的工作徒劳而不公平。况且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常处于经历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再以牺牲经济来进行减排的治理。所以《公约》的实行具有理想性、不可行性。
2.矛盾在之后的15次缔约国会议中愈发展现出来。
1)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间(2008年-2012年间)
欧盟国家平均仅减排了2%,距离《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到2012年减排8%的目标仍相差
较远;加拿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1990年增加了27%,而承诺是到2012年减排 6%。其
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就显现出来了,发达国家都没有如期达到指定的减排目标,由于
条约的束缚,各国面临经济上的收益削减,再加上欧债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威胁,,
契约国中的发达国家在这4年眼睁睁得看着发展中国家“成长”而本国却在为发展中国
家出钱出力,自然会心生不平。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在2001年3
月,布什政府处于经济原因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2011年12月,加拿大环境部
长肯特也表示,当年决定加入《京都议定书》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由于《议定书》的减
排控制纲要并不适用于美国和中国这两个最大的气体排放国,所以注定会失败,而加拿
大也决定退出。这里谈到的中国的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中国正处于高速、粗放型经济增
长,对于我国人口的特殊性、对于碳排放的需求之巨大、对于减排技术上严重缺口,都
使它难以承受如发达国家一致的减排指标。所以这些复杂的因素使世界各国难以达到一
致的看法,谈判的利益纷争也就在所难免。
2)《巴厘路线图》对于《京都议定书》的补救失败
《巴厘路线图》所提及的中心内容:加强国际间合作;将美国纳入减排责任国的行列;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资金技术问题;进一步落实《公约》的时间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
国家一道,承诺担当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应责任。但是其长达2年的谈判进程已经反映出
各国之间对于责任义务的相互推诿,政治经济上的分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
间的责任和义务上的巨大分歧,使这次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上的成果。
3)《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有法律效应的文件的“难产”——特别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举
行之后所矛盾的凸显
不同于二十年前发达国家主动承担相应减排义务,如今世界格局在日新月异的变革。
在经历过《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发达国家,由于普遍没有达到预定的治理标准,
又因参与治理、限排等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在国际上扮演着“吃力不讨好”的角色。
所以,一时间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加入到了“明确而坚定”反对阵营。澳大利亚政府
加入《京都议定书》最迟,在实施《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时三心二意,在气候变化谈判
中经常装聋作哑,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不做承诺。澳大利亚是《京都议定书》
第二承诺期的温和反对派。欧盟也从上一期的积极领导者转而退居中立者的角色。可以
看出,《京都议定书》在“主力军”——各发达国家的反对声中已经四分五裂,它的存亡
岌岌可危。尽管2010年的坎昆会议最终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却没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
的气候谈判最终协议,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涉及减排、资金落实等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仍
然悬而未决。从以上的发展历程看,我们已经可以预见谈判的最终破裂。
二、全球气候的自然人文关系
1.全球气候面暖的不可逆性
在十年前,这个问题还存在着许多的争议与质疑。很多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只是科学家们
的杞人忧天,但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极端天气气候的频发、冰川的
消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
世界冰川面积从十九世纪以来已经减少了50%。目前在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
山和落基山的冰川的消失速度还在迅速提高。2005年3月吉力马札罗山顶的冰帽几乎消
失了,它从上一次冰河世纪以来已经存在了11000多年了。冰川的损失不仅直接造成了
山体滑坡、山洪暴发以及冰川湖的外溢,同时也增加了河流年度内流量的起伏变化海平
面的持续上升。尽管一些科学家通过对南极俄罗斯的“东方”号深钻的获取物分析得出
地球正处于降温的周期,但是他们忽略了在此过程中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巨大影响,
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以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增长造成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使得大
气吸收了大量本该反射回宇宙的能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07年
在法国首都巴黎发表一份评估报告摘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有超过90%的可
能由人类活动导致。再有科学家通过卫星对南极拍摄的遥感图像发现,2006年一块面积
如同一座小城市的冰山从南极大陆永久冰层里解体出来(附图一),与此前2002、2005
年解体的冰山一同表明南极大陆的坚冰正在经历大规模解体、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已成
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