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

合集下载

【语文】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二模)语文(PDF版)

【语文】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二模)语文(PDF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2019年深圳第二次调研考题及答案

2019年深圳第二次调研考题及答案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 2019.4本试卷共10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结实/结合驾驭/与会菱角/棱角B.信笺/栈道针砭/贬谪拾级/涉及C.脸颊/要挟精湛/斟酒巷道/小巷D.暗礁/樵夫脉脉/山脉缔造/真谛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是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

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对民众的影响很小,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只能是茕茕孑立的少数人的信念。

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疏不满,民众忍无可忍,则蛰伏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

A.形形色色 B.茕茕孑立 C.忍无可忍 D.蛰伏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9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逆转,也意味着人们生活质量、消费水平以及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B.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今年2月份楼市微露回暖迹象,但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来说依然处于冬季,在国家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仍会继续下降。

C.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人类的宇航员和机器人宇航员首次在太空实现了历史性的第一次握手,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D. 很多人就餐时选择洋快餐,是因为洋快餐具有相对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多年积淀的品牌信誉,但是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却对麦当劳的食品质量问题进行了曝光,可见,洋快餐并不一定安全。

4.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西方文化中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你我”之见,一种拒绝“非我族类”的价值传统。

,。

,那么我们就要相信:西方文明还没有做好接纳一个多元文化世界的心理准备。

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pdf版)

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pdf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版)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版)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详解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解析】A中的“同时”不对,原文是“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C中“按照自己的理解”不对,原文是“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D中“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 不对,原文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2.D【解析】“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与原文“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不符。

3.C【解析】原文是这样说的“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解析】“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错,根据图表2的数据分析,应该是东京的人口增长空间比首尔的大。

5. C【解析】A原文“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

在创造相同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

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

”并不是“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

B原文是“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

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

”D说法太绝对。

原文是“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6.参考答案:(1)发挥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控制污染。

(2)加强政策引导,使人口分布更加均衡(或:避免人口与劳动力的过度集中);(3)以人为本,推动人城和谐(或:避免将城市化等同于楼宇化、产业化)。

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2019.4.18(1)

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2019.4.18(1)

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

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

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详解)(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答案:B(解析:A项错误,“荒腔走板的解读”虽然“随之出现”,但并不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后文所说的“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B项正确,原文提到“读者接受有其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又提到“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综合以上可知B选项表述正确。

C项错误,原文表述是“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而非“读者按自己的理解”。

D项错误,“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并非作者本意,“多元理解”反对“唯一标准答案”,更好理解作品则需要通过“代代相承”的接受链、以及多种理解的互补来实现,这些都不等同于“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且按照作者意思,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相对最像”“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2.答案:D(解析:A项正确。

文章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出发点,这是其“写作动机”,并指出了多元解读中“混淆事物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读者决定论”等误区,也阐述了“避免纯主观、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等原则,这些都是为了真正(或更好)理解作品。

B项正确,源于文章第三段,文章先从正面说明接受美学“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接着将“斧头—石头”的关系与“作品—废纸”的关系进行类比,批驳了那些片面夸大读者作用的观点。

C项正确,源于文章倒数第二段,由原文“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可推断得知。

D项错误,原文“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及解析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及解析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水平。

水平层级为B级、C级。

【试题分析】A项前半句“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源于原文第一段,后半句“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源于原文第三段。

从全文看,文章主要是从“媒体”和“信息受众”两大角度实行对策分析,所以,需要把对策转换为问题或原因,即“从媒体能够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能够转换为“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高”,从“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升理性使用新媒介的水平”转换为“受众使用新媒体缺乏理性”。

由此可知A错。

B项源于原文第一段。

原文说“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题目表述为因果关系,所以B项错误。

C项源于原文第二段,原文“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实行精准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整合两层意思,可知C项准确。

D项,原文意思是媒体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以达到“推广服务项目的目的”,所以D错。

)2.【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水平。

水平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考生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答案是B。

A项是对原文论证前提和指向性分析。

立论前提由原文第一段“新媒介在……同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能够推知;立论指向问题解决策略,即,“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项错。

B项是对文章核心论证问题的分析,前半句“文章围绕着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个问题”中“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概括错误,“为何”与“如何”区别很大,“为何”是原因分析,“如何”是怎样做,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分析。

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通常是自觉的、有目的的。

当我们说一件东西有内在价值时,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值得重视和追求,而说一个东西具有工具价值时,它的重要性体现于它是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

是内在价值,还是工具价值?不同的思考可导致不同的结论。

比如,同样主张保护自然环境与濒危物种,有些人看重的是自然物种的工具价值。

对于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到最后只留存少量样本的天花病毒,他们更倾向于销毁。

虽然天花病毒样本可能包含有某种遗传物质,可以帮助人类征服癌症、艾滋病之类的疾病,但万一实验室发生破坏性事故,导致天花病毒样本失控、蔓延,人类几百年来的努力就会毁于一旦。

对他们而言,一个物种的灭绝,最多意味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少了一种手段而已。

然而,重视自然物种内在价值的人,对于一个物种的灭绝往往会感到更加痛苦或焦虑。

他们认为,天花病毒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物种,本身就具有保存的价值,至少人类没有权利故意销毁一个天然物种。

又如,有人把肉体快乐当作一种内在价值来追求,也有人认为肉体快乐仅仅是幸福的一个条件、一种手段。

对于前者,肉体快乐作为幸福的内在部分,其作用是无法被别的东西取代的;对于后者,肉体快乐的作用通常是可以被别的东西取代的——有时恰恰只有放弃肉体快乐,才能得到他们所理解的那种幸福。

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密不可分。

一方面,目的支配手段,高于手段,但并不是任何手段都可以用来实现一个目的,不能借口目的正当而滥用不正当手段,更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手段而放弃目的。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是人类进步的根本目的。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正是为了要消灭武器而拿起武器,为了要消灭战争而不得不进行战争。

但是,即使在进行正义战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虐待俘虏,不能从肉体上消灭已经丧失战斗力的敌人。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答案:B。

解析:A项错误,“荒腔走板的解读”虽然只是“随之出现”,但并不是因“提倡多元解读”而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后文所说的“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B项正确,原文提到“读者接受有其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又提到“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综合以上可知。

C项错误,原文表述是“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

D项错误,“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并非作者本意,“多元理解”反对“唯一标准答案”,更好理解作品则需要通过“代代相承”的接受链、以及多种理解的互补来实现,这些都等同于“挑选正确的理解”。

2.答案:D。

解析:A项正确。

文章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出发点,这是其“写作动机”,并指出了多元解读中“混淆事物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读者决定论”等误区,也阐述了“避免纯主观、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等原则。

B项正确,文章先从正面说明接受美学“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接着将“斧头—石头”的关系与“作品—废纸”的关系进行类比,批驳了那些片面夸大读者作用的观点。

C项正确,由原文“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可推断。

D项错误,原文“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

引用李、杜诗歌的例子,意在为了说明“读者决定论”之类的错误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读者虽然无法起到决定作用,但根据前文,读者的主观理解对作品阐释有着重要作用,对经典文本的地位也必然产生影响,没有读者的推崇也就不存在经典文本的地位。

3.答案:C。

解析:A项正确,根据原文“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可以推断。

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2019.4.18(含答案)

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2019.4.18(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

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

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

【语文】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详解)(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答案:B(解析:A项错误,“荒腔走板的解读”虽然“随之出现”,但并不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后文所说的“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B项正确,原文提到“读者接受有其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又提到“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综合以上可知B选项表述正确。

C项错误,原文表述是“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而非“读者按自己的理解”。

D项错误,“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并非作者本意,“多元理解”反对“唯一标准答案”,更好理解作品则需要通过“代代相承”的接受链、以及多种理解的互补来实现,这些都不等同于“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且按照作者意思,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相对最像”“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2.答案:D(解析:A项正确。

文章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出发点,这是其“写作动机”,并指出了多元解读中“混淆事物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读者决定论”等误区,也阐述了“避免纯主观、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等原则,这些都是为了真正(或更好)理解作品。

B项正确,源于文章第三段,文章先从正面说明接受美学“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接着将“斧头—石头”的关系与“作品—废纸”的关系进行类比,批驳了那些片面夸大读者作用的观点。

C项正确,源于文章倒数第二段,由原文“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可推断得知。

D项错误,原文“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

引用李、杜诗歌的例子,意在为了说明“读者决定论”之类的错误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读者虽然无法起到决定作用,但根据前文,读者的主观理解对作品阐释有着重要作用,对经典文本的地位也必然产生影响,没有读者的推崇也就不存在经典文本的地位。

)3.答案:C(解析:A项正确,源于文章四、五、六段。

根据原文“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可以推断得知。

B项正确,根据原文“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偏;同时,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可以推断得知。

C项错误,根据原文“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也就是说,文学具有普遍性,所以读者理解人物时,在性格、言动方面与作者设想“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这并不等于“以作者设想为主”,而仍然是读者发挥“想象的自由”的同时接受文本“基本的限制”的结果,根据第2小题C选项也可推断得知。

D项正确,源于材料第四、六段综合“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以及“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可以推断得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答案:C(解析:本题为读图题,主要围绕材料二的两个图表展开。

A项正确,通过图表1可以看出来,而“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这一推断也包括在图表中。

B项正确,从图表1可以看出四个城市的面积的确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而很明显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C项错误。

根据图表2,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之间并不符合正比关系,选项前半部分“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正确。

根据图表2东京的人口密度是4187,首尔是5339,前者的确比后者低很多;东京人口总数是3593,首尔是2495,东京要比首尔低得多,可见,选项“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这部分的表述是正确。

但人口增长的空间主要取决于人口密度,故不能推断出东京“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D项正确,综合的图表1与图表2,全市人口密度较低而中心城区人口过密,明显是“人口分布不够均衡”的表现。

)5. C(解析:A项错误,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得“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但不等于“大城市污染更少”。

B项错误,“土地利用率越高”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来看的,但并不涉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C项正确,这是对原文“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的转述。

D项错误,要避免大城市病,只做到以人为本是不够的,需从多方面入手,所以“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无法构成充分条件。

)6.参考答案:(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污染;(2)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均衡分布;(3)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4)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5)制定相关规划,实施相应举措,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6)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构建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

(每点1分,共6分。

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解析:首先需定位城市病的表现或原因,在针对性地到材料中寻找对策,而不应只是归纳概括材料。

按照材料二的标题、材料三、材料四等可以归纳出城市病的几个表现或原因:人口分布失衡(源于材料二);偏离人本轨道(包括楼宇化、一味产业化),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源于材料二);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带来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降低(材料四),等等。

从四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如下缓解“城市病”的策略:(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污染(源于材料一,“为外来人口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可能与“人口分布失衡”“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呈正相关,会恶化而非缓解“大城市病”);(2)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努力促进人口均衡分布,同时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减少拥堵(源于材料二);(3)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让城市家园化而非楼宇化、产业化,让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有机体(源于材料三);(4)制定城市相关发展规划、实施相应举措,将劳动密集型和重化工业迁往郊区,而聚集更多现代城市型工业,还可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形成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重视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源于材料四)。

概括言之,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2)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均衡分布;(3)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4)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5)制定相关规划,实施相应举措,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6)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构建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

【争议:材料一所说的发展大城市的优点,能不能是解决城市病的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答案:D(解析:A项正确,对“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的描写,出现在小说开头,从老太婆安抚小孩“娃娃,甭怕”、小孩“迟疑地望着老太婆”等细节,结合后文回忆与部队走散、最终遇着老太婆的情节,可知孩子内心是彷徨不安的。

原野的环境衬托他的心理。

对“孤冷的月亮”的描写,出现在第三段,孩子当时已经安顿下来,得到老太婆的关爱,文中写到“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可见环境与人物的感受是反衬的关系。

B项正确,“红五星”在文中共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是孩子与百姓交谈,还不敢把红五星的帽子拿出来,表明孩子还心存疑虑;第二次出现,红五星的帽子被连长搜到了,小孩红军身份被曝光,孩子必须面对生死的考验;第三次出现,红五星的帽子在孩子眼中变模糊,“渐渐地高去”,用来红五星象征着红军崇高的精神。

这些都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并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C项正确,老婆一开始说“你是……嗯,咱知道”,已经表明她了解小孩的身份,把他带回家中后给吃住,后面又在连长面前认小孩为“孙子”,这些都表明她“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为孩子送来吃的、穿的,与他亲切地聊天,在连长面前又“壮着胆子”附和老太婆,为孩子打掩护,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孩子的爱护,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正如孩子所说“红军……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

D 项错误,小说以连长拥抱孩子结尾,与前面他说的“那末给你一颗枪弹吧”形成明显反差,所以看似突兀,但又“在情理之中”,是因为连长的变化是由其内在情感的变化造成的:开始时“冷冷的看着”“冷冷的问道”,这是在不动声色试探孩子;后面“忍不住了”“跑过来用力拥抱”是对孩子至死不忘抗日的敬佩。

所以D项第一句表述没有问题,错在后半部分,一是“连长……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于文无据,从连长后面的慷慨陈词可以看出,他更有可能原本就认同抗日的,这样他的突然转变才更符合人之常情,所以说他“彻底改变立场”也是不对的。

另外,最能打动连长的,不是“孩子视死如归的英勇无畏”,而是孩子“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的话语背后那种至死不忘抗日的决心。

)8.参考答案:(1)指的是东北军连长要杀害孩子的一颗枪弹,但最后却没有执行;也指孩子让东北军连长留着的那颗枪弹,希望他拿它去打日本。

(2)象征着小红军的精神品质,他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团结一致来抗日的觉悟、英勇无畏的精神;也象征着东北军连长被孩子感动,国耻家仇未忘,良心未泯。

(3)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统一战线,团结一致来抗日,必将摧毁敌人,取得胜利。

(每点2分,其中每一分句要点1分。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解析:要阐释标题的内涵,首先要分析这个标题的构成:“一颗未出膛”是定语,强调其尚未完全表现“枪弹”这一特征;“枪弹”这一中心语,它可以实指“枪弹”,也可以是喻体,指向充满力量的对应之物。

然后,要把题目与文本关联起来,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一是指向小说情节,二是指向小说的主人公,三是指向小说的其他人物。

它们都与题目存在密切的关联。

还要注意答题时,除了第一点答情节是实指外,另外两点,既要突出其“未出膛”的特征,又是体现与喻体“子弹”的相似性。

(每点2分,其中每一分句要点1分。

)9.参考答案:(1)如实(或通过细节)正面描写孩子的言行心理,符合“小红军”年龄与身份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