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ppt课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课件PPT优质课件
.
2、巴黎时期的工作
(1)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法年 鉴》,并在杂志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 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强 调只有进行暴力革命,才能消灭私有制,实 现人的解放。这表明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 学、法国历史、德国现状以及法国社会主义 者的研究,转向了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
(2)1845年,基佐在普鲁士政府怂恿下发 出驱逐令,“卡尔·马克思必须在二十四小时 内离开巴黎”。
(3)正是在巴黎期间,马克思写下了这部 重要的《手稿》。套用马克思评价黑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的话,我们可以说这部《手 稿》是马克思世界观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
.
二、《手稿》的主要内容
1、手稿的构成
.
1848年2月中旬,在《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马 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 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马克思遗著、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 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的重任。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癌症逝世。10日,在 威斯敏斯特桥的滑铁卢车站大厅举行追悼会。27 日,遵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被洒在伊斯特勃恩 海滨的大海中。
.
.
▲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的思考 “过时论”的基本依据:
a: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不适应二十一 世纪的时代发展
b:马克思主义反对市场经济,不适应于今天的市场 经济实践 对“过时论”的反思:
a:判断理论是否过时的基本依据不在于该理论产生 的时间先后,而在于该理论所思考的“问题”是 否已经被超越。
报《莱茵报》撰稿,由对宗教的哲学批判转 向对普鲁士专制制度的批判。
(4)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使马克 思认识到单靠空洞的理论批判不可能解决社 会现实问题。于是,他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 的同时开始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与政治。这一 时期他还阅读了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改造 的临时纲要》。这使马克思超越了青年黑格 尔派。为了更进一步研究市民社会、社会经 济关系和政治经济学、弄清人的异化问题, 马克思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了巴黎时 期的研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地位问题分析ppt课件
➢朗兹胡特和迈尔在他们的德文版的《手稿》 的“导言”中,就把这部著作视为马克思主义 “新的福音书”,认为它是“包括了马克思全
部精神视野的唯一文献”。
9
➢“切不可高估马克思的晚期著作,相反地, 这些著作显露出他的创作能力的某种衰退 和削弱”
——德曼
10
国内学者
承接了西方学者的基本评价,认为马克思哲 学的本质是一种实践人道主义,马克思哲学的 理论主旨被视为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论哲学。
31
三、《手稿》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的历史起点 ➢首先,将《手稿》视为马克思哲学创新的历史起点,有利
于 我们全面体认马克思哲学是如何从以黑格尔和费尔巴 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脱胎而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马克 思哲学的变革发展。
➢其次,将《手稿》视为马克思哲学创新的历史起点,有利
于我们正确认识《手稿》与《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等著作的关系。
么程度上仍然使得对哲学辩证法的批判分析成为必 要,读者从我的论述本身就可以发现。” “费尔巴哈把否定的否定仅仅看作哲学同自身的 矛盾,看作在否定神学(超验性等等)之后又肯定神学 的哲学,即同自身相对立而肯定神学的哲学。”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 必要的,因为这样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5
国内
《手稿》中存在两种矛盾的语境:哲学 的人本主义唯心语境和经济学的唯物语 境。由此,他们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纲》(以下简写为《提纲》)才是马克思新 哲学的诞生地。从《手稿》到《提纲》, 马克思的哲学逻辑框架发生了重大的 “格式塔转换”,《手稿》中的那条从人 的抽象本质出发的逻辑主线被彻底扬弃。
21
二、《手稿》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马克思哲学体系建立的初始范畴 和理论基石应是实践范畴,而马克思第一次系统表达 自己的实践观思想是在《手稿》中,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在 实践观这一逻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PPT参考课件
2020/2/18
24
LOREM IPSUM DOLOR
再次,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了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 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 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 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 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 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其二、异化劳动则是劳动的否定方面。这是因为劳动者生产出的劳动产品虽然是劳动 的对象化,但由于这一产品不仅不归劳动者所有,反而成为压迫、奴役劳动者的异己 的力量,因而它是私有制下的一种特有的劳动形式。
其三、对象化劳动不等于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包含对象化劳动。也就是说,对象化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发生异化,而把对象化和异化联系起来的是私有制。
异化与私有财产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的,是资本、 地产和劳动三者分离的结果。同时,私有制又是劳动凝结物,是异化劳 动的积累。因此,从静态来看,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是同时并存、共同发 展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但从动态来讲,异化劳动是更 为根本的东西,是异化劳动产生私有制而不是相反。因此,马克思指出: “我们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 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诚然,我们 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外化的生命) 这一概念。但是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 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正像神原先不是人类 理性迷误的原因,而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一样。后来,这种关系就变 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PPT精品文档
《手稿》由3个未完成的手稿和序言组成
经济历史观 (第5-193自然段,第339-385自然 段)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 稿)
资本主义社会三种主要的分配形 式
马克思研究的异化
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工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
工人晓红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马哲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社会历史前提
异化概念的历史演变
手稿写作的动因和背景
在写作《1843年手稿》的过程中,马克思
的意愿逐渐坚定,打算认真研究“市民社 会”,即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领域。 现在,在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发表以后,他特别明显地感觉到,正是政 治经济学领域隐藏着人和人的关系的根本 问题,从他所制定的唯物主义立场和无产 阶级政治立场出发,对这些问题作系统的 研究是大有作为的。因此,他潜心研究政 治经济学,这种研究及由此而起的主要结 果就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
力、生命力,另一方面,他必须把“天 赋”、“才能”等自然力、生命力,即本 质力量对象化,化为在他之外的对象,来 表现和确证自己是现实的人,真正的人。 实践活动成为人自我确定、自我完善、自 我否定的对象性活动。
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使人的这
种生命的表现畸形变为仅仅维持自己生 存的手段。
人与人相异化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
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 相异化。” “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 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 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 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 必然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不是神也 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 异己力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1《马恩文集》第一卷桑延海总结一、工资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
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
资本家没有工人能比工人没有资本家活得长久。
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可以把产业收益加进自己的收入,而工人除了劳动所得既无地租,也无资本利息。
所以,工人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因此,资本、地产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只有对工人来说才是必然的、本质的、有害的分离。
资本和地产无须停留于这种分离,而工人的劳动则不能摆脱这种分离。
最低的和唯一必要的工资额就是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费用,再加上使工人能够养家活口并使工人种族不致死绝的费用。
115 在分工大大发展的情况下,工人要把自己的劳动转用于其它方面是极为困难的。
当市场价格倾向于自然价格时,工人遭到的损失是最大的而且是绝对的。
市场价格的偶然的和突然的变动,对地租的影响少于对分解为利润和工资的价格部分的影响;而对利润的影响又少于对对工资的影响。
当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得,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
劳动价格要远比生活资料的价格稳定。
116在劳动时,个人活动的全部自然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差别会表现出来,因而所得的报酬也各不相同,因而所得的报酬也各不相同,而死的资本总是迈着同样的步子,并且对现实的个人活动漠不关心。
工人不仅要为物质的生活资料而斗争,而且必须为谋求工作,即为谋求实现自己的活动的可能性、手段而斗争。
没有一个阶级像工人阶级那样因社会财富的衰落而遭受深重的苦难。
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
他们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牺牲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在挣钱的欲望的驱使下从事奴隶劳动。
这就缩短了工人的寿命。
119社会在什么时候才处于财富日益增长的状态呢?那是在一个国家的资本和收入增加的时候。
但是,这只有由于下述情况才可能:(a)大量劳动累积起来,因为资本是累积的劳动;就是说,工人的劳动产品越来越多地从他手中被拿走,工人自己的劳动越来越作为别人的财产同他相对立,而他的生存资料和活动资料越来越多地积聚在资本家手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手稿》的发表,成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
——马尔库塞
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另一方面,《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著作,是 马克思构建自己新世界观的酝酿和准备,既有各种观点发展的 萌芽,也有费尔巴哈旧哲学的痕迹。
感 谢 倾 听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32页.
诞生背景
2.受恩格斯和赫斯影响。 恩格斯 1842年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按照恩格斯在这篇文章中所提供的线索研究了诸多经济 学著作,并做了摘要和札记,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其研究成果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赫 斯 《金钱的本质》 德国早期社会主义者、青年黑格尔派中由政治批判转入经济社 会批判的第一人,也是提出德国哲学必须同英国政治经济学、 法国社会主义结盟的倡导者。在《金钱的本质》一书中,认为: 生产和交往规定了人的本质,而金钱不外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1845-1846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 《宣 言》 后到伦敦 此后主要写作《资本论》
诞生背景 Today’s Schedule
“1843年秋,这一对年轻的夫妇来到巴黎。在这里马克思开始 同卢格一起出版《德法年鉴》,但是该杂志仅出版了一期;杂 志之所以停刊,部分是由于它在德国的秘密传播遇到困难,部 分是由于在两位编辑之间很快就暴露出原则性的分歧。卢格仍 然保持黑格尔哲学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路线,马克思则热心的 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者及法国历史。结果马克思转 向了社会主义。” ——恩格斯
诞生背景
3.社会环境因素。 当时的法国(马克思在巴黎)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在经济水平上是当时世界上很发达的国家、“新世界的首府”、 工人运动的中心,思想活跃,这些都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 和共产主义学说提供了有利社会环境条件。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著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著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著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著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著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解
为什么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 有的制度下,劳动不是普通的劳动,而只能是异 化劳动?
异化劳动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异化,即物的异化。 第二,劳动本身对劳动者的异化,即自我异化。 第三,人的“类本质”对人的异化。 第四,人对人的异化。
第一,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异化,即物的异化。
见课本P36。
当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手稿》 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正处于从青年黑格尔派向唯物史观 的创立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之中,带有明显的人道主义、 理想主义色彩,尤其是与以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相比较,《手稿》的思想观点显然 还不能算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积极性
1)异化劳动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成熟过程的一个重 要标志,这表明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开始涉及到现实的经济 生活领域; 2)从当时的理论界思想水平上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 论的思想深度是很突出的。
局限性
1)没有脱离人的本质的异化,没有脱离人本主义的束缚。 2)把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为理想劳动和异化劳动 的矛盾,还没有达到研究私有制内在矛盾的层次; 3)把人类的历史理解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及其扬弃的过 程,把人的解放理解为异化的消除,这样的理解显然与历 史唯物主义有很大差距。
历史背景
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批判当时的普鲁士专制制度;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 封,马克思因此认识到,单纯的理论批判并不能真正解决 现实的社会问题。为此,马克思于1843年10月来到巴黎, 开始深入考察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等。
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开始了他们令人称颂的友 谊与伟大的事业;在巴黎,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 法年鉴》;在巴黎,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强调以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 实现人的解放。也正是在巴黎,马克思完成了这部重要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 立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 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第一个关键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着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手稿》的评价 国外评价:
国外:有两种对立的看法。 (1)西方(马克思主义)长期流行的观点:
过分拔高——认为《手稿》的核心思想是人道主义。 造成“两个马克思”、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
(2)前苏联官方哲学及其追随者: 过分贬低——认为《手稿》是一部非科学的作品、是一盘不成熟的大杂烩。
基本评价: [1]《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一次巨大的综合和艰难的创造; [2]《手稿》带有人本主义异化史观走向客观经济现实的复调式语境。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前1-5段话: 马克思首先揭示了国民经济学劳动价值规律与工资规律的二律背反:
按照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价值源泉,劳动的全部产品应归劳动者所有; 按照工资规律:工人获得的工资只是其劳动成果的一小部分。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劳动是有问题的。
马克思称之为“有害的、造孽的劳动”、“片面的、抽象的劳动”、“纯粹谋生的劳 动” 。
马克思揭示“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目的,在于追问私有财产的本质来历。 财富的本质——劳动;私有财产的本质——异化劳动;共产主义——扬弃异化 劳动和私有财产。 但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对资产阶级社会前提(私有制、私有财产)当作自 然的和永恒的规律加以看待,采取非批判和非历史的态度。
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
重农主义(法国人)研究领域从流通到生产(财富源泉从对象物转移到人的活动)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国人。提出理性经纪人;看不见 的手;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尺度等。矛盾:劳动是 财富的唯一源泉,同时又是工人贫困的积累)——西斯蒙第(法国人)
第二个问题:异化劳动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
第一个规定: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即“物的异化”。 第二个规定: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异己性、外在性),即“自我异化”。 第三个规定: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 第四个规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课件
• “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 种解答。”
•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自觉行为,是自己知道的
•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韩学本:
• 马克思强调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结合的观点,就是强 调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包括社会的和自然的两个方 面的同步前进,不可偏废和忽视。
• 私有财产的扬弃=人的生命的占有=异化的积极 扬弃
• 宗教、家庭和国家,违背了人的社会性本质, 将来也会被消灭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 宗教的异化本身只是发生在意识领域、人的内心领域, 而经济的异化则是现实生活的异化,——因此,对异化 的扬弃包括两个方面。不言而喻,在不同的民族那里, 运动从哪个领域开始,这要看一个民族真正的、公认的 生活主要是在意识领域还是在外部世界进行,这种生活 更多的是观念的生活还是现实的生活
• 因为在异化劳动状态下,人既失去其外部的对象世界 (生活、生产资料、自然界),同时也失去自身主体, 失去人生自主,成为被他人占有的对象物(如,成为机 器的附庸,归机器的主人资本家占有),所以,从更深 远的意义上说,“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就是对人自 己本性的恢复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 而上述尚未完成的共产主义则从个别的于私有财产相对 的历史形态中为自己寻找历史的证明,在现存的事物中 寻找证明,它从运动中抽出个别环节,把它们作为自己 是历史的纯种的证明固定下来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异化劳动理论
• • • • • 1、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 异化: 德文 Entfremdung, 英文alienation Entfremdung一词译自希腊文,意为分 离、疏远、陌生化。
• 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 格尔。
黑格尔
黑格尔仍是在该词固有的基本涵义上,在外化 和分离的意义上来使用它的。 “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 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 述为主体。”
(2)劳动活动和劳动者相异化。
“但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 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 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 人怎么会同自己活动的产品象同某种异己的东 西那样相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 结。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 本身就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 化的活动。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 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外化。” (MN选P43, 1995年版)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 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 活动。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 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 与之直接 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 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 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 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 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 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 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 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 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 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 的规律来建造。” (MN选P47,1995年版)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课堂PPT)
因果关系
相互作用
私有财产只有发展到最后、最高
的阶段,它的这个秘密才重新暴露出 来,就是说,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 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 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
.
36
异化劳动
共产主义
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有
思想上的共产主义就完全够了。而 要扬弃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 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 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消 逝、舍弃和丧失,即决不是人的采取对象形式 的本质力量的消逝、舍弃和丧失,决不是返回 到非自然、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
“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
.
47
④共产主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 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
51
(三)若干重要论断
1、马克思论述了劳动实践对于人类文明和 历史进步的伟大意义。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 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创造观念)
.
52
2、马克思提出了物质生产在构成社会诸 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
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 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 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共产主义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 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 来说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 形式和有效的原则。但是,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 的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
.
50
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 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 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个序言和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着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著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著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著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著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著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1844年4—8月于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写的著作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现在的名称是后人加的。
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现部分原稿已轶失。
1927年,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达·梁赞诺夫将《手稿》第3部分整理后,发表在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上,后重印于192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3版上,标题为《〈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
1929年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法文杂志上以《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和《关于需要、生产和分工的札记》为标题发表了一些片断。
1932年,德国社会党人S·朗兹胡特和J·P·迈耶尔对手稿进行整理后,用原文发表在《卡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第1卷中,标题是《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个版本略去了《手稿》的第一部分。
同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第1部分第3卷首次用原文全文发表了《手稿》,标题是《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中译文编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现在出版的《手稿》的结构是编者加工整理而成的。
《手稿》中的有些篇章(《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等)的标题是马克思原稿就有的,另一些篇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
《手稿》是马克思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研究工作的记录。
它主要由马克思在阅读过程中对原书的摘录、概括的转述、批判性的注释以及马克思自己在研究中产生的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组成。
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手稿》共27页。
在这27页稿纸上,马克思每页都分为“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三个纵栏。
前16页,马克思在这三个标题下主要摘录了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并作了批判性的分析。
从第17页开始,马克思只写“地租”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多层次、多环节的,其结 果具有差异性。是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其判断的标准在于是否具有创造性、创新 性成果。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非越紧密相好,理论由于 其自身的特点(普遍性、抽象性),它与具体实 践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PPT课件
4
问题之二: 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词句、本本?还是其立场、观点和方 法?
PPT课件
15
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平台
1、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官方的马克思主义,当前的 “马工程”,强调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是真 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等都是其基本内容。
PPT课件
本依据:
a: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不适应二十一 世纪的时代发展
b:马克思主义反对市场经济,不适应于今天的市场 经济实践 对“过时论”的反思:
a:判断理论是否过时的基本依据不在于该理论产生 的时间先后,而在于该理论所思考的“问题”是 否已经被超越。
PPT课件
7
2、如何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
A: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a)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 失去其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深远,今 天的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就是非马 克思主义的,甚至没有一种社会理论是与 马克思主义无关的。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没有过时,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不 需要发展,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 时俱进”的品格。
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 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PPT课件
6
☆ 结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实事求是邓小平是在对毛泽东思想的反思中得 到的一个极其深刻的理论认识。从“完整准确”的 体系论到“实事求是”精髓论,是邓小平哲学思想 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因为如果仅仅只是从思想 体系的角度,或者简单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 发,我们都有可能重新陷入形形色色教条主义的泥 潭,而不能够真正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 有的科学品质和批判精神。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之所在。
实践。离开实践,社会主义的学术性
就失去科学的是非标准,而成为一种
任意的、无根的言说;离开了实践,
社会主义的政治性就失去其生命的价
PPT课件
2
值,而成为僵死的教条。
问题之一:理论在何种程度上与实际相联系?
马克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 在于改变世界。”
毛泽东说: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
3、极力推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贬抑成熟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PPT课件
12
c.“以马解马”:即以马克思恩格斯的 文本为根据,对他们的思想进行解读,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 专题研究、比较研究、人物研究和阶 段研究等。
PPT课件
13
解读方法
浅层解读:时代背景、主题思想、理论价 值与实践意义;深层解读:哲学地解读,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深层逻辑和思想意蕴; 问题式解读:站在回应现代问题这一高度 去解读马克思主义,我们的解读就灌注了 “生气”,具有了“灵魂”,我们就能读 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解读马克思 主义解读自己,读出自己安身立命的 “根”,读出当代人安身立命之:“根”。
a.“以苏解马”:在对待苏联哲学教科书
体系的问题上,学界由改革前的全面接受 转变到后来的质疑、批评和突破。逐步摆 脱了对苏联哲学的教条主义理解,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PPT课件
11
b.“以西解马”:1、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
马克思与恩格斯分开研究,抬高马克思, 贬低恩格斯。
2、他们把马克思分为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 克思,抬高青年马克思,贬低晚年马克思。
PPT课件
14
当前研究热点: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人学理论、 国家理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意识形 态理论、价值论、实践论等方面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在关于异化概念、人道主义、 马克思晚年笔记、“卡夫丁峡谷”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关系、列宁哲学阶段 问题、列宁的唯物辩证法和反映论等方面 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PPT课件
1
一、本课程的基本性质与要求
1、课程的性质: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具有政治性,同 样也有学术性。政治有原则,学术无 禁区。但是要努力把二者统一起来加 以理解,不能借口其政治性而拒绝对 它加以探讨,也不能借口其学术性而 任意对其原则进行攻击和谩骂。
政治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基础是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 善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 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 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PPT课件
3
☆ 供参考的理论观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飞跃和科学性的体现。
反对把理论与实践割裂、对立起来的倾向,反 对把社会主义理论的探讨与当代实践相脱离的 倾向。
b:市场经济的实践并没有使我们远离马克思主义哲 学,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获得对社会发 展客观认识的思想武器。
PPT课件
9
(b)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用论”批判
哲学知识因其理论性、思辨性强而被认为 是“无用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在市场化 改革实践的今天,这种偏见更为流行。
PPT课件
10
B: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解读方法
PPT课件
5
卢卡奇: 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仅仅指“方法” ,“它是这
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 研究方法”,放弃马克思主义所有全部论点,我们 仍然可以自称为是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
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