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土地资源调查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ppt课件

土地资源ppt课件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土地利用
类型。 A_____草__地_______ B_以__旱__地__为__主__的__耕__地 C以__水_田__为__主__的__耕__地_ D______林__地_______ (2)造成图中B、C两地土地利用阿 类型
D 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分布在_东__部___
湿润、半湿润 区
北方以旱___地___为主 南方以水___田___为主 阿主要分布在_山__区___
主要分布在_西__部___干旱、半干旱区
沙漠、戈壁、石山 等通常难以利用的
土地
主要分布在_西___部__内___陆___
利用程度
是我国农、林、渔 业的主要分布区,
土地利用程度
__很__高__ 主要用于_牧__业___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把 “___十__分__珍__惜__、__合__理__利__用__土__ _地__和__切__实__保__护__耕__地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在__农___耕___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 牧 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营造_防___护__林__,
达标检测
读图,回答下列题。
6. 图中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 乱占耕地
B. 乱砍森林
C. 围湖造田
D. 超载放牧
7. 针对此现象,我国应该( )
A. 计划生育
B.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C. 植树造林
D. 退耕还林
于世界平均水平。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第9页/共156页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
NKS
谢谢
土地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理学、 土壤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形成、分 布、数量、质量、评价、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 面。
3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 遥感监测、数学模拟等多种方法。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牧业用地、城市和工业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地域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分 布特点不同。
集中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 性,某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 和资源丰富,成为土地资源密集 区。
动态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 环境的变迁,土地资源的分布也 在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这些挑战对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更加 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
对策
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节约 集约用地、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法律法规等。这些对策旨在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3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自然和人文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地资
源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逐渐
形成。
土地资源的演变过程
土地资源的演变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运动等,人文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这些因素都会导 致土地资源的变化。

《土地资源调查》PPT课件

《土地资源调查》PPT课件
及标绘,双方同指一界,为无争议界线;如双方所指界线不同,则两
权 界之间的土地为争以土地,各方自认的界线同时在图上标清。 属 ⑤权属界线的外业调绘。 界 ⑥没有争议的按规定格式填写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并填写有争议土 调 地权届界线原由书,按《土地管理法》处理。 绘 ⑦铁路、公路、水利、工矿等企事业单位具有法律效力权属界线证
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精理选利pp用t 土地的建议。
5
1.3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定义: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
质 量
是指
土地资源
土壤
优劣程度 (评价)
土壤
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 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 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 健康等)、特定用途(包 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 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 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
获 得
野外实地调查及测定;收集相关学科 的调查成果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
精选ppt
8
调查指标
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水量、降 水季节、降水强度)
自 地形地貌 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 然 属 水 资 源 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灾害状况
蒙图 :将透明方格纸蒙在待 量测面积的底图上,使被测 图形完全置于不完整的厘米 和毫米格数为最少,这时固 定透明计算纸。
计算面积
查算 方格数
精选ppt
31
破碎毫米格数的估读,一般采取相互比较同
一格内界线两侧空白部分的方法,即将线条两侧

的空白部分的和视作“1”,然后分别判断出各侧

空白部分占“1”的十分之几。
式中:P为图形的面积;n为图形内的方格数; s为每个方格所代表的实地面积;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土地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土地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 土建地立资起源全可国持统续一利的用集评成价GI指S与标R体S的系土地管理与 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库和监测预 土报地模资型源。资产化研究 土地利用规模研究 新技术 新方法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土地资源(自然经济综合体)
调查与评价
类型与特征 数量与质量
开发与利用
类利用的土地 2.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图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土地的资源特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
(1)生产性:生物生产能力 自然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经济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土地潜力) (2)区域型 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导致 (3)动态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季相变化——动植物的生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类 型
依据







与 评 价
土 资 调 查
定量化依据
区 域 土 地
土土

地地

人生

口 产 定量化依据 发
承潜

载力

力与



土地可持续 利用的保证

的 保




基础理论研究
土地、土地资源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二、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视土地为一系统,利用系统论观点。 2.景观生态分析法 综合的生态系统研究方法,综合分析 3.现代技术应用方法 3S 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利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

城乡建设用地
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但土地利用强 度高,环境压力大。
林地
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长 周期长,采伐需严格管理。
水域
水体清澈,生态功能强大,但易受污染和 环境变化影响。
草地
草本植物生长快,放牧效率高,但易受过 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影响。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耕地
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是我国 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土地资源调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优化 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
招商引资
土地资源调查为投资者提 供了详细的土地信息和数 据,有助于吸引投资。
土地市场监管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支持 土地市场监管,维护市场 秩序,防止土地投机。
土地资源调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林地
覆盖着森林、灌木和 草地,是生态保护和 木材生产的重要资源 。
草地
用于放牧和草本植物 的生长,是畜牧业的 基础。
水域
包括湖泊、河流、水 库等水体,具有生态 、景观和资源价值。
城乡建设用地
包括城市、乡镇和农 村居民点,是人类生 活和生产的场所。
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
耕地
肥沃的土壤,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但易 受自然灾害影响。
土地资源调查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调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 供了基础数据和信息,有助于合 理规划城市、农业、生态等各类
用地。
土地权属管理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确定土地权属 关系,为土地登记、发证等工作提 供依据。
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支持土地征收 和补偿工作,保障被征收者的合法 权益。

土地资源统计课件PPT

土地资源统计课件PPT
海拔高度主要是通过气候要素间接作用; 地面坡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 交通运输、灌溉等方面; 地貌类型直接与土地资源的类型、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紧密相关。
15
水文要素
• 水文要素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 地表水与土地资源的特性、利用关系体现在:
– 地表径流的流水作用影响地貌类型的形成,从而影响 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 地表径流的丰缺状况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 灾害关系密切; – 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与水土流失有密切关系。
41
土地资源存量变化
• 在土地资源存量统计的基础上,求两个统 计时点(一般是年度)存量的差值,即可 以得到反映存量变化的统计指标。 • 由于一国(或地区)的土地总面积是相对 稳定的,因此,土地资源变化指标主要是 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来统计,尤其关 注不同利用方式之间转换所引起的变化, 以此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趋势。
• 区域内生物物种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 以直接引起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更替。 • 生物要素是土地资源质量的代表之一,能 够反映土地资源的综合特征,可以指示土 地资源演替的方向。 • 土地资源划分利用类型时,生物物种或生 物多样性种类是一个重要依据。
18
人类活动
• 人类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土地资源劳动 生产力水平的决定因素。 •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可以为人类 自我意识并可以予以改变的方面。 •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造成双重负荷:
3.00
耕地面积(万亩)
2.00
– 土地资源的大量占用和消耗; – 向土地资源环境排放的各种废弃物。
19
三、土地资源统计的基本内容
• 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经济活动规模 的扩大,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负面影响 越来越严重,因此,土地资源统计应回答 下列问题: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1.1)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1.1)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自然再生产过程,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产 品。 从工程建设角度看, 从工程建设角度看 , 土地可理解为建筑工程 的场所、承重受压的基础、坝堤等工程的材料 或物料,工程技术人员认识和区别土地的主要 依据是它的组成和性质,特别是它的力学性质 和物理性质等。 早期的地学观点, 早期的地学观点,将地球陆地部分、由泥土 和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水面(包括 海洋、江河、湖泊、池沼等)、地上空气层以 及附属于地球表面的各种物质和能力,均不列 入土地范畴之内。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这一综合体的环境条件。 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 此外应该指出的是,土地作为一个自然经济 综合体,具有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动力学 特征,是一个随单位时间变化的时空复合 (spatiotemporal synthesis)体,某一时段的土地性 质只是土地在随时间变化过程中的瞬间特定的 情况。因此,土地可以用以下数学函数予以描 述,即: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陆地是突出于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包括
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将土地限定在陆地范 围,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和劳动习惯。 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 . 按这一剖面的密度差异和性质的不同,可 分为三层,即以地球风化壳和地下水为主的地 下层;以生物圈和地貌为主的地表层;以近地 面气候为主的地上层。那些与土地特性无直接 联系的地上层(如高空气候)和地下层(如深层岩 石),并不包括在土地这一立体垂直剖面的范围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内,只是土地
近代地学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土地的认 识。如皮克曼(Brinkman)和奥尔森(Olson)于1973 年将土地的概念表述为:土地是地球表面的某 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 成生物圈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 动植物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活动的种种结 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重要 影响。 从生态学观点看, 从生态学观点看, 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 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种 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土地又是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土地资源形成要素ppt课件教学教程

土地资源形成要素ppt课件教学教程
土地评价与管理
Land Evaluation and Mangement
第 1章 土地资源形成要素
1.1 土地基本概念辨析 1.2 农用土地及其环境要素 1.3 城镇用地及其环境要素 1.4 小结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1)
土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土地是“地表及所有它对人类生存和成 就有关的重要特征”,是“地表的一个 立体垂直剖面,从空中环境直到地下的 地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 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C.S. Christian and G.A. Stewart, 1964: 《综合考察方 法论》
棉花、高粱等 一般作物难以生长
中国土壤资源构成
中国土壤类型空间格局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4)
水文地质因素: ➢影响因子(地下水的埋深、矿土地及其影响因素(5)
植被因素: ➢植被条件的双重意义(资源及环境 条件) ➢改善生态条件
中国植被分布图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6)
土地利用
国际机场跑道 铁路主干线,地方机场,耕作无限制
主干公路 土壤开始侵蚀,住房、道路;野餐等
铁路最大坡度临界 大型企业厂址等
轮式拖拉机等,旅游开发等 梯田、农林工程
等高农业;娱乐小径等
中国地貌类型分区图
土地类型的海拔高度分布
三大阶梯
1.2 农用土地及其影响因素(3)
土壤因素: ➢土壤对于作物生长的意义 ➢影响因子(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 度、土壤质地、土体构成、障碍层次、 有机质含量、酸碱度、营养成分等)
土地资产及其成因
土地资产概念的提出,是认为土地不仅 是社会进行物质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 而且还是一笔巨大的财产。
(1)土地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使土地经营

土地资源第一章PPT课件

土地资源第一章PPT课件
20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分为四个 时期:
1、20世纪50年代初的查田定产工作。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开展地区
性的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宜农荒 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3、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土地资源 学的雏形期。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土地资源学的发展 和提高时期。主要特点:由分散到系统;计算 机与遥感技术的应用;从定性向半定量和定量 化方向发展。
7
• 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 生产力是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 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 (土地的现实生产力:即现实条件下土地的生 产水平;土地的潜在生产力:指在可预见的将 来,对土地施加改造措施或更加集约经营条件 下土地的生产水平,简称土地潜力)
• 我国古书《易经》上赞美土地:至哉坤元,万 物资生,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志大,品物 咸享。
5、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在土地资源研究中的广泛
使用,土地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不断完善,向着综合化、精确化、模型化的方向发展,
如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
西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球都建立了专门的土地资源信
息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土地资源学中的应用,扩
大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

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5
• 另一种观点: 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对人类无用的土地, 即几乎不存在不是资源的土地,因此, 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 日常中两个概念经常混用。只是在特定 的场合或习惯用法上稍有差别。
6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1、资源特性
• 生产性 • 区域性 • 动态性 • 可更新性 • 多功能性 • 有限性 • 不可替代性

土地资源课件

土地资源课件

土地资源的自然评价与经济评价
土地资源的自然评价
自然评价主要考虑土地资源的自然属 性,如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条 件,以评估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和 限制性。
土地资源的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则侧重于土地资源的社会经 济属性,如区位、交通、人口、产业 等条件,以评估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和开发潜力。
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与潜力评价
面临的挑战
分析当前全球土地资源保护与利 用所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 城市化、人口增长等对土地资源 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定科学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
0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
资源分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和利用方式。
02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如通过市场机制
等。
土地资源管理的实践与应用
要点一
土地资源管理的实践
要点二
土地资源管理的应用
土地资源管理的实践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 评价、土地整治与保护、土地市场管理、土地监察与执法 等。
土地资源管理的应用包括农业用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 生态用地管理、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等方面。同时,在城 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管理还包括城市更新与拆迁安置等 方面的工作。
VS
土地资源规划的应用
土地资源规划的应用广泛,如城市开发、 农业发展、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领 域,同时也应用于一些具体的实践项目中 ,如土地整治、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等。
04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第1章3节土地权属调查ppt课件

第1章3节土地权属调查ppt课件
的权能。 使用中的占有 — 使用:见后
收益权:所有者对土地所产生出来的经济利益进行收取的权能。 是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
处分权:所有者决定占有与支配土地状态的权能,即决定土地
归宿的权能,是所有权的集中体现,是所有权的核心
二、土地权属内容包括
自留山是指农业集体化后分给社员使用和经营的小块山林。山权仍归集体所有,林木和林 产品归社员个人所有。为了鼓励社员植树造林,在不影响集体林业发展的前提下,把一部 分荒山划给社员作为自留山,是发展林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社员个体经营的自留山,
是社会主义林业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
198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业委员会《关于积极发展农村 多种经营的报告》中规定,可因地制宜,适当扩大自留地、饲料地、开 荒地的数量,最多不超过当地耕地面积的15%。同时还规定有柴山和荒 坡的地方,可划拨适当数量的【自留山】,以鼓励农民植树造林。在牧 区,集体牧民可划拨小片自留草场 ,用于饲养一定数量的自留畜。自留 地、自留山和自留草场均属于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出租、 转让或买卖,也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农业生产用途。自留地生产的产 品归农民自己支配,国家不征农业税。自留畜也归牧民所有和支配,在 各地规定的免征点以内不征税、不派购。自留地、自留山、自留草场的
测绘工程系
结束!
第五节 地籍调查单元及编号
一、地籍调查单元
1、基本单元
1) 地块 定义: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可以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 地空间区域 划分:原则上遵循属性的同一性进行划分; 利用类别—分类地块(图斑),法律属性——法律地块,
转让方式: ①出售 ②交换 ③赠与 ④抵押 ⑤继承 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指国家将土地的使用权依法无偿地 按一定的程序转给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土地条件调查》PPT课件教学资料

《土地条件调查》PPT课件教学资料
— (3)水质:理化指标 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化学成分、硬度、矿化
度、含有毒物质等。
①生活用水 ②生产用水
• 调查方法
(1)收集调查区的水文和水文地质资料(地上与地下) (2)对个别地段进行实地调查 (采样分析) (3)根据收集和调查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调查区水资源的性质和特点
2.5 植被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PPT课 件
§1.土地条件调查概述
(Characteristics Inventory)
• 1.1 概念:
是指对土地自然与土地利用直接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 调查。包括:自然条件的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 1.2 土地条件调查的目的
(1)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和土地政策提供重要的基 础资料;
(2)为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服务; (3)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4)为城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估价、土地税收提供
可靠资料; (5)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1.3 土地条件调查的基本内容
1.4 土地条件调查的工作程序
§2土地自然条件调查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ventory)
Soil CO 2 efflux (gCO 2-C m -2 hr -1)
1.5
Deciduous forest
1
Mixed forest
Coniferous forest
0.5
0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Elapsed days from Jan.01, 2002
2.2 地形、地貌条件调查
(1)城市规划 (2)繁华程度
①商服中心位置、数量与范围 ②商服中心的商店总数、零售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5.针对不同的土地资源调查目的最终得到 的成果有什么?
教学安排
课程讲授: 采用课件进行讲授,结合土地资源调查的需要,通过课 后作业与案例练习,使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课程的基本 内容 。
课程作业 课后作业+案例练习
成绩评定 期末成绩=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平时成绩(20%):考勤+作业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60%)
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
主 要
分布状况;

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

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
替规律。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研究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面积、土 地利用结构、土地权属状况,以及利用方式、程度、投入 与产出、存在的问题等。
• 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属性,表达社会作用的结果。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土地 劳动对象 资源 生产资料
• 土地资源:人类可以利用并能产生价值的土地。 • 土地资源<土地 • 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
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国土资源学——资源,发展 变化的概念)。 • 土地资源——在发展变化中对“人类可以利用”的转 化,使得土地资源和土地之间的概念缩小。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 量的性状指标。
指 土地的可量度或可量测的属性 如自然、社会和经济属性
获 得
野外实地调查及测定;收集相关学科 的调查成果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土地要素调查指标:
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
气 候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水量、降
㈠.任务: (1)查清土地的权属、界线及
其土地总面积。 (2)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
权属单位和行政单位的土地类 型、数量、分布及其面积(本 调查的重点),故又称土地数 量调查。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
调绘界线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界线;各级行政辖区(含村)范围界线; 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
参考书目
[1].吴次芳,《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国 农业出版社,2008. [2].刘黎明,《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一章 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目的和任务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水季节、降水强度)
自 地形地貌 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 然
属 水 文 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灾害状况


被 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特种土宜植物
土 壤 土壤质地、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障碍因素 地 质 岩石种类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社会经
交通状况及区位、人口和劳动力、基 础设施(如能源、供水、供电、电讯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 分布及利用现状等的调查.
大 体 分 为
土地 质量 调查
土地 类型 调查
土地 利用现状
调查
区域 土地资源 综合调查
专项 土地资源
调查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1.土地质量调查:
土地资源
质 量
是指
优劣程度 (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 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平衡、 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 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 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 的优劣程度。
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土地资源学的知识,借助有关 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查清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 经济属性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 土地的自然属性: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 况、历史演变。
• 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生产潜力、适宜性、限制性、 土地利用特点、权属关系和管理状况。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概念区分
• 土地与土壤:土地>土壤
土地:地上、地表、地下 土壤:土地表层部分,是土地的组成要素
• 土地与国土:土地<国土
国土:泛指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含领土、领空和领海
土地与景观 :不同范畴,部分交叉 土地与自然地理系统:不同范畴,部分交叉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定义(P3)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目录
1 课程介绍 2 课程目标 3 教学安排 34 参考书目
课程介绍
1.土地资源调查
导论篇:
理论基础;发 展动态; 基本内容与方 法。
调查篇:
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 土地类型调查 。
应用篇:
土地资源动态 监测; 土地资源调查 图件编制。
课程目标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 2.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有什么? 3.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量算面积 量算出各权属单位和各地类图斑面积。
编制图件 汇总面积
分幅权属界线图和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图件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 面积。
编写报告
编写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和技术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管理的 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 4、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P34)
• 以反映土地利用状况为主的,以及为区域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为目标。
• 一是盲区普查——盲区:通常是荒地或高山区、调查难度较大。综 合调查试图通过较为全面的综合调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P2)
土 自然产物
自然地理属性
地 人类劳动产物 社会经济属性
综合 体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
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
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 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植被——自然地理属性,表达 自然分异规律(自然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济条件 等) 、公共设施(医院、教育、文化

娱乐、体育、社区等)。

农用地生产力(农林牧渔用地结构、
属 性
土地 生产力
作物布局、垦殖率、单位面积产量或 产值、总产值或总收入、产投比)、 城市土地收益(区位、面积、营业额、
和收益 利润、税金)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2.土地类型调查
土地类型:是指由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候、水 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遵循各自的分异规律, 并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 大小不同的、相对均一的地域组合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