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分析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分析

医药健闻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分析田雨香,尹良平,韩倩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200237)尿常规检查是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检验项目,借助分析尿液成分变化,为肾脏疾病、流行出血热、糖尿病等提供早期诊断。

但是在尿常规检验时,会碰到诸多的干扰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此,本文对尿常规检验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什么是尿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检验方式,即通过特定的仪器及配套的试剂,对尿液的一般特性进行检验,内容包括但尿液的颜色(不限浑浊或透明)、比重、酸碱度,对所含的物质如蛋白质、胆红素、尿胆原、白细胞酯酶、隐血、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等进行半定量的检测。

也会根据尿液的情况采用显微镜对所含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查,如红细胞、白细胞、结晶(药物或盐类)、管型及是否含有细菌或真菌等。

相对其他检验方式,尿常规检验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便利等优势,能发现泌尿系统、肝胆、内分泌、循环系统等存在的问题,明确肾脏排泄功能、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等,将泌尿系统健康情况一一反映出来,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及治疗等提供依据。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1)疑似泌尿系统感染,如有尿急、尿频、尿痛、肉眼可见的血尿等相关症状,或是腹部出现坠胀感、腰痛感等。

(2)疑似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如早晨起床出现眼睑、颜面、下肢水肿,尿液减少等症状。

(3)疑似或确诊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结核、血管病变等。

(4)疑似肾脏病变,如尿量突然减少、增多、无尿等。

(5)患有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行检查了解病因及疾病进展情况。

尿常规中的各项数据变化代表什么(1)pH值的变化能直接将人体的酸碱平衡变化和肾脏调节能力展现出来,数值降低可能出现酸中毒、糖尿病、痛风等疾病;数值过高则可能出现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2)若尿蛋白阳性,则可能患上了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系列疾病,还可能与患者摄入的药物相关。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有哪些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有哪些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有哪些我们常常去医院会遇到两次短时间内尿常规检测结果不同,影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那么,什么是尿常规检验?常见的干扰因素有哪些呢?下面进行简要阐述。

1.什么是尿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是“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常见指标有尿液颜色、透明度、尿比重、尿胆原、尿结晶体、尿胆红素等,尿液中含有大量人体代谢产物和其他活性物质,可以反映出机体代谢情况,对于全身性病变、尿路疾病、肾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尿常规检验结果比较浅显,如果发现异常,要进行病原菌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

2.尿常规检验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1)注意事项。

在尿常规检验前1天晚上9点不要进食,检查当天早上起床后不吃东西、不喝水,便于检查准确。

检查时要求:留尿液标本时,用一次性专用小便杯取尿液10ml左右;最好留取早上第一次尿液标本送检,取尿时先尿出部分再取;女性在经期时不宜取尿做检查,非经期女性要注意避免混入白带影响结果;男性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2)适用人群。

某些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某些尿路疾病,如尿路感染;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肝胆疾病、糖尿病等。

3.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1)标本本身的干扰因素。

如果是标本本身的干扰因素,即便检验过程规范,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甚至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①采集。

一般来讲,会在采集尿液标本前介绍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取中段尿。

但是,很多人不会正确采集标本,造成检验结果偏差。

比如,标本采集前未清洁尿道口,导致细菌或分泌物混入。

②保存。

在尿液标本保存过程中,通常使用由惰性材料制成的尿杯,洁净透明,不会和尿液发生作用。

有时会向尿杯中添加防腐剂,来防止尿液变质。

需要注意,防腐剂添加要适量,以免尿液沉淀影响检验结果。

另一方面,如果尿液标本长时间放置,会增加标本中的细菌数量;标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出现低渗现象,再加上细胞中的有机物易溶解于标本,导致总蛋白水平、尿肌酐水平不断升高。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然而,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了解这些干扰因素及其影响至关重要。

1、尿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1)尿液颜色的变化及其涵义淡黄色至橘黄色:这是正常尿液的常见颜色,表示尿液中的代谢物得到了适当的排放。

深茶色:这种颜色可能意味着存在胆红素尿,可能与肝功能障碍如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有关。

红色:可能是由于尿液中出现了血红细胞,血尿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有关。

啤酒色或酱油色:这可能是由于蚕豆病或血红蛋白尿导致的。

乳白色:可能表示尿液中存在大量白细胞(脓尿)或淋巴流出(乳糜尿),后者常与丝虫病有关。

(2)尿透明度若尿液呈现浑浊状态,可能与乳糜尿、血尿、尿酸盐结晶或脓尿有关,这些状态均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与评估。

(3)尿液的物理性质及其意义①尿比重。

是反映尿液中溶质浓度的指标。

正常范围在1.003到1.030之间。

尿比重的升高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急性肾炎、高热等有关。

而尿比重的降低可能与尿崩症、慢性肾病、饮水过量等状况有关。

② pH 值。

反映尿液的酸碱状态。

正常值范围为5.5到6.5。

酸性尿可能与摄入大量肉类、饥饿、发热、重度腹泻、糖尿病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有关。

而碱性尿液可能与大量蔬果摄入、持续的呼吸过度、尿路感染或严重呕吐有关。

(4)尿液中的生化成分及其意义①尿蛋白定性。

蛋白尿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病理性蛋白尿可能与多种肾脏疾病、心功能障碍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关。

②尿葡萄糖定性。

尿液中正常不应该出现显著的葡萄糖。

尿葡萄糖的出现可能与糖尿病、肾性尿糖或其他内分泌疾病有关。

2、干扰尿常规检验的因素(1)经期影响: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的尿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导致尿常规检验出现“潜血”阳性反应。

此外,经血及其它分泌物的混入也可能引起尿液中的其他成分偏高或偏低。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方法有哪些?发布时间:2021-09-03T06:34:22.21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姚小科[导读]姚小科(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626000)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是医学临床上的三大常规检验项目,其中尿常规检验不仅能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还对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等的诊断有很大的影响和意义。

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也是通过尿常规检验来反应和总结,和其他常规检查项目一样,能对患者的生理状况有进一步了解,以便对可能的疾病进一步诊断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尿常规检验及具体内容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较常见也较多的检验项目,能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及肾脏部位组织的情况作出真是的反应,以便医师进一步诊断和确诊。

尿液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包括肾脏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等。

尿常规的检验项目较多,包括尿液颜色及透明度、尿液酸碱度、细胞管型检查、尿蛋白检查、尿比重及尿糖定性等的检查。

正常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尿透明度较清晰,如果患者在尿检前大量饮水会使尿液颜色变淡,这属于正常现象。

尿液颜色可通过肉眼直观看到有无异常,如果呈红色,及血尿,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泌尿系统感染。

若呈深褐色或黄色,则说明患者的肝脏功能有损害或患有溶血性疾病。

若呈茶色,代表患者的肝胆出现了问题,例如黄疸病。

若呈乳糜状,则表明患者体内有丝虫或前列腺炎症。

还有一种情况为泡沫尿,如果出现,就意味着患者的肾脏有问题,应进一步确诊。

正常的尿液酸碱度值在6.5左右,通常呈弱酸性,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正常范围分别为:男性:0/女性:0-2、男性:0-3/女性:0-5。

正常的尿蛋白检查结果为阴性,若出现尿蛋白增多的情况,则患者的肾脏可能出现病变。

2.尿常规检验的方法据悉,目前尿常规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尿液干化学分析、显微镜下尿沉渣镜检以及肉眼检查等三种方式。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尿液化学分析仪的检查方法相较于传统方式而言,能获得更为准确、高效的检查结果。

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探析

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探析

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探析作者:卢携弟吕艳琼张丽萍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尿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针对2011年-2012年期间来我院门诊部进行尿常规检验的1200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总结,从中寻找影响患者尿液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

结果:经本调查研究显示,影响患者尿常规临床检查的因素主要有尿液标本的采集处理、仪器的正常使用以及维护与保养,即试剂因素、生理因素、仪器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

结论: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多,应该建立完善制度、规范临床检验操作过程、提高标本质量,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尿常规;临床检验;影响因素尿常规检验和血常规、便常规并称为临床常用的三大检验常规,是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

尿常规检验作为临床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患者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如肿瘤、结石、炎症、肾移植手术等,同时,对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此,必须要提高临床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而要提高其准确度,就要明确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为此在这里针对2011年-2012年期间来我院门诊进行尿常规检验的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总结,从中寻找影响因素,具体报告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病例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检验仪器尿分析仪(型号URITEST-180)、URIDIA配套试纸,显微镜(OLYMPUS),一次性尿杯,尿液化学分析控制品(上海伊华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1.3研究方法以2011年-2012年期间来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总结,从中寻找影响患者尿液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

分析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

分析影响患者尿常规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在临床实验室诊断中,血常规及尿常规作为医院最常规的检测项目,同时也是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及完成疾病的诊断、鉴别、预后判断时的重要依据。

但在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期间极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误差进而对疾病的诊断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在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的标本采集、处理、检测期间采用的仪器消毒不合格或者仪器故障、抗凝剂使用等也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检测误差情况出现,检测分析以及报告等环节均可出错,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同时,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需要对血常规、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文为大家科普一下尿常规和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别有哪些?希望对你在检测分析结果过程中有所帮助。

1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前,医院常用末梢血稀释及静脉血进行检查,检查环节包含采血、运送、测定、报告,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均可能使最终检查结果产生偏差。

经研究显示,在所有受检者中血常规检验不合格率为1.2%,且主要以人为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实验室检测仪器因素为主。

①人为因素主要为:医护人员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的采集不顺利,如反复采血极易导致空气混入从而形成气泡,采血后震荡则极易导致细胞破裂或者因消毒液混入而导致溶血情况出现。

另外样本保存不当或者样本送检不及时等情况,可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偏低,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而检测期间采用的仪器消毒不合格或者仪器故障、血量和抗凝剂使用不当等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血液稀释比例不适当对血常规各项指标计数会出现偏差,进而导致检测误差情况出现。

②患者自身因素则可能是由于进食后、运动后、情绪变化等也可能对血液成分产生影响;或者患者妊娠期、生理期、高温或大汗以及情绪过度紧张等均会对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性别、年龄大小、吸烟等多重生理因素对结果有较大影响,白天和黑夜、冬季和夏季不同气温条件下个体的血常规也将出现变化。

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尿液分析作为三大常规之一,分析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或辅助诊断有着重大意义,为使临床医生根椐患者所用药物对尿液分析结果的正确分析,标本合格是前题,对尿液标本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药物仅是其中的一项,药物具有生物活性,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干扰尿化学成分测定的现象并非少见。

特别是近年来,新的药物层出不穷,临床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屡屡皆是,许多新药对临床检验的干扰还尚未发现,药物对尿液检查的影响给实验诊断和临床诊断增加了许多困难。

药物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始终困扰着检验工作者,有时甚至是难以避免的[1]。

我们在工作中应尽可能避免这些因素,以求得到检验结果的客观性。

特将药物对尿液分析的一些影响介绍如下:一影响尿液检验的药物(一)影响尿液颜色的药物1.使尿液变为黄色至红色或红棕色的药物大黄、氯喹、呋喃妥因、吩噻嗪类、苯妥英钠、华法林、维生素B2、非那西丁、对氨基水杨酸、抗凝剂、肯同氯奎、呋喃唑酮、山梨醇铁、辛可芬、苯氮吡啶、苯茚二酮、酚酞、苯磺胺、伯氨奎、阿的平、核黄素、水杨酸、磺胺药等。

2.使尿液变为蓝绿色的药物:阿米替林、吲哚美辛、利福平、亚甲蓝、妥龙、氨苯蝶啶等。

3.使尿液变为黑褐色的药物:甲硝唑(灭滴灵)、左旋多巴、甲基多巴、奎宁及其衍生物等。

感冒通片可以使儿童尿液呈红色(洗肉水颜色),这是由于其中的双氯芬酸钠对肾脏的毒性反应所致。

另外,头抱拉定、头抱哇林、克林霉素等也可以导致肉眼血尿。

(二)影响尿比重的药物左旋糖酐、放射造影对比剂及蔗糖等可使尿比重增加。

(三)影响尿蛋白试验的药物1.若碱性药物引起尿液pH>8时易出现假阳性,若酸性药物引起尿液pH<3时易出现假阴性。

另外,青霉素、阿斯匹林、WitD可使尿蛋白质检验出现假阳性。

2.含碘造影剂、头抱菌素类可使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试验呈假阳性反应。

右旋糖昔、奋乃静也可致假阳性。

卡那霉素、多豁菌素、三甲双酮、磺胺类等可致肾损害引起蛋白尿。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广安市中医医院638550)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除了有组织安排的统一体检,自己身体不适时也需要做一些检查,在所有的检查中,有一项检查是较为常见的,这项检查就是尿常规检验。

我记得以前在大学里,学校统一安排的体检就有这项检查。

我想,如果你是第一次做尿常规检查,有那么一瞬间可能会尴尬,不过尴尬是小事,如果你不懂得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可能还会造成更多麻烦。

因此,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补充点小知识,让你在接受尿常规检查时少出错,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接下来我将介绍常见的,干扰尿常规检查的因素有哪些。

一、排尿时间一般来说,如果需要做尿常规检查,或者是要体检,人们都知道要一大早前往医院,而且还必须空腹,甚至做检查的前一个晚上10点之后就不允许进食。

但是,大多数人只知道要空腹做检查,却不知道做尿常规检查时所取的尿最好是早晨的第一次尿,所以有不少做检查的人因为习惯使然,又觉得只要空腹即可,于是在早上起床后立马大小便,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之所以要取早上起床后排的第一次尿,是因为这种尿在体内存放的时间长,尿中的各种成分较为稳定,且各种成分更加完整,自然更能反映体检者的身体状况。

当然,有时候实在迫不得已憋不住了,还是要及时排尿的,否则可能引发其他疾病,排完尿后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还可以在做完所有必须空腹检查的项目后,喝上一瓶矿泉水,然后等待尿意的到来,再去取尿,最后完成尿常规检查。

二、取尿方式做尿常规检查时,医护人员会提供一个小杯子用来装尿,如此就只需要在排尿时将尿装到被子中即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实有很多注意事项,一不注意可能就会干扰到尿常规的检验结果。

经总结,取尿时如果不注意以下2点可能会导致尿常规的检查结果有误:首先,弄脏了杯子。

有些人可能大大咧咧,等待排尿的过程中将杯子乱丢乱放,污染杯子后又污染尿液,导致检查结果的精确性下降,因而这是非常不提倡的。

其次,刚排尿就取尿,或者是在排尿即将结束之时取尿也会对检验造成干扰。

尿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

尿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

尿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是临床常用筛查性的项目,通常筛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等十三项。

对尿液的检查,不仅可以帮助医师了解患者机体的代谢状况,还可以通过对尿液中相关成分诊断其它器官障碍疾病与部分全身性疾病。

比如,血液疾病、肝胆疾病等,其检验结果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为患者早期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帮助。

目前,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尿常规检验设备更新换代,促使尿常规检验技术日益成熟,并因其成本低、无痛等优势在临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泌尿疾病等诊断中取得应用广泛。

然而,由于尿常规检验环节较多,加上受尿检者、检验人员及仪器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尿常规检验结果出现与患者症状不符的情况发生,继而影响患者的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病情严重时可对患者造成误诊。

由此,规避尿常规检验中相关影响因素十分必要,这对提高尿液检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尿常规检验中影响因素1.1受饮食、药物干扰在临床上,尿常规检验选择患者早起第一次排除的中段尿作为样本,患者在检验前一天晚上若过量使用含糖量高、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等食物,在检查当天过量饮水、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喝咖啡、饮酒等,都会干扰到检验结果准确性,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假阳性。

1.2尿液采集方式不当尿常规检验样本均由受检者自行操作完成,在采集尿液样本过程中,由于受检者对尿液样本采集流程不了解,未做好检测前准备工作,有可能采集到低质量尿液样本。

比如,女性受检中出现经血、白带混合性尿液样本;男性受检中出现精液、少量粪便的混合性尿液样本。

另外,所采集的尿液样本盛装容器不达标,未得到彻底清洁,可与标本发生反应。

此外,受检者所收集的尿液过多或过少,在送检尿液过程中尿液样本滞留时间过长,在未加盖处理情况下,易受到周围环境、空气等污染,导致尿液中部分物质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从而大大降低尿液检验质量。

1.3尿液样本保存因素尿液样本保存在收集新鲜尿液后一段时间,主要针对的是无法及时送检的样本,需要保保存适当的温度环境中,保存温度过高或过度,保存时间>1h,尿液会出现变质情况,且尿液样本中的尿胆原等含量会逐渐下降,继而影响检验结果。

尿常规检查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尿常规检查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 关键词 】 影 响因素 ; 干化学分析 ; 镜检
尿 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人丁镜检 来进行 分析检测的。 在实际工作 中, 南于操作误差和测定过
程 中 的 化学 因素 的 干 扰 ,尿分 析 仪 检 测 容 易 造 成 一 些 假 阳
据 多联试带上各 自对应膜块 化学反应后颜 色变化 的深浅来 确定尿液 中的含量。因此, 任何外源性物质或人为因素对尿 标 本 或 对 多 联 试 带 膜块 的 干扰 ,均 可 引 起 检 测 结 果 的 错误 ,
3 论
[] 2 丛玉 隆. 当代检验 分析技 术与 临床【 ] 京 : M 一E 中国科技 出版社
2 0 4 0 2:
尿 液 干 化 学 分 析 仪 各 测 试 项 目的 主 要 检 测 原 理 ,是 依
有 一 项 阳性 者需 镜 检 。 蛋 白质 的测 定 试 纸 条 法 检 测 只 对 白 蛋 白有 相 应 的反
海维世康 医用 电子有 限公 司 B —6) A 【 0型尿液化学分 析仪 , 所用试纸条用分析仪配套 。
1 方 法 . 2
应, 对球蛋白 、 本质蛋 白( — 氏蛋 白) BJ 及其他尿蛋 白等不发
项目
手 工法
试 纸 条 法

须做尿沉渣镜检 。 凡是检 出异常的项 目, 均应手工法确认试 验 , 意 增 加 临 床诊 断 与检 验 结 果 的符 合性 注
参 考 文 献
[] 1 李莉 , 斌. 液分析 仪临 床应用 有关 问题 探讨『 . 医学 林 尿 J 安徽 】
2 0 ,4 4 : 17 0 32 ( )7 — 3
尿 常 规检 查 中的 影 响 因素 的分 析
傅 宗芬 ( 州 市 宝 应 人 民 医 院检 验 科 , 扬 江苏 扬 州 ,2 8 0 250 )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142尿常规是医学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目前尿常规检验的项目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操作简单便捷,但通过尿常规检验结果与患者体征症状的确立常常出现相悖的现象,这说明了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受到了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结果的正确性有待考究。

因此,我们要对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把握好在检验过程中的每一项步骤,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患者的准备工作在尿常规检验中,检验物质为尿液,而标本需要通过患者来采集,因此患者在尿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最终的结果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尿常规检验前一天的晚餐后,护理人员会提醒患者切勿进食,而在检验当天到检验结束的时间段内,患者禁止进食和饮水,避免影响检验结果。

若患者没有按照医护人员的相关要求去控制好自身的饮食状况,在进行准备工作时仍进食或饮用一些容易干扰尿检结果的饮料,例如咖啡、浓茶等,就会降低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在尿常规检验前患者有服用某些影响尿液成分的药物,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

2.尿液标本的采集采集尿液标本的工作人员,若没有核对好患者的个人信息以及所取的标本容器编号,就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严重失误。

在进行尿液采集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解释说明正确留尿的方法,还应保持患者尿道口的清洁状况,若男性将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与尿液混合,女性将阴道分泌物或经血与尿液混合,都会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出现数据与临床特征偏差的现象。

相关采集尿液标本的工作人员,还应保持采集容器的清洁,若相关装置内携带着其他的干扰成分,也会影响尿常规的检验结果。

3.尿液标本的保存和处理当尿液排出与空气接触后,就会受到温度、光线以及尿液自身成分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产生变化,若尿液标本未能做好正确的保存操作或及时的处理,就会让尿液在容器内留置的时间过长,从而出现尿液中细菌滋生,影响尿素分解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尿液中的酸碱程度发生变化,此时其成分物质开始受到pH值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分解或转变,干扰了尿常规的检验真实性。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在临床上,人们常说尿检是排查肾脏病的金标准,那么对于这一排查肾脏的金标准,在检查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导致加过出现偏差。

二、尿常规的常见影响因素1、样本自身形成的影响因素如果是样本自身形成的影响因素,即便检验操作标准规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甚至会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样本主要通过收集、存储、运输三个过程,也会在这三个过程中形成影响检验结果的要素。

(1)收集环节取样前1日,检验工作者叮嘱患者取次日晨尿,同时告知患者取中段尿,往往许多患者没有掌握尿液收集的方法,容易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收集之前需要嘱咐患者做好尿道口清洁工作,才能避免分泌物或者细菌等混入其中。

最终交由医护工作者进行姓名、检验单、收集并一一核对,实施送检。

(2)存储与运输当前,大多数医院运用由惰性材料制作形成的一次性尿杯,透明度高,不容易和尿液发生作用。

有时需要加入一些防腐剂,从而避免尿液变质。

同时,还要确保防腐剂加入适当,否则容易使尿液形成沉淀,对检验结果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要求尿液储存与运输期间避光,根本原因是为了避免尿胆原和尿胆红素由于光照分解。

送检尿液需要在2小时之内完成检验,原因是时间过长会引起细菌繁殖、蛋白质变形等影响因素形成。

2、用药的影响现在临床上普遍使用尿分析仪配合尿试纸条来做尿常规。

试纸条上有红细胞、白细胞、pH(酸碱度)值、比重、葡萄糖、酮体、尿胆原、胆红素、维生素C.蛋白质、亚硝酸盐等区域。

尿分析仪是根据试纸条与尿进行化学反应后不同区域显示的不同颜色来判断结果的。

比如说,如果人工把“蛋白质区”涂成绿色,仪器比色时就会认为这份尿中蛋白质阳性;人工把“葡萄糖区”涂成咖啡色,仪器就会认为尿糖阳性。

所以有些药物如黄连素、核黄素等通过尿路排出时使尿着色,就不要责怪仪器或医生化验不准确了。

另外,从化学反应原理方面看,用药还可以影响尿比重的结果,而尿比重主要用来评估肾脏的浓缩功能。

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尿液检验作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在日常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尿液检验结果并不完全可靠,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

1. 饮食因素:饮食中摄入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影响尿液的组成。

摄入大量蔬菜和水果会使尿液呈碱性,而高蛋白饮食会使尿液变得酸性。

某些特定的食物如草莓,柠檬等会使尿液呈酸性。

一些药物如维生素C、甲基苯丙胺等会导致尿液变色,模糊或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 水化状态:尿液浓度与个体的水合状态有关。

水合状态差会导致尿液浓度的变化。

过量饮水会使尿液稀释,而过度脱水则会使尿液浓缩。

3. 尿液储存条件:尿液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和生长。

尿液的长时间储存可能会导致容器中细菌增多,pH值升高,比重增加等,从而影响尿液的检验结果。

4. 尿液收集方法:尿液样品的收集方法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错误的收集方法可能导致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脓液的污染等,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5. 排尿时间:尿液的组成可能随着排尿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早晨的首次排尿样本可能会显示较高的蛋白质、细胞和细菌数。

建议采集中段尿或24小时尿,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6. 性别和年龄:尿液检验的结果可能会因个体的性别和年龄而有所不同。

妊娠期的女性可能会出现蛋白尿和尿胆原增加。

老年人可能出现尿潜血、尿胆原、尿蛋白和尿常规亚硝酸盐阳性的结果。

7. 疾病状态:一些疾病状态可能会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糖尿病等都可能导致尿液检验结果异常。

尿液检验结果可能会受到饮食因素、水化状态、尿液储存条件、尿液收集方法、排尿时间、性别和年龄以及疾病状态的影响。

在进行尿液检验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遵循正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不容小觑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不容小觑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不容小觑尿常规检验在临床针对各大疾病的诊治中应用价值较高,其结果准确性可及时明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并为个性化诊疗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信息。

尿液标本采集操作流程简单,应用设备也不复杂,但在对尿常规检验过程中,除却患者自身因素之外,还会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而一旦出现疏漏,会延误病情最佳治疗时机,不仅会增加家庭经济压力,还会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而因临床实施尿常规检验过程中会被诸多因素干扰,从而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当下临床普遍存在的标本检验现象。

尿常规的临床意义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是临床上的“三大常规”,这三项常规检查涵盖了人体内较多信息,是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诊断信息的方式。

血常规是日常体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但尿常规、大便常规则往往会被疏忽、放弃,原因是大部分认为这两项常规取样麻烦,且对于疾病诊断价值不大。

其实不然,尿常规可获得病源,继而为脏器功能状态及机体病理变化提供客观资料,从未使临床医师完成对疾病的科学、有效、精准诊断。

尿常规分析检查中包括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肾病类以及其他疾病类等多个主要项目。

而尿常规检验又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体检项目,他不仅可以对泌尿系统疾病加以反映,在胆道梗阻、黄疸肝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筛查中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1.采集准备:通常情况下,尿液采集需要患者自行实施,正因如此在对尿液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会对尿常规检验结果造成直接影响。

鉴于此,除却充分了解各个患者性别、年龄等意外,其尿液采集时长、采集前饮食和用药情况等均是影响尿液标本采集准备的重要因素。

2、标本采集:在对尿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如若采集者尿道口未清洁干净,男性尿液中混入前列腺液、精液,女性月经期间尿液与阴道分泌物混合、经血等均会影响尿液标本质量。

一般来说,最佳尿液标本为采集者清晨第一次排出的尿液,这一时间阶段的尿液浓度相对更高,从而可进一步明确采集者肾脏功能是否存在异常,但是采集者自身关于晨尿的认知相对较低,加之部分医护人员没有予以充分提醒,会造成尿液采集标本准确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存在一些影响因素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

1. 水分摄入: 水分摄入量对尿液的稀浓程度有明显影响,摄入过多的水会稀释尿液,而摄入过少的水会使尿液浓缩。

为了消除水分摄入的影响,应要求患者随机采集尿液,以便更好地反映其生理状态。

2. 饮食因素: 饮食中含有不同程度的色素物质,如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这些物质可能会使尿液呈现不同的颜色。

某些食物和药物的摄入也会导致尿常规检验异常。

为了消除饮食因素的影响,应告知患者在尿液采集前避免食用对尿液颜色有影响的食物和药物。

3. 尿液保管和运输: 尿液在采集后需要进行保管和运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尿液中微生物增殖和代谢物分解,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应要求患者在采集尿液前彻底清洁外生殖器,并使用无菌容器保存尿液,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4. 尿液采集时间: 尿液的成分在不同时间段可能会有波动,特别是早晨第一次尿液检查,尿液的成分可能会有所偏差。

为了减小时间因素的影响,应要求患者在一天中相同的时间段进行尿液采集。

5.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尿液成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受到遗传、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尿液检验时,应将结果与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考虑。

为了提高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需要进行以下对策措施:1. 加强患者教育: 在尿液采集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告知尿常规检验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按照要求进行尿液采集。

2. 规范操作程序: 医务人员在进行尿液采集、保存和运输时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严格控制操作的时间和过程,确保尿液样本的质量。

3. 建立标准化的指导: 实验室应根据国际和国内标准,建立起相关的尿常规检验标准和指导方针,统一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查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

有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导致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偏离,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减少这些影响。

1.饮食因素:饮食中的某些食物、药物或饮料可以改变尿液的化学成分或颜色,从而影响尿常规检查的结果。

摄入大量红肉会导致尿液变红,而摄入维生素B族补充剂会导致尿液变黄。

对策是,在尿液样本收集前的24小时内,避免摄取影响尿液颜色和化学成分的食物、药物或饮料。

2.水分摄取:水分摄取的多少会影响尿液的稀浓程度和尿液中的溶质浓度。

低水分摄取会导致尿液浓缩,而高水分摄取会导致尿液稀释。

尽量在尿液样本收集前的2-3小时内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水分摄取,以保持尿液的正常稀浓度。

3.运动和剧烈活动:剧烈运动和运动会导致肌纤维的损伤,进而导致肌红蛋白等物质的释放,影响尿液色素的浓度,从而影响尿常规检查的结果。

为减少对策,应要求患者在收集尿液样本前避免剧烈活动和运动。

4.尿液收集和保存:正确的尿液采集和保存也是确保尿常规检查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要求患者遵循正确的尿液收集方法,如清洁外阴部,进行快速尿液采集,并将采集的尿液放入干净无菌的容器中保存。

尽量减少尿液的暴露时间和温度变化,以防止细菌的增长和尿液成分的降解。

5.其他疾病因素:某些疾病或体征也会影响尿常规检查的结果,如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肾功能异常等。

对于这些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对策,如进行相关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临床尿常规检查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避免摄入影响尿液颜色和化学成分的食物、药物或饮料,注意水分摄取的适度,避免剧烈活动和运动,正确收集和保存尿液样本,对于存在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则需要针对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对策。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秉宏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秉宏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刘秉宏发表时间:2016-05-25T16:30:03.7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刘秉宏[导读]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汾阳 032200)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应严格控制尿常规检测中的采集、保存和检验中的因素,对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刘秉宏(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汾阳 032200)【摘要】目的:研究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相关因素,以便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860例患者,采用干化学分析仪与传统手工法检测,观察两种方法的检验效果,分析检测方法及其它的影响因素。

结果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的蛋白质、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阳性率与传统手工方法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860份标本中两种检测方法都出现检测误差的共有17份,其中标本采集过程导致误差占47.06%,标本保存中导致误差占29.41%,标本检验中导致误差占23.53%。

结论: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应严格控制尿常规检测中的采集、保存和检验中的因素,对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干化学分析仪;传统手工法检测;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49-02尿常规检验是“三大常规”检验之一,其能有效评估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病症状况,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也是肾脏疾病诊断的依据[1-2]。

由于该项检验的标本易采集、操作简便、检测结果相对客观,然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检测方法选择、尿检标本的采集、保存等,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出现,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

选取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860例患者,采用2种方法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检验结果,分析检测方法及其它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对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对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对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摘要】尿液分析作为三大常规之一,分析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或辅助诊断有着重大意义,为使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所用药物对尿液分析结果的正确分析,标本合格是前题,对尿液标本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药物仅是其中的一项,药物具有生物活性,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干扰尿化学成分测定的现象并非少见。

基于此,本文对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尿液检验;影响因素;尿液颜色;尿胆红素;尿蛋白;尿糖;尿检近年来,新的药物层出不穷,临床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屡屡皆是,许多新药对临床检验的干扰还尚未发现,药物对尿液检查的影响给实验诊断和临床诊断增加了许多困难。

药物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始终困扰着检验工作者,有时甚至是难以避免的,对此,特将药物对尿液分析的一些影响介绍如下:1影响尿液检验的药物1.1影响尿液颜色的药物这方面主要有:①使尿液变为黄色至红色或红棕色的药物。

大黄、氯喹、呋喃妥因、吩噻嗪类、苯妥英钠、华法林、维生素b2、非那西丁、对氨基水杨酸、抗凝剂、肯同氯奎、呋喃唑酮、山梨醇铁、辛可芬、苯氮吡啶、苯茚二酮、酚酞、苯磺胺、伯氨奎、阿的平、核黄素、水杨酸、磺胺药等;②使尿液变为蓝绿色的药物:阿米替林、吲哚美辛、利福平、亚甲蓝、妥龙、氨苯蝶啶等;③使尿液变为黑褐色的药物:甲硝唑、左旋多巴、甲基多巴、奎宁及其衍生物等。

除此之外,感冒通片可以使儿童尿液呈红色,这是由于其中的双氯芬酸钠对肾脏的毒性反应所致。

另外,头抱拉定、头抱哇林、克林霉素等也可以导致肉眼血尿。

1.2影响尿蛋白试验的药物①若碱性药物引起尿液ph>8时易出现假阳性,若酸性药物引起尿液ph<3时易出现假阴性。

另外,青霉素、阿斯匹林等可使尿蛋白质检验出现假阳性;②含碘造影剂、头抱菌素类可使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试验呈假阳性反应。

右旋糖昔、奋乃静也可致假阳性。

卡那霉素、多豁菌素、三甲双酮、磺胺类等可致肾损害引起蛋白尿;③引起假阳性尿蛋白的药物,具有肾毒性药物如金、砷、锑化物等;影响磺胺基水杨酸试验的药物如头孢吩钠、头孢噻啶、磺胺甲唑、甲苯磺丁脲等。

尿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尿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性 . U O、 L 等 项 目 的检 测 会 呈 现 假 阴 性 。因 此 保 证 患 而 R GU

7 6 6 ・
M d D a nT et 现 代 诊 断 与治 疗 2 1 J l 3( ) o ig ra 0 2 uy2 6
_= _ == T _ = — = ~ = = 一 =
2 结 果
尿常规检测 的患者 8 0名 .其 中男 4 2名 , 3 4 ( 均 年 龄 2 ~8 平 2 ̄ .) : 3 9 23 岁 女 8名 , 1 4 ( 均 2 + _) 。 别 对 这 8 2 ~3平 7 1 岁 分 4 0名 患 者 使 用 正 规 试 剂 带 ( 剂 带 I) 暴 露 于 空 气 中 2周 的 试 试 和 剂带 ( 剂 带 Ⅱ ) 行 尿 液 检 测 0名 患 者 的 临床 治 疗 资 料 见 试 进 8 表 1
条 件 及 有 效 期 。 不 能 把 试 剂带 置 于 直射 光 照 下 . 不 能 暴 露 也 于潮 湿 环 境 。用 完后 立 即 盖 上瓶 盖 。 总 之 . 见尿 液检 测 结 果 的影 响 因素 分 析 对 于 临 床 尿 液 常 检 测 结 果 的 准 确性 具 有 重 要 的 意义 , 值得 进 一 步 临 床 研究 。
蛋 白等 ) 较 大 的差 别 . 而 说 明 了 尿 液 试 剂 带 在 空 气 中 长 有 从
学 报 , 0 62 ( 8 :2 — 2 . 2 0 , 2 )2 2 2 3 6
[] 2张
纯 . 响 尿 液 检 测 结 果 的若 干 因 素 分 析 []高 校 保 健 医学 研 影 J.
11 一 般 资 料 .
选 取 20 0 9年 2月 ~ 0 1 2月 来 我 院接 受 2l年

影响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研究

影响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研究

影响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研究【摘要】尿常规检验作为临床常见的检查项目,在诊断和监测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

患者的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等会对尿检结果产生影响。

患者的饮食习惯和水分摄入量也会对尿检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药物使用和患者疾病状态对尿检结果同样有影响。

患者的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等也可能改变尿检结果。

综合分析可知,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建议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需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以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这些因素对尿检结果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提高尿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患者、影响因素、个体因素、饮食、药物、疾病状态、心理因素、临床意义、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饮食因素、药物使用、疾病状态和心理因素等。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个体因素可能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包括年龄、性别、生理周期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尿液成分可能会有所不同,性别也可能影响尿液的成分及排泄方式。

而一些特殊生理周期,如孕妇、经期女性等,也可能导致尿液成分的变化。

患者的饮食习惯和摄入量也会对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饮食中的盐分、蛋白质、糖分等成分会通过尿液排出,饮食不均衡或过度摄入某些成分都可能造成尿液成分异常。

药物的使用同样可能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

一些药物会改变尿液的颜色、PH值或特定成分的含量,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了解患者个体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对准确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因素对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影响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尿检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