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药物排泄
合集下载
第六章药物排泄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类似,在 管腔侧具有刷状缘结构,有利于吸收。
重吸收分泌要经过刷状缘膜和侧底膜二步过 程。
肾脏排泄
机理复杂:包括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
药物排泄示意图
肾小球滤过
➢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
高,管壁上微孔较大 (7-10 nm),故除血球 和蛋白质外的一般物质 均可无选择性地滤过。
合并用药
如果同时使用在肾小管近曲小管 中经同一转运系统主动分泌的药 物时,由于竞争性抑制,可使肾小 管分泌下降。如丙磺舒对有机酸 药物的主动分泌是较强的抑制剂。
药物代谢
药物经代谢后,大多水溶性增 加,肾小管重吸收下降,有利于 从肾脏排出。但甲基化和乙 酰化反应可使代谢物极性下 降,不利于药物的排泄。
➢ 药物以膜孔扩散方式滤
过,滤过率较高,但药 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则 不能滤过。
肾小管分泌
➢ 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
上皮细胞侧底膜摄入细 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 状膜向管腔一侧流出。
➢ 近曲小管中分别具备有
机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 输送系统。
➢ 这一过程为主动转运,
逆浓度梯度,需载体能 量,有饱和与竞争抑制 现象。
因此,胆汁排泄对药物的血药浓度、药
物疗效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无疑有重要 的影响。
胆汁排泄过程
胆汁是由肝细胞不断生成的,生成后由
肝管流出,经胆总管流至十二指肠,或 由肝管转运入胆囊管而贮存于胆囊,当 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上部。
成年人一昼夜分泌的胆汁约800~1000ml
药物从血液向胆汁排泄时,首先由血液 进入肝细胞并继续向毛细胆管转运
服用碳酸氢钠后, 磺胺乙噻二唑消除 速率是原来的2倍。
尿量
由于是被动转运,重吸收速率依赖于肾
重吸收分泌要经过刷状缘膜和侧底膜二步过 程。
肾脏排泄
机理复杂:包括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
药物排泄示意图
肾小球滤过
➢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
高,管壁上微孔较大 (7-10 nm),故除血球 和蛋白质外的一般物质 均可无选择性地滤过。
合并用药
如果同时使用在肾小管近曲小管 中经同一转运系统主动分泌的药 物时,由于竞争性抑制,可使肾小 管分泌下降。如丙磺舒对有机酸 药物的主动分泌是较强的抑制剂。
药物代谢
药物经代谢后,大多水溶性增 加,肾小管重吸收下降,有利于 从肾脏排出。但甲基化和乙 酰化反应可使代谢物极性下 降,不利于药物的排泄。
➢ 药物以膜孔扩散方式滤
过,滤过率较高,但药 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则 不能滤过。
肾小管分泌
➢ 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
上皮细胞侧底膜摄入细 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 状膜向管腔一侧流出。
➢ 近曲小管中分别具备有
机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 输送系统。
➢ 这一过程为主动转运,
逆浓度梯度,需载体能 量,有饱和与竞争抑制 现象。
因此,胆汁排泄对药物的血药浓度、药
物疗效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无疑有重要 的影响。
胆汁排泄过程
胆汁是由肝细胞不断生成的,生成后由
肝管流出,经胆总管流至十二指肠,或 由肝管转运入胆囊管而贮存于胆囊,当 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上部。
成年人一昼夜分泌的胆汁约800~1000ml
药物从血液向胆汁排泄时,首先由血液 进入肝细胞并继续向毛细胆管转运
服用碳酸氢钠后, 磺胺乙噻二唑消除 速率是原来的2倍。
尿量
由于是被动转运,重吸收速率依赖于肾
《生物药剂学》课件——药物排泄
三、肾小管主动分泌—机制
有机弱酸、弱碱性药物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机制分泌 排泄到尿中。此外,还有药泵蛋白转运。
有机酸:阴离子分泌机 制(磺胺类、马尿酸类 酰胺类、噻嗪类等)
Q: Why?
有机碱:阳离子分泌机 制(有机胺类化合物)
P-糖蛋白等药泵蛋白: 促进药物向小管液中转 运,增加药物排泄量
四、肾清除率(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胆汁排泄是肾外排泄中最主要途径。 机体中重要的物质如VitA、D、E、B12、 性激素、甲状腺素以及一些药物经胆汁排 泄。
一、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性
过程: 胆汁由肝实质细胞的分泌颗粒产生 分泌入毛细胆管
汇入胆管 流入胆囊贮存 饭后向十二指肠分泌 。
胆汁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在肝细胞中的摄取、 贮存、生物转化及向胆汁转运。
1、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 多数药物经体内代谢后,变成极性大的水溶性 代谢物,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 例:磺胺类药物
3、尿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渗透压
水的重吸收 尿量
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肾小管不能将葡萄 糖完全吸收回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 渗透压增高,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多尿。
GFR (Uin V ) / Pin
Pin:血浆中菊粉浓度; Uin:尿中菊粉浓度; V:单位时间排出的尿量
菊粉清除率(GFR)
菊粉清除率可作为人和动物GFR的客观 指标,其平均数值有性别和动物种属差异。
正常男性:GFR 125 ml/min 正常女性:GFR较男性约低10%。
以菊粉清除率为指标,可以推测其他各种物质 通过肾单位的变化。
第六章 药物的排泄
理论上,提出合理的数学模型描述药物的
体内过程。
实验上,以合理的实验设计揭示药物的体
内动态变化规律。
应用上,指导新药的研发及临床给药方案
的个体化。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模型
一、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把药物体内分布与消除速率相似的部分用隔 室来表征。
1.单室模型 药物很快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
三、肾小管的重吸收
重吸收存在的依据:如水分和葡萄糖等。
-
重吸收的类型
分为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
主动重吸收:
内源性物质的吸收,如水、葡萄糖、维生素 等。
被动重吸收:
大多数外源性物质如药物的重吸收。
对药物的重吸收是被动吸收。
-
1.影响药物被动吸收的因素
(1) 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易吸收,如硫喷妥几乎全部被重吸收, 季铵类药物脂溶性小,几乎不被吸收。
1924和1937年,分别提出了一室和二室动力学模型。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及分析化学的发展推动数据处
理及体液中药物测定方法的发展。 国际上于1972年,在美国马里兰州波兹大国立卫生科 学研究所(N.I.H)召开了药理学与药物动力学国
际会议,第一次正式确认药物动力学为一门独立学科。
三、研究内容及基本任务
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有酶和载体的参与。
具饱和过程。
也称米氏动力学过程。
VmC dC dt Km C
七、药物动力学参数
速率常数
描述速度过程。其大小反映药物转运的快 慢。其单位为min-1或h-1。
dX n kX dt
不同k的意义:
K:总消除速率常数。 ke : 肾排泄速率常数。 ka : 吸收匀
体内过程。
实验上,以合理的实验设计揭示药物的体
内动态变化规律。
应用上,指导新药的研发及临床给药方案
的个体化。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模型
一、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把药物体内分布与消除速率相似的部分用隔 室来表征。
1.单室模型 药物很快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
三、肾小管的重吸收
重吸收存在的依据:如水分和葡萄糖等。
-
重吸收的类型
分为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
主动重吸收:
内源性物质的吸收,如水、葡萄糖、维生素 等。
被动重吸收:
大多数外源性物质如药物的重吸收。
对药物的重吸收是被动吸收。
-
1.影响药物被动吸收的因素
(1) 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易吸收,如硫喷妥几乎全部被重吸收, 季铵类药物脂溶性小,几乎不被吸收。
1924和1937年,分别提出了一室和二室动力学模型。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及分析化学的发展推动数据处
理及体液中药物测定方法的发展。 国际上于1972年,在美国马里兰州波兹大国立卫生科 学研究所(N.I.H)召开了药理学与药物动力学国
际会议,第一次正式确认药物动力学为一门独立学科。
三、研究内容及基本任务
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有酶和载体的参与。
具饱和过程。
也称米氏动力学过程。
VmC dC dt Km C
七、药物动力学参数
速率常数
描述速度过程。其大小反映药物转运的快 慢。其单位为min-1或h-1。
dX n kX dt
不同k的意义:
K:总消除速率常数。 ke : 肾排泄速率常数。 ka : 吸收匀
《生物药剂学》第六章 药物排泄 ppt课件
肾清除率( Clr, renal clearane):
在单位时间内,被肾脏完全清除的某物质的血 浆容积数称为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简称为肾清 除率。 Clr = U • V / P (ml/min) 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推测药物排泄机制)
Clr = fu∙GFR 仅有肾小球滤过 Clr < fu∙GFR 有肾小管重吸收 Clr > fu∙GFR 有肾小管分泌
影响胆汁排泄的因素
• 药物理化性质
极性 :极性 ↑ ,胆汁排泄↑(葡萄糖醛酸 结合物、 谷胱甘肽结合物) 分子量(300~5000) • 生理因素 种属、年龄、代谢状况、蛋白结合率、胆汁流量、 疾病等
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
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 重新被吸收的现象
➢ 主动重吸收(近曲小管)
内源性物质(葡萄糖,电解质、 氨基酸、维生素等)
➢ 被动重吸收(远曲小管)
外源性物质(如药物)Βιβλιοθήκη 肾小管主动分泌(近曲小管)
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上皮细胞侧底膜摄入 细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状膜向管腔一侧 流出。
✓ 有机酸— 阴离子分泌机制 (对氨基马尿酸、青霉素G、磺胺类等)
✓ 有机碱— 阳离子分泌机制 (多巴胺、普鲁卡因、胆碱等)
生物半衰期长,血药浓度有时出现双峰 (己烯雌酚、强心苷类、 吲哚美辛、华法林、 吗啡、螺内酯等)
第三节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 乳汁 • 唾液 •肺 • 汗腺
一、药物从乳汁排泄
大多药物能从乳汁排出,并能在乳汁中测出药 物浓度。
一般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低,在乳汁中排出量 不足以引起婴儿的治疗效应。
有些药物从乳汁排出较大,如红霉素、卡马西平、 地西泮和巴比妥酸盐等。
最新[药学]第六章 药物的排泄ppt课件
2.肾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主动分泌一定大于重吸收. 如:碘锐特660ml/min )。
3.肾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分泌一定小于重吸收
(如:葡萄糖)。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药物自胆汁排泄,是药物肾外排泄的主要途径。
药物自胆汁排泄过程 肝细胞摄取 胆管 胆囊
十二指肠
胆汁/血浆比率
肠肝循环的意义
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关 系密切。
具有双峰现象。
机体相互代偿作用:
肝肾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中之一受损,另一 个排泄作用代偿性增强,对肾或肝功能不全病人的 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如大鼠结扎肾动、静脉后,头泡唑啉的胆 汁排泄增加4.5倍。而结扎胆管后,其肾排泄率从16 %增加到50%
季铵类药物脂溶性小,几乎不被吸收。
多数药物代谢产物水溶性变大,重吸收减少,利 于排出。
(2) 尿pH值 尿液的pH值会影响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从
而影响其吸收。
能使尿液的 pH上升至8
临床对苯巴比妥与水杨酸类药物中毒时给予 NaHCO3,使尿液碱化,加速其排泄;对弱碱性药 物如阿托品、度冷丁等中毒时则选用NH4CL,使 尿液酸化,加速其排泄。
二、肾小管主动分泌
是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上皮细胞侧底膜 摄入细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状缘膜向官 腔一侧流出。
近曲小管中存在有机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 转运系统。
主动分泌主要为有机弱酸(如青霉素)、 有机弱碱(组胺)等药物。
属主动转运,具有以下特点:
1.需要载体、需要能量、低浓度到高浓度等。
2.具有饱和现象,存在竞争抑制作用(如丙磺 舒抑制青霉素或吲哚美辛)。 3.血浆蛋白结合率一般不影响主动分泌速度。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3.肾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分泌一定小于重吸收
(如:葡萄糖)。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药物自胆汁排泄,是药物肾外排泄的主要途径。
药物自胆汁排泄过程 肝细胞摄取 胆管 胆囊
十二指肠
胆汁/血浆比率
肠肝循环的意义
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关 系密切。
具有双峰现象。
机体相互代偿作用:
肝肾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中之一受损,另一 个排泄作用代偿性增强,对肾或肝功能不全病人的 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如大鼠结扎肾动、静脉后,头泡唑啉的胆 汁排泄增加4.5倍。而结扎胆管后,其肾排泄率从16 %增加到50%
季铵类药物脂溶性小,几乎不被吸收。
多数药物代谢产物水溶性变大,重吸收减少,利 于排出。
(2) 尿pH值 尿液的pH值会影响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从
而影响其吸收。
能使尿液的 pH上升至8
临床对苯巴比妥与水杨酸类药物中毒时给予 NaHCO3,使尿液碱化,加速其排泄;对弱碱性药 物如阿托品、度冷丁等中毒时则选用NH4CL,使 尿液酸化,加速其排泄。
二、肾小管主动分泌
是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上皮细胞侧底膜 摄入细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状缘膜向官 腔一侧流出。
近曲小管中存在有机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 转运系统。
主动分泌主要为有机弱酸(如青霉素)、 有机弱碱(组胺)等药物。
属主动转运,具有以下特点:
1.需要载体、需要能量、低浓度到高浓度等。
2.具有饱和现象,存在竞争抑制作用(如丙磺 舒抑制青霉素或吲哚美辛)。 3.血浆蛋白结合率一般不影响主动分泌速度。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6-药物排泄
Rest of body pH 7.4
Non-ionized
Ionized
Ionized
Barbiturate moves into urine - eliminated from body.
Renal clearance
The volume
of plasma completely cleared of a specific compound per unit time and measured as a test of kidney function. In medicine, the clearance is a
Biliary excretion
Similar to kidneys Lipid soluble drugs filter initially, but get re-absorbed along with the bulk of the water. Not excreted efficiently. Acids and bases have active secretion
Acid
Base
99% of H20 + Lipid soluble drugs
Filtration
Active Secretion
Reabsorption
Processes involved in renal excretion:
Filtration
Passive process (Pressure driven) 20% of plasma volume is filtered Small molecules - Yes Large molecules – No
High renal clearance
生物药剂学第六章 药物排泄
一、生理因素
(二)胆汁流量: ➢ 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能引起胆汁的大量分泌和排出,而
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作用较小。 ➢ 进食之后,迷走神经兴奋,是胆汁大量流入十二指肠 ➢ 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的强烈收缩和括约肌的扩展 ➢ 促进激素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 ➢ 胆汁量增加时,随其进入肠道内的药物量均增加。
一、生理因素
因素:药物的脂溶性、pKa、蛋白结合率、唾液pH等 ➢ 以唾液代替血浆样品,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 ➢ 主动转运:锂。
三、药物从肺部的排泄
➢ 共同特性: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 ➢ 影响因素:肺部的血流量、呼吸的频率、挥
发性药物的溶解性等。
四、药物从汗腺和毛发的排泄
➢ 汗腺排泄主要依赖于药物分子型的被动扩散 ➢ 毛发中只有微量的药物排泄:汞和砷
➢ 也可以采用离体法:离体肾灌流技术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 胆汁排泄是肾之外排泄中最主要的途径 ➢ 维生素A、D、E、B12、性激素、甲状腺素及这些
物质的代谢产物胆汁中排泄非常显著。 ➢ 高胆汁清除的药物具有的特点:能主动分泌;药物
是极性物质;相对分子量超过300
一、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征
该药肾清除率等于肾小球的滤过率,值为125mL/min。 ➢ 若肾清除率低于fuxGFR,则表示从肾小球滤过后有一定的
肾小管重吸收。 ➢ 若高于该值,则表示除肾小球滤过外,分泌>重吸收
五、研究药物肾排泄的方法
➢ 多采用在体外法或体内法,对象是人或动物,通常 是在给药后不同时间收集尿样,记录尿量,测定尿 量浓度,计算累计排泄量,直至排泄完成。
第六章 药物排泄
Excretion
学习目标
1、熟悉药物排泄的特点 2、掌握药物肾排泄的机制和影响肾排泄的主要因素 3、掌握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和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 4、熟悉肝肠循环概念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5、了解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第六章药物排泄
(4)药物分子大小:分子越小,越容易转运。
慎用药物
虽然大多数药物在乳汁中排出的药物量是小的, 但由于婴儿的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 与排泄能力低,有可能造成一些药物在婴儿体内累积 ,使婴儿体内的血药浓度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水平。
乳母在哺乳期应禁用或慎用一些药物,如异烟肼 、甲丙氨醋、氯霉素、氢氯噻嗪、甲硝唑、四环素 、萘啶酸等。
第四节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
一 、生理因素
(一)血流量的影响 ▪ 肾血流量增加,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
机制排泄的药物量都将随之增加。 ▪ 肝提取率高的药物,肝血流量增加,药物经肝消除加快
;肝提取率低的,肝血流量对肝清除率影响不大。 ▪ 主动扩散被肝细胞摄取的药物,其胆汁排泄受血流量影
响大,主动转运机制的药物作用小。
管重吸收,分为主动与被 动两种,脂溶性药,非解 离性药物吸收多。
➢ 药物大多经被动重吸收返
回体内。
影响药物被动重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 尿液pH 尿量
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有利于
重吸收
大多药物代谢后
,水溶性大,重 吸收减少,有利 于机体将其清除 。
尿液pH
主要影响弱酸、弱碱药物的排泄 通常尿液pH接近6.3,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弱酸性药物 碱化尿液 加速排泄
(二)胆汁流量的影响 胆汁流量增加,主要经胆汁排泄途径排出的 药物量增加。
(三)其他(年龄、种族、性别等) 幼儿和老年人药物消除能力低。
二、药物及其剂型因素
(一)药物理化性质
1.分子量
分子量<300
主要经肾排泄
分子量300 ~500 既经肾排泄也经胆汁排泄
弱碱性药物 酸化尿液 加速排泄
pH对磺胺类清除的影响很显著
慎用药物
虽然大多数药物在乳汁中排出的药物量是小的, 但由于婴儿的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 与排泄能力低,有可能造成一些药物在婴儿体内累积 ,使婴儿体内的血药浓度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水平。
乳母在哺乳期应禁用或慎用一些药物,如异烟肼 、甲丙氨醋、氯霉素、氢氯噻嗪、甲硝唑、四环素 、萘啶酸等。
第四节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
一 、生理因素
(一)血流量的影响 ▪ 肾血流量增加,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
机制排泄的药物量都将随之增加。 ▪ 肝提取率高的药物,肝血流量增加,药物经肝消除加快
;肝提取率低的,肝血流量对肝清除率影响不大。 ▪ 主动扩散被肝细胞摄取的药物,其胆汁排泄受血流量影
响大,主动转运机制的药物作用小。
管重吸收,分为主动与被 动两种,脂溶性药,非解 离性药物吸收多。
➢ 药物大多经被动重吸收返
回体内。
影响药物被动重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 尿液pH 尿量
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有利于
重吸收
大多药物代谢后
,水溶性大,重 吸收减少,有利 于机体将其清除 。
尿液pH
主要影响弱酸、弱碱药物的排泄 通常尿液pH接近6.3,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弱酸性药物 碱化尿液 加速排泄
(二)胆汁流量的影响 胆汁流量增加,主要经胆汁排泄途径排出的 药物量增加。
(三)其他(年龄、种族、性别等) 幼儿和老年人药物消除能力低。
二、药物及其剂型因素
(一)药物理化性质
1.分子量
分子量<300
主要经肾排泄
分子量300 ~500 既经肾排泄也经胆汁排泄
弱碱性药物 酸化尿液 加速排泄
pH对磺胺类清除的影响很显著
药物排泄ppt课件
18
主动转运 (内源性物质:
重吸收机制
维生素、电解质、糖及氨基酸)
被动扩散 (外源性物质:药物)
取 决 于
药物的脂溶性、pKa、尿量和尿的pH值
重吸收符合pH-分配假说,脂溶性、非解离型药物 重吸收程度大。
19
1、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 多数药物经体内代谢后,变成极性大的水溶性
27
3、尿量
例1:应用甘露醇等利尿剂来增加尿量而促进某些药 物的排泄,以达解毒的目的。
原因:甘露醇可被肾小球滤过而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 提高了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引起尿量增多,这种利尿方式称 渗透性利尿。故甘露醇可作为利尿药应用于临床。
例2:碳酸氢钠能解救苯巴比妥中毒,并用利尿药可 缩短解毒时间。
代谢物,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 例:磺胺类药物
20
长效磺胺
磺胺的脂溶性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21
2、尿的pH值和药物的pKa值
尿液的pH约6.3,可在4.5~8.0变化。 弱酸、弱碱性药物的重吸收依赖于尿液的pH和药物的
pKa。 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弱酸: pKa – pH = lg ( [HA] / [A-] )
24
25
3、尿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 收水分的力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渗透压水的重吸收 尿量
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肾小管不能将葡萄 糖完全吸收回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 渗透压增高,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多尿。
26
3、尿量 对于被动吸收,转运速度与药浓成正比。 当尿量,肾小管腔中的药浓,重吸收
43
影响因素:
o 药物的浓度梯度 血浆中游离药浓,转运
主动转运 (内源性物质:
重吸收机制
维生素、电解质、糖及氨基酸)
被动扩散 (外源性物质:药物)
取 决 于
药物的脂溶性、pKa、尿量和尿的pH值
重吸收符合pH-分配假说,脂溶性、非解离型药物 重吸收程度大。
19
1、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 多数药物经体内代谢后,变成极性大的水溶性
27
3、尿量
例1:应用甘露醇等利尿剂来增加尿量而促进某些药 物的排泄,以达解毒的目的。
原因:甘露醇可被肾小球滤过而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 提高了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引起尿量增多,这种利尿方式称 渗透性利尿。故甘露醇可作为利尿药应用于临床。
例2:碳酸氢钠能解救苯巴比妥中毒,并用利尿药可 缩短解毒时间。
代谢物,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 例:磺胺类药物
20
长效磺胺
磺胺的脂溶性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21
2、尿的pH值和药物的pKa值
尿液的pH约6.3,可在4.5~8.0变化。 弱酸、弱碱性药物的重吸收依赖于尿液的pH和药物的
pKa。 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弱酸: pKa – pH = lg ( [HA] / [A-] )
24
25
3、尿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 收水分的力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渗透压水的重吸收 尿量
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肾小管不能将葡萄 糖完全吸收回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 渗透压增高,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多尿。
26
3、尿量 对于被动吸收,转运速度与药浓成正比。 当尿量,肾小管腔中的药浓,重吸收
43
影响因素:
o 药物的浓度梯度 血浆中游离药浓,转运
《药物的排泄》课件
药代动力学研究通常需要对受试者进行多次采血或尿液收集 ,以测定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并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 参数,如半衰期、清除率等。
尿液和血液检测
尿液和血液检测是药物排泄研究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尿 液和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率 和排泄量。
尿液检测通常用于评估肾脏排泄功能,而血液检测则可以 反映全身的药物浓度水平。此外,血液检测还可以用于监 测药物的血药浓度,以指导临床用药。
药物经过肾脏以尿液的形 式排出体外,是药物排泄 的主要途径。
胆汁排泄
部分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后 ,随胆汁排入肠道,再由 粪便排出体外。
汗液排泄
部分药物可通过皮肤的排 泄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但这种方式排泄的药物 量较少。
02 药物排泄的主要 器官
肾脏排泄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通 过尿液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
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排泄 研究技术,通过给药物添加同位素标 记,可以追踪其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过程。
同位素标记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 性,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代谢产物和 排泄途径,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的代 谢和排泄机制。
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研究是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外源性物质(如药物) 作用后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全面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际作用情况,预测其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采用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等方法,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影响。这 些方法有助于揭示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的排泄
目录
• 药物排泄概述 •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 药物排泄的影响因素 • 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 药物排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 药物排泄的未来研究方向
尿液和血液检测
尿液和血液检测是药物排泄研究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尿 液和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率 和排泄量。
尿液检测通常用于评估肾脏排泄功能,而血液检测则可以 反映全身的药物浓度水平。此外,血液检测还可以用于监 测药物的血药浓度,以指导临床用药。
药物经过肾脏以尿液的形 式排出体外,是药物排泄 的主要途径。
胆汁排泄
部分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后 ,随胆汁排入肠道,再由 粪便排出体外。
汗液排泄
部分药物可通过皮肤的排 泄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但这种方式排泄的药物 量较少。
02 药物排泄的主要 器官
肾脏排泄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通 过尿液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
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排泄 研究技术,通过给药物添加同位素标 记,可以追踪其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过程。
同位素标记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 性,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代谢产物和 排泄途径,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的代 谢和排泄机制。
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研究是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外源性物质(如药物) 作用后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全面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际作用情况,预测其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采用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等方法,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影响。这 些方法有助于揭示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的排泄
目录
• 药物排泄概述 •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 药物排泄的影响因素 • 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 药物排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 药物排泄的未来研究方向
第6章药物的排泄
• Clr的单位
– 毫升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 主要内容
– 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性 – 肠肝循环
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性
• 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
• 药物向胆汁转运机制
– 被动扩散 – 主动转运
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
• 胆汁是由肝细胞不断生成的,生成后由肝管流出, 经胆总管流至十二指肠,或由肝管转运入胆囊管 而贮存于胆囊,当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 肠上部。 • 成年人一昼夜分泌的胆汁约800一1000ml。
药物从乳汁排泄
• 大多药物能从乳汁排出,并能在乳汁中测 出药物浓度。
– 一般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低,在乳汁中排出量 不足以引起婴儿的治疗效应。 – 有些药物从乳汁排出较大
• 如红霉素、卡马西平等
药物从乳汁转运的影响因素
• 乳汁与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差 • 药物的脂溶性
– 脂溶性强排出量大
• pH值
– 一般弱酸性药物浓度低于血浆浓度 – 弱碱性药物不小于血浆浓度
肾清除率
• 肾清除率
– 在一定的时间内肾能够将药物清除的能力。 – 它是指单位时间内从肾排出的某一药物的总量 对当时的血浆中这一药物浓度的比值。 – Clr=U· V/P
分式的含义
• Clr=U· V/P
• • • • • Clr--肾清除率 U--药物在每毫升尿中含量 V--每分钟的尿量 U· V--每分钟从尿中排出该药物的量 P--药物在每毫升血浆中的含量
– 尿量增加时,药物在尿液中浓度下降,减少重 吸收,尿量减少时,药物浓度增大而重吸收量 也增多。
促进药物排泄的方式
• 增加尿量
– 药物
• 尿素或甘露醇增加利尿作用
– 饮水量
• 改变尿液pH
药物的排泄
主动转运
有些药物由血液向胆汁的转运存在着主动转运 机制,因此药物浓度显著高于血浆中的浓度。 主动转运系统:
①有机酸
特点:
①饱和现象;
②有机碱
③中性化合物
பைடு நூலகம்
②逆浓度梯度转运;
③竞争性抑制;
④胆酸及胆盐
⑤重金属
④受代谢抑制剂的抑制。
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
药物及其代谢物随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在小肠又 被重新吸收回到门静脉,进入肝脏。
母体药物一般可被重吸收,代谢物因极性大,不易
重吸收;
药物与葡萄糖苷酸结合物,可在胃肠道被微生物分
解称为母体药物而被重吸收。 己烯雌酚、洋地黄毒甙、氨苄青霉素、卡马西平、 氯霉素、引哚美辛、螺内酯等口服后都存在肠肝循环。
己烯雌酚的肠肝循环
由于药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排泄到肠 道后,受到饮食和酶解过程的影响,有的 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时会出现双峰现象
肾小球是动静脉交汇的毛细血管团,这部分毛细 血管血压较其它部位高,又有较大的微孔,因 此除血球和蛋白外等高分子外,一般物质都可 滤过,输入肾小管。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类似,在管腔 侧具有刷状缘结构,有利于吸收。
重吸收、分泌要经过刷状缘膜和侧底膜二步过程。
肾单位结构
肾脏排泄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
大多药物代 谢后,水溶 性大,重吸 收减少,有 利于机体将 其清除。
pH对磺胺类清除的影响很显著
尿pH值由5上升到8, 磺胺乙噻二唑在人体 中生物半衰期由11.4 减少到4.2小时。 服用碳酸氢钠后,磺 胺乙噻二唑消除速率 是原来的2倍。
尿量增加,清除率增大
尿量增加,重吸收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体内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 定义: 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出体外的过程。
Excretion is a transport procedure which the prototype drug (or parent drug) or other metabolic products are excreted through excretion organ or secretion organ.
K:一级排泄速度常数 K:一级排泄速度常数 U:肾小管内药物浓度 U:肾小管内药物浓度 du/dt:药物重吸收速率 du/dt:药物重吸收速率
du = − KU dt
• •
尿量↑, 重吸收量↓; 尿量 ,U↓, du/dt↓, 重吸收量 ; 尿量↓, 重吸收量↑ 尿量 ,U↑, du/dt↑, 重吸收量 ;
Ke排泄 →
out-ofout-of-body
(k1=0.1) k2=0.01
k2=0.03
k2=1.0
k2=0.3
k2=0.1
第二节 药物的肾排泄
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The major organ for the excretion of drugs is the KIDNEY.
肾脏的结构
肾单位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GFR) 125ml/min 尿 1ml/min
血浆流量 650ml/min
酸性 碱性
99%的H20和 脂溶性药物
滤过
主动分泌
重吸收
一、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管壁上微孔较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管壁上微孔较大(710nm),故除血球和蛋白质外的一般物质均可滤过。 ),故除血球和蛋白质外的一般物质均可滤过 10nm),故除血球和蛋白质外的一般物质均可滤过。
肾小球滤过
公式: 公式: U×V Clr = P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再吸收
尿排泄
四、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 Clr) 肾清除率(
推测药物的排泄机制
•
the drug filtered but not secreted or reabsorbed, Clr=120 ml/min If Clr <120 ml/min at least two processes are in operation, glomerular filtration and tubular re-absorption . If Clr >120 ml/min tubular secretion must be contributing to the elimination process
Inulin is readily filtered in the glomerular, and is not subject to tubular secretion or re-absorption. Thus inulin clearance is equal to the GFR.
肾小球滤过率
与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滤过! 与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滤过!
一、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 定义:每分钟肾小球滤过血浆的体积数。 定义:每分钟肾小球滤过血浆的体积数。 表示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大小 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间接测定 菊粉(inulin) 菊粉(inulin)
二、肾小管重吸收
定义: 定义:溶解于血浆中的机体必需成分及药物经肾 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的现象。 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的现象。
Drugs which are present in the glomerular filtrate can be reabsorbed in the tubules.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该技术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1) good water solubility; 2) not tightly bound to plasma protein; 3) smaller (< 500) molecular weight; 4) a small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P 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P-糖蛋白将药物从基底膜转运到顶侧 这种药泵机制促进药物向小管液中转运,药物的排泄↑ 膜,这种药泵机制促进药物向小管液中转运,药物的排泄↑
四、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 Clr) 肾清除率(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肾将血浆中所含某物质完全 清除的血浆体积数Cl 清除的血浆体积数 r(ml/min).
机体必须成分和药物重吸收情况 肾小管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 肾小管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葡萄糖
重吸收机制
主动重吸收(active reabsorption):内源性物质 主动重吸收 : 维生素、电解质、糖及氨基酸) (维生素、电解质、糖及氨基酸) 被动重吸收(passive reabsorption):水和外源性物 被动重吸收 : 药物) 质(药物)
(三)尿量
临床应用
•
强迫利尿: 强迫利尿:通过增加液体摄入或合并应用甘露醇等 利尿剂,以增加尿量而促进某些药物排泄。 利尿剂,以增加尿量而促进某些药物排泄。 目的: 目的:某些因药物过量而中毒的患者解毒 前提: 前提: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肾排泄 强迫利尿同时控制尿液pH 强迫利尿同时控制尿液 对于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而言
第六章 药物排泄
葛 亮
主要内容
概述 药物的肾排泄 药物的胆汁排泄 药物的其它途径排泄
学习目标与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排泄的定义与意义 掌握药物经肾排泄的过程与机理;掌握肾清除率的概 掌握药物经肾排泄的过程与机理; 念和意义 掌握的肾排泄的主要器官及肾脏的机构与机理 熟悉药物的胆汁排泄和肠肝循环 了解药物其它途径排泄的意义和作用
• • •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血液透析又称“人工肾”治疗, 血液透析又称“人工肾”治疗,用于肾功能衰竭时 从病人血液中人为地将废物透析出来, 从病人血液中人为地将废物透析出来,是肾衰病人 进行药物排泄的重要途径。 进行药物排泄的重要途径。
Hemodialysis or `artificial kidney' therapy is used in renal failure to remove toxic waste material normally removed by the kidneys, from the patient's blood.
GFR有性别和种族差异 有性别和种族差异
正常成年男子:125ml/min 正常成年男子
疾病造成肾功能不全时, 疾病造成肾功能不全时,GFR↓ GFR用于推测各种物质在肾单位中的变化 用于推测各种物质在肾单位中的变化
• • • 肾清除率=GFR→只有肾小球滤过 肾清除率 只有肾小球滤过; 只有肾小球滤过 肾清除率<GFR→有一部分被重吸收 有一部分被重吸收; 肾清除率 有一部分被重吸收 肾清除率>GFR→有一部分由肾小管分泌 有一部分由肾小管分泌; 肾清除率 有一部分由肾小管分泌
Principal organs:Kidney,biliary system, lungs, intestines,
lacteal gland, salivary glands, sweat glands
第一节
概 述
意义:与药效、 意义:与药效、药效维持时间及毒副作用密切相关 drug Ka吸收 → body
第一节
药物的肾排泄
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100-150万个)。 万个)。 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万个 The functional unit of the kidney is the nephron .
肾单位功能
肾小球滤过 (glomerular filtration ) 肾小管分泌 (tubular secretion ) 肾小管重吸收 (tubular re-absorption )
影响药物重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 药物的脂溶性( drug liposolubility ) 尿液的pH和药物的 尿液的 和药物的pKa(urine pH and drug pKa) 和药物的 ( ) 尿量( 尿量(urine volume) )
(一)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有利于药物重吸收
The membrane is readily permeable to lipids so filtered lipid soluble substances are extensively reabsorbed. •high lipid-soluble, lower polar, unionized drug easy to reabsorb •high water–soluble, high polar, ionized drug uneasy to reabsorb
——acidic urine
• alkaline drugs eliminated • acid drugs reabsorbed
——alkaline urine
• acid drugs eliminated • alkaline drugs reabsorbed
(三)尿量
药物重吸收速率方程: 药物重吸收速率方程:
• • • • •
三、肾小管分泌
分泌机制 •有机酸 阳离子转运系统(磺胺类、马尿酸类等) 阳离子转运系统(磺胺类、马尿酸类等) 存在竞争性抑制,丙磺舒对大多数有机酸是抑制剂。 存在竞争性抑制,丙磺舒对大多数有机酸是抑制剂。
Excretion is a transport procedure which the prototype drug (or parent drug) or other metabolic products are excreted through excretion organ or secretion organ.
K:一级排泄速度常数 K:一级排泄速度常数 U:肾小管内药物浓度 U:肾小管内药物浓度 du/dt:药物重吸收速率 du/dt:药物重吸收速率
du = − KU dt
• •
尿量↑, 重吸收量↓; 尿量 ,U↓, du/dt↓, 重吸收量 ; 尿量↓, 重吸收量↑ 尿量 ,U↑, du/dt↑, 重吸收量 ;
Ke排泄 →
out-ofout-of-body
(k1=0.1) k2=0.01
k2=0.03
k2=1.0
k2=0.3
k2=0.1
第二节 药物的肾排泄
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The major organ for the excretion of drugs is the KIDNEY.
肾脏的结构
肾单位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GFR) 125ml/min 尿 1ml/min
血浆流量 650ml/min
酸性 碱性
99%的H20和 脂溶性药物
滤过
主动分泌
重吸收
一、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管壁上微孔较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管壁上微孔较大(710nm),故除血球和蛋白质外的一般物质均可滤过。 ),故除血球和蛋白质外的一般物质均可滤过 10nm),故除血球和蛋白质外的一般物质均可滤过。
肾小球滤过
公式: 公式: U×V Clr = P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再吸收
尿排泄
四、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 Clr) 肾清除率(
推测药物的排泄机制
•
the drug filtered but not secreted or reabsorbed, Clr=120 ml/min If Clr <120 ml/min at least two processes are in operation, glomerular filtration and tubular re-absorption . If Clr >120 ml/min tubular secretion must be contributing to the elimination process
Inulin is readily filtered in the glomerular, and is not subject to tubular secretion or re-absorption. Thus inulin clearance is equal to the GFR.
肾小球滤过率
与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滤过! 与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滤过!
一、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 定义:每分钟肾小球滤过血浆的体积数。 定义:每分钟肾小球滤过血浆的体积数。 表示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大小 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间接测定 菊粉(inulin) 菊粉(inulin)
二、肾小管重吸收
定义: 定义:溶解于血浆中的机体必需成分及药物经肾 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的现象。 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的现象。
Drugs which are present in the glomerular filtrate can be reabsorbed in the tubules.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该技术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1) good water solubility; 2) not tightly bound to plasma protein; 3) smaller (< 500) molecular weight; 4) a small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P 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P-糖蛋白将药物从基底膜转运到顶侧 这种药泵机制促进药物向小管液中转运,药物的排泄↑ 膜,这种药泵机制促进药物向小管液中转运,药物的排泄↑
四、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 Clr) 肾清除率(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肾将血浆中所含某物质完全 清除的血浆体积数Cl 清除的血浆体积数 r(ml/min).
机体必须成分和药物重吸收情况 肾小管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 肾小管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葡萄糖
重吸收机制
主动重吸收(active reabsorption):内源性物质 主动重吸收 : 维生素、电解质、糖及氨基酸) (维生素、电解质、糖及氨基酸) 被动重吸收(passive reabsorption):水和外源性物 被动重吸收 : 药物) 质(药物)
(三)尿量
临床应用
•
强迫利尿: 强迫利尿:通过增加液体摄入或合并应用甘露醇等 利尿剂,以增加尿量而促进某些药物排泄。 利尿剂,以增加尿量而促进某些药物排泄。 目的: 目的:某些因药物过量而中毒的患者解毒 前提: 前提: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肾排泄 强迫利尿同时控制尿液pH 强迫利尿同时控制尿液 对于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而言
第六章 药物排泄
葛 亮
主要内容
概述 药物的肾排泄 药物的胆汁排泄 药物的其它途径排泄
学习目标与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排泄的定义与意义 掌握药物经肾排泄的过程与机理;掌握肾清除率的概 掌握药物经肾排泄的过程与机理; 念和意义 掌握的肾排泄的主要器官及肾脏的机构与机理 熟悉药物的胆汁排泄和肠肝循环 了解药物其它途径排泄的意义和作用
• • •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血液透析又称“人工肾”治疗, 血液透析又称“人工肾”治疗,用于肾功能衰竭时 从病人血液中人为地将废物透析出来, 从病人血液中人为地将废物透析出来,是肾衰病人 进行药物排泄的重要途径。 进行药物排泄的重要途径。
Hemodialysis or `artificial kidney' therapy is used in renal failure to remove toxic waste material normally removed by the kidneys, from the patient's blood.
GFR有性别和种族差异 有性别和种族差异
正常成年男子:125ml/min 正常成年男子
疾病造成肾功能不全时, 疾病造成肾功能不全时,GFR↓ GFR用于推测各种物质在肾单位中的变化 用于推测各种物质在肾单位中的变化
• • • 肾清除率=GFR→只有肾小球滤过 肾清除率 只有肾小球滤过; 只有肾小球滤过 肾清除率<GFR→有一部分被重吸收 有一部分被重吸收; 肾清除率 有一部分被重吸收 肾清除率>GFR→有一部分由肾小管分泌 有一部分由肾小管分泌; 肾清除率 有一部分由肾小管分泌
Principal organs:Kidney,biliary system, lungs, intestines,
lacteal gland, salivary glands, sweat glands
第一节
概 述
意义:与药效、 意义:与药效、药效维持时间及毒副作用密切相关 drug Ka吸收 → body
第一节
药物的肾排泄
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100-150万个)。 万个)。 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万个 The functional unit of the kidney is the nephron .
肾单位功能
肾小球滤过 (glomerular filtration ) 肾小管分泌 (tubular secretion ) 肾小管重吸收 (tubular re-absorption )
影响药物重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 药物的脂溶性( drug liposolubility ) 尿液的pH和药物的 尿液的 和药物的pKa(urine pH and drug pKa) 和药物的 ( ) 尿量( 尿量(urine volume) )
(一)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有利于药物重吸收
The membrane is readily permeable to lipids so filtered lipid soluble substances are extensively reabsorbed. •high lipid-soluble, lower polar, unionized drug easy to reabsorb •high water–soluble, high polar, ionized drug uneasy to reabsorb
——acidic urine
• alkaline drugs eliminated • acid drugs reabsorbed
——alkaline urine
• acid drugs eliminated • alkaline drugs reabsorbed
(三)尿量
药物重吸收速率方程: 药物重吸收速率方程:
• • • • •
三、肾小管分泌
分泌机制 •有机酸 阳离子转运系统(磺胺类、马尿酸类等) 阳离子转运系统(磺胺类、马尿酸类等) 存在竞争性抑制,丙磺舒对大多数有机酸是抑制剂。 存在竞争性抑制,丙磺舒对大多数有机酸是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