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国外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1.单因素论 高尔顿、比奈、推孟等人认为,人的智力有高低, 但只有一种。智力指一种总体的能力。所以他们编 制的智力测验量表只提供单一分数(智商),只测 量一种智力。 2.二因素论 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智力的 二因素结构。他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 特殊因素(S)构成的。G因素贯穿于所有的智力活 动中,S因素只体现在某一特殊活动中,源自文库者是相 互联系的。
四、智力水平
(一)智力超常、中常与低常 智力超常、 1.智力超常。 智力超常是指智力发展明显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 一般指智商在130以上,有的认为是140以上。这类 儿童也称为超常儿童。 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儿童均为超常儿童,其中 谢彦波11岁入学,15岁考取研究生;香港神童何美 森9岁上大学;美籍华裔少年罗杰伊1982年12岁时,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莫扎特8岁作交 响乐,11岁作歌剧。等等。
二、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著 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誉会 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智力理 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斯腾伯格认为,不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于过程的单 一智力理论都不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人 的智力是复杂而多层面的。他在1985年出版的《超 越IQ》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智力理论”,作 为其成分理论的修正和扩充。11年后,他又提出了 以“产品”为导向的成功智力,并将创造力和实践 能力加入到智力的范畴中。
二、智力的结构
(一)我国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智力是 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性,它主要包 括:(1)感知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力; (2)抽象概括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包括 想象能力,这是智力的核心成分;(3)创造 力,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并强调智力不是 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结构。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是世界知名的 心理学家。他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 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和以及波士顿大学医学院 精神病学教授。多元智能是加德纳的成名理论。 1983年,加德纳在他的《智力结构》中正式提出了 多元智能的理论。并且,他和他的同事还研究这个 理论对普通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对课程发展所产生 的影响,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智力的评估 所产生的影响。
(一)我国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把对思维结构研究的结果 扩展到智力结构。他认为智力本身是一个多侧面、 多形态、多样性、多联系的结构。他根据自己多年 的研究,建构了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型,见图6-1。 林崇德教授强调思维的心理结构是一个整体,思维 的目的、过程、材料、监控、品质、思维中认知因 素和非认知因素都是这个整体结构的有机成分;并 强调思维结构是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统一。
2.智力正常 大多数儿童都处于智力正常范围,即智商在 70~130之间,这类儿童通常称为常态儿童。
3.智力低常 智力低常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常态儿 童,智商一般在70以下的儿童。 智力低下被分为三类:白痴、愚钝和低能。 到1954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智力低下 的儿童分为三类:轻度智力不足(智商在 50~69),中度智力不足(智商在20~49), 重度智力不足(智商在20以下)。 在低常儿童中,极重度占5%,重度和中度占 20%,轻度占75%。
(一)我国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王极盛教授认为个体的智力结构是由五种基本能力 所组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操 作能力。 这五种基本能力在智力结构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各起着独特作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接受器;记 忆力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思维力是智力结构的加 工器;想象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使各种信息有活 力;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的转换器,它是智力转化 为物质力量的凭借。在智力结构中,创造力最重要, 它主要是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所组成。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智力比IQ富有更深的内涵。在传统的 心理测量学中,用IQ分数将智力定义为一个单一的 实体。而加德纳则把智力看做由多种成分构成,他 试图以一种更为宽泛的方式来定义与心理测量学意 义不同的智力。他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 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种 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 符号系统。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可能在某一两个方面是天才, 而其余方面却是蠢才,有人可能各种智能都很一般, 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得很出色。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主讲: 主讲:刘万伦教授
第一节 智力的概述
一、智力的涵义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断、 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就是传 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 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 心。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图6-1 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型
林崇德教授认为智力研究也应该从六个方面入手, 其中,智力的目的对应于思维的目的;智力的过程 对应于思维的过程;智力的材料对应于思维的材料; 智力的监控对应于思维的监控;智力的品质对应于 思维的品质;智力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对应于思维 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 林老师把智力结构看成是一个整体,是静态与动态 的统一,并强调智力研究中的非智力因素,这就超 越了把智力看成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传统智力结构 观,为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智力提供了指 导。
(二)智力早熟、迟熟与正常 智力早熟、
智力早熟就是指有些人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超凡的智力水平。 智力迟熟是指智力发展得较迟。智力迟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机会。 如苏联古谢娃出生在西伯利亚的荒村里,40岁才开始学文化, 后来和儿子一起毕业于农业大学,很快获得副博士学位,七 十三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 唐朝诗人陈子昂到17、18岁时还贪玩、不专心学习,进了乡 学后才开始狠下苦功,后来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为唐 代诗歌发展和出了重大贡献; 旧三字经中有“苏老洵,二十七,始发奋,读书勤”。
超常儿童的特征:
(1)心理特征。他们记忆力极强,识字比一般儿童多,对 各种事物观察入微,努力探求各种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且想 象力丰富,才智超群。他们有独立的、独创的、幽默的、机 敏的、稳重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他们共同的缺点是懒 惰、急躁、喜狡辩。 (2)在游戏方面。他们喜欢与年纪大的儿童一起玩,比同 年龄儿童更有丰富的游戏方法与知识。 (3)成人对智力超常儿童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如果父母 寄予过高的愿望,会使他们产生较重的心理压力,而放松教 育又易使他们犯错误。在校由于太聪明而常常顶撞老师。他 们喜欢恶作剧,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有的甚至出现逃学现 象。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所提出的七种智力是: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 的人。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 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 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为这种能 力多系天赋。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 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理人际关 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政治家的人际智力 很高。 (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指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善 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自我内省。
从心理学家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 智力的变化,是有一定阶段性的,可以划分 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成年的智力增长期; 当智力达到高峰后,还有一个保持高峰的智 力高峰期;最后,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 渐衰退的智力衰退期。从智力发展曲线中可 以看到,智力在11~12岁以前增长较快,以 后比较缓慢,到20~25岁达到高峰,随后又 保持几年高峰期,直到35岁左右开始缓慢下 降,60岁以后则急剧下降,直到最后衰亡。
5.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英国心理学家弗农(P.E.Vernon)1960年提出了智 力层次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结构不是立方体的 三维结构,而是按四个层次排列的结构。他把斯皮 尔曼的一般因素G作为最高层次;第二层次分为两 个因素群: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群、操作与机械 方面的因素群;第三层次是在第二层次两大因素群 中又分出几个小因素群。言语与教育因素群分为言 语、数量、教育等,操作与机械因素群分为机械信 息、空间信息、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是各种特殊 因素,见如图6-3。
低常儿童的心理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低常儿童的心理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注意。重度智力低常儿童缺乏注意力,对周围事物漠 不关心;轻度智力低常儿童可以有被动注意,但注意力不稳 定,注意广度也狭窄。 (2)知觉。低常儿童知觉范围狭窄,速度缓慢,内容笼统 而不够分化。 (3)记忆。低常儿童对词和直观的材料识记都很差,再现 中会发生大量的歪曲和错误,缺乏逻辑和意义的联系。记忆 的保持也很差。 (4)言语。低常儿童的言语出现迟而且发展缓慢,意义含 糊,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 (5)思维。低常儿童的思维带有具体性,概括水平低,在 归纳、推理和概念化上都有困难。 (6)个性。低常儿童在个性上表现沮丧、缺乏自信、对人 有敌意,情绪紧张、压抑,常常以失败的心情来对待自己所 做的工作,思想方法绝对化,等等。
三、智力发展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人类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怎样?成长的曲线是等 速的还是加速的?何时进入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心 理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美国心 理学家贝利采用贝利婴儿智力量表、斯坦福一比奈 量表、韦克斯勒成人量表对同一组被试进行了长达 3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13岁以前测验分数属直线上 升,以后逐渐缓慢,到25岁时达到最高峰,26-36 岁属于保持水平的高峰期,随后有所下降。
小结:
智力的概念 智力的结构 智力的发展 智力的水平
第二节 当代智力理论新进展
在当代智力理论中,我们主要介绍加德纳的 多元智能理论、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 成功智力理论以及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 这三种理论代表了当代智力的新观念,其中, 加德纳和斯腾伯格的观点代表了智力的文化 背景观;戴斯的观点则更趋向认知和信息加 工观。
(二)国外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3.群因素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 “群因素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群彼此无 关的特殊因素构成的。他从56种不同测验中, 概括出7种重要因素:(1)计算,(2)词的 流畅性,(3)归纳推理,(4)记忆,(5) 空间想象力,(6)知觉速度,(7)文字意 义的理解。
4.智力三维结构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9年提出 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智力活 动都可分为操作、内容和结果三个方面,而每个方 面又由一些有关因素组成。 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第一个方面(维度)是操作, 即智力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评价五个因素;第二个方面(维度) 是内容,即智力活动内容,它有四个因素,即图形、 符号、语义和行动;第三个方面(维度)是结果, 也就是智力活动的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 系统、转换、含义六个因素。根据这个设想,智力 因素就有120种(5×4×6),见图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