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与护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心得论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心得论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心得【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33-02【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护理正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

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

病理性黄疸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应加强观察,尽快祛除病因,及时给予光照疗法,换血,输入血浆、清蛋白,应用肝酶诱导剂,中药等。

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时治疗,加强护理。

1 临床资料我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5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0~28天新生儿黄疸共121例,男67名,女54名。

生理性黄疸23名,病理性黄疸98名。

足月儿91名,早产儿30名。

血清胆红素值为221.2~472.3μmol/l,黄疸出现日龄≤24h者3例,2~3d者34例,4~7d者84例。

2 结果患儿每日照射12小时,照射2次,8小时照射1次,黄染较前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降至190μmol/l,生命体征正常,吃奶反应均好,4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71μmol/l 以下,本组98例病理性黄疸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发生。

3 光疗前的准备[1]3.1 护士准备了解患儿诊断、日龄、体重、黄疸的范围和程度、胆红素检查结果、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

操作前戴墨镜、洗手。

3.2 物品准备光疗箱:一般采用波长425~475nm的蓝光最为有效,也可用绿光、日光灯或太阳光照射,光亮度以单面光160w、双面光320w为宜,双面光优于单面光。

灯管与患儿皮肤距离33~50cm。

遮光眼罩:用不透光的布或纸制成。

3.3 患儿准备患儿入箱前须进行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类;剪短指甲;双眼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脱去患儿衣裤,全身裸露,只用长条尿布遮盖会阴、肛门部,男婴注意保护阴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诊治及护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诊治及护理
早 发现 、 及早诊治 , 对病 理性 黄疸 患儿非常重要。
1 5 2例产 2 1例 ; 体重2 2 3 6~ 3 6 2 0 g , 出现黄疸 时间 1 2 h~7 d , 血 清胆 红素
复时间 , 有利 于防止皮下 出血的发 生 。以减少穿 刺点 出 血, 避免局部 淤血瘀斑 的形成 。
3 小结
2 霍光 , 王娜 .静脉 穿刺后采 用三横指按压止 血护理体会 [ J ] . 中国神经疾病 实用杂 志, 2 0 0 9 , 2 5 ( 3 ) : 7 7~ 7 9 . 3 陆再英. 钟南山[ M] .内科 学, 第七版 . 人 民卫 生 出版
性黄疸的病 因、 临床诊 治及护理措施 。结果 : 在 选择的病例 中感染、 母 乳、 溶血 等成主要 病 因。经采取有 效的 临
床诊 治及护理措施后 , 患儿预后 较好 。结 论 : 病理性 黄疸 , 及 早发现 , 早 期 限诊 断 , 早期 治疗 、 护理 得 当, 预 后 良
好。
关键词
4 包玉莲.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 时间探 讨 [ J ] .菏泽 医学转报 , 2 0 0 0 , 1 2 ( 2 ) : 8 5 . 5 吕淑珍 .8 0例静脉 穿刺局部 淤血原 因分析 [ J ] . 实用护
理 杂志 , 1 9 9 6, 1 2 ( 3 ) : 9 9 .
6 殷 磊 .护 理 学基 础 [ M] .第三 版.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 1 因腹壁 受 呼吸运 动起 伏 或病人 翻 身等 活动 的影 响 , 针 头部 位容 易受 压或 刮蹭 而导 致局 部渗 液 。因此在 临床
护理中护士要做 好巡 视及 宣教 工作 。严密 观察 输液 是否 通 畅局部有 无渗液。

舒适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舒适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 S e ekMe ia An dc l dAs kTh M e i n 2 1 e dc e 0 2年第 1 i O卷 第 4期
11 3
舒 适护理在 新 生儿病理性 黄疸 治疗 中的应用体会
吴 华 莉
( 湖北 民族 学 院附属 民大 医院 湖北 恩施 4 50 ) 4 0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 中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 将我科2 1 g 1 O 0 月~2 1 年1 月收治的9 例新生儿病理性黄 01 2 3
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中一组为观察组( 8 )采用舒适护理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 。 其 4组 , 另外 一组为对照组( 5 . 4 例)采用传统护理法对对照组 患儿进行护理 。 待护理结束后 ,匕 }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睡眠时间、 哭闹时间、 排便情况及黄疸指数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患 儿, 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 )结论 : .5 。 舒适护理 是关爱病理性黄疸患儿 、 促进其临床治疗 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
11 一般 资 料 .
观察 两 组患 儿 的胎 便转 黄 时 间 、 天 的安 静 睡 眠时 间 、 天 的哭 闹 每 每
时间以及黄疸指数 ( 可用经皮测黄疸 仪测量 ) 。
15 统 计 学 处理 .
此次 研 究 的 所有 数 据 均 采用 S S 7 0 计 学 软 件进 行 处 理 , P S 1 .统 数 据 以 均数 ±标 准 差 ( ±s表 示 t 量 资 料 比 较 采用 t 验 , 间 计 数 资 ) 计 检 组
4 足 月 J 7 例 , 产儿 1 例 。 此 9 例 患 儿 随 机 分为 两 组 , g, L9 早 4 将 3 即观 察 组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的程度、部位、胆红素值的结果。

2、评估黄疸的原因。

3、评估患儿精神反应、生命体征,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二、护理措施(一)观察病情,做好相关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保证奶量的摄入。

若实施光照治疗,应多喂水。

(二)针对病因进行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1、实施光照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

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速度,切勿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取得家长配合。

2、若为母乳性黄疸,嘱继续母乳喂养,若吃母乳后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

若黄疸严重、一般情况差的患儿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再恢复母乳喂养。

3、指导家长保持皮肤清洁。

四、注意事项1、注意观察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及时干预。

2、及时明确黄疸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4、注意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便于诊断:(1)黄疸在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umol/升(12-15 毫克/分升),或每日上升超过 85umol/升(5 毫克/分升);(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升(1.5 毫克/分升)。

26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26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20 0 9年 5月~ 0 1 1 本 院新 生 儿科 收 住新 生 儿病 2 1 年 2月 理性 黄疸 患 儿 2 1 。患儿 日龄 2 ~ 5d 足 月 儿 17例 , 6例 7h 2 , 9
早产 儿 6 4例 , 1 1 , 1 0例 , 重 2 1 0 48 0g 其 中 男 5 例 女 1 体 5 ~ 5 。
与 新 生儿 讲 话 并 给 予抚 触 ,使 其 产 生 如 在母 亲怀 中 的安 全 感 。 了保 持恒 温 , 为 所有 治疗 和护 理操 作 应尽 量 在箱 内完成 。
每 隔 1 2h翻身 1 。 时更 换尿 布 , 次 及 防止 尿布 皮 炎 出现 。 如
3 6h内发病 2 7例 ,7 7 病 1 3例 ,2h以上 至 7d发病 3 ~ 2h发 3 7 6 7例 , ~ 5d发病 3 7 2 4例 。母乳 性 黄疸 6 9例 。以上 病 例检查
接受 V D治 疗 的 3 S 9例 患 者 中 ,有 2 4例 经 过 一 次 VS D
处 理 创 面 后 , 面 肉芽 组 织 生 长 新 鲜 , 去 除 V D敷 料 后 , 创 在 S 创 面给 予植 皮 , 因创 面有 骨 或 者肌 腱 外 露 ,在 去 除 敷 料 8例 后 行 皮瓣 转移 修 复创 面。7例 因创 面感 染或者 活 似组 织 较 多 需 再 次 行 VS D处理 创 面 。所 有 患 者在 治 疗 结束 时 创 面 均 达
测 灯 管 的亮 度 、 次 照射 后 记 录 累 计 时 间 , 证 灯 管 在 有 效 每 保
新 生 儿黄 疸 是新 生儿 常 见疾 病 , 是新 生儿 期 由于胆 红 素 代谢 异 常 导致 血 中胆 红 素水 平 升高 而 出现 皮肤 、 膜 和黏 膜 巩 等 黄染 的症 状 。病理 性 黄疸 较 之生 理性 黄 疸有 黄疸 出现 早 , 程 度重 , 持续 时 间长 , 黄疸 消 退后 又 出现 的特点 , 如处理 不 当 部 分病 理 性 黄疽 进 展为 核黄 疸 即胆 红 素脑 病 , 严重 者 可导 致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对策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对策

内蒙古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152-02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对策王玉玲*孙艳*司红兵*宋春香**宁夏平罗县中医院(753400)2012年5月3日收稿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血液透析器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是决定血液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何选择透析器是保证病人生命的前提,对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透析器有复用透析器和一次性透析器,它们各有其优缺点。

复用透析器的优点:减少治疗成本,减少首次反应。

缺点:增加患者接触化学剂的机会,增加透析器污染细菌和内毒素的机会。

一次性透析器的优点:减轻工作人员劳动负担,减少交叉感染。

缺点:成本高,首次使用综合症。

复用透析器多次使用效果差的原因,由于上次透析后蛋白或凝血阻塞部分纤维,降低了透析器超滤率和较大分子的清除率,透析器复用还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明文规定,复用透析器每次用完消毒,然后再用,消毒剂的残留给人体带来危害,复用期间会造成交叉感染,对病人造成更大伤害。

虽然一次性透析器价格贵,但大多数病人都能承受,因为国家近些年在医疗救助上投入了大量资金,通过多渠道帮助那些大病治疗病人,其中包括血液透析患者。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透析器的生物相溶性也越来越好。

我院从2008年11月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过首次使用综合症,也没有出现过透析器破膜和溶血现象,使用安全。

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一次性透析器透析效果充分,可提高透析质量,减少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等.实用透析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41.摘要:目的:总结12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中西结合医治疗的护理要点,为今后治疗新生儿黄疸提供临床护理依据。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高燕 (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和白眼珠微微发黄,1周后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大约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等各个地方呈现金黄色或橘黄色,则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通常还会出现体温异常、精神异常、嗜睡、食欲不振、进食异常、呕吐、尖叫哭泣等异常行为,伴有贫血、大便颜色异常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接受检查和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黄疸胆红素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

在胎儿时期,母体的肝脏会处理掉大部分胆红素,因此胎儿的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相对较低。

但出生后,新生儿的肝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肝脏机能相对较弱,肝脏需要适应处理更高水平的胆红素,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而病理性黄疸的症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的排泄障碍等。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在自然光线下,父母可以对新生儿的皮肤颜色进行观察。

如果仅仅是面部微黄,其他部位无异常现象,为轻度黄疸;如果躯干部分也呈微黄色,则为中度黄疸;如果发黄程度较重,四肢和手足心均出现了黄色,则为重度黄疸,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便颜色判断黄疸类型。

如果大便仅仅是微黄,且不染尿布,1周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大便呈陶土色,考虑胆道出现问题,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黄疸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通过大量排尿促进胆红素的排出,降低黄疸。

同时,还需要根据黄疸程度补充糖分和热力,如在新生儿喝水时加入一些葡萄糖;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带出去晒晒太阳,尽可能大面积晒到新生儿皮肤(要保护好眼睛),以补充热力。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危害,在喂水、补充葡萄糖、晒太阳等方法不起作用时,可尝试停止母乳喂养,因为黄疸的来源有可能是母乳。

黄疸宝宝如何进行护理?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该如何区分?

黄疸宝宝如何进行护理?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该如何区分?

黄疸宝宝如何进行护理?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该有何区别?老人常说,“十个孩子九个黄,都会自然消退的,不用大惊小怪”。

而年轻爸妈却不这么认为,孩子发黄听说很有可能变成脑瘫,必须就医治疗。

在新旧育儿观念的碰撞下,宝宝黄疸问题,到底该怎么办?是置之不理还是盲目就医?其实,要了解新生儿黄疸的问题,就要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新生的宝宝会发黄?新生儿黄疸指的是指宝宝出生28天内,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粘膜、巩膜变黄的病症。

新生儿黄疸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生理性黄疸和非生理性黄疸,非生理性黄疸又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

老人常说的“十个孩子九个黄”指的其实就是生理性黄疸,这是新生儿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大概60%-80%的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都会呈现不一样程度的黄疸,基本能够自然消退,而且在医学上一定程度的黄疸认为是有助于宝宝增强宝宝抗氧化的能力。

这不由让我联想到了《延禧攻略》中五阿哥由于生下来由于身体发黄被视为不详险些被活埋,其实这就是生理性黄疸。

关于黄疸变脑瘫—胆红素脑病而新手爸妈所说的黄疸变脑瘫其实确实是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病理性黄疸导致的,病理性黄疸的宝宝体内胆红素比较多,黄疸数值比较高,黄染严重,而当胆红素数值过高时,胆红素可进入脑组织,而使脑组织受损,发生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

出现胆红素脑病轻者可引起神经系统障碍,如精神不好、嗜睡、四肢变软或发紧、吃奶困难或不吃奶、眼睛发直、尖叫、抽风,重者可导致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运动功能障碍、听力障碍、智力低下等,甚至会脑瘫或死亡。

因此,针对新生儿黄疸一定要学会简单判断黄疸种类那么,宝宝生理性黄疸都有哪些特点呢?病理性黄疸有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区分呢?生理性黄疸主要是由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与新生儿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肝脏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功能差等密切相关。

在此时期内由于疾病或某些致病因素使黄疸加重,称为病理性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

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

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
色、 唇周 、 甲是 否转红润 , 指 呼吸道是否通畅 。
要求 护士进行认真细致 的观察 。必须 以高度 的责任心 , 严谨 的科学态 度 , 满的精 神做 好病 情 的观察 , 产妇 要严 密观 饱 对 察其子 宫收缩情况 , 意 阴道流 血量 以及 宫底 的高度 , 量 注 小 持续不 断的出血 , 当失 血量 达到 使机 体不 能再代 偿 时 , 出 会

变黄 时间 , 发现异 常及 时通知 医生 。使 用经皮 黄胆测 量仪监 测新生 儿胆红 素 的变化 , 3次/ , d 由经过 培训 的 护理 人员 于

分为 生 理性 黄疸 ( hs l i l an i ) 病 理 性 黄 疸 p yi o c u dc 和 ogaj e
每天 上午患儿洗澡后负 责测 定 , 平均值并 记录 。观 察新生 取
22 5 专人 给 观 使 静休息 、 暖 , 保 密切观 察子 宫收缩 及 出血情况 , 无感 染 , 有 产
后注意营养 以利恢 复。
3 讨 论
为产科工作人 员要加强对孕产妇 的整体 护理 , 良好 的沟通 以 技巧深入地 与孕产妇 交谈 , 真地 收集 其信 息资 料 , 而发 认 从 现潜在 的危 险因素 , 使孕 产妇 处 于最佳 的 心理状 态 , 到有 得
药 ,0 6 1 2 l7 2 0 ,7( ):l.
足 月 新 生 儿 病 理 性 黄 疸 的 护 理
李俊 艳
【 关键词】 病理性黄疸 ; 护理 ; 新生儿
新生 儿黄疸 ( en t an i ) 因胆红 素在体 内积 聚 no a l udc 是 aj e 引起 的皮 肤或 其他 器 官黄 染 , 新 生儿 期 最 常见 的症 状 之 是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要点一、定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具有以下特点:(1)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2)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Un1o1/1(12.9m g∕d1),早产儿超过256.5UinoI/1(15mg∕d1),(3)黄疸消退延迟,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黄疸退儿复现。

(4)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Umo1/1(1.5mg∕d1)o二、评估/观察要点1评估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及伴随症状。

2.评估体温、皮肤颜色、大便次数、性状等,以判断病情的变化。

3.评估核黄疸的早期症状,如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吮力差等。

三、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哭闹保证治疗。

4.观察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大小便的次数、量;注意观察有无核黄疸(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如嗜睡、拒奶、肌张力减低等。

5.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食欲差,吸吮无力,护士应耐心喂养,保证热量供应。

(二)对症护理血清胆红素2220.6Un1O1/1(12.9mg∕d1)时给予蓝光治疗,光疗前,保证光疗灯完好,设置中性温度,修剪指甲,包裹患儿外踝及足跟防擦伤。

光疗时为保证治疗效果,清洁皮肤,不在皮肤上扑粉,涂油。

患儿戴眼罩,穿好尿裤,更换尿布时要关闭蓝光灯。

在治疗中需要补充液体,加强喂水喂奶。

光疗过程中患儿出现烦躁、嗜睡、高热、皮疹、呕吐、拒奶、腹泻及脱水等症状时,及时与医师联系,妥善处理。

如体温高于37.8。

C或低于35℃,应暂时停止光疗。

(三)并发症的护理1.胆红素脑病(1)观察患儿全身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及时处理。

(2)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作好相应护理。

(3)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

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4)遵医嘱合理补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护理分析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护理分析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护理分析发表时间:2013-08-13T09:34:19.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肖俊[导读]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现象[1]。

肖俊(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611130)【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39-0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蓝光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根据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及特点给予蓝光照射干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本组63例新生儿通过蓝光照射,每天照射18h,照射1-4次后黄染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降至11.9mg/dl,吃奶反应均好,生命体征正常,4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 mg/dl以下,本组63例病理性黄疸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发生。

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实施蓝光治疗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加快患儿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护理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现象[1]。

新生儿出现黄疸应鉴别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病理性黄疸具有以下特点:1.黄疸出现过早,常在24h内出现;2.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205-257umol/L;3.黄疸进展过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85umol/L;4.黄疸持续多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黄疸褪而复现,或再度进行性加重;6.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

凡符合以上特点之一者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光疗照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2]。

现对于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室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63例,病程1-4天,平均2.5天,所有患儿全部符合《儿科学》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措施

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措施

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60例患儿治疗3 d后,治愈12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

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只有早诊治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黄疸对新生儿的损害,改善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诊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的皮肤及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

新生儿黄疸因得不到患儿家长的重视,因此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有关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年龄1~28 d,其中男35例,女25例;其中早产儿3例,足月儿57例;剖宫产48例,自然分娩12例,出现黄疸时间<7 d 45例,>7 d 15例;胆红素生成过多者35例,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者15例,胆汁排泄障碍者10例。

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表现为轻重不等的面目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

1.2 病因围产因素25例,包括窒息、缺氧、低血糖、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胎膜早破、早产等;感染因素18例,包括肺炎、脐炎、尿布皮炎、败血症、脓疱疮、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多因素混合7例;母乳性黄疸5例;原因不明3例;新生儿溶血病2例。

1.3 治疗与转归本组患儿均给予光疗退黄、抗感染及控制溶血等病因治疗;本组60例患儿均达光疗指征,血清胆红素>205~256 μmol/L(12~15 mg/dl),采用蓝光进行治疗,8~12 h间断光疗即每天照射8~12 h,停16~12 h,注意保护双眼和生殖器,用黑布遮盖,若出现青铜症,停止光疗。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一)生理性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在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足月儿一般10~14天消退,未成熟儿可延迟至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以前者多见。

1。

特点: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20μmol/L(12.9mg/dl);(3)黄疸进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4)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2.病因(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疽:发生率0。

5%~2%;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等;⑥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 3、K4、樟脑丸等;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原因可加重黄疸.治疗原则1。

病因治疗。

2。

降低血清胆红素:尽早喂养,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

必要时应用蓝光疗法.3。

保护肝脏:预防和控制病毒、细菌感染,避免使用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的药物.4.降低游离胆红素:适当的输入人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5.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发展)(1)观察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当血清胆红素达到85.5~119.7μmol/L(5~7mg/dl)时,在自然光线下,可观察到面部皮肤黄染,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高,黄疸程度加重,逐步由躯干向四肢发展,当血清胆红素达307.8μmol/L(18mg/dl)时,躯干呈橘黄色而手足呈黄色,当手足转为橘黄色时,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以上.此时,易发生胆红素脑病.(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知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知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换气至少半小时,宝宝自身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宝宝体温维持在36-37.3℃。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观察大小便次数、量、颜色、性质,注意精神、反应情况,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我们也会加强巡视病房。

3.合理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若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

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4.蓝光照射治疗是治疗病理性黄疸有效的方法,医生每日上午为宝宝查体,测量黄疸指数,医生会根据宝宝胆红素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照射以及照射时间。

对病情有疑问,请查房及时与医生沟通。

5.根据患儿病情,多需要服用茵栀黄药物治疗,用药后大便变稀,颜色变绿,次数增多,为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6.患儿胆红素过高有时会对肝脏及脑功能产生影响,住院期间需要抽血检查,如有脑功能损伤,应及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

—1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出 现尖 叫 、 视 、 弓反 张 甚 至 抽 搐 。 凝 角
2 2 新生儿病理性黄 疸的观察 与护理 .
2 观察 与 护理
2 1 早期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为了早期发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时 治疗 , 及 区分 好 生 理
光 疗是 治疗病 理性 黄疸的 一种安全 和疗 效显 著 的方法 ,
提 高 了 M R扫 描 质 量 和 诊 断 准 确 率 。
( 收稿 日期 :20 —1 -3 ) 05 2 0
3 3 迁 移效 应 , . 患儿将 以往在医院进行 的疼痛的检查 或治疗
[ 责任编辑
高莉丽 王慧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温彩 慧
( 州市 天河 区中 医医院 , 广 广州 天 河 5 0 5 ) 1 6 5
边 检查 。
3 护 理
3 1 由于患儿一 见到 穿白大褂的 医务人 员就紧张 , 以我 们 . 所 对患儿 的态度 要和蔼可亲 、 面带微笑 , 或轻轻地 抚摸患儿 的头 部, 并根据 儿童喜 欢得到 表扬 的特 点 , 赞扬 患儿 聪明可 爱 , 将 来学 习成绩肯 定很 好等 , 使患儿感到医务人员很亲 切。 3 2 由于患儿 对 MR检 查不 了解 , . 害怕 检查 会 造成疼 痛 , 担 心检查时要打针 , 产生抵触情绪 。 时需 向他说 明进行 MR检 此 查一 点也 不疼 , 不需要打 针 , 只是检查 时 声音 比较响 , 要时 必 可先 让患儿站在一 旁 , 观察我 们检查其 他患者 的情况 , 并让 受 检 的患 者告诉 患儿受检 时一点也 不疼 , 这样 患 儿的安全 感 自
新 生儿黄疸是新 生儿时期血 清胆红 素浓 度增高引起 的症
状 , 生 理 和 病 理性 两 种 。病 理 性 黄 疸 的 原 因 复 杂 , 血 清 中 分 若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症状。

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数日内可自然消退,预后较好。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可引起病理性黄疸,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一.主要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知识缺乏(家长)缺乏黄疸护理的有关知识。

二.观察要点1.观察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

2.观察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

3.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除。

三.护理措施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①.耐心喂养提早喂哺可刺激胃肠蠕动,促使胎粪排出,又可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有助于减轻黄疸。

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缺乏,应给予少量多次喂哺、间歇喂养、鼻饲、滴管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必要时实施静脉营养。

②.加强保暖置患儿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应予散包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③.病情监测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精神反应、肌张力、前囟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如皮肤、巩膜的色泽变化,大小便次数、量、性质及色泽的变化;观察贫血的进展情况,监测患儿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观察有否水肿、肝脾大等情况,判断有无心力衰竭。

④.心理护理鼓励父母尽早与婴儿接触,让他们探视、喂哺、拥抱婴儿,增强父母与婴儿的情感联结,有利于婴儿早日康复。

3.症状护理①.预防胆红素脑病,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

②.按医嘱进行蓝光疗法,采用波长420~470nm的蓝光照射皮肤,使未结合胆红素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从胆汁、尿液中排除,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③.按医嘱输入血浆和清蛋白,以增加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结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给予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或尼可刹米),诱导肝细胞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加速结合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11第七章第七节新生儿黄疸

11第七章第七节新生儿黄疸

Rh新生儿溶血病的特点

一旦发病,病情往往较重 孕妇的第一个Rh不合的婴儿时常常是不受影 响的 孕期免疫 母体已产生Rh抗体的情况 外祖母学说 ABO不合对Rh免疫作用的影响

此病一般影响第二胎以后的胎儿,而第 一胎常常不受影响。 Rh阴性母亲由于其他因素接触Rh阳性血 液产生抗体,第一胎也可能产生HDN。
(二)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病:ABO、Rh 溶血。
2、新生儿胆道闭锁
3、其他:母乳性黄疸、G-6-PD缺陷症、药物 等。
五、临床特点
(一)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
分类
生 理 性
临床表现
1、生后2~3d出现,4~5d最明显,10~14d消 退,早产儿延迟至3~4周。巩膜先黄染,继之 皮肤。 2、胆红素界限:足月儿<13mg/dl,早产儿 <15mg/dl 1. 出现早:生后24h内出现, 2. 程度重:足月儿>13mg/dl,早产儿>15mg/dl 3. 进展快:胆红素每d上升>5mg/dl 4. 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W,早产儿>3~4W,或者 黄疸退而复出 5. 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嗜睡,少吃,少哭

肝脾肿大

临床症状
贫血使髓外造血组织代偿性增生、出现肝脾肿 大

核黄疸


脑神经基底核细胞结合游离胆红素 发热、嗜睡、吸吮反射弱、痉挛 肌张驰缓或强硬 死亡率70% 存活婴儿以后留有运动,智力等后遗症
Rh溶血病确诊依据:母子Rh血型不合
母Rh(-)、子 Rh(+) ;患儿红细胞特异性 血型抗体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患儿血清抗体及类型: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 验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摘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溶血、代谢障碍、感染等有关。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巩膜发黄,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

护理要点和观察要点尤为重要,护理措施包括光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提高警惕,及时干预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护理措施、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加强观察、积极干预、警惕、及时干预1. 引言1.1 病理性黄疸概述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明显的黄疸色泽。

病理性黄疸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能完全发育成熟,造成胆红素代谢、转运及排泄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的结果。

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出生后头几天内发生的概率较高。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尿色深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潮红、呼吸急促、昏迷等症状。

病理性黄疸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诱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损伤、脑瘫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我们需要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能够顺利康复并健康成长。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危害、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以及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提高警惕的重要性。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过多积聚而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生黄染的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引起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核黄疸,严重时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抽搐、智力低下等情况,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黄疸护理专题报告

新生儿黄疸护理专题报告

新生儿黄疸护理专题报告背景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和黏膜发生黄疸的症状。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引起的。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大约60%的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出现黄疸症状。

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2-3天内开始出现,然后逐渐加重,最后在第7-10天后消退。

分析原因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代谢不成熟。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导致胆红素无法被迅速有效地处理和排除。

此外,新生儿的红细胞寿命相对较短,进一步增加了胆红素的生成和积累。

分类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内出现的轻度黄疸,通常在第7-10天内自行消退。

这种黄疸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不需要特殊治疗。

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出现的较重的黄疸,或者持续时间超过生理性黄疸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于溶血、感染、肝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评估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评估,可以使用胆红素水平检测和皮肤颜色观察。

1.胆红素水平检测:通过测量新生儿的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来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皮肤黄疸指数(TcB)和血清胆红素测定(TsB)等。

2.皮肤颜色观察:通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来评估黄疸的程度。

常见的评估方法是使用黄疸评分表,根据黄疸的程度对新生儿进行分级评估。

护理针对新生儿黄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观察: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和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黄疸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2.喂养:母乳喂养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措施之一。

母乳中的乳糖和乳酸可以促进肠道菌群的生长,增加胆红素的排泄。

3.光疗:对于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可以采用光疗治疗。

光疗通过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促进其排泄。

4.保暖: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避免低温刺激引起的黄疸加重。

5.疾病干预: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感染治疗、输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方法: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
纤黄疸治疗法。
③时间:分连续和间歇照射。前者为24 h连续
照射;后者是照1O一12 h,间歇12~14 h。不 论何法,应视病情而定。
④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一般12~24 h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
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每4~6
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
<26μmol/L(1.5mg/dl) >26μmol/L(1.5mg/dl)
(二)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肝受损表现、生后黄疸不 退、或退而复现,厌食、呕吐,肝大,大便时黄, 时白; 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增高。 2、新生儿败血症:缺乏特异性,黄疸不退,
进行性加重,伴局部感染灶及感染中毒表现, 血培养阳性。
联结的胆红素不足: 白蛋白含量低(尤其是 早产儿),联结胆红素的量就小;酸中毒也可减 少胆红素的联结。
肝功处理胆红素能力差:摄取低下;结合受限; 排泄功能不成熟。 肠肝循环特殊:“重吸收多”
三、病因
• 胆红素生成增多
同族免疫性溶血:ABO、Rh血型不合等。 红细胞酶缺陷:如G-6-PD缺陷、丙酮 酸激酶缺陷等。 红细胞增多症:如母-胎、胎-胎之间 输血等。 感染: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溶血。 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

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
感染
窒息、缺氧、酸中毒
低体温、低血糖、低蛋白血症 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 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 胆红素排泄异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果糖不耐受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 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 巨结肠、喂养延迟等。
四、分类
(一重不一、重者胎儿水肿。
(1)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 (2)贫血:轻重不一,Rh溶血病出现早、重 (3)肝脾肿大 (4)胆红素脑病:胆红素≥342μmol/L,分 警告、痉挛、恢复、后遗症四期。
2、新生儿胆道闭锁
(1) 生后二周黄疸渐加重,结合胆红素增高 (2) 大便灰白色 (3) 肝进行性增大、 3月后致肝硬化。
3、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生理黄疸 期出现,停母乳后1~3天胆红素下降。若恢 复母乳喂养黄疸可再出现,一般于4~12周后 消退。 4、G-6-PD缺陷症:可有遗传家族史,两广, 云贵川多见;男性发病,表现间接胆红素↑, 溶血性贫血,G-6-PD活性↓。
六、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血清胆红素测定 3、新生儿溶血病特殊检查: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与护理
一、概述
•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血中 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巩膜、粘膜、皮肤或其他 器官黄染。
•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现象(普遍性、复杂 性)
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危害性)
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增加:新生儿8.5mg/kg/d,成人 3.8mg/kg/d。红细胞寿命短;旁路胆红素生成较 多;血氧分压高,红细胞破坏过多。
(1)母婴血型测定:ABO , Rh血型测定 (2)G-6-pD酶活性测定 (3)血清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
Rh溶血病确诊依据:母子Rh血型不合 母Rh(-)、子 Rh(+) ;患儿红细胞特异性血 型抗体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患 儿血清抗体及类型: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 验 (+)。
ABO溶血病确诊依据:母子ABO血型 不合,(母为O,子为A或B);患儿红细 胞上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抗体释放试验 (+);患儿血清抗体及类型:游离抗体 试验(+)。
生后2~3天
<85μmol/L(5mg/dl/d) >85μmol/L(5mg/dl/d)
血清胆红素程度 足月儿 <220.5μmol/L <256.5μmol/L 早产儿 持续时间 结合胆红素 退而复现
足月儿≤2周 早产儿≤3~4周 无
>220.5μmol/L > 256.5μmol/L 足月儿>2周 早产儿>4周 有
4、血培养、C反应蛋白等 5、其它:肝功能,乙肝三对半; 宫内感染病原系检测。 (二)肝胆B超、CT、神经电生理 检查(BAEP)等。
七、治疗进展

病因治疗、退黄、对症处理 (20 00年前)
早期干预、病因治疗、对症处理、 神经行为随访和干预(目前)
(一)早期干预
1、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2001年中华儿科杂志)
2、选择干预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1)24小时以内出现黄疸者,应积极寻找病 因,并给予积极的光疗. (2) 出生7天内(尤其是出生后3天内)接 近但尚未达到干预标准者,应严密检测胆红 素水平,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3) “考虑光疗”是指该日龄的血清胆红素 水平,可以根据临床病史、病程和体检作出 判断,选择光疗或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
(4)“光疗失败”是指光疗4小时后,血 清胆红素仍上升8.6umol/l.h,如达到上 述标准可视作光疗失败,准备换血。 (5) 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和血 脑屏障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应给予更早期的预防性光疗。
3、干预方法
(1)蓝光治疗
①光源:蓝光最好(主峰波长为425~475nm), 也可选择白光(波长550—600nm)或绿光(波长 510~530nm)。
⑤光疗注意事项: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
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15%一20 % [以ml/( Kg.d)计]。
⑥光疗的副作用:目前认为光疗相当安全,
基本无明显并发症。有一些相对较轻和一过 性的并发症。常见表现有发热、腹泻、皮疹、 核黄素缺乏、青铜症及低血钙等。
(2)换血疗法
①适应症:

产前明确诊断:胎儿水肿,出生时脐血Hb< 120g/L或胆红素>77 umol/L (4.5mg/dl)。 或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上升每小时 12.7umol/L/h(0.75mg/dl)。
1、新生儿肝炎 2、新生儿败血症
(二)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病:ABO、Rh 溶血。
2、新生儿胆道闭锁
3、其他:母乳性黄疸、G-6-PD缺陷症、药物 等。
五、临床特点
(一)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时间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 高
病理性黄疸
生后24小时内 >102μmol/L(6mg/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