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之—中秋节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的四大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农历八月的中秋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以及传统食品。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版本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炎热的阳光照耀下大地干旱无水,百姓们受苦不堪。

为了拯救人民,英勇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使得大地重新恢复了平静。

同时,后羿还得到了日晷和不死药的赐予。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吞下了不死药,她因此飞升到了月宫。

后羿为了怀念妻子,每年在中秋之夜设宴款待朋友,并且把嫦娥的形象赋予到那轮明月上,赏月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二、中秋节的习俗1.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在中秋夜,人们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或者和亲朋好友一同前往户外赏月。

赏月的同时,大家会品尝着月饼、瓜果等美食,边赏月边聚餐,共同享受团圆的喜悦。

2.吃月饼:中秋节的最传统美食就是月饼了。

它的形状像圆月,寓意着团圆和完美。

月饼有很多口味,例如莲蓉、豆沙、五仁等,每个地区的口味都有所不同,但都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品。

3.搭建月亮形状的灯笼:搭建月亮形状的灯笼是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

人们用彩纸、竹篾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灯笼,如兔子、仙鹤等,然后在户外摆放或悬挂起来,增添了节日的喜气和灿烂。

4.玩灯谜: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玩灯谜游戏。

各种灯谜和谜底都会写在纸上,挂在灯笼上,在大家一起猜谜的同时,增进了亲人之间的交流与感情。

三、中秋节的传统食品1.月饼:中秋节的主食是月饼,它是用细面和糖制作的圆形糕点,通常有各种馅料。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豆沙、莲蓉、五仁等,每种口味都有独特的风味。

2.柚子:中秋节时,柚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水果之一。

柚子象征着团圆和平安,人们喜欢将柚子作为中秋节的礼物互赠,寓意着祝福。

3.蟹:中秋节正值蟹肥时节,所以许多地方将蟹作为中秋节的特色美食之一。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中秋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还寓意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中秋节的起源与历史中秋节作为一个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

相传,古代人们崇拜太阳,认为太阳代表着光明与能量,而月亮则被视为太阳的影子,寓意着阴阳平衡。

因此,在每个月亮最圆的时候,人们会举办祭月仪式以表达对太阳与月亮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随着时间的演变,祭月活动逐渐演变为现代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文化象征与传统活动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和传统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月饼和赏月。

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也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

月饼的外皮酥脆,内馅丰富多样,寓意着团圆与美好的寄托。

除此之外,月饼还有各种形状和口味,如传统的五仁、蛋黄莲蓉等,还有创新的巧克力、冰皮等,使得中秋节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古老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整理庭院、登高望月,或者举行赏月晚会,共同欣赏皎洁的月光。

月亮在古代民间文化中具有吉祥、美好的意义,因此赏月活动也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文化习俗。

三、中秋节的家庭团聚与互动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返乡或者安排时间与亲人共度。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月饼,聆听家长讲述中秋的故事,交流近期的生活与感想。

这种家庭团聚的氛围,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也展现了传统中华家庭的温馨与凝聚力。

四、中秋节与古代传说故事中秋节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也传承了许多古代传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得到了长生不老的药丸,但是他的妻子嫦娥偷走了药丸。

嫦娥吞下药丸后,便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便在家中祭拜嫦娥,以表达对她的思念与敬意。

中秋节传统与意义

中秋节传统与意义

中秋节传统与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秋分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

一、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

相传在古代,人们将月亮视为女神嫦娥的化身,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家庭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

中秋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

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赏月。

这一天,人们会整夜盯着皎洁的月亮,感受月光的温暖,欣赏月亮的美丽。

还有一种习俗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有着各种口味和形状,如蛋黄莲蓉、五仁、豆沙等。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家庭聚餐,赠送月饼和礼品,共度团圆时刻。

二、中秋节的意义与象征中秋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

这个节日代表了家庭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不远千里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中秋节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纽带,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中秋节也象征着团圆和思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思念远在他乡的亲人和朋友,通过电话、短信或视频通话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

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能通过这个节日感受到家乡的氛围和亲人的关怀。

此外,中秋节还象征着丰收和感恩。

在农耕社会,中秋节是秋收的季节,人们通过丰盛的饭菜和赏月的仪式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和辛勤劳动的成果。

而在现代社会,中秋节也是人们感恩的时刻,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幸福。

三、中秋节的现代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社会中,中秋节的庆祝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与亲友分享节日的喜悦和祝福,也可以通过网络购物方便地购买和送礼品。

同时,中秋节也成为了推动文化交流和旅游消费的重要契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与意义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秋节体现什么传统文化

中秋节体现什么传统文化

中秋节体现什么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共度欢乐时光,并且有着丰富多元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这些传统习俗也体现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本文将围绕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展开论述。

一、月饼文化中秋节是以月饼而闻名的节日之一。

月饼是中秋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具有丰富多样的馅料,例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月饼还有不同的形状和制作工艺。

月饼背后的文化意义在于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人们通常会将月饼送给亲朋好友,表达思念之情和对家人的祝福。

这种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家庭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赏月文化中秋节也是赏月的好时机。

在这一天,人们会一起外出观赏明亮的圆月,或者在家中的露台或阳台上摆放桌椅,一家人共同赏月。

赏月的同时,人们还会吃月饼、品尝美酒,有些地方还会举行月亮舞龙等特色活动。

赏月文化不仅是一种观赏活动,更是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三、家庭团聚中秋节是重要的家庭聚会时间。

无论身在何处,许多人都会努力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中秋佳节。

这代表着家人之间的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家庭的核心地位。

中秋节是一个让家人团聚、欢声笑语不断的日子,人们可以一同欣赏月亮,分享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这种家庭团聚的传统文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宝贵。

四、民间传说中秋节还有丰富的民间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

这些故事通过传唱、书写和口头传承等形式,流传至今。

这些传说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生态观念和人文关怀。

这些故事不仅给中秋节赋予了浓郁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人们在赏月时讨论、分享的话题。

五、文化活动除了传统文化的体现,现代社会中秋节也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例如灯会、舞狮子、舞龙灯等。

这些文化活动旨在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吸引人们的兴趣,增加人们对中秋节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介绍中秋节的风俗特色

介绍中秋节的风俗特色

介绍中秋节的风俗特色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秋季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故得名“中秋”。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表达对月亮的崇拜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秋节的风俗特色。

1.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风俗就是赏月。

因为农历八月十五,相传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所以人们喜欢在这一天赏月。

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水果、月饼、茶水等食品,一家人或者朋友聚在一起,赏月、品茶、吃月饼,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

2.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风俗就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有非常丰富的品种和口味。

传统的月饼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多种馅料,外皮则是金黄色的,寓意着富贵和圆满。

吃月饼时,人们会将月饼切成几瓣,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吃月饼的同时,也会与月亮进行祭拜。

3.点灯笼:中秋节晚上,人们会在庭院或者阳台上挂上各种各样的彩灯和灯笼,点亮整个空间。

这些彩灯和灯笼往往具有吉祥的寓意,比如“福”字灯笼、牡丹灯笼、菊花灯笼等。

这些亮丽的彩灯和灯笼将整个夜晚都点亮起来,给人们带来了温馨和喜庆的氛围。

4.玩花灯:中秋节晚上,人们也会玩花灯。

花灯是一种手工艺品,通常以竹子、纸、丝线等材料制作而成。

花灯的样式有许多种,比如龙灯、凤灯、船灯等,都非常精美。

人们在中秋节的夜晚点亮花灯,欣赏花灯的美丽和灯光的艳丽。

5.猜灯谜:中秋节的猜灯谜活动也非常有特色。

人们会在花灯旁边写上一些谜语,然后其他人猜谜语的答案。

这些谜语往往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猜谜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猜谜是中秋节的一个传统娱乐活动,也是增进亲友间感情的一种方式。

6.长寿面:中秋节也有一种吃长寿面的风俗。

长寿面是一种寓意长寿的面条,通常是用面粉制作而成。

人们相信吃长寿面可以延年益寿,所以在中秋节这一天,家人会坐在一起,一起吃长寿面,祈求健康和长寿。

国学经典――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国学经典――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国学经典――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展开全文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又称月圆节、丰收节或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祭祖等习俗盛行。

一、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对月亮的崇拜。

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

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迎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俗逐渐普及到了民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发展汉代开始,中秋节的习俗逐渐形成。

《史记·天官书》记载:“汉朝秋节鬼神夜哭,穿汉家衣服夜游,女子盛妆而迎。

”说明当时已有女子在中秋之夜打扮迎接神灵的习惯。

到了唐朝,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式的节日,许多文人雅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宋代以后,中秋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形成了“八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在这一时期,月饼也成为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明清时期,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更加丰富,如舞龙舞狮、猜灯谜、赏花灯等。

三、习俗赏月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也是人们欣赏月亮的最佳时刻。

人们通常在夜晚仰望天空,欣赏明月,寄托思乡之情。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寓意团圆和和谐。

传统月饼有豆沙、五仁、蛋黄等多种口味,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特色月饼。

赏花灯中秋节也是赏花灯的好时节。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公园广场上挂上各种形状的花灯,如兔子灯、龙灯、鱼灯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传统的娱乐活动之一。

人们会把写有谜语的纸条贴在花灯上,其他人看到喜欢的花灯就可以猜谜语,猜对了可以得到小礼品。

玩骰子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中秋节玩骰子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当时宫廷中的一种游戏。

现在的人们通常玩的是“博饼”,寓意博取好运。

祭祖中秋节也是祭祖的节日。

人们会在家中或祖先祠堂中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四、文化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代表着团圆、和谐、美满和幸福。

这个节日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体现。

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出现在农历8月15日,也被称为“团圆节”或“月饼节”。

这个节日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一、历史渊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月习俗,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周代。

据传,周朝时期的帝王会在中秋之夜在宫廷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平安。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传入民间,成为全民共同庆祝的节日。

二、文化内涵1. 重视家庭团圆:中秋节被称为“团圆节”,寓意着人们在这一天要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中秋节都是让亲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将与家人共进晚餐、赏月、品尝月饼等传统活动作为庆祝的主要方式。

2. 赏月文化: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追寻诗意的时刻。

赏月的习俗源于古代中国文化中对月亮的崇拜,从唐宋时期开始,《诗经》、《楚辞》等经典文学作品就有许多篇章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赞美。

如今,中秋之夜,人们会在家庭或公共场所欣赏明亮的圆月,畅想美好未来。

3. 月饼文化: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也是中秋节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的月饼外皮金黄色,内馅丰富多样,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人们在中秋节期间会互送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睦、思念亲人。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种社交礼品,人们常常通过赠送月饼来表达对亲友的情谊。

三、传承与创新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长期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社会中,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家庭团聚、赏月、赠送月饼等活动外,人们还通过游园、登高、文艺表演等形式来庆祝和传承这一节日。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会举办各种中秋文化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灯光秀,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一些创意的月饼品牌也推陈出新,推出了各种口味新颖、外形别致的月饼,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口味需求。

四、国际传播随着中国文化的日益影响力扩大,中秋节逐渐跨越国界,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熟知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8月15日,正值秋分之后,又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共享团圆之乐,庆祝这一美好的节日。

起源和传统中秋节起源在古代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传说,相传远古时期,商朝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为了表达人们对后羿的感激之情,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祭月活动。

此后,这一传统逐渐发展成为中秋节。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属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一家人会在晚上的时候,一同赏月。

在明亮的月光下,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味着浓浓的亲情和幸福。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和谐,人们会互赠月饼,传递着祝福和思念之情。

此外,中秋节还有其他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放天灯、写月谭、祭祖等。

放天灯是一种独特的仪式,人们会在夜晚,将一串串装有烛火的纸灯放飞,寄托对家人和自己的祈愿。

写月谭则是对月亮的赞美,一些文人雅士会以写诗或作文的形式,表达他们对月亮之美的赞叹之情。

祭祖则是一种传统的仪式,人们会准备供品,向祖先们表达敬意和祝福。

中秋节神话故事中秋节也有许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与之相关。

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甚广。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使人间百姓备受煎熬和困扰。

后羿英勇地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崇敬。

后羿得到了神仙的不死药,但并不愿独自享用,而是将药救赠给了妻子嫦娥。

然而,夸父等人得知后羿的秘密后,追赶嫦娥,嫦娥不得不吞下了仙药,最终变成了仙女,升上月宫。

从此以后,每年中秋之夜,人们便可以欣赏到嫦娥在月亮上的美丽身影。

吴刚伐桂的故事也是中秋节的一大传统故事。

相传,吴刚原是一位勇敢的木匠,因为犯了错被贬到了月宫。

月宫仙女嫦娥十分心地善良,她将仙树的桂枝赐给了吴刚,希望他能在地球上找到幸福。

然而,吴刚却始终未能离开月宫,只能一直望着地球上的家人。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1、祭祀活动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2、农业生产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军事有关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教师节是一个感谢教师的节日。

各国各地区节日日期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为9月10日,台湾省为9月28日。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

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

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

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用来庆祝教师节和感恩教师。

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

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

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节日的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活动,据传始于周朝,当时人们悲痛地祭奠嫦娥因误食长生不老药而飞往月宫的传说。

传说中,为了报答人间的孝心,嫦娥选择在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返回人间和亲人团聚。

于是,人们在这一天欢欣庆祝,并将祭月的习俗代代流传下来。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赏月。

人们聚集在一起,同家人、亲友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

赏月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家人团聚的象征。

2. 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月饼。

月饼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

人们会将制作好的月饼馈赠亲友,以表达团聚和共度佳节的美好祝愿。

3.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也会赏桂花,感受花香的清新和花朵的美丽。

桂花还被视为中秋节的象征物,寓意着团圆和繁荣。

三、中秋节的意义1. 团圆:中秋节是一个强调家庭团聚和亲情的节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忙碌的生活节奏也使得亲情的联系渐渐淡漠。

中秋节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机会,让人们回归家庭,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加强家庭矩阵的凝聚力。

2. 感恩:中秋节也有感恩的寓意。

人们在这一天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关爱和付出。

同时,也感恩自然的恩赐,欣赏月亮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丽。

3. 传承文化: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传承和弘扬了祖先的智慧和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4. 祈福:对于许多人来说,中秋节也是一个祈求平安、幸福和健康的时刻。

人们在这一天会带上自己的愿望,在赏月的同时表达祈福和祈愿的心声。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中秋节的中秋文化与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中秋文化与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中秋文化与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也就是秋分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与之相关的文化和传统习俗也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中秋文化和传统习俗。

一、中秋文化1.1 月亮崇拜中秋节的主角当然是那一轮皓月。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被视为代表团圆和希望的象征。

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会赏月,以表达对家人团聚的期盼。

此外,还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歌、歌曲和传说,如《广陵散》、《水调歌头》等都把月亮作为重要意象。

1.2 赏月和诗词中秋节晚上,人们会欣赏美丽的圆月,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围坐在一起,品茶赏月。

这是一个传统的活动,被认为能够增进家庭和友谊的感情。

此外,人们也会吟诗作赋,表达他们对月亮、夜晚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1.3 传统美食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丰盛的食物。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它象征着团圆和祝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的特色食品,如柚子、桂花糕、莲蓉糕等,在中秋节也非常受欢迎。

二、传统习俗2.1 家人团聚中秋节被认为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尽可能地回家和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节日。

尤其是那些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人,他们会抽出时间回家,与亲人共度佳节。

2.2 亲友赠礼中秋节也是给亲友赠送礼物的时候。

人们会准备一些精致的礼物,如月饼、茶叶、水果等,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这也是一种传统习俗,增进亲情和友情的联系。

2.3 传统游戏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也会进行各种传统的游戏活动,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

例如,猜灯谜是中秋节晚上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的传统活动,如舞龙灯、放孔明灯等,都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2.4 祭拜祖先中秋节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祭品,并举行祭拜仪式,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

这是一种尊重传统和祖先的方式,也是中秋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以其独特的中秋文化和丰富的传统习俗,深受人们喜爱。

中秋节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叫做“月圆节”。

这个节日以团圆、感恩和庆祝丰收为主题,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与习俗。

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的农耕文化和观测天文有关。

相传,在很多年前,中国的人们崇拜月亮,视其为女神嫦娥的象征。

他们相信,通过供奉祭品并欣赏月亮的美丽,能够祈求好运和幸福。

同时,中秋节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后羿射日"。

后羿是传说中的英雄,他用神箭射下了燃烧的太阳。

当人们对此表示钦佩和庆祝时,后羿的妻子嫦娥因喝下了长生不老的药而升上了月亮。

二、传统习俗与庆祝活动1. 赏月:中秋节晚上,人们会赏月。

他们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聚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品尝月饼,同时也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例如各种表演和游戏。

2. 吃月饼:中秋节最具特色的食品是月饼。

月饼通常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

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互赠月饼,以表达友好和祝福。

同时,还有各种口味的月饼可供选择,如蛋黄、五仁、豆沙等。

3. 庙会和游园活动:许多城市会举办中秋庙会,人们可以在庙会上品尝美食、观看表演、玩游戏,并体验传统文化活动。

此外,一些人也会选择到公园或郊外欣赏自然风光,享受户外活动。

4. 传统舞蹈和音乐:在一些地方,人们会表演传统的舞狮、舞龙等。

同时,也会有一些中秋节特有的音乐表演,如古琴、笛子和二胡等,以增加节日氛围。

三、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具有浓厚的家庭团聚和感恩的象征意义。

在这一天,人们会彼此赠送礼物,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同时,中秋节也是感谢丰收的时刻,象征着人们一年辛勤劳作的结果。

这个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中秋节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虽然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但其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团圆和感恩,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温馨和喜悦。

中秋节的传统节日,带给人们许多欢乐和美好的回忆。

无论是赏月、吃月饼,还是亲朋好友团聚,中秋节都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纽带,让人们感受到家人之间的温暖和友情的珍贵。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 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 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 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 的发展,也逐渐纪 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 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 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1.中秋节由来。 2.月饼由来 3.中秋习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 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 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 唐书· 卷十五 志第五· 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 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 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 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 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 “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 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 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 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的含义是什么

中秋节的含义是什么

中秋节的含义是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也叫“月夕”或“追月节”,是中国
古代农耕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主要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圆满团圆: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有着庆祝丰收、团结亲情的寓意。

人们在这一天会一起吃团圆饭,吃月饼,聚在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表达思念和祝福。

2. 感恩与祭祖:中秋节也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的时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祖是非常重要的仪式,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烧纸钱、旗、灯等,向祖先祈福。

3. 月亮崇拜:在中秋节之夜,月亮通常会特别明亮和圆满,人们会观赏月亮、赏月,月亮象征着团圆和美好,也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之一。

月亮崇拜也是中秋节的重要元素之一,人们会祈求美好的愿望,希望有好的收获和幸福的生活。

4. 文化交流:中秋节是世界上认识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在中秋节期间,中国人会通过赠送月饼、赏月、念诗、舞狮龙等传统活动,向世界展示和传承中国文化。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圆、感恩、祭祖,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中秋节的十大风俗

中秋节的十大风俗

中秋节的十大风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风俗习惯,以表达对家人团聚和丰收的庆祝之情。

以下是中秋节的十大传统风俗:一、赏月中秋节的主题之一就是赏月。

在这天晚上,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圆月。

从古至今,中国人相信月亮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因此,赏月成为了中秋节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

二、吃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就是月饼。

月饼外层是金黄色的皮,内馅则各式各样,有蛋黄莲蓉、五仁、豆沙等口味。

人们喜欢整个家庭团聚在一起,分享美味的月饼。

三、赏灯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风俗就是赏灯。

人们会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灯笼,如花灯、动物灯等。

晚上,街道上会布置一片五彩斑斓的灯饰,营造出浪漫而欢乐的节日氛围。

四、写对联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在自家大门两侧贴上对联。

对联是用红纸写成的,上联和下联互相呼应,寓意吉祥如意。

这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形式,也是表达对节日的祝福。

五、猜灯谜猜灯谜也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张贴灯谜,其他人可以猜谜语并给予回答。

这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既考验智力又增加了节日的乐趣。

六、送月饼中秋节是人们表达感恩和祝福的时刻,因此人们通常会互赠月饼作为礼物。

这是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也是亲朋好友之间团聚和感情联系的方式。

七、品茶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是品茶。

人们会沏好茶,坐在一起,轻轻品味茶香。

这是一种舒缓身心,享受悠闲时光的方式,同时也寓意着家庭的和谐和团结。

八、野游子中秋节期间,一些年轻人会乘着月光去郊外游玩,这被称为野游子。

他们会在大自然中徜徉,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月光的照耀,享受独特的夜晚。

九、烧香拜月烧香拜月是一种传统的宗教仪式。

人们会在中秋节晚上燃起香火,向月亮拜祭,祈求好运和福寿平安。

这个传统风俗强调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对家庭的祝福。

十、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表演形式,也是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中秋节的寓意及风俗

中秋节的寓意及风俗

中秋节的寓意及风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每年农历8月15日庆祝的重要节日。

作为与新年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并且在整个中国广泛地庆祝着。

本文将探讨中秋节的寓意及其相关的传统风俗。

中秋节的寓意:1. 团圆: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家庭团圆节日之一。

对于那些在外工作或生活的人们来说,中秋节是一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努力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家人共同品尝月饼、欣赏明月,共同享受温馨的团圆氛围。

因此,团圆是中秋节的重要寓意之一,也是人们最向往和珍惜的。

2. 感恩:中秋节是人们感恩的时刻。

古人常常通过对月神的感恩来表达对丰收的感激之情。

人们以月亮来代表亲情、友情和爱情,并通过赏月、美食和礼品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这也是中秋节的美好寓意之一:感恩并将感激之情传递给家人和朋友。

3. 祈求幸福:中秋节是一个表达美好愿景和祈福的节日。

人们常常祈求拥有幸福、健康和好运。

在这一天,人们会为自己和家人点燃香烛,祈求平安和幸福,同时希望所有的不幸和疾病远离自己和家人。

中秋节的传统风俗:1.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在户外聚集到一起,欣赏明亮的圆月,并且常常会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吃月饼、念诗歌和玩月亮游戏。

赏月是中秋节最浪漫的风俗之一,也代表了团圆和仁爱。

2. 吃月饼:中秋节不可缺少的是吃月饼。

月饼是一种传统的糕点,里面通常有甜蜜的馅料,并且常常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吃月饼的习俗在现代社会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的表达。

3. 点燃孔明灯:点燃孔明灯也是中秋节的一项传统风俗。

孔明灯是用薄纸制成的小灯笼,人们在其中放入蜡烛并点燃,然后放飞到空中。

这是一种祈愿的仪式,人们希望灯笼飞向空中,将自己的愿望传达给上天。

4. 独角戏表演:中秋节还有许多地方性的传统风俗,如独角戏表演。

这是一种民间戏曲形式,常常在中秋节期间上演。

人们穿上精美的戏服,扮演各种角色,以娱乐观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8月15日,是人们在团月之时庆祝的一种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月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与家人团圆、赏月并欣赏月饼的传统盛会。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传说。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照耀大地,但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拯救人民,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世界恢复宁静。

然而,后羿之妻嫦娥无意间误饮了仙药,飞上了月亮。

为了怀念妻子,后羿每年在这个时候拜月,并将这个习俗传承下来,形成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风俗习惯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在这天通常会找一个宽敞的地方,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月亮的圆形代表着团圆,所以赏月也象征着亲人团聚的愿望。

2. 吃月饼:在中秋节期间,人们都会赠送和品尝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其制作过程繁琐,口感丰富多样。

里面的馅料有豆沙、莲蓉、红豆等多种口味。

传统的月饼上还会印上花纹,如兔子、莲花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3. 赏花灯: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南方城市,中秋节还有赏花灯的习俗。

人们会沿街散步,欣赏五彩缤纷的花灯,这些花灯造型各异,如龙、凤、兔子等,灯光明亮,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4. 玩游戏:中秋节也是家庭聚会的时候,人们会一起玩各种传统游戏。

其中最流行的游戏是“猜灯谜”。

人们在花灯下贴上谜语,其他人则猜谜语的答案,猜对了可以获得小奖品。

5. 龙舟竞渡:在一些地方,中秋节还有一项传统的活动,那就是龙舟竞渡。

人们组成龙舟队,在河流或湖泊中竞渡划船比赛,船上的队员有节奏地划着船桨,船尾有人敲鼓助威,气氛热烈而喜庆。

三、结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瑰宝,是人们表达思念和祝福的重要时刻。

通过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共同感受团圆和温馨。

无论身在何方,中秋节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节日,一个可以与亲人团聚、祈福家庭和美好未来的时刻。

中秋节的传统与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与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与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

它代表着家人团聚、感恩丰收和思乡之情。

中秋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与文化,下面将为您介绍中秋节的传统和文化内涵。

一、中秋节的起源和历史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秋天的祭祀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的天子祭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开始将这一祭祀活动与团圆、思念家乡的情感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宋朝时,中秋节逐渐成为民间传统节日,流传至今。

二、月亮是中秋节的象征中秋节的最大特点就是赏月。

在这个夜晚,人们会聚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并通过赏月祈求家庭的安康和幸福。

月亮对于中秋节而言,有着象征意义。

月亮圆圆的形状寓意团团圆圆的家庭。

此外,还有许多中秋节的诗词歌赋都以月亮为主题,使得这个节日与文学艺术相融合。

三、传统的中秋节活动1. 吃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就是月饼。

月饼有各种口味,如莲蓉、豆沙、五仁等,每年的中秋节都会出现各种新的创意口味。

人们通常会与家人一起分享月饼,象征团圆和幸福。

2. 赏花灯:在中秋节,很多地方会举办花灯展览。

人们可以在夜晚欣赏到各种形状瑰丽的花灯,如灯笼、花球等。

花灯既是一种艺术作品,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3.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户外或阳台上,或者登高望月,或者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观赏月亮。

人们相信通过赏月可以祈求家人的平安和健康。

4. 点燃孔明灯:孔明灯是一种传统的中秋节习俗。

人们在晚上把写有自己心愿的孔明灯点燃,随着火苗升腾飞起,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思念和祝福。

四、中秋节的文化内涵1. 传承团圆情感: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也是对亲情的一种强调和传承。

在这一天,家人们忙于制作食品、赏月、互相祝福,体现了家庭的温暖和和睦。

2. 弘扬传统美德:中秋节是传统的中国文化节日,人们通过庆祝中秋节,弘扬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

同时,中秋节还传扬了勤劳致富、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

中秋节起源及意义

中秋节起源及意义

中秋节起源及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范围内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夏朝时期。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祖先崇拜月亮,认为月亮是神灵的象征。

中秋节最早是一个祭祀月亮的节日,人们希望借此祭祀活动,能够得到丰收和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为团聚的节日,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和睦。

二、中秋节的意义1. 团聚与社交中秋节是家庭团圆的象征。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安排时间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同庆祝节日。

对于那些长期在外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中秋节是他们与家人团聚、分享欢乐和感受亲情的重要机会。

此外,中秋节也是朋友和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人们会互赠月饼和礼品,表达感激之情并增进友谊。

2. 祭祀与思念中秋节最早是一个祭祀月亮的节日,现在仍保留着这一传统。

人们会在户外举行祭拜仪式,向月亮祈福。

祭祀仪式通常包括奉献食品、焚香和诵读祝福的文字。

通过祭祀活动,人们向神灵表达敬意,同时也表达对祖先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饮食文化中秋节是充满美食的节日。

最具代表性的中秋节食物即是月饼。

月饼通常是圆形的,寓意着团圆和完整。

除了月饼,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享用各种美食,如柚子、瓜子、菜肴等。

这些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象征着丰收和幸福。

4. 诗词艺术中秋节对于诗词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以中秋节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们用娴熟的文字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词作品在中秋节期间广为传唱,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5. 传统习俗除了祭祀和美食,中秋节还有一些传统习俗。

例如,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室外或户外的安静地方观赏明亮的月亮,欣赏它的美丽和神秘。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放飞孔明灯、举办舞狮表演等传统活动,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秋 习 俗
7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 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 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 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 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 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 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 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 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 影响到民间。
4
后羿闻听此事,悲痛欲绝,仰望夜空, 他惊奇地发现,月亮特别圆,特别皎 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
娥。
后羿忙摆上香案,放 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 鲜果,遥祭在月宫里 的嫦娥。百姓们闻知 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 后,纷纷在月下摆上 香案,向善良的嫦娥 祈求吉祥平安。从此,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 民间传开了。
8
【拜月和赏月】
拜月,也叫做“圆月”。当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 月悄悄地升起来的时候。这时清风徐来,虫声唧唧。人们 按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庭前、院落设立香案,摆上应时的 瓜果,如西瓜、甜瓜、枣、梨、苹果、石榴、葡萄、山楂 、板栗等,还摆上节日的特制食品———月饼,以及毛豆 等熟食品。面对明月,全家人焚香礼拜,这就是相传已久 的拜月活动。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一天, 后羿到昆仑山访友,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 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 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
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邻居看见,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 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 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 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 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拜月后,人们有继续欣赏月亮的习惯。人常说“看朝起 早,爱月夜眠迟。”特别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显得更圆、 更明、更亮,特别有欣赏的意味。人们边赏月边听老人讲 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10
中秋吃月饼
月饼也叫「团圆饼」,中秋节吃 月饼,用圆圆的月饼来象征团圆 之意,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 的祭品,慢慢月饼就成了节日的 礼品。
12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
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
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
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
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13
现代月饼有浓郁的地域风格,有京式月饼、广式月 饼、苏式月饼、甬式月饼等,月饼内馅、形制及加工方 法上也各有不同。北京月饼,酥皮、冰糖馅;广式月饼 以糖浆面皮为主,有酥皮、硬皮两种,月饼有咸甜两味 ,馅有肉类与莲蓉、豆沙等;苏式月饼,也是酥皮,饼 馅常用桃仁、瓜子、松子,配以桂花、玫瑰花等天然香 料;甬(宁波)式月饼,酥皮,多用苔菜为馅。传统的月 饼糖多油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 高,多流行以果类为馅的低糖月饼。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
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
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
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
节气
17

月姐姐,多变化,初
一二,黑麻麻,

初三四,银钩样,初
八九,似龙牙,

十一二,半边瓜,十
五银盘高高挂。

中秋月,净无暇,圆
如镜子照我家。

打麦场边屋檐下,照
着地上小娃娃。
14
静夜思
诗人: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6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
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
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
月共团圆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 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 本为樵夫,痴迷于仙道,但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 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 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 砍一斧,树的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 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 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6
11
月饼,又称胡饼、团圆饼等。 早在殷、周时期,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 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月饼的 汉“代始张祖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 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 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 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 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 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 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中 秋 节
1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 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 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 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 的遗俗。
2
中 秋嫦 吴 传娥 刚
奔伐 月桂

3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 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 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 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 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中秋拜月,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 寄托着人们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祝福和思念。所以在外工 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回家参加“圆月”活动。如果路途遥 远,不能回家,家里人会给留下一份“团圆饼”或月饼, 作为节日的礼品送给他。
9
拜完月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瓜果、月饼 ,一边谈叙天伦之乐事。介绍生活知识,谈论生产经验, 内容十分丰富多采。特别是从外地归来的家人,谈及外地 风光、文物、传说,是多么生动而有趣的啊!小孩最爱听 传奇式的故事。拜月活动一直持续到夜阑人静时分。

娃娃牵手同玩耍,转
个圈儿眼昏花,

一不留神摔地下,连
声喊痛叫妈妈。

云里月姐说他傻,引
得大家笑哈哈。
18
•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 户赏月忙
• 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 起拜月亮
• 分红柿/切蛋黄/赏罢月 亮入梦乡
• 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 娥和吴刚
19
中秋节相关的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