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万有图文化探析

合集下载

对于唐卡艺术之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的思考

对于唐卡艺术之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的思考

对于唐卡艺术之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的思考唐卡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人们对于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创新性产生了许多思考和讨论。

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唐卡以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述佛教经文、神话传说和故事情节,形象生动,富有神秘感和宗教庄严感。

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既具有极高的技艺要求,又展现出中国古代画家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使人们在欣赏唐卡时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和心灵的宁静。

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唐卡艺术深受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承载了丰富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历史传统。

在唐卡作品中,人物形象、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无不体现出佛教教义和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内涵使唐卡艺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承了古代绘画艺术的精髓,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

在面临当代社会的变革和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的背景下,唐卡艺术也面临着创新性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唐卡绘画技法和题材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沉淀,很难与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相适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艺术媒介和表现形式不断涌现,使得传统的手工绘画显得有些落后和束缚。

对于唐卡艺术来说,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融入创新元素,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唐卡艺术家可以尝试运用现代绘画技法和材料,将传统的绘画形式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更富有现代感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可以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其他艺术形式和文化,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和观念,使唐卡艺术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感。

加强与当代社会的互动和交流,找到与现代人审美需求和心理状态相契合的创作方向。

唐卡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面临当代社会的挑战和变革的唐卡艺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其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

唐卡绘画的起源发展传承及其文化内涵

唐卡绘画的起源发展传承及其文化内涵

唐卡绘画的起源发展传承及其文化内涵唐卡绘画的起源、发展传承及其文化内涵本文简介: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或者唐喀,系藏文的音译,在藏语中为“平坦宽广”的意思,也有印章和印制之意。

唐卡绘画是指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用于宣传宗教教义、装饰寺庙佛堂或者信徒积累善业和功德。

其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民族发展的历史,题材内容包罗万象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或者唐喀,系藏文的音译,在藏语中为“平坦宽广”的意思,也有印章和印制之意。

唐卡绘画是指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用于宣传宗教教义、装饰寺庙佛堂或者信徒积累善业和功德。

其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民族发展的历史,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的领域。

一千四百多年来,伴随着藏族生存发展的漫长历史,唐卡绘画用震撼人心的视觉艺术展示着藏民族博大精深的悠远文化,体现着藏族文化最本质的精神内涵。

一、唐卡绘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由于藏族有史料记载的历史起始于吐蕃王朝建立的初期,因此唐卡绘画的起源至今尚未能确切考证。

但从藏族绘画艺术的起源来看,唐卡绘画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至吐蕃王朝之前。

藏族绘画史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4500至5000年的藏东河谷区以昌都“卡诺”文化,在卡诺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用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以及距今2000多年历史的藏族第一宫殿,雍布拉冈墙壁上的绘画,都可窥见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

据五世达赖喇嘛所着的《大昭寺自录》中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成一幅白拉姆(吉祥天母)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中。

”这幅相传由松赞干布绘制的唐卡,即是有文献记载的藏族第一幅唐卡绘画作品。

公元七至九世纪的吐蕃时期,松赞干布定都拉萨,藏族的游牧文明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化,这为唐卡绘画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而汉族文成公主与尼伯尔尺尊公主又将繁盛的中原文化和异域文化带入了藏区。

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藏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面就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神圣性唐卡绘画艺术是由佛教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其画面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宗教信仰表达。

在唐卡绘画中,佛教圣象的形象通常是绘制的主要内容,画面中所描绘的佛像、菩萨、神仙等圣人形象都极其神圣,表现出肃穆、庄重的特点。

2. 吉祥美唐卡绘画的优美与细致自古备受喜爱,描绘的场景、人物多是围绕着佛教的修法中的种种意境展开绘制。

唐卡画乘坐的神马、佛像上的装饰稻穗、佛光照射周边的花卉等,都以吉祥、美好的意境呈现出来,洋溢了满满的藏族民俗色彩。

3. 线条与色彩唐卡绘画注重线条的精细和色彩的艳丽。

线条绝对不能有失误,准确而自信,人物表现要完全,服饰要细致、准确,同时色彩应该充满气息和融合度。

4. 无色彩重点唐卡绘画在表达意境中,不强调形式的逼真或抽象程度,而更加注重意象的符号意义。

在透过绘画表征人物的联想方面、调整空间比例的方式,以及画面的情景布置上,一直以丰富、奇特的互动来表达所需媒介。

5. 伊斯兰风格与藏族民间艺术的结合唐卡从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前驱元素,将多种艺术和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其中不少元素来自印度和伊斯兰文化,也表现着藏族文化的复合、整合特色。

以上这些就是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唐卡绘画不仅有着宗教意义,更是一种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它不仅有着值得倾听的故事和意义,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对于唐卡艺术之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的思考

对于唐卡艺术之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的思考

对于唐卡艺术之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的思考唐卡艺术是西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唐卡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出西藏文化的瑰丽与多元,它不仅展现了西藏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也是对于人类文化共通性的一种维护与传承。

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创新性一直是艺术界所关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价值和文化地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发掘唐卡艺术的魅力。

首先,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其造型和色彩语言上。

唐卡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其绘画本身呈现出的线条和色彩的对比,使得每幅唐卡作品都呈现出一种高度和谐的和审美性。

唐卡艺术将传统佛教文化的思想与西藏本土文化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其线条运用、构图形式与佛教文化传统的符号体系及强烈的精神情感依存感的交融,使得这种艺术体现了更为人性化的添加。

其次,唐卡艺术的价值体现在其文化意义上。

唐卡艺术不仅是西藏的文化传统,也是一种文化符号。

唐卡艺术中的图像和语言都体现出佛教的思想、信仰和生活哲学,它承载了佛教经典的蕴含和玄妙,而且每件唐卡都是一种具体的文化符号,它们反映了西藏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代表了一种文化传承与积淀。

最后,在当代唐卡艺术创新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以致用”的理念,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巧妙地将唐卡艺术与现代美学相结合,打破了传统唐卡绘制的创作约束,展现出更华美的唐卡艺术风貌,呈现出艺术创新的精神,引领唐卡艺术朝着更为开放、丰富和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比如,一些当代艺术家有意减少唐卡绘画的禅宗先入为主,去掉故弄玄虚的“仪式感”,在传承和创新中融入一些新的创作元素和新的表现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唐卡的内容和情感,并且使唐卡艺术更易被现代观者接受,呈现出更加活力和魅力。

总之,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是一个较深入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艺术与文化意义,因此对于唐卡的审美价值和创新性的认识是不断深入和丰富的过程,并存在着多种钻研方式和延伸方向。

对于唐卡艺术之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的思考

对于唐卡艺术之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的思考

对于唐卡艺术之审美价值与创新性问题的思考唐卡是西藏传统的绘画艺术,通常用来描绘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宗教人物。

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创新的不断发展,唐卡艺术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展现出新的审美价值和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唐卡艺术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在创新性方面,唐卡艺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一方面,传统的唐卡艺术有着严格的制作工艺和涵义,艺术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传统,因此在创新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也让传统的唐卡艺术显得有些守旧和滞后,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和欣赏。

如何在保持唐卡艺术传统魅力的同时引入创新元素,成为了当前唐卡艺术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可以从绘画风格和技术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唐卡艺术以线条细腻、色彩鲜艳、图案繁复而著称,可以尝试在材料和工艺上进行改良和创新,探索新的绘画风格和技术手法。

可以从题材和内容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唐卡题材主要围绕宗教和传统文化,可以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当代社会和生活元素,创作出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感的作品,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和市场。

除了艺术形式的创新,注重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也是唐卡艺术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强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唐卡艺术家和工匠,让他们能够不断地汲取传统智慧和创新精神,为唐卡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也可以通过艺术展览、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唐卡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碰撞和融合,为唐卡艺术的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

在唐卡艺术的发展中,我们需要重视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传统是唐卡艺术的根基和灵魂,创新是唐卡艺术的活力和动力。

传统与创新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唐卡艺术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发展的潮流。

唐卡图案插画设计理念

唐卡图案插画设计理念

唐卡图案插画设计理念唐卡是一种传统的藏族绘画艺术形式,它以鲜艳的色彩、精致的细节、丰富的象征意义而闻名于世。

唐卡插画设计的理念是要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通过绘制唐卡图案,传达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首先,唐卡插画设计要注重色彩的运用。

唐卡作为一种绘画形式,以鲜艳的色彩为特色。

在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或者用鲜艳的色彩来代表人物的喜庆和快乐。

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来传达不同的情绪和意义,比如暖色调可以代表温暖和温馨,冷色调可以代表冷静和神秘。

通过色彩的运用,唐卡插画设计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内心。

其次,唐卡插画设计要注重细节的处理。

唐卡以其精致的细节而闻名,每一个线条和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的描绘和细腻的处理来展现唐卡的特色。

可以注重细腻的线条和图案,以及繁复的纹饰和装饰。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细节的处理来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比如通过细腻的线条来展现人物的柔和和优雅,通过繁复的纹饰来展现作品的庄严和高贵。

通过细节的处理,唐卡插画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作品的价值和内涵。

最后,唐卡插画设计要注重象征意义的传达。

唐卡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形式,其中的图案和符号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在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象征意义来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可以使用吉祥的符号来代表好运和幸福,使用佛陀的图像来代表智慧和慈悲,使用莲花的形象来代表纯洁和美丽。

通过象征意义的传达,唐卡插画设计可以更好地传达出人们对于和谐、祥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唐卡插画设计理念是要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通过色彩、细节和象征意义的运用,传达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通过唐卡插画设计,我们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让人们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唐卡细节解析

唐卡细节解析

唐卡细节解析
唐卡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通常用于描绘佛教人物、场景和故事。

唐卡具有丰富的细节和复杂的工艺,以下是唐卡的一些细节解析:
1. 画布:唐卡的画布通常使用丝绢或棉布,经过细致的打磨和染色,具有高度的光泽感和质感。

2. 颜料:唐卡使用天然矿石磨成的颜料,如青金石、孔雀石、朱砂等,这些颜料色彩鲜艳、经久不褪。

3. 线条:唐卡的线条非常精细,有的线条仅有头发丝粗细。

绘制唐卡需要极高的绘画技巧和耐心。

4. 背景:唐卡的背景通常为单一色彩,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的细节和特色。

5. 布局:唐卡的布局非常讲究,画面中心为主要人物或场景,周围环绕着其他相关的人物、动物、物品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6. 装饰:唐卡画面四周常有各种装饰元素,如卷草纹、莲花纹等,这些元素不仅美观,还有象征意义。

7. 金色:在唐卡中,金色被广泛使用。

绘制金色时,画家需要先用墨线勾勒出轮廓,然后涂上金粉或贴上金箔,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效果。

8. 故事性:唐卡常常表现佛教故事或神话传说。

通过画面中的人物、物品和场景,观众可以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9. 文化内涵:唐卡不仅是绘画艺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中国历史、宗教、哲学、美学等方面的观念和价值。

10. 工艺:除了绘画技巧外,唐卡还融入了刺绣、织锦、贴花等多种工艺手法,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以上是唐卡的一些细节解析,每幅唐卡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细细品味。

浅谈热贡唐卡绘画艺术

浅谈热贡唐卡绘画艺术

浅谈热贡唐卡绘画艺术热贡唐卡绘画艺术,是藏族民间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热贡唐卡起源于西藏,后传入四川、云南等地,成为藏族民间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

本文将从热贡唐卡的起源与发展、技艺特点以及艺术魅力等方面进行浅谈。

热贡唐卡起源于西藏,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唐卡,藏语中的“tang”意为“展示”,“ka”意为“绘画”,因此唐卡的意思是“挂起来展示的绘画”。

在西藏和藏区,唐卡被用于佛教寺庙、宗教活动和民间信仰中,承载着宗教和神秘的意义。

随着唐卡艺术的传播和发展,热贡地区成为了该艺术的重要传承地之一,其绘画风格独特,技艺精湛。

热贡唐卡绘画的制作工艺精湛,包括选材、制图、绘画、上背景、镶嵌等多个工序。

首先是选材,热贡唐卡所用的颜料主要来自天然矿石和植物,如矿石粉、矿石水、铜粉、植物树脂和植物颜料等。

这些材料色泽浓艳、质地纯净,能够保证唐卡的色彩不褪色。

其次是制图,唐卡的图案多为佛教神话、传统故事和宗教寓意,制图工序非常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绘制出精美的草图。

然后是绘画,唐卡的绘画过程也是考验艺术家技艺的重要环节,线条的勾勒、色彩的运用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

最后是上背景和镶嵌,这两个工序是唐卡绘画最后的步骤,上背景是为了营造画面的整体氛围,而镶嵌则是为了保护唐卡的边缘和装饰画面。

热贡唐卡绘画技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画面的构图、线条处理和色彩运用上。

首先是构图方面,热贡唐卡以佛教神话和传统故事为题材,画面丰富多彩,层次分明,寓意深刻。

其次是线条处理,热贡唐卡的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姿态和神态,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表现力。

最后是色彩运用,热贡唐卡以鲜艳纯正的色彩著称,丰富的色彩搭配和细腻的色彩过渡,使得画面充满生气和活力,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热贡唐卡绘画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和文化内涵,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画面的精美和技艺的精湛,更在于其所承载的佛教信仰和人文情感。

文化研究知识:唐卡艺术的历史与魅力

文化研究知识:唐卡艺术的历史与魅力

文化研究知识:唐卡艺术的历史与魅力唐卡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藏传佛教艺术形式,也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唐卡,又称“唐嘎”,藏语意为“滚轴画”,是一种绘制于帆布或丝绸上的手绘画像。

该艺术品种具有复杂的图像风格和整洁的线条,清晰地描绘了佛教故事、神话和传说。

唐卡艺术源于印度,后传入尼泊尔、西藏和蒙古等地,成为藏传佛教中一项独特的艺术传统。

唐卡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度佛教的发展。

在佛教传播过程中,唐卡艺术由印度沿用,逐渐传入他国。

在西藏,唐卡艺术起源于西元7世纪,这是佛教第一次传入西藏的时期。

西藏唐卡艺术之所以如此独特,是因为当时佛教传入西藏的同时,也传入了尼泊尔和印度的佛教艺术,例如清晰的线条和形象的描绘,成为西藏唐卡艺术的主要特色。

西藏的佛教信仰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念头,称为藏传佛教,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艺术。

唐卡艺术通过绘制佛教故事和神话来表达藏传佛教的信仰和教义。

艺术家通常会以传统的方式绘制唐卡,包括首先绘制轮廓和基本线条,然后填充颜色和细节。

唐卡的线条和颜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它们必须准确地传达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唐卡艺术家必须十分仔细地绘制每个细节,例如山景图案、人物、精灵等。

在唐卡艺术中,每个图像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代表着藏传佛教的教义,也代表着艺术家对技艺和细节的关注。

唐卡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艺术家的技能和创造力,还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唐卡画像描绘了佛教教义和传说,包括佛陀的神话故事、菩萨故事、生命和死亡的意义等。

艺术家通过唐卡艺术来表述佛教信仰、修行方法和教义,使人们对佛教的思考与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此外,唐卡画像还是一种重要的宗教面向,它可以用作佛教宗教礼品、佛教实践和咒语等。

除了它描绘的佛教图像和文化内涵,唐卡艺术还有独特的美学魅力。

唐卡艺术中使用的线条和颜色非常精细,每个描绘都十分清晰,使观察者感到非常真实。

唐卡艺术的颜色和图案通常具有良好的对比度,这使唐卡画像非常生动。

藏族唐卡解读

藏族唐卡解读

藏族唐卡解读
唐卡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它通常是在布上绘制的卷轴画,表达了宗教、哲学和文化的主题。

唐卡画通常包含着深刻的宗教寓意,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唐卡画中的主题和符号的一般解读:
1.佛陀与菩萨:唐卡画经常描绘佛陀以及各类菩萨,这些神圣的
形象代表着慈悲、智慧和博爱。

他们的身姿、手势和服饰通常
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2.曼荼罗:唐卡中可能描绘曼荼罗,这是一个代表宇宙的符号,
用于展示宇宙结构和灵性层次。

3.神圣的符号:包括各种佛法的神圣符号,如八吉祥、无始无终
的结、法轮、莲花等。

这些符号有助于传达佛教的教义和哲学
概念。

4.生死轮回:画面中可能呈现生死轮回的图像,强调生命的无常
性和轮回的循环。

5.师徒关系:描绘大师和弟子的关系,传承佛法和知识的过程。

6.祈愿文:在唐卡中可能包含大量的经文、咒语和祈愿文,这些
文本具有祈福、净化和保护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唐卡的解读可能因具体的主题、画家的风格以及时期而有所不同。

对于深入了解唐卡画的意义,最好的方式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或者向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人士寻求解释。

西藏唐卡 解读

西藏唐卡 解读

西藏唐卡解读
西藏唐卡是一种源自藏族文化的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唐卡(藏语音译)意为“卷轴画”。

它承载着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丰富内涵。

以下是关于西藏唐卡的解读:
1. 内容:唐卡绘画题材广泛,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医学知识、自然景观等。

其中,佛教题材占据重要地位,如释迦牟尼佛、菩萨、护法神等。

2. 风格:西藏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画面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造型独特。

绘画技法主要有线条勾勒、平涂、渲染等,表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和装饰性。

3. 画师:唐卡绘画多为藏族僧侣和艺术家完成,他们的绘画技能往往受到寺庙和师承关系的传承。

画师们遵循严格的绘画规范和技法,绘制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唐卡作品。

4. 寓意:西藏唐卡通常寓意着宗教信仰、吉祥如意、和谐共处等美好愿景。

它们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艺术品,承载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期望。

5. 收藏价值:西藏唐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年代久远、画工精湛、题材稀有的唐卡作品尤为珍贵。

在购买西藏唐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识别真伪:市场上存在不少假冒伪劣的唐卡作品,购买时需谨慎。

可以向专业人士请教,了解唐卡的鉴定方法。

2. 选择知名画师:知名画师的唐卡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3. 考虑题材和画工:选择市场认知度较高、画工精细的唐卡作品。

4. 了解背景知识:了解唐卡的历史、文化、宗教等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唐卡艺术。

5. 寻找正规渠道:在正规的艺术品市场、画廊或藏传佛教寺庙购买唐卡,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质量。

唐卡的艺术解读

唐卡的艺术解读

唐卡的艺术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色彩与构图:唐卡以其鲜明的色彩和复杂的构图而闻名。

它们通常以鲜艳的
颜色、细致的线条和丰富的细节为特点,绘制出各种佛像、神明和故事。

色彩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唐卡的视觉吸引力,还赋予了其宗教象征意义。

例如,金色通常用于描绘佛像,象征神圣和权威;红色则常用于描绘护法神,象征力量和勇气。

2.绘制技巧:唐卡的绘制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技巧和专业知识。

艺术家需具备精湛的绘画技巧,包括对线描、色彩、比例等方面的精确掌握。

此外,唐卡还融入了刺绣、贴花、织锦等多种艺术技巧,使得每一幅唐卡都成为集大成的艺术品。

3.宗教与文化内涵:唐卡不仅是艺术品,还是宗教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记
录了佛教历史中重要的人物、事件和传统,通过观察唐卡,可以了解到佛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

此外,唐卡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还承载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内涵,成为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艺术价值:唐卡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每一幅唐卡都是艺术家心血的结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同时,唐卡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和理解藏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唐卡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宗教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西藏精品唐卡:美丽与幻想的艺术

西藏精品唐卡:美丽与幻想的艺术

西藏精品唐卡:美丽与幻想的艺术2018-12-11 10:13·壹号收藏十八罗汉图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观音图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唐卡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每一个步骤都的慎重,不然一笔画错全图前功尽弃。

绘制彩唐卡,用到的颜料分为两种一是常规的国画颜料,用国画颜料制作的唐卡时间长了就会退色。

第二种颜料是矿物颜料,用它制作的唐卡时间长了一般也不会退色。

常用的颜料有:黑色颜料、红色颜料、白颜料、蓝色颜料、胭脂红颜料。

唐卡的绘制颜料都是天然矿石等天然原料:有黄金、珍珠、珊瑚、琉璃、青金石等等。

在藏民生活里,金银首饰是十分重要的装饰之一。

从唐卡上的那些金银粉饰的画面中就能感受到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对金银表现出来的追崇和崇拜。

自然,金和银都成为唐卡创作中不可多得的材料。

一幅唐卡的精确制作需用不同的工序和工具,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绘制唐卡所用的工具。

有:碳笔;大、中、特细小狼毫笔;颜料盒;画板。

唐卡笔筒首先要做的是选择一个平滑略厚的白色棉布,画布不能沾上油污,不能穿孔破裂。

画布的长宽比例要适当,当画布小时还可以在画布两边补接画布,接缝不能出现皱折,不能留下线头,缝合线迹要均匀美观。

打底稿步骤二为唐卡上色,上色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先给天空和大地上色,然后依次给服饰、肌肤、云烟、花木、水纹、亭榭、长廊、供品等上色。

上色时一不能错,二不能混。

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唐卡绘画艺术是藏传佛教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具有青藏高原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下面从色彩、线条、构图、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分析唐卡绘画的审美特征。

一、色彩唐卡绘画的色彩鲜艳、明亮、缤纷多彩,呈现出色调和谐的整体美感。

色彩运用方面,唐卡绘画采用了传统草原原始色彩,即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这些颜色反映了藏族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除此之外,唐卡绘画还使用了大量的金银粉末,这些贵金属材料使作品更加富有光泽和立体感,同时也表现出禅宗美学中寓意的超凡脱俗之美。

二、线条唐卡绘画的线条流畅、自由、飘逸。

线条的运用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空灵境界”与“净世态度”的审美追求。

唐卡绘画中的线条流畅自然,具有柔性和生命力,能够传达佛教中“涅磐”和“平等”等思想,代表人们对于生命智慧和超凡境界的向往。

三、构图唐卡绘画的构图精美、设计得当,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对称结构的运用。

中心对称是佛教视觉艺术的重要手法,是表现佛教哲学思想和心灵追求的重要表现手法。

在唐卡绘画中,中心对称被广泛应用,表现了佛教强调的相互联系及平衡的重要观念。

除此之外,唐卡绘画在构图上还运用了尺度比例、空间虚实等艺术手法,有效地塑造出绘画作品的精神和意境。

四、表现手法唐卡绘画的表现手法多样、丰富,其中比较典型的手法是“缩小法”。

缩小法是唐卡绘画中经常被采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于比例的缩小,使得人物、物品等事物更加凝练、神秘和神圣,使得人们对于绘画作品产生强烈的美感。

此外,唐卡绘画还通过对于人物姿态、面部表情等因素的表现,进一步达到生动、具体、逼真的效果,让人们更好地领会到佛教思想中的人性惋惜与慈悲离别。

藏族唐卡解读

藏族唐卡解读

藏族唐卡解读藏族唐卡是一种藏传佛教艺术作品,以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绘画形式展现佛教教义和宇宙观。

它是藏族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宗教、哲学和艺术内涵。

本文将从藏族唐卡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以及常见题材等方面进行解读。

藏族唐卡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西藏,起初是为了传播佛教而制作的。

唐卡一词来源于西藏语“唐卡”(thangka),意为“卷轴”。

传统上,藏族唐卡是由专业的艺人手工制作的,需要经过细致的准备、备背布、绘画和装饰等工序。

在制作过程中,艺人们会依据佛经和传统绘画规范来创作,运用细腻的颜料和精湛的技巧,使得唐卡作品具有鲜艳明亮的颜色和细致精美的线条。

藏族唐卡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是准备工作。

艺人们会选择合适的画布,通常是用高品质亚麻布经过多道工序染色而成。

然后在布料上熨平,以便于涂抹颜料和绘画。

接下来是备背布的过程,即将背布维持在画布的背面,以增加唐卡的稳定性和延长保存时间。

绘画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艺人们先用铅笔在画布上勾勒出轮廓和比例,然后逐步上色,最后再用金箔、亮片等装饰。

绘画的题材通常包括佛陀、菩萨、护法神以及佛教故事等。

不同的主题要求绘画中的人物或物象具有特定的表情、手势和姿势,绘画技巧需要严格遵守规范。

藏族唐卡的题材丰富多样,代表了佛教文化的各个方面。

其中,佛陀和各类菩萨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佛陀通常被描绘为庄严肃穆的样子,他们的手势和姿势代表着不同的佛教教义和观念。

菩萨是佛陀的助手,具有慈悲和智慧的特质,经常以青年男女形象出现。

此外,护法神也是唐卡中重要的题材之一,他们是保护佛教教义和修行者的神祗,通常被描绘为威猛凶狠的形象。

除了这些主题外,唐卡还描绘了佛教故事、传记和历史事件等。

藏族唐卡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承载着丰富的哲学和艺术内涵。

唐卡的绘画技巧精湛,色彩鲜艳明亮,线条流畅细致,形象生动逼真。

通过绘画中复杂多变的图像和符号,唐卡揭示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和宇宙观,引导人们向内心探索和修行。

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唐卡是西藏绘画艺术的一种,也是西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唐卡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神秘的宗教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

唐卡绘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反映了藏传佛教的理念和信仰。

在审美特征上,唐卡绘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出一种神秘而又深邃的精神内涵。

唐卡绘画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色彩鲜艳丰富唐卡绘画在色彩运用上非常讲究,多采用鲜艳的颜色,色彩充满活力,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唐卡绘画中,经常运用大胆鲜艳的红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及金色和银色等金属色,这些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得唐卡绘画呈现出一种充满魔幻色彩的艺术效果。

二、线条流畅优美唐卡绘画的线条处理非常精湛,线条流畅而优美,体现出一种神秘而又精致的艺术风格。

在唐卡绘画中,线条的流畅与曲折往往交相辉映,通过线条的表现方式,使得唐卡绘画具有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想象空间。

三、细节精致丰富唐卡绘画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绘画中的各种图案和装饰都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和审美价值。

在唐卡绘画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花纹、图案、以及精美的装饰,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唐卡绘画呈现出一种极富审美价值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精致和美妙的感受。

四、神秘宗教意义唐卡绘画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其神秘宗教意义上。

唐卡绘画是藏传佛教信仰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佛教的教义和神秘的宗教意义。

在唐卡绘画中,经常可以看到佛、菩萨、神祗等宗教形象的绘制,以及各种佛教经文和祈祷文的加持,这些宗教元素赋予了唐卡绘画极高的宗教价值和审美意义。

唐卡绘画具有鲜艳丰富的色彩、流畅优美的线条、精致丰富的细节以及神秘宗教意义等独特的审美特征。

唐卡绘画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已经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唐卡绘画的审美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唐卡绘画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文化意义,使得我们对西藏艺术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唐卡研究报告

唐卡研究报告

唐卡研究报告一、引言唐卡,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绘画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本报告旨在对唐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起源、发展及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唐卡的起源与发展2.1 唐卡的起源唐卡源于中国西部的藏族地区,起源于7世纪。

最初,唐卡被用作佛教宗教礼仪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播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

唐卡的绘画风格深受佛教艺术的影响,而佛教教义中对色彩、形状和符号的要求也进一步塑造了唐卡的表现形式。

2.2 唐卡的发展随着唐卡的逐渐发展和传播,其绘画风格逐渐成熟。

从简单的线条描摹到丰富的色彩运用,唐卡的绘画技法不断丰富和完善。

同时,唐卡也从单一的宗教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装饰、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形式。

唐卡在藏民族中得到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在现代,唐卡已经成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和装饰等方面。

同时,随着唐卡艺术的国际交流,其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为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唐卡的艺术特点3.1 独特的绘画风格唐卡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而著名。

其绘画风格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图案的精细。

唐卡的绘画师通常需要通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绘画技巧,完成一幅精美的唐卡作品。

3.2 色彩的丰富运用唐卡在色彩运用上也有着独到之处。

绘画师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色彩,使得唐卡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同时,唐卡的色彩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象征,使得唐卡更加具有文化内涵。

3.3 精细的细节表现唐卡作品中的细节表现非常精细,包括人物形象、动植物描绘以及背景细节等。

绘画师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画面处理,使得唐卡作品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感。

四、唐卡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4.1 宗教信仰的传承唐卡作为佛教宗教教义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绘画形式有助于宗教教义的传播和信仰的深入。

通过唐卡,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佛教教义,从而实现对宗教信仰的传承。

4.2 文化艺术的传承唐卡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

唐卡艺术之解读

唐卡艺术之解读

唐卡艺术之解读据传吐蕃赞普(观音佛的化身)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第一幅唐卡。

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内。

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还不足为凭。

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最早(可查)可溯及卡诺新石器时代,到吐蕃王朝时,绘画艺术已臻完善。

唐卡作为壁画的延展,最迟也在七世纪中叶以前就已出现。

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唐卡,在罗桑嘉措以前都是民间画师供奉给寺庙的零散作品,从五世达赖起,成立了相当于画院的机构,唐卡创作进入了专门化创作时期。

后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时,成立了“拉日白吉社”,也就是官方性质的画院。

这一举措无疑推动了唐卡艺术向前发展。

唐卡绘制也逐渐出现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门唐”(系药师佛)派。

院内的画师都有职称,画艺最高的称为“乌钦”。

西藏绘画史上最后一名“乌钦”就是唐卡绘画大师扎西次仁先生,扎西次仁也是健在的唯一的“乌钦”。

唐卡的绘制要求特别严格,绘制的每一程序都应遵循宗教仪轨,而《造象度量经》更是对每幅唐卡的内容、着色、尺寸都做了明确规定,画师不得有任何僭越。

形象上的象征性解读唐卡除了要对藏传佛教的历史有所了解,对各类佛像的不同特征有所识别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对众多神灵及图案的象征意义有所认识。

唐卡艺术的灵魂就在于将画面的一切图像,色彩以至形制都赋予象征意义,并传达了精神与思想。

《藏传佛教度量经》中“身语意度量经注疏花蔓”就佛像的面部寓意做过表述:脸部有鹅蛋形表示庄重漂亮,妩媚;四方形表示愤怒;椭圆形表示勇武;少年的神情多做青春焕发。

愤怒神的的神态有:衣饰和肤色为妩媚相;傲慢与动感为英雄相,双目圆睁为愤怒相;面带微笑为欢喜相;高举兵器为恐怖相;须眉倒竖是愤怒神共有的一种相。

藏传佛教中的因果关系,伦理道德常借助唐卡艺术进行说教,将抽象变成具象,将思想幻化成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的基本,是万物生发之源;“一_一”代表自 然界中的地、月、坤;从数的意义上看:它表示 偶数;从两性生殖器官来看:代表女性。太阳 下去,月亮升起;月亮下去,太阳出来。太阳
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 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当然,八卦在矩阵、群 论、概率论中都有其数学解释,在此不多做阐 述。笔者仅将八卦与自然现象、物质属性、方
60
万方数据
西藏研究
2009年第5期
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分别还有一个类似的九宫 图2:九宫(局部)
图。其特点是用1~9这九个数字排成三行 三列,每行每列及其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之 和都是15(见图3),这个图如果以5为中心 逆时针转900、1800和2700,可再得到3个九 宫图,再分别对调第一行和第三行可以得到 另外四个九宫图。有诗赞美九宫:“四海三 山八洞仙,九龙王子一技莲。二七六郎赏月 半,周围十五月团圆。”【21这种纵横图在程序 设计、组合分析、实验设计、人工智能、图论、 博奕论等方面都受到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和发展。
6l
万方数据
唐卡“万有图”文化探析
一定真的出于伏羲、大禹时代,但也绝非出于 宋人的托古伪作,而是有所继承的。
据西藏的传统说法,在古代象雄以及吐
蕃,九宫一般被叫做岔q‘W,意为“九甲块”,
据称其来自宇宙的金龟,它除了指定四面八 方的意思外,还蕴涵有把握时间的规范、了解 宇宙的结构等意指,其词汇学的内涵与外延 意义与汉语相近。有关宇宙金龟的说法,可 在一些较早的藏文文献如《莲花生遗教》中 找到,据说这类传说都是引用了来自汉地的 文本,比如其引用的一篇名为《神变经典历 书》的文献,其中就有关于乌龟与九宫起源 的神话故事:“无所不知的文殊师利,为了众 生的利益,他变成了一只乌龟,从其四 肢出来了八卦,官叫九宫。”另外,《白琉璃》
ll l

坤 地 顺 北 西南 阴土 母 孝 腹 牛 棉 黄色 夏秋问
000

震 雷 动 东北 东 刚木 长男 仁 足 龙 竹 玄色 春
100

巽 风 人 西南 东南 柔木 长女 和 股 鸡 草 青色 春夏间
0ll

坎 水 陷 西 北 阴水 中男 义 耳 猪 木坚多心 黑色 冬
010

图7:先天八卦图
图8:后天八卦图
墨一

钐Ⅲ心 |l|- ◇兰三么
63
万方数据
唐卡“万有图”文化探析
八卦作为一套抽象的符号系统,由8个 繁衍。[1 3][141通过这两种简单的符号可得出
各不相同的符号组成,人们可以赋予它们各 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排列组合。如果取两画
种各样的内容,但最简易的理解法是被视为 为一卦,按照排列组合原理,这两个符号最多
“九宫图”深深地扎根在藏族的文化艺 术中,渗透于大量保存于西藏的唐卡、壁画、 风马旗中。1982年,崔成群觉先生在其《藏 族天文历法史略》一文中提到,在西藏传播 最广的历法有五行算法、十二生肖纪年法、八 卦、九宫等,该文注释13不但对九宫作了说 明,还画了6个九宫图;在韩书力先生的《西 藏风马旗》中,100多面风马旗中有6面中间 含有九宫图,文章对藏族九宫历进行了详尽 介绍,文中还有藏族神话中的宇宙生成图、西 藏九宫占卜盘、《白琉璃》中的“飞九宫”变化 图等;依据《白琉璃》描绘的行星和星宿唐卡 右边中间有9个九宫图。1999年6月出版 的《中国数学史大系》第六卷中的“藏族的数 学”一节,也提到了九宫图,等等。从天文历 法计算、罗盘卦卜、保护神、护身符到风马旗, 都能见到九宫图,而且都处于非常突出的地 位,对西藏的天文、历算、医学、数学等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另外,蒙古族古经《珠露海》中 的九宫图的数字不是用阿拉伯或蒙古文书 写,而是用藏文数字书写,很可能是随着藏传
2009年第5期
系的象征。
图6:Jk卦(局部)
南宋大儒朱熹的《周易本义》卷首附图 九张。其中有一张名为“伏羲/k圭i"方位图” (见图7),亦称“先天八卦方位图”,是由宋 人邵雍传出,旨在解释《易大传·说卦传》中 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 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诸说, 并说明其中所含的方位。另一张图名为“文 王八卦方位图”,亦称“后天八卦方位图”, (见图8)亦出自邵雍,认为乃周文王结合实 际,改进先天图的排列演化而成,旨在解释 《易·说卦传》中说的“万物出乎震,震东方 也,齐乎巽,巽东南也……”o【12 3后人称“先天 图”为“体”,“后天图”为“用”o
圈1:唐卡“万有图”
二一、、,‘九,宫目 图2是图1中间的一部分,称“九宫”(封
q’气≈),又称三阶纵横图或三阶幻方,在图1
[收稿日期】2009—06一Ol 【作者简介]王琼(1968一),湖南衡阳人,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高等教盲管理研究;罗布(1970一),藏族,西藏日喀则人,
主要从事西藏近现代史研究。
万方数据
西藏研究
佛教的传人而传到蒙古族中间的。归1不管怎 样,九宫图及其9个数字在藏族传统生活中 非常重要。在占卜时,给九宫图中的9个数 字赋予与人的命运等有关的具体内容,然后, 使每个数字与连续的12年相对应,于是9个 数字与108年相对应;还有一种算法,使9个 数字与八卦相对应,即过九宫图中心数字的 3个数字及与之相反的两个方向对应,这样 就完全确定了九宫图与八卦的关系。【l则上述 两个对应关系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四则运算 的,有的运算相当复杂。运算时,不使用笔纸 等用具,而使九宫图中的9个数字分别落在 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三个关节上,然后完全 按照记忆进行推算。
发现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影子,展现藏民族非物质文化基础及独特的心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3(2009)05—060—08
电七电电电々电々电电々七电电弋电七七电七电弋女电电女电电★电弋弋弋女七弋七女女女女电★女电七
一、_刖●‘_茜-L
唐卡“万有图”(见图1),藏语又称“斯 巴霍”或“司巴护”,“斯巴”含有生死轮回的 意思,“霍”是汉语的假借词,意为图,故亦称 生死轮回图或六道轮回图。这幅唐卡中间画 有九宫,并环以八卦,周围用十二属相来相 配。最外层怒目獠牙的凶神就是掌管日月星 辰宿年月日时的“太岁星君”。上界中间为 文殊菩萨,右侧为金刚手菩萨,左侧为四臂观 世音;左上角为十相自在图,右上角为可防护 一切凶煞的回遮咒轮;左下角为回遮一切违 缘的遮咒轮,右下角为可增长善缘、福德的缘 起咒轮o[t】
西藏密宗视“万有图”为降妖伏魔、驱邪 隐恶的圣物。在藏传佛教各寺院重大的宗教 礼仪上、旧西藏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升迁任 命以及民间婚丧喜庆等民俗活动上,都要用 它举场开道,以图吉利祥瑞。本文不探讨此 图的宗教应用,而是用数学的思维模式去认
识图中蕴含的九宫、八卦和十二属相,以期发 现藏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互渗的影子, 为研究和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思 路和新方法。
2009年10月 第5期
西藏研究
Tibetan Studies
No.5 Oct.2009
o∞罚曰回∞良馅圈衙
王琼 罗布
(西藏大学教务处,西藏拉萨850000)
[关键词】唐卡;九宫;八卦;十二属相;五行
[摘要]唐卡是西藏的独特艺术,不仅蕴含着藏传佛教的深奥哲理,更折射出藏民族文化的
方方面面。文章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对唐卡“万有图”中的九宫、八卦、十二属相进行探析,旨在
三 -一、√,L、卦l_
图6也是图1中间的一部分,称“八卦”
(骶Fq弱),这个带着神秘色彩的图案,在我
国影响颇为深广o《史记·日者列传》中说: “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交而 天下治”;《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 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经现 代学者考证后认为,伏羲作/k圭l,只是一种传 说,不足为信;而文王作八卦倒是有可能的。 也有人认为八卦是由数字或图画文字或结绳 引导产生的(范文澜等),或认为是由龟卜文 或龟甲刻文所演化来的(冯友兰等),或认为 是生殖器崇拜时代产生的(郭沫若、赵国华 等)o【lu不管是谁作的八卦,它的产生、发展 及演变不可能是一个人的杰作,而是与人类 生产生活实际不可分割的。古人总结了自然 界万物的规律,认为万物均由天地阴阳交感 而成,形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地,天地生 阴阳,阴阳生万物的美学观。这与毕达哥拉 斯认为数是宇宙本源的观点颇为接近。八卦 正是由这一简单的“一”变化为复杂的“多” 而逐渐产生形成的,反映了天、地、人之间关
。冬一 ,{ ‘氐
——
一——
晤 I气 一司
图3:九宫数









有关“九宫图”的传说,出现于我国早期 出现的“洛书”,又称“灵龟图”,是一张由一 群黑点子与白空圈组合成的神奇图案(见图 4)。这种图案在什么时代,由谁首创,表达
图4:洛书
的是什么意思?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是伏羲时代,有神龟从黄河支流洛水出 现,背负“洛书”;另一说是大禹治水,立下大 功,上帝赐以《洪范九畴》,有人认为《洪范九 畴》就是洛书。《汉书·五行志》载:“刘歆以 为伏羲氏系天而王,河出图,则而画之,八卦 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阵之,洪范是
图5:藏族神话宇宙生成图
也提到了宇宙大金龟神话,按照其说法,在宇 宙开创之际,还没有天地八方等,仅有世间大 金龟,于是天神降伯阳(文殊菩萨)等用九刃 剑插于背部而出现9个洞(即九宫之格),由
此 一白出(现1毽9种叮颜气下色)和、9二个黑数(字司1(9见N气图习5)1o)【、三51碧即(:伊
司职)、四绿(q唏邪)、五黄(管献)、六白(§下
也o”南宋大儒朱熹认为图由邵雍传出,而追,现行之“洛书”实乃古 人之“九宫图”o 1275年南宋数学家杨辉在 《续古摘奇算法》中谈到了“洛书”的构造法: “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 载九屦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也o”现经出土文物证明,此图早在宋代之前 就有之。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中 的一个“太乙九宫转盘”,占盘正面排列着八 卦和五行;小圆盘所刻图形与洛书数完全相 符。这个小占盘中央刻有一圆点,围绕中央 -点,刻有“吏招摇也”四字.相合为五。环 绕中央之五,在四正方位上“一君”对“九百 姓”,“三相”对“七将”;在四维方位上二对 八,四对六。其九个数字,分布同于“洛 书”。p儿4 o这说明,早在汉朝初年就已流行与 “洛书”相同的图形,所以人们认为“洛书”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