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分析
【摘要】: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就是政府机构行使管理职能所需要的支出,它是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但行政管理费用支出过度膨胀会给财政带来过重的负担。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原因,提出了改革的意见。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增长;原因;瓦格纳法则。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定义及分类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这项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它们的使用不形成任何资产,但也决不是一项可以被忽略的支出,它对国家维持其政权存在,保证社会职能的执行及社会的安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人员经费中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经费中主要包括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
二、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增长现状
1.行政管理费用的绝对量持续增长。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从1978年49. 09亿迅速上升,到2006年为5639. 05亿元,增长了近114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1%。
2.人均行政费用负担快速增长。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5.50元上升到575.97元,增长105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仅为42.22倍,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26.38和25.07倍。
3.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比例过高。到2006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3.95%,这一比例在1978年仅为
4.38%,同时也远远高出其他国家。(有统计资料显示行政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如下:印度(2000年)为6.3%,法国(1997年)为6.5%,加拿大(2000年)为7.1%,俄罗斯(2000年)为7.6%,美国(2000年)为9.9%。)。
4.行政管理费用增长率长期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率。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费用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1995年以前只有0.9左右,到2006年达到了1.85增长了一倍多,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范围。而同期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却都在大于0小于1的范围内。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三种理论的解释:
1. 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考察欧美和日本的资料后分析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工业化的进程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赋予了政府更多的管理职能,行政支出便随之增加。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根据瓦格纳法则,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加有其必然性。
2. 公共选择理论的解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具有“内在的”扩张性。学者威廉•尼斯坎宁指出政府官员个人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官员所在机构的预算规模呈单调正相关关系。由于权力同部门控制的资源成正比,官僚对于权力的追求突出表现为对
预算的追求。对预算的追求又导致官僚们对组织规模的扩张要求,从而进一步促成了行政支出的增加。“自利”的公共行政人员最终引起了政府规模和行政支出的不断攀升。3. 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是指在非对称信息下,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将有可能损害委托人利益。公民作为委托人将部分权利和资金让渡给政府,而政府则作为代理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信息不对称状态下,政府中的人员往往为了追求更大的权利和资源而忽视公民对于优质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和增长都超出了公民意愿和可承受范围,却得不到有力的监督和遏制。
(二)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1.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经济体制改革方式是行政管理支出不合理的宏大背景,我国的经济改革采取的是渐进的方式,过程较长。在转轨时期,旧的计划经济模式还没有完全消除,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确立。这样,原有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没有丢弃,而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政府新职能如市场规范和管理等不断增加,由此使得财政用于行政管理支出费用不断增加。
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政府的历次机构改革都没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机构庞大,与此相应的全国各级政府行政人员的增长速度也太快。从我国供养比例(即总人口与财政负担人员之比)来看,五十年代为600∶1,七十年代为155∶1,而九十年代为40∶1,据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王健介绍,近年来这一比例已低于26∶1,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政府机构追求的是预算最大化,进而追求机构规模最大化。因为机构规模越大,可能会争取到更多的预算,政府官员提升的机会越多。权力越大,各种非货币待遇就越高。非货币收入或者说权力消费欲望是促使官员追求更大规模公共支出的原动力。因此,成本与收入的分离,使得资源配置的错误程序增加,追求成本最小化的激励机制受到抑制。
4.行政管理支出约束力不强。职务消费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行政管理支出的膨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实报实销”的报账制,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开支由政府财政大包大揽而不计成本。奢侈浪费、以权谋私、贪污侵吞等消极腐败行为还有所存在。如,“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现象在许多地方大量存在,且愈演愈烈,据有关专家初步测算,这种公私不分的消费行为花费的行政管理费用每年达数千亿元。
5.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预算编制仍没有完全摆脱“基数加增长”的传统模式。“基数加增长”的方法使以前年度的不合理因素延续下来,加之部门预算编制存在部门内在动力不足;监督机构与检查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监控不力;预算执行效果缺乏评价机制等,容易形成支出上的“越位”和“缺位”、浪费与紧缺并存的现象。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培勇.公共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
[2]郭庆旺,赵志耘.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7.
[3]郧彦辉.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及改革[J].统计与决策,2005.2.
[4]谢夜香,陈芳.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J].财政研究,
2008.6
[5]王舒婷.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3.
[6]陈共,财政学[F].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