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ppt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ppt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15e5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c.png)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 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 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 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 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 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 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 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 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 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 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 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02 神话传说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 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 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 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 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 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 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 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 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 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 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 薪”的记载。
中国中秋节典故PPT课件
![中国中秋节典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8f6f287cd184254b3535bb.png)
中国的中秋节1.中秋节的由来传说一传说二2.中秋食俗3.月饼与清茶中秋节的由来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
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传说一: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
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
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
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
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
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
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
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
“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ppt课件(精美版)
![中秋节ppt课件(精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87db1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9.png)
中秋节的习俗与庆祝活动
赏月
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抬头仰望 明月,欣赏月色之美,寄托对家
人的思念之情。
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 着团圆和美满。在中秋节期间, 人们会互赠月饼,表达祝福和问 候。
猜灯谜
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一项传统娱乐 活动,人们会在灯笼上挂上谜语, 供大家猜测,增加节日的欢乐气 氛。
赏月与诗词歌赋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在中秋 之夜赏月赋诗,留下了许 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丰富了中秋文化的内涵。
月亮与中秋诗词歌赋
月亮在诗词中的形象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月亮的形象,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和神秘感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中秋诗词的经典之作
许多古代诗人都在中秋之夜创作过经典的诗词作品,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苏轼的《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传统小吃, 口感软糯香甜,是中秋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 食之一。
04
CATALOGUE
中秋节与家庭团聚
家庭团聚在中秋节中的重要性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 团圆和思念。
中秋节期间,家庭成员会尽可能聚在 一起,共度佳节,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和关爱。
家庭团聚是中秋节的核心价值,体现 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精神生活,增添生活情趣。
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传统习俗 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保持着中秋赏月、吃月饼、提灯笼 等传统习俗,这些习俗的传承有助于维系民族文化的根脉。
创新庆祝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例如, 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中秋节的 庆祝活动中来。
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家庭成员可能分散在各地,难以 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团聚。
中秋节介绍PPT课件
![中秋节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999a7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4.png)
CONTENTS 目录
01 节日起源 花好月圆
03 神话传说 花好月圆
02 历史活动 花好月圆
04 节日意义 花好月圆
05 中秋诗歌
01
节日起源
中秋节的起源
节日由来
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 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 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 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 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 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 “和风细雨”,等等,不一而足。
05
中秋诗歌
中秋节诗歌
望月怀远
张九龄〔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节活动
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 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 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 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 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 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 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唐代〕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节诗歌
水调歌头
苏轼 〔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中秋节的介绍PPT课件
![中秋节的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4321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7.png)
•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也可以加入各种虚拟社区,与其他爱好者共同庆祝中 秋节,分享赏月、咏月的感受和创意。
06
中秋节的全球影响和交流
中秋节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 中秋节随华人移民传入各国,逐渐在海外华人中流传开
01
来,成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02
• 中秋节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尤为广泛,如韩国、日本、越
03
• 通过文化交流和旅游等活动,中秋节逐渐融入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中,促 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未来中秋节的展望和创意发展方向
1
•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和创新, 如科技与传统的结合、跨界合作等。
2
• 中秋节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 中秋节将更加注重社区活动和家庭团聚, 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归属感。
宋代
02
• 中秋节在宋代进一步发展,赏月之风更盛,关于中秋节
的记载也更加丰富。
明清
03
• 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形成了基本固定的习俗,赏月、
吃月饼、猜灯谜等。
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家庭团聚
• 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象征,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
传统文化
• 中秋节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得以传承和弘扬中 华文化。
弘扬孝道和家庭和睦
• 中秋节是一个弘扬孝道的节日,晚辈应当陪伴长辈,共 度佳节,以表达对长辈的敬爱和孝顺。
• 家庭和睦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价值,家庭成员之间的相 互关爱、支持和理解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 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中秋节的来历PPT
![中秋节的来历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dac3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1.png)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 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 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 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为何中秋月色倍于常时呢?据现代气象科学 分析,中秋之时,多属高气压天气系统控制, 大气层结稳定,空中微粒、尘埃,杂质较少, 视程良好,秋高气爽,因此,月色分外明亮。
据统计,1841年到2060年,220年间, 中秋节与10月1日是同一天的只有七次,分别 是:1849年、1887年、1944年、1982年、 2001年、2020年、2031年。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 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 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 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 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廋词”和“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 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事物谜;另一类文义谜。 魏代:则称为“谜语”。 隋唐: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 宋代: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 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 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 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 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 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 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 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 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 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三锦",按 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 张纸的由来。
《中秋节的由来》PPT课件_OK
![《中秋节的由来》PPT课件_OK](https://img.taocdn.com/s3/m/57377fa6c850ad02df804187.png)
吃月饼 赏月
3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 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
何处看。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歌头》 (宋)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 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 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 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 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 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 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 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 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 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文化
1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 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 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 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 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 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据说此夜月球距 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 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 吉庆之意。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 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中秋”一词, 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 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 迎寒和祭月。
《中秋节来历》课件
![《中秋节来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e636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8.png)
中秋节强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纽带。在节日期间,家人会相聚一堂,共度 欢乐时光,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这种亲情纽带不仅有助于增强家庭凝聚力 ,还有助于传承家族文化和传统。
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习俗
中秋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这些习俗不仅丰 富了节日氛围,还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参与这些传统习俗,人们可 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敬老爱幼
在中秋节期间,晚辈会向长辈致以敬意和祝福,同时长辈也会给予晚辈关爱和教导。这种敬老爱幼的精神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01
中秋节与月亮的关 系
月亮的象征意义
01
02
03
团圆
由于月亮的圆满形象,中 秋节时合家团圆,共享天 伦之乐。
美好
月亮被视为美好、纯洁的 象征,人们借此表达对生 活的美好祝愿。
《中秋节来历》ppt 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中秋节的起源 • 中秋节的习俗 • 中秋节的文化意义 • 中秋节与月亮的关系 • 中秋节诗词欣赏
01
中秋节的起源
起源的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代,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得到仙药,被嫦娥偷食 ,升天成仙。后羿不忍心与妻子分离,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 月圆之夜摆设香案,遥祭嫦娥。人们感念嫦娥,便在这一天 吃月饼、赏月,逐渐形成了中秋节。
古代诗词
古代诗人常以月亮为题材,创作 出许多优美的诗词,如李白的《
静夜思》。
现代诗歌
现代诗人也经常借助月亮表达情感 ,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说与故事
月亮在许多小说和故事中作为重要 的元素,如《哈利·波特》中的月石 。
中秋节的来历PPT课件
![中秋节的来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3f6c31d4d8d15abe234eeb.png)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 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 “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 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 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 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 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 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7
3
关于中秋的民间传说:
4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Fra bibliotek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 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 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 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 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 立即合拢了。
5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 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 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 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 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 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8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消息传来,朱元璋 传下口谕,在即将 节,让全体将士与 将当年起兵时以秘 的“月饼”,作为 赐群臣。此后,“ 越发精细,品种更 圆盘,成为馈赠的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 最主要的活动是赏 了。
9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 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 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 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 日。”
10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 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写道以后 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小饼如 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 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 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 为相近了。
中秋节的来历PPT
![中秋节的来历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7db6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d.png)
contents
目录
• 中秋节的起源 • 中秋节的传说 •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 • 中秋节的意义与影响
01
中秋节的起源
古代的月亮崇拜
古代人们通过对月亮的观察,认为月 亮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 命运和日常生活。
月亮崇拜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如 中国的嫦娥奔月传说和印度的月神苏 利耶。
国际友人对中国文化的了 解窗口
中秋节逐渐成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窗口,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海外华人华侨的思乡之情
中秋节对于海外华人华侨来说,是寄托思乡之情的 时刻,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时刻。
世界各地中秋庆祝活动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 区也开始流行庆祝中秋节,如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
家庭聚会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会在这一天尽量回家与家人团聚。这种传统体现了 人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
共享月饼
在中秋节这天,家人会一起品尝月饼,这是一种象征团圆和分享快乐的食品。月饼的口味和样式各异 ,但它们都承载着家的温馨和团聚的喜悦。
中秋节与诗词歌赋
丰富的诗词传统
中秋节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许多 诗人和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描绘中秋节的诗篇 和文章。这些作品不仅赞美了月亮的美,还 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促进旅游与经济发
展
中秋节期间,人们往往会选择出 游赏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拉动了消费需求。
弘扬中华文化
中秋节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通过各种庆祝活动,向世界展示 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增进民族认同感
中秋节作为全国性的节日,有助 于增进各族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感和归属感。
中秋节的来历介绍PPT课件
![中秋节的来历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091c4869dc5022abea00ee.png)
吃月饼是节日的习俗,月饼象征 着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 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 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 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 塔等活动。
灯谜
1.减肥绝招(打一宫女)
谜底: 嫦娥(常饿)
2.劳动节、国庆节 (打一成语)
谜底:一五一十
谜底:鱼
9. 开花结桃,桃不能吃 (打一物)
谜底:棉花
10. 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 (打一字)
谜底:也
11. 同穿衣服同穿鞋 (打一与人有关的东西)
谜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
甜甜中秋节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是我国 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 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 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 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 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 等,均源于此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 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 是道误日以汉 , , 日 示朝到仙做惩这西了人处中秋的有常种河天就。秋节广五在徒人界把传有寒百砍劳, , 他说 一 宫 多 伐无曾 但 贬个 前 丈 它—功跟 是 谪传 的 高 ,—的随 他 到说 桂 , 但吴苦仙 犯 月: 树 下 是刚差宫人 了相 生 边 每折使,修 错传 长 有 次桂,月繁一砍关个亮茂下于人上,去中
3.不弄明白不罢休 (打一昆虫)
谜底:知了
4.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打一汉字)
谜底:明
5.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打一字)
谜底:拿
6.一片全是草地 (打一植物名称)
谜底:梅花(没花)
7. 一线相通,飞行空中 (打一物)
中秋节的起源(共5张PPT)
![中秋节的起源(共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d5a10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6.png)
中秋节的由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 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 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 “团圆节”。
”如于明是代众宫人廷纷时纷兴起吃义螃反蟹抗,统食治毕者饮,苏中叶秋汤节,吃并月用饼之的洗习手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中于秋是玩于众花人是灯纷,众纷多人起集义纷中反在纷抗南统起方治。义者,反中抗秋统节吃治月者饼的,习中俗就秋是节这吃样留月下饼来的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
中在秋广玩 州花、灯香,港多等集地中,在中南秋方夜。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宋在代月的 下来中将的秋月夜亮。是神不像眠放之在夜月,亮夜的市方通向宵,营红业烛,高玩燃月,游全人家,人达依旦次不拜绝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切开月饼。
如” 于明是代众宫人廷纷时纷兴起吃义螃反蟹抗,统食治毕者饮,苏中叶秋汤节,吃并月用饼之的洗习手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宋” 于代是时众,人形纷成纷了起以义赏反月抗活统动治为者中,心中的秋中节秋吃民月俗饼节的日习,俗正就式是定这为样中留秋下节来。的。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 孩子们在家长帮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彩光闪耀。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
中秋节习俗:
• 文人赏月:
中秋佳节PPT课件免费
![中秋佳节PPT课件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ce3d972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a.png)
中秋节的典故
嫦娥奔月
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 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 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 有500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 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 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 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 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 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 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农历八月十五,恰处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是夜,月亮圆而亮。东晋时,在隶属 于南京的牛渚(今采石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故而有了“牛 渚玩月”这一佳话典故,且对中秋赏月的形成影响颇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明清以降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解放后,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点花 灯、吃团圆饭等。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 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 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诗词
望人玉射云凭
中在宇处无高
烟清琼,留眺
树凉楼冷迹远
历国,浸。,
历。乘一桂见
。江鸾天魄长
山来秋飞空
如去碧来万
画,。光里
,
,
·
念
奴
词 作
娇
者 : 苏
中 秋
轼
不灭情海 堪烛人上 盈怜怨生 手光遥明 赠满夜月 ,,,, 还披竟天 寝衣夕涯 梦觉起共 佳露相此 期滋思时 。。。。
望
月
诗 作 者
怀 远
:
张
中秋节的来历与传说ppt课件
![中秋节的来历与传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ef61345acfa1c7aa00cce9.png)
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 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 旧社会: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 解放后: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 过节
.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 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 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 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 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 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 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 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 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 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 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 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 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就會得到仙術。但是,無論吳剛再怎麼砍,每隔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来历ppt【篇一:《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走近中秋》系列活动一、课题产生的背景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幸福美满、甜蜜安康。
虽然学生都喜欢过中秋节,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
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确立了“走近中秋”这个活动主题,带领学生在家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从而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有关的诗歌秋以及月饼的由来,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二、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以及民间习俗纪念的内涵。
了解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习俗,能对节日形成一个正确的2.过程与方法。
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通过查阅书籍,报刊以及网络等资料了解并解决问题,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立于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通过动手做月饼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和宝贵的财富。
三、活动安排第一阶段:(第2周)确定主题提供分组任务,学生讨论、自由选择小组(具体内容见附表1)第二阶段:(第3周)明确分工按照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讨论筛选活动方式,明确活动时间及个人分工。
(具体内容见附表2)第三阶段:(第4周)走出课堂按照小组分工在校园、社会进行实践活动,填写活动调查表(具体内容见附表3)第四阶段:(第5周)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出一期专题板报第五阶段:(第6周)总结评价对参与本次综合活动进行活动总结,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及家长评价。
(具体内容见附表4)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第2周)确定主题(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你知道她有哪些佳节吗?(指名学生回答)2、欣赏课件(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过3个星期就是中秋节了,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的佳节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
(二)启发提问,确定主题1、启发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发言)2、总结发言,确定主题:走进佳节话中秋。
含四项内容:a、中秋节的由来; b、中秋节的习俗;c、中秋诗词欣赏;d、中秋的月饼相关知识。
(三)活动指导,教给方法1、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下载、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摘抄和拍照片等,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
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走近中秋》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吧!a组:小小故事台 b组:月饼大调查c组:花灯的世界 d组:艺术的魅力2、在小组中再自由组合成3--5人的活动小组, a1组——漂亮组(苏婷、陈思晴、林卓言) a2组——动力组(张宇恒、尹嘉蕙、黄伟、利勇烽) a3组——可乐组(何家乐、何俊霖、胡惟斯)b1组——美少女组(苏芊沄、潘苑仪、陈境敏、谭婉琪) b2组——可爱月饼小分队(阮熳君、蔡小芸、彭雯婧) b3组——甜甜月饼队(王溢、林昌韶、谢泽泓、罗宇轩) b4组——月饼队(苏泓霖、许桂林、陈文坤、覃建明) b5组——可爱组(布伟健、李梓豪、张堡鈞、郑兆达)c1组——棉花糖组(冼德昕、李丽昕、林越、李籽璇、陈俐霖)c2组——花灯世界组(董明添、丁星华)d1组——甜蜜组(何伟斌、潘晓彤、李康桥) d2组——变形组(黄浩然、陈文洋)第二阶段:(第3周)明确分工(一)按照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
(二)明确活动目标,讨论筛选活动方式,安排活动地点。
1、收集资料: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习俗(内容——故事、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等) 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方式——纸板报、连环图画、照片展、ppt幻灯片、讲故事等) 1、收集资料:月饼为什么大多是圆的?还有什么形状?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
调查市面上的月饼的种类。
调查、采访、统计人们最喜欢的月饼口味。
了解最大、最小的月饼和普通月饼的尺寸。
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月饼包装盒。
调查吃不完的月饼和空的月饼盒的处理方法。
推销月饼的广告词。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收集月饼盒等)(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采访调查统计、参观等) 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方式——纸板报、实物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1、收集资料:为什么中秋节挂彩灯?调查彩灯的种类,比较各种彩灯的优劣。
调查、采访、统计人们最喜欢的彩灯类型。
了解彩灯的制作过程。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收集彩灯等)(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采访调查统计、参观等)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方式——纸板报、实物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收集资料:与中秋节有关的古代诗词、对联,了解其意思。
与中秋节有关的儿歌、文章。
与中秋节有关绘画、贺卡、音乐作品。
与中秋节有关的祝福语。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等)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方式——纸板报、绘画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三)安排小组分工,填写《第二阶段计划表》【篇二:团圆之日叙中秋(道德讲堂)】团圆之日叙中秋——道德讲堂之中秋主持词(2013年9月18日下午15:00)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成都市民道德讲堂——金堂县道德讲堂总堂。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张蓉!本次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团圆之日叙中秋”。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且常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朵高洁淡雅的水仙花,其实就是道德。
开办道德讲堂,就是让同学们一起聆听道德故事,品悟道德力量,让心灵在道德讲堂净化,让善良在道德讲堂滋长。
一年容易又秋天。
七夕雨刚歇,就见中秋月儿圆。
今天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那皎洁的月光下,天伦之乐回荡满堂;“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嫦娥奔月的凄美故事里,月圆盼团圆充溢着游子之心。
本次“团圆之日叙中秋”的道德讲座共10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自我反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是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
那么现在也请在座各位静默2分钟,在心中默问自己“我是否珍惜我与爸爸妈妈团圆的每一段时光?”,“我是否发自内心地关爱着我的爸爸妈妈?”两分钟静默开始。
好,静默时间到。
相信经过这次自省,大家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一定又有了新的感悟和启迪。
第二个环节:唱一首歌中秋之夜,团圆之节。
相信这天的月亮最圆、最亮,月色最皎洁。
让我们共同唱出内心饱含祝福和期待的声音,它的名字叫做《明月几时有》请全体起立唱《明月几时有》!三、讲一个故事月在水里,月在天上,月在画里,月在心上。
也许此时的我们格外关注欣喜于着天边那轮明月。
那么接下来有请金堂县社区教育学院王老师给我们讲述有关这轮明月的故事《望月怀远》。
四、一堂一善事请大家带着王院长给我们讲诉的生动故事,去传递给自己的父母、朋友和身边的人。
我相信有美丽、有善良、有真爱的动人故事会给我们触动和感染。
讲述美好,传递温暖,拒绝冷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善良、坚贞这些人世间最美好的品格在人间传递!——主持人给王院长献上鲜花!五、看一部短片中秋团圆日,让我们捧着自己火热的心,去给予关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去给予温柔慈爱的老师,去给予这人世间每一个期望获得关爱的人。
现在,我们来看一段温馨传爱的短片《爱不停顿》六、做一番点评看了一段短片,听了一个故事,想必大家一定有很多感触。
下面,请孩子们各抒己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有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请举手示意!谢谢,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观点!七、诵一段经典古曲古韵铮铮入耳,古诗古词朗朗吟诵。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流传千年的经典道德篇章,这些道德经典篇章滋养着我们的道德心灵,支撑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讲中秋佳节的经典名句很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回顾幼时就知晓的经典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好,现在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
请全体起立!八、念劝善辞下面,我们进入第八个环节,念劝善辞。
请在座各位跟我朗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九、行崇德礼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九环节,行崇德礼。
道德重如山,道德贵似金。
我们举办道德讲堂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崇德向善,遵德守礼,下面,请全体起立,以最崇敬的心情对着屏幕上的“德”字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谢谢大家,请坐。
十、送一份吉祥道德讲堂是激发善心,抒发善意的地方,今天,我们为每一【篇三:二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二(1)班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目的: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活动地点:班级教室活动过程: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中秋节的由来(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
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老师: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