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里头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中、晚三期,1974年的发掘简 报又增加一期,原早中晚三期分别 作为一、二、三期,新发现的一期 则作为第四期。

启 豫西龙山文化末期(临汝煤山类型) 新砦期 太 二里头一期 后羿代夏时期 康 二里头二期 少康中兴时期(大规模建 筑由此始) 二里头三期 二里头四期 早段和中段 二里头四期 晚段 夏 朝 商 朝
二 里 头 纹 文 饰 化 拓 四 片 期 陶 器
(3)炊器以夹砂中口深腹罐、 花边口沿罐(侈口圆腹罐)、 扁三角足鼎为主,还有少量的 单耳或双耳罐、桂叶孔盆形甑 等,鬲比较少见,甗更罕见。
中 口 深 腹 罐
花 边 口 圆 腹 罐
扁三足鼎
桂叶形孔甑
(4)盛贮器中三足盘、深腹或 浅腹盆、高柄豆、刻槽盆、大 口尊、小口罍、器盖等较常见, 还有贯耳壶、敞口碗、单耳杯 等。
二里头一二期为夏文化,三四期为早商文化
二里头一期及龙山期遗存是夏文化,夏商文化一脉相承
二里头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夏商文化是有过并行的两 支不同的文化系统。(邹衡)
六、关于东下冯(类型)文化

1.发现与命名
– 1959 山西夏县
2.分布与年代
– 霍山以南的汾河下游、浍河、涑水河流域,
主要包括了临汾与运城盆地 – BC1900—BC1500年
三、二里头文化的主要特征
1.陶器特征 (1)陶器始终以夹砂和泥质灰陶为
主,有少量褐陶与黑陶; (2)纹饰主要有篮纹、绳纹、方格 纹、附加堆纹等几种;
二 里 头 纹 文 饰 化 拓 一 片 期 陶 器
二 里 头 纹 文 饰 化 拓 二 片 期 陶 器
二 里 头 纹 文 饰wk.baidu.com化 拓 三 片 期 陶 器
1.宫殿区周围道路网络系统初步探明 2.二里头文化二期大型夯土基址群的面 貌逐渐清晰(3号、5号基址) 3.首次在宫殿区内发现随葬品丰富的成 组贵族墓 4.全面揭露了一座二里头文化三期的大 型夯土台基(4号基址) 5.首次发现始建于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大 型建筑(6号基址)

(3)二里头遗址遗迹
《左传· 定公四年》记成王封叔虞 于唐,“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左传· 昭公元年》:“迁实沈于 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 夏、商……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 焉”。
参考文献
1.郑光:《二里头陶器集粹》,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5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 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夏县东下 冯》,文物出版社,1988年。
我们只能在文献记载所提供的大体年 代和地域范围内找出一个与之有相当 程度的重合关系的考古学文化,从而 认识该族团文化的具体面貌,甚至冠 以该族团的族名。但以族命名的考古 学文化,并不能和该族实际的文化完 全相等同。
与夏有关的几条文献
―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亦居之” —古本 《竹书纪年》 ―昔夏之兴也,融将于崇山”—《国语· 周语》 ―自河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 居”—《逸周书· 度邑解》 ―昔伊洛竭而夏亡”—《国语· 周语》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 羊肠在其北”—《史记· 吴起列传》

典型器物分期演变图
夹砂中口深腹罐由折 沿、矮鼓腹、平底发 展到卷沿、瘦高腹、 圜底; 圆腹罐由高领瘦腹到 矮领圆腹,花边口沿 作风由多渐少; 盆形鼎有深腹到浅腹;

典型器物分期演变图
甑和浅腹盆由宽沿外
侈到平沿再到窄沿下 斜,鸡冠耳逐渐退化;
典型器物分期演变图

三足盘有深腹到浅腹, 三足有瓦状到舌状; 豆的腹壁由折棱明显 而渐趋弧壁; 盉由尖顶而圆顶,顶 与腹之间由分界不明 显到逐渐出现转折; 觚由瘦高到粗矮;

– –
头则多折沿圜底。 东下冯单耳罐多,二里头少。 东下冯多蛋形瓮,二里头几乎没有。 东下冯几乎不见三足盘、刻槽盆、觚、鬶、盉等。 东下冯多碗形豆,少见细高柄浅盘豆。 二里头不见带绳纹的盆形缽。
4.晋西南夏文化问题的讨论 1.认为陶寺类型是先夏至早期夏文化, 而东下冯类型是晚期夏文化。(王克林) 2.认为豫西、晋南两地都是夏文化的产 生地。


《竹书纪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 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遂公盨(高11.8,口径24.8厘米)
“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探索夏文化的学术历程
1959年徐旭生在伊洛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寻找“有夏之居” 二里头遗址是“成汤所居之亳”(徐旭生) 发现三期 夯土基址 发现二期 夯土基址 发 现 偃 师 商 城
( )
②二里头遗址贵族墓葬

土坑竖穴,多铺朱 砂、有棺痕,随葬 品丰富
– 铜器、玉器、漆器、
白陶器、印纹釉陶 器、嵌绿松石工艺 品、蚌制工艺品、 海贝等
墓葬中部分随葬品
中型墓中出土的成组饰品 —斗笠状白陶器和绿松石珠
二、二里头文化的分期、分布 与年代
1.分期 1965年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中分为
王湾三期文化 煤山类型 中口深腹罐 罐形鼎 山东龙山文化 单耳杯 觚\盉\鬹 三足盘\细柄豆 二里头文化新创 单把罐形鼎\盆形鼎 大口尊\贯耳壶 粗柄簋形豆 东下冯文化 花边口圆腹罐 单(双)耳罐 高领厚胎鬲 豫北冀南先商文化 卷沿细绳纹鬲 橄榄形罐 卷沿深弧腹盆
二里头文化因素的影响范围
晋中白燕文化四期至燕山南北一线夏家店下层文化
二里头遗址位置图
汉魏洛阳城 偃师 商城 隋唐东都城
二 里 头 、 圪 垱 头 、 四 角 楼 等
二 里 头 遗 址 总 遗 迹 总 分 布
制陶作坊 制骨 作坊
二 77 61 里 78 75 头 二一遗 号号 宫宫址 殿殿发 掘 历 程
-
(
2
)
近 年 范 的 围 工 作

4
3、5号基址 二里头二期

①建筑基址
– 宫殿

一号、二号、 三号、四号
– 作坊

②墓葬
宫殿基址群发掘现场
(一 二号 里宫 头殿 三基 期址 )
茅茨土阶 四阿重屋
(二 二号 里宫 头殿 三基 期址 )
位于2号宫殿基址前的4号基址(局部) 二里头三期
N
3 庑号 墓 基 葬 和二 址 石 里中 砌 渗头 院 水 二主 井 等期 殿 和 西
5 3 6
1、2、4号基址 二里头三期
6号基址 二里头四期
二 里 头 宫 殿 区 范 围 示 意 图
宫 车 殿 辙 外 痕 围 大 路


道 路 分 布
相土做乘马

奚仲
– 薛、邳 – 仲虺

相土
车马坑 商代 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

宫 殿 区 内 道 路
二 里 头 遗 址 的 发 掘 现 场
近年来二里头遗址宫殿区考古 取得重要成果
铜斝
铜爵
铜爵
铜盉
铜角

“宗庙之祭,尊 者举觯,卑者举 角”

《考古记》“一升曰 爵,二升曰觚,三 升曰觯,四升曰角, 五升曰散。”
河南博物院藏“父乙”角
青铜牌饰
(2)流行浅窖穴,平面形状多样。 (3)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无 腰坑。 (4)在大型遗址中出现了密集的夯土 基址。
(5)卜骨只灼而不钻凿,同于龙山时 期卜骨。 (6)有漆器残痕,且有雕花者。
N
东下冯文化相对位置图
3.文化特征
①褐陶所占比例较高,仅次于灰陶。 ②自早到晚均以绳纹为主,篮纹、方格纹很少。 ③炊器以罐、鼎(二里头式)与鬲、甗、斝 (土著式)为主。 ④在二里头与东下冯共见的器类中,同类器的 形制或比例上有一定差异。

– 东下冯的深腹罐和深、浅腹盆多卷沿凹底,而二里 – –
雕 花 漆 器 残 片
玉器
玉器以兵形玉器为主

“合诸候于涂山,执玉帛 者万国”

玉器种类:
– 工具

斧、铲、多孔梯形刀
– 仪仗器

戈、钺、戚、矛、箭头
牙璋、圭、琮 柄形饰、锥形饰、镯、坠
– 礼器

– 饰玉

四、二里头文化的源流 及其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二里头文化谱系分析
二里头文化 (陶器群)
典型器物分期演变图
爵腹由细瘦渐趋粗肥, 流尾由短而长; 器盖的腹壁由折棱明 显而渐趋弧壁; 大口尊由口径小于肩 径到口径等于或稍大 于肩径。

2.其他文化特征
(1)有比较发达的青铜器和青铜铸
造业,与同时期周边地区的考古学 文化相比,有鼎、斝、爵、觚、角、 青铜牌饰等。
网纹铜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藏
三足盘
晚期
早期
高 柄 黑 陶 豆
刻槽盆
鼓 形 壶
(5)酒器有斝、爵、觚、盉。
白 陶 盉
陶盉
陶觚
白 陶 鬶
陶器演变特征:
(1)早期虽以灰陶为主,但泥质磨光黑陶 仍占一定比例,晚期灰陶比例更大; (2)早期以篮纹或细绳纹为主,另外还有 一些方格纹。晚期以中粗绳纹为主,极少 见篮纹和方格纹; (3)早期折沿小平底器物较常见,晚期卷 沿圜底器很流行;
N
陇 东 齐 家 文 化
二里头 文化
海 边
三星堆文化二期、黄陂盘龙城、斗鸡台文化、马桥文化
五、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 的关系
考古学讨论的“夏文化”不是指夏代的 文化,而是指一种族团的文化。这种族 团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而且因历史上 的血缘和姻亲关系而具备一定的自我认 同意识。而考古学文化的划分,充其量 只是依据实物遗存所反映出的一种文化 传统,故不能和族的文化完全密合。
4.邹衡:《试论夏文化》,《夏商周考古学论文 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5.邹衡:《关于探讨夏文化的条件问题》,《华夏 文明》第1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复习题
1.简述二里头文化的分布与年代。
2.简述二里头文化的主要特征。 3.从谱系角度分析二里头文化是如何形 成的。 4.如何认识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2.分布
陕河 西南 省全 东省 部、 河 北 省 南 部 、 山 西 省 西 南 部 和

二 里 头 文 化 分 布 范 围
二里头文化分布图
3.年代
相对年代:二里头文化晚于豫西地区
的龙山期文化而早于二里岗商文化。 绝对年代:BC1900-BC1500年,最近仇 士华又公布了一个新的年代范围,即 BC1880-BC1540年.
上篇 夏商周考古学时空框架
第一章 二里头文化
一、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命名 与典型遗址
1、发现、命名

1953年,河南登封玉 村 郑州洛达庙、洛阳东 干沟、郑州董砦、偃 师二里头等 1962年夏鼐 “二里 头类型文化” 二里头文化
2、二里头遗址

(1)位置
– 今洛水南岸(古洛水北
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