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74b29a8a5e9856a57126006.png)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耀州区关庄镇柳家塬村)人,享年88岁,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他创立的“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柳体”书法艺术,对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
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是“颜柳欧赵”四大家之一。
柳公权历经唐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代,累官右拾遗、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翰林侍书学士、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郎等职,封河东郡公,赠太子太师。
独具风格的柳体书法,得以法度森严,内紧外拓,用笔斩截,骨力清劲久负盛誉,有“颜筋柳骨”之称。
他生性耿直,以笔为谏,“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成为柳公权“笔谏”的千年美谈。
柳公权书法的代表作有《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神策军碑》、《冯宿神道碑》、《淳化秘阁帖》、《金刚经》、《迥元观钟楼铭》等,柳体字今由国家教育部列为学生习字范本,已走进学生课堂。
柳公权的介绍世学书者的楷模:柳公权曾经利用为皇帝讲解书法的机会,向皇帝阐述做人的道理。
在他看来,写字的方法和做人的原则是统一的,只要为人正直,则笔下的书法也有清正刚廉的气息。
他们认为,书法不但使人身心愉悦,还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
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柳公权的人生经历早期这一时期是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岁。
宋赵明诚《金石录》载:贞元十七年(801),柳公权二十四岁时已书碑《河东节度李说碑》;此碑由郑儋撰文,原石在洛阳,已佚,但或可想象其为年少妍华之书。
柳公权哪个朝代
![柳公权哪个朝代](https://img.taocdn.com/s3/m/9822445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3.png)
柳公权哪个朝代柳公权哪个朝代?柳公权(773年-819年),原名柳璨,字公权,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律师。
他是唐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对唐代文学和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柳公权所处的时代是唐代,具体来说是唐宪宗代和唐穆宗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被许多人称为“盛世”。
唐朝自618年建立至907年灭亡,历经19代皇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之作。
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柳公权生于唐宪宗开元十一年(773年),逝世于唐穆宗元和七年(819年),他的一生正是处于唐朝的鼎盛时期。
柳公权在文学和书法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被誉为“文坛四才子”之一。
他担任过朗州(今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的录事参军、淄州(今山东省淄博市)谏议参军等职位,以及江淮地区的刺史。
柳公权对于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柳公权集》,是一部包含了他的诗歌、散文、赋文和骈文等的文集。
在这些作品中,他以华丽而流畅的文字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他的作品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表现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柳公权的书法造诣也非常高深。
他善于运用书法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他的书法作品曾被誉为“六朝隶法、魏碑真骨、晋篆古显、唐隶发端”。
他的草书尤以流畅大气、纵横有致而著称。
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除了文学和书法,柳公权在法律领域也有出色的成就。
他精通律法,曾创立了名为“儒者隶讼”的法律学派,为唐代的司法制度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柳公权律历》中,这是他系统总结唐代律法的巨著。
总之,柳公权是唐代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书法家和律师,他的创作和贡献对唐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个人才华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成为了后世文学和艺术从业者的楷模。
柳公权所处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文化和艺术成就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和研究。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24ae0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8.png)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被誉为“唐代最高峰”。
他的书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笔力豪迈,气韵生动
柳公权的书法以笔力强劲有力,气韵生动著称。
他的字体线条直劲有力,挺拔有力,富有韵律感,形态优美。
柳公权的字笔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起承转合自然,一气呵成。
二、构图精巧,布局合理
柳公权的书法构图精巧,布局合理。
他的字体设计严谨,整体构图合理。
每一个字的形态,大小,位置都是精心设计的,使整篇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加和谐美观。
三、潇洒飘逸,神韵超凡
柳公权的书法潇洒飘逸,神韵超凡。
他善于运用墨色,描绘出一种随心所欲的艺术效果。
其字体虽短小精悍,但笔意却渊远深邃,难以揣测。
他的书法极具个性化特点,常任意改变笔画方向、缩放字体大小和使用墨色的浓淡度,这种随心所欲的独特风格,使人们很难模仿。
四、传承创新,影响深远
柳公权在中国书法史上,除了是一位重要的书法家,更是一位融传统与创新于一体的书法宗师。
他善于在传承古人基础上,敢于创新,开拓出许多新的书写方式和艺术风格。
他对后人书法艺术的影响非常深远,成为了后人借鉴学习的楷书典范。
总之,柳公权的书法,不仅是其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三千年书法史上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对后人的书法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
![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https://img.taocdn.com/s3/m/05a73396f524ccbff12184ea.png)
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柳公权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那么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书法家、诗人。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其祖父柳正礼,曾为邠州士曹参军,而其父名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兄长是中唐时期的名臣柳公绰。
柳公权自幼喜爱学习,十二岁便能作辞赋,二十九岁时考中进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曾在李听幕府任掌书记,后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均在宫中为侍书。
柳公权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被封为河东郡公。
公元865年,柳公权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擅长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二人并称“颜柳”,且与欧阳询、赵孟頫、颜真卿并称“楷书四大家”。
后柳公权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柳体”,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故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柳公权传世的作品有碑刻《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等,行草书《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蒙诏帖》等,而诗则在《全唐诗》中存有五首,《全唐诗外编》中一首。
柳公权戒骄成名的故事柳公权书法作品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的非常不好,父亲和老师费了很多心思,来教他写字技巧。
慢慢地,柳公权书法有了进步,父亲和老师都夸赞了他,这让柳公权十分洋洋自得。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柳公权写下“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这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伯挑着豆腐从前面路过,看见了柳公权的作品。
他认为柳公权小小年纪,就如此心高气傲,便皱了皱眉头。
他沉吟片刻说,柳公权的字写得一点都不好,就像自己卖的豆腐一样,软软塌塌,没有一点美感和骨筋,还不如别人用脚写的作品,就这样一幅作品还敢在人前卖弄。
柳公权听完老伯的话,十分生气,便呛声老伯让他写一幅作品试试。
老伯听后笑着说,自己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但是在华京城有很多书法很厉害的人。
柳公权书法作品艺术特点
![柳公权书法作品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c3b2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c.png)
柳公权书法作品艺术特点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飘逸灵动,笔画流畅自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他的书法风格受到了王羲之、颜真卿等前辈书法家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一、柳公权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1.笔画流畅自然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笔画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他的书法注重笔势的变化和灵活运用,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结构严谨有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有序,每一笔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美感。
他注重笔画的排布和结构的布局,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非常和谐。
3.气韵生动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用笔精神饱满,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二、柳公权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1.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和艺术水平,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2.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画流畅自然,气韵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柳公权书法作品的艺术影响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对后人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成为了后来书法家的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柳公权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艺术影响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柳公权:开创“柳体”的书法大家
![柳公权:开创“柳体”的书法大家](https://img.taocdn.com/s3/m/fcaba53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c.png)
柳公权:开创“柳体”的书法大家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书法“柳体”开创者。
柳公权是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柳家塬人。
他小的时候,字写得并不好,常常因为字写得七扭八歪而受到私塾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和批评。
小公权内心感到很惭愧,于是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小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渐渐地就骄傲起来。
有一天,柳公权和同村的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法大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看谁写得最好。
小公权很快就写好了一篇。
这时,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
他很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练字,柳公权看到老人在看他们写字,想夸耀自己的字写得好,便兴致勃勃地递过自己写的字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不值得在人前夸。
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儿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几个小伙伴都停住笔,认真地听老人的品评,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偏你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小孩子,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里看看去吧!”起初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嘲笑他,但他一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是在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
华京城离柳家塬有40多里路。
第二天,小公权很早就起了床,独自一人往华京城赶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就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
柳公权
![柳公权](https://img.taocdn.com/s3/m/23c3541610a6f524ccbf8532.png)
早期
公元778年,唐代宗 大历十三年,柳公权 诞生于京兆华原(今 陕西省耀县),字诚 悬。
鼎盛期
中期
晚期
少年小故事
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 训》关于“德行”的教导, 因此终身以德行为根株, “博贯经术”。他于人生、 书艺都具儒家风范,柳公权 的“笔谏”,成为后世士大 夫的一种“典范”
戒骄 成名
仕途辉煌
《 蒙 诏 帖 》
柳公权行书书法《蒙诏帖》白麻纸,七行, 二十七字,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 “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 劲苍逸。柳公权的行草书法作品有《伏审》、 《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 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
《金刚经刻石》
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 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 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 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 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 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 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 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 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钟 (繇)、王(羲之)、欧(阳询)、 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 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 也。”
柳书的晚霞
八十岁以后的八年中,柳公权进入人生和书艺创作的 晚期。他依然让生命与书艺交互滋养:生命在书艺创作中 前行,书艺又为生命润色辉映。他至八十七岁仍书有《太 子太保魏谟碑》(《宝刻类编》著录)。 从其代表作品《复东林碑》可以看到他以生命最后一 段晚霞映染在碑的字里行间。那种风采已不是朝阳般的充 满蓬勃生机的光辉,也不像灼灼当午的炎日,而是一片灿 烂的晚霞;笔锋的利铦转入内部,气韵与自然贴近,通篇 之旨趣与大化亲和,是宗匠晚年的心智所悟,老笔所致。 柳公权就像一位得道之人向青山深处走去,攀上极顶,又 终于消逝在山阿里,将书魂凝刻进书学的峰峦中。
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
![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ce14a3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4.png)
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以行书、楷书、隶书而著称于世。
据传,柳公权小时候就对书法非常着迷,常常在地上用手指写字
练笔。
后来,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柳公权开始寻找名师。
他先后拜
过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为师,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指导。
一次,柳公权偶然听到一位名叫姚公的书法家的名字,便前往拜访。
姚公问他:“你来找我有何事?”柳公权说:“我想请您教导我
一些书法技巧。
”姚公便说:“书法需要的不仅是技巧,更需要的是
心境,你的心境不对,指导也不会有用。
”
姚公之言让柳公权感到非常迷茫,他开始不断地自省,思考自己
的心态问题。
他意识到自己太过于急躁,总是追求快速的进步,而没
有用心品味书法的魅力。
为了改善自己的心态,柳公权开始研究儒家经典,悟出“志士不
立于天,志不立于道”的道理。
他认为只有在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道路上努力,才能真正聚焦书法的内涵。
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他不仅在技巧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也发现书法对他的品性、心态、情感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公权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书法不仅要注重技巧,更要注重内
在的修养。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心态问题,不
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真正达到书法的境界。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fcfa5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6.png)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773年—819年),字谷梁,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其祖籍为汝南郡新蔡县,后迁居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
柳公权出身世家,自幼聪明好学,在学问上注重实践,研究天文、地理、数学、音律等诸多领域,为唐代广泛博大的文化氛围下的多面手。
柳公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地方长官。
先后担任过镇北、
镇南、魏博、益州等地的刺史或节度使,由于其勤政廉明、善于营救民生,备受人民敬爱。
唐德宗即位后,柳公权因其才干得到重用,在被任命为司空的时候,柳公权明确了科举考试的范围和标准,树立了科举制度的大致框架,对后世科举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贡献。
另外,柳公权还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在《唐人千字文》和《资治通鉴》等文献中,均有他的题签或碑刻。
柳公权的书法风格以笔力雄健、端庄大方、工整清秀著称,尤其是楷书方面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总的来说,柳公权是一位才学俱佳、治政能力强而又文
艺才华过人的杰出政治家。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生改善,提倡以让百姓生活更美好为核心的治理思想,在唐朝贞观、开元时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他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高超的书法水平至今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
书法家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
![书法家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https://img.taocdn.com/s3/m/44b2815bb7360b4c2e3f648e.png)
书法家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著名的书法家、诗人。
那么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是陕西铜川人。
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柳子温曾经担任刺史一职,哥哥柳公绰是唐代朝廷有名的官员。
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权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柳公权就能作诗写赋。
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以此入朝为官成为校书郎。
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
当时,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知道柳公权爱好书法,随后给宰相李闵写了一封信,希望宰相请求唐文宗给弟弟柳公权换一个闲散的职位,便于他研习书法。
不久之后,柳公权被调往弘文馆担任学士一职,柳公权走后不久,唐文宗十分想念他,便又召他回来担任侍书一职。
除此之外,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
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
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
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关于柳公权的故事写诗助人就是柳公权的轶事之一。
唐武宗时期,有一位女官惹怒了唐武宗,唐武宗十分生气,想要处罚这位女官。
于是,唐武宗把这位女官召来,并对柳公权说,如果能得到你的一篇作品,我就不处置这位女官了。
如果,柳公权没有写到一部令唐武宗满意的作品,那么这位女官就会有生命危险。
柳公权权衡了一下利弊,便拿起唐武宗给他的纸张,作了一首诗歌。
古代的历史故事名人柳公权
![古代的历史故事名人柳公权](https://img.taocdn.com/s3/m/335abc1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0.png)
古代的历史故事名人柳公权古代的历史故事名人柳公权柳公权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唐朝诗人,京兆华原人氏,字诚悬,生于公元778年,去世于公元865年。
柳公权以楷体著称,是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在当时与另一个楷书大家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有“颜精柳骨”的美誉。
古代的历史故事名人柳公权,我们来了解一下。
柳公权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柳正礼曾任汾州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为丹州刺史,兄长柳公绰唐代名臣,封河东郡公。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柳公权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
而柳公权本人也十分喜欢学习,本身又聪明伶俐,十二岁的时候就能作辞赋。
元和三年,柳公权高中进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为夏州掌书记。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去世,唐穆宗李恒继位为皇。
新皇登基,柳公权进京回禀政事,得到唐穆宗的召见。
柳公权被后世所熟知,是因为他写的一手好字。
后来他被唐穆宗重用,也是因为他字写的好。
唐穆宗在召见他的时候,表示自己曾经在佛寺看见过柳公权的笔迹,早就想见他了。
于是就将柳公权调回京师,先任右拾遗,后又补翰林学士,又升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柳公权一生在仕途上成就不高,但是却深受皇帝的宠信。
他是三朝侍书,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都被皇帝任命为侍书。
最搞笑的是,他不是一直是侍书的,本来已经担任有其他职位的,但是皇帝想念他了,于是就又为侍书了。
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是唐朝名臣,仕途上成就很高。
看见自己的弟弟,一直在侍书的`位置上待着,也看不下去了。
柳公绰在太原任职之时,就写信给李宗闵,希望能够给柳公权调换一个职位。
当然柳公绰不是想让柳公权掌握职权,只是觉得侍书的职位和占卜小吏差不多,不需多少,就调换一个闲散职位就行。
在哥哥的帮助下,柳公权终于得以升任右司郎中,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
但是不久之后,唐文宗因为思念他,又调他为侍书。
柳公权后来升任谏议大夫,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
据说有一次文宗召见六位学士,无意间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于是举起自己的衣袖表示,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柳公权
![柳公权](https://img.taocdn.com/s3/m/2e04f808650e52ea5518985f.png)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 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 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 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 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 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 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 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 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 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 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 《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 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正 确 的 握 笔 方 式
柳体笔画介绍
1.点:点又称“侧”,落笔爽快,沉着有力。点贵紧而重,聚墨 成点,引点成线,各种笔画均出自于点,点有圆点,方点, 垂点,竖点等。 2.横: 横又称“勒”,在字中于竖一起搭成字的骨架,对字起平衡与 稳定的作用。横有长横,短横,中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3.竖:竖又称“弩”古人云:“无横不斜,凡竖皆直。”竖是一个 字的骨干,要写得正且直,竖主要有三种形态,即垂露竖, 悬针竖和短中竖。 4.撇:撇又称“掠”,写撇时要下笔俊利,行笔迅速,出锋有力, 力到笔尖,力求舒展生动。撇主要有长直撇,短撇,竖撇, 弯头撇,回锋撇,兰叶撇等。 5.捺:捺又称“磔”,捺画需要丰满,从容,有力,伸展,豪放。 捺画可以分为斜捺,平捺和反捺三种。
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e71740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b.png)
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柳公权是中晚唐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骨雄力健,瘦硬通神,与颜真卿楷书并称“颜筋柳骨”,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是店铺整理的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作品简介,仅供参考。
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简介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
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於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著名作品《李晟碑》《玄秘塔碑》《苻嶙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书法成就柳公权在唐代元和以后书艺声誉之高,或世无第二人。
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
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员,曰:"此购柳书。
"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说:"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啊!"他最初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广泛浏览近世各家笔迹,形成自己遒劲、妩媚的书风,自成一家,称"柳体"。
柳体以创造一种新的书体美,征服了当代,也赢得了后代,"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五代时杨凝式卓然雄立,对唐代颜、柳之书学多有继承并发扬。
苏轼说:"自颜、柳没,笔法衰微。
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
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风。
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设者。
"《邵氏见闻录》亦云:"凝式自颜、柳入二王之妙,楷法精绝。
"这是唐以后学柳书而能自出机杼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卓越书家。
再如僧人应之,俗姓王,闽人,《南唐书》称其习柳氏笔法,以善书冠江左。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9cd6eb39b6648d7c1c746f1.png)
柳公权简介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写诗助人柳公权在武宗皇帝的时候是内廷官员。
皇帝很长时间对一名宫中女官生气,后来把她召来,对柳公权说:"我对这个人很不满意,如果能得到学士你的一篇作品,我就不怪罪她了。
"于是把御案上的几十张蜀郡产的纸递给他。
柳公权不假思索,立即写成一首绝句:"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二百匹锦缎,并命女官上前向他拜谢。
以笔为谏柳公权画像及名言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
"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三步之才柳公权曾随从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兴的事。
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宫人催他亲口念给文宗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致力学术柳公权特精于《左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讲说一词一义,常写满好几篇纸。
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人
![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4aef34b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d.png)
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人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答:清代。
【人物简介】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人物生平】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柳公权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字诚悬。
祖父柳正礼,时任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柳公权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作赋。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中进士,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守夏州,任他为掌书记之官。
唐穆宗即位,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穆宗召见,对他说:“我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很久就想见见你。
”就升任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之职,后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
”皇帝面带愧色,知道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
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职,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
”于是升任右司郎中,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
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
每次在浴堂回答文宗的'提问,常常是蜡烛烧完了,而谈兴正浓,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
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
![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cdee61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f.png)
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引言柳公权(773年-819年),唐代书法家、画家,山东东平(今东平县)人。
他是唐代九家之一,被誉为“唐朝书法家之巨”,因其书法尤其擅长楷书,故又称“柳楷”。
柳公权学习书法的故事,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柳公权不仅突破了自己的书法水平,更影响了整个唐代文化艺术的发展。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以帮助更多人认识这位艺术大师。
童年柳公权是一个爱好艺术的孩子。
他从小喜欢画画,对书法也很感兴趣。
但由于当时家境并不富裕,他只好在家用自己的小板凳和一支竹子,模仿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进行练习。
柳公权父母虽然很欣赏他的艺术天赋,但出于经济考虑,不让他学习书法和绘画。
这使得柳公权非常失落,他常常偷偷摸摸地练习书法,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
学习柳公权十分自学成才,但他的书法水平仍然无法超越其他同龄人。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柳公权开始四处求学。
首先,他到当地的书法家家中请教,但很快就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不实用。
于是他转而到周边城市寻找书法大师,但这仍未能满足他的需求。
他开始寻找更高的书法技巧和更深入的东西,他认为在陕西洛阳学得的艺术水平比在家乡要高很多。
终于,柳公权在前往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结识了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不仅在书法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而且还是唐代官员和文化名人。
他用才华和人品打动了柳公权,柳公权立刻向他请教。
颜真卿很欣赏柳公权的潜力,非常耐心地教他,交给他自己从未公开过的书法技巧。
柳公权把颜真卿的教诲当成自己的珍宝,一字一句地揣摩颜真卿的字帖,反复地模仿,并不断地求教于他。
提高经过颜真卿的教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柳公权的书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赞赏,甚至根据他的字帖写出的古文,在今天仍然被人们称赞为“柳体”。
在他一生中,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多次变化,令人匪夷所思。
他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年轻时模仿当时的书法大师,还是后来尝试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都不失为他的杰作。
书法家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
![书法家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https://img.taocdn.com/s3/m/6577b0f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4.png)
书法家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书法家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是陕西铜川人。
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柳子温曾经担任刺史一职,哥哥柳公绰是唐代朝廷有名的。
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权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柳公权就能作诗写赋。
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以此入朝为官成为校书郎。
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
当时,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知道柳公权爱好书法,随后给宰相李闵写了一封信,希望宰相请求唐文宗给弟弟柳公权换一个闲散的职位,便于他研习书法。
不久之后,柳公权被调往弘文馆担任学士一职,柳公权走后不久,唐文宗十分想念他,便又召他回来担任侍书一职。
除此之外,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
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
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
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关于柳公权的故事写诗助人就是柳公权的轶事之一。
唐武宗时期,有一位女官惹怒了唐武宗,唐武宗十分生气,想要处罚这位女官。
于是,唐武宗把这位女官召来,并对柳公权说,如果能得到你的一篇作品,我就不处置这位女官了。
如果,柳公权没有写到一部令唐武宗满意的作品,那么这位女官就会有生命危险。
柳公权权衡了一下利弊,便拿起唐武宗给他的纸张,作了一首诗歌。
唐武宗看了柳公权的绝句作品,非常满意,不但饶了这位女官,而且还赏赐了柳公权两百匹锦缎。
直到今日,柳公权的这首诗歌依然被流传于世,这首诗歌内容就是:“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b4fc8c7102de2bd960588a3.png)
个人资料:
中文名: 柳公权 别名:诚悬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公元778年 逝世日期:公元865年 职业:书法家 代表作品:《金刚经碑》;《玄秘塔碑》; 《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人物介绍:
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曾任翰林院侍 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 河东郡公。其书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 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 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 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诚 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 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 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 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 梨帖跋》。
宪宗时,柳公权任秘书省校书郎。
穆宗即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柳公权入奏事 。
唐文宗颇爱柳公权书法,又召为侍书,迁谏议大夫,后改 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 。
武宗朝,罢内职,授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用为集贤学士、 判院事 。
宣宗时,左授大子詹事,改宾客,累迁金紫光禄大夫、上 柱国、河东郡开国公。
高尚的人品素养
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训》关于“德行”的教 导,因此终身以德行为根株,“博贯经术”。他于人 生、书艺都具儒家风范,柳公权的“笔谏”,成为后 世士大夫的一种“典范”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 喻政,由此及彼,巧妙地进谏。从此“心正笔正”说 一直流传至后世。 此外柳公权还“性晓音律”, 但“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书法作品:
人物生平: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书法艺术名家辈出。初唐 有欧、褚;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 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 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后 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
柳公权的字被称为柳体,有骨感之美。
那么柳公权的字被称为柳体,有骨感之美。
书法家?下面是为你搜集柳公权的字被称为柳体,有骨感之美。
,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是陕西铜川人。
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柳子温曾经担任刺史一职,哥哥柳公绰是唐代朝廷有名的官员。
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权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柳公权就能作诗写赋。
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以此入朝为官成为校书郎。
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
当时,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知道柳公权爱好书法,随后给宰相李闵写了一封信,希望宰相请求唐文宗给弟弟柳公权换一个闲散的职位,便于他研习书法。
不久之后,柳公权被调往弘文馆担任学士一职,柳公权走后不久,唐文宗十分想念他,便又召他回来担任侍书一职。
除此之外,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
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
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
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
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柳公权拜师故事《柳公权拜师》是一则小故事,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
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习是没有止境和终点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自身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
柳公权酷爱书法,自幼就临摹书法大师的作品,在全村中,是一名“小书法家”,深受全村百姓的称赞。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柳公权写下“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这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伯挑着豆腐从前面路过,看见了柳公权的作品。
他认为柳公权小小年纪,就如此心高气傲,便皱了皱眉头。
他沉吟片刻说,柳公权的字写得一点都不好,就像自己卖的豆腐一样,软软塌塌,没有一点美感和骨筋,还不如别人用脚写的作品,就这样一幅作品还敢在人前卖弄。
柳公权听完老伯的话,十分生气,便呛声老伯让他写一幅作品试试。
老伯听后笑着说,自己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但是在华京城有很多书法很厉害的人。
柳公权听后,想去华京城一探究竟。
第二天,柳公权五更起床,前往华京城,一进城门,他看见一棵槐树下围了很多人。
柳公权十分好奇,他挤进人群中一探究竟,只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头用脚写字。
这位老头坐在地上,右脚夹着笔,左脚压着纸张,正在挥洒自如地书写对联。
老头的字体肆意飞扬,赢得阵阵喝彩,柳公权佩服不已。
柳公权跪在地上,
希望这位老伯能收他为师,老伯自嘲自己出身卑微,没办法为人师表。
在柳公权的苦苦哀求之下,老伯拿出一张纸写下: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恍然大悟,回家之后日夜练习书法,手上被磨起了厚厚的茧,但是柳公权依然不放弃,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柳公权生平简介柳公权生于唐代年间,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卒于公元865年,共享年88岁,是陕西铜川人。
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柳子温曾经担任刺史一职,哥哥柳公绰是唐代朝廷有名的官员。
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权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柳公权就能作诗写赋。
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以此入朝为官成为校书郎。
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
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
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
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
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唐文
宗去世后,唐武宗即位,柳公权得到唐武宗的赏识和重用,官至太子太保一职。
柳公权去世后,皇帝追封为太子太师。
在楷书书法作品方向上,柳公权认真学习了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技巧和字体,随之进行了融合创新,开创了“柳体”。
随后,柳公权的柳体作品也成为“唐书尚法”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