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 林觉民

合集下载

《与妻书》文言文知识点

《与妻书》文言文知识点

《与妻书》文言文知识点《与妻书》是林觉民在 1911 年黄花岗起义之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言辞恳切,感人至深,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篇目。

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中“彀”同“够”,能够。

2、一词多义(1)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何竟日默默在此(整)(2)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最终)旦日飨士卒(士兵)鲁肃闻刘表卒(死亡)(3)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书信)借书满架(书籍)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写)3、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推广到。

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4、词类活用(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3)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二、重点句式1、倒装句(1)钟情如我辈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如我辈钟情者”)(2)吾今与汝无言矣(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吾今与汝言无矣”)2、省略句(1)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省略宾语)(2)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省略介词)3、固定句式(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使……无宁……”,表选择,与其……不如……)三、文章内容理解1、作者在信中回忆了与妻子的甜蜜生活,如“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

2、作者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与不舍,“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但又深知“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这种为国为民的大爱与对妻子的小爱相互交织,令人动容。

3、文中还阐述了作者对于生死的看法,“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与妻书》ppt课件

《与妻书》ppt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忠贞不渝的爱情
林觉民与妻子的爱情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展现了革命者对 于爱情的坚定信仰和忠贞不渝的态度。
爱情与革命的融合
林觉民将爱情与革命事业紧密结合,以爱情的力量支持革命 事业,体现了其高尚的爱情观和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牺牲
爱国主义精神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表达了深厚的 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展现了革命者的 爱国情怀。
社会问题的探讨
信中涉及的家庭、婚姻、社会等问 题,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
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意义
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与妻书》所体现的对家庭的深 厚感情和责任担当,对于当代社 会家庭价值观的传承具有重要意
义。
婚姻伦理的倡导
该信强调了婚姻中的忠诚、理解 和支持等伦理观念,对于当代社 会的婚姻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倡
在新旧文化交替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
传统封建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
等现代思想开始传播。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内容概述及结构分析
文章背景介绍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 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主要内容概述
结构分析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写信 缘由,接着分述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国 家的担忧,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作者 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
成为文学经典
由于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 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妻 书》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和启示
情感表达的典范
《与妻书》以其真挚、深沉的情 感表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树立

《与妻书》ppt课件

《与妻书》ppt课件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社会动 荡不安,林觉民深感国家民族危 亡在即,毅然投身革命。
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状况
政治状况
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严重。 革命党人积极策划武装起义,推翻清 朝统治。
经济状况
社会文化状况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人们逐渐觉 醒并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同 时,西方文化也大量涌入中国,对中 国传统文化产生冲击。
《与妻书》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0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补

目录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Βιβλιοθήκη 介林觉民生平事迹01
02
03
早年经历
林觉民出生于福建闽县, 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 影响,具有反清意识。
真挚的语言表达
作者运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 真诚和深情。
巧妙的情感渲染
通过巧妙的情感渲染,如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让 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深度。
06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背
景补充
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和影响概述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 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政权更迭。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林觉民形象塑造方法论述
正面描写
01
通过直接描写林觉民的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展现其英勇、
坚毅、果断等性格特点。
侧面烘托
02
通过其他人物对林觉民的评价和态度,以及他在关键时刻的表

《与妻书》写作背景

《与妻书》写作背景

《与妻书》写作背景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

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

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

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与妻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

虽然已时隔一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
名垂千古。

《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反封建争取民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反封建争取民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反封建争取民与(yǔ)妻(qī)书(shū)。

《与(yǔ)妻(qī)书(shū)》又名《与妻诀别书》。

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

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

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

谓吾忍舍汝而死。

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

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司马青衫。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

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

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

无宁汝先我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

后经吾婉解。

虽不谓吾言为是。

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吾先死留苦与汝。

吾心不忍。

故宁请汝先死。

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穿廊。

过前后厅。

又三四折。

有小厅。

厅旁一室。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

适冬之望日前后。

窗外疏梅筛月影。

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

低低切切。

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

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

吾之逃家复归也。

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

必以告妾。

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

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及与汝相对。

又不能启口。

且以汝之有身也。

更恐不胜悲。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

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天灾可以死。

盗贼可以死。

瓜分之日可以死。

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

吾辈处今日之中国。

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

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

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

而离散不相见。

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注音版 《与妻书》全文林觉民

注音版 《与妻书》全文林觉民

与妻书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wù),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suì)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chèn)心快意,几家能彀(gòu,同“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yù)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jīn)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qī)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与妻书关于对爱情的理解

与妻书关于对爱情的理解

与妻书关于对爱情的理解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信里满载着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和伟大情怀。

在这封信中,林觉民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切爱意和眷恋之情。

他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融入到文字之中,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对妻子的真挚情感。

以下是一些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所表达的对爱情的理解:
1. 真挚深厚的感情:林觉民在信中多次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厚爱,强调了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深厚的情感连接,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 相互扶持和理解:林觉民提到他和妻子相互扶持、理解和支持。

他认为在爱情中,双方应该相互关心、支持对方的梦想和追求,并在困难时给予彼此力量。

3. 无私奉献:林觉民在信中表达了他愿意为了革命事业而无私奉献的决心。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不仅是对个人的关爱,还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4. 永恒不变的承诺:尽管面临生死离别,林觉民在信中强调了他对妻子的爱是永恒不变的。

他承诺即使在死后,他的爱也将永远存在。

《与妻书》展示了林觉民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他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爱情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封信不仅是一封情书,更是一份对爱情和生命的崇高宣言。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
摘要:
1.介绍《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与妻书》的内容和主题
3.探讨《与妻书》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正文:
《与妻书》是清朝文学家林觉民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家书。

林觉民,字静斋,号梦蝶,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后因参与戊戌变法而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海外。

他博学多才,擅长诗文,尤以家书见长。

《与妻书》的内容主要是林觉民写给自己的妻子陈芸香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之情、对家庭和国家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信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抒情,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堪称古代家书的佳作。

在信中,林觉民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

同时,他也对家庭生活充满眷恋,对妻子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信中多次提到“忧患”二字,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与妻书》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学表现力。

其次,信中融入了许多诗词典故,丰富了文化内涵。

最后,信中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与妻书》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成为了古代家书的典范,被誉为“家书
之冠”。

其次,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文学作品都受到它的启发和借鉴。

最后,它也成为了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为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与妻书》知识梳理

《 与妻书》知识梳理

《与妻书》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简介林觉民(1886年—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今闽侯)人。

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1907年日本留学,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回国参加广州起义,4月27日,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数日后从容就义。

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妻书》是其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字词梳理(1)人民:和下文的“众庶”,都是百姓的意思。

(2)择:同“释”,舍弃。

(3)就:成就。

(4)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5)黔首:指平民,老百姓。

黔,黑。

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为黔首。

(6)资:资助,供给(7)业:使成就霸业。

(8)意映卿卿如晤:意思如同“我凄见宇如面”。

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9)竟:完成。

(10)彀:同“够”。

(11)司马春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里比喻极度悲伤。

春衫,应为“青衫”。

(12)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13)充:扩充。

(14)与使:与其,下文“无宁”是“不如”的意思。

(15)既:已经。

(16)有身:有身孕。

(17)寸管:指笔。

(18)第:但是。

(19)抑:还是。

(20)骨化石:古代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

其妻天天登山远望,日久天长变成了一块石头,后人称其为望夫石。

初中语文文言文林觉民《与妻书》原文与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林觉民《与妻书》原文与译文

林觉民《与妻书》原文与译文原文: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

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摘要:一、与妻书的背景与作者简介1.《与妻书》的创作背景2.作者林觉民简介二、与妻书的内容解读1.与妻书的主要内容2.书信中表达的情感3.书信中的家国情怀三、与妻书的文学价值与影响1.文学价值2.对后世的影响四、总结正文:《与妻书》是近代民主革命者林觉民在1911 年广州起义前夜,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这封信充满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对家国的忠诚,被誉为“百年情书”。

一、与妻书的背景与作者简介林觉民,字意洞,福建福州人,近代民主革命者。

他早年留学日本,结识了黄兴、孙中山等人,加入了同盟会。

1911 年,林觉民参加了广州起义,担任先锋队队长,起义失败后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4 岁。

《与妻书》就是在广州起义前夜,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

二、与妻书的内容解读《与妻书》是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的深情告白,书信中充满了对妻子的爱恋、愧疚、期望等多种情感。

作者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愧疚,因为自己的革命事业,不能尽到丈夫的职责,甚至无法给她一个安稳的生活。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爱恋,希望能与她共度余生,携手白头。

然而,面对家国的危难,作者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表现出了高尚的家国情怀。

三、与妻书的文学价值与影响《与妻书》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文辞,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的瑰宝。

这封信不仅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情,也展示了他对家国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封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人传颂的佳作。

总结:《与妻书》是林觉民在革命事业中留给妻子的一封深情告白,这封信展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对家国的忠诚。

林觉民《与妻书》修改

林觉民《与妻书》修改

第六自然段
•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推辞 打算 • 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 尽 不周全 名词用作动词,嫁给 • 汝幸而偶我 得到、娶到 • 吾幸而得汝 • 卒不忍独善其身 只图自己幸福 • 汝可以模拟得之 想象 •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表推测,大概
第三部分(6):再诉不能舍汝的
永别的哀痛。
贯穿全文的一个“情”字
•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儿女情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英雄志坚)
人物形象理解
忠诚革命的大英雄!
挚爱妻子的好丈夫!
诀别——童安格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 吾今以此书当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第五自然段
•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确实 即使能够 • 即可不死 • 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白白地 • 钟情如我辈者 感情真挚
第二部分(2-5)
第二部分(2-5):阐述“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
感。
• “爱汝”之情: 两忆 • “就死”之理: 国家灾难 、人民命 运 • —— 为天下人谋永福
第二自然段
• 重点字词: 极其、非常 • 吾至爱汝 • 使吾勇于就死也 趋向、赴 遇到、结识 • 吾自遇汝以来 •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比喻清朝血腥 凶残的统治 • 吾充吾爱汝之心 扩充 •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我自身 个人幸福,今指 生活上的利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你认为生命中什 么最重要?
生命? 爱情? 自由?

与妻书原文及注释

与妻书原文及注释

与妻书原文及注释【原文】与妻书林觉民〔清代〕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与妻书林觉民》课件

《与妻书林觉民》课件
革命思潮的兴起
随着革命思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有 识之士开始投身革命事业,林觉民也 是其中之一。他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 ,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个人经历
留学日本
林觉民曾留学日本,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革命理念。这对他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家庭背景
对后世的影响
01
02
03
成为文学经典
《与妻书》以其真挚的情 感和深邃的思想,成为后 世文学艺术创作的宝贵素 材和灵感源泉。
传承革命精神
《与妻书》所体现的革命 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 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强化家国情怀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对 家庭、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成为后世人们培养家国 情怀的重要教材。
评价与争议
高度评价
许多学者、文人高度评价《与妻书》,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争议与批评
部分人对《与妻书》持批评态度,认为其过于煽情,缺乏理性思考,或者对其中的某些观点持有不同 意见。
05
CATALOGUE
林觉民的其他作品与贡献
其他文学作品
《春恨词》 《秋夜感怀》
《与妻书》
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Biblioteka 06CATALOGUE
《与妻书》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对现代爱情观的启示
爱情的真挚与纯粹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表达了对妻子真挚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这种爱情观对现代人追求真爱和家庭幸福具有启 示意义。
爱情的奉献与牺牲
林觉民在信中表达了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牺牲个人和家庭的意愿,这种奉献精神对现代人面对爱情和事业的选择 具有启示作用。
VS

《与妻书》

《与妻书》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夕,为妻子陈意映写下的深情绝笔。信中,林觉民以生命和爱情为引子,借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表达了自己为革命、为自由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面对生死抉择,林觉民对妻子的爱深沉而坚定,但他更明白,个人的爱情和幸福与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他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决然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展现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此外,文档还详细介绍了《与妻书》的写作背景、林觉民的生平事迹以及文言知识等内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感人至深的革命情书。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
【引言】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英勇的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舍小家为大家。

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林觉民,不仅在革命实践中英勇奋斗,还通过文字抒发了对家人深厚的感情。

与妻书就是林觉民在投身革命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告别信。

这封信既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爱意和感激之情,又阐述了自己投身革命的信念和决心。

【正文解读】
在与妻书的开篇,林觉民便深情地写道:“意映卿卿如晤,吾今死矣!”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牵挂,又透露出即将离世的不舍。

在信的后续内容中,林觉民详细描述了自己投身革命的信念和决心。

他写道:“吾自遇汝以来,有意乎为天下人谋幸福,无意乎为吾躬谋私利。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在信的中间部分,林觉民告别妻子,表达了生死离别的悲痛和不舍。

他写道:“我与汝有三重别,曰世事、曰人生、曰离别。

世事如梦,人生如梦,离别如梦。

梦与梦相值,吾将安适哉!”这段文字充满了哀伤、惋惜和无奈,让人不禁为这对离别的爱人感到惋惜。

【与妻书的价值和影响】
与妻书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书信体散文的典范之作,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情感价值。

作为一份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文献,与妻书展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仰。

而在情感方面,这封信成为
展现真挚爱情和家国情怀的典范,让后人感受到了革命者既有英勇无畏的一面,也有深情厚意的一面。

【结语】
与妻书是林觉民烈士在生死关头,对妻子和家人最后的告白。

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者既有坚定的信仰,又有真挚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段 (一)
• 重点词语: • • 适、语、以、乘便、胜、寸

第3—4(1)段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夫妇 生活中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 的目的。
汝忆否、回忆、又回忆
忆 往 事 抒 爱三 妻忆 之 至 情
(寄情于事)
夫妻谁先死 的谈话
新婚的甜蜜 生活情景
两次离家未 能将实情告 诉妻子的原 因和心情
第五、六段
• 重点词语:
• 以、是、语、辞、而、的的、 • 至、所以、体、偶、善、 • 模拟、其、念、手、当、尽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 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思。吾爱汝至,所以 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 我平日从没有把我的志向告诉你,是我 不对的地方;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 天天为我担忧。我(对于)牺牲,(即 使是)死一百次我都不会推辞,可是让 你为此担忧,确确实实不是我能忍心的。 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为你考虑的只怕 不周到
•(将爱妻之情与报国之志统一起来, “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 家庭之幸福)
革命的人生观与幸福观
第三段
• 重点词语:
• 语、与使、无宁、为、是、 • 而、相、禁、卒
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 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 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 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我先死, 不如你比我先死(在我之前而死),你 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 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 回答我。
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
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
革命之役并寿。”
(1886-1911)
林觉民像 字意洞,号抖飞
近代民主革命者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林觉民
——一曲“爱”的壮 歌
林觉民像
解题及作者简介: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 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 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 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 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 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 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 起义”。
1.当时国事如何?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 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 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
“离散不相见,”“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 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
2.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 汝也。”而在第4段又说“此吾所以敢率性 就死不顾汝也”。这是简单的重复还是论述 的深入?
乎?•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 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 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 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 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 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 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
觉 (遥寄林觉民)
•觉 • 当我看见你的信 • 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 •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 当我回首我的梦 • 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 •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 有时候不得不弃 • 爱不在开始 • 却只能停在开始 • 把缱绻了一世 • 当做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 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着数不完的夜和载 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尽的付出都 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教学目标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 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①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 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 中的意义和用法。
•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 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
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 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 引颈就义,年仅25岁。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 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 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 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 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 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 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 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 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 民的崇高精神。
修辞—— 排比
作用—— 加强语气,融理性分析与感情抒发于一炉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 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 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应当死却死 了)、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 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 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 我断然干脆地(果断勇敢地)(为革命 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
林觉民一家
故居
冰心在福州的住所,原系辛亥革命志士林觉民故居, 后由冰心祖父租来居住,童年的冰心曾在此住过两年。
电 视 剧 《 林 觉 民 》 剧 照
林觉民与妻书原件
诀别 - 童安格 - 真爱是谁(点击听歌) 词:童安格 刘虞瑞 曲:童安格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 吾今以此书当与汝永别矣!
一、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
要求:①听准读音 ②听准节奏 ③听出感情
看翻译,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正字音
• 称心快意 chèn • 几家能彀 gòu • 必不能禁 jīn • 使之肖我 xiào • 以依旁如也 bàng • 念六夜四鼓 niàn
课文整体感知
诵读理解课文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
• 陈意映的父亲,叫陈元凯,广州起义失 败时,陈元凯尚在广州任职。事发,他立即 遣人返回福州林家报警。这就使陈意映等能 在清政府官文未到之前,从南后街场桥路口 万升桶石店后面,偷偷地迁往地处偏僻、住 户很少的光禄坊早题巷内居住。不久,在一 天深夜,有人从门缝塞进一小包东西,第二 天清晨发现,原来就是林觉民烈士的两封绝 笔书。陈意映一见遗书,悲痛万分。当读到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时,她眼花目眩,当即晕了过去。这以后, 陈意映抑郁成疾,于1913年去世。(林: 1911年)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 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 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 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 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 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 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 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 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 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 儿女”。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相关资料 烈士夫人陈意映简况
• 意映姓陈,福建省福州市郊区螺洲镇人, 毕业于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是名宦陈若霖 的后裔。陈意映婚后,参加了丈夫在家里 办的一所女学。女学生十多人,夫之弟媳, 堂嫂,堂姐妹,济济一堂,聆听林觉民介 绍欧美各国的社会制度及近况,抨击旧礼 教,宣扬新思想。争取自由平等的见解, 渐渐深入她的心坎。当时,陈意映正缠小 脚,思想上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通过女 学的教育,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小脚不缠 了,要做新女性,于是便投考了福州女子 师范学堂。
是论述的深入。第一次向妻子解释,是在概 括的述说后得出的结论;第二次说“此吾所以敢 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是在详细叙述钟爱之情以及 与当时形势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
3.观“事势”,再析“至爱汝”与“勇 于就死”的关系
1、不忍你我死别

பைடு நூலகம்
2、更不忍你我生离

3、尤不忍天下人生离死别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寓理于情)
“死” “离”
谅启 解发 自妻 己子 的深 行思 为, 和让 心妻 情子 。理
解 、
第四段 (三)
• 重点词语:

其、善、肖、相和、

是实、旁、以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 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汝不必以无侣悲。
• 现在有人提出(死人和活人之间)有心 电感应的现象,我也希望他们说的是事 实,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 身旁,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
4.“今日吾与汝幸双健”,但眼看“天下人”
的“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又怎能忍受? 这就是林“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在行 文上,作者采用了反问句式,请找出反问句, 说明其作用。
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 行为和心情。
论说
“就 死”
当时国家腐 败,社会黑 暗,灾难深 重。
假设了人 们命运的 两种情况
“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
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6):再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以
及“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
课本解读
本文是一篇以写情为主、情理结合的 记叙文。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的 “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进行深 刻的说理,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 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 必以无侣为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