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心内科常用的几种抗凝血药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抗凝药通过阻止血液凝固而防止血栓形成,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抗栓药物血栓形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形成栓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相应部位血供障碍的病理过程。
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动脉疾病以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抗凝药通过阻止血液凝固而防止血栓形成,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抗栓药物,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疾病,广泛应用于房颤、急性心肌梗死(AMI)、外周静脉血栓、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体外循环的抗凝等。
科技日新月异,新药不新出现,笔者试对临床常用的抗凝药做一总结,希冀对大家进一步掌握抗凝药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一、抗凝药分类和作用机制抗凝药按照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Xa因子抑制剂作用机制抗凝药通过抑制凝血酶和凝血X因子,影响凝血瀑布的形成达到抗凝作用。
其中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对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及游离凝血酶均有抑制作用;凝血酶间接抑制剂仅对游离凝血酶有抑制作用;Xa因子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占据凝血瀑布反应的中心位置,所以维生素K拮抗剂可以抑制Xa因子的形成;Xa因子抑制剂对游离型和结合型Xa因子及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均有强效的抑制作用,但与凝血酶直接抑制剂不同的是,Xa因子抑制剂减少凝血酶生成,但不影响已生成凝血酶的酶活性,对生理性止血功能影响小。
二、临床常用抗凝药1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机制:通过拮抗维生素K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减少而抗凝。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代表性药物:华法林。
用法用量:2.5~3.0毫克,每日1次,目标INR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0~3.0,根据疾病不同,目标值有一定区别,大于75岁的老年人和出血的高危患者,目标INR可以调低至1.6~2.5。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注意事项
肝素相关并发症
出血 HIT 低血压
发生率 1%-33%
肝素-血小板 减少-血栓形 成综合征发 生率2.7%12%
抑制ET-1
肝素相关并发症
骨质疏松 AT-Ⅲ 下降 血脂异常
剂量 >20000U 用药6个月 以上
发生肝素 抵抗
激活脂蛋 白酶引起 高甘油三 酯及HDL下 降
预防性治疗:高危血栓形成病人,大多是用 于腹部手术之后,以防止深部静脉血栓。 在外科手术前2小时先给5000单位肝素皮下 注射,但麻醉方式应避免硬膜外麻醉,然 后每隔8-12小时5000单位,共约 7日。
氯吡咯雷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 栓形成事件: 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 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 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3、潘生丁(双嘧达莫)
本品为较强的冠脉扩张剂。可改善心 肌的供氧和供血,同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用于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绞痛、心 梗等。另外还有抗病毒性感染,抑制血小 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用于冠心病。
2.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 链激酶
三、其它抗凝血药
1.肝素钠
抗凝血药及溶栓药 。 适应症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 (如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 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 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 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3、出血并发症的处理: (1)较轻出血:如 牙龈出血、皮肤淤点 可根据化验结果减少 用量。 (2)明显出血:如鼻衄、血尿可停用。 (3)严重出血:如咯血、呕血、颅内出血、 立即静注维生素K120mg,待出血停止后观 察1-2天,重新抗凝。 (4)危重病例应使用 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剂,以补充 凝血因子。 (5)勿忘与手术医院联系。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抗凝药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药物,通过阻止血液凝固来预防动脉和静脉疾病的发生。
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心肌梗死和中风等疾病以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抗凝药可以广泛应用于预防中风、房颤、急性心肌梗死、外周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体外循环的抗凝等。
抗凝药按照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和Xa因子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和凝血X因子的形成,影响凝血瀑布的形成,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维生素K拮抗剂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通过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来减少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因子Ⅶ、Ⅸ和Ⅹ,从而达到抗凝的作用。
华法林是一种代表性的维生素K拮抗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奏效慢而持久,适用于需要长期维持抗凝的患者。
同时,药物和食物对华法林有影响,需要注意避免与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和食物同时使用。
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但需要注意其与其他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和对乙酞氨基酚等,可能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一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和口服避孕药等,则会降低其抗凝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和食物也可能会影响其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
在使用华法林时,需要对其用药量进行监测。
目标INR 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0~3.0.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的几天内,需要进行多次监测,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如果INR未达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剂量。
在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每4周检查1次即可。
肝素钙和低分子肝素钙是常用的凝血酶间接抑制剂,可以通过与抗凝血酶(AT-Ⅲ)的相互作用间接抑制Ⅹa、Ⅱa因子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钙的用法用量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深部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
对于预防高危患者血栓形成的情况,可以在手术前2小时先给药5000U,以后每隔8~12小时给药5000U,共7天。
【精品】心内科常用的几种抗凝血药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一、抗血小板药物:1,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2)TXA2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2,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氯吡格雷、沙格雷、噻氯匹定;3,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替罗非班4,凝血酶抑制剂(凝血酶是最强的血小板激活剂):水蛭素、阿加曲班;5,同时改善微循环,治疗血栓前状态的药物:川芎嗪、血栓通、灯盏细辛。
二、抗凝药物: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激活抗凝血酶Ⅲ发挥抗凝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及其衍生物(通心络胶囊、疏血通注射液)、阿加曲班;3,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抑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双香豆素类,如华法林;4,此外还有:凝血酶生成抑制剂、凝血酶受体抑制剂、重组内源性抗凝剂(蛋白C、抗凝血酶等)。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1,第一代纤溶药:链激酶、尿激酶;2,第二代纤溶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3,第三代纤溶药:重组纤溶酶激活剂瑞替普酶(reteplase)为tPA的变异体;4,降纤维蛋白原药物:蚓激酶、蝮蛇抗拴酶;5,另外临床还将巴曲酶(降纤酶)用于脑梗死的溶栓。
四、促凝止血药物:1,促进凝血酶活性的药物:维生素K1、维生素K 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巴曲酶(立止血);2,凝血酶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300PE或400PE/支)、人纤维蛋白原(0.5g/支)、人凝血因子Ⅷ(400万iu);3,纤溶酶抑制剂:氨基乙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抑胰肽酶;4,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敏)、垂体后叶素、卡络柳钠(安络血)、去甲肾上腺素;5,鱼精蛋白。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用途有:①血栓前状态的筛选;②止血缺陷或出血性疾病的筛选;③抗血小板、抗凝、纤溶治疗的监测。
出血与血栓检测的相关指标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C或plt;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原比值prothrombin tatio,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活化的凝血时间 actived clotting time, AC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test;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抗凝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肝素是一种多糖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血浆中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聚集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可以静脉或皮下注射,通常用于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例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使用肝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肝素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肝素是一种具有抗凝效果的药物,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3.患者在使用肝素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身体的剧烈碰撞,以防止出血的风险。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进而起到抗凝作用。
华法林主要用于长期抗凝治疗,例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使用华法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华法林的使用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INR值,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INR值应该在2-3之间。
2.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期间,应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菜花、奶酪等,以免影响华法林的效果。
3.华法林的开始剂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并且剂量的调整需要根据患者的INR值来进行。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是近年来用于抗凝治疗的新药物,与传统的抗凝药物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虽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时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来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要随意改变剂量或停药。
3.可能会有胃肠道反应(如胃灼热、恶心、呕吐等)或出血的副作用,在使用期间应密切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抗凝剂种类和用途
抗凝剂种类和用途抗凝剂是一类药物,可以防止血液凝结,常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以及防治中风等。
抗凝剂的种类较为丰富,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血小板抑制剂、抗凝血酶、抗凝抗血栓剂、抗血浆因子。
本文旨在介绍这些抗凝剂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1.血小板抑制剂: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 阿司匹林(Aspirin):最常见的血小板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集来防止血栓的形成。
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
- 氯吡格雷(Clopidogrel):也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抗血栓效果。
2.抗凝血酶:通过抑制血液中血栓形成所需的血液凝固酶的活性,防止血栓的形成。
- 肝素(Heparin):常用于医院设置中,通过与体内的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结合,使其抑制血栓酶的活性。
肝素可以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主要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治疗血栓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
3.抗凝抗血栓剂: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阻止血栓形成,同时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延长纤维蛋白溶解时间,促进溶栓作用。
- 双香豆素(Dicoumarol):常见的抗凝抗血栓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
- 华法林(Warfarin):维生素K拮抗剂,与维生素K竞争结合细胞内含有结合维生素K酶,从而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常用于预防心脏瓣膜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以及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
4.抗血浆因子:通过抑制一些凝血过程中的血浆因子,来阻断凝血链反应的进行,达到预防和治疗血液凝结的效果。
- 异丙肝素(Argatroban):通过抑制凝血因子IIa(血凝酶)的功能,起到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
- 利伐沙班(Rivaroxaban):口服的新型抗凝剂,通过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来发挥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注意事项
2.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 链激酶
三、其它抗凝血药
1.肝素钠 抗凝血药及溶栓药 。 适应症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 (如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 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 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 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可见注射局部小结节和血肿, 数日后自行消失。 2、长期用药可引起出 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 3、过敏 反应较少见。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速碧林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 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 解聚而成。
适应证:预防血栓性栓塞性疾病,特别是预防 普通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 凝块形成。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 用药注意事项
肾内科
抗凝药
抗凝药是指能降低机体的凝 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或对已形成 血栓的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的药物。
正常凝血机制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 凝胶状态,它是十分复杂的理化反应。肉眼 可见的血块形成既是纤维蛋白形成的物理现 象,也是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的终点。整个 过程涉及许多凝血因子。
C.使血中并列血因子含量升高:雌激素、口服 避孕药。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4
2.肝素钙
本品口服不吸收,皮下或静脉注射吸 收良好。适应症 可阻抑血液的凝固过程。 用于防止血栓的形成。
预防性应用,术前2小时深部皮下注射5000单位, 之后每8~12小时重复上述剂量,持续7天。 对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其首次剂量及持续60 分钟以内的手术用量同成人常用量。对于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每4小时25~50单位/kg持 续静脉点滴。若4~8小时后病情无好转即应 停用。
简述抗凝血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简述抗凝血药的分类及代表药抗凝血药(AntithromboticDrugs),又称为血液稀释剂,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症的药物。
它们的作用是减少血小板的凝聚性和抑制血液凝固,从而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心脏病发作、静脉血栓性疾病及肺栓塞等血栓症状。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和抗凝血特征,抗凝血药可分为抗凝血酶、抗凝剂、阻断剂和其它类别。
抗凝血酶(Anticoagulants)是一类用于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有西药和中药。
西药中,常见的抗凝血酶有辛伐他汀、华法令、氟达汀、低分子肝素原钠、双氢可的松、磺胺类药物等;中药则以牛黄、补骨脂、三七、桃仁、川芎等药物为代表。
他们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止血小板于血管壁上粘附,抑制血栓形成,减少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发生率和风险。
抗凝剂(Antithrombin)是一类可以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它们的作用是阻断血栓形成的主要凝固因子,并刺激凝血酶的活性。
主要的抗凝剂有二溴三乙醇胺(dabigtran)、肌醇、肝素原和维生素K,这些剂量的作用是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以及心脏病发作。
阻断剂(Thrombolytics)是一类用于溶解血栓和促进血液微循环的药物,它们可以迅速有效地溶解血栓并中止血栓形成,提高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减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阻断剂通常由阿曲库铵、胺碘酮和环丙沙星等组成,它们能够抑制血栓形成的特征,迅速溶解血栓。
其他类别的抗凝血药有盐酸吡格列酮、洛美沙星等,这些药物可以提高血小板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性,阻止血栓形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以上是抗凝血药的主要分类及代表药,具体应用请遵医嘱或咨询专业医师。
常见的抗凝血药有辛伐他汀、华法令、氟达汀、低分子肝素原钠、双氢可的松、磺胺类药物、二溴三乙醇胺、肌醇、肝素原、维生素K、盐酸吡格列酮和洛美沙星等。
抗凝血药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医学技术,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非常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血液凝固活动和凝血时间的检查,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抗凝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抗凝血药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及正确用药方法
抗凝血药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及正确用药方法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可以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一、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再生成而起到抗凝作用。
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
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用药期间应遵守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血标准化比值和凝血酶原时间。
二、肝素(Heparin)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或皮下注射使用。
根据分子大小的不同,肝素可分为常规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常规肝素需要进行实时监测,调整剂量以达到预期的抗凝效果。
低分子肝素相对更方便使用,不需要频繁检测凝血指标,但仍然需要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肾功能。
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包括达比加群(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和阿哌沙班(Apixaban)等。
相比传统的抗凝药物,这些药物具有剂量方便、无需监测以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但是,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剂量,遵循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
四、正确用药方法1. 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按照指定的剂量和频率使用药物。
2. 定期进行复诊,监测凝血功能和相关指标,以调整用药剂量。
3. 不要自行停药或改变用药方案,如果需要调整,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4.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了解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5. 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果需要使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6.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及时告知医生,寻求帮助。
总结:在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法上,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和进行必要的监测非常重要。
心内科常用的几种抗凝血药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一、抗血小板药物:1,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2)2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2,阻碍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氯吡格雷、沙格雷、噻氯匹定;3,血小板膜糖蛋白ⅡⅢa受体阻断剂:替罗非班4,凝血酶抑制剂(凝血酶是最强的血小板激活剂):水蛭素、阿加曲班;5,同时改善微循环,治疗血栓前状态的药物:川芎嗪、血栓通、灯盏细辛。
二、抗凝药物: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激活抗凝血酶Ⅲ发挥抗凝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及其衍生物(通心络胶囊、疏血通注射液)、阿加曲班;3,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抑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双香豆素类,如华法林;4,此外还有:凝血酶生成抑制剂、凝血酶受体抑制剂、重组内源性抗凝剂(蛋白C、抗凝血酶等)。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1,第一代纤溶药:链激酶、尿激酶;2,第二代纤溶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3,第三代纤溶药:重组纤溶酶激活剂瑞替普酶()为的变异体;4,降纤维蛋白原药物:蚓激酶、蝮蛇抗拴酶;5,另外临床还将巴曲酶(降纤酶)用于脑梗死的溶栓。
四、促凝止血药物:1,促进凝血酶活性的药物:维生素K1、维生素K 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巴曲酶(立止血);2,凝血酶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300或400支)、人纤维蛋白原(0.5支)、人凝血因子Ⅷ(400万);3,纤溶酶抑制剂:氨基乙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抑胰肽酶;4,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敏)、垂体后叶素、卡络柳钠(安络血)、去甲肾上腺素;5,鱼精蛋白。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用途有:①血栓前状态的筛选;②止血缺陷或出血性疾病的筛选;③抗血小板、抗凝、纤溶治疗的监测。
出血与血栓检测的相关指标出血时间 , ;血小板计数 , 或;血小板聚集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原比值;国际标准化比值 , ;活化的凝血时间 , ;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 ;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血栓前状态。
心内科常用的几种抗凝血药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一、抗血小板药物:1,抑制血小板代谢得药物:(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2)TXA2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2,阻碍ADP介导得血小板活化得药物:氯吡格雷、沙格雷、噻氯匹定;3,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替罗非班4,凝血酶抑制剂(凝血酶就是最强得血小板激活剂):水蛭素、阿加曲班;5,同时改善微循环,治疗血栓前状态得药物:川芎嗪、血栓通、灯盏细辛。
二、抗凝药物: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激活抗凝血酶Ⅲ发挥抗凝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及其衍生物(通心络胶囊、疏血通注射液)、阿加曲班;3,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抑制肝脏合成得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得活化):双香豆素类,如华法林;4,此外还有:凝血酶生成抑制剂、凝血酶受体抑制剂、重组内源性抗凝剂(蛋白C、抗凝血酶等)。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1,第一代纤溶药:链激酶、尿激酶;2,第二代纤溶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3,第三代纤溶药:重组纤溶酶激活剂瑞替普酶(reteplase)为tPA得变异体;4,降纤维蛋白原药物:蚓激酶、蝮蛇抗拴酶;5,另外临床还将巴曲酶(降纤酶)用于脑梗死得溶栓.四、促凝止血药物:1,促进凝血酶活性得药物:维生素K1、维生素K 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巴曲酶(立止血);2,凝血酶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300PE或400PE/支)、人纤维蛋白原(0、5g/支)、人凝血因子Ⅷ(400万iu);3,纤溶酶抑制剂:氨基乙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抑胰肽酶;4,作用于血管得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敏)、垂体后叶素、卡络柳钠(安络血)、去甲肾上腺素;5,鱼精蛋白。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相关实验室检查得用途有:①血栓前状态得筛选;②止血缺陷或出血性疾病得筛选;③抗血小板、抗凝、纤溶治疗得监测.出血与血栓检测得相关指标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PC或plt;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 ime,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酶原比值prothrombin tatio,PT 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得凝血时间activedclottin gtime,AC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 FDP;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test;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
抗凝血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抗凝血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抗凝血药是一类药物,常用于预防及治疗血液凝固过程中的病变性血栓,其分为几大类:
1、抗血小板药物: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少
血液凝固过程中血小板引起的血栓形成。
常见的代表药有阿司匹林、氨加
多沙坦、非阿司匹林、拓扑洛尔、磺胺甲噁唑、鱼肝油、咖酰半胱氨酸等。
2、凝血酶原抑制剂:此类药物可以抑制血液中凝血酶原的活性,从
而阻止凝血酶原形成凝血因子,从而降低血液凝固过程中血栓形成。
常见
的代表药有肝素(度令肝素、泰诺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普拉格利、德华拉格、新福莫多)等。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可以抑制血液中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血管紧张素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液凝固过程中血
栓形成。
该类药物的代表药有德替塞、达哌替嗪等。
4、酶联凝血时间缩短剂:此类药物可以明显缩短血液凝固过程中的
时间,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凝血酶原活化、血管紧张素合成,从而降低
血液凝固过程中血栓形成。
常见的代表药有肝素类及酰胺类药物,如氯磺
丙肝素铵、苯磺酰肝素钾、卡地平、哌拉西林及其他一些有限的抗血小板药。
抗凝药物种类和作用机制
抗凝药物种类和作用机制
抗凝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应用广泛。
目前,主要的抗凝药物种类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磺达肝癸钠等。
肝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是通
过与抗凝血酶因子结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肝素分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两种,前者需长时间静脉滴注,后
者则可通过皮下注射或口服的方式使用,效果更佳。
华法林是口服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
因子的合成。
华法林需要根据患者的凝血指数调整服用剂量,因此需
要定期进行检测和调整。
但由于其使用复杂、副作用多、易于产生药
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目前已有更便利的口服抗凝药物问世。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
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从而防止血管内膜受损处形成血栓。
阿司匹林通
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但其预防效果有限。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
凝血酶的活性,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相较于华法林,磺达肝癸钠的
使用更为方便,无需定期检测和调整剂量,而且副作用较少。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抗凝药物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患者
需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同时,抗凝
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抗凝药物种类和作用机制各异,对于不同的疾病和患
者需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剂量和监测凝血功能,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心内科常用抗凝药[行业特制]
专家资料
8
注意事项
在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如抗血小板治疗并非 必须,则应在术前停用氯吡格雷
7天以上
如果患者有长期抗凝治疗的适应症:如慢性房颤和房扑, 左心室血栓,应用华法林使INR控制在2-3,但此时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会增加出血风险, 应该严密监测。将INR调整在2-2.5,阿司匹剂量建 议为100毫克,氯吡格雷剂量为75毫克。
点较多,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都有影响,
出血和血小板发生专率家资会料 比较高。
13
用法
1 深部皮下注射 2 静脉注射 3 静脉滴注 4 预防性注射
专家资料
14
注射部位
低分子肝素钠最适宜注射部位是避开脐周2cm 左右两侧腹外侧壁交替使用。针头垂直刺入捏起 皮肤所形成的褶皱,注射完毕松开手指,若 未捏起皮肤注射时易刺入肌内,且患者自觉 疼痛较甚。此部位注射是左右交替,吸收良 好,无血肿、疼痛性红斑发生。
痪肢体肌力在3级以下,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 3、脑CT或MRI已排除脑内出血; 4,、无出血倾向,未用过抗凝抗血小板抑制剂,凝
血机制化验正常;
5,发病时间在4-6小时内; 6、血压低于180/110 毫米汞柱; 7、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理解溶栓治疗潜
在的益处或风险。
专家资料
19
用法用量
...
专家资料
2
不良反应
1、上下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胃肠道和 腹部疼痛。
2、增加出血的风险。
3、严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出 现溶血和溶血性贫血。4、肾损伤和急性肾功 能衰竭。
5、过敏反应,包括哮喘症状,轻度至中度皮 肤反应。
6、极罕见一过性肝损害伴转氨酶升高。
抗凝血药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及安全用药指南
抗凝血药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及安全用药指南引言: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为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抗凝血药物被广泛应用。
然而,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出血等安全隐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及其安全用药指南,以提供参考。
一、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主要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血栓形成。
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降低凝血因子产生。
在使用华法林时,需要遵循以下安全用药指南:1.个体化剂量调整:华法林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基础凝血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抗凝效应。
2.监测凝血功能: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其凝血功能,通常通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评估抗凝效果。
3.合理饮食控制:维生素K是华法林的拮抗物质,因此患者需要在饮食中稳定摄入维生素K,以确保华法林的稳定疗效。
4.不良反应监测:使用华法林时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者停药。
二、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病症。
不同类型的肝素有着不同的使用特点和安全用药指南。
1.低分子肝素(LMWH):LMWH是一种较低分子量的肝素衍生物,具有相对较长的生物半衰期,能够提供稳定的抗凝效果。
使用LMWH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皮下注射:LMWH通常通过皮下注射给药,使用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并避免舌下或肌肉注射。
- 剂量调整:每个患者的适宜剂量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整,并监测抗凝效果。
- 出血风险:使用LMWH的患者需要关注出血的风险,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普通肝素:普通肝素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等重症情况,并常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使用普通肝素时需要留意以下要点:- 监测凝血功能: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等指标,以调整剂量和确保抗凝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一、抗血小板药物:1,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1)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2)TXA2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2,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氯吡格雷、沙格雷、噻氯匹定;3,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替罗非班4,凝血酶抑制剂(凝血酶是最强的血小板激活剂):水蛭素、阿加曲班;5,同时改善微循环,治疗血栓前状态的药物:川芎嗪、血栓通、灯盏细辛。
二、抗凝药物: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激活抗凝血酶Ⅲ发挥抗凝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2,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及其衍生物(通心络胶囊、疏血通注射液)、阿加曲班;3,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抑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双香豆素类,如华法林;4,此外还有:凝血酶生成抑制剂、凝血酶受体抑制剂、重组内源性抗凝剂(蛋白C、抗凝血酶等)。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1,第一代纤溶药:链激酶、尿激酶;2,第二代纤溶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3,第三代纤溶药:重组纤溶酶激活剂瑞替普酶(reteplase)为tPA的变异体;4,降纤维蛋白原药物:蚓激酶、蝮蛇抗拴酶;5,另外临床还将巴曲酶(降纤酶)用于脑梗死的溶栓。
四、促凝止血药物:1,促进凝血酶活性的药物:维生素K1、维生素K 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巴曲酶(立止血);2,凝血酶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300PE或400PE/支)、人纤维蛋白原(0.5g/支)、人凝血因子Ⅷ(400万iu);3,纤溶酶抑制剂:氨基乙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抑胰肽酶;4,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敏)、垂体后叶素、卡络柳钠(安络血)、去甲肾上腺素;5,鱼精蛋白。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用途有:①血栓前状态的筛选;②止血缺陷或出血性疾病的筛选;③抗血小板、抗凝、纤溶治疗的监测。
出血与血栓检测的相关指标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C或plt;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原比值prothrombin tatio,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活化的凝血时间 actived clotting time, AC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test;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
1,出血时间BT:BT的长短主要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以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的影响,受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较小。
BT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③血管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④药物干扰:阿司匹林、双嘧达莫;⑤严重缺乏凝血因子:DIC等。
BT缩短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如DIC、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伴周围血管病。
2,血小板计数PC:增多见于:①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②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
减少见于: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晚期;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DIC;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大量输血后血液被稀释。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见于:①Ⅷ、Ⅸ、Ⅺ明显减少:血友病A、血友病B、FⅪ缺乏症;②严重的凝血酶原、FⅤ、FⅩ、纤维蛋白原缺乏:重症肝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血浆抗凝溶栓治疗、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缩短见于:①血液高凝状态;②血栓性疾病(心梗、脑血栓);③抽血不顺利使血液中混有大量组织液。
4,活化的凝血时间ACT:ACT与APTT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监测试验,被常规用于肝素的抗凝活性监测,反映的是加入抗凝剂后,从Ⅻ因子接触激活到最终大量Ⅱa形成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因ACT可床旁数分钟得出结果,所以可作为介入治疗时静脉应用普通肝素的抗凝监测指标;由于敏感性较差ACT和APTT 不能用于低分子肝素抗凝活性的监测。
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监测试验,反映的是加入抗凝剂后,从Ⅲ因子接触激活到最终大量Ⅱa形成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延长多见于维生素K缺乏:①FⅦ缺乏;②凝血酶原、FⅤ、F Ⅹ、纤维蛋白原缺乏。
缩短见于:①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多发性骨髓瘤;②血栓性疾病:心梗、脑血栓、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
6,凝血酶原比值PTR:即被检PT与正常PT比值,PTR维持在1.5~2.0为佳,超过2.0其出血发生率为22%,小于2.0时出血发生率仅为4%。
标准化的PTR,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PTR ISI,其中ISI为国际敏感指数。
7,血浆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法参考值2~4g/L。
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降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期、重症肝病、溶栓治疗等。
FG用于降纤维蛋白原药物的监测,在用药后须每12小时检测一次,连续3d;以后改为每天一次,连续3d,以后根据情况决定。
8:血浆凝血酶时间TT: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凝血酶,测定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致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正常对照值16~18s,比正常值延长3s以上为异常;肝素治疗时TT安全范围为对照值的1.5~2.5倍。
延长见于:①DIC纤溶亢进期;②血中存在(类)肝素物质:肝病、SLE等。
9,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受检血浆中加入FDP抗体包被的胶乳颗粒悬液,如FDP>5mg/L胶乳颗粒就会发生聚集。
阳性反应见于:①继发性纤溶亢进(由于大量凝血酶的激活使血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而继发激活纤溶酶,提示血中有大量纤维蛋白):如DIC、溶栓治疗等。
②原发性纤溶亢进(由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酶,之前无凝血酶的激活,血中无大量纤维蛋白):如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因手术、创伤等原因导致纤溶亢进;10,3P试验:即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其原理是:血浆中的FDP可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具有抗凝血酶作用,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出来并彼此聚集而凝固。
这种不需要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
正常情况下3P试验阴性。
3P试验阳性见于DIC,提示血中存在大量纤维蛋白。
11,D二聚体:是反应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原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不增高。
应当注意的是大量胸腹水、大血肿时,胸腹水和血肿中的FDP可入血,使血中D二聚体增多。
高度纤溶亢进时,由于D 二聚体可进一步分解,故测量值可能比实际偏低。
12,血液的粘度来源于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内摩擦。
全血粘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血浆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粘度时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疾病状态下,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微循环处的血流速度减慢,导致红细胞发生叠连和聚集,血液粘度升高阻力增大,影响微循环的正常灌注和组织供养。
⑴,全血粘度增高见于:①血栓前状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②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③红细胞比容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大面积烧伤;④血浆球蛋白增高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
⑵,血浆粘度增高见于血浆球蛋白和/或血脂增高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脂血症。
(一)血栓前状态的筛选血栓前状态PTS:是指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血流变学的某些变化,有血栓形成倾向。
包括血小板功能亢进(BT↓PAgT↑)、凝血因子被激活的高凝状态(APTT↓ACT↓PT↓FG↑)、抗凝蛋白含量减少或结构异常、纤溶活力减弱、血粘度增高和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抗栓及纤溶治疗的监测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①出血时间维持为治疗前的2.0~2.5倍;②血小板计数不应低于50×109/L;③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降至正常值的20%~30%为宜。
由于抗血小板药物的疗程长,有出现严重出血的危险,故疗程中应予以监测。
因为临床疗效的终点并不是以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为依据,而是以疾病本身得到改善为证据(如阿司匹林防治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终点应包括血管造影、连续心电图、心肌再灌注等指标),所以监测的只是用药的安全性。
二、普通肝素的监测:①APTT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5~2.5倍;②ACT维持在480~600s为宜;③血小板计数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如低于50×109/L则需停药;④AT-Ⅲ维持在80%~120%。
APTT达到1.5倍时称为肝素起效阈值。
肝素抗凝依赖AT-Ⅲ,在肝素抗凝的全过程中,务必使AT-Ⅲ维持在120%以上,若AT-Ⅲ低于70%肝素抗凝效果减低,此时要及时补充血浆或AT-Ⅲ制剂。
三、低分子肝素的监测:①抗Ⅹa活性测定维持在0.2~0.5IU/ml为宜;②血小板计数维持在正常范围内;③AT-Ⅲ维持在80%~120%。
四、华法林的监测:INR维持在2.0~3.0之间。
五、降纤治疗的监测:①FG1.2~1.5g/L,每12小时监测1次,连续3天,随后每天1次,连续3天;②PC (50~60)×109/L为宜,<50×109/L时出血并发症高出4倍。
六、溶栓治疗的监测:1,溶栓治疗最有效的指标:①FG1.2~1.5g/L;②TT在正常值的1.5~2.5倍;③FDP300~400ug/ml。
2,提示可能出血的指标:①治疗开始数小时后FG水平低于1.0g/L;②治疗3天后PC低于50×109/L;③APTT延长到正常值的2.0倍以上。
阿司匹林【药理作用】血小板释放的TXA2具有强烈的聚集血小板Array和缩血管作用。
低浓度的阿司匹林可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加氧酶而减少TXA2的合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的作用。
血小板是无核细胞,无重新合成环加氧酶的能力,一旦此酶受抑制,其作用可持续至血小板的整个寿命周期(7~8天),此间如无新的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此种抑制状态无法得到改善。
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