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合集下载

03第二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03第二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被检红细胞。
5. 每次输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标本必须保存于2~8℃至少7天 。
关二爱、生命受血呵护者健和康 供血者ABO和Rh定型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上述两种试验可以互相验证,如果两个结果不符,应通过 进一步试验确认血型。
新生儿和出生后6个月之内的婴儿由于血液中无ABO抗体 或抗体很弱,该人群可只做正定型。新生儿血浆中可能存在来 自母体的抗体,应注意鉴别。
剂会引起缗钱状形成。 • 3)标本抗凝不当,受检过程中出现凝血或小的纤维蛋白凝
块,误判为阳性。 • 4)定型血清中含有事先未被检测的其它特异性抗体,造成
假阳性定型结果。 • 5)多凝集细胞造成定型的假阳性。 • 6)鉴定用器材或抗血清被污染,造成假阳性。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 (2)可能出现假阴性的原因 • 1)受检细胞悬液浓度太高,与抗血清比例失调。 • 2)漏加或错加定型血清。 • 3)定型血清的使用方法错误,没有按说明书进行。 • 4)离心后重悬细胞扣时,摇动用力过度,摇散微弱的凝集。 • 5)抗血清保存不当,导致失效。
• 弱D人群作为献血者按照RhD阳性对待,其血液只能给Rh 阳性受血者输注;作为受血者按照RhD阴性对待,只能接受 RhD阴性血液。
关三爱、生不命规呵则护抗健体康筛选和鉴定
一、概念:
1、不规则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 ,也称意外抗体。不规则抗体包括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
2、自身抗体: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针对自己本身的红细 胞抗原这类抗体不仅仅与自身红细胞凝集,通常也与多数红 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造成的血型错误; • 4、能够排除获得性抗原(如类B抗原)和冷凝集现象对红
细胞定型的干扰; • 5、发现一些亚型中的不规则抗体。

红细胞血型检测

红细胞血型检测

三、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
一、概念:
1、不规则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 也称意外抗体。不规则抗体包括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 2、自身抗体: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针对自己本身的红细 胞抗原这类抗体不仅仅与自身红细胞凝集,通常也与多数 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3、同种抗体:不是针对自身抗原,而是与同种异基因的红细 胞发生反应,即与某些献血者的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第二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黄冈市中心医院 肖 华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输血前免疫学检查 盐水介质试验技术 酶处理试验技术 抗球蛋白试验技术 聚凝胺介质试验技术 微柱凝集试验技术 吸收放散技术 凝集试验技术 红细胞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学习要求
1.输血前检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受血者标本接受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时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4.抗体筛选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5.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抗球蛋白试验的临床应用有哪些方面? 7.微柱凝聚试验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8.常见的吸收放散试验的方法有哪些? 9.红细胞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有
(二)Rh(D)定型和定型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Rh定型主要鉴 定D抗原(IgG抗D和IgM抗D)。 Rh系统是最为复杂得多一个系统,抗原达50多种,涉及临 床的主要有D、C、c、E、e五个抗原,其中D抗原的免疫原性 最强,仅次于A或B抗原。D>E>c>C>e 1、Rh定型 血型鉴定方法有:玻片法、试管法、微量板法、 微柱凝胶法等。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微柱凝胶卡式血型鉴 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较高。

红细胞血型检测技术

红细胞血型检测技术
1)结果敏感、准确:灵敏度、准确度比传统的玻片 法和试管法液体介质中的凝集试验更高,重复性好, 肉眼观察清晰明确,易于判定且客观,避免了因经验 不足对结果判断的影响。
2)结果保存时间长:在室温条件下,凝胶试剂卡一 般可保存数天甚至数周,也可以拍照保留试验结果图 像存档备用。
3)标本用量少:标本用量为试管法的1/10~1/5,尤 其有利于新生儿及某些特殊血液标本的检测。
第二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技术 P36
血型血清学检验的重要性
血型血清学检验是输血前检查的必要内容,是 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生儿溶血病、 器官移植等重要的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基本理论
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无论是在体内或是在体 外,均可发生反应。
体外试验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本质是凝集反 应,其中抗体以前多从人血清中提取(但现在 的抗A、抗B试剂一般为基因工程制备的单克 隆抗体),又称为血清学试验。
微柱凝胶试剂卡分类
应用
中性凝胶试剂卡:用于ABO血型正反定型、RhD抗原 测定、其他血型抗原鉴定及盐水介质交叉配血等;
特异性凝胶试剂卡:用于ABO血型正定型、RhD抗原 测定和其他血型鉴定;
抗球蛋白凝胶试剂卡:用于IgG抗D抗体鉴定RhD抗原,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等。
卡式法的优点:
2. 原理 :葡聚糖凝胶颗粒-凝胶微柱-微柱凝胶卡。
是利用凝胶颗粒之间的间隙形成的分子筛作用,在微柱凝胶介质 中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经低速离心,凝集成块的红细胞因体 积大被凝胶阻滞不能通过凝胶层,留于凝胶介质的上层或中间, 即阳性反应;未凝集游离红细胞因体积小而通过凝胶之间的间隙 沉积于微柱凝胶检测管底部,形成细胞扣,即阴性反应。
7)药物: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聚乙烯吡 咯烷酮及静脉注射某些造影剂,血液粘滞性增 高,可使红细胞凝集而类似凝集表现。

2第三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2第三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吸收试验
原理:待检血清抗体加入已知抗原的红细胞,或待 检抗原红细胞加入已知效价的特异性抗血清,产生 抗原抗体反应,离心后分离经过抗原吸收的血清。 将吸收前与吸收后的血清用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并 测定其效价差异,若吸收后的血清效价低于吸收前, 证明待检血清中含有与已知红细胞抗原对应的抗体, 或待检红细胞与加入的已知抗原的红细胞血型相同。
实验原理
•分子筛技术和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游离红细胞和凝集红细胞是否能通过特 殊结构的凝胶介质,从而使不同状态的红 细胞得以分离
阴性反应 离心力作用下,未与抗体结合的游离红细 胞因体积小通过凝胶层,沉淀于底部,形成“细胞扣” 阳性反应 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红细胞因体积大被凝 胶阻滞不能通过凝胶层,留于凝胶介质的顶部或悬浮于 凝胶中
红细胞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 ABO疑难血型的鉴定 • 发现ABO血型新等位基因 • ABO基因突变的研究 • 新生儿溶血病(HDFN)的辅助诊断 • 某些疾病的病理研究 • 法医个体识别
本章小结
• 输血前检查的目的是准确选择用于受血者的血液 或血液制剂,使输注的血液成分能在受血者体内 存活并发挥其有效作用。
临床应用
•鉴定存在于红细胞上的弱抗原,分离、鉴定 混合抗体、鉴定新生儿溶血病和免疫性输血 反应的抗体等 •IgM抗体检测时应使用冷吸收、热放散 •IgG抗体检测时应在37℃吸收、乙醚放散
第八节 凝集抑制试验
重点提示
• 凝集抑制试验概念 • 唾液中可溶性ABH血型物质的检测 • P1、I等血型抗原凝集抑制试验
实验方法
•经典的血清学试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 IgG、IgA等抗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 也可测定补体组分C3、C4片段参与的免疫 反应。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人类红细胞血型检测方法

人类红细胞血型检测方法

人类红细胞血型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50-02自发现人类第一个红细胞血型以来,一个世纪中,人们使用免疫学和生物化学力几乎所有的血液成分中,检出数百种遗传多态性标记。

这个领域的成果,已用于输血移植等临床医学,以及免疫学、遗传学、法医学、人类学等许多方面。

红细胞血型检查主要用于一般体检,产前检查及输血前检查。

临床上最重要的为ABO血型及Rh血型两种,必要时还需检查其他血型。

1 常用试剂血型检查的常用试剂包括抗-A,抗-B,抗-H以及抗-D。

这类试剂有来自人血清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外源凝集素。

现在实验室所用的大多为单克隆抗体。

根据免疫球蛋白的性质,抗体可分为IgM、IgG两种。

前者在盐水介质中与相应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凝集,后者在抗人球蛋白试验、酶试验或其他胶体介质中发生凝集。

血型鉴定常用立刻离心试管法,以肉眼观察凝集反应,根据凝集反应的强度,以4+,3+,2+,1+及±区别。

所谓混合外观是指极大多数红细胞不凝集,只有少数红细胞呈凝集现象。

如少量的A型红细胞混匀于O型红细胞时,与抗-A血型试验即呈混合外观,原则上与弱凝集有所区别。

单克隆抗-A(B)试剂的研制成功和应用,为临床节省了大批珍贵的人源试剂血清。

但近年来,在ABO血型检测过程中,国外已有多篇因单克隆试剂引起假凝集现象的报道,国内孙爱农等亦有类似报道。

即单克隆抗-A与B型红细胞反应,单克隆抗-B与A型红细胞反应,这种现象均表明单克隆试剂与人源多克隆试剂存在一定差异鉴于单克隆试剂可造成假阳性结果,因此Butch(1994年)等认为输血前单个标本ABO/Rh血型检测,应该用人源多克隆血清。

由于目前国内市场上供应的几乎都是单克隆试剂,所以孙爱农等认为:厂家生产单克隆抗一A(B)成品时,应取不同来源杂交瘤细胞制备的抗-A(B)混匀,并用大批量包括亚型在内的标本验证,对输血前所有病人的检查,必须增加ABO反定型试验,对于有疑问的标本的血型鉴定和吸收放散试验,应该采用人源抗-A(B),以确保安全输血。

红细胞血型检测

红细胞血型检测

05
红细胞血型检测的挑战 与展望
检测技术的改进
自动化检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红细胞血型检 测正在逐步实现自动化,减少人
为误差,提高检测效率。
微流控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用于红细胞血 型检测,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 的优点,为血型检测提供了新的手 段。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 ,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红细胞血型, 为稀有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提 供有力支持。
详细描述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类型的血液,因为他们的红细胞表 面同时存在抗原A和抗原B,不会与任何其他血型的抗体发生 反应。然而,AB型血的人只能给A型、B型或AB型的人捐献 血液。
04
红细胞血型检测的应用
输血配型
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检测,以确 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容。
血型检测可以预防因血型不匹配 而引起的输血反应,如溶血反应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检测。
缺点
准确度不高,易受环境 温度、盐浓度等因素影
响。
酶法
01
02
03
04
原理
利用酶促反应,使红细胞表面 的抗原或抗体与相应试剂发生
反应,从而判断血型。
步骤
将待测血液与酶反应试剂混合 ,观察红细胞的反应情况,从
而确定血型。
优点
准确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 多种血型抗原的检测。
缺点
操作相对复杂,成本较高,需 要专业人员操作。
进行准确的血型检测。
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红细胞血型检测中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提高检测的准确 性和效率。
生物信息学

红细胞血型检测

红细胞血型检测

红细胞血型检测摘要】目前红细胞血型至少已发现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血型抗原。

ABO血型是最早发现的一个血型系统,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个系统。

本节重点介绍ABO和Rh两个血型系统。

【关键词】红细胞类型检验(一)ABO血型系统1.ABO血型的分类人类红细胞表面有两种抗原,分别为A抗原和B抗原,A型红细胞表面含A抗原;B型红细胞表面含B抗原,AB型红细胞表面含有A和B两种抗原,O型红细胞既不含有A抗原也不含有B抗原。

在人的血清中,存在着两种天然抗体,一种叫抗A抗体,一种叫抗B抗体,在A型人的血清中含有抗 B抗体,在B型人的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在AB型人的血清中既不含有抗A抗体也不含有抗B抗体,O型人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

两种抗体可分别与相应的A或B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2.ABO抗原与血型物质 ABO系统的血型抗原有A、B、H三种,它们属于多糖类抗原,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表面,与脂质、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抗原成分由多糖和多肽组成。

多肽部分决定血型的抗原性,多糖部分决定血型的特异性,H抗原是A、B抗原基础物质。

ABO各型红细胞上都有H抗原,O型最多,其顺序分别为O>A2>A2 B>B>Al B。

ABH抗原在胎儿37天时便能检出,以后反应的敏感性不断增强,至出生时红细胞 ABH抗原的敏感性已是成人的20%,至20岁时达高峰,抗原性终生不变,所以,初生儿不易鉴定血型。

3.ABO血型抗体 ABO血型系统抗体若按产生的原因又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

(1)天然抗体:没有可以觉察的抗原刺激,在体内自然存在的抗体称为天然抗体,如人体血清中的抗A、抗B抗体,就属于天然抗体。

天然抗体大多数都是IgM,分子量100万,分子的长度为95 nm,由于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不耐热,70℃加热l小时便破坏,能在等渗盐水中与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因此,又叫凝集素或盐水抗体或完全抗体。

红细胞血型检测完整

红细胞血型检测完整
正定型:用抗-A及抗-B试剂与被检红细胞反应,检测红细胞 表面是否存在A抗原或B抗原。
反定型:用标准A细胞及B细胞与被检血清反应,检测血清中 是否存在抗体。
由于ABO血型系统抗体多数为IgM类,在室温盐水介质中就 能出现明显的凝集反应。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
学习要求:
• 1.输血前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 2.受血标本接受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3.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4.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5.抗球蛋白试验的临床应用有哪些方面? • 6.红细胞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有哪些?
第一节 输血前免疫学检查
2)血清异常:血清蛋白引起缗钱状形成,影响反定型结果。
3)红细胞致敏:受免疫球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在含高蛋白介 质的试剂中,可发生凝集。
4)异常基因型:ABO亚型的检查中,A、B抗原可能为弱抗原 ,难以检出。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
5)近期输血:试验前曾输入过其它ABO血型不一致的血液, 使血液标本成为混合血型的红细胞悬液,定型时显示“混 合外观凝集”现象。
6)嵌合体血型:这种血型者体内有两类血型红细胞群体,定 型时可以出现“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7)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某些白血病患者和难治性贫血患 者中,ABO血型系统的抗原性可受到抑制,检出困难。
8)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红细胞因遗传或获得性的表面异常, 发生多凝集现象。
9)获得性B:由于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B” 的活性。
(三)标本的要求
1. 对输血前检查的血液标本应严格要求能代表受血 者当前的免疫学状况,标本还需经鉴定和标记, 保证其准确无误地来自受血者和供血者,应和血 液申请单上的内容一致。

红细胞血型检测

红细胞血型检测
冷凝集素效价低: 1:4以下 不含补体:56度30分钟灭活 不含HIV、HCV、HBV等病毒
另加染液,以区别。 A亚型应用抗A1抗体鉴定。
(2)单克隆抗体:
• 近年来血型单克隆抗体作为新型的诊断试剂取代了传统人血 清制备的抗体,进一步确保了输血安全。
• 优点: (1)特异性抗体,不含其它血型抗体、冷凝集素,使结果更 准确,不受干扰。 (2)不含HBV、HCV、HIV等病毒,避免了使用者受感染。 (3)可以形成工业性生产,节约了大量人血清的原料。
4、ABO血型鉴定出现异常的原因
1、原因: 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
责任心方面 技术方面 标本红细胞或血清本身的问题: 血清方面(抗体效价低或被抑制、假凝集) 红细胞方面(弱A、类B)
(1) 假凝集(串钱状凝集)
较多见,本身不是抗原与抗体的反应。 原因:
A 某些肝病、肾病等所致的纤维蛋白原及球 蛋白的增高。
• 第二阶段
真凝集阶段
直接法可检查受检者的红细胞是否已被不完全抗体致敏; 间接法可用于鉴定Rh血型及血清中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假阳性 抗球蛋白试剂不纯 红细胞洗涤已凝集
红细胞质量 不抗凝标本 漏加试剂 离心过度 盐水保存不当 红细胞直抗阳性
假阴性
红细胞、血清 及试剂质量
洗涤不充分 操作过程不连 续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目的:选择与患者血型配合的各种血液成分, 使之能在患者体内有效地存活,无不良反应, 从而达到安全、有效输血的目的。
输血前实验室检测
输血前实验室检测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 处理 二、受血者和献血者ABO和Rh 血型鉴定 三、交叉配血试验 四、特殊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五、血小板输注前的检查配血 六、标签和发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判读
• 阳性对照管凝集,阴性对照管不凝集,被检管出 现凝集为阳性,不出现凝集判定为阴性。 • 阳性对照管不凝集或(和)阴性对照管出现凝集, 试验失败。分析原因,重新试验。
第四节
凝聚胺介质试验技术
重点提示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 凝聚胺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季铵盐多聚物, 可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引起正常红 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聚集。加入柠檬酸 重悬液(中和液)后,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 异性聚集会因电荷中和而消失 • 灵敏度高,可检出IgM和IgG类抗体
实验原理
•分子筛技术和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游离红细胞和凝集红细胞是否能通过特 殊结构的凝胶介质,从而使不同状态的红 细胞得以分离
阴性反应 离心力作用下,未与抗体结合的游离红细 胞因体积小通过凝胶层,沉淀于底部,形成“细胞扣” 阳性反应 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红细胞因体积大被凝 胶阻滞不能通过凝胶层,留于凝胶介质的顶部或悬浮于 凝胶中
实验方法
•经典的血清学试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 IgG、IgA等抗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 也可测定补体组分C3、C4片段参与的免疫 反应。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DAT用于检测在患者体内致敏红细胞的不完全抗体和 (或)补体。 IAT用于检测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即在体外将人血 清与红细胞致敏,再与抗球蛋白试剂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
1. 主侧交叉配血:受血者血清(浆)与供者红细胞 反应,检测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者红细 胞的抗体。 2. 次侧交叉配血: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者血清(浆) 反应,检测供者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受血者红 细胞的抗体。 3. 自身对照:受血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浆)反应, 以排除自身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及红 细胞缗钱状假凝集等干扰试验结果的因素。
实验原理
• 常用: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 • Rh、Kidd血型系统的检出效果最好 • 对M、N、S、s、Fya、Fyb抗原破坏较显著
实验方法
• 一步法 在血清和红细胞反应体系中直接加 入酶液促进抗体与相应红细胞反应,敏感 性较差 • 二步法 用酶液消化红细胞后,洗涤去净酶 液,增强红细胞抗原性,使不完全抗体与 之发生反应,出现特异性凝集
• RhD血型鉴定:红细胞上存在D抗原时,可与抗D分型血清产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出现红 细胞凝集为RhD阳性,不凝集者为RhD阴性。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 不符合ABO血型系统Landsteiner法则的血型抗体, 即抗-A、抗-B之外的血型抗体 • ABO系统中的亚型,变异型的抗-A1或某种抗-B等 抗体 • 包括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 • 实验方法:盐水介质法、白蛋白介质法、低离子 强度介质法(LISS)、酶技术、抗球蛋白试验、凝 聚胺(polybrene)促凝技术和凝胶试验(Gel test) 等
血型鉴定 •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 • 交叉配血试验
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
• 原理: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凝集反 应来完成。 • ABO血型鉴定:正定型、反定型。
正定型,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抗原和(或)B抗原;反 定型,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抗-B抗体(凝集素)。
临床应用
• DAT:胎母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调查、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及药物诱发型溶血病的 诊断 • IAT: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器官移植、妊 娠所致免疫性血型抗体以及自身免疫性血 型抗体的检出和鉴定
第六节
微柱凝胶介质试验技术
重点提示
• 实验原理 • 适用范围 • 优点
第二节
盐水介质试验技术
重点提示
• 实验原理 • 实验方法 • 结果判读
实验原理
• 在盐水介质(saline medium)中,IgM类天 然抗体分子链较长可直接与含有相应抗原 的红细胞结合,并呈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 仅能检出IgM类抗体,无法检出IgG类抗体。
实验方法
• 平板法 应用于常规ABO血型和RhD抗原定 型,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 试管法 定型试验或半定量试验,如测定抗 体效价,结果准确、可靠。
第二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穆士杰
目 录
• • • • • • 第一节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第二节 盐水介质试验技术 第三节 酶介质试验技术 第四节 凝聚胺介质试验技术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技术 第六节微柱凝胶介质试验技术
目 录
• 第七节 吸收放散试验技术 • 第八节 凝集抑制试验技术 • 第九节 红细胞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
结果判读
• 阳性结果 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或溶血 • 阴性结果 红细胞呈游离的混悬状态 • 溶血 阳性结果
第三节
酶介质试验技术
重点提示
• 实验原理 • 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 作用于红细胞表面的多糖链,减少红细胞 表面负电荷,缩短细胞间距,增强IgG抗体 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凝集反应 • 改变红细胞表面结构,暴露出某些隐蔽抗 原,使IgG类不完全抗体可以与酶处理的红 细胞在盐水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
实验方法
• 两步:红细胞去电荷、红细胞复电荷 • 无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可在试验过程中产生 可逆的非特异性凝集,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产生的凝集则不可逆 • 试剂:低离子介质、凝聚胺溶液、重悬液
第五节
抗人球蛋白试验技术
重点提示
• 实验原理 • 实验方法 • 临床应用
实验原理
• 大部分IgG抗体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在 盐水介质中能够特异性结合,但不发生肉 眼可见的凝集反应,该类抗体称为不完全 抗体 • 抗球蛋白分子的Fab片段可与包被在红细胞 上的球蛋白分子的Fc片段结合,从而通过 抗球蛋白分子的搭桥作用使不完全抗体与 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产生肉眼可见的凝 集反应
适用范围
多用于抗球蛋白试验、ABO血型正/反定 型、交叉配血及其他血型系统抗原检测。 •中性胶 不含抗体,相当于试管的作用 •特异性胶 含特异性抗体,如抗-A、抗-B, 可进行AB抗原检测 •抗球蛋白胶 含抗球蛋白,可进行IgG类抗体 的检测
优点
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便于 保存、节约标本、标准化、使用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