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 《陀螺》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 《陀螺》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c7a6b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3.png)
《陀螺》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陀螺》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一次陀螺比赛,以及通过这次比赛所获得的感悟。
全文以陀螺为线索,展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趣味和成长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过陀螺比赛的过程,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感受成长的喜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3)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陀螺比赛的趣味,激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2)体会作者在比赛中获得的成长启示,培养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陀螺比赛的过程和作者的心情变化。
2. 体会作者在比赛中所获得的成长启示。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陀螺玩具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陀螺玩具,引导学生关注陀螺的特点和玩法。
(2)邀请学生分享童年时期的陀螺游戏经历,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圈画出不懂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小组,讨论陀螺比赛的过程和作者的心情变化。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难点进行讲解。
(2)分析陀螺比赛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3)讲解作者在比赛中所获得的成长启示,引导学生思考。
5. 情感体验(1)学生模拟陀螺比赛,体验比赛的紧张和刺激。
(2)学生分享比赛感受,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陀螺比赛的趣味和成长启示。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陀螺》陀螺比赛:过程、心情变化成长启示:勇敢面对挑战、珍惜友谊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1529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c.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小班教案:陀螺篇一目标:1、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验与同伴分享经验的快乐。
3、学习合理利用不同的工具。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准备:1、小陀螺若干个(能转和不能转的)。
2、圆形纸片、火柴棒、大头针、剪刀、彩色蜡笔、铅笔、尺、双面胶等。
过程:一、玩一玩陀螺(目标指向→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发现陀螺转与不转的原因,激发幼儿探索陀螺制作的兴趣。
)分组玩一玩陀螺,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第一次尝试制作陀螺(目标指向→引导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获取实践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1、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你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2、幼儿尝试制作。
要求:把你碰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解决办法记在心里,一会儿告诉大家。
3、集中交流:分别请成功和不成功的孩子讲一讲碰到的困难和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师幼共同总结制作要领。
三、第二次尝试制作陀螺(目标指向→引导孩子合理利用不同的工具,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鼓励同伴互相帮助。
)1、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和图案装饰陀螺。
2、鼓励同伴互相帮助,教师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集中交流:碰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四、陀螺旋转比赛(目标指向→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孩子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引发孩子思考,为下一次活动埋下伏笔。
)1、组织孩子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
2、你在玩陀螺的时候,发现了什么?3、为什么陀螺一转动,彩色就不见了呢?五、延伸活动: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教学反思: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热爱探索、学会探索,我把主题活动《彩色陀螺》它是手工,但更多意义上是以科学活动为主线来进行的。
把它定为“彩色纸陀螺”作为科学纸趣艺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内容来作为公共课活动,“制作会转动的纸彩色陀螺”环节中渗透着一些科学知识,这样又有科学方面的探索,既有艺术方面的装饰纸陀螺的色彩美。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ca338227284b73f34250e7.png)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1 【自学目标】知道珍珠鸟很怕人,了解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
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重点】感受我们“日渐亲近的情谊”。
【自学过程】一、导入(师)这两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
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
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二、读书学习1、(师)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提示:⑴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⑵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
⑶ 起先……笼子周围……屋里……柜顶……书架上……画框上。
⑷ 我不管它:……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得到了它的信赖,它与我越来越亲近的语句。
2、(师)这些语句给我们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
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几处印象最深的语句,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师:日渐亲近。
细读:⑴ (师)那我们就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语句”。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一会儿请你谈谈感受。
(提示:学生结合鸟笼里、鸟笼外的环境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我”对珍珠鸟的关爱、理解与尊重。
) (师)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继续谈感受,教师适时引导。
(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
⑵ 哪些语句表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情景?读相关语句。
(提示:在课文的六七自然段。
) ⑶哪些语句表现了“小家伙神气十足站在书架上”?“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
(提示:读一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家伙生活的多么的快乐,虽然还在远远的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 ⑷ 你是怎么体会“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谊。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90a35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6.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陀螺》故事背景和内容。
–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性格和行为。
–掌握相关词汇和成语的意义及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陀螺》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性格。
2.理解文中的成语和相关词汇。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
2.运用成语和词汇进行表达和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谈论陀螺的来源、种类、玩法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1.阅读《陀螺》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2.解释生字、生词,讨论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三、讨论小组讨论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四、活动1.分角色表演《陀螺》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同身受。
2.制作陀螺模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总结回顾故事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表现积极。
但是在活动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多样性,吸引更多学生的兴趣。
另外,在知识点讲解上,应注意简洁明了,避免信息过载。
下一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更多相关资料和练习。
以上是本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陀螺》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陀螺》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01654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1.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陀螺》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陀螺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5.能够通过观察陀螺的运动,学会发现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教学准备1.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陀螺》人教(部编版)。
2.课件:陀螺的制作过程图片。
3.辅助材料:陀螺制作所需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讲解陀螺的历史和制作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利用课件展示陀螺的图片,让学生猜测陀螺的运动规律。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让学生跟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老师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第三步:课文分析(20分钟)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角色展开对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步:陀螺制作(30分钟)1.分发陀螺制作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陀螺。
2.结合实际制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五步:课堂小结(10分钟)1.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陀螺的认识。
2.鼓励学生提问,澄清疑惑。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0.陀螺》。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利用家中材料动手制作一个陀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陀螺的制作和运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提高对课文理解的深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芦花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芦花鞋》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8d65f8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b.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芦花鞋》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英子一家的故事。
通过卖芦花鞋的过程,展现了他们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喜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逐渐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劳动的喜悦,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会珍惜亲情、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感悟人物品质,培养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心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人物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场景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作业本: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冬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回忆冬季的场景。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冬天人们穿什么样的鞋子吗?”进而引入本课《芦花鞋》。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56353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7.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杨先生挑了一只最漂亮的陀螺给小孩们看,小孩们非常喜欢它,又问了许多问题。
“先生,您打陀螺真厉害!”小明说。
“我小时候也打过呢。
你们都知道吧,打陀螺是要用线绕在陀螺上的。
”“可这些陀螺怎么没有线呢?”有的孩子问。
“这些是没有用线的陀螺,叫‘空陀螺’。
你们要认真听我说啊,空陀螺既没线,又轻巧多了。
空陀螺要是旋转得好,就能听到它发出嗡嗡的声音。
”“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小红问。
“这是因为陀螺旋转的时候,里面的那个东西在迅速地摩擦空气。
”杨先生解释得很详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激动得都开始跑着打陀螺了。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陀螺的种类和原理。
2.学会制作、运用空陀螺。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制作空陀螺的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自己的空陀螺。
教学准备1.空白纸板、修正液盖子、牙签、彩线、陀螺装饰材料等材料。
2.漂亮的空陀螺样品,以及制作它的步骤。
3.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拿出漂亮的空陀螺样品,向学生展示,并简要介绍空陀螺,引发学生对陀螺的兴趣。
2. 学生自行制作空陀螺老师向学生讲解制作空陀螺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在班级里一起制作。
同时,老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
3. 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交流他们的陀螺制作过程和经验,并分享他们创造的空陀螺的运用方法。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经验,一起探讨如何让空陀螺旋转得更好。
4. 利用空陀螺进行游戏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空陀螺带到课堂上,老师设计相应的游戏,让学生互相比拼他们的空陀螺,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了解了不同种类的陀螺,学习了制作空陀螺的方法和原理,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满足他们的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需求。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陀螺》教案2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陀螺》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f43ed47e21af45b207a86a.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陀螺》教案2篇教案1:教学建议:1.本文语言生动,对人物心理刻画准确。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游戏中蕴含的道理。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并在学习中提出问题。
难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有关高洪波的录像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高洪波的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掌握词语本课中用了很多成语,把自己喜欢的成语抄写下来。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请你从中找出描写战斗性强的词读一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2.简介作者高洪波,看多媒体课件,从这些词语中你能看出小作者有怎样特点。
3.默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三、梳理文章的脉络根据提纲把文章分成下面几部分。
1.陀螺的名字2.陀螺制作方法3.陀螺的玩法4.“我”制陀螺5.叔叔送“我”陀螺6.陀螺给“我”带来欢乐和自豪7.明事理四、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并识记。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提出本节学习要点二、赏析文章语言美1.玩陀螺曾经由于什么原因让“我”感到懊恼?又是怎样从懊恼变成了自豪?(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引导)2.教师引导从关键语句来体会情感的变化。
你能找到描写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的文字吗?(1)“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
第20课《陀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20课《陀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0635e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0.png)
教学过程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课文按()陀螺——()陀螺——()陀螺——()陀螺——()陀螺的顺序,回忆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揭示了的道理。
明确:说做得斗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批注的方法理解课文,感受陀螺带来的乐趣,感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个深刻的道理。
学习任务四:多角度批注,理解课文内容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从多个角度作批注。
学习提示:先默读课文内容,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找到感触、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批注的内容既可以是读书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
2.自主阅读,边读边作批注。
3.在小组中交流批注,并讨论有疑问的地方。
4.班级交流。
交流预设:句段1.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批注:“冰上的小家伙”,这称呼多么亲切、多么可爱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透露出作者对冰尜儿的喜爱。
句段2.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
批注:“毫无怨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陀螺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陀螺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们。
句段4.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批注: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表达了“我”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句段5.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
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批注:“恍惚的状态”是“我”盼望陀螺时的状态,从中可以看出“我”对陀螺充满了无限渴望。
句段7.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
虽然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
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批注:把陀螺比喻成鸭蛋,表现出了陀螺的特点——圆且光滑。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27c4c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c.png)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20个语文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课文:根据教材所提供的20个课文,包括诗歌、故事、读物等。
2. 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步骤:课时一:课文导入和预习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导入当天的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课时二:课文阅读和理解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2.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主题。
3. 进行课文的重点句子和词汇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课时三:语法和写作训练1. 教授本课时的语法知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短文、写一个故事开头等。
3.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课时四:课文欣赏和创作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同主题的诗歌、故事等。
2.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写一首诗、编写一个故事情节等。
3.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
课时五:课文复习和评价1. 对前面所学的课文进行复习,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进行。
2. 进行课文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材提供的课文和练习题进行教学。
2. 多媒体设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课文导入和讲解。
3. 作文纸和笔:供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和创作使用。
4. 课外读物: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20课《陀螺》
![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20课《陀螺》](https://img.taocdn.com/s3/m/5f4b9c9a9b6648d7c0c7469f.png)
20陀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
今天,高洪波老师的一篇《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学生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二、学习字词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自读拼音,正音。
2.抄写生字,组词。
3.词语教学熟读课文中的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作者简介: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诗刊》主编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等,散文集《捕鼠记》《悄悄话》,评论集《说给缚斯的情话》等儿童诗《我想》、散文集《悄悄话》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听写生字。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考虑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关于陀螺的哪些内容?请找出来,并按文章的思路将它们排序:(③⑤⑥⑦⑧)①“我”自己做的陀螺很特别;②“我”做了一个很漂亮的陀螺;③胜利的陀螺让“我”自豪;④介绍了陀螺的历史典故;⑤介绍了“冰尜儿”的制作与玩法;⑥“我”过生日,叔叔送了“我”一个陀螺;⑦“我”削制陀螺的经历;⑧“我”获得了欢乐,也得到了感悟。
(2)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按照提示理清课文思路:说陀螺→做陀螺→赛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感悟2.文章中心事件是什么?为什么前面却花大量篇幅写与陀螺相关的其它事呢?3.文章哪几段是作者斗陀螺之后的感悟?找出来后齐读这几段文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陀螺》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陀螺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陀螺》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陀螺](https://img.taocdn.com/s3/m/377d241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3.png)
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陀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2)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谈论陀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玩陀螺的经历。
(2)板书课题《陀螺》,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理解问题。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分析他们的特点。
5.分析课文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勇敢、自信、坚持。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拓展活动(1)学生绘画:画一画自己心中的陀螺。
(2)学生表演: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
(1)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8.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勇敢、自信、坚持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陀螺》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勇敢、自信、坚持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4e48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4.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 20 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兵、恨”等 8 个生字,会认读“钉、旋”这 2 个多音字,会写“否、旋、况”等 14 个生字。
2、默读课文,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理解“人不行貌相,海水不行斗量”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1、会认“兵、恨”等 8 个生字,会认读“钉、旋”这 2 个多音字,会写“否、旋、况”等 14 个生字。
2、默读课文,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难点1、理解“人不行貌相,海水不行斗量”这句话的含义。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策略:1、玩具导入,激发兴趣玩具始终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离学生生活较近。
教学时,从玩具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字词教学,自主+引导关于识字、写字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借助拼音识字。
写字时,留意字的构造,结合形近字,引导学生沟通识字、写字的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3、阅读理解,层层递进课文的学习重点是品尝文中的语句,体会其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一是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二是体会“我”有陀螺之前与有陀螺之后的心理变化,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等描写,感受其中的变化。
结尾的“人不行貌相,海水不行斗量”的俗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可以回忆整篇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抓住陀螺的样子和“我”取得成功时的表现来理解。
课前预备:1、预习提纲(1)小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组里哪些同学玩过陀螺,陀螺有哪些种类。
(2)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心情的变化。
(3)原始陀螺图片、现在陀螺图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兵、恨”等 8 个生字,会认读“钉、旋”这 2 个多音字,会写“否、旋、况”等 14 个生字。
2、默读课文,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说到童年,大家总会想到各种各样的玩耍,如跳绳、踢毽子、抽陀螺等。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0《陀螺》示范公开课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0《陀螺》示范公开课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204c8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c.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0《陀螺》示范公开课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教学是针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20课《陀螺》进行的示范公开课教学。
本课时重点围绕陀螺这个传统玩具展开,通过讲解陀螺的起源、玩法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陀螺的起源、玩法及相关的民间故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陀螺的起源、玩法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
2.难点:理解民间故事的寓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教学工具:陀螺模型、PPT课件等。
3.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保持安静整洁,确保学生的听课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陀螺模型,引出陀螺的话题,激发学生对陀螺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陀螺的故事情节,深入探讨陀螺的起源和玩法。
3. 民间故事欣赏(15分钟)讲解与陀螺相关的民间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修养。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小组让学生讨论陀螺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陀螺相关知识的记忆,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整理陀螺相关的知识,写出自己对陀螺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陀螺这一话题有着浓厚兴趣,但在对民间故事的理解上有些困难。
下次教学我将加强对民间故事的解读,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请老师们参考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优质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优质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511865844769eae009ede9.png)
20 陀螺 (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兵、恨、帅”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4.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兵、恨、帅”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重点)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重点)【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重点)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难点)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重点)【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板书设计20.陀螺冰尜儿郁闷恍惚兴奋人的才能品质行为课后反思成功之处: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童年时的乐趣,小朋友之间的快乐,小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让人终身难忘。
在教学时我抓住陀螺这一线索,说陀螺→打陀螺→得陀螺→赛陀螺→赞陀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在让学生上台表演抽陀螺这一环节,让学生们用几个动词概括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不足之处:让学生上台表演打陀螺的时间太短,没有充分体会到打陀螺的快乐。
思维因阅读而丰盈,阅读因批注而精彩——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说课各位老师:下午好。
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f985f331126edb6e1a10b6.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5.引导学生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
(注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1)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课件展示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认识。
(3)师生交流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
(4)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帮助学生明确诗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
教师边画边与学生交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位于我们祖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
长江西起唐古拉山脉,婉蜒6 300多公里后汇入东海。
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板书:武汉),广陵在武汉的东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09977f998fcc22bcd10dc5.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兵、恨”等8个生字,会认读“钉、旋”这2个多音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默读课文,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1、会认“兵、恨”等8个生字,会认读“钉、旋”这2个多音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默读课文,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难点1、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含义。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策略:1、玩具导入,激发兴趣玩具一直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离学生生活较近。
教学时,从玩具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字词教学,自主+引导关于识字、写字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借助拼音识字。
写字时,注意字的结构,结合形近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写字的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3、阅读理解,层层递进课文的学习重点是品味文中的语句,体会其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一是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二是体会“我”有陀螺之前与有陀螺之后的心理变化,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等描写,感受其中的变化。
结尾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俗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可以回顾整篇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抓住陀螺的样子和“我”取得胜利时的表现来理解。
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1)小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组里哪些同学玩过陀螺,陀螺有哪些种类。
(2)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心情的变化。
(3)原始陀螺图片、现在陀螺图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兵、恨”等8个生字,会认读“钉、旋”这2个多音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默读课文,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说到童年,大家总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游戏,如跳绳、踢毽子、抽陀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1【自学目标】知道珍珠鸟很怕人,了解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
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重点】感受我们“日渐亲近的情谊”。
【自学过程】一、导入(师)这两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
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
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二、读书学习1、(师)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提示:⑴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⑵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
⑶ 起先……笼子周围……屋里……柜顶……书架上……画框上。
⑷ 我不管它:……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得到了它的信赖,它与我越来越亲近的语句。
2、(师)这些语句给我们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
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几处印象最深的语句,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师:日渐亲近。
细读:⑴ (师)那我们就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语句”。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一会儿请你谈谈感受。
(提示:学生结合鸟笼里、鸟笼外的环境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我”对珍珠鸟的关爱、理解与尊重。
)(师)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生)学生继续谈感受,教师适时引导。
(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
⑵ 哪些语句表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情景?读相关语句。
(提示:在课文的六七自然段。
)⑶ 哪些语句表现了“小家伙神气十足站在书架上”?“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
(提示:读一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家伙生活的多么的快乐,虽然还在远远的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⑷ 你是怎么体会“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谊。
”这份亲近的情谊,谁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吗?(提示: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谊,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你体会着读一读。
)(提示: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谊,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
再指名读这句话。
)⑸ 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竟赖在我身上睡着了。
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静静地欣赏,静静地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
把你的感受读给爸爸妈妈听。
三、总结1、(师)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这一时感受的理解吗?(提示: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得到了它的信赖,它与我越来越亲近。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2、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提示:你是否体会到信赖是相互的,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它就与我越来越亲近。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2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5.引导学生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
(注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1)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课件展示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认识。
(3)师生交流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
(4)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帮助学生明确诗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
教师边画边与学生交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位于我们祖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
长江西起唐古拉山脉,婉蜒6 300多公里后汇入东海。
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板书:武汉),广陵在武汉的东边。
”版书:广陵)(5)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
(让学生明确,李白虽被后世称为“诗仙”,名气颇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当时已诗名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二十四五岁的诗坛新秀。
)(6)请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7)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理解诗题,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指名概述诗意。
(2)质疑。
(3)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等较简单的问题。
(4)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故事导引,入境悟惰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
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
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
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
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
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此处讲述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学生理解后两句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2.赏析“烟花三月”。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身边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也使人产生无限还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
教师先让学生感受、理解,然后再表达,这样,理解和运用就融为一体了。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鸟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
当时乃盛唐时期,整个时代也如“烟花三月”般美好,更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
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6)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
(2)抓住“远影”,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带着自己的体会试读第三、四句。
(4)指名读,师生评读,学生再读。
(5)师激情引读。
(6)从最后一句中,换词理解品析“唯”。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
体味作者伫立江边时间之长,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导朗读后两句。
及时板书: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点拨学生如何读,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
)五、学习第二首诗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解诗题,明背景;品词句,悟诗境;作对比,感诗情等。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了解安西、阳关等诗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关知识;了解由于交通不便,从偏远的安西到阳关的送别这其中的艰难;各抒己见体味“更进一杯酒”的深刻内涵。
5.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诵读悟情。
6.交流这两首送别诗共同的地方,试着思考其规律性。
六、总体回顾,归纳升华1.学生交流本节课感受。
2.教师归纳总结: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别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领略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略)三、小组合作,读诗悟情引导学生自主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四、诵读交流,畅谈感受(略)五、迁移学法,进行练笔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也曾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言写一写?2.练笔。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1.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
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要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2.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某一类诗歌如边塞诗,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3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感受老大爷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师教学课件。
课文配音录音。
生收集生活中难忘的事。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出示图画)(5分钟)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谁能描述一下这画上的景象?(抽答)说得真清楚。
看来老大爷是这幅画的主角,谁还能把老大爷观察得更仔细些?(板书:老大爷)(抽答)你是一个很细心的孩子。
这幅画被小作者“我”放在了习作本的首页。
是什么不平常的经历让作者如此难忘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看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孩子们打算怎么来学习它?这是我们在前面就学到的读书方法,在这一课同样适用。
三、辅导自学。
(25分钟)1.下面我们赶快进入第一步的学习——放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熟。
开始吧!孩子们都举手示意读好了,我来检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