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讲述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详细内容如下: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的农耕文明黄帝的发明创造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的德政舜的孝行禹的治水成就二、教学目标1. 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功绩,体会他们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难点:理解炎帝、黄帝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尧、舜、禹的德政与治水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a. 炎帝的农耕文明b. 黄帝的发明创造(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a. 尧的德政b. 舜的孝行c. 禹的治水成就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解读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炎帝:农耕文明黄帝:发明创造2. 尧、舜、禹尧:德政舜:孝行禹:治水成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尧、舜、禹的治水方法,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1)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农耕,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
黄帝:传说中,黄帝发明了宫室、车船、兵器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尧:以德治水,注重民生。
舜:以孝治水,关爱百姓。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为人民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远古传说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内容包括炎帝、黄帝的传说,以及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以及远古时期我国的一些杰出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掌握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以及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学习情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4.讲述法:教师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材。
3.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炎帝、黄帝的传说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炎帝、黄帝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炎帝、黄帝的传说,以及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黄帝的妻子嫘祖、仓颉的传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炎帝、黄帝传说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样?(2)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答案:(1)鲧:堵,失败.禹:疏导,成功。
(2)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结束语:炎帝和黄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开创者,尧舜禹是他们的继承者。
黄帝以后,尧舜禹先后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板书设计当堂达标1。
“啊,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这是人民赞颂黄河的诗篇,说明了中华文明和黄河息息相关.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最为强大的部落是( A )①黄帝落部②炎帝部落③蚩尤部落④半坡聚落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
右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联盟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 A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3.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有关的是( B )①教民开垦耕种②种植五谷和蔬菜③建造宫室以避寒暑④教人们通商交换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4.海内外华人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D )A.中国人善于想象B。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远古的传说公开课教案
2021-2022第一学年历史公开课教案——《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歌曲,请欣赏歌曲<黄帝颂》。
顾名思义。
这首歌曲表达了对轩辕黄帝的赞美与歌颂。
歌词中的“文明始祖,中华炎黄”指的是谁?我们为什么习惯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第3课远古的传说》去一探究竟吧!二、学习目标“同学们,无目标不学习,请看大屏幕这是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目标。
”( 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 )“同学们,了解黄帝、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禅让制是本节课的难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新课讲授过渡: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以上三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炎黄联盟的学习。
五六干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比如炎带、黄帝、蚩尤等部落。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部落的位置”出示历史上传说中的部落分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个较大的部落都分布在黄河流域,那么为了争夺资源,部落之间经常会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自学指导一:炎黄联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4-15页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上划线。
(时间5分钟)1.炎黄联盟是如何形成的?2.涿鹿之战交战的双方是谁?结果如何?3.华夏族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找同学回答:1.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
2.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蚩尤战败。
(师:传说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骁勇善战。
善做迷雾,炎黄部落在与蚩尤作战的过程当中,曾经九战九败,。
后来,传说黄帝发明了指南车。
可以指示方向,最终战胜蚩尤。
皇帝在这场战争当中威望大增,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部落联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详细内容包括: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学习;探讨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分析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掌握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远古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难点: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黄帝、炎帝的壁画,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黄帝、炎帝等人物的事迹及其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黄帝、炎帝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远古传说。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远古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黄帝、炎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要点包括黄帝、炎帝的事迹、贡献以及他们的形象在华夏族形成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远古传说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等核心知识。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附学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的原因;“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准备: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和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图;《炎黄战蚩尤》图;祭黄帝陵活动相关图片;出土农具的图片;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导入:同学们,前面学习第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课后去阅读一些中国远古时代的故事。
其中有一篇叫《黄帝战蚩尤》,那是写一个黄河流域远古时代两个部落战争的故事。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我想同学们已经清楚了。
那么,黄帝除了打败蚩尤以外,还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被奉为华夏族的祖先?我相信,我们学了这一课后,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
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的内容。
感知理解一、炎黄联盟1.出示《炎黄战蚩尤》示意图,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到炎帝、黄帝和蚩尤部落的位置。
然后说说自己从课外读物中了解到的关于炎黄战蚩尤的故事。
讲述:黄帝与炎帝是住在黄河流域的两个部族,他们因争夺地盘发生战争,最终以黄帝获胜而告终。
从此黄帝声威远扬,各部族纷纷前来归附,黄帝的势力不断壮大。
再加上四方安定,国泰民安,黄帝渐渐产生了享受一番的念头,于是大修宫殿都城,开始耽于享乐。
九黎族的首领见黄帝荒废政事,就起兵反叛。
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展开一场大战。
黄帝的兵士被蚩尤布下的毒雾包围,黄帝踏上指南车指挥他们冲出毒阵。
蚩尤又请来风伯雨师助战,黄帝请天女帮忙,使风停雨散,并乘机打败了蚩尤。
黄帝从此兢兢业业,勤于政务,并与炎帝精心合作,和睦相处。
两个部落共同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远古的传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民族被称为华夏民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国具有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的祖先是谁?二、新课学习(一)炎黄联盟教师: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大家庭,被称为"炎黄子孙"。
传说中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和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
教师:中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前770 —前476年)。
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
正式将桥山轩辕设列为国家祭祀场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
从些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祀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
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教师: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
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H-.A1.黄帝教师: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多媒体展示2.炎帝教师: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教师: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主要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通过分析远古传说的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3. 感受华夏族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华夏族的认同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炎帝和黄帝的画像,引导学生猜测这两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分析他们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扮演尧、舜、禹,讨论如何治理洪水。
4. 例题讲解:讲解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强调禅让制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7. 课堂拓展:讨论黄帝、炎帝、尧、舜、禹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简述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答案:黄帝:发明衣裳、舟车、宮室、挖井等,被称为“人文始祖”。
炎帝:教民种植农作物,被称为“神农氏”。
尧:推行禅让制,将帝位传给舜。
舜:继承尧的治水事业,将帝位传给禹。
禹:治理洪水,划定九州,建立夏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
教材通过讲述这些传说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相对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学生对于传说时代的了解相对片面,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故事,掌握传说时代的基本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故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故事、文献资料等,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3.投影仪:确保投影仪正常使用,方便展示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如“黄帝战蚩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这些传说人物吗?他们有哪些故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说人物,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篇一:2016年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琢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知道大禹治水。
【教学难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正确认识尧舜禹时期“禅让”的含义。
【基础知识】一、炎黄联盟1.时间: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基本情况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联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4.炎黄战蚩尤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琢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5.影响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考古发现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
3.黄帝及其贡献(1)简介: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2)贡献: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发明了弓箭、指南车。
仓颉发明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4.考古发现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1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第三课。
这一单元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
前两课主要是通过考古成就来反映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生活的历史。
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同时,让学生从创说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内容兴趣较浓,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传说故事,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过,有些甚至很熟悉,这有利于教学。
同时,也由于初一学生的历史素养总体比较欠缺,大多数不具备分析历史的能力。
对于传说故事只限于知道层面,对传说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等问题,他们很少去思考。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说说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反映了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巨大贡献。
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2、难点: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构成和实质。
五、新课教学(一)新课导入师:学习了前两课之后,伴随着考古发掘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推断,我们了解了一些早期文明社会出现前后先民们的生活与生产状况,然而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还没有创造文字,当时的人们还不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讲述着他们前辈的故事,就逐渐形成了传说故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2----16页,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2、理解“禅让”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历史知识、团结协作的能力及以古鉴今的学科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黄帝、炎帝是“人文始祖”;“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在背景音乐《黄帝颂》中放《祭黄大典》的视频。
二、学习新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炎黄华夏的由来1.阅读教材,思考回答: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2.“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阅读教材,简述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活动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在东方。
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两部落结成部落联盟。
涿鹿之战,黄炎联盟打败蚩尤部落。
通过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黄炎联盟得到更大发展,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早期文明(或文化)缔造及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做出了卓越贡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依据材料归纳“轩辕”的功绩。
3.远古传说是历史事实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三、尧舜禹的“禅让”1.什么是禅让制?2.材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篇1【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
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二、新课讲授(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
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
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
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 远古的传说》优秀教案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嫘祖
3.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4.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是()
①炎帝部族②蚩尤部族③黄帝部族④尧部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5、“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2021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6、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A、黄帝
B、尧
C、舜
D、禹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
D、我们尊称蚩尤为“人文初祖”
8、现今的华夏族是哪两个部落结成联盟发展而成的()
(1)蚩尤(2)炎(3)黄(4)尧(5)舜(6)禹
A(2)(3) B(1)(2)(3) C(3)(4)(5) D(5)(6)
9、传说中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0、尧舜禹先后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
A、世袭制
B、禅让制
C、民主选举制
D、人民代表选举制。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炎帝与黄帝的传说、尧舜禹的治水故事、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具体章节内容为: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了解炎帝、黄帝的事迹,认识他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学习尧舜禹的治水事迹,理解他们为我国古代水利事业做出的贡献。
3. 华夏族的形成:探讨华夏族的起源,理解华夏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事迹;了解华夏族的起源及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人物的传说故事;华夏族的形成。
难点:理解华夏族的起源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分析古代治水事迹的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炎帝、黄帝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他们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讲述炎帝、黄帝的事迹,分析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影响。
(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介绍尧、舜、禹的治水事迹,探讨他们对我国古代水利事业的贡献。
(3)华夏族的形成:讲解华夏族的起源,分析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分析其事迹,讨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炎帝、黄帝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尧舜禹的治水事迹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农业、医药、陶器黄帝:战争、文化、制度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禅让制、选贤任能舜:道德品质、治国方略禹:治水事迹、三过家门而不入3. 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事迹,并分析他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第3课 远古的传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祖先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特点•掌握远古时代文化特点及基本知识•能够使用网络资源获取与远古文明相关信息教学重点•远古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内容•人类祖先的饮食、生活和文化特点•使用网络资源获取远古文化相关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母系制度的理解及其在远古社会中的作用•能够较为流利地叙述远古文明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用图片展示一些远古时代的文物和工具,引发学生对远古文明的思考,进入本文化课学习。
学习与探究(25分钟)1.人类祖先–介绍人类祖先的各个阶段,则如原始人类、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等,定位出所学知识的内容区域2.母系氏族–母系制度的介绍、意义及其在远古社会中的作用3.文化特点–通过图片等展示远古文明的各个方面,如饮食、居住、工具、艺术等方面。
让学生对于远古文明的各个方面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4.美术课堂(25分钟)–让学生通过在班内进行绘画再现远古文明中所使用的文物或者遗迹。
合作展示(25分钟)1.分组合作,每组介绍一些远古文化的相关知识,如般达尔洞穴壁画、石头史前庙宇、拉斯科洞穴肋骨竖琴等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使用网络等资源获取远古文明相关的其他信息。
小结(5分钟)简要回顾本堂课讲解的内容,并鼓励学生保持对于远古文明的兴趣。
同时,巩固本节课新学内容,明确自己今后的自主学习方向以及补充方式。
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课上提出问题并积极回答,主动展示绘制出的文物或遗迹等。
2.作业评价:通过回答问题或者呈现自己画的远古文明文物及遗迹评价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了解。
课后作业1.完成记述一篇关于所学的人类祖先的生存方式、母系制度以及远古文明主要特点、所有内容的文章2.使用网络获取与远古文明相关的其他信息。
教材参考1.《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文明——一部人类简史》等相关书籍或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古的传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民族被称为华夏民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国具有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的祖先是谁?
二、新课学习
(一)炎黄联盟
教师: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大家庭,被称为"炎黄子孙"。
传说中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和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
教师:中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
正式将桥山轩辕设列为国家祭祀场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
从些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祀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
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教师: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
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黄帝
教师: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多媒体展示
2.炎帝
教师: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
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教师: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
最终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多媒体展示阪泉之战图片
3.蚩尤
教师:据说蚩尤是位桀骜不驯的野心家.据《山西通志》和《安邑县志》载:他是安邑"蚩尤村“人。
传说蚩尤姜姓,牛首人身、铜头铁额、四目六手,不食五谷,以铁石充饥。
他好兵杖刀戟,能飞空走险,喷云吐雾。
教师:原来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部落。
多媒体展示炎帝黄帝大战蚩尤图
教师: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
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九战而九败。
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
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
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
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教师: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
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多媒体展示涿鹿之战图
教师:炎帝与黄帝两个部落联盟共同战蚩尤最终形成了华夏族。
多媒体展示华夏族形成的图片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为何叫炎黄子孙了。
多媒体展示祭拜轩辕图
教师: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末期社会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图片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师:炎帝,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还制作乐器琴瑟、还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1教育网
多媒体展示炎帝发明图片
教师: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多媒体展示黄帝发明图示
教师:在文中划出重点内容
多媒体展示
教师:《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嫘祖是传说中
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
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
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中的“颛顼帝”。
多媒体展示图片
问题思考: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发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学生:在生产上:制作出了陶器、发明了纺织等
学生:在生活上:教会人们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等。
使人们的生活有所保障。
学生:在经济交流上:教会人们通商交换。
学生:有科学依据: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
考古学家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的遗迹。
蚕茧和石制品等。
讨论: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明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学生:历史事实: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三)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实质: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一种制度。
多媒体展示禅让制图片
教师: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教师:尧舜禹的表现?
学生:尧教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解除水患;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师:大禹治水用什么方法治水的?
学生:挖沟开渠“疏”、“导”结合。
教师:治水的结果这样呢?
学生: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过上了安康生活。
多媒体展示大禹治水图片
教师: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禹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教师:大禹的尊称怎么来的?
学生: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
他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
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不敢进家门。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
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因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问题思考: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以工作为主,为国家建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三、课堂总结
从黄帝以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由此发端,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落笔第一人也是黄帝。
他是我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依托,是十几亿炎黄子孙心系一处的文化巨擘。
由他及历代有为国君的努力,中国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统一、团结,民主,富强!
四、课堂练习
1.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 D )
A.是文字的发明者
B.曾今打败了炎帝
C.制造出了指南车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A )
A.仓颉
B.嫘祖
C.黄帝
D.伶伦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远古的传说》学习中要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三、尧舜禹的“禅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