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8页)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宽思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播媒介更新换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学生归纳: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加深对传播媒介更新的理解。
5.亮点五:教学内容与过程严谨细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得非常严谨细致。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过渡自然。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组织的每一个活动都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3.总结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传播媒介发展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观点阐述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点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
3.小结本节课: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提醒学生关注传播媒介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2.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发现传播媒介更新换代背后的原因,如技术进步、社会需求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探究传播媒介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传播媒介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如虚假新闻、隐私泄露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小组合作
3.传播媒介更新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传播媒介更新换代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渠道拓宽、文化传播范围扩大、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等。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印刷术的发明、互联网的普及等,深入剖析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3页)
4.分析和评价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历史发展过程。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传播媒介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传播媒介?它们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让我们共同了解大众传播媒介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演变、发展的。”
(3)你认为未来传播媒介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观点和思考过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简述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2)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传播媒介的认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和功能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启发。
2.学生在分析历史现象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教师应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勇于质疑,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学生在合作探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观点分歧,教师应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正确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影响?”要求各小组整理出一份不少于500字的探讨报告,报告中需包含具体实例和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布置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预测未来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并阐述自己的观点。题目如下:“请谈谈你对未来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看法,你认为哪些新技术、新平台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请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要求不少于1000字,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思维。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大众传播媒介,如互联网、手机等,探讨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的报纸、近现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2.详细讲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传播媒介,如清朝的《申报》、民国时期的广播、新中国成立后的电视、21世纪的互联网等。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观点,讨论以下问题:
a.该传播媒介的出现背景和发展历程。
b.该传播媒介的主要功能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c.该传播媒介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3.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汇总,准备课堂分享。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组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教师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媒介变迁,树立时代观念和前瞻性思维。
5.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选取一种自己熟悉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手机、互联网等,分析其发展历程、功能特点以及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影响。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写作能力。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人民版必修2)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人民版必修2)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人民版必修2)[课标内容]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开阔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教学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教学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中国报业发展的历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通俗性报刊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近代报刊按办报人员国籍可分两类:一是在华传教士办报;二是国人办报:又可分为新闻、商情、政论性及通俗性报刊四类。

※拓展1、《昭文新报》:1873年艾小梅、汉口创办,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2、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其前身是《万国公报》,由梁启超,任大燮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报刊的萌芽。

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说课稿(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说课稿(4页)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内容: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众传播媒介变迁的小论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分析传播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作业目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以下布局和风格:
(3)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位。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媒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2)如何指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媒介素养,正确看待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中生大约在16-18岁之间,他们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创新性。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内容较为关注,对媒介传播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媒介代表,进行情景再现,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媒介变迁。
-互评互鉴: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学习心得,分享优秀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大众传播媒介变迁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播媒介的更新对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特点;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印刷术、无线电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更新及其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质教学设计(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质教学设计(7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湖北蕲春张小东〖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和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对四大传播媒介发展史实的归纳、概括||,来加深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初步认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借助网络和图书馆||,主动来搜集有关的图片||,阅读分析有关影视发展的材料||,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来加深对社会变迁的把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今的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规范||,合法上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各种不良诱惑||。

〖重难点〗重点:报刊、影视的发展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为适度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学生已经在初中八年级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学过“报纸的发展和电影艺术的传入”等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但是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扎实||,现在遗忘较多||,而且知识缺乏系统性||,而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则没有接触过||。

我校是农村高中||,教学条件存在局限||。

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学生对于网络诱惑的认识比较混乱||,急需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澄清||。

〖教学设计思路〗《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的第三课||。

本单元相对于旧人教高中历史教材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专题||,着重介绍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属于社会史的内容||。

本课知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文字比较浅显易懂||,纵向线索很清晰||。

教材很突出的特点就是罗列来很多史实||,看起来很简单||,但如何让学生学完后能比较准确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而且形成科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整合教材资源并适当补充相关材料||,设计恰当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材料寻找信息||,解决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4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报刊代表,了解近代中国影视业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和互联网的发展概况,探究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的创设、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大众报刊、影视与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历程,进而加深学生对中国社会变迁的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深化对本课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近现代社会舆论环境的不断改善,认识大众传媒给社会带来的便利,正确面对诱惑,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娱乐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社会认知能力,本节课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克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借助图片、视频和现实生活实例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吸收知识点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同身受,得到思想上的共鸣。

三、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近代大众报业、影视、互联网发展历程和标志性事件。

难点:正确看待不断更新的大众传媒,如何理性面对诱惑,追求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展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海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热评图片,讨论: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传播媒介了解关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有关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指出:报刊、影视、互联网等,由此导入新课。

上述这些都是传递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也就是所谓的传播媒介。

【讲授新课】1、创设情境一:这天,达康书记非常生气,因为香港镜鉴时政记者刘生为赚取避难官员和商人的钱财,在报纸上对汉东官场造谣污蔑,严重损害汉东市的良好形象。

达康书记虽然没有打人,但要求其大秘把报纸的老底给挖出来,然后给予实事求是的有力回击。

思考:如果你是达康书记的大秘,你能把中国报纸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吗?请学生结合教材72页总结归纳。

展示图片《邸报》,是古代的一种官方报纸,唐宋时就已出现。

现在存世最早的是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的敦煌唐归义军《进奏院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1
1.学生通过学习传播媒介的更新历程,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树立科技改变生活的观念。
2.学生通过分析传播媒介更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对社会进步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
3.学生通过探讨传播媒介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播媒介的更新对生活的影响。具体包括: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播媒介的更新过程及其影响。具体包括: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时期的传播媒介特点,如:“为什么说报纸是印刷术发明后的产物?”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传播媒介更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对社会进步有哪些推动作用?”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传播媒介,如古代的报纸、近代的广播、现代的互联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
2.设计现实生活中的传播媒介现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传播媒介更新对生活的影响,如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等。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传播媒介更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如:“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传播媒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播媒介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播媒介的更新过程及其影响。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3页)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每个时期的传播媒介,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
-古代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们的交流与信息传递?
-印刷媒介:如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电子媒介:如何使大众传播更加迅速、广泛?
-数字媒介:有哪些创新点和潜在挑战?
2.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思考essay,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提醒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媒介变化,如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的转型等。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信息素养,成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互动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分组代表不同历史时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自时期的大众传播媒介,这种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时期传播媒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问题导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各个时期传播媒介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原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古代街头报童售卖报纸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报童需要售卖报纸?人们是如何获取信息的?
2.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如何获取信息的?这些信息来源是否可靠?引发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思考。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古代传播媒介:口语、文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7页)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形象地呈现传播媒介的更新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如:展示印刷术、无变。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传播媒介,了解其特点和作用。如: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传播媒介,让学生分析不同媒介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的影响。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印刷术的发明为什么能引发文艺复兴?”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播媒介的更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同时,小组合作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1.以“媒介进化”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媒介的变迁,培养学生的历史视角。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传播媒介的发展规划,提出创新性的建议。
3.组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如:让学生通过PPT、展板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师评。
(四)反思与评价
2.强调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强调科技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关于传播媒介更新的研究报告,要求分析某一时期的传播媒介的特点、作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4页)
3.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记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4.贴近生活,提高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媒介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深入了解传播媒介更新的背后原因,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直观感受不同传播媒介的魅力和特点。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不同传播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思考传播媒介更新换代所带来的利与弊。
4.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深入理解传播媒介更新的背后原因,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
5.培养历史素养与人文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传播媒介的更新,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关注传播媒介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历程,掌握从口语、文字到印刷、电子再到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脉络。
2.认识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它们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3.掌握传播媒介更新换代的原因,理解科技进步对传播媒介发展的推动作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传播媒介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1.按照教材内容,系统地讲授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历程,以及不同传播媒介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传播媒介现象,深入剖析传播媒介更新换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科技进步对传播媒介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说课稿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说课稿
2.网络资源:引入与传播媒介相关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教学视频:播放与传播媒介发展相关的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
4.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方便学生记录和分享讨论成果。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4.课堂小结:邀请学生Biblioteka 结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课后作业:布置与传播媒介相关的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社交媒体为切入点进行新课导入。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关于社交媒体发展的图片,如从最早的BBS、QQ到如今的微信、微博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随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社交媒体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吗?它们的发展对我们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传播媒介发展历程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播媒介的演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多媒体课件:展示传播媒介的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评阅学生的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反馈。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需求。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不同时期传播媒介的优缺点,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4.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教材为依据,系统地讲解从口语、文字到印刷、电子,再到网络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
2.针对每个时期的传播媒介,教师详细阐述其特点、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同学们深入理解传播媒介的演变。
3.教师通过举例,讲解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如报纸、电视、网络等,让同学们掌握不同传播媒介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不同传播媒介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倾听意识。
4.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同学们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入古代传播媒介的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亮点二:问题导向深入浅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如“不同时期传播媒介的优缺点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分析传播媒介的演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质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质教案(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近现代中国的报刊业和广播影视业的主要成就。

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

3、探究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了解报刊、影视与互联网的发展史。

2、了解不同时期的优秀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组织学生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加深对互联网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2、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面对网络的诱惑。

二、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衣食住行、交通和传媒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世界形势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密切关联。

随着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荡和交汇,出现了许多新奇特异、意味深远的新鲜事物,揭开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近代化的序幕。

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大众传媒是近现代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事业之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报刊、影视、互联网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学会站在发展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思考问题。

三、教学方法1、材料收集法: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

2、列表归纳法:根据搜索的结果,列表归纳。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对各种搜集资料开展讨论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四、教学过程导入: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human”一词真正的意思是“属于人属的动物”,也就是有各种“人种”,可随环境的变迁最终被时间眷顾的仅剩下“智人”,而“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紧靠口耳相传,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和失传,传播范围也有限,因此陆续出现了各种信息传播媒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新人
教版必修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发展史。

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亲身感受网络,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认识这些大众传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或者上网发送一封 E-mail或者撰写小习作我与网络,开阔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

教学课时:1 课时重点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建议:
设置课前思考题:古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变化和发展?报刊、影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各有什么样的利弊?你认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传媒方式?
通过观看老电影和使用 E-mail的实践等活动,加深对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方式的感性认识,并正确对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对互联网,在肯定它对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其弊端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探究学习:以“网络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网上来,不亦”或者我与网络为题,写一篇小文章,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并能表达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

实践活动:设计一张表格,调查你的同学,使用网络的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根据你的调查给同学们提几点关于使用网络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