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 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下)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_《机械运动》第一课时优教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_《机械运动》第一课时优教教案

第一节机械运动教学设计【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主题】第一节机械运动.【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定义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机械运动的分类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归纳出机械运动的分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大量生活中的例子,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探索生活的兴趣。

2.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自行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和选择2.机械运动的分类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和选择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观看视频:手抓住子弹,提出疑问: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能徒手抓住飞行中的子弹吗?学生活动【预设:不可能】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那么到底可不可能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学生活动进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主动推动课堂。

环节二:新课教学,引入新知25min教师活动展示4幅运动员做机械运动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的人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都在做运动】教师活动追问:你们为什么会觉得这些运动员在做运动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因为位置发生改变】教师活动提出机械运动定义:物体的空间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提出问题: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例子吗?学生活动列举例子:跳绳、跑步、踢毽子等提出问题:那你还能列举出一些生活中静止的例子吗?学生活动列举例子:课堂中的讲台、学校的教学楼、操场中的国旗杆等教师活动提出疑问: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让学生观看视频:两辆列车行驶视频提出问题:这两辆列车只有一辆在动,你们认为哪一辆列车在运动?学生活动提出猜想。

【预设:前面的车动或自己这辆车动】教师活动引出参照物概念(是不是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没办法仅凭自己的感觉去判断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有一个标准,让我们能更方便的去判断,那么这个标准我们就叫他参照物。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1)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1)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1)教案(新版)浙教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⑴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⑵会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⑶能够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⑷能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过程、方法目标:⑴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概括能力。

⑵通过参照物的判别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通过介绍地球同步卫星及其使用和我国航天技术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⑵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教学设计:一、引入:[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部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认为是一只虫子,抓过来一看却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二、参照物:[回顾]:①教师在讲台上走动②汽车在公路上奔跑③水在小河里流动;它们都属于机械运动,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讨论]:这些位置变化,必须经过比较以后才能得知,在上述三例中,是将她们分别与谁比较后得知的?平时我们总认为房子是静止的,这其中有无比较物?比较物是哪一个?[讲解]:讲述并板书参照物的定义[讨论]:如果没有参照物,能不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总结]:1.举例说明判断物体动、静必须有参照物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应该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三、运动获得静止的相对性:[演示]:幻灯片演示一辆运动着的汽车,车内有一货物和一个乘客。

[讨论]:1.你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

2. 车内的乘客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3.1机械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3.1机械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我将以课本内容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运动和静止的奥秘》:一篇深入浅出的文章,介绍了运动和静止的物理原理,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参照系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和静止的实际应用》:一篇介绍运动和静止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文章,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是如何应用于实际的。
- 《运动和静止的实验与观察》:一本实验指导书,提供了多个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等,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 讲授法:在课堂上,我会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以及判断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现实生活中运动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运动和静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1节 机械运动 (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1节 机械运动 (2)

机械运动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叙述速度的定义[3]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对机械以内的的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

[2]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探究,得出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3]能够利用运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能够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4]会使用简单的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能够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公式,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关系。

[2]根据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其解题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引出。

教学设计:一、引入:复习机械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二、探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分组]:每2人一组,每小组给两辆快慢不同的玩具车A和B。

[小组讨论]:怎样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用哪几种方法?方法一:比较相同的时间内两辆小车通过的路程长短,通过路程较长的小车运动快,反之较慢。

方法二: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两小车所用时间的多少。

所用时间多的小车运动快慢,反之则运动较快。

[结论]:根据你所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运动较快的是_____车(填A或B)[问题]:用上述方法只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无法确定是物体运动究竟有多快。

为了定量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你认为在实验中应当测量哪些数据?用什么测量工具?[讨论]:测量工具用钢卷尺、秒表;测量的数据是长度和时间。

[实验]:在同一路面上,用A、B小车行驶分别测量,并记录有关测量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比较不同小车的运动快慢的?对各组的比较方法进行评论。

三、速度和平均速度:能不能借助我们已熟悉的某些测量工具想出合适所有情况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来?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并对学生设计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引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科学-机械运动教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科学-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年级:七年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对机械运动的讨论是逐层深入、逐渐推进的:参照物→相对运动→机械运动的分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应用。

各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层层紧扣,缺一不可,是课堂教学的骨架。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参照物与机械运动的分类,在学习本节课之后,学生将进一步学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摩擦力、重力等其他有关运动和力的知识。

因此本节课,既是对之前内容的延伸与应用,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的学生,对速度这一概念已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教学过程中,对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容易把握,但是对速度如何计算,平均素对的概念等难以把握,因此,教学应当从学生的最近认知区域构建新知。

该阶段的学生对速度这一概念在生活中已有一定感知。

比如,学生知道火车的速度低自行车的速度要大,也知道速度是表示交通工具行驶快慢情况的物理量。

但是由于生活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学生对速度如何计算,平均速度有是怎么回事还处于模糊期。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知道的生活经验入手,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 能够计算物体的速度与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归纳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初步养成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分析、讨论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基于速度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养成科学的思维意识,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观点解释、计算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速度的计算公式。

2.平均速度的概念。

难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平均速度的实际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基于构建主义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以及具有学科特色的问题链驱动教学法,在学生最近的认知区构建新知。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1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1浙教版

机械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参照物的定义能力目标:理解并学会解释生活中“动”与“不动”的现象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事物的静和动是相对的,人生中的亦是如此。

重点难点: 参照物的选择教具: 大的铅画纸小吸铁石小车秒表教学方法 :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 : 一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新课引入今天的主人公小凯,一个关注时事,钟爱旅游的中学生。

同学们都知道,最近各国媒体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一架由马来西亚飞往北京的客机上,MH370.这架飞机与3月8号凌晨与地面失去联系,至今下落不明,机上载有154名中国游客。

我们的主人公小凯,当然也很关注本次事件,这是他昨晚刚刚从新浪网上获取的有关马航客机的最新消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MH370飞机高度突降或暗示有搏斗:3月8日凌晨1点20分,马航MH370航班失去联系前,飞行高度约10500米.据《纽约时报》报道,雷达数据显示MH370客机高度多次突变。

当日2点18分,客机飞至13500多米高度后突然向西转,2点32分,失联客机不平稳降至7000米左右,后又转向印度洋后,3点15分,飞机飞行至9000较高海拔。

这意味着飞行员或劫机者改变航向,或飞机在无驾驶员情况下飞行。

另据美国广播公司分析,飞机高度突降或暗示驾驶室内存在搏斗。

师:文字较为冗长,为了方便我们阅读,请同学将上面的重要信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师:请同学们再把表格中的信息以点的形式描在老师给你的以时间为横轴,海拔高度为纵轴的铅画纸上,并将这些点相连。

看看你们能不能从图上获得更加直观的信息。

师:板演的同学,你是以什么为标准来定出马航客机的海拔高度在发生变化的?(海平面为基准)师:图表可以极大的将问题简化,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学习中,适时的进行利用。

师:在科学上我们就把物质的这种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师:你能不能现场表演一些机械运动的例子?或者举一些你所了解的机械运动的例子?二:参照物师:烟花三月,小凯与爸爸相约下扬州。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学案:3.1机械运动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学案:3.1机械运动

班级:姓名:组名:3.1 机械运动【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一、探究:怎样比拟物体运动快慢?我们怎样比拟A、B两个同学谁跑的更快?请指出不同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我们可以用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拟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或通过路程的长短来比拟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二、用上述方法只能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无法确定是物体运动终究有多快。

为了定量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你认为在实验中应当测量哪些数据?用什么测量工具?假设这两位同学所跑的路程不一样,并且跑的时间也不一样,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他们谁跑快呢?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三、速度的概念〔1〕物理意义:〔2〕定义:〔3〕公式: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s——;t——;v——四、速度的单位1、米∕秒读作:21教育网意义:2、千米/时读作:意义:3、单位换算:1米∕∕小时4、1米/秒=千米/小时/秒= 千米/小时72km/h= m/s5、几个常见速度:人步行,自行车,高速公路的小轿车。

五、速度的计算考前须知: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2、如果问题比拟复杂,可以画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3、先进展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字进展计算。

4、某镇距城区为,小明下午1:50乘坐公交车从石梁车站出发,到达城区时间为2:05,求该公交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六、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每个时间点的速度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取该物体运动的任何一段距离和它的运动时间来求速度。

公式为v=s/t七、变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的直线运动,此运动比拟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可用平均速度描述他的快慢,平均速度的公式为:〔日常所说的速度一般指平均速度〕例:小名正在进展百米赛跑,跑了5s后,被石头绊倒,爬起来花了5s,又接着跑,跑到终点又用了15s,那么整个过程中,小名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八、牙买加运发动博尔特在2021年伦敦奥运会100米赛跑中的成绩是9秒63;城市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30千米/时,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可达20米/秒。

3.1机械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3.1机械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机械运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机械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2)新课讲解:在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相对性时,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选择的参照物和分析过程,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如观察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速度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批改作业:我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他们的答案进行仔细检查,找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在批改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他们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点评作业:在点评作业时,我会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详细的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正确答案,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答案,我会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科学思维:通过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完成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实践项目,通过动手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浙教版机械运动的教案及反思

浙教版机械运动的教案及反思

浙教版机械运动的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浙教版机械运动的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机械运动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3. 机械运动的应用实例。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并讨论他们对机械运动的了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分类讲解:介绍机械运动的分类,如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往复运动等,并给出相关示例。

2. 特点讲解:解释机械运动的特点,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并通过实际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说明。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一个具体的机械运动实例,如钟摆的摆动、轮胎的滚动等。

2. 分析该实例的机械运动类型、特点和应用场景,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四、实践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机械运动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并记录所选实例的机械运动类型、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和分析思路。

五、反思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鼓励学生思考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察结果。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和反思与总结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机械运动的应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机械运动的原理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反思与总结环节,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总结,同时思考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1.2机械运动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1.2机械运动

七年级科学教案总序号:备课日期:4.15 上课日期:4.16S1:汽车的仪表盘上;S2:街头的电子测速仪;2、在高速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标志,你认识如图 3-10所示的限速标志吗?【思考与讨论】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Usain St.Leo Bolt)在北京奥运会 100米赛跑中的成绩是 9秒 69;城市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 30千米/ 时;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可达 20米 / 秒。

你能比较出这三者运动的快慢吗?【计算】1、我国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金牌,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 12秒 91的世界纪录。

试求刘翔当时赛跑的速度。

解:由题意可知,路程 s = 110米,时间 t = 12.88 秒。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v=s/t = 110 米/12.88秒= 8.54 米 / 秒答:刘翔赛跑的速度为 8.54 米 / 秒。

T:刘翔跨栏比赛时,是匀速直线运动吗?【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画图】利用s-t图和v-t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2、【例 2】一列车长 150 米,以 108 千米 / 时的速度通过一座 450 米长的铁路桥,列车过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解:列车通过大桥是从列车头开始进入大桥至列车尾离开大桥的过程,如图 3-14所示。

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列车通过的路程:s = 450 m +150 m= 600 mv = 108km/h = 30m/st = s/v = 600m/30m/s = 20s3、为了交通安全,城市许多马路都画有斑马线供行人横穿马路时行走。

在斑马线的两侧装有红绿灯。

某人过斑马线前看到绿灯亮的时间还剩 6秒,斑马线区域的马路宽度为 15米,如果他步行的速度为 2米 / 秒,则他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能否穿过斑马线区域?解:根据题意,由速度公式:s = v x t = 2m/S x 6s = 12m < 15m答:该人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不能穿过斑马线区域【思考与讨论】请从上面三道例题的解答过程,总结运用速度公式解题的。

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一节机械运动教案

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一节机械运动教案

课题 3.1机械运动(一)日期 4.1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

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

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预设调控对策(一)引入新课投影课本第89页阅读材料------《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组织同学阅读。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

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从事例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提问: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教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那么简单吗?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投影课本图3-2观光电梯。

思考:为什么对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不同的看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浙教版七下科学机械运动教案

浙教版七下科学机械运动教案

第二节机械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⑴.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⑵.会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⑶.能够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⑷.能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过程、方法目标:⑴.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概括能力。

⑵.通过参照物的判别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通过介绍地球同步卫星及其使用和我国航天技术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⑵.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教学设计:一、引入:[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部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认为是一只虫子,抓过来一看却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二、参照物:[回顾]:①.教师在讲台上走动②.汽车在公路上奔跑③.水在小河里流动;它们都属于机械运动,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讨论]:这些位置变化,必须经过比较以后才能得知,在上述三例中,是将她们分别与谁比较后得知的?平时我们总认为房子是静止的,这其中有无比较物?比较物是哪一个?[讲解]:讲述并板书参照物的定义[讨论]:如果没有参照物,能不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总结]:1.举例说明判断物体动、静必须有参照物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应该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三、运动获得静止的相对性:[演示]:幻灯片演示一辆运动着的汽车,车内有一货物和一个乘客。

[讨论]:1.你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

2.车内的乘客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3.你两次用的参照物是什么?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举例]:让学生举出同一物体以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是运动的,但以另一物体作参照物时是静止的例子。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机械运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机械运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机械运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机械运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4)会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概念(2)掌握通常情况下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机械运动的问题,感受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2)通过讨论“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体验事物的相对性(3)通过师生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2新设计1、创设情景教学:通过来校的学生扶扭伤脚的老师到校的活动,建立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尊师重道的信念。

学生在讨论老师的运动还是静止中感悟到机械运动时相对参照物而言的矛盾统一性。

2、不帮办替代、积极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展板上同学所举的老师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例子中,发现并总结参照物的一系列特点。

3、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拨开机械运动中参照物特点的云雾,学生在靠自己的能力和思考解开谜团,获得了解决难题困扰后的坚强,得到成功的的喜悦。

3学情分析本节学习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第一节,是为以后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打基础的。

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关系的基础。

更是高中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到选取参照物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选取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

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感受到事物的相对性。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运动的概念并不陌生,已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

但是,“怎样描述运动?为什么要选取参照物?怎样选取参照物?”这都是学生以前未考虑过的问题,通过观看师生活。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机械运动》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机械运动》学案

第二章 第2节 机械运动( 第1课时)学案班级 姓名课前需知: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 另一个物体发生 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

创设情境,进入新课:(见课件)1.判断列车的运动状况:(填“运动”或“静止”)先:我们判断窗对面的列车在 ,后:我们判断是我们的列车在 ,2.分析先后出现不同判断的原因:先:我们认为我们是 的,所以,相对于我们,窗对面的列车在 的。

后:我们认为地面是 的,所以,相对于地面,我们的列车在 的,而窗对面的列车是 。

探究新知:一、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机械运动时, 物体叫做参照物。

2.注意:1)对于同一物体....,选择 的参照物描述它的运动状况,可能得出 的结论 。

2)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方便和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 不把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一旦选定作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它是 的。

3.做一做:下面情况中,主要研究或描述的是哪个物体的运动?各是以句子中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1)高速飞机俯冲飞行时,飞行员看到地面快速向他扑来;后半句在研究 ,以 为参照物,它是 的。

(2)夏天的夜晚在室外乘凉时,常可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研究 ,以 为参照物,它是 的。

(3)“太阳东升西落”研究 ,以 为参照物,它是 的。

(4)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第1句描述 ,以 为参照物,它是 的。

第2句描述 ,以 为参照物,它是 的。

(5)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第1句描述 ,以 为参照物,它是 的。

第2句描述桥.时,以 为参照物,它是 的。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 a. 直线运动1、根据 的不同,机械运动 (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 b. 直线运动2)2、做一做:下列运动中,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多项)①打算盘时,算盘珠子在杆上的运动②推铅球时,铅球离手后的运动③没有风时,雨滴的下落运动④在同一种均匀物质里光的运动⑤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 ★ 被研究的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物体是 的 ; 位置不改变物体是 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机械运动》教案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机械运动》教案 浙教版

《机械运动》教案第一课时运动和静止一、学情分析在前一节中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各种形式,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

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即可,不必展开。

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种浅近的说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

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巴黎的报纸有一次曾刊出一则广告,里面说每个人只要花2角5分钱就可以得到又经济又没有丝毫危险和疲劳的旅行方法。

果然有一些轻率的人按地址寄了2角5分钱去。

这些人每人得到一封回信。

内容是这样的:“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您记牢: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

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2500公里以上。

假如您喜欢看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景吧!”这位先生终于被人以欺诈罪带上了法庭。

浙教版科学七下《机械运动》word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下《机械运动》word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利用体育活动——跑步进行比较运动快慢的竞赛活动,拍成录相。

自带车模。

教学器材(学生分组)金属车、木头车、米尺、秒表、长木板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1:放映多媒体有关运动片段,指出:坐火车或汽车时,窗外的树木真的向后运动吗?[实验]1书上固定着笔沿桌面而移动(分析书和笔的运动情况)[表演]一人在班上行走;两人在班上并排行走[板书]机械运动1.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改变叫运动2.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引入2[演示实验]2(1)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2)用线拴着小球,让小球做圆周运动(3)让电动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分析: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实验]3(4)陀螺的旋转(滚动笔杆)(5)擦黑板总结:不同类型的运动[读图] 书第51页比较两辆汽车的运动填写框图将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填入下表分析得出结论:二、不同类型的运动引入3:1.蜗牛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汽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他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物体运动有快有慢,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播放百米赛跑的录象,问:这两名同学谁跑的快?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相同路程,用时短者快)3.车模比赛,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相同时间,看谁运动的远;或者路程相同,看谁先到终点)[小组探究] 书第52页1.定性比较:发铁质车、木质车两种。

启发用两种比较方法。

2.定量比较:只用一辆小车,由学生自定路程或时间长短进行测量。

[结论] 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讨论思考:实验中,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快慢?结论:三、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速度=v =3.单位:国际单位——米/秒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课堂练习:甲20秒钟走了30米,乙50秒钟走了180米,谁运动快?投影1= 1.5= 3.6投影2(1)1米/秒 =_____________千米/小时(2)1千米/小时 =_____________米/秒投影3计算过程及结果1米/秒 = = 3.6千米/小时1千米/小时 = 0.28米/秒规律:[例题]书第53页已知:s = 180km – 40km = 140kmt = 3时15分-1时55分 = 2时75分-1时55分 = 1时20分 = 1时求:v =?解:v = = =105km/h答:该车行驶的速度为105km/h引入4:302公共汽车从双安至北太平庄沿什么路线走,速度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并不十分关心汽车速度在行进中怎样发生变化,而是关心汽车在全程中总共用了多长时间,此时也有一个速度,也可以用v = 计算,只不过这时计算出的是汽车一定时间或一段路程内平均快慢程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 机械运动》教案B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 机械运动》教案B

《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参照物而言。

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物体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2、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还可以逐级分类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通过探究,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4、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叙述速度的意义,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能够利用运动速度的公式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对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5、能够说出平均速度的作用,会使用简单的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能够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从情景再现,生活体验中提炼科学知识,应用科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种哲学概念的初步建立。

二、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金属车、木头车、米尺、秒表、长木板、有关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在无时无刻的运动着,他们运动时空间和位置不断的发生改变。

为什么又有人说什么物体是静止的呢?我们怎么判断运动和静止呢?怎么描述运动的快慢呢?新课讲解:一、参照物图片展示:树木,火车、木材、加油站,路牌师:哪些物体在运动?然后进行小游戏:三个学生,甲同学先观察另两个同学所站的位置,然后背朝另两个同学,乙同学移动一段距离。

然后让甲同学观察,师:老生问谁运动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师:能否找一个参照的物体,说明他位置发生变化?师总结:用来参照的物体,在科学上称“参照物”根据物体的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这种运动在科学上称为“机械运动”老师补充:我们在判断一个人高低的时候有个标准,同样我们在研究物体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也要选择一个标准,是把地球看成不动的物体,把地球作为标准,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变化的,我们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的;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不变的,我们认为是静止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2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2浙教版

第1节机械运动1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关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

能对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照物进行互相的判断。

能对运动进行分类,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认识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经过竞赛情形教课,使学生体验速度观点成立的过程与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心主义教育。

培育学生的创建性思想能力;培育学生在生活中擅长察看四周事物的优秀习惯;感觉科学与艺术联合所带来的美感。

2学情剖析生活中 , 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必定的认识,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必定的困难,教课时能够举平常生活中的案例,在矛盾中创建教课情境, 引出参照物的观点。

让学生认识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观点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类浅显的说法来描绘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有定性的比较和定量的比较。

要求指引学生经过生活中的案例获取比较物体快慢的不一样方法。

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时,经过只供给一辆小车向学生提出解决两辆小车运动行程和时间不相等的矛盾,为成立速度观点确立基础。

速度公式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目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习惯。

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学生也是第一次见到,教课中要注意重申,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这块知识,速度公式的变形在此能够降低要求。

3要点难点1、依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况,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会灵巧应用速度的观点,速度公式、变形公式计算4教课过程第一学时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关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

能对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照物进行互相的判断。

能对运动进行分类,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设计思路】 从生活中常见的观光电梯导入, 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思考在不同情况下物 体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不同的, 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学生的 理解,激发学生自己思考的兴趣。
环节三、深入分析,机械运动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的分类、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参照物的选择、速度公式的推导
四、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状态。
2. 能对生活中机械运动进行简单的分类。 3.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于生活中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1. 能通过课本比较两车的运动,自行归纳机械运动的分类方法。 2. 能结合课本边角 A、B 两车的运动快慢,自行推导速度的公式。
【思考与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设计思路】在了解了机械运动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机械运动的分类,并针对其 中的直线运动进行讨论,结合书本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从而总结直线运 动的分类。全部知识点由学生得到。
七、 课堂练习
必做题:
选做题: 回家观察生活中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而产生的有趣现象。
二、 学情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学习该教学片断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 思维的过度阶段, 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通过之前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 学生对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机械运动的分类已经基本都所了解, 并且对于速度 的感性认识也有所体会,比较容易就能掌握速度的概念。 并且该阶段的学生,由于错误的前概念,会习惯性地把地球作为参照物,对 于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概念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并且对于本堂课从活动中 自己归纳总结比较速度的方法的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以及在速度的具体计算上还 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对速度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运动的分类方法) 【过渡】 机械运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将它分为简单的几类。 【读图】
图 2 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
问题四:
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结论】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渡】
一般来说,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些。但是,各种直线运动也有千差万 别,所以有必要对直线运动再进行分类。
八、 板书设计
§3.1 机械运动 一、 机械运动 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二、 参照物 任意的 三、 匀速直线运动 机 直线运动 械 变速直线运动 运 动 的 分 类
PPT 展示区
曲线运动
问题三:
从思考与讨论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参照物的选择不同,那么物体是否运动的判断结果也不同。
【思考与讨论】
你坐在车上正好与另一辆汽车并排挺着, 当你看着边上的汽车时忽然感觉自 己坐的车正在缓慢地运动, 但当你向窗边看出去时,又发现自己坐的车根本没有 动。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结论】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初一
一、 教材分析
本教学片断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 教材首先由跳马运 动介绍了机械运动的定义, 在引出参照物的选择,然后进一步对机械运动进行分 类,最后引出速度秒速机械运动的快慢,并探讨了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本教学内容属于运动和力的章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机械运动,本教学片断 的参照物的选择、 机械运动的分类以及速度的计算,为之后复杂的物体匀加速运 动,变速运动等打下基础,也为接下来物体在电场中运动、在带电磁场中运动埋 下了伏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课本有生活实际推导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通过课本的两次对比活动,提高学生从活动自行归纳总结的能力,从 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
教学:教授法、探究法、问题链驱动教学 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六、 教学过程
环节一、链接生活,创镜激疑
【读图】
甲、 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如图 3 是两车在相隔相等的时间内所 处的不同位置的示意图。比较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图 3 比较两辆汽车的运动
【结论】
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 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 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 做变速直线运动。
环节二、新课教学,引入新知
(教学目标:参照物的选择,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看窗外的树木是静止的,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
【过渡】
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事情果 真这么简单吗?
【思考与讨论】
设想你正做观光电梯上升,地面上的人认为你是随着 电梯向上运动的,但是电梯里的人确认为你是站在电梯里 静止不动的。这是为什么? 图 1 观光电梯 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总要先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 标准物体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认为他是运动的。否则,就 认为它是静止的。
(教学目标:由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镜激疑】
播放视频——运动员跳马的过程。
问题一:
观察跳马过程中,运动员什么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物体的空间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问题二:
怎样判断运动和静止? 怎样描述机械运动的快慢?
【设计思路】从跳马的视频导入,对于初一的学生可以马上吸引上课的注意力,并且 我国体操运动员跳马夺冠,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加强学生的爱国 主义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