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60页PPT
史学理论与方法
二 历史认识层次(境界) (一)历史认识的三种境界: 事实判断:单一判断、复合判断、价值判断(北魏统治者于太和九年颁布均田令) 成因判断:常理解释、经验规律解释、因果必然性规律解释、多因随机组合解释 价值判断:《春秋》笔法、《史记》文章 (二)历史认识三种境界之间的关系 事实判断是基础,成因判断是关键,价值判断是目的
第八讲历史认识过程和层次结构
一 历史认识过程(问题意识) 历史认识从认识动机到认识目的,称之为历史认识过程;而现实社会既是出发点, 也是归宿点。 (一)历史认识的动机(为什么) 学理追求:考镜源流,辩章学术,基础研究,无用之用 现实追问:历史问题的现实答案,现实问题的历史依据,应用研究 (二)历史认识的目的(是什么) 求真:学理追求,问题之本来,学术之价值 致用:现实追问,研究之意义,技术性方法(应用史学及史学生存危机的问题)
日用而不知的普遍价值; 民族、国家和文化的认同工具; 人类基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
第五讲 历史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一、历史是对预先设定计划的实现
“世界好像是一个卷着的巨大毛毯,图案花纹早已织好,只是在随着世界的推移在 逐渐展开而已。宇宙又好像是一本早已写好了的书,时间老人在一页一页地翻着,但 每一页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早已确定了的。” (赫尔德)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孟子· 公孙丑》); “历史周期律问题”(黄炎培:“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 (一)地理环境的制约作用(地域政治理论) (二)经济因素的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 (三)文化因素的制约作用(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
1、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ppt
第二节、刘知几作《史通》与 中国古代的史学批判著作
魏晋到隋唐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 南朝梁人刘勰《文心雕龙· 史传》 二 唐初政治家关于史学的言论 三 《晋书》卷82有关史家的传记 四 《隋书.经籍志》史部诸序 五 刘知几《史通》
刘知几与《史通》
意义:提出了系统的史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论,标志 着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第二部分:宋元史学思想关注的问题
第一部分:宋元史学思想的时代特点
宋元时期的史学思想在隋唐史学的基础上
继续发展,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兴 起于北宋中期的理学,在唐代儒家经学和 佛、道思想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形成与发 展起来,并出现了诸多理学流派与理学家,他 们将理学思想运用至历史研究中,以理阐史、 以史证理,使宋元史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 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⑶、正统论
理学家们讲儒学要讲究道统,史学
则要讲究正统.
⑷、对历史阶段的划分
理学家们所推崇的天理成为其划分历史阶
段的标准,他们把历史划分为三代以前和三 代以后,即所谓的”先王”个”后王”两个 阶段极力美化三代,宣称三代是天理流行的 时代.受其影响,宋元史学思想中也体现了对 于三代的推崇,司马光的表现尤为突出.
第二,关于撰史原则。
《史通.采撰》篇强调“征求异说,采鏣群言,然后能成一家。慎于 采撰,根本的问题是要辨别什么是历史事实,这是刘知几撰史原则的核心。
第三,关于史书的体裁、体例。
《序例》篇说:“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 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这是指出史书体例本是史家反映 历史见解的一种形式。刘知几推崇《春秋》、《左传》、范晔 《后汉书》、萧子显《南齐书》的体例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史学第一次大发 展时期。史学从神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向 人的方向发展,建立了帝王将相,英雄伟人 创造历史的英雄伟人史观.可以说,历史只 能是人的历史,历史作品也只能是人的作 品,人类历史活动以”人”为本位,历史最 深层面也是以人性为支撑.
《史学方法论》课件
特点
考据法强调对史料的细致分析和严谨考证,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归纳法
定义
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通过收集和 整理大量历史事实,概括出一般规律和结
论的研究方法。
应用
归纳法在史学中常用于总结历史发展的一 般规律和趋势,例如通过研究多个国家的
现代化过程来总结现代化的一般特征。
步骤
归纳法的步骤包括收集资料、整理事实、 概括结论等。
VS
史料的鉴别
鉴别史料的真伪和价值是史学研究的重要 环节。通过对比不同史料、考察史料的来 源和形成过程,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 行鉴定,可以确定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史料的收集与整理
史料的收集
史料的收集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考察、采访当事 人等途径获取史料。同时,要注重史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便全面反映历史事件或现
理论框架的作用
理论框架的作用在于指导研究者的思维和研究方向,提供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同时帮助研究者发现 新的问题和提出新的观点。
理论框架的建立
建立理论框架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同时需要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深 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框架。
史学研究中的跨学科方法
特点
归纳法注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所 得结论具有普遍性。
演绎法
定义
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根据已知的一般原理或规律 ,推导出个别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研究方法。
步骤
演绎法的步骤包括确定一般规律、推导个别事件等。
应用
在史学研究中,演绎法常用于根据已知的理论或模式来分 析个别历史事件或现象,例如用已知的政治理论来分析历 史上的政治事件。
史学理论与方法
希罗多德: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被称为西方“历史学之父”。
他的代表作是《历史》,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了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希罗多德开创了新的历史编纂体例历史叙述体,特点是灵活、记事系统连续、叙事生动有趣,成为西方史著的通用体裁。
此外,他树立了有价值的史料选择标准,取材广泛、史料充实,注意利用史实、档案、碑铭、前人作品,并亲身采访、实地调查。
创立了一套史料求真的原则和方法,一方面有闻必录,另一方面保留自己对这些说法的评判。
他的人本主义历史观对后人影响深远。
他认为,史家的任务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以及探讨历史背后的原因。
他将不同的国家、民族纳入自己的写作范围,评价相对客观,开创了社会文化史传统。
修昔底德: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
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代表了西方古典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记载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对立双方的正面军事冲突,进入“和平时期”的暗中较量以及同盟国之间的勾心斗角。
修昔底德认为无法获知远古的真正具体知识,甚至不主张记述前代历史,重视当代史研究。
他提出了科学的史料处理原则,重视辨析、考证;秉持客观主义写作态度。
他奉行较为彻底的人本主义史观,试图用经济因素解释历史发展原因。
修昔底德的编写体例成为西方史家效仿与遵循的传统,标志着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的确立,奠定了史学范式。
南董之志:南董指春秋时代齐史官南史、晋史官董狐的合称。
齐国崔杼杀死齐庄公,自任国相,连杀数位史官,最终作罢;南史前往记载,听闻事件已经记录,就返回了。
董狐则因直书“赵盾弑其君”而受到孔子称赞。
二者的共同特点是书法不隐,这被中国传统史家认为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受到了自孔子、司马迁、刘知己以来的历代史家的遵奉。
《史通》:唐代刘知己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标志着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史学方法论》课件
史学研究的逻辑方法
历史事实:研究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历史解释: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 历史比较:将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差异 历史因果: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找出因果关系 历史规律: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历史评价: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总结,得出历史教训和启示
03
史学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历史资料:通过查阅文献、档案、文物等途径获取历史资料 整理历史资料:对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历史资料库 鉴别历史资料的真伪:通过比较、考证、分析等方法鉴别历史资料的真伪 利用历史资料:在史学研究中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历史研究、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
05
史学方法论的应用与实践
史学方法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学:运 用史学方法论 进行历史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运 用史学方法论 进行教学方法 创新,提高教
学效果
历史研究:运 用史学方法论 进行历史研究, 提高研究水平
历史教育:运 用史学方法论 进行历史教育, 提高学生的历
史素养
史学方法论在历史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史学研究中的量化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得出历史规律和趋势
历史计量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对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预测 未来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计量史学:运用数学、统计学等 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运用GIS技 术,对历史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 析,揭示历史地理规律
后现代主义:强调历史研究的多元性和相对性,认为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多元解 释和相对理解。
史学理论与方法课件
社会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结词
社会史学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进 程,探究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
详细描述
社会史学采用量化分析和叙事研究的方法, 探究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结词
社会史学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是影响历 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社会群体和社会关 系的形成和发展。它探究社会结构的变化和 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它们对政治、经济和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
详细描述
新文化史学认为文化因素是推 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关注 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符 号、意义系统和价值观。它主 张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人 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 的理论和概念,深入探究文化 的形成、演变和影响。
03
总结词
新文化史学关注微观层面的研 究,探究个体、群体和社会如 何通过文化建构和认同形成历 史记忆和社会关系。
史学理论与方法课件Fra bibliotek目录• 史学理论概述 • 史学研究方法 • 史学理论流派 • 史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 史学理论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史学理论概述
史学理论的概念与特点
史学理论的概念
史学理论是对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方法和原则的阐述,旨在指导历史研 究实践并提升历史学的科学性。
史学理论的特点
史学理论具有跨学科性、批判性、反 思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借鉴和吸收 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研究 实践进行批判和反思,指导历史研究 的开展。
详细描述
全球史学认为历史发展是全球 性的过程,不同文明之间相互 影响、交流和互动。它关注跨 国现象和全球进程,探究不同 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及 全球性事件和趋势的影响。
总结词
全球史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 法,借鉴人类学、地理学、国 际关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概念 。
史学理论中学历史教师史学理论入门课件
➢ 人本史观 历史应关注所有的人 历史应关注人的所有生活 历史应关注具体的人 以人特有的理性方式理解历史 叙事风格: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
➢历史的二重含义:史实 + 史识
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
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
提纲
➢什么是史学理论? ➢为什么要学点儿史学理论? ➢学习哪些史学理论?
什么是史学理论?
➢历史的二重含义:史实 + 史识 ➢史学理论:形成史识的有效工具
➢历史的二重含义:史实 + 史识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 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 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 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 唯物史观
唯物者,所唯何物?:生活决定意识 合力论:对复杂社会整体的系统因果解释 历史规律:人的自由与自我解放的历程 实证与具体: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全球史观
以整个世界作为单一历史事件的思考背景 探究人类各地历史演进的普遍性特征 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及其多向度影响:
“西方中心论”与“人类之网” 全球比较的视野与方法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 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 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 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 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 丘吉尔感冒……
专题27.史学理论(共16张PPT)
2.古代中国的修史 (1)修史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国家行为,由国家任命的太史令、著 作郎、起居郎等史官和专门设置的修史局、史馆负责。为前代修史 多由宰相监修。所修之史被定位为“正史”,以区别于各类别史、 野史。私人修史,基本上是国家修史的补充。 (2)修史的目的是维护和强化国家的统治秩序,具有强烈的政治 性。 (3)修史所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关系王朝兴亡盛衰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活动。 (4)修史倡导“据事直书”,反对“曲笔”,要求不掩恶,不虚 美,因此治史者被要求兼具史德、史学、史识与史才。但是,在很 长一段时间中,史学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仍是传统经学;判断善 恶美丑的标准,仍是由儒家伦理道德所主导的。
(3)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辨别 ①同一历史事实在被叙述时可能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时代背景和叙述主体的立场、利益、认识等,从而形成 不同的历史叙述。 ②历史叙述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一定能完全客观地反 映历史事实。 ③多则历史叙述中的共同点,通常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 历史事实。
(4)历史结论:是人们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 件总结性的认识,包括对现象的性质、意义、 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如鸦片战争是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5)历史观点 ①概念: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现象的评价。 ②特点:是以某一个或某些历史事实为依据 产生的;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产物。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不能准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确记述作者的事迹,A项错误;材料没有 与其他相关研究著作比较,故B项错误; 版本的新旧与接近历史真相的程度没有
必然联系,C项错误。
预祝同学们金榜题名!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廷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时带有很多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方法(讲义)
史学理论与方法导论一、历史学的传统定位总体定位:鉴戒史学求真:“实录”、“信史”与“良史”求善:“彰善瘅恶”求美:美德、美事、美人《左传》宣公二年通过记载晋灵公被杀、太史董狐对此事的记述(赵穿杀晋灵公,正卿赵盾未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及其与赵盾的辩论,然后借孔子的话,称赞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突出了董狐坚持如实记事的原则。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齐国崔杼派人杀死国君庄公之事后,写道:“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
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作者对于这一史事未作评论,但联系宣公二年所记,当为鲜明称颂齐国太史兄弟和南史氏不惜以死殉职的精神。
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
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而赢是非之尤。
秉笔荷担,莫此之劳。
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
若任情失正,文其殆哉!赞曰:史肇轩黄,体备周孔。
世历斯编,善恶偕总。
腾褒裁贬,万古魂动。
辞宗邱明,直归南董。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史之为务,厥途有三焉。
何则?彰善贬恶,不避强御,若晋之董狐、齐之南史,此其上也。
编次勒成,郁为不朽,若鲁之丘明、汉之子长,此其次也。
高才博学,名重一时,若周之史佚、楚之倚相,此其下也。
苟三者并阙,复何为者哉?——刘知几:《史通·辨职》二、历史学的现代定位总体定位:科学史学求真为第一要义科学释义与主客对立史学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个问题。
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
史学理论--史法史料史观(共39张PPT)
以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整体史观、
社会史观、生态史观)引领,对考点进行解读或整合。
1.革命史观 革命史观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
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2.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 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全球史观
按史料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1.含义: (1)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
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 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 情况。 (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 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 研究对象的情况。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答案】B 【考查点】史学常识
1.(自贡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 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 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 技术符合时代潮流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体现的史观有( )
理性化、科学化 全球一体化
城市化、现代化、世俗化
(3)全球史观:以整体史观整合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工业文
明横向从西欧早发内生型国家向世界其他后发外生型国家扩展,是 世界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其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史观: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从社会多层次演进
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
感觉只处理现象问题,理论才处理本质问 题。
三、史学理论是史料鉴别、整顿 旳理论根据
史料旳整顿需要一定旳理论指导 李世民旳认识 王国维、郭沫若二人对甲骨文旳整顿
四、学习史学措施是进行史学研 究旳基本手段
没有一定旳措施,面对浩如烟海旳史料, 就无从下手
第二部分
史学旳基本特征
一、史学研究旳对象——历史
刘邦总结其胜项羽之因: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 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 姓給餽饟不絶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 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 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杜牧以诗寓怀: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2.人类旳活动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自然界,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史旳内容。
如对黄河旳影响
二、史学——人们对历史旳认识
(一)史学旳含义
“史”旳含义旳演变:史官、史书、史事
王国维以为:“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殷 周此前,其史官之尊卑虽不可知,然大小官名及 职事之名,多由史出,则史之位尊地要可知 矣。”“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 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 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 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者谓之事。 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 甚区别。”
王安石抒怀: 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廻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巻土來
一、学习史学理论是揭示和认识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旳必由之路
史学理论是将纷繁复杂旳历史现象连接起 来旳根本。
“李广难封”原因
“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二、学习史学理论能够帮助人们 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
史学方法和史学思想完整版PPT
受当事人影响
民俗史料
(社会风俗,民间 传说性与虚假性
习惯/文化传统)
史料(证据)的分类
二、按学术价值(可靠性)分
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比较可信
(一手史料/ 原始史料)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直接史料;文字史料转手 史料为主;口述史料中访谈、回忆录为直接
史料,而神话故事为转手史料
间接史料 (转手史料)
《史记》 《明史》 卜辞 诏书 明档案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变社会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后产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出现了无产阶级 革命、《共产党宣言》
官方历史叙述 历史解释 历史评价
史料的可信度——证史价值
大多数史料本身及史料解读都是个人的意见,态 度及认识
1、判断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
2、从时间和空间来判断史料本身的来源
3、实物史料较为可靠,具有证史价值。它反映了当时 的技术工艺水平、审美情趣、社会生活风尚 4、艺术作品(小说、电影、绘画、照片等)带有想象、 夸张等艺术成分,是作者对历史的认识的创作,有一定 的证史价值。
中文3实1史体明、字物料西 的 文 史 判用多明料断可与元史转一直信洋性观手般接度务及和史都—运相全料是—动互球为直和证、之史主接间维间观;史接价新的:料史值思交注;料想融重与和从戊作文戌用明变;传法承、的新现文实化去运追动溯与,五从四世运界动的、角共度产去党思的想成;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
P77
2 未3从用、必、 世 ;动其文界从机果明的世(,史角界原其观度历因果和去史)未全思发与必球想展结其史;的果因观文全::明局有注的来因重多认必从元识有文性中果明及国,传相历有承互史果的之必现间有实的因去交;追融其溯和因,作 实一从3二史口24 史口3文(从1 1实从11 11中从32无实(3P1文3口口1文32 3中2实中大1从文文2中从实文一中二3 实实(中实实中文文口中(33口文 文P(31大从3文一(史 史(1文2中3133中亚2二多无大神 (文P文实二P直1中亚(一实43神1(中1中亚二社社神神社神神神社社神神物、世、、料述、、料述、明世、、物世、、、、体世、、法物、6、明、述述、明体、物体多、世明明、体世物明体物物体物物体明明述体、、述明明6、、多世、明字料料明体体历字为法多话明6明物6接体历、物话体体历字会会话话会话话话会会话话史 按 界 文 按 的 史 从 生的 史 实 的 界 判判 史 界 判 社判 判 西 界 实 从 反 史 实 9 判 的 文 史 史 判 的 实 动文 西 从 史 西 数 判 界 的 的 从 西 界 实 的 按 西 按 实史 史 西 史 史 西 的 的 史 西 实 文 社 史 文 的的 9 实 判 数 界 实 的 按 判 的 动 西 文 判 实 文 西 山 史 从 按 片 反 数 故的 9 的 史 按 社 9 判 西 山 按 史 从生 文 故 判 西 判 西 山 史 实风风风风风///////中成传传传传传传传料表历明学可料时产 可料物多历断 断料历断会 断断用历物时映料物、断多明料料断多物机 明用时料用史断历多多时用历物多表用学物 料料用料料用多多料用物明会料明多 多、物断史历物多表可 可断多机用明断物明用大料时学段映史事 多、多料学会、断用大表料时 产明事断用断用大料物学俗俗俗俗俗说说说说说说说亚 中体立一现史史术信中间力 信中史元史直 直一史直存 直直与史史间文一史P直元史中中直元史( 史与间一与料直史元元间与史一元现与术史 一一与一一与元元中与史史存中元 元P直料史元现转信 信直元(与史直史史与东转间术,文料也 元P元一术存P(直与东现一间 力史也直与直与东转术,,,,,一民 民 //民 ///民 民 //故故故故故故故般形发观价度访和与 度访料性发接 接般发接在 接接洋发料和字般料9接性观访访接性料原 观洋和般洋本接发性性和洋发料般性形洋价料 般般洋般般洋性性访洋料观在访观性 性9料接本发料性形手度 度接性原洋观接料观洋征手和价碎字本有 性9性般价在9接洋征形般和 与观有接洋接洋征手料价历国手西、间间间间间事事事事事事事都式展和值谈空生 谈较及展史 史都展史与 史史务展较空产都较5史及和谈谈史及较因 和务空都务身史展及及空务展较都及式务值较 都都务都都务及及谈务较和与谈和及 及5较史身展较及式史史及因务和史较和务、史空值片产身大 及5及都值与5史务、式都空 生和大史务史务、较值——— —史习习习习习山、///////用文是(的全(、间产 、为相的料 料是的料社 料料运的为间生是为、料相全、、料相为) 全运间是运及料的相相间运的为是相(运(为 是是运是是运相相、运为全社、全相 相、为料及的为相(料料相)运全料为全运十料间(,生及量 相、相是(社、料运十(是间 产全量料运料运十为——— —回回回回回回回料惯惯惯惯惯直载全球可回来关 回可互全和 和直全和会 和和动全可来前直可P和互球回回和互可与 球动来直动史和全互互来动全可直互载动可 直直动直直动互互回动可球会回球互 互P可和史全可互载为和互与动球和可球动字为来需前史创 互P互直会P和动字载直来 关球创和动和动字为可可证证证 证忆忆忆忆忆忆忆大日/与艺/////原文文文文文接体局史靠忆判系 忆靠之局间 间接局间意 间间、局靠判历接靠1间之史忆忆间之靠结 史、判接、料间局之之判、局靠接之体、靠 接接、接接、之之忆、靠史意忆史之 之1靠间料局靠之体主间之结、史间靠史、军主判要历料作 之1之接意1间、军体接判 系史作间、间、军主靠靠史史史录录录录录录录始东本化化化化化洋复史)来观性录断:录,间来接接史来接识接接维来,断史史,0接间观录录接间,果观维断史维解接来间间断维来,史间)维性,史史维史史维间间录维,观识录观间间0,接解来,间);接间果维观接,观维东;断性印史解和间0间性识0接维东)史断:观和接维接维东;,性价价价 价///////采采采采采采采史传传传传传料分认:)为史生 为具的认史 史料认史: 史史新认具史料具2史的:为为史的具:新史料新读史认的的史新认具料的分新)具 料料新料料新的的为新具::为:的 的2具史读认具的分的:新:史具:新征史)证读虚 的2的料):2新征分料史 生:虚史新史新征具)值值值 值征等务兴访访访访访访访料统统统统统;识注分直料产 直有交识料 料;识料存 料料思识有料;有料交注直直料交有有 注思料;思都料识交交料思识有;交思分;;思;;思交交直思有注存直注交 交有料都识有交交思注料有注思、料分,都构 交交;分存思、;料 产注构料思料思、有分录录录录录录录)、的)))))运、中重接本力 接证融中中在 想中证本证融重接接融证因 重想本想是中融融本想中证融想证 想想融融接想证重在接重融 融证是中证融融因想重证重想新本补是融融在想新本 力重想想新证///////座座座座座座座国从史身推 史史和国国决 与国史身史和从史史和史必 从与身与个国和和身与国史和与史 与与和和史与从决史从和 和史个国史和和必与从史从与航身充个和和决与航身 推从与与航十影动启谈谈谈谈谈谈谈历文料的动 料价作历历定 戊历价的价作文料料作价有 文戊的戊人历作作的戊历价作戊价 戊戊作作料戊价文定料文作 作价人历价作作有戊文价文戊路的人作作定戊路的 动文戊戊路价字响录录录录录录录、蒙史明,来社 ,值用史史意 戌史值来值用明,,用值果 明戌来戌的史用用来戌史值用戌值 戌戌用用,戌值明意,明用 用值的史值用用果戌明值明戌开来的用用意戌开来 社明戌戌开值音音音音音音音传而源会 而。;识 变。源。;传而而;。, 传变源变意;;源变。;变。 变变;;而变。传识而传; ;。意。;;,变传。传变辟源意;;识变辟源 会传变变辟。军等维运)))))))承神进 神, 法承神神有 承法法见法法法法神法承,神承见有法承承法、见,法、进承法法、东、新动的话步 话意 、的话话果 的、、,、、、、话、的意话的,果、的的、丝,意、丝步的、、丝现故, 故识 新现故故必 现新新态新新新新故新现识故现态必新现现新绸态识新绸,现新新绸征 国思 与实事改 事是 文实事事有 实文文度文文文文事文实是事实度有文实实文之度是文之改实文文之、际想资去为变 为存 化去为为因 去化化及化化化化为化去存为去及因化去去化路及存化路变去化化路追转社 转在 运追转转; 追运运认运运运运转运追在转追认;运追追运、认在运、社追运运、新会与产溯手会 手的 动溯手手溯动动识动动动动手动溯的手溯识动溯溯动郑识的动郑会溯动动郑航议戊阶,史关 史反 与,史史,与与与与与与史与,反史,与,,与和反与和关,与与和从料系 料映 五从料料从五五五五五五料五从映料从五从从五下映五下系从五五下路戌级世, 四世世四四四四四四四世,世四世世四西,四西世四四西开变革界意 运界界运运运运运运运界意界运界界运洋意运洋界运运洋的识 动的的动动动动动动动的识的动的的动、识动、的动动、辟法命角反 、角角、、、、、、、角反角、角角、外反、外角、、外、、度作 共度度共共共共共共共度作度共度度共国作共国度共共国2去用 产去去产产产产产产产去用去产去去产侵用产侵去产产侵丝新0思于 党思思党党党党党党党思于思党思思党略于党略思党党略绸文想存 的想想的的的的的的的想存想的想想的对存的对想的的对1;在 成;;成成成成成成成;在;成;;成中在成中;成成中之化5立立立立立立立立立立国立国立立国路运、、、、、、、、、、、、、、、年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日文日文文日、动卷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本艺本艺艺本郑与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等复等复复等兴兴兴兴兴兴兴兴兴兴的兴的兴兴的和五、 、 、 、 、 、 、 、 、 、 影 、 影 、 、 影下四启启启启启启启启启启响启响启启响蒙蒙蒙蒙蒙蒙蒙蒙蒙蒙等蒙等蒙蒙等西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洋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国动国动动国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际与际与与际、、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会资会资资会外共产产产产产产产产产产议产议产产议阶阶阶阶阶阶阶阶阶阶阶阶阶国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侵党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命命命命命命命命命命命命命略的对
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 ppt课件
动态(电影和电视画面等)
(2)特点:形象直观;
需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3)局限:
时空局限性。
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
【例5】(泰州期末)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 术, 观察下图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
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
走近历史
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 理论专题
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
专题总览:
第一课:史料 第二课:史法 第三课:史观
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
第一课 历史学的基础——史料
一、什么是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 的材料
二、史料的来源:
1、口述史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俗谚、回忆录等
(2)特点:反映事件亲历者真实感情;
弥补正史史料不足。
(2)局限:①时效性短;
②有虚构、夸大;
③主观色彩;
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
练一练:
【例1】:(江苏)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 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 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 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 (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
史料加以印证。
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
2、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 物件
(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 物等
(2)特点: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年代越久价值越高;
④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比较历 代政治实践的得失,为统治阶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