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说》中考试题集

合集下载

《马说》—中考真题阅读试题含答案

《马说》—中考真题阅读试题含答案

《马说》2003—2011年中考真题阅读试题1(安徽省·2011)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2)才美不外见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4)安求其能千里安:(5)执策而临之执: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答案:15. (5分)(1)或:有时 (2)见:显现(3)等:等同 (4)安:怎么,怎能(5)执:拿着,举着16. (4分)(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分)18.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3分)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13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景公问晏子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题)

《马说》《景公问晏子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题)

《马说》《景公问晏子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题)(二)阅读选文,完成8-11题。

(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景公问晏子曰:“莅①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②以敕民,则其道也。

”公曰:“虽有贤能,吾庸③知乎?”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④乎是,故不知也。

”公曰:“请问求贤?”对曰“观之以其游⑤,说⑥之以其行。

君无以靡曼⑦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

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⑧,不掩欲以荣⑨君。

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夫上士难进而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

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释】①莅:治理,下文的“临”“敕”与此同义。

②官能: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职。

③庸:怎么,哪里。

④务:致力,专カ从事。

⑤游:交游,交结的朋友。

⑥说:评说,评论。

⑦靡曼:指言辞华丽。

⑧声:名声,声誉。

⑨荣:通“营”,迷惑。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策之不以其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善为国家者何如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D.夫上土难进而易退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三处)(3分)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1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2)题。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1、填空。

①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不以千里称也: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3.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4.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5.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真不知马也。

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6、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8、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8、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9.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⑵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甲文提示马“才美不外见”的
原因的句子是“ ”;乙文中直接描写马“才美” “外见”的 句子是 。(2分)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其实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两文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2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 效应”的利或弊。(3分)
A.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力不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其.真无马邪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 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
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 奇.之()⑵ 比.行百余里()
⑶ 安.求其能千里也() ⑷一食 或.尽粟一石()
《马说》对比阅读
(一)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 杂说》对比阅读五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 杂说》对比阅读五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杂说》对比阅读五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

枉,委屈。

驾,车马。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3)徐庶见先主见:(4)将军宜枉驾顾之之: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甲】【乙】两文段中统治者和刘备对于人才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犹,尚且(2)才能、才干(3)拜见、叩见(4)代词,代指诸葛亮2.(1)(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3.【甲】文段中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文中的统治者对于“千里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埋没、摧残人才;【乙】文段中的刘备听从徐庶的话,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而且一连去了三次,表现了刘备的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当时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马说》要点知识及中考题(附答案)

《马说》要点知识及中考题(附答案)

《马说》要点知识及中考题(附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3)其真无马邪(通“耶”,吗)(4)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词类活用】(1)衹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2)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策、驱使)(5)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一词多义】(1)策:A.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策、驱使)B.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C. 策勋十二转(记载)(《木兰诗》)(2)食:A. 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B. 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喂养)C. 主人日再食(提供伙食)(《送东阳马生序》)(3)其:A. 其真无马邪(“岂”,难道,表反诘)B.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C.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岳阳楼记》)D.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它的)(《岳阳楼记》)E. 不能名其一处也(其中的,与数词连用)(《口技》)(4)意:A.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B.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醉翁亭记》)C.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内容)(《伤仲永》)D. 宾客意少舒(心情)(《口技》)(5)道:A.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B. 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陈涉世家》)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今异义】(1)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2)执策而临之(古义: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重要句式】马之千里者。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4?《马),。

【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成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秦章。

③谢:谢罪。

④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不饱,力不足(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才美不外见( ) (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4)执策而临之( )3.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是表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千里马”这一形象,比喻了什么?A. 有才能的人B. 善于发现人才的人C. 有才能的人和善于发现人才的人D. 马匹答案:A2. 下列关于《马说》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散文B. 文章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C. 作者认为只有伯乐才能识别千里马D. 文章强调了人才的自我展示的重要性答案:D二、填空题3. 《马说》中,作者用“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来说明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对待,也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才能。

答案:千里马常有4. 文中“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和惋惜。

答案:策之不以其道三、简答题5.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通过“马”来比喻人才的?答案: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马”来比喻人才,特别是那些有才能但未被发掘的人。

他指出,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和伯乐的赏识,也无法展现其才能。

这比喻了有才能的人在没有得到适当机会和认可的情况下,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6. 根据《马说》的内容,你认为作者对人才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人才的态度是重视和尊重的。

他通过《马说》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认为人才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适当的培养和使用。

同时,他也对那些被埋没的人才表示了同情和惋惜,强调了发现和使用人才的重要性。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排版和格式,我们可以看出《马说》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培养人才。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精选题含答案

4. 文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 韩愈生活在当今社会,你有什么建议想 对他说说?(4分)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愤懑心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 人才的控诉。
我想对韩愈说:千里马固然是由伯 乐来发现的,但是在伯乐出现之前也应 该学会毛遂自荐,为自己争取机会,而 不是被动的等待。且当今社会条条大道 通罗马,无人赏识不妨自我创业。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 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死马况且用五百金买,何况活马呢?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 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 之处。(3分)
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 者赏识、任用而被埋没,“不以千里称 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
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3.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3分)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 强烈不满。”)
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马 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__两__马_并__驾___ (2)虽有千里之能 虽:___虽__然____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_“__饲__”__,喂 (4)策之不以其道 策:_用__马__鞭__驱__赶__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通过马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 马是忠诚的象征B. 马是力量的代表C. 马是智慧的化身D. 马是人才的象征答案:D2. 在《马说》中,韩愈认为“千里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被发现?A. 需要有伯乐B. 需要有好的食物C. 需要有好的环境D. 需要有好的速度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的特点?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 马不扬鞭自奋蹄D. 马之千里者,其真不知马也答案:C二、填空题4. 《马说》中提到“________”,意指只有真正懂得马的人才能识别出千里马。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 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来比喻那些有才华但未被发现的人。

答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简答题6. 请简述《马说》中韩愈提出的关于人才的观点。

答案: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马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人才识别的见解。

他认为,人才就像千里马一样,需要有识才之人(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同时,他批评了那些不识才、不重视人才的现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发掘人才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7. 结合《马说》的内容,谈谈你对“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理解。

答案:《马说》通过“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韩愈认为,优秀的人才(千里马)需要有眼光独到的识才者(伯乐)来发现和培养。

没有伯乐,千里马可能永远无法展现其才华。

反之,伯乐也需要千里马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关系强调了人才识别和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

五、作文题8. 以“我心目中的千里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围绕“千里马”的象征意义,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撰写一篇有深度的作文。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中考试题及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1文言文阅读。

(10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马也()(3)执策而临之()(4)策之不以其道()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小题3:上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各有什么寓意?(2分)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1)通“饲”,喂养(2)这(3)靠近(面对)(4)鞭打(驱使)小题1:想要它和普通的马有一样的才能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呢?小题1: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的人小题1:讽刺、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托物言志类中“意象”的能力。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马来比喻什么?A. 人才B. 物品C. 金钱D. 权力答案:A2. 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A. 真正的马B. 有才能的人C. 有地位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B3.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谁?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A4. 文章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里的“食马者”指的是什么?A. 饲养马的人B. 骑马的人C. 识马的人D. 用马的人答案:D5. “马说”一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 马的饲养方法B. 人才的埋没C. 马的品种分类D. 马的用途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______来比喻人才的埋没。

答案:马2. 文中“______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强调了识才的重要性。

答案:千里3.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

答案:韩愈4. 文章中提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这里的“策之”指的是______。

答案:驱使5. 文章通过______的故事,来说明人才被埋没的现象。

答案:千里马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马说”一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文章通过比喻马的才能被埋没,来说明有才能的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使用,强调了识才和用才的重要性。

2. “马说”一文中,作者对“食马者”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食马者”的态度是批评的,认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有才能的人,导致人才的埋没。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马说”全文,回答问题:1. 文中“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代表了什么?答案:文中“千里马”代表了有才能的人,而“食马者”则代表了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人才的人。

2. 作者通过“马说”一文,希望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答案:作者希望传达的信息是,社会应该重视和正确使用人才,避免人才的浪费和埋没,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3)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3)

中考文言文试题—《马说》(3)
[题目]
阅读文言文,完成1~3题
马之千里者,一①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③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④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 文中4个加点的“食”字,读音为sì的是哪几个?将它们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 )
2. 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作者以强烈的语气为千里马鸣不平的句子。

3. 对本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是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
A. 千里马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B. 食马者不能以千里马的特点来喂养它。

C. 食马者不识千里马,是造成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根本原因。

D. 千里马的才能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它常常吃不饱。

[题解]
第1题。

考查词在文中的不同意义。

读sì的“食”,动词,即“饲养”。

参考答案:② ③
第2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 安求其能千里也
第3题。

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

参考答案:C。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骈. 死于槽枥之间。

骈:(2)虽. 有千里之能。

虽:(3)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4)策. 之不以其道。

策(5)道:2.翻译以下句子。

1)食之不可以尽其材。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沉没和被残害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

(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案1.(1)骈:两马并驾(2)虽:即便(3)食:通“饲” ,喂(4)策:用鞭子打(5)道:正确的方法2.1)饲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足发挥自己的才能。

2)莫非果然没有千里马?实际上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 马也(3)执策而临. 之(4)策. 之不以其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马说》中考复习题(含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含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1.piáncáolìsùxiànsìzhǐ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①见现显露(或表现)②材才才能食饲喂③邪耶吗,表疑问7.翻译下面的句子。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1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文中“千里马”的喻意是什么。

(2分)23.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24.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 2010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阅读选文,回答7—10题。

(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之马矢奏春创作1 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 说说文中“千里马”的喻意是什么.(2分)23.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 发出了“”的感慨, 表达的主题是24.译为现代汉语.(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 2010年向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阅读选文, 回答7—10题.(15分)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_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1)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 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现今社会, 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年夜庆市(09黑龙江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 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分歧的一项是( )(2分)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班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1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译文:11.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受年夜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2.这段文字概况谈马, 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事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事理的认识.(3分)答:4. 阅读《马说》, 完成11—13题.(7分)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 学而时习之B.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 委而去之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毛病的一项.(2分)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 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 喂.C.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等:同等, 相等.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毛病的一项.(3分)A.“千里马”比如人才, “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5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凉处境的句子是,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 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6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 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而尚未被“伯乐”发现, 你该怎么做?(2分)7 2008年山东省烟台市马说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呜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2分)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食之不能尽其材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C.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D.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年夜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2)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8(广东汕头卷)2007年马说韩愈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铲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10.在作者看来, “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 2006马说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1或尽粟一石.食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3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4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j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和2读音相同, 意义分歧.和4读音分歧, 含义也分歧.和 3读音相同, 含义也相同.和4读音相同, 含义分歧.2.《马说》托物寓意, 抨击那时“食马者”“不只马”的毛病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说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 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看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3.〈〈马说〉〉的标点符号, 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 应该用问句(?)结束.请你细读原文, 琢磨文意, 标明你的看法, 并说明理由.10.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 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11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B. 才美不外见(同“现”, 显现)C.执策而临之(面对)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策之不以其道(2)之虽有千里之能属予作文以记之渔人甚异之A.两个“以”相同, 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分歧, 两个“之”分歧.C.两个“以”相同, 两个“之”分歧.D.两个“以”分歧, 两个“之”相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C.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D.年夜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成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文章以“马”为喻, 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他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 前一句暗示反问语气, 后一句暗示推测语气, 揭示了问题的实质.11.把第Ⅰ卷第二题文言文阅读资料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每小题3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2 马说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 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 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 而刖其右足.武王薨, 文王继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三日三夜, 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 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 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 贞士而名之以诳, 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 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 古代一种酷刑, 断足. ③奚:何, 为什么.④理:加工砥砺玉石.10.结合文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相:11、通过“识马”、“相玉”, 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 《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 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分歧?(3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 贞士而名之以诳.13马说韩愈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缺乏,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成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 才美不外见(同“现”, 显现)C.执策而临之(面对)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策之不以其道(2)之虽有千里之能属予作文以记之渔人甚异之A.两个“以”相同, 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分歧, 两个“之”分歧.C.两个“以”相同, 两个“之”分歧. D.两个“以”分歧, 两个“之”相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C.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D.年夜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成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文章以“马”为喻, 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他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 前一句暗示反问语气, 后一句暗示推测语气, 揭示了问题的实质.谜底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 没有实在意义.(2分, 每小题分)22.概况看是指马, 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 用诚恳吸纳人才, 才华获得人才.(3分, 正确一处1分, 言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 为了一匹死马而丢失落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 除去“呜呼”, 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 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谜底7. (4分)(1)见, 通“现”, 暗示. (2)临, 面对. (3)子, 你. (4)顾, 回头看.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 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 直译、意译均可.)(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 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9.(3分)多出人才, 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 “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谜底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 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10.B “以”都是“依照”的意思.A项, 在/项.C项, 的/助词.D项, 它/表反问语气.11.⑴吃不饱, 力气缺乏, (它的)才华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暗示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2. 受年夜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他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事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他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 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 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 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 言之成理即可.谜底:BDD谜底19、(1)有时(2)通“饲”, 喂(3)用鞭子打(4)面对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22、主观条件:掌控机遇, 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生长的环境, 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谜底19.⑴通“饲”, 喂养(喂)⑵鞭打(驾驭)⑶通晓(知道、明白、理解)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 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 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 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谜底:7.韩愈唐8.B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拿着鞭子, 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谜底 9 驾驭(鞭打)它不依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华.(或者:拷打它, 不按正确的方法, 喂养它又缺乏以使它充沛发挥自己的才华.)l0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 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 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服.(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谜底:1.C2. 策之以其道, 食之能尽其材, 鸣之而能通其意(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他人才, 尊之以高位, 养之以厚禄, 任之以重权, 使他们能充沛施展才华.3.同意用句号, 问而后答, 一锤定音.也可同意用问号, 即把最后两句理解为:究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 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人深思, 余味无穷.谜底:12.B 13.谜底7.D8.A9.C10.A11.(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3分, 译对"等""安"各得1分, 语意通顺给1分)(2)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华, 它叫, 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分, 译对"食""通"各给1分, 语意通顺1分)谜底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 不给分)(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 《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 以事喻理, 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 埋没人才, 英才志士怀才不遇, 有志难伸的现实.(年夜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 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 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 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 但终遇文王, 经雕镂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赋性.《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服与无奈, 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年夜意如此即可)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同等尚且不能够做到, 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 诚笃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 诚笃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哀思)(意思对即可。

【初中课内阅读】阅读《马说》(江苏淮安中考)

【初中课内阅读】阅读《马说》(江苏淮安中考)

【初中课内阅读】阅读《马说》(江苏淮安中考)
马说韩愈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马说
韩愈
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⑶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①骈死:
②见:
③等:
④策: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
7.“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
分)
答:
8.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
,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
阅读答案
网整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秦州(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才美不外见( ) (4)策之不以其道(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不效则治臣之罪B.(1)乡为身死而不受(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C.(1)马之千里者(2)渔人甚异之D.(1)策之不以其道(2)以中有足乐者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食之不能尽其材。

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千,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介:披上战甲。

○2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6~8 题。

( 共 6 分 , 每小题 2 分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 : “天下无马 !”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千里称.也称 : 扬名B.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 有时C. 才美不外见.见 : 通“现”D. 策.之不以其道策 : 鞭子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而.伯乐不常有{广起,夺而.杀之B. 虽有千里之.能{以君之.力C. 策之不以.其道{成 , 将以.攻宋D. 骈死于.槽枥之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 1 段先以“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云南(一)(10~13小题,共12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大庆【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 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 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 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 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 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D. 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3分)读一读,背一背Unit 1 How are you? 你好吗?glad高兴的see看见again再次fine好的too也now现在evening晚上night晚上课文:Good morning, Peter. I’m glad to see you again. 早上好,皮特。

我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Good morning, Lingling. 早上好,玲玲。

How are you? 你好吗?I’m fine. And you? 我很好。

你呢?I’m fine, too. 我也很好。

Good morning, Miss Li! 早上好,李老师!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早上好,同学们。

I’m glad to see you again. Now, class begins! 我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现在,开始上课!Unit 2 Are you Lingling? 你是玲玲吗?Here you are.给你boy男孩girl女孩baby婴儿man男人woman女人课文:Oh! A schoolbag! 哦!有一个书包!Are you Lingling? 你是玲玲吗?No, I’m not. 不,我不是。

Are you Lingling? 你是玲玲吗?Yes, I am. 是的,我是。

Here you are. 给你。

Oh, thank you! 哦,谢谢你。

Unit 3 What colour is this balloon? 这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colour颜色balloon气球red红色blue蓝色yellow黄色white白色green绿色black黑色课文:What colour is this balloon? 这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It’s red. 它是红色的。

What colour is this balloon? 这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It’s yellow. 它是黄色的。

What colour…这个气球……Ha! Ha! 哈哈哈!Unit 4 Look at the T-shirts. 看那些T恤衫。

look看at在T-shirt T恤衫they他(她,它)们but但是too 太big大的shorts短裤nice好的trousers长裤dress连衣裙coat大衣shirt衬衫and和课文:Look at the T-shirts. They are beautiful. 看这些T恤衫。

它们很漂亮!Yes. I like the red one. 是的。

我喜欢那件红色的。

I like the green one, but it’s too big. 我喜欢那件绿色的,但是它太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