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有趣的声音_小班_科学_王烨
【观评记录】有趣的声音_小班_科学_王烨
观评记录表
授课教师
王烨
学科
科学领域
班级
小(9)
观课教师
张桂敏
观课时间
2018年04月18日
课型
科学领域
课题
有趣的声音
课
堂
观
察
教学目标
目标落实情况
建议与思考
1.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2积极,完全融入到了愉快的探索活动之中。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探索,尝试制作不同的声音。这一环节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示范者,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自制声音带来的乐趣。孩子们在思考生活中的声音时,想象力丰富,能够创想到的各种声音:动物的、马路上的、唱歌的声音等。
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探索,尝试制作不同的声音。这一环节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示范者,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自制声音带来的乐趣。
分组展示声音的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是怎样帮助的小动物?制造了什么样的声音?又是怎么制造出声音的?并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演示,此环节不仅为幼儿创造了敢说敢做的机会和条件,也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有助于提高创造力。
本节活动目标达成度高,孩子们能够始终沉浸在老师营造的温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了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目标落实情况
建议与思考
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森林音乐会”游戏情境,以帮助小动物参加音乐会为主线,自然地引领幼儿听声音、猜声音、找声音、制造声音,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帮助幼儿将已有经验和未知经验进行了连接。整个活动,幼儿兴致盎然,始终保持了探索的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有趣的声音》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教材第三章《奇妙的声音世界》,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种类、生活中的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倾听、分辨不同声音,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铃铛、小鼓、塑料瓶、米粒、沙子等。
2. 学具: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敲击音响、铃铛、小鼓,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猜一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2. 讲解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音响、铃铛、小鼓等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例题讲解:教师用不同的物体(如塑料瓶、米粒、沙子等)演示不同声音的产生,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各自的特点。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让其他幼儿猜测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5. 创意活动:幼儿利用学具(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小棒等)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乐器”,并展示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1. 大《有趣的声音》2. 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种类生活中的声音3. 关键词:振动、音响、铃铛、小鼓、塑料瓶、米粒、沙子、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小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答案:请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下生活中遇到的声音,如汽车的喇叭声、鸟叫声、流水声等,并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2. 作业题目:制作小乐器答案:请幼儿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个小乐器,如纸杯鼓、橡皮泥铃铛等,并试着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种类,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等科学知识,让幼儿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
3.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到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木棒、塑料尺、桌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中的声音。
2. 探究活动:(1)教师展示气球,提问:“你们听见过气球爆炸的声音吗?这个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教师将气球放在桌子上,用木棒敲打气球,让幼儿听气球振动产生的声音。
(3)教师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木棒敲打不同的物体(如塑料尺、桌子等),让幼儿听到的声音,并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如碗、筷子等)制作声音,并记录下来。
2. 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声音博物馆”活动,让幼儿收集各种声音,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进行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对声音的产生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这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让他们通过实验活动自己去发现声音的产生原理。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在实验活动中对物体的振动观察不够仔细,在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让他们更加关注实验现象。
七、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他们在实验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在作业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有趣的声音作品。
八、教学建议:1.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产生。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以及声音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让幼儿能够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教学重点: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小鼓、小锣、小铃铛、塑料瓶、水、米粒等。
2. 学具: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小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不同物体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猜测是哪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敲击小鼓,让幼儿观察鼓面的振动,并让他们模仿鼓面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教师演示音响、话筒的使用,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3)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教师展示小鼓、小锣、小铃铛等物体,让幼儿分辨它们的声音特点。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践,用小纸杯、棉签、橡皮泥等学具制作小鼓、小锣等发声物体。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3. 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小鼓、小锣、小铃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三种物体,模仿它们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发声物体。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收集不同物体的声音,进行声音展览。
(2)组织幼儿进行声音模仿比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向家长推荐相关书籍和视频,让幼儿在家庭中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
2. 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并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图片、实物等。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引导幼儿注意听周围的声音。
2. 主体活动:a) 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对应的物体。
b) 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上的物体发出声音。
c) 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触摸并说出对应的声音。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的兴趣,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进行相关的探索活动。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声音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探索各种声音。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和听觉能力的发展。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活动的评价和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3. 定期对幼儿进行声音辨识能力的测试,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进步。
六、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图片、实物等。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引导幼儿注意听周围的声音。
2. 主体活动:a) 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对应的物体。
b) 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上的物体发出声音。
c) 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触摸并说出对应的声音。
八、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的兴趣,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进行相关的探索活动。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声音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探索各种声音。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和听觉能力的发展。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精选5篇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噪声与乐音的区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能够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培养观察和分辨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难点: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器材、各种物体(如铃铛、鼓、木鱼等)、录音机、磁带。
学生准备:空瓶、橡皮筋、纸片、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音响器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操作音响器材,让幼儿倾听并描述它们的声音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2)声音的传播:教师通过录音机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传播。
(3)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教师让幼儿分别敲击不同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分辨它们的声音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空瓶、橡皮筋、纸片等,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易乐器,并尝试演奏。
(2)幼儿分组进行“声音接龙”游戏,增强对声音的感知。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介质3. 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音调、音量、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寻找不同的物体,尝试敲击并描述它们的声音特点。
(2)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简易乐器,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1)音调: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2)音量: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 可在下一节课中引入音乐元素,让幼儿体验音乐中的声音变化,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和好奇心激发。
《有趣的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精选8篇
《有趣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三单元《奇妙声音》中第2节《有趣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声音,解声音产生,探索声音传播,以及声音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各种声音,解声音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各种声音,解声音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气球、纸杯、绳子等。
2. 学具:小鼓、小铃、沙锤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敲击小鼓、摇动小铃,让幼儿闭上眼睛,猜一猜是什声音。
2. 讲解声音产生通过展示音响、话筒等设备,让幼儿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 探索声音传播用绳子将两个纸杯连接起来,让幼儿分别在两个纸杯上说话,观察声音传播现象。
4. 认识各种声音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具,尝试发出不同声音,并记录下来。
5. 例题讲解以小鼓为例,讲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
6. 随堂练习每组幼儿用学具发出声音,并解释声音产生和传播。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振动传递3. 声音特点:音调、音量、音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声音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声音,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声音产生和传播。
2. 答案:示例:汽车喇叭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声音有更直观认识。
但在讲解声音传播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难以理解,今后可以尝试用更简单易懂方式进行讲解。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一起探索声音奥秘。
同时,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声音传播和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是声音产生和传播讲解,以及作业设计。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详案《有趣的声音》
幼儿小班科学教案详案《有趣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同的鼓、铃铛、木块、塑料杯、纸张等。
2.图片:各种动物、乐器、生活用品等发声物体的图片。
3.音乐:《欢乐颂》等欢快的音乐。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到过声音吗?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关于声音的知识,你们准备好了吗?2.声音的来源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声音的来源。
请大家看这些图片,你们能告诉我它们分别是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吗?(出示图片:狗吠、猫叫、鸡鸣、鸭叫、火车鸣笛、汽车喇叭等)3.探究声音师:现在,我们来动手操作一下,看看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1)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鼓、铃铛、木块、塑料杯等。
(2)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铃铛等,观察声音的变化。
(3)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呢?4.声音的传播师: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1)教师将手机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里,播放音乐。
(2)幼儿用手触摸塑料袋,感受声音的振动。
(3)教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声音的知识,知道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
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活动中的收获。
6.结束语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真棒!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听一首欢快的音乐,结束今天的活动吧!播放音乐《欢乐颂》,幼儿跟随音乐欢快地结束活动。
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发声物体,并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拍照至班级群,教师进行评价。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由于篇幅限制,我将提供一个详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的大纲和部分内容,以供参考。
教案名称:《有趣的声音》一、活动目标认知目标:幼儿通过听声音,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学会辨别不同的声音。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声音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耳朵、保护听力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如小鼓、铃铛、沙锤等)眼罩或布(用于蒙眼辨声)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的猜测和发现)经验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声音传播和物体发声的基础知识。
三、活动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敲击不同的物体,引起幼儿的兴趣。
简单介绍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听声辨物:教师用眼罩蒙住幼儿的眼睛,然后敲击不同的物体。
幼儿根据听到的声音,猜测是哪种物体发出的。
声音探索:幼儿自由探索各种发声物体,尝试制造不同的声音。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记录分享: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和猜测的物体。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记录的结果,纠正错误的猜测。
声音游戏:进行“声音蹲”或“声音接力”等游戏,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认识。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能发出声音的物体,与家人一起分享探索的乐趣。
四、活动反思教师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和活动效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照片附上幼儿听声辨物、探索发声物体和游戏活动的照片,记录活动过程。
部分详细内容示例:三、活动过程(续)记录分享(详细):记录指导:教师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画出听到的声音对应的物体。
分享讨论:幼儿轮流分享自己的记录,教师和同伴一起讨论猜测的准确性。
四、活动反思(详细):幼儿表现:幼儿对听声辨物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声音探索和游戏。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锻炼,对声音的产生有了基本的认识。
改进建议:在下次活动中,可以增加更多关于声音科学的知识,如声音的传播、回声等,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探究身边的事物》第一章第四节,主题是《有趣的声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声音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听辨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声音,并能够模仿。
2.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听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听辨不同物体的声音,并能够模仿。
难点: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如铃铛、小鼓、玩具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耳朵贴画,用来贴在耳朵上,增强听力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活动:让学生带来各种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模仿这些声音。
2. 引入课题:通过一个故事,引入《有趣的声音》这个课题,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来源。
3. 讲解知识点: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振动产生的声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听到的各种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产生的,振动是如何产生声音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并试着模仿。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图片为主,可以画出各种发出声音的物体,以及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并试着模仿。
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让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声音,如狗叫声、猫叫声、鸟鸣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有趣的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能够听出不同物体的声音并能够模仿。
但有一部分学生在振动产生声音这个知识点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并试着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下次上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设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需要带来各种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并模仿这些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体验到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差异。
2. 培养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探究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各种声音的音频、图片、实物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2. 声音分类: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物,让幼儿观察和倾听这些实物发出的声音,并尝试将它们分类。
3. 声音探究:教师引导幼儿用耳朵贴在实物上,感受声音的传播。
教师通过操作实物,让幼儿观察和倾听声音的变化。
4. 总结: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究过程,共同发现生活中的声音。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活动室中设立“声音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探索和体验各种声音。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和反馈,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综合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的安全,避免使用有潜在危险的声音源。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耐心和细心,关注每个幼儿的反应和需求。
3.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给予个别指导。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操作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互动交流法:教师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认识和理解声音的特点。
八、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活动《有趣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活动《有趣的声音》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活动《有趣的声音》「篇一」一、活动内容的生成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有时为了丰富区角,而需要家长为班级收集一些废旧品,每每这时幼儿总是很自豪的跟同伴说:“今天我给老师带了” 过后,我们让孩子们把这些废旧品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柜里。
在过后的几天我们奇怪的发现,超市中的一些瓶罐都被孩子们拿了出来当乐器,(特别是较大的铁瓶罐)他们有的把较硬的瓶罐当小鼓敲;有的拿着瓶盖当;还有的找来一跟木棍及一个瓶盖当锣敲,还有的甚至懂得往瓶内投入东西,细听所发出的声音而且有的孩子甚至将它组成架子鼓。
这个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空瓶罐却成为了孩子的宝贝,但从中我有发现到,并不是每个瓶罐都受孩子们的欢迎。
因为瓶罐质量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它发出声音的不同,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们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并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声响,努力让孩子去倾听、辨认。
当孩子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与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索的对象。
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有趣的声音”这个活动。
二、教材的分析1、操作性:通过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是产生于物体的振动。
并在操作中初步的.感知,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2、艺术性:本活动将多种响声渗透于艺术作品,使原来单调而枯燥的声音变得既有趣又好听,作品有教强的艺术性,是适合幼儿学习的好教材。
3、可接受性:借助幼儿的操作,让幼儿自己感受什么样的声音是受大家欢迎的,为什么?并间接的培养幼儿要轻声说话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并对声音感兴趣,能关注周围环境的声音,能关注周围环境的声音。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能力。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教案: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主要内容为第3章“有趣的声音”。
本节课旨在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途径,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有高低、大小、长短等特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运用观察、实验、操作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的高低、大小、长短等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鼓、锣、铃铛、塑料管、玻璃杯、水、录音机、音叉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玻璃杯、一盆水、一根塑料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鼓、锣、铃铛等乐器,让幼儿听声音,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 探究声音的产生(10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将音叉放在塑料管一端,另一端放入水中,音叉振动时,水花四溅,发出声音。
让幼儿观察并讨论:“音叉振动时,为什么会有声音产生?”(2)幼儿操作实验:让幼儿用自己的玻璃杯、水和塑料管进行实验,观察振动产生的声音。
3. 探究声音的传播(10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将录音机放在教室的一端,教师在教室的另一端打电话,让幼儿听声音。
提问:“声音是怎么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4. 了解声音的特性(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让幼儿了解声音的高低、大小、长短等特性。
如:敲锣时声音响亮,敲鼓时声音低沉;敲击力度大时声音响亮,力度小时声音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 声音的特性:高低、大小、长短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电器、乐器等,了解它们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小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有趣的声音》(精选
小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有趣声音》(精选一、教学内容《有趣声音》这节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音产生、声音传播以及生活中各种声音辨识。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孩子们解声音是如何产生,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培养他们对生活中不同声音敏感度和辨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解声音产生原理,知道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2. 培养孩子们对生活中各种声音敏感度和辨识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原理和传播过程。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声音产生和传播,学会辨识不同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气球等发声物品,以及用于演示声音传播实验器材。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张声音辨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给孩子们演示音响、鼓、铃铛等物品发声过程,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声音产生。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声音产生原理和传播过程,让孩子们解声音是如何产生,以及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用气球进行实验,观察气球振动产生声音过程,并尝试用不同方式使气球发出声音。
4. 声音辨识(5分钟)我出示各种声音辨识卡片,让孩子们辨识生活中常见声音,如汽车鸣笛、鸟儿鸣叫等。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孩子们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有趣声音,以及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3. 声音辨识:生活中常见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有趣声音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自己话解释声音是如何产生。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有更直观认识,同时也培养他们对生活中各种声音敏感度和辨识能力。
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更多有趣声音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热爱。
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精选
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中的第一节《有趣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探索声音的传播,感知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以及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初步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感受到声音的传播。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识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3. 激发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识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铃铛、塑料瓶、沙子、小石子等。
2. 学具:小鼓、小铃铛、塑料瓶、沙子、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敲击鼓,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音响、鼓、铃铛等教具,展示不同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类。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学具,尝试通过振动产生声音,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用塑料瓶、沙子、小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声音乐器,展示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传播:空气、固体、液体。
3.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音调、响度、音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体,尝试通过振动产生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对声音现象的理解程度,以便于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活动《有趣的声音》(1)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活动《有趣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有趣的声音》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以及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理解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倾听、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重点:认识声音,了解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气球、尺子、橡皮筋等。
学具:小纸杯、绳子、笔、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响播放不同种类的声音,引导学生倾听并说出声音的来源。
2. 讲解声音的产生(10分钟)通过演示实验(气球、尺子、橡皮筋等),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产生,并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探索声音的传播(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用小纸杯、绳子、笔等道具,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并解释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的。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生活中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巩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声音,并尝试解释其产生和传播原理。
6.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10分钟)演示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并表达。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与生活的关系,并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利用声音为生活带来便利?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3. 生活中的声音:举例说明4.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感受与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一天中你听到的声音,并尝试解释其产生和传播原理。
2. 答案:根据学生记录的声音,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提高学生的观察、倾听、表达和合作能力。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注意力。
2.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操作活动,用语言表达声音的特点。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各种声音的音频、图片、操作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让幼儿倾听并猜测声音的来源。
2. 基本部分:a. 教师展示各种声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声音的特点。
b. 教师分发操作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声音进行操作,如敲击、摩擦等。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声音的操作活动。
3. 巩固部分: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如声音的高低、大小等。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用语言描述。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学环境中布置与声音相关的主题展示,让幼儿持续关注和探索。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在活动延伸部分,教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倾听和表达。
2. 评价幼儿对声音特点的理解和描述能力,看他们能否准确用语言表达。
3. 评价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观察他们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馈1.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应积极听取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作业中完成情况的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3. 教师应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有趣的声音_小班_科学_王烨
幼儿小班上册主题四次主题二教学活动四《有趣的声音》教学设计宁阳县实验幼儿园王烨活动目标:1.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活动准备:PPT课件、各种制造声音的材料(瓶子、各种各样的杯子、不同材质的纸、豆类、谷类、沙子)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分辨声音。
1.创设森林举行音乐会情境,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播放PPT。
(小猫、小狗、小鸭子)2.启发幼儿学一学出现的声音。
二、幼儿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1.播放PPT。
听一听小动物们需要我们怎样帮助它们。
2.幼儿自主选择帮助谁。
3.小动物们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制造声音的材料,试一试,怎样让他们发出声音。
4.教师介绍三个不同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依次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5.幼儿分组探索,教师分别进入各区域进行指导。
如:“瓶子区”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的瓶子装不同种类的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引导幼儿听听挥动、揉搓、敲击不同的纸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区”引导幼儿敲敲不同的杯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6.幼儿分组展示自己制造的乐器,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发出的声音。
7.教师小结:生活中很多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瓶子发出了好听的声音,瓶子里面放上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不同材质的杯子和纸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4.表演游戏《大猫和小猫》师:知道了瓶子宝宝的这个秘密,我们一起来表演大大的声音和小小的声音好吗?(伴奏: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喵喵喵喵喵↑可进行两次)三、谈一谈:我听见过的声音生活中还有很多好听的声音,你听见过哪些声音?四、活动延伸我们幼儿园里也有很多好的听声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效果分析】有趣的声音_小班_科学_王烨
幼儿园小班上册主题四次主题二教学活动四《有趣的声音》
效果分析
宁阳县实验幼儿园王烨
《指南》科学领域中,特别强调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讲,“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的体现。
因此,在本活动中我创设不同情境,始终让幼儿保持探索的兴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感知不同的声音。
整节课的流程和思路都比较清晰,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会发现和探索自制声音的有趣和神奇,并从中体会到了自制的乐趣。
我注重让幼儿听辨、猜想、验证不同的声音,充分的感知体验,在听辨中猜想,在猜想中验证,在验证中收货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探索方式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同样,我也有诸多的不足。
比如,提问的问题不够严谨,引导地不够清晰和深入,部分环节衔接地不够圆润、流畅。
通过反思,我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争取做得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上册主题四次主题二教学活动四《有趣的声音》
教材分析
宁阳县实验幼儿园王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
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所以在本次活动中创设了帮助小动物参加森林音乐会的情境,让幼儿听一听声音,动手制造声音,到最后的感知声音,充分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操作有声响的玩具,更是小班幼儿所感兴趣的,本次活动以听听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互动,在幼儿寻找摆弄探索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主要养成小班小朋友认真听的习惯和集体的感觉,培养集体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能力,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
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
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
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
《指南》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
”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有趣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