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高校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培养高校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新思考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日语教学的发展现状、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及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基本策略。[关键词]高校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056-03
关于动机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西方心理学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大量涌现,到70年代呈现上升趋势,再到90年代着重于认知方面研究,至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主流,涉及人类行为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的动机研究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界的核心论题之一。另外,在语言教育领域,关于动机的定义,语言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如:john stone(1999)把动机看作“指向目标的驱动力”;文秋芳(1996)认为学习动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原因”和“目的”;而gardner&macintyre(1993)则相当具体地将动机分为“达到目标的愿望”、“朝着目标方向的努力”和“对任务的满意程度”三个组成部分;再者,dornyei(1998)从动态与静态的观点出发,对“动机”进行了综合性的定义,他指出“动机是产生足够动力,并引发人的行为,直至这种行为坚持到行动结束或计划被实现的过程”等等。总的看,每个人都有各自独
立的动机系统,当其内部活动与学习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学习动机”,即是指“学生寻找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并努力从中获得预期的学习益处的倾向”。学习动机的有无关系到学生学习方向的确立、学习进程的快慢以及学习效果的优劣,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因此,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高等学校日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初,我国开设日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仅有10余所,在校生数总计不超过700人。而后,中国的日本语教育在经历了低速、快速和高速三个阶段发展的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据日语教育研究会的最新统计,含民办高校、普通本科及独立院校在内的全国1000
余所学校中,设立日语专业的大学已达680所,是新中国成立伊始的近70倍。不仅如此,日语专业硕士点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已由20世纪末的22个增加至60余个,博士点数量虽仍不多,但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诚然,我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与当今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密不可分的。随着日本在华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来华投资的日资企业的日益增加,日本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贸易伙伴之一,由此对日语人才的迫切需求持续升温,同
时对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日语教学领域的研究者把目光从单纯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转向对学习
者自身的研究上来,使“学习动机”研究持续受到广泛的关注。二、我国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类型
一般来说,外语学习动机大致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类。单就日语学习动机而言,所谓“融入型动机”主要是指喜欢讲日语、热爱日本文化,希望熟悉甚至融入日本社会的动机。而“工具型动机”是与“融入型动机”相对的另一种动机形式,主要特征是日语学习者希望通过日语学习从而获得比较实际或具体
的利益,如毕业后能够顺利地申请出国和理想工作的机会、获得较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等等。笔者就这两类学习动机,以省属某高校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希望将来能够利用日语语言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和收入”的为176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88%,其次选择“喜爱日本动漫、游戏和文化”的学生人数为113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约56%。由此可见,在中国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像持有“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获得稳定收入”这样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占大多数。总的看,这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在专业日语学习者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三、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分析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在日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中,从大一到大四
的各年级精读课所占的课程比例最大,课程结束后修得学分最高。以每学期为单位来计算,精读课约占学期专业课总课时量的30%以上,课程修得学分占该学期专业课学分总数的40%以上。如此一来,势必会给日语专业学习者带来某种心理暗示,即精读课最重要,从而忽视了听力、会话、翻译、写作等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诚然,精读课的设置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它的重要性和作用也毋庸置疑,但事实上,精读课程只是“敲门砖”,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是为更好完成其他专业课程的“辅助性课程”。外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专业外语人才,而这五种能力的养成既是以学好精读课为必要条件,同时又分别形成于不同的课程门类,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一门课程的重要性不是由其课时数的多少、修得学分的高低等外在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在于其专业化人才最终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从教学模式方面来看,我国外语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普遍性问题,即“聋哑式”教学。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气氛下,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只是一味地聆听,整个教学环境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已在外语教学方面进行了全面研讨和改革工作,其结果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外语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但事实上,在外语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与学习者的“从属性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这种被动学习、消极接受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对外语学习丧失兴趣,缺乏信心,以致削弱学习动机。
另外,“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导致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强的一个直接原因。“班级授课制”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组织最基本的模式类型。由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于是在16世纪的欧洲一些学校里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而中国最早于1862年采用该教育模式,1901年逐步在全国普及。笔者认为,班级授课制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其特点及优势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表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安排;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集体组织的形式中进行学习,易于互相讨论、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等等。然而,伴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社会价值多元化越来越明显,高等学校个性化教学日趋受到重视,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个性与独创性的发展。
四、培养日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策略
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通过正确引导,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