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合集下载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我们常说培养小孩的创造力可以和智力一起,那么智力与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从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出版《遗传与天才》,第一次对“创造性”进行研究以来,各国心理学家对“创造性”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家们对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

吉尔福特对这些研究的结论是:◆从一般趋势来说,智力高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也是高的。

◆智力越高者与创造力的相关程度越低。

也就是说,那些高智力者,其创造力不一定是高的。

◆智商在130以上者,创造力测验所得分数甚为分散,有的很高,有的很低。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

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甚至可以是—个个性有缺陷或者懒惰的人。

但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

因此,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

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智力强就自然有创造能力了,用不着专门培养,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创造能力需要一定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做依托,但是基础知识不等于创造能力,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一个人即使有广博的知识,超群的智力,出众的能力,也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如果知识多就能创造,那么大学毕业不就都成发明家了,中、小学生也就什么也创造不了了。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由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发明的,就说明这一道理。

创造也需要较高的智力,但一般的智力不等于创造力。

《智力与创造力培养》课件

《智力与创造力培养》课件
《智力与创造力培养》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智力与创造力的定义 • 智力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 创造力培养的途径与技巧 • 智力与创造力在各领域的应用 • 智力与创造力培养的未来展望
01
智力与创造力的定义
智力的定义与构成
定义
智力是指个体在认知、思维、学 习等方面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 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科技领域
在科技领域中,智力与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 因素。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智力和创造力,才 能够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发明新的科技产品,推动科技创 新和产业发展。
在科技领域中,智力与创造力的应用体现在科研项目、产品 开发、技术革新等方面。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科技领域,推动科技创新 和产业发展。
社会文化对智力创造力的影响
要点一
社会文化环境的塑造
要点二
社会文化环境的变革
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智力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包括教育观念、家庭氛围、社会价值观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社会文化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这为智力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个人与集体智力创造力的平衡发展
个人创造力的重要性
记忆力提升
总结词
通过科学的记忆方法和训练,提高记忆力,增强学习和工作 的效率。
详细描述
记忆力提升的方法包括记忆宫殿、联想记忆、重复强化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提升学习和工作的 效率。
问题解决能力提高
总结词
通过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提高问题 解决能力,增强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 。
详细描述
教育领域
智力与创造力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帮助他们 掌握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 新精神。

智力与创造力_学生

智力与创造力_学生
➢ 许多研究表明,智商与创造力分数之间的相关是 低的,但是正的。也有研究认为智商与创造力之 间的相关高低是由创造力测验的性质而定的,某 种创造力可能要求较高的智力,而另一些创造力 又可能与智力相关不高。尽管在智力和创造力的 相关上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 高智商并不能保证高度的创造性,而低智商的人 肯定只能得到创造力的低分数。相当数量的智力 (一般认为最低阈限智商约为120)对于从事文 化教育,科学技术或艺术上的创造革新是必要编的。
辑 p pt
13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
➢ ①低智商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 ②高智商的人并不都有高创造力;
➢ ③创造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
➢ ④创造力高的人必须具有中等以上的智 力。
➢ 因此,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
是充分条件。创造力是一种较特殊的智编辑
力品质,是智力发展的结果。
p pt
14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
编 辑 p pt 4
➢ (二)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 成的人格心理特征。 • (ability capacity)
• 已有的学会的心理能力;潜力或能量。
编 辑 p pt 5
智力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 我国学者认为,能力和智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 区别: ➢ 第一,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
编 辑
p
制约,相辅相成。
pt
29.12.2020
➢ 形式教育 实质教育
1111
(四)创造力与智力
➢ 创造力是以多种心理特 质为基础的。它的智力 因素有观察能力、记忆 能力、思维能力、想象 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 个人的兴趣、情绪、意 志、性格及道德情操等。

6 智力与创造力

6 智力与创造力

元 成 分 亚 理 论
经 验 亚 理 论
情 亚 理 论
Sternberg Triarchic Theory Intelligence of Human
39
1.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表现为 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行为而更好地适应他 所处的环境的能力,或选择一个新环境的能力。
40
19
J.P.Guilford (1897-1987)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20
三维结构智力理论
观点:
智力是思维的表现,而思维则包括思维内容 (content)、思维操作(operation)以及思维 产物(product)三个心理维度。由此三个心理 维度,构成一个立体结构,即为智力结构。
思维内容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 思维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 评价; 思维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化、 蕴含。
智力群因素理论创立者—瑟斯顿
16
群因素论
观点:
按瑟斯顿的分析结果,人类的智力组成中,包 括了七种基本能力。 瑟斯顿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界定智力,而且 他还根据分析发现的七种基本能力编制智力测 验,称为基本心能测验(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简称PMAT)。
17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37
现代智力理论之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1949-), 美国心理学家,最大 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 智力的三元理论。此 外,他还致力于人类 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和学习方式等领域的 研究,提出了大量富 有创造性的理论与概 念。
Robert J.Sternberg (1949-)
38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冉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214202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而创造力与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关系很大。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高智力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他们有以下几种关系:(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即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很低的创造力;(3)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高智力虽非高。

高创造力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责任心,勤奋度等等。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1、培养好奇心:当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时候,正是创造力萌芽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把这股萌芽的风压制下去,我们要做得是鼓励学生进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一切的事物,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启蒙者应该做得事2、鼓励发散思维:当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题,而不是仅仅从一个方面。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像船的东西,不能一刚开始就告诉学生是什么什么,而是让他自己去看是什么,并且鼓励他多想几种样子。

就是这种逐步引导的过程才会使学生真正的有发散思维,就是不要拘泥与前面的人的想法,学会有自己的一套.3、开发头脑风爆法:(1)不能对学生太过严厉,让学生不敢自己去想,反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想。

当学生有问题要问时,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应该去耐心的解答。

或者甚至是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学生不懂的话,他在问,就说明他在思考,这样就还是好的。

(2)而且要追求数量,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认可学生的方案,让他们有种意识,这样多想是对的。

(3)在所有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但是前提是这样的方案是足够多了以后的,而且被选择出的这个方案应该有很大的创造力,即使其他方案不对,也应该对想出这些方案的同学给以嘉奖,鼓励其积极性.4、教会学生创新方法:什么事都讲究技巧,创造力的培养也不例外。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力和创造力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提及,但你是否真正思考过它们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内涵和关系呢?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智力。

智力通常被认为是个体在认知、学习、问题解决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智力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的测试来衡量,比如智商测试。

这些测试涵盖了数学、语言、逻辑推理等多个方面。

然而,仅仅依靠这些测试来定义智力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智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例如,人际交往中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这些都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智力并非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我们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智力水平,但在成年后,由于环境和自身努力的不同,其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那么创造力又是什么呢?创造力可以理解为产生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想法、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与智力相比,创造力更强调突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式。

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联系,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比如,发明家创造出改变人们生活的新设备,艺术家创作出引人深思的作品,科学家提出全新的理论,这些都是创造力的体现。

创造力并非是少数天才的专属,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力。

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这种潜力被激发和展现的程度有所不同。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一个具备较高智力水平的人,通常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更好的学习能力,这些都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高智力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创造力。

有些人虽然在智力测试中表现出色,但在面对需要创新的任务时,可能会受到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难以跳出常规,提出新颖的想法。

相反,一些智力水平看似一般的人,却可能因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强烈的好奇心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展现出较高的创造力。

[教育学]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教育学]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各阶段学习成绩与智商的关系
0.8
0.7Βιβλιοθήκη 0.60.50.4
low high
0.3
0.2
0.1
0
小学
中学
大学
研究生
(二)常用的团体测验量表
➢ 1、美国陆军测验量表 ➢ 2、瑞文推力测验
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
在西方广泛应用.但毁誉并见. 再好的智力测验其应用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 局限性: ➢ 1、智力测验测得的是智力还是知识技能? ➢ 2、公平性:是否适应所有人? ➢ 3、只测出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忽视其 他,尤其是创造能力。 ➢ 4、智力水平影响学业成绩,但并不一定决定将 来的成就的高低。
➢ 1、综合法则 ➢ 2、对应法则 ➢ 3、移植法则 ➢ 4、离散法则 ➢ 5、换元法则 ➢ 6、逆反法则 ➢ 7、群体法则
Stanford psychologist who developed intelligence testing with the Stanford-Binet
IQ test.
➢ 智商(IQ)(又称比率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 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一种指标。
➢ 智商最早由德国施特恩(Stern)提出。 ➢ 推孟对此进行了改进,为去掉计算中的小数,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学习目标
关键词:
智力 智力开发 智力测验 智商 创造力
学习目标:
掌握智力概念 了解主要智力理论及智力测验的方法 理解什么是创造力
第一节 智力及其理论
一、智力的含义:
➢ 通常认为:智力属于一般认识能力: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
力、想象能力等。 ➢ 我们课本上认为:
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最新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精品课件ppt

最新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精品课件ppt

流体能力又叫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 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它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主要取决于 个人的禀赋(先天)。
与年龄有密切关系,20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 逐渐降低。
Copyright© XieWei
晶体能力又叫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 数学等知识的能力。
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 切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晶体能力一直在发 展,只是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④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 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 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Copyright© XieWei
具有成功智力者有这20个特征(斯腾伯格认为):
能自我激励;
三元理论(斯腾伯格)
Copyright© XieWei
观点:
①智力包括的三个方面的亚理论,即智力成分亚理 论、智力背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②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 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③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和 的心理活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适应环境、塑 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Copyright© XieWei
2、塞斯顿的群因素论
L.L.Thurstone(美国心理学家)
根据对实际智力测验分数进行因素分析的 结果,塞斯顿发现在智力中并没有像斯皮尔曼所 说的普遍因素,而且也未发现所谓的特殊因素。
Copyright© XieWei
他认为人类的智力结构中包含七种基本因素:
(1)词的理解:了解词汇意义的能力; (2)词的流畅性:迅速选择同义词或音近词的能力; (3)计数:迅速而正确的处理数字的能力; (4)空间知觉:正确判断空间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5)记忆能力; (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的抓住细节与分辨同异的 能力; (7)推理:从特殊事例中发现抽象规则的能力。

6第六章 智力与与创造性

6第六章 智力与与创造性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性
智力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学校教育 中对人的培养的重要方面。本章一方面阐述智力 的概念,尤其是近些年来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 究进展;另一方面介绍常用智力测验的方法,以 及如何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性。
• • •
智力及其理论
智力测验 智力开发与创造性培了解智力的主要理论。 3、识记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名称,了解智力测验结果 的意义。 4、知道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5、知道智力在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 6、了解影响创造性地因素。
群因素论
• •
瑟斯顿(Thurstone)提出。
智力包括七种平行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 不同搭配,便构成每一个人独特的智力结构。 这七种因素是:计算(N);语词流畅(W); 语词理解(V);记忆(M);空间知觉(S);推理 (R)和知觉速度(P)。
主要心理能力之间的相关 (瑟斯顿)
R R W V N M S — 0·48 0·55 0·50 0·39 0·39 W 0·48 — 0·51 0·47 0·39 0·17 V 0·55 0·51 — 0·38 0·39 0·17 N 0·54 0·47 0·38 — 0·19 0·26 M 0·39 0·39 0· 39 0·19 — 0·15 S 0· 39 0·17 0·17 0·22 0·15 —
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J.Guilford)提出。 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智力的内容、操作和结 果(产品)。 智力的内容(contents)包括:听觉、视觉、符号、 语义和行为。 智力的操作(operations)包括:认知、记忆、发散 思维、集中思维和评价。 智力的结果(products)包括:单元、类别、关系、 系统、转换和蕴含。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 测验度量。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 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与人的文化背景、教育和经验密切相关。
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1ford)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 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 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 测验分别度量个体的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言语能力的测量包括常 识、词汇、类比、理解、算术和记忆广度,操作能力包括图片排列、 填图、积木、译码、拼图等。 韦氏量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摈弃了心理年龄的概念,但保留了智商 概念。它运用统计方法,以儿童在同一个年龄团体中成绩所处的位置 确定智商高低。用这种方法确定的智商又称离差智商。
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仅给出了一个人的智商总分,而且还 给出了言语和操作两方面的各个分量表分,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 解一个人的智力结构,以及他在智力发展上的优势与弱点,从而对培 养和补救提供了科学依据韦氏智力量表也需要进行个别施测。
(三)智力测验的发展趋势
❖ 1.智力测验的内容:智力理论的发展将促进智力 测验内容的多元化
3.智力测验的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
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一个测验总是为一定的测量目的而 设计编制的,并具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使用范围,判断它 的效度高低,首先要看它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如果能正 确地测量出所要测的东西,那么它就是高效度的测量。
例如,用英文书写的算术题测量儿童算术能力,他的 成绩不佳可能出自算术能力低,也可能出自英文水平差未 能理解题意。因此,作为能力测验便是无效的。同理,智 力测验只能用来度量智力,而不能用它来度量个性,否则 也是无效的。智力测验的效度系数一般在0.3-0.6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智力的结构
(一)我国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智力是 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性,它主要包 括:(1)感知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力; (2)抽象概括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包括 想象能力,这是智力的核心成分;(3)创造 力,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并强调智力不是 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结构。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所提出的七种智力是: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 的人。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 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 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为这种能 力多系天赋。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 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理人际关 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政治家的人际智力 很高。 (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指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善 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自我内省。
(一)我国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王极盛教授认为个体的智力结构是由五种基本能力 所组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操 作能力。 这五种基本能力在智力结构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各起着独特作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接受器;记 忆力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思维力是智力结构的加 工器;想象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使各种信息有活 力;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的转换器,它是智力转化 为物质力量的凭借。在智力结构中,创造力最重要, 它主要是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所组成。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是世界知名的 心理学家。他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 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和以及波士顿大学医学院 精神病学教授。多元智能是加德纳的成名理论。 1983年,加德纳在他的《智力结构》中正式提出了 多元智能的理论。并且,他和他的同事还研究这个 理论对普通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对课程发展所产生 的影响,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智力的评估 所产生的影响。
5.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英国心理学家弗农(P.E.Vernon)1960年提出了智 力层次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结构不是立方体的 三维结构,而是按四个层次排列的结构。他把斯皮 尔曼的一般因素G作为最高层次;第二层次分为两 个因素群: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群、操作与机械 方面的因素群;第三层次是在第二层次两大因素群 中又分出几个小因素群。言语与教育因素群分为言 语、数量、教育等,操作与机械因素群分为机械信 息、空间信息、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是各种特殊 因素,见如图6-3。
小结:
智力的概念 智力的结构 智力的发展 智力的水平
第二节 当代智力理论新进展
在当代智力理论中,我们主要介绍加德纳的 多元智能理论、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 成功智力理论以及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 这三种理论代表了当代智力的新观念,其中, 加德纳和斯腾伯格的观点代表了智力的文化 背景观;戴斯的观点则更趋向认知和信息加 工观。
4.智力三维结构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9年提出 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智力活 动都可分为操作、内容和结果三个方面,而每个方 面又由一些有关因素组成。 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第一个方面(维度)是操作, 即智力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评价五个因素;第二个方面(维度) 是内容,即智力活动内容,它有四个因素,即图形、 符号、语义和行动;第三个方面(维度)是结果, 也就是智力活动的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 系统、转换、含义六个因素。根据这个设想,智力 因素就有120种(5×4×6),见一个人 智力的变化,是有一定阶段性的,可以划分 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成年的智力增长期; 当智力达到高峰后,还有一个保持高峰的智 力高峰期;最后,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 渐衰退的智力衰退期。从智力发展曲线中可 以看到,智力在11~12岁以前增长较快,以 后比较缓慢,到20~25岁达到高峰,随后又 保持几年高峰期,直到35岁左右开始缓慢下 降,60岁以后则急剧下降,直到最后衰亡。
四、智力水平
(一)智力超常、中常与低常 智力超常、 1.智力超常。 智力超常是指智力发展明显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 一般指智商在130以上,有的认为是140以上。这类 儿童也称为超常儿童。 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儿童均为超常儿童,其中 谢彦波11岁入学,15岁考取研究生;香港神童何美 森9岁上大学;美籍华裔少年罗杰伊1982年12岁时,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莫扎特8岁作交 响乐,11岁作歌剧。等等。
(二)国外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3.群因素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 “群因素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群彼此无 关的特殊因素构成的。他从56种不同测验中, 概括出7种重要因素:(1)计算,(2)词的 流畅性,(3)归纳推理,(4)记忆,(5) 空间想象力,(6)知觉速度,(7)文字意 义的理解。
2.智力正常 大多数儿童都处于智力正常范围,即智商在 70~130之间,这类儿童通常称为常态儿童。
3.智力低常 智力低常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常态儿 童,智商一般在70以下的儿童。 智力低下被分为三类:白痴、愚钝和低能。 到1954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智力低下 的儿童分为三类:轻度智力不足(智商在 50~69),中度智力不足(智商在20~49), 重度智力不足(智商在20以下)。 在低常儿童中,极重度占5%,重度和中度占 20%,轻度占75%。
(二)智力早熟、迟熟与正常 智力早熟、
智力早熟就是指有些人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超凡的智力水平。 智力迟熟是指智力发展得较迟。智力迟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机会。 如苏联古谢娃出生在西伯利亚的荒村里,40岁才开始学文化, 后来和儿子一起毕业于农业大学,很快获得副博士学位,七 十三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 唐朝诗人陈子昂到17、18岁时还贪玩、不专心学习,进了乡 学后才开始狠下苦功,后来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为唐 代诗歌发展和出了重大贡献; 旧三字经中有“苏老洵,二十七,始发奋,读书勤”。
超常儿童的特征:
(1)心理特征。他们记忆力极强,识字比一般儿童多,对 各种事物观察入微,努力探求各种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且想 象力丰富,才智超群。他们有独立的、独创的、幽默的、机 敏的、稳重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他们共同的缺点是懒 惰、急躁、喜狡辩。 (2)在游戏方面。他们喜欢与年纪大的儿童一起玩,比同 年龄儿童更有丰富的游戏方法与知识。 (3)成人对智力超常儿童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如果父母 寄予过高的愿望,会使他们产生较重的心理压力,而放松教 育又易使他们犯错误。在校由于太聪明而常常顶撞老师。他 们喜欢恶作剧,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有的甚至出现逃学现 象。
二、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著 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誉会 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智力理 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斯腾伯格认为,不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于过程的单 一智力理论都不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人 的智力是复杂而多层面的。他在1985年出版的《超 越IQ》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智力理论”,作 为其成分理论的修正和扩充。11年后,他又提出了 以“产品”为导向的成功智力,并将创造力和实践 能力加入到智力的范畴中。
(一)我国学者对智力结构的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把对思维结构研究的结果 扩展到智力结构。他认为智力本身是一个多侧面、 多形态、多样性、多联系的结构。他根据自己多年 的研究,建构了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型,见图6-1。 林崇德教授强调思维的心理结构是一个整体,思维 的目的、过程、材料、监控、品质、思维中认知因 素和非认知因素都是这个整体结构的有机成分;并 强调思维结构是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统一。
低常儿童的心理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低常儿童的心理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注意。重度智力低常儿童缺乏注意力,对周围事物漠 不关心;轻度智力低常儿童可以有被动注意,但注意力不稳 定,注意广度也狭窄。 (2)知觉。低常儿童知觉范围狭窄,速度缓慢,内容笼统 而不够分化。 (3)记忆。低常儿童对词和直观的材料识记都很差,再现 中会发生大量的歪曲和错误,缺乏逻辑和意义的联系。记忆 的保持也很差。 (4)言语。低常儿童的言语出现迟而且发展缓慢,意义含 糊,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 (5)思维。低常儿童的思维带有具体性,概括水平低,在 归纳、推理和概念化上都有困难。 (6)个性。低常儿童在个性上表现沮丧、缺乏自信、对人 有敌意,情绪紧张、压抑,常常以失败的心情来对待自己所 做的工作,思想方法绝对化,等等。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主讲: 主讲:刘万伦教授
第一节 智力的概述
一、智力的涵义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断、 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就是传 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 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 心。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图6-1 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型
林崇德教授认为智力研究也应该从六个方面入手, 其中,智力的目的对应于思维的目的;智力的过程 对应于思维的过程;智力的材料对应于思维的材料; 智力的监控对应于思维的监控;智力的品质对应于 思维的品质;智力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对应于思维 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 林老师把智力结构看成是一个整体,是静态与动态 的统一,并强调智力研究中的非智力因素,这就超 越了把智力看成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传统智力结构 观,为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智力提供了指 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