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资料.ppt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ppt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ppt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3、整理文字,按步骤分点表述。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词义简单可省) 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则写)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在原句中描述景象 (3)分析该字在诗中的作用 A对写景的作用 如: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B对抒情的作用 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注意:炼字题绝大多数出自写景抒情诗!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诗歌鉴赏炼字PPT课件

诗歌鉴赏炼字PPT课件

落人间似的,(现景象)使“秋思”形象
化,更为生动感人,其中也饱含了诗人浓
浓的思乡之愁。(评效果、点情感)
(2)、用“在”字更好。“在”有“存在
”之义,(释字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
偏偏说“秋思在谁家”,将“秋思”拟人
化,(现景象)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月怀
远的情思。(点情感)
a
17
学案7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 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a
18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敌”有“对抗、抵挡”之义,( 释字义)该字不仅突出“空床”与“ 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 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 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现景象 )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 怆之情。(点情感) “对”或其他词 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a
15
学案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第四句中的“落” 字也有写作“在
”的你认为用哪一个字更好?请说明理
由。
a
16
[参考答案]
(1)、用“落”字更好。“落”有“洒落
”之义,(释字义)它给人以动感,化无
形为有形,仿佛那段秋思随着月辉一齐洒
a
3
学案1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 Nhomakorabea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歌鉴赏之炼字完整版(课堂PPT)

诗歌鉴赏之炼字完整版(课堂PPT)

学习目标
• 了解炼字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 掌握炼字题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题型分析
常见的设题形式: 1、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 达效果。 2、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 4、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5.某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 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一闹字而境界 全出”。
二、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 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触其物,如历其境。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 词》王之涣)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 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 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 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这样写答案
• 格式:
• 该词有……的含义,采 用……修辞手法,化…… 为……{释含义、明手法}, 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 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或烘托了……的意境{ 说效 果 }。
分)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把改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1分)表现了诗人遇赦后的高兴心情。(点出 改字的作用1分)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 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 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 述景象(描景象)
3.表颜色的词 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 感,渲染气氛。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课件(共25张PPT)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课件(共25张PPT)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增强诗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 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 织女星。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
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
(三)、炼数词
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 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
(郑板桥《咏竹》)
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 写尽了竹子萧疏、瘦劲的风姿神韵。
试卷采样
我来阅卷 采样得分________ 扣分依据 _________________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分析】 采样得分 2分 扣分依据 该答案很规范:先解释其义,再说写出了事物的 什么状态,后写表达了什么感情。但缺少了对诗歌主 旨的精准把握,只是表面化地理解,没有联系尾联来 理解作者写景的目的。另外,欣赏是一种想象性活动 ,需要有画面感。可惜该答案只是“想”到了“莺” ,没有把“莺”“落花”联系起来,想象出一个立体 的画面,从而进一步看出“过”字在整个画面中的作 用。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 ]皱波纹迎客棹 [zhà 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 ]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 的理解。
确定字
解释字义
描绘景象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 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 点明作用(意 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 境、情感) 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 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炼字”》教学PPT精品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炼字”》教学PPT精品课件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卢延让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 “炼字 ”》教 学课件 (49张 PPT)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 “炼字 ”》教 学课件 (49张 PPT)
真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四炼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 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 “炼字 ”》教 学课件 (49张 PPT)
三(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一炼动词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 “炼字 ”》教 学课件 (49张 PPT)
三(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炼字”》教学课件(49张PPT)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 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 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 十分冷落的地方。 (1)பைடு நூலகம்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四 僧齐己曾写《 早梅 》:前村深雪
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 “数”改为 “一”,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①同意②一,一枝;数, 几枝③昨天夜里一枝梅花开放 ④ “一枝”方能照应“早 梅”。
炼句
题型概说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 的语句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课件 (20张PPT)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课件 (20张PPT)
答:这里的“纷纷”为叠词,多而杂乱之意。 (步骤一) 生 动形象的描述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 (步骤二) 只 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的表现出这雨过天 晴后的美景。 (步骤三)
课堂演练2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第一步:(联系句意)解释字意
“空”在文中说“徒劳”的意思。 (1分) 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1分)
第三步:从情感上分析字词
“空”字借景抒情,表达了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 怅之情,(1分)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1分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 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 什么?
• 译文: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
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
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
课后练习
• 结合所讲内容,试着赏析下面这首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 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 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 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 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景物的特点
鉴赏点的发现
作者的思想感情
修辞技巧 读者的主观感受
重温典例思规范
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 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 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 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古代诗歌鉴赏之
炼字
提问方式: 1、诗中的某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直接鉴赏) 2、这个字与另一个字比较哪个更好?为 什么?(比较鉴赏) 3、你认为这首诗第 联中的“诗眼” 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 赏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字面意义 ; (2)再回归原诗找出该字所用的修辞手 法并分析该字在原句中描述的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以及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
----白居易
谢谢!
(2019年辽宁卷 苏轼) 三.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2019年江西卷 苏轼) 四.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019年全国卷 王维)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全篇的诗眼是什么,妙在何处?
1、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作 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 想到淅沥的小雨好像丝网一样要把春天 网住,即留住春天。可无奈落花狼藉, 天又黄昏,心情更加伤感。这个想象、 比喻生动、新奇。
2、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 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自己的 家门,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寂寞愁 闷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简要分析诗歌中“引”的妙处。
2、“且莫”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1、①“引”字呼应篇首,说明柳条 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是因水 中柳影把它“引伸”之故。
②“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
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 画面。 “2、引“”且字莫把”整可个作画“面切莫写”活解了。。“且莫”
内外延伸练方法
第一组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
月怀远》)
4.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 弄影。”(张先《天仙子》)
第二组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 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舟 过吴江》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唐 齐己《早梅》
一字师
清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考题回放找规律
高考真题回放
一.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19全国卷 王维)
二.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 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019全国卷 宋祁 ) 三“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做 “晓”,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
二字流露出诗人爱惜新柳的深情。浅黄 的新柳象征着初春,及至深青则已是晚 春了。
百炼为字,千炼成句 【作者】唐:皮日休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作者】唐:卢延让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作者】唐:贾岛 填写名句: (1) “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_______。” “笔落惊风雨,________________, (杜甫)
研究答案明角度
“古人不废炼字法, 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 见险,陈字见新,朴 字见色,俗字见雅。”
沈德潜《说诗畔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9年高考全国 卷Ⅱ)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 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 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习题演练悟技巧
课堂练习: 《名师一号》157页第四题、第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题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 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请找出本词中用得好的字(最少举 一个),并说说好在哪里。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辩才须待七年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