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连乘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连乘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连乘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并运用连乘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连乘的概念和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道题目:“3*4*5等于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连乘的概念。
二、讲解(10分钟)
1. 定义连乘:连乘是指连续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如2*3*4=24。
2. 讲解连乘的运算规律:连乘的结果等于各乘数的乘积。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5*6*7=?;8*9*10=?等。
2.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假如有3个包子,每个包子上都有4块馅,共计有多少块馅?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连乘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2. 强调连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关于连乘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连乘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认知,提高学习效果。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案》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2、课时:1二、教学课题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三、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关于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解决问题,《课标》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由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紧密联系实际,展示实际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问。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五一节就要到了,五一的前一天是什么日子?4月30日,我校将举行春季运动会,我们的体育老师正在为运动会做准备,现在他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出示题目例1)【百度搜索】/view/f00ab3d6b14e852458fb57df.html (二)学习新课例1:运动会开幕式上准备安排3个方阵表演,每个方阵8行,每行10人,一共需要多少人?1、小组交流,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组长做好纪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连乘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两步连乘的含义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两步连乘的实际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两步连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连乘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步连乘的实际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步连乘的模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步连乘的模型,并通过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两步连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做蛋糕,需要购买面粉和糖,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所需的总费用。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两步乘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连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两步连乘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两步连乘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将两步连乘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三年级数学教案——《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
三年级数学教案——《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这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也可以用两中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
2、能通过题中的图或文字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题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适的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或者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发作业本,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吗?为了使计算的方便,我们假设现在我们每组都是正好有10个同学。
(老师拿一叠本子,做要发的样子),这里应该有多少本?仔细听老师准备这么发:我先发给4个组长,再请4个组长发给每个同学。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发到几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学生可能会说:40÷4=10(本),10÷10=1(本)4X10=10(人),40÷40=1(人)先交流第一种解答方法: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指出:发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过程,先是老师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组长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了10个学生,所以对应的我们就可以列出2个连续除的算式。
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写,写成:40÷4÷10=1(本)学生读一读该算式,联想:我们前面学习过有关连除的计算,回忆一下,你可以想起这类算式还可以怎么变化?交流第二种解法:指名说说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正确确定单位名称,写错了,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不能理解。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连乘与相应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在课堂练习中的解题经验,总结分数连乘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2.我会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连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3.最后,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分数连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学习心得,提升对分数连乘知识的认知。
9.个性化教学,关注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0.创新评价,激发潜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分数连乘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连乘的数学模型,以及如何运用分数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连乘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分数连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数连乘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运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35页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基础题旨在巩固分数连乘的基本计算,拓展题则引导学生将分数连乘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设计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至少包含两个连续的分数连乘过程,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解答这个问题。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解决问题—连乘》教案
《解决问题—连乘》教案一、阅读与理解(一)出示信息某超市一个月卖出5箱保温壶,每箱12个,每个保温壶售价45元。
一共卖了多少钱?提问:从题目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二、分析与解答(一)独立探究,解决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大家根据学习任务,自己试一试。
学习任务:根据题中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可以写一写、画一画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二)交流汇报1.先求一箱多少钱,再求5箱多少钱。
方法一:分步算式45×12=540(元)540×5=2700(元)方法二:综合算式 45×12×5=540×5=2700(元)小结: 两名同学不仅能通过画图表示出题目中的信息,还能找到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先求共有多少个暖水瓶,再求一共多少钱。
方法三: 12×5×45=60×45=2700(元)学生解释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学生根据信息进行分析,选择的信息不同列出的算式就不同。
小结:面对相同的问题,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太了不起了!三、回顾与反思(一)观察对比找不同。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预设1:两名同学的解题思路不同,算式列的就不同。
预设2:这两种方法每次先选择的两个信息不同,所以第一步的列式就不同。
(二)观察对比找相同。
再来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预设1: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2700元,说明我们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用比较不同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来进行检验。
预设2:我发现每一步都是用乘法解决,因为每一步都是在解答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
预设3:我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是从信息入手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答案的。
小结:同学们真善于思考,能在不同中发现相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共同方法。
(三)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都经过了哪些步骤?预设:第一步我们先阅读理解信息,圈画批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案
小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养成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连乘的算式可以用递等式表示出来,用递等式计算的时候,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2.连乘、连除的运算法则是怎么样的?
四、参考资料
递等式:
递等式,即四则混合运算。
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中,按照运算顺序把计算过程依次用等式表示出来,这样的等式叫做递等式。
一步计算直接写等号。
如要竖式写在横式下面正中间的地方。
(即横式在第二个数的位置)如两步计算以上要用递等式,每步递等号要对齐,等号的两条线要平行,等号线长约半厘米。
计算方法:
从左自右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中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拓展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拓展教案。
一、前置知识概括在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分数、小数、数的大小比较等基础知识。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数字的性质和规律、线段的长度和比较等概念,掌握了简单的几何知识和应用。
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理解和应用连乘连除的方法和技巧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本次教学,我们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下:1、掌握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其应用领域和意义;2、学习并掌握常见的连乘和连除的解题方法和技巧;3、能够灵活运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和技巧解决真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通过本次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和要求,本次教学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性质介绍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性质,说明其应用领域和意义,包括在数字运算、比较和统计、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物体的体积和重量等方面的应用。
2、常见的连乘和连除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常见的连乘和连除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包括将连乘和连除转化为加减运算、分解因式、换元法等。
3、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讲解和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应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和技巧,灵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听说互动、练习巩固和实践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形成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规律、归纳总结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流程本次教学的流程如下:1、导入环节:通过图像、玩具等具体材料和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概念和性质讲解:通过图表、示意图等形式,讲解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性质,并结合实际生活例子加以说明。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连乘与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所学,加深印象
板书
分数连乘的意义: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约分,注意是分子和分母约分。
然后再将分子连乘作分子;分母连乘作分母。
将重要,易错点写出来提醒学生。
注意: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问题:说一说如何计算分数乘法?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分数乘分数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约分时注意是分子和分母约分。然后将约分后分子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你是不是这样想的?
对于分数乘整数,我们也可以这样计算,将整数写成分数的形式。
问题: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是单位“1”,大家弄的清楚吗?本节课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下面我们牛刀小试一下吧~
(人)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分米,宽是 分米,高是 分米,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学生小组讨论
将两个分步式子综合。
一班花数量的 的 是三班的花的数量。
分步计算。
小组讨论。
能约分的要约分,能够减少计算。
小组讨论。
意义:连续求一个分别相乘。
答案:通过同学们尝试,我们发现3个分数相乘,也可以将分子连乘的积作分子,分母连乘的积作分母。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在计算的过程中先将能约分的分子和分母约分,然后再计算,能够减少计算。
追问:现在你知道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是什么了吗?小组讨论一下。
答案:1、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
2、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A
D
新课讲解结合讲授法、任务驱动等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思维,适合低年段学生。
问问题时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含试卷)
三年级下册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学会用连乘解决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与学生交谈,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喜欢旅游。
旅游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可以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放松心情,让我们感到快乐无比。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块随着咱们学校的旅游团队,一起出发一一去八一石花水洞旅游去!二、主动建构,学习新知。
(一)呈现情境,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师:为了便于清点人数,咱们排队去。
(出示方阵图)从图中,你们得到什么数学信息?预设:有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
(点击出示并板书)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预设:一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你们最想解决哪一个问题呢?预设: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老师也想解决这个问题,(点击出示)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板书问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把刚才的队伍用点子图来表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操作电子图)一个点表示一个人,一行一共有10个人,有8行,一共有3个方阵。
现在我们要求这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能。
师:请同学们动笔列式解答,在解答时请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预设:8X10=80(人),80X3=240(人)或8X10X3=240(人)。
《分数连乘解决问题》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连乘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在分数连乘的计算过程中,对约分这一步骤不够熟练,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重点强调约分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掌握约分的技巧。
其次,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分数连乘模型时,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分数连乘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感受分数连乘的应用。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能够相互交流、探讨问题。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他们在整理思路和语言组织方面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实验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分数连乘的计算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实验过程的指导,让学生们在关注实验结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运用分数连乘进行求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学会倾听、表达和评价,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连乘的意义:使学生掌握分数连乘的概念,明确分数连乘表示的是多个分数的乘积,以及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围绕分数连乘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5篇)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1.谈话导入。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云思考、解决。
2.创设情境。
多媒体呈现小明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乒乓球的片段:小明买了4袋羽毛球,每袋6个,然后将画面定格在“一个羽毛球标价2元”上。
3.收集信息。
从刚才的影片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4.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相互议议) 例如: (1)4袋羽毛球一共有多少个? (2)买1袋要多少元? (3)这些羽毛球一共要多少元? 等等。
谁能解答。
(指名口答)5.出示例题。
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合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表述题意。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选择出示:每个羽毛球的价钱是2元,小明买了4袋,每袋6个,一共要用多少元?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探究。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2.汇报交流。
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法? 各小组自由汇报,教师边听边板书。
解法一:6×2=12(元) 12×4=48(元) 问: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看图理解:6表示什么?2呢?“每袋6个”和“每个羽毛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条件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2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买一袋羽毛球要用多少元?) 知道了买一袋羽毛球的价钱,就可以求出什么?(买4袋羽毛球要用多少钱?) 教师接着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羽毛球要用多少钱?再算买4袋羽毛球要用多少钱?) 解法二:6×4=24(个)24×2=48(元) 问: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多媒体辅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8连乘问题∣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8连乘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问题的概念,理解连乘的意义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连乘的概念2. 连乘的意义3. 连乘的应用4. 连乘的运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乘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连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连乘的概念连乘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乘的运算。
例如:2×3×4。
3. 讲解连乘的意义连乘的意义在于简化运算,将多个乘法运算合并为一个乘法运算。
这样可以减少计算步骤,提高计算速度。
4. 讲解连乘的应用连乘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物品的总量、计算面积、计算体积等。
5. 讲解连乘的运算方法连乘的运算方法遵循乘法的运算定律,从左到右依次进行乘法运算。
6. 实践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连乘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乘的概念、意义、应用和运算方法。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连乘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加深对连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连乘的概念、意义、应用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连乘的基本知识。
在实践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连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连乘的实质,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连乘的运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连乘的运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涉及到乘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和顺序。
在数学中,乘法运算满足结合律,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如何分组计算,连乘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
该教案十分注重让学生掌握连乘和连除的基本原理,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应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如视频、图片、游戏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图景中获得实际应用的体验。
该教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以符合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获取对应的知识点。
例如,面向逻辑数学智能的学生,老师通过提出数学难题来促进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分析性;面向自然观察智能的学生,老师以自然现象为案例,通过生动的实验或场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以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习得相应的数学知识点;面向交往人际智能的学生,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讨、交流,以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该教案还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的培养。
在实现段,老师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内在的认知潜能。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老师建立了非常轻松的互动环境,并提供了实释丰富的表达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更多关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创造。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是一份贴合小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的高品质教育资源。
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全面发展,而且还通过运用多重智能教学策略,为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这份教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解决问题(连乘)-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连乘)-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解决问题(连乘)”一节。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运用连乘求解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球、糖果等,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
2.准备一些小组活动的练习题。
3.准备一些带图例的练习题,便于学生们理解题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教师在本节课开始之前,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或实物来引导学生们理解乘法的概念。
比如,老师可以拿出几组颜色不同的小球,让学生们分别计算两组小球的总数量,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接着,问学生们两组小球的总数量应该如何计算,引导学生们理解乘法即两数字相乘的概念。
2. 讲解连乘接着,老师通过数学绘本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们讲解什么是连乘,并且举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和熟悉连乘的运算方法。
在讲解的同时,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练习,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发现连乘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3. 练习连乘在讲解之后,老师可以交给学生们一些连乘的练习题,练习学生们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特别是一些有趣的、实际意义强的练习题,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使他们愉快地学习。
4. 总结最后,老师应该带领学生们一起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强化学生们的记忆和认知,便于下次课程的学习。
五、教学评估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教学评估。
特别是在小组练习和课堂互动等环节,老师应该多关注学生们的思维转化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启发学生们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当学生们能够自主发现、思考和探究学习问题时,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自主性都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第5课时 用连乘解决问题(授课课件)
你知1道2要×把5×第4二5个=算2式7中00哪(个数元用)第一个算式替换掉吗?
阅读课本中的回顾 与反思,补充完整。
2700
2700
第四步 我的收获
解决实际问题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 回顾与反思
教材P52做一做
第五步 小试牛刀
请试着在 书上完成 这个题目。
4.
3次恰好运完这些矿泉水。 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12×3×24=864(瓶) 答:一共有864瓶矿泉水。
(选题源于教材P54第4题)
5.
(选题源于教材P55第5题)
他已经游了多少米? 25×2×3=180(米) 答:他已经游了180米。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知识点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1.按要求做题我最棒。 水果店一周卖出8箱苹果,每箱苹果重36千克, 如果每千克售价3元,这些苹果可以卖多少钱?
(1)方法一: 先算:一共卖了多少千克苹果? 列式:_3__6_×__8_=___2_8_8__(千___克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算:这些苹果可以卖多少钱? 列式:_2__8_8_×__3_=___8_6_4__(_元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辨析
3.下面的列式正确吗?若不对,请改正,并填空。贝 贝每天练3张毛笔字,每张20个字,他一周练多少 个毛笔字? 列式:3×20=60(个) 答:他一周练60个毛笔字。( ) 改正:20×3×7=420(个) 答:他一周练420个毛笔字。
易错警示:一周=( 7 )天,没有将每天练的60 个字与一周的天数相乘。
刘爷爷为了锻炼身体,每天在50米长的游泳池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部分习题。
【设计理念】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亮点】注重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初步学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基础上的又一次循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最终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只有分析学生的基础,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更好有效地实施教学。
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中也只注重学生列出算式,不注重学生讲出解题思路。
在学习用连乘解决问题时,寻找中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间量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我围绕这一难点组织教学,安排活动,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
突出了连乘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多说多想,最终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连乘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能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寻找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理信息1、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引导观察。
师:在11月份,我们广东省迎来了4年一次的亚运会。
为迎接亚运会,一群小朋友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亚运会加油呢。
看,他们做操做得多认真啊。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预设:有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3、完善板书。
师:现在谁能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预设: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更容易明白图意,老师将每个同学变成一个小圆点。
(在媒体上将人变成小圆点)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广播操的情境就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初步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活学生思维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为学生后面学习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打下了思维基础。
二、合作交流,训练思维1、小组合作探究。
师:怎样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请四人小组按以下要求合作学习。
①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②做一做:在堂上作业本上列式计算。
③说一说:在小组内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出示点子图,帮助学生了解题意。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有意加入一些合作薄弱的小组进行指导。
①四人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自己在小组的讨论,先在黑板上板书解法,然后结合点子图来汇报。
预设:②师:大家同意这个小组的意见吗?你认为这一小组汇报的怎样?③再指名学生进行补充汇报。
④教师结合课件进行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思考,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3种,实在太了不起了。
第1种方法是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3个方阵有多少人(板书: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第2种方法先求3个方阵的一大行有多少人,再求3个方阵有多少人(板书:先求3个方阵的一大行有多少人)。
共有多少行)。
设计意图:数学新课标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课堂不是少数同学的专用场所,是一个人人都应参与,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舞台。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得出方法,说出想法后,我再采用直观演示法,用点子图来表示3个方阵,而且在点子图上演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解题思路,为的就是让一部分还没听懂的学生通过借助直观图加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直观到抽象。
从而加深对3种算法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3、对比优化方法。
师:观察这3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可能每种算法都有学生喜欢。
师:老师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先求出一部分,再求整体,理解起来比较简单。
谁来告诉我这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学生说。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同位学生互讲。
设计意图:我觉得让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很重要,但选择自己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同样重要,基本策略的掌握对学生群体尤为重要。
因此,在探索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后,我注意引导学生对几种解题策略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发现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势——直观、简便。
在比较中促使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4、对比小结方法。
师:同学们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想出那么多的方法,而且思路很清晰,真的很能干。
但是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算出最后的结果就好了,还要学会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才能学得更好。
现在就请你静静地思考、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名学生汇报。
决这类题目关键是确定先算什么。
(完善课题:用连乘解决问题;关键:确定先算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不同与联系,明确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要求什么,需先求什么。
让学生建构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模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5、回顾总结步骤。
①师:回顾一下,这一节课我们解决这道题的步骤是怎样的?②指名学生回答。
③小结:我们首先要收集所需的信息,要想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就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后列出算式来解答。
教师板书: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网络,为以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6、看书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看P99,对于这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设计意图:我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我们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这样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分层练习,巩固知识。
1、做书本P99 做一做程序: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一定要想清楚先求什么。
交流: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同位听。
2、做书本P101 1、程序: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同学真细心,能发现藏在图中的信息。
解决问题时,有些信息是直接用文字描述出来,有些信息则藏在图中,我们要懂得寻找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交流: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同位听。
3、做书本P101 3程序: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要求每次运到车上多少瓶,一定要想清楚先求什么。
交流: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同位听。
4、做书本P101 2程序: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想法。
变题:课件出示题目。
每排有7张桌子,每张桌子坐3人,2排这样的桌子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汇报: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对比:这道题和我们刚才做的题有什么不一样?小结:我们刚才做的题目用的方法是乘加,而这道题用的方法是连乘。
所以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数量关系,判断用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是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消化的必要环节,也是训练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
因此,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注重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有理有据的说清思考过程,使学生达到会做、会想、会说,真正有效解决问题。
二是注重对比,在学生完成了3道与书本例题一样的题目后,我让学生完成书本P101的第2题,然后在第2题的基础上进行变题,最后把两道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比较,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要解决问题一定要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要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时也为了防止学生套用例题的模式,防止学生形成思维的定势。
四、总结归纳,畅谈感受。
师:我们的课很快就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你觉得老师的表现怎样?五、作业设计。
书:P102 4、5 (家庭作业本)六、板书设计。
(附页)板书设计:用连乘解决问题关键:确定先算什么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①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②先求3个方阵的一大行有多少人③先求3个方阵有多少行8×10=80(人) 3×10=30(人) 8×3=24(行)80×3=240(人) 30×8=240(人) 24×10=240(人)8×10×3=240(人) 3×10×8=240(人) 8×3×10=240(人)答:3个方阵一共有240人。
设计意图:心理学实验表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9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我很注重板书的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黑板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把自己解题策略展示在黑板上,使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的体现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体现了整节课的知识结构,在板书的时候还注意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从视觉上强化对学生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