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doc

合集下载

九寨沟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九寨沟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九寨沟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石传强成志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6期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逐渐步入正轨并得到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旅游网红打卡地应运而生。

网红打卡地的出现推动了旅游业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使许多风景优美但地势偏远的景区被发现,人们因此争相前往。

但在当地客流量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各样的问题悄悄暴露出来。

本文以四川省九寨沟景区为例,浅谈九寨沟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促进该景区长远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环境保护;九寨沟景区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九寨沟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气候条件为高原湿润气候,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

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千米,这里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以及冬虫夏草、雪莲、川贝等珍稀植物,荣获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等诸多桂冠。

随着交通条件的日渐完善,自2008年以来,九寨沟客流量逐年提升。

截至2016年底,九寨沟年客流量更是突破了500万人次大关。

九寨沟每年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这些游客的到来带动了九寨沟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九寨沟的基础设施与交通的完善;但巨大的客流量也破坏了九寨沟的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不停沖击着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导致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消亡。

因此,本文分析九寨沟景区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九寨沟景区作为四川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受到国家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名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之中。

2001年2月12日,九寨沟景区通过“绿色环球21”的初步认证。

这一举动使得九寨沟景区日后成为最佳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前来游玩。

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游后行为意向

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游后行为意向

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游后行为意向作者:黄杰黄安民杨飞飞成汝霞来源:《旅游学刊》2022年第02期[摘要]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作为联结旅游体验和健康的重要环节,是游客与旅游地环境交融形成的综合性体验,是游客管理研究的新视角,但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积极效用还未得到深入理解。

文章从注意恢复理论出发,应用Mehrabian-Rusell模型,探讨游客恢复性感知、满意度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及游客涉入的调节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得到547个有效样本,使用结构方程建模。

研究发现:游客功能类恢复性感知(一致性、新奇)正向影响情感类恢复性感知(迷人、兼容性、逃逸);兼容性比迷人对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更大;新奇比逃逸对游后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更大;兼容性与满意度在“一致性、新奇-游后行为意向”的结构中有多重链式中介作用;迷人、兼容性对满意度的影响受游客涉入的正调节。

游客恢复性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过程表现为“环境刺激认知-情感-意向”三阶段传递机制。

最后讨论了上述发现对目的地营销与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恢复性环境感知;游后行为意向;游客满意度;游客涉入;注意恢复理论[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22)02-0031-15Doi: 10.19765/ki.1002-5006.2022.02.009引言接触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改善情绪、减少压力的效果[1],这种能够促进身心疗愈的环境称为恢复性环境(restorative environment)。

恢复性环境是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事实上,相较于城市建筑环境,户外自然环境含有更多的恢复性元素,以旅游地恢复性价值最为突出[2]。

自然观光地以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带给游客强烈的感官共鸣,能够使其获得较深的恢复性体验。

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已成为旅游目的地领域的新兴研究主题,现有成果主要聚焦在不同旅游环境的恢复效益[3-4],游客恢复性感知的量表开发[5-6]、前因因素[7-8]和影响后果(愉悦感、健康感、主观幸福感)[9-11]。

国内外游客行为特征的研究述评_王滨

国内外游客行为特征的研究述评_王滨

国内外游客行为特征的研究述评_王滨消费市场7ConsumeGuide?ConsumingMarket■王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国内外游客行为特征的研究述评[摘要][关键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游客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从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学变量、个性心理因素、空间结构特征、满意度和忠诚度等角度对游客的旅游决策、购物消费、旅游活动的参与程度、重游和推荐行为等方面进行论述。

游客行为旅游研究综述一、研究对象的界定二、游客行为考察的角度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也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和服务的对象。

旅游者的结构与行为特征极大地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进行相关的旅游者行为研究,对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游客人口统计学、个性特征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收入、家庭结构、职业等,掌握游客的行为特点与这些人口统计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进行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LuellaF(1995)考察了女性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的购买行为特征,以期为旅游零售商的营销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AbrahamPizam,SilviaSussmann(1995)认为来自不同国家的旅游者其旅游行为会产生差异,并且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其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PaulRThornton(1997)从游客家庭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孩子对一个家庭选择度假地旅游的决策行为的影响。

万先进(2001)统计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旅游目的及职业的游客群所具有的行为特征,运用活动空间及曲线分析方法,揭示了国内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魏立华,丛艳国(2002)分析了老龄化人口在旅游动机和旅行度假的行为特征,探讨老龄人口对旅游业经济收益贡献率的影响,建议旅游企业要适应老龄化人口发展趋势,及时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以取得更好的旅游收益。

NeilCarr(2002)通过比较国内旅游者与国际旅游者的行为差异,认为旅游者本身的个性特点及原住地会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影响游客行为的主要因素。

九寨沟国际旅游市场人口特征的识别对其旅游产品策略的启示研究

九寨沟国际旅游市场人口特征的识别对其旅游产品策略的启示研究
(二)日本市场。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中国 也是日本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在来九寨沟旅游的外国人中,日本
旅游者人数居于首位,是九寨沟最大的海外旅游市场之一。同韩 国游客相似,来华日本游客以观光旅游为动机的人占绝大多数。 其中54.4%的游客花费在500—1000美元之间,日本的高消费人群 只占了3.8%,主要原因是由于中日两国的空间距离接近,来往 的旅行费用较低,九寨沟的消费水平不高且其它旅游产品缺乏, 这对于日本的中低收入阶层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由于九寨沟的旅 游产品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导致日本游客旅游和购物消费比 重低,总量偏少。九寨沟可针对日本游客开发价值更高的旅游产 品,以刺激日本游客的旅游花费。日本游客中,与父母一起旅游 的人数接近三分之一,这是由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理念,使 得很多人愿意陪同父母一起来华旅游;另外三分之一的游客为二 人旅游和独自旅游者,这部分人群多为高学历的白领阶层,他们 家庭负担轻,平均收入相对较高,成为九寨沟入境游消费的支 柱。来华日本游客中,年龄在25岁至44岁的占38.6%,45岁至64 岁占30.1%,主要是以中老年游客为主,因此,九寨沟目前对日 旅游产品开发可立足于中老年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同时开拓青壮 年市场。以钙化滩、蓝色湖水及雪山为主要对象的观光一日游一 直是九寨沟入境旅游的主体,但对日本游客的调查表明,传统的 自然观光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九寨沟可以在自然人文 遗产基础上对旅游产品进行精加工,尤其是针对潜力巨大的日本 青少年和女性市场,增加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享受性元素, 使之具有休闲度假和购物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日本游客。
一、九寨沟入境目标市场特征分析
(一)韩国市场。对九寨沟韩国游客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旅 游项目偏好上,游客分布情况为山水风光36. 7%,民俗风情27. 8%,文化艺术22. 8%,其它12.7%。韩国游客以观光游为第一 目的,九寨沟独一无二的山水风光,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并 且,九寨沟拥有独特的藏羌民俗风情,景区内的九寨沟寺以及景 区外的雪宝顶山下的藏羌村寨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满足 韩国游客的偏好。家庭出游是韩国游客主要的出游方式,韩国人 非常重视家庭旅游,越来越多的家庭每年会抽出一定时间带子女 去海外旅游,以增进家庭成员情感,开拓子女视野。韩国游客年 龄结构分布较为均匀,其中15至24岁的青年游客占36.7%,25至 44岁的青壮年游客占32.9%,即15至44岁年龄段的游客占了总游 客数量的69.6%,这部分人是入境游产品开发的主要对象。在韩 国游客来华旅游的影响因素中,排前五位的依次是好客程度,距 离,时间,价格,交通设施。调查进一步表明,交通设施对韩国 游客的影响较大。九寨沟地处偏远,从成都出发到达九寨沟车程 需要10小时左右,交通问题是韩国游客不愿意来此旅游的主要因 素。因此,在对韩国游客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中,必须重视和 解决这些问题。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doc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doc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聂献忠张捷吕菽菲(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汤家法(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成都610041)提要九寨沟国内旅游流表现为九寨沟与几个地域结点间的线状季节性流动。

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偏好等)对其所获取的感知映象、行为动机与决策、实际行为在目的地的时空分布格局有决定性意义,而旅游地高质量的风景资源、文化特征、设施水平及居民态度会促使潜在旅游者产生由感知—动机—决策—旅游的良性循环,并影响旅游流的发展(壮大或分散)。

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的结点特征与现状以及国内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提出开拓客流市场的建议性措施,并强调了形象与定位对山区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九寨沟分类中图法F590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以保持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等风景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

九寨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其高质量的自然美景、人文景观、风情民俗、藏羌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且以高山湖泊、瀑布、灰华滩、灰华堤堰等迷人的水景组合和天然动植物为最优。

自1984年开放以后,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游人数量由最初的27 529人次发展到1996年的170 301人次。

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游客,根据1992~1996年资料统计,国内游客占90.59%,港澳台游客占8.48%,外国游客占0.93%①,且国内旅游者在行为和行为属性方面有其独特性。

我们于1997年8月在沟口现场随机发放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342 份。

通过问卷调查,使用决策模型、区位分析、影响系统分析和收益─成本分析等方法,对其国内旅游流进行研究,了解其潜在旅游者的心理与需求偏好特征,因而能有助于提高九寨沟在潜在消费者中的感知印象,积极引导其动机偏好,进而深化游客心理旅游形象及发展壮大客流市场。

1九寨沟国内旅游流结点研究旅游行为研究是指以旅游目的地环境映象为基础的旅游流主体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

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

地理学报ACTAGEOGRAPHICASINICA第62卷第6期2007年6月Vol.62,No.6June,2007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唐文跃1,2,张捷1,罗浩1,杨效忠1,3,李东和1,4(1.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南京210093;2.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南昌330013;3.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241000;4.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合肥230039)摘要:地方感是人文主义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旅游是人们感知和认识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旅游者地方感是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构建旅游者地方感模型,以九寨沟为案例研究发现,①九寨沟旅游者的地方感在自然风景维度、社会人文维度、旅游功能维度和情感依恋维度等四个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②九寨沟的自然风景与环境得到了旅游者较高的感知评价和普遍认同,是旅游者对九寨沟产生情感依恋的主要因素;③旅游者对九寨沟的社会人文环境的感知评价相对较低,并影响到对九寨沟旅游环境与功能的感知评价;④旅游者赋予九寨沟更多的是自然观光的意义和审美价值,九寨沟蕴涵的民俗文化体验的意义和历史价值并未能被旅游者所充分感知和认识,“藏族村寨”的地方特质没有得到旅游者的足够认同;⑤不同类型旅游者之间的感知评价差异集中在九寨沟的藏族风情、地方文化、旅游服务、游览秩序和旅游氛围等方面。

旅游者地方感研究为自然资源和旅游地规划与管理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四川九寨沟1引言人文主义地理学运用主观的、非经验的和直接感受描述的方法研究空间(Space)和地方(Place)的意义和价值,对“人—地”关系作人文主义的阐释,为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地方感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较为深入的领域,尤其在地方的主导意义和地理体验质量的探索等方面[1]。

Steele认为地方感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地方产生的并由人赋予的一种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创造了地方,地方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2]。

自然观光地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变化及差异分析——以九寨沟自然风景区为例

自然观光地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变化及差异分析——以九寨沟自然风景区为例

第22卷第6期2013年6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 e s o u r c e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h eY a n g t z e B a s i n V o l.22N o.6 J u n.2013自然观光地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变化及差异分析以九寨沟自然风景区为例朱建华,张捷,刘法建,张宏磊,卢韶婧,孙景荣(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要:旅游风险感知就是旅游者在其旅游行为前及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的感知,风险感知目前已成为旅游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㊂通过构建旅游者风险感知量表,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得出:(1)旅游者感知风险主要分为3个维度:功能障碍型㊁危机事件型及文化冲突型;(2)旅游者的总体风险感知较小,其中功能障碍型风险较大,其次为危机事件和文化冲突,并且地震等危机事件并未成为旅游者担心的主要风险;(3)不同旅游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花费冤枉钱 ㊁ 迷路或与同伴走失 ㊁ 语言障碍 等方面,性别㊁地域㊁是否经历过灾害㊁是否买保险㊁是否带药品等因素对各类风险感知差异没有显著影响㊂旅游者风险感知研究为完善旅游安全理论提供了参考,并且对旅游地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㊂关键词:风险感知;旅游安全;感知量表;九寨沟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227(2013)06-0793-08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继生理需求之后人类第二大需求,因此安全成为人们选择出游的重要因素之一㊂ 风险就是人类有价值的东西在危险中或结果不确定的事件 ,而 感知风险就是将要发生的能产生负面结果的可能性 [1]㊂旅游风险是指旅游者在其旅游行为中所感知到的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㊂在对旅游风险的评估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旅游者个人对旅游风险感知的差异,而更注重客观的数据[2]㊂旅游业是对环境比较 敏感 的产业,受突发危机事件(如地震㊁恐怖袭击㊁传染病等)的冲击下容易出现衰退[3],在短时间内激增旅游者的风险感知[4]㊂有关风险感知的基本知识对旅游决策过程有深远的意义㊂旅游风险带来的安全问题会阻止旅游者去一些特定的目的地[5],高风险的旅游会让他们的出游意愿受到影响[6]㊂统计表明,旅游需求的减少与目的地风险的增加相关性很强[7]㊂现在,恐怖主义㊁国际冲突㊁健康的危害及自然灾害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8,9]㊂因此,风险正日渐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10,11]㊂国外研究中针对特定事件的风险感知研究全面而深入,主要集中在特定事件背景下,旅游者的感知㊁评价以及对旅游者动机㊁出游行为㊁满意度的影响,其中以恐怖主义㊁犯罪㊁战争㊁政治不稳定等几个方面最为集中[12,13],此外,自然灾害㊁传染性疾病㊁经济危机㊁探险旅游等也被当作是旅游者风险感知的重要对象㊂除了上述特定事件或者活动的风险感之外,时间风险㊁满意度风险㊁心理风险[14~17]成为风险感知研究的重要主题㊂国内学者目前的相关研究仍集中在旅游安全领域,包括旅游安全基础理论㊁旅游安全事故㊁旅游安全保障等[18,19],‘旅游安全学“和‘旅游危机管理“对国内外旅游安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述评[20,21]㊂也有学者从系统论和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把旅游安全作为一个风险系统进行了研究[22]㊂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安全问题越发复杂和多样,旅游安全与风险研究应有新的研究视角和内容㊂近年来我国的旅游突发危机事件以2008年汶川地震的影响最为典型㊂本文选取九寨沟为案例地,考察突发危机事件引起的游客风险感知,同时考虑了在旅游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完全㊁信息不对称㊁多种不确定因素以及个人特点的影响,给旅游者带来的社会风险㊁心理风险㊁生理风险㊁安全风险和资金风险[23]等其他类型的风险感知,综合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对自然观光地旅游者风险感知的维度进行探索,对旅游者游览前和游览时的风险感知进行对比,收稿日期:2012-06-26;修回日期:2012-08-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1)作者简介:朱建华(1988~ ),男,江苏省南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研究.E-m a i l:z j h198827@163.c o m并分析了不同旅游者的旅游风险感知差异,以期为旅游者的风险感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完善国内外旅游风险感知领域的研究㊂1研究区域与数据获取1.1研究区域九寨沟是著名自然旅游目的地,翠海㊁叠瀑㊁彩林㊁雪山和藏族民俗为特色,位于汶川地震的边缘区㊂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九寨沟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交通㊁环境受到了很大影响㊂2007年九寨沟旅游人数达225.3万,旅游收入超过24亿元㊂2008年㊁2009年㊁2010年的旅游人数和收入均未超过2007年㊂直到2011年,九寨沟景区接待总量为283.2万,超过了2007年的游客量㊂选择九寨沟这样一个受过重大危机事件,并处于恢复期景区作为旅游风险感知研究的案例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可以揭示灾害的风险感知在旅游地恢复中的影响程度,为四川省及其他同类型的景区提供参考㊂1.2数据获取1.2.1问卷设计与调查首先,在L a r s e n等[24]㊁L o等[25]提出的风险感知量表基础上设计问卷㊂在正式问卷设计之前首先进行预调研,利用开放式问卷咨询了30位旅游专业人员,其中共获取有关九寨沟旅游的风险感知项20项,其中按照认同率超过50%的标准,从中选取了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最担心的13种风险㊂同时结合九寨沟山岳型自然风景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增加了地震等地质灾害㊁森林火灾㊁宗教禁忌㊁语言交流障碍㊁生活方式冲突等选项,对量表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基本覆盖了案例地可能发生的所有风险㊂问卷分为两部分:(1)针对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共设计了18个描述项(表1),此部分采用了5点李克特量表(L i k e r t S c a l e)来测定(1=完全不担心,2=不担心,3=一般,4=有些担心,5=非常担心),并且感知项分为游览前的风险感知和游览中的风险感知两组数据;(2)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及旅行特征资料,包括性别㊁年龄㊁地域㊁职业㊁文化程度㊁收入水平㊁来的次数㊁是否经历过灾害㊁是否买保险㊁是否带药品(最后3项衡量旅游者对风险的敏感程度)等选项㊂本项研究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原始数据㊂在问卷调查实施过程中,为扩大调查对象的地域范围,特选取2011年8月中旬旅游旺季时表1旅游者风险感知量表T a b.1 T o u r i s t sᶄR i s kP e r c e p t i o nS c a l e序列风险感知序列风险感知序列风险感知1地震㊁滑坡㊁崩塌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7语言交流障碍13发生交通事故或道路故障2暴雨㊁洪水㊁雷击㊁狂风等气象灾害8宗教禁忌14花费冤枉钱3森林火灾9生活方式与当地居民有冲突15浪费太多时间4野生动物攻击10遭到强制购物或购物欺诈16迷路或与同伴失去联系5暴乱事件11饮食不卫生17过度拥挤或踩踏6遭遇犯罪(偷窃㊁抢劫等)12传染病或其他疾病18住宿不安全(色情㊁火灾等)在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565份,问卷有效率94.2%㊂1.2.2样本数据统计分析本研究首先对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表2),样本整体人口社会学属性显示,男女性别比率基本均衡,年龄上以18~60岁的人群为主,整体的教育水平较高,大专以上超过65%,收入方面以平均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群为主,有超过87%的游客是第一次来九寨沟㊂西部地区旅游者占总数的近一半,中部地区㊁东部地区各占四分之一左右㊂此外,没有经历过自然灾害的游客超过三分之一,说明很多旅游者对自然灾害等风险缺乏经验;没有买过保险㊁没带药品的游客占了五分之一,说明不少游客对九寨沟没有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㊂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以往研究[26]的样本结果较为一致,体现了九寨沟旅游市场比较稳定㊂2结果分析2.1九寨沟旅游者风险感知的基本维度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以上,说明该量表的信度较好[27]㊂利用S P S S17.0中S c a l e模块的可靠性分析功能考察感知项,得出量表的C r o n b a c h s α系数为0.938,各个维度的C r o n b a c h sα系数均在0.8以上,信度非常好,说明量表的设计比较成功㊂497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2卷表2样本描述统计表(N=565)T a b.2 S u m m a r y o f t h eS a m p l e s基本情况类别比例基本情况类别比例性别游客地域分布文化程度游览九寨沟次数是否经历过自然灾害男49.1%女50.9%西部48.8%中部24.2%东部26.9%小学及以下3.9%初中12.3%高中或中专18.6%大专24.6%本科34.5%硕士及以上6.1%1次87.7%2次以上12.3%是63.7%否36.3%年龄平均月收入是否买保险是否带药品18岁以下13.4%18~25岁21.3%26~40岁46.4%41~60岁18.2%60岁以上0.7%1200元30.0%1201~350034.8%3501~500022.1%5001~80006.6%8001~120003.4%12000元以上3.2%是80.1%否19.9%是80.4%否19.6%注:东部地区包含台湾㊁辽宁,中部地区包含黑龙江㊁吉林,西部地区包含内蒙古.为了得到旅游风险感知的概括性模式,合并重复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㊂采用因子分析法之前,先利用K M O和球形B a r t l e t t检验对数据的合适性进行检验㊂K M O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K M O值在0~1,大于0.7说明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越接近1说明变量间偏相关性越强,分析效果越好;球形B a r t l e t t检验用于考察变量间的相关性㊂经检验,K M O值为0.931,球形B a r t l e t t检验值为6037.277,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相关,说明旅游风险感知描述项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㊂根据主成分萃取法获取初始的因子分析结果,然后使用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法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使公因子有更为满意的解释㊂共萃取出3个主要旅游风险公因子,并根据因子较高因子负载的变量对因子命名为:功能障碍型风险因子,危机事件型风险因子,文化冲突型风险因子(表3),因而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㊂3个因子累积解释方差为65.48%,也就是说用这3个因子代替原有的18个变量,可以概括原始变量所包含的65.48%的信息㊂2.2旅游者游览前后风险感知的总体特征及比较一般而言,刻度为1~5的李克特量表得分均值在1.0~2.4表示反对,2.5~3.4表示中立,3.5~5.0表示赞同[28]㊂在对本文所列举的风险项目中,游客对来九寨沟旅游之前的各风险感知项均值为2.28~ 3.35,总体均值为2.95,说明来九寨沟旅游的风险感知程度为一般㊂其中,旅游者对地质灾害㊁犯罪㊁强制购物或购物欺诈㊁饮食不卫生㊁疾病㊁交通事故㊁花费冤枉钱㊁过度拥挤或踩踏等风险的担心程度较大,并未出现对地质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的过度担心㊂不过,旅游者来到九寨沟之后,风险感知各项得分均明显下降,各感知项均值在1.96~2.69,总均值为2.40,担心程度比较低㊂其中,地质灾害㊁犯罪等感知项得分下降明显(下降了0.7),充分说明了汶川地震后九寨沟的旅游环境比想象中的更加安全,旅游体验更好㊂而且,地震等地质灾害并未成为本次调研旅游者的主要风险感知项㊂并且,犯罪事件也比想象中的少,体现了九寨沟地区良好的治安状况㊂通过因子分析可知旅游者风险感知主要分为3个维度㊂从各维度看,旅游者对功能障碍型风险担心程度最大(3.15),并且各项均值基本都大于量表总均值( 迷路或与同伴失去联系 除外);其次为危机事件型风险(2.91),特别是地质灾害㊁气象灾害及犯罪感知项的得分均值大于量表总体均值,说明旅游者对这几种还是有所担心的,地震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文化冲突型风险担心程度最低(2.52),各感知项得分均值均明显小于量表总体均值,说明旅游者对九寨沟藏族社区居民的语言㊁宗教㊁生活方式等并不担心㊂其中,功能障碍型和危机事件型风险感知得分平均降幅超过0.6,文化冲突型风险感知得分平均下降0.38㊂说明地震等危机事件对游客的影响比想象中要小得多,旅游服务功能等方面也要比其他景区管理更加到位,比游客预料的情况要好㊂597第6期朱建华,等:自然观光地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变化及差异分析表3均值、因子分析载荷表T a b.3 M e a n s a n dF a c t o r sL o a d i n g旅游者风险感知因子1功能障碍型风险2危机事件型风险3文化冲突型风险旅游之前担心程度的均值旅游过程中担心程度的均值前后感知差异危机事件型风险(α=0.887)2.912.310.60地质灾害0.2170.8330.0053.142.440.70气象灾害0.3040.8050.0853.092.420.67森林火灾0.2700.7810.2532.722.200.52野生动物攻击0.1660.6530.3252.602.130.47暴乱0.2470.6430.4552.812.260.55犯罪(抢劫㊁盗窃等)0.4780.5090.3073.122.420.70文化冲突型风险(α=0.836)2.522.140.38语言障碍0.1180.2560.7972.281.960.32宗教禁忌0.3330.1330.7812.622.230.39生活方式冲突0.3740.1640.7662.672.240.43功能障碍型风险(α=0.917)3.152.530.62强制购物0.7190.1820.3013.342.650.69饮食不卫生0.7520.1920.1483.202.690.51传染病㊁其他疾病0.7300.2980.2243.112.580.53交通事故0.7020.3750.0903.352.670.68花费冤枉钱0.8080.1450.0963.232.570.66浪费太多时间0.7260.1340.2062.952.400.55迷路或与同伴失去联系0.5730.3060.3132.862.310.55拥挤或踩踏事故0.6510.2500.2053.192.560.63住宿不安全0.7090.2430.2483.062.420.64总体均值2.952.400.55解释方差(%)29.65720.64015.181KM O=0.931B a r t l e t t=6037.277p=0.0002.3旅游者类型与风险感知的差异旅游者对旅游地要素的风险感知内容和程度并非完全相同㊂普通游客避之不及的一些危险的地形㊁活动在探险旅游者看来却充满了吸引力,他们对这些因素的风险感知程度就相对较低㊂因此本文以风险感知各维度的均值为变量,运用非参数检验法分析风险感知各维度在不同性别㊁年龄㊁地域㊁职业㊁文化程度㊁平均收入以及对来九寨沟的次数㊁是否带药品㊁是否买保险等游客之间的差异㊂在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上,进而分析各组间在具体感知项上的差异情况,从而考察这些因素对游客风险感知的影响㊂其中,地域分组是将游客分为西部㊁中部㊁东部3组㊂在分析风险感知的性别㊁来九寨沟次数㊁是否经历灾害㊁是否买保险㊁是否带药品的差异时运用M a n n-W h i t n e y U检验方法外,其它均运用K r u s k a l-W a l l i sH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见表4)㊂2.3.1功能障碍型风险维度功能障碍型风险维度在来九寨沟的次数㊁年龄㊁文化程度均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差异显著㊂不同次数㊁年龄㊁文化程度的游客在功能障碍型风险维度上的差异集中体现在 花费冤枉钱 (P=0.050;0.034;0.055)感知项上,并且来过不同次数的游客在 迷路或与同伴失去联系 (P=0.017)选项上也有显著差异㊂从得分均值上看,来过两次以上的游客对 花费冤枉钱 和 迷路或与同伴失去联系 等风险感知上明显比只来过一次的游客低,因为有过九寨沟的旅游经历,比第一次来的游客在花费以及线路等情况更加了解,所以担心程度低㊂年龄较小(25岁以下)㊁年龄较大(60岁以上)的人群要比中青年人(26~45岁)对 花费冤枉钱 的担心程度要小得多㊂而不同文化程度的游客来看,学历较高的(大专㊁本科以上)要比学历较低的游客(高中以下)更加担心 花费冤枉钱 ㊂说明学历较高的中青年人与其697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2卷他类型的游客,对花费更敏感㊂2.3.2危机事件型风险维度分析发现,危机事件型风险在以上各组类别上均没有显著差异㊂结合上述突发危机事件风险维度各感知项的得分均值情况,可知旅游者对九寨沟自然灾害及犯罪等突发事件的感知评价具有普遍性,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面前人人平等㊂游客并未因为汶川地震的影响,对九寨沟的地质等安全产生担心㊂2.3.3文化冲突型风险维度文化冲突型风险维度在不同的职业㊁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的游客之间分别存在0.05㊁0.01㊁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差异显著㊂不同职业㊁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的游客在文化风险维度的差异集中体现在 语言障碍 (P=0.086,0.061,0.034)感知项上面㊂从得分均值上看,公务员㊁企事业管理人员㊁学生等要比专业技术人员㊁服务商贸人员的担心程度要高,因为商贸人员等与外地人交流更多,语言障碍较小㊂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要比高中以上的游客对 语言障碍 担心的多,因为文化程度高的游客在语言上更具有优势㊂收入水平中等(月收入3500~12000元)的人对 语言障碍 的风险感知要比收入水平较低和较高的人小得多㊂此外,不同性别㊁地域㊁是否经历过灾害㊁是否买保险㊁是否带药品等组别的游客对各种风险感知的得分差异并不显著㊂国外研究认为,性别㊁地域对感知得分有明显差异,女性比男性担心程度要略大,外地游客要比本地游客担心程度大[24]㊂对风险敏感程度不同的游客在九寨沟的风险感知上没有明显差异㊂表4风险感知组间差异表(非参数检验结果)T a b.4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R i s kP e r c e p t i o nB e t w e e nG r o u p s功能障碍型风险维度危机事件型风险维度文化冲突型风险维度性别是否第一次来九寨沟是否经历过灾害是否买保险是否带药品年龄地域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M a n n-W h i t n e y U33028.50033737.50032596.500 Z-1.107-0.704-1.353近似P值0.2680.4820.176 M a n n-W h i t n e y U12675.00014158.00013339.000 Z-1.939-0.638-1.356近似P值0.0500.5240.175 M a n n-W h i t n e y U32422.00032085.00032146.000 Z-0.125-0.323-0.287近似P值0.9010.7460.774 M a n n-W h i t n e y U20018.0020924.0021496 Z-1.277-0.622-0.209近似P值0.2020.5340.835 M a n n-W h i t n e y U21064.50021303.50021356.500 Z-0.705-0.534-0.496近似P值0.4810.5930.620 C h i-S q u a r e11.3771.9739.248d f444近似P值0.0230.7410.055 C h i-S q u a r e2.6600.8052.954d f222近似P值0.2650.6690.228 C h i-S q u a r e15.5948.46817.604d f999近似P值0.0760.4880.040 C h i-S q u a r e13.1793.70716.681d f555近似P值0.0220.5920.005 C h i-S q u a r e6.6473.32511.007d f555近似P值0.2480.6500.050797第6期朱建华,等:自然观光地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变化及差异分析3结论与讨论3.1结论(1)运用开放式问卷进行预调研,构建了一个包含地质灾害㊁气象灾害㊁犯罪㊁疾病㊁交通事故等18个指标在内的旅游风险感知量表,为研究其他自然观光型旅游地提供了依据和参考㊂(2)通过因子分析可以把九寨沟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分为3个主要维度:功能障碍型㊁危机事件型及文化冲突型㊂各个维度的风险感知差异比较明显㊂总的来说,游客对功能障碍型风险感知最高,其次为危机事件型风险,文化冲突型风险担心程度最低㊂说明在旅游服务与管理㊁处理自然灾害等突发危机事件等方面还需要改进㊂(3)九寨沟的风险感知得分普遍较低,说明九寨沟比游客想象中更加安全,地震并未成为游客感知的主要风险㊂一方面,灾害的集体记忆并未成为游客心目中风险感知;另一方面,实际感知的正面效应,已经在游客的整体满意度(3.86)㊁重游意愿(3.63)和推荐意愿(4.07)上得到体现,这将进一步强化九寨沟旅游风险小的正面形象,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㊂(4)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得出:功能障碍型风险在来九寨沟不同次数㊁年龄和文化程度的游客间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冲突型风险在不同职业㊁文化程度㊁收入水平的游客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危机事件型风险在不同组别的游客间没有显著差异㊂不同组别的游客风险感知差异主要集中在 花费冤枉钱 ㊁ 迷路或与同伴走失 ㊁ 语言障碍 等方面㊂此外,性别㊁地域㊁是否经历过灾害㊁是否买保险㊁是否带药品等因素对各类风险感知差异没有显著影响㊂3.2讨论(1)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游客对九寨沟的各类风险并不是很担心,并且游客来到九寨沟之后比来之前的风险感知更低㊂在各类风险中,游客对功能障碍型风险(3.15)的感知要大于危机事件风险(2.91)以及文化冲突风险(2.52)㊂究其原因,首先是九寨沟景区的管理模式非常先进,对各种风险的防治工作做得也比较到位,所以游客对各种风险并不很担心㊂其次,食㊁住㊁行㊁购物等活动大多在景区之外,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所以游客对这些旅游服务和功能的安全感相对而言比较低㊂再次,对于突发危机事件,九寨沟处于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加上汶川地震的影响,游客还是有所担心㊂不过景区已对容易发生滑坡㊁崩塌㊁泥石流㊁森林火灾的地方进行了预防和监控,这些措施对提升游客的安全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㊂最后,当地藏民已受外来文化影响,会讲普通话,能与游客友好交流㊂从2000年之后实行 沟内游,沟外住 ,游客与藏民的接触交流大为减少,所以游客对于文化冲突的担心非常低㊂另外一项对游客主要出游目的的调查(5点量表)中,喜欢湖泊的得分均值为3.98㊁喜欢高山森林为3.98㊁喜欢瀑布为3.94,而喜欢藏族特殊文化得分均值仅为3.07,说明大部分游客主要目的是欣赏九寨沟的自然风光而不是体验藏族文化㊂九寨沟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力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打造宗教㊁娱乐㊁民俗等文化旅游产品,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九寨沟的特色文化,从而能够更好地消减旅游者对藏族文化的风险感知㊂(2)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风险感知的差异体现在 花费冤枉钱 ㊁ 迷路或与同伴走失 ㊁ 语言障碍 等方面㊂游客来的次数㊁年龄㊁职业㊁文化程度㊁收入等因素对旅游风险感知差异有较大影响㊂这些情况表明:某些群体旅游者的特定需求和心理在景区并未得到满足或者缓解,九寨沟的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强调人性化服务,让旅游者得到满意的旅游体验,进而提高全体旅游者的安全感㊂(3)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比,对犯罪㊁交通事故等的担心程度较大,对文化差异㊁恐怖袭击(暴乱)的担心较小[24],具有较高的一致性㊂充分说明了国内外游客对功能障碍型风险具有普遍担心;文化差异对游客的风险感知影响普遍较小,相反可能成为游客出游的动机之一;危机事件在短时期内会对游客出游造成很大影响,但影响周期不会太长,例如,九寨沟的游客量在2011年就超越了地震之前的2007年的游客量,九寨沟只用了4a就走出了危机周期㊂(4)为了进一步提升九寨沟旅游者的安全感,管理者要尽量减少九寨沟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积极寻找多种应对旅游风险的方法,培育旅游者的风险意识,并加强对旅游者进行风险管理㊂此外,控制景区游客合理容量㊁实施旅游紧急救援㊁注重旅游保险[29]等方面也需要加强㊂(5)无论对于在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还是旅游者旅游质量的提高,风险感知研究都具有现实的指导与借鉴意义㊂风险感知量表在自然灾害及文化冲突等方面具有很大特色,为九寨沟等自然观光地的897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2卷风险研究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对于度假旅游地及文化旅游地的旅游风险特征及量表的适应性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验证㊂此外,灾害集体记忆是否同旅游者风险感知存在对应和转换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未来还要进一步研究㊂参考文献:[1] M OW E NJ,M I N O R M.C o n s u m e r b e h a v i o rE n g l e w o o dC l i f f s[M].N J:P r e n t i c eH a l l,1998:176.[2]陈楠,乔光辉,刘力.出境游客的旅游风险感知及旅游偏好关联研究 以北京游客为例[J].人文地理,2009,110(6):97-102.[3]孙根年.论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与后评价研究[J].人文地理,2008,23(1):7-12.[4]李敏,张捷,董雪旺,等.目的地特殊自然灾害后游客的认知研究 以 5.12 汶川地震后的九寨沟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12):1695-1706.[5] C R O T T S J C.T h e o r e t i c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n t o u r i s t c r i m i n a l v i c-t i m i z a t i o n[J].J o u r n a lo fT o u r i s m S t u d i e s,2003,14(1):92-98.[6] L E P PA,G I B S O N H.T o u r i s t r o l e s,p e r c e i v e dr i s ka n d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t o u r i s m[J].A n n a l so f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2003,30(3):606-624.[7]SÖNM E Z S F,A P O S T O L O P O U L O S Y,T A R L OW P.T o u r i s mi n c r i s i s:M a n a g i n g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t e r r o r i s m[J].J o u r-n a l o fT r a v e lR e s e a r c h,1999,38(1):13-18.[8] R E I S I N G E RY,MA V O N D OF.T r a v e l a n x i e t y a n d i n t e n t i o n st o t r a v e l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y:I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t r a v e l r i s k p e r c e p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T r a v e lR e s e a r c h,2005,43(3):212-225. [9] R E I S I N G E R Y,MA V O N D O F.C u l t u r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t r a v e lr i s k p e r c e p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T r a v e l&T o u r i s m M a r k e t i n g, 2006,20(1):13-31.[10]SÖNM E ZSF,G R A E F E A R.D e t e r m i n i n g f u t u r e t r a v e l b e-h a v i o r f r o m p a s t t r a v e l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p e r c e p t i o n s o f r i s k a n ds a f e t y[J].J o u r n a l o fT r a v e lR e s e a r c h,1998,37(2):171-177.[11]SÖNM E ZSF,G R A E F E A R.I n f l u e n c e o f t e r r o r i s mr i s ko nf o r e ig n t o u r i s m d e c i s i o n s[J].A n n a l so f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1998,25(1):112-144.[12] D E A LB U Q U E R Q U EK,E L R O YJM C.T o u r i s ma n d c r i s m ei n t h eC a r i b b e a t[J].A n n a l so f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1999,26(4):968-984.[13] B R U N T P,MAW B Y R,HAM B L Y Z.T o u r i s tv i c t i m i z a t i o na n d t h eF e a ro fC r i m e oh o l i d a y[J].T o u r i s m M a n a g e m e n t,2000,21(4):417-424[14]R O E H L W S,F E S E NMA I E R D R.R i s k p e r c e p t i o n sa n dp l e a s u r e t r a v e l:A ne x p l o r a t o r y a n a l y s i s[J].J o u r n a l o fT r a v e lR e s e a r c h,1992,30(2):17-26.[15]SÖNM E ZSF,G R A E F E A R.D e t e r m i n i n g f u t u r e t r a v e l b e-h a v i o r f r o m p a s t t r a v e l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p e r c e p t i o n s o f r i s k a n ds a f e t y[J].J o u r n a l o fT r a v e lR e s e a r c h1998,37(2):171-177.[16] C H E N A M H,J A N G BSC,K I M C W G.T h e i m p a c to f t h eS A R So u t b r e a ko nT a i w a n e s e h o t e l s t o c k 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e-v e n t-s t u d y a p p r o a c h[J].H o s p i t a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2007,26(1):200-212.[17] F L O Y D M F,P E N N I N G T O N-G R A Y L.P r o f i l i n g r i s k p e r-c e p t i o n s o f t o u r i s t s[J].A n n a l s o f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2004,31(4):1051-1054.[18]张进福,郑向敏.旅游安全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12(1):15-22.[19]郑向敏,宋伟.国内旅游安全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5,19(5):1-7.[20]郑向敏.旅游安全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1]邹统钎.旅游危机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赵怀琼,王明贤.旅游安全风险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17-21.[23]娄世娣.旅游风险及防范[J].商业经济,2004,251(2):119-120,127.[24] L A R S E NS,B U R N W,ØG A A R D T.W h a t t o u r i s t sw o r r y a-b o u t-C o n s t r uc t i o no fas c a l e m e a s u r i n g t o u r i s tw o r r i e s[J].T o u r i s m M a n a g e m e n t,2009(30):260-265.[25] L O A,C H E N GP H.T h e p e r c e i v e d r i s k s o f t r a v e l i n g t o M a-i n l a n d C h i n a:E v i d e n c ef r o m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i n H o n gK o n g[J].J o u r n a l o fC h i n a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2011,7:62-84.[26]唐文跃,张捷,罗浩,等.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7,62(6):599-608. [27]张文彤,董伟.S P S 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64.[28] T O S U N C.H o s t p e r c e p t i o n s o fi m p a c t s:A c o m p a r a t i v et o u r i s ms t u d y[J].A n n a l s o f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2002,29(1): 231-253.[29]MA N S F E L D Y,P I Z AM A.S a f e t y a n ds e c u r i t y i nt o u r i s m: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m a r k e t i n g[J].T o u r i s m M a n-a g e m e n t,2005,26:931-938.997第6期朱建华,等:自然观光地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变化及差异分析。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导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变得愈加重要。

了解旅游者的行为习惯、偏好和动机,不仅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决策依据,还能指导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和旅行规划。

本文将重点讨论。

一、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 旅游者行为的主要内容:旅游者行为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者在旅行期间的行为模式,包括旅游决策过程、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体验和满意度等方面。

其中,旅游决策过程指的是旅游者从产生旅游需求到旅行决策的全过程,包括选择目的地、计划行程、预订酒店和购买旅游产品等环节。

旅游目的地选择是指旅游者针对旅行需求从众多目的地中做出决策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喜好、心理需求、目的地特性、社会影响等。

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则是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获得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包括景区服务质量、交通便利性、文化体验和旅游产品满意度等方面。

2.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方法:旅游者行为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实地观察和定量分析等。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设计问卷并采集旅游者的意见和反馈,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个案研究则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某个具体旅游者的经历和体验,探究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

实地观察是观察者亲身参与旅游活动并记录数据,以获取真实、客观的旅游者行为信息。

定量分析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量化和分析,探索旅游者行为背后的规律。

二、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1.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通过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可以了解旅游者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和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改进旅游服务,提高满意度。

比如,研究发现旅游者更看重景区服务质量和文化体验,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这些需求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如加强员工培训、改进设施设备、优化旅游线路等。

2. 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动机和偏好,为目的地的规划和开发提供指导。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国内旅游者的概念,并阐述了其旅游行为的特点和类型。

接着,从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消费、旅游满意度等方面,对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本文期望通过梳理和述评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在研究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时,理论框架的构建至关重要,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分析和解释旅游者行为的基础。

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论框架:首先是旅游动机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动机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旅游动机可能包括休闲放松、文化体验、探亲访友、商务出差等多种因素。

这些动机会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旅游方式、旅游时间等旅游行为。

其次是旅游决策理论。

该理论认为旅游决策是旅游者在旅游动机的推动下,通过收集信息、评估选择、决策实施等过程,最终确定旅游活动的过程。

在国内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中,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服务的质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决策。

再次是旅游体验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环境、他人、活动等互动,产生的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感受。

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旅游体验可能包括自然景观的欣赏、文化历史的体验、人际交往的愉悦等。

这些体验会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他们的旅游行为。

最后是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社会因素(如家庭、朋友、社区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旅游环境因素(如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政策等)。

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

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

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九寨沟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著名自然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作为一个自然观光地,九寨沟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还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地方感。

地方感是个体对特定地区的情感、态度和评价的整体体悟,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各种体验。

九寨沟的特征之一是其壮丽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包括瀑布、湖泊、彩林和雪山等。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绵延起伏的山峦、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五彩斑斓的林间景色。

这些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独特性使得游客们对九寨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增强了他们的地方感。

游客们在这里能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宏伟与美丽,这种亲近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九寨沟的喜爱和认同。

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九寨沟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九寨沟是中国的传统村落之一,这里保留着古老的建筑、民间传说和风俗习惯。

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当地的村落和博物馆了解九寨沟丰富的文化历史,与当地人交流,体验传统的手工艺和传统节日活动。

这些文化与历史元素为游客们提供了一种扎根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对九寨沟的热爱和认同感。

游客们在九寨沟旅行期间可以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品尝传统美食,亲身体验当地民系,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也加深了他们的地方感。

此外,九寨沟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这里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和珍稀的植物等。

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来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以及保护工作的成果。

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使游客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并增强了他们对九寨沟地方感的认同。

然而,九寨沟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九寨沟的游客数量急剧增加,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游客们的涌入使得九寨沟成为一个拥挤和喧嚣的地方,破坏了一些原本宁静和纯净的景点。

同时,不少游客也存在缺乏文明素质、破坏环境和不尊重当地文化的行为,给当地居民和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九寨沟调查报告

九寨沟调查报告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专业社会调研报告题目:关于九寨沟节假期间旅游市场的调查报告系别:管理系学生姓名:李龙军学号:10586101专业:旅游管理年纪:2010级完成日期:2011年8月30日关于九寨沟旅游节假期间市场的调研报告摘要: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作为四川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四川省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暑假期间我去此地做了市场调研并做问卷向此地游客征询了对九寨沟的节假旅游的看法以及客源来地等,作为分析此地的旅游市场的发展及今后所应注意的问题等。

发现九寨沟还有很大的节假市场可以开发利用。

关键词:九寨沟旅游市场一.调查的背景与意义(一)调查背景九寨沟风景(图一)九寨沟风景(图二)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作为四川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四川省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九寨沟地区的旅游市场调查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因此我便在暑假期间对此地节假期间的客源市场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并做分析报告。

(二)调查意义通过对九寨沟暑假期间的旅游市场调查,可以发掘九寨沟的节假期间客源市场潜力值,以及对其旅游地的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做出对策,不仅是为九寨沟旅游事业开发做出贡献;还是对自然与人类和谐的进程做出贡献。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一)调查内容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了解游客对九寨沟的印象与向往程度,以及提出对九寨沟景区提出意见等调查对象:九寨沟附近的游客及当地人调查时间:2011年7月25号至8月15日调查地点:四川省九寨沟调查要点:对九寨沟的喜爱程度。

(二)调查方式1.问卷全部采用封闭式,避免被访者填写麻烦,问题选项大都采用单选,极少数是不定项选择,在问卷中会注意不诱导被访者选泽他要选的内容,被访者回答时我不参与意见,本着真实性。

九寨沟当地人生活

九寨沟当地人生活

九寨沟当地人生活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被誉为“人间仙境”。

这片美丽的地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其壮丽的自然风光。

然而,除了吸引游客外,九寨沟也是许多当地人的家园,他们以独特的生活方式融入这个神奇的地方。

一、独特的传统文化九寨沟地区的大部分居民是藏族人,他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九寨沟当地人的生活中,传统节日和仪式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例如,每年的藏历新年,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独特的舞蹈、唱歌和传统美食。

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当地人的乐观和热情,也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二、农耕生活的延续虽然九寨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但仍有许多当地人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

在这片土地上,当地人仍然依靠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为生。

他们懂得利用土地的资源,种植高原特有的作物,如青稞、玉米和土豆。

这些作物不仅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也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九寨沟被誉为自然奇迹,而当地人与这片自然美景和谐共处。

他们把保护环境作为重要的责任,意识到维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

九寨沟地区的居民积极参与当地生态保护工作,努力保护山水、植被和野生动物,以确保这片美丽的地方能够永久保存下去。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游客展示了对九寨沟这个家园的热爱和珍惜。

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九寨沟当地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如木雕、织锦和刺绣。

这些技艺代代相传,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木雕和织锦作品精美绝伦,以当地特色和自然元素为主题。

当地人把这些传统手工艺作品用于装饰家居,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五、九寨沟民风淳朴九寨沟当地人因其淳朴的民风而闻名。

他们热情好客,对游客友善且乐于助人。

无论是在当地居民的家庭还是在小街小巷,你都会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和善良。

与当地人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对于游客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总之,九寨沟当地人的生活充满了独特的传统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和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九寨沟调查报告_0

九寨沟调查报告_0

九寨沟调查报告篇一:九寨沟调查报告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题目:关于九寨沟节假期间旅游市场的调查报告日专业社会调研报告系别:管理系学生姓名:李龙军学号:10586101专业:旅游管理年纪:20XX级完成日期:20XX年8月30关于九寨沟旅游节假期间市场的调研报告摘要: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作为四川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四川省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暑假期间我去此地做了市场调研并做问卷向此地游客征询了对九寨沟的节假旅游的看法以及客源来地等,作为分析此地的旅游市场的发展及今后所应注意的问题等。

发现九寨沟还有很大的节假市场可以开发利用。

关键词:九寨沟旅游市场一.调查的背景与意义(一)调查背景九寨沟风景(图一)九寨沟风景(图二)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作为四川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四川省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九寨沟地区的旅游市场调查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因此我便在暑假期间对此地节假期间的客源市场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并做分析报告。

(二)调查意义通过对九寨沟暑假期间的旅游市场调查,可以发掘九寨沟的节假期间客源市场潜力值,以及对其旅游地的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做出对策,不仅是为九寨沟旅游事业开发做出贡献;还是对自然与人类和谐的进程做出贡献。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一)调查内容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了解游客对九寨沟的印象与向往程度,以及提出对九寨沟景区提出意见等调查对象:九寨沟附近的游客及当地人调查时间:20XX年7月25号至8月15日调查地点:四川省九寨沟调查要点:对九寨沟的喜爱程度。

九寨沟调查报告

九寨沟调查报告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专业社会调研报告题目:关于九寨沟节假期间旅游市场的调查报告系别:管理系学生姓名:李龙军学号:10586101专业:旅游管理年纪:2010级完成日期:2011年8月30日关于九寨沟旅游节假期间市场的调研报告摘要: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作为四川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四川省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暑假期间我去此地做了市场调研并做问卷向此地游客征询了对九寨沟的节假旅游的看法以及客源来地等,作为分析此地的旅游市场的发展及今后所应注意的问题等。

发现九寨沟还有很大的节假市场可以开发利用。

关键词:九寨沟旅游市场一.调查的背景与意义(一)调查背景九寨沟风景(图一) 九寨沟风景(图二)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作为四川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四川省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九寨沟地区的旅游市场调查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因此我便在暑假期间对此地节假期间的客源市场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并做分析报告。

(二)调查意义通过对九寨沟暑假期间的旅游市场调查,可以发掘九寨沟的节假期间客源市场潜力值,以及对其旅游地的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做出对策,不仅是为九寨沟旅游事业开发做出贡献;还是对自然与人类和谐的进程做出贡献。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一)调查内容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了解游客对九寨沟的印象与向往程度,以及提出对九寨沟景区提出意见等调查对象:九寨沟附近的游客及当地人调查时间:2011年7月25号至8月15日调查地点:四川省九寨沟调查要点:对九寨沟的喜爱程度。

(二)调查方式1.问卷全部采用封闭式,避免被访者填写麻烦,问题选项大都采用单选,极少数是不定项选择,在问卷中会注意不诱导被访者选泽他要选的内容,被访者回答时我不参与意见,本着真实性。

旅游者地方感对支付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九寨沟为例

旅游者地方感对支付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九寨沟为例
意愿的影响。选取最大似然法则,运用结构方程对 17 个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结构 模型拟合指标如表 3。
62
如表 3 所示,该模型各指数接近或达到最优指 标,说明了本研究模型拟合优度总体处于可接受的 状态,这也保证了研究结果的有效和可信,且基础 实测变量和测试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均通过 T 值检 验,拟合模型在 P < 0.01 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了各 变量之间具有充分的收敛效度。
票价与他人相比合理 3.21 0.770
表 3 模型拟合指标结果
指标 数值
X2/df 2.031
GFI 0.985
AGFI 0.978
RMSEA 0.063
NFI 0.975
CFI 0.951
IFI 0.856
于 0.4,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如表 2 所示。 3.模型验证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游客的态度及行为对支付
(2) 假设 H2 的验证。从模型检验结果可知,地方 依恋对支付意愿的路径关系为 0.082,因而假设 2 不 成立,即地方依恋对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
61
基本情况 问卷调研概况 文化程度
月收入
支付意愿情况
类别 发放问卷 回收问卷
回收率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和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小于 1500 1501-3500 3501-5000 5001-8000 8001-12500 12501 以上 不愿支付 愿意支付
表 1 九寨沟游客调研问卷基本统计表
一、引言
化水平、收入限制等被认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然而,
条件价值评估法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Spash et al.研究发现道德以及心理因素,例如游客的

旅游管理案例分析:九寨沟旅游者行为

旅游管理案例分析:九寨沟旅游者行为

而喜欢独自或找驴友结伴出游的旅游 者则属于Steele(1981)所说的“地 方人”(place people),热衷于游历 各类旅游地,而较少留恋于某个特定 的地方,因而独自或找驴友结伴旅游 者对九寨沟的情感依恋水平最低。
欣赏“童话世界”般的自然风景是旅 游者到九寨沟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和动 机。
藏羌风 情, 16.9 雪山, 11.3 彩林, 31.2 翠海, 68 叠瀑, 69.6
说明九寨沟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在于 其“童话世界”般的自然风景,相比之 下,藏族风情和地方文化的吸引力不大。
2、旅游体验
研究表明,九寨沟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包括 对自然风景、社会人文、旅游功能和情感 依恋4个方面的感知和体验。
旅游者对九寨沟的自然风景与环境有较高 的感知评价,也对九寨沟产生了一定程度 的情感依恋,而对九寨沟的社会人文环境 和旅游环境的感知评价相对较低。
旅游者赋予九寨沟更多的是自然观光的意 义和审美价值,九寨沟蕴涵的民俗文化体 验的意义和历史价值并未能被旅游者所充 分感知和认识,“藏族村寨”的地方特质 没有得到旅游者的足够认同。 原因分析:
首先是九寨沟的资源品质特征所理方式的影响。
“沟内游、沟外住”
3、旅游方式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独自或驴友结 伴 家人/亲朋结 5% 伴 29%
旅行社组团 47%
单位组织 19%
4.3 4.25 4.2 4.15 4.1 4.05 4 3.95 3.9 3.85 3.8










/亲




情感依恋的旅游方式差异
家人/亲朋结伴旅游者对九寨沟表现出较强 的情感依恋,而独自或找驴友结伴旅游者 对九寨沟的情感依恋水平最低。

九寨沟调查报告

九寨沟调查报告

九寨沟调查报告九寨沟是一座中国四川省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然而,2017年8月8日晚,九寨沟发生严重地震,给当地人民和游客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此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对九寨沟的调查,并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以了解这次地震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

一、地震的影响地震导致了九寨沟地区的山崩和滑坡,给当地人民和游客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据统计,地震造成了25人死亡,525人受伤,其中169人重伤。

同时,有100多名游客被困在地震现场,不得不暂时留在九寨沟。

此外,地震还给九寨沟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包括景区内的部分景点和住宿设施的损毁,以及周边的商品和服务业的受损。

二、九寨沟的救援和重建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展开了对九寨沟的救援和重建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了一大批物资和医疗设备,为伤者提供了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救援。

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了抗震救灾和清理工作,以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此外,政府还积极组织了重建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经济和人力资源,以恢复九寨沟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业。

三、未来发展的前景尽管地震给九寨沟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但我们仍然相信,九寨沟将会继续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九寨沟已经迅速恢复了大部分基础设施和旅游业,并且已经重新开放。

未来,九寨沟将会在旅游业的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共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调查的结论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首先,地震对于当地人民和游客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其次,政府在地震后展开了有效的救援和重建工作,帮助当地人民度过了难关。

最后,我们相信九寨沟将会在未来继续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为当地经济和人民的福利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地震给九寨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我们相信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九寨沟将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愿意为九寨沟的重建和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希望其他人也能够加入其中,共同推动九寨沟的繁荣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聂献忠张捷吕菽菲(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汤家法(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成都610041)提要九寨沟国内旅游流表现为九寨沟与几个地域结点间的线状季节性流动。

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偏好等)对其所获取的感知映象、行为动机与决策、实际行为在目的地的时空分布格局有决定性意义,而旅游地高质量的风景资源、文化特征、设施水平及居民态度会促使潜在旅游者产生由感知—动机—决策—旅游的良性循环,并影响旅游流的发展(壮大或分散)。

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的结点特征与现状以及国内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提出开拓客流市场的建议性措施,并强调了形象与定位对山区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九寨沟分类中图法F590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以保持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等风景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

九寨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其高质量的自然美景、人文景观、风情民俗、藏羌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且以高山湖泊、瀑布、灰华滩、灰华堤堰等迷人的水景组合和天然动植物为最优。

自1984年开放以后,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游人数量由最初的27 529人次发展到1996年的170 301人次。

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游客,根据1992~1996年资料统计,国内游客占90.59%,港澳台游客占8.48%,外国游客占0.93%①,且国内旅游者在行为和行为属性方面有其独特性。

我们于1997年8月在沟口现场随机发放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342 份。

通过问卷调查,使用决策模型、区位分析、影响系统分析和收益─成本分析等方法,对其国内旅游流进行研究,了解其潜在旅游者的心理与需求偏好特征,因而能有助于提高九寨沟在潜在消费者中的感知印象,积极引导其动机偏好,进而深化游客心理旅游形象及发展壮大客流市场。

1九寨沟国内旅游流结点研究旅游行为研究是指以旅游目的地环境映象为基础的旅游流主体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其行为不仅决策于对环境信息进行感应、评价(判断和选择),还取决于人的主观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偏好)的观察和感觉,强调人的“感知”(感应perception和认知cognition)到“行为”对环境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影响。

而产生旅游行为的旅游流三要素主要是两结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和连接线路,所以旅游流的研究包括客源地的特征与目的地的资源特征及现状、旅游流流动特征(如交通方式、路途花费以及与其他目的地或结点的关系)等。

1.1九寨沟目的地研究九寨沟旅游资源可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即物质层(瀑布、钙化堤堰及钙化滩、动植物等自然和水磨房、经幡等人文景观)、心物层(当地的建筑艺术风光、藏羌语言与文化、宗教习俗等)、心理层(当地居民思想观念、意识等),且都有独特的价值。

Juckle(1976)认为这些旅游者事先感知和行为空间中的地理物象是知觉判断、区位优选和决策形成的基础,且具有主观能动、距离衰减和动态的特征[1] 。

随着高品位景点的逐渐开发,游人的兴趣有向更深的心物层和心理层转移的趋势。

但要注意其资源的消极发展趋势。

如由于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导致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以及能源的消耗对水景色彩的形成、对水景中钙华的发育均有致命性的影响,人为因素还导致CO2浓度增大,从而破坏堰塞堤坝。

同时,九寨沟的堰塞湖泊群因处在喀斯特盆地深切的峡谷中,受到区内的固体径流、喀斯特化作用和人为排污的影响,使部分湖泊产生不同程度的衰老现象或“富营养化”[2] 。

“风景”是一个自然和文化环境的有效组合,且以“风”(风情民俗)为依托前提[3],九寨沟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是以其独特的藏羌民族文化风情为丰富内涵的。

而目前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建筑等方面的“汉族化”问题,已淡化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降低了资源的吸引力。

另外,因环绕九寨沟风景区的“九环线”尚未开通,卫星电话收费较高,故很多游客呼吁要尽快提高当地的交通、通讯等设施和服务质量水平。

1.2客源地特征(即旅游流主体的空间结构)对国内旅游流主体(以下简称旅游者)进行空间分析有助于确定九寨沟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市场。

尤其是由于地域空间位置上的不同,再加上资源吸引力的距离衰减规律,不同地区的游客有着不同的感知映象。

而各客源市场不同的态度与生活方式,会引起不同地区游客的不同旅游动机和消费行为。

在现场调查的342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将游客来源分别按城市进行了划分(表1)。

表1九寨沟国内游客城市来源分布Table 1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 cities about domestic tourists to Jiuzhaigou城市成都北京重庆广州深圳上海西安兰州武汉南宁福州南京昆明郑州人数(人)40 40 38 21 20 19 9 8 8 7 5 5 5 5比重(%)11.70 11.70 11.11 6.14 5.85 5.56 2.63 2.34 2.34 2.05 1.46 1.46 1.46 1.46注:旅游人数少于5个的城市未列入。

从表1可看出,除成都、重庆两大较近城市游人较多外,北京、广州、深圳、上海4市人数均占较大比例,这与我国人均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的地区分布是相一致的。

而京广沪深与四川之间的广大地区以及四川周边地区旅游人数很少,这表明了九寨沟旅游者存在近距离(成都、重庆)和远距离(北京等4市)的两个高峰。

其中成都因处于九寨沟客流的集聚分散中心,成为双重结点。

2旅游者的感知、动机与决策行为等态度研究2.1影响旅游者态度的因素分析2.1.1年龄特征在年龄分布上,从337份有效问卷中可得出(表2),25~44岁的游客占55.79%,比全国范围的比重要大。

而因为24岁以下的消费者多为学生或刚工作的低收入社会群,且尚无积蓄,大部分除作短程旅行外,无力承担长途费用。

相对而言,25~44岁者不乏事业成功人士,我国三资企业雇员也多为这个年龄段,他们经济条件好,社会地位高,出游的目的在于求美、求休闲放松。

而45~64岁者,因其子女在读中学或大学,家庭花费大,经济紧张,旅游比例只有17.21%,小于全国水平。

另因九寨沟海拔高,年龄稍大者因惧怕晕车或高山反应而偏少。

表2九寨沟国内游客年龄的分布Table 2The age 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tourists to Jiuzhaigou年龄<14 15~24 25~44 45~64 >65人数(人)6 80 188 58 5比重(%)1.78 23.74 55.79 17.21 1.48全国同等比重(%)7.6 10.3 43.5 33.2 5.3注:全国同等比重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报》1997-04-29(3)抽样调查报告。

2.1.2旅游者文化差异在文化程度上,从340份有效问卷中得出(表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游客比重大,共占57.95%,他们构成消费的主体,且文化愈高,出游距离一般较远,本科以上学历人士旅行距离为初中的将近2倍,而只接受过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劳动者社会地位较低,收入少,一般选择近距离的闲暇方式(钓鱼、逛公园等),很少参加长途或高消费的旅游活动(学生情况除外)。

表3九寨沟国内游客文化程度的分布Table 3The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levels of domestic tourists to Jiuzhaigou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人数(人)6 27 51 59 100 85 12比重(%)1.76 7.94 15 17.35 29.41 25 3.54距九寨沟距离(km)916.82 953.96 1662.0 1371 1405 1816.4 17642.1.3旅游者收入特征在282份有效问卷中(因有些游客是学生或认为收入多少属于自己隐私不愿回答),月收入在500~999元之间比重最大,占47.87%,然后就是1 000~1 499元之间的游客,占17.73%。

从表4可知,九寨沟游客月均收入在1 000元以上者占36.17%,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3.3%。

而在500元以下的只占15.96%,这与全国范围内国内游客的情况有所不同。

这是由于大部分客源地距九寨沟较远,花费较高,收入低的游客没有能力出游。

表4九寨沟国内游客收入的分布table 4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of domestic tourists to Jiuzhaigou收入(元)<500 500~900 1000~1499 1500~1999 >2000人数(人)45 135 50 14 38比重(%)15.96 47.87 17.73 4.96 13.48全国同等比重(%)29.9 46.8 14.6 4 4.7注:全国同等比重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报》1997-04-29(3)抽样调查报告。

家庭月收入作个人的两倍处理。

2.2旅游者出游前的行为态度研究作为旅游流主体,其行为特征研究包括了出游前的感知映象、动机偏好、决策行为和在实际时空中旅游经历的流动行为特征。

陆林、吴必虎等曾以黄山、上海等市为例,进行过山岳旅游者和城市游憩者的感知、动机、决策和流动行为特征研究[4~8]。

旅游行为可概括为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背景变量(旅游地环境信息)、个人愿望(动机)、中间变量、个人满足和个人利益,而旅游行为又决定于个人感应、需求和机会[9]。

游客出游前的感知映象来源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媒介传播,个人的感知决定于其不同的年龄、文化和职业等。

感知目的地形象首先由信息接受者在对表面印象的感应基础上,经过内在思维加工而形成较深刻的认知印象,因而总体决定于客观的客体形象和主观认识水平。

即使当人们感知映象相同时,由于其年龄、文化和收入的差异,会影响其兴趣和旅游偏好,从而影响其动机和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活动偏好受年龄、学历、个性的因素影响(图1),同时为了获取求美、求奇、求新的动机需求,而九寨沟游客动机主要在于欣赏风光和寻求不平凡的阅历体验(表5)。

图1活动偏好随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变化[9]Fig.1The variations of behavior's preference with changes in age and cultural levels表5九寨沟游客旅游动机Table 5The motives of domestic tourists to Jiuzhaigou动机分类改换环境欣赏自然风光增长知识访古增加阅历见识放松紧张情绪游客比重(%)6 36.8 18.8 2.2 19.4 16.8注:根据1994年274份有效问卷和500人次有效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