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22 文言句读和翻译(含解析)

2015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22 文言句读和翻译(含解析)
2015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22 文言句读和翻译(含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22 文言句读和翻译

一、(2015·嘉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________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②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③,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________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④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________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⑤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⑥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

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课时讲解题型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解析理解句意是断句的前提,因此先通览全文,了解文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断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崇义谓.琰之曰:告诉,对……说

(2)同州事物固.系:本来

(3)厉色.形言:脸色,表情

(4)比.四五十案:等到

(5)词彩弥.精:更加

(6)降阶谢.曰:道歉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这些词语大多词在课外,义在课内,注意联系课内相关义项,联系语境加以确定。

课时讲解题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裴琰之不听详细情况,告诉主办案子的人大致汇报案情(即可)。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全州的官员都来围观,堵得像墙一样,惊异赞叹的声音不断。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在理解句子大致意思的基础上,逐字译出。注意关键词语要翻译准。“语”:告诉;“略”:大致;“倾州”:全州;“已”:停止。

4.根据文义,填入下列句子“______”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D)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________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________遨游耳。

③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________供研墨点笔。

A. ①但②且③以

B. ①且②为③而

C. ①以②但③为

D. ①而②但③以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合理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先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根据空缺处前后的关系确定所选词语。

5.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

①裴琰之喜欢游玩,工作漫不经心。②他为人特立独行(恃才放旷)。③处事方式不合常理,未能获得当时官员(主流社会)的认同。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赏析能力。分析时应结合文中与人物相关的言行、事件,概括人物的性格,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相应的理由,着眼点应为虽然“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官位不显赫”。

二、(2015·金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苌:人名。④窭:贫穷。

课时讲解题型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一方面应先理解句意;另一方面还要抓住语句中关键的词语,如“兄弟四人”“时人”来帮助断句,同时注意题目要求。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伯珍少.孤贫:小时候

(2)学书.无纸:写字(书法)

(3)山水暴.出:突然

(4)建武四年,卒.:去世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翻译时,一方面要结合语境加以理解,另一方面又要联系课内学过的相关义项来加以确定。

课时讲解题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的意思。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方面要联系语境理解意思,另一方面要把重点的几个词语译准确。“累”床:把床叠起来;“辍”:停止。

4.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能力。理解徐伯珍的人物性格是解题的关键,应紧扣文中有关他的几个事件来分析。

三、(2015·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郈成子返璧

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④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

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⑤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⑥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

郈成子顾反,过卫而弗辞。

解析本题考查省略句的理解、补充能力。应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中的关键信息(人名、地名),予以确定。

课时讲解题型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注意句中关键词的提示作用,如人名“右宰谷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乐而不乐:摆开,陈列

(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以前

(3)酒酣而送我以.璧:把

(4)使人迎其妻子

..:妻子儿女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注意联系课内学过的文言字词用法,如“杂然前陈”“向为身死”“率妻子邑人”;同时要结合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确定。

课时讲解题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一方面应结合文义,先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一方面要把关键的词语译准。“若”:如果;“由是”:从这(些迹象);“其”:表推测,大概。

5.《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D)

A. 功名

B. 异宝

C. 骄恣

D. 观表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主题的赏析能力。解答时,应先把握作品主题,然后归类。通过文尾孔子的话及总结可知,此文是写“观表”的,即善于通过观察细节,来了解人物的心理、性格等。

6.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主题及语句作用的赏析能力。先理解孔子言辞的意思,即夸赞郈成子的“智”与“仁”,然后联系文本主题及语句的位置,说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四、(2015·南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o):船桨。

课时讲解题型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 向使/善工摹画

C. 穷极/山水之趣

D. 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D项应将主语“恶禽猛鸷”与后面的谓语分开,正确的停顿应为“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课时讲解题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始”译为“才”,“故”译为“从前”,“无异”译为“没有不同”。第(2)句“薄暮”译为“傍晚”,“乞”是“讨要”的意思,“强”是“勉强”之意,“为”是“写”的意思,“应”是“应付”的意思。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作者(梅尧臣);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峰壑攒水上”一句的内容相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把握。《金山寺》诗中“吴客独来后”一句正是叙述前面小序中作者“赴官吴兴……独行江际”的情节,因此,诗中的“吴客”是指作者。小序中描写的“峰壑攒水上”(山峰山谷积聚在河水旁)与诗句“山形无地接”描述的情形是一致的。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示例:此句写得好。写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了它的“义”。这一句以物喻人,肯定了士人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中精彩内容的赏析。可结合小序中“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等语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赏析。

五、(2015·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释】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至有一字穷.岁月:穷尽,用尽

②及.见今人所藏遗稿:到,等到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已经

④得东坡完生数.诗稿:数篇,几篇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C.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 何有于.我哉(《〈论语〉》)

解析第(1)题这四个字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变化,要注意区分古今异义。第(2)题,A项“于”解释为“到”;B项“于”解释为“比”;C项“于”与例句一致,解释为“在”;D项“于”解释为“对于”。

课时讲解题型

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

疑/皆冲口而成

(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渊明/为小邑

解析了解句子意思是标出停顿的前提。第(1)题“疑”是动词,后面是它的宾语。第(2)题“渊明”是主语,后面是谓语。

课时讲解题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解析第(1)题要译准“尽”“方”等词,补上主语。第(2)题要译准“但”“闲人”“耳”。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作文不惮屡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六、(2015·聊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C)

A. 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好.读书,不求甚解

B. 再.发,又中一鼓作气,再.而衰

C. 以.所爱良弓赠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飞由是益.自练习益.慕圣贤之道

解析A项两个“好”均为“喜爱,喜欢”的意思;B项两个“再”均为“第二次”的意思;D项两个“益”均为“更加”的意思。C项“以”分别为“拿,用”和“因为”的意思。

课时讲解题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家里贫穷,捡拾柴火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还不睡觉。

解析所译句子由短句构成,但要注意将“薪”(柴火)、“达”(到)、“旦”(天亮)和“寐”(睡觉)等词翻译准确。

3.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少有大志,且勤学苦练不止。

解析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探究岳飞成为一代名将的原因。可以在文中找寻相关语句,概括出其精神意志即可。比如“少负气节”是说他“少有大志”,“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是说他“文武皆有天赋”,“拾薪为烛,诵习达旦”“由是益自练习”是说他勤学苦练。

七、(2015·温州)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李白传(节选)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②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③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④。

【注释】①宰:指县令。②辟:召,征召。③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④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1)怒引.至庭下曰(B)

A. 引导,诱导

B. 拉,拽

C. 引用

(2)拜谢.曰(A)

A. 认错,道歉

B. 辞别,离开

C. 感谢,酬谢

(3)白时卧.庐山(C)

A. 睡觉

B. 倒伏

C. 隐居

(4)累系.浔阳狱(B)

A. 连接,维系

B. 拘囚

C. 留意,挂念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下的词义。选择义项时应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加以确定。

课时讲解题型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理解句子意思是断句的前提,这句话谈及李白的几个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是做好题目的关键。

课时讲解题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觉得他奇特不凡,曾经把他从死罪中救了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在理清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翻译,注意关键的几个词语要译准确。“初”:当初;“游”:游历;“奇”:以……为奇。

4.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C)

A.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D.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思想感情的赏析能力。“西望长安不见家”是一种家国之思,A项写报国杀敌之志;B项是登高望远;C 项同例句;D项是江山之“望”。

5.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才高气傲的诗人受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连累而获罪,后经郭子仪营救改为流放夜郎。他听到笛声,联想到自己命运坎坷,壮志难酬,因此产生这种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凄凉感伤”的心境,皆来自李白坎坷的人生经历,可结合文中李白的遭遇加以分析。

八、(2014·资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牧.牛陇上:放牧

(2)亡其.牛:自己(他)的

(3)或牵牛来责.蹊田:责怪

(4)门人事.冕如事性:对待

解析第(1)题“牧”为动词,“放牧”的意思。第(2)题“其”为代词,代指王冕的,翻译为“自己(他)的”。第(3)题“责”为动词,“责怪”的意思。第(4)题“事”为动词,有很多义项,本句有“服侍”的意思,引申为“对待”。

2.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田埂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坐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解析第一自然段,开头至“曷不听其所为”为第一件事,写王冕在田埂上放牛,溜进学舍听学生们读书,概括时要抓住核心词“放牛”“听读书”;从“冕因去”至段末为第二件事,写王冕坐在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概括时要抓住核心词“佛像腿上”“夜读”。从溜进学舍偷听读书、忘记放牛任务的情节中可以概括出王冕渴望读书;从佛像腿上彻夜忘我长读的情节中可以概括出他刻苦读书的品质。

课时讲解题型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在佛像前的长明灯的映照下诵读,(书声)琅琅地读到天亮。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解析第(1)题“潜”解释为“暗暗地、偷偷地”;“策”是古今异义词,句中解释为“书”;“旦”指早晨。第(2)题“而”是连词,表顺承,连接“闻”“异”两个先后的动作;“异”是活用词,意动用法,解释为“对……感到惊奇”,意译为“觉得……与

众不同”。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把关键词解释正确。

九、(2014·绍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樵髯传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课时讲解题型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解析断句时应先理解句意:很多曾和他来往的富人生病了,想请他看病,便让下人等着他。

课时讲解题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

解析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聊用(之)为戏耳。还要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我等”:我们;“岂”:难道;“聊”:姑且;“耳”:罢了。

3.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一: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

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示例二: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

解析结合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的性格,然后确定自己的观点,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行、事件,给出理由。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龙岩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3分) 蒙骜①伐魏 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⑵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答案】(一)(13分)5.(3分)?军队?只,仅仅?逃跑 6.C(3分) 7.?(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4分) 8.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3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

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广东省】(二)(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9.A(约定) 【解析】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10.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解析】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中考文言文翻译复习专练附解析

中考文言文翻译复习专练 一、翻译(共15题;共212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宋何罪之有? (2)胡不见我于王? (3)必为有窃疾矣。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4.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欲信大义于天下。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5.翻译下列句子。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怀怒未发,休降于天。 (4)且秦灭韩亡魏。 (5)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4)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翻译句子。

2015年成都市语文中考题及答案

成都市二O —五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注意事项: 1 ?全卷分为第A 卷和第B 卷,A 卷满分100分,B 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 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 ?选择题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0 ?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 ?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 卷(共10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分,共12分) 1 ? 下面加点字注 音有 误的一项是 A B C D ?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袅袅烟云在我身边漂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 子。 气冲斗牛(d d ) 随声 附和(hu o ) 恪尽职守(k e ) 吹毛求疵(C i ) 禀告(bing ) 呐喊(n a ) 逞能(ch 缶g ) 发窘(ji mg ) ?拂晓(f U ) ?涟漪(y i ) ?胆怯(qi e ) .嶙 峋(I in )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 ?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周 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 防。 D 军。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B. C. D. ?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的。 ,防不胜 ,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通过我 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实施“校园足球 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 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 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 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cè) 执拗(niù) 忧心忡忡(chōng) B.剽悍(piāo) 黄晕(yūn) 鲜为人知(xiān) C.挑衅(xìn) 屏息(bǐng) 如坐针毡(zhān) D.溅落(jiàn) 憔悴(cuì) 跋山涉水(bá)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 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 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 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 而荒谬的画面。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2019中考课外文言文习题及翻译

一、山东泰安市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咸:②中济, ..船破,皆游济: ③有顷,益怠.怠:④又摇其首。遂.溺死遂: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26.【答案】①咸:都。②济:渡,渡河。③怠:疲惫。④遂:于是,就。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7.【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②为什么不丢 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8.【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 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评分】每文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二、广东省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 kou:初生的小鸟。3. 忮zhi: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附加题

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

成都市二○一五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禀告(bǐng)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呐喊(nà)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逞能(chěng)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发窘(jiǒng)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漂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 ....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 ....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机密 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cè)执拗.(niù)忧心忡忡 ..(chōng) 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 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 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 【答案】B 【解析】黄晕.(yūn)应为(yùn);鲜.为人知(xiān)应为(xiǎ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法与2015年一致,考查同音字的正确书写能力,难度一般。 A.带着——戴着,澜语——谰语。 B.焦燥——焦躁,大难凌头——大难临头。 D.溶合——融合,荒缪——荒谬。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获得冠军。

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27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禀.告(bǐng)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呐.喊(nà)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逞.能(chěng)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发窘.(jiǒng)吹毛求疵.(cī) 答案: B。【B项“随声附和”的“和”应读“hè”。】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答案:C。【A项,刻制-克制;B项,盛气临人-盛气凌人;D项,一幅-一副。】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 ....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 ...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答:B。【A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褒义。褒贬不当。B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正确。C叹为观止tàn w éi guān zhǐ: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天伦之乐tiān lún zhī lè: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不用于师生之间。】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2015?江苏宿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题。(9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禹锡终易连州:(2)观察使裴行 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为友:(2)为官:(3)为师: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 宋难源视锏暮?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 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宋难晕牡姆?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 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

最新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A卷(共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27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禀告(bǐng)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呐喊(nà)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逞能(chěng)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发窘(jiǒng)吹毛求疵(cī) 答案: B。【B项“随声附和”的“和”应读“hè”。】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答案:C。【A项,刻制-克制;B项,盛气临人-盛气凌人;D项,一幅-一副。】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答:B。【A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褒义。褒贬不当。B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正确。C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天伦之乐tiān lún zhī lè: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不用于师生之间。】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答:A【A扼腕叹息è wǎn tàn xī: 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用在这里是恰当的。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C“原因是……

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

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 一、(2012·衢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 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 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豪者善.避役:擅长,善于 (2)顾.谓二三子曰:回头 (3)白侯之贤信.已:确实,真实 【解析】(1)“善”的义项主要有“善良”“表示赞许”“长处”“善于,擅长”“亲善,友好”“熟悉”等,这里应选“善于,擅长”。(2)“顾”的本义是“回头,回头看”,后引申为“视,看”“看望,拜访”“顾念,关心”等意,这里是它的本义“回头,回头看”。(3)“信”的义项有“言语

真实”“相信,信任”“信用”“信物”“信件”“随意”等,这里选“确实,的确”。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 【解析】翻译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落实“察”“奸”“以”“平”的意思,将大意翻译正确即可。 3. 请在下面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清,驭吏严,天子嘉之。 【解析】我们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归纳。文中写白侯律己的语句是“侯清约甚”;文中写其驭吏的句子是“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据此分析即可。 二、(2012·湖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

中考指导文言文翻译

63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 64一个屠夫晚上回家走在路上,因为被路上的狼盯上,看到路旁有一所被夜里耕地的人遗弃的房子,跑进去趴了下来。狼把爪子伸进去探寻,屠夫立即抓住,让狼的爪子缩不回去。可是又没办法杀死狼。只有一寸的小刀,于是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皮的办法吹狼。用了力气吹过后,觉得狼不能动了,才用腰带绑上。出去一看,狼胀得像牛一样,大腿不能弯,嘴巴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就把它背回家了。如果不是屠夫的话,怎么能够想到这个计策呢? 75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6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1.上文作者是代的文学家苏轼,我们曾学习过他的一首咏月词 。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验之信然。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B.虽画师且不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乃知观物不审者。乃不知有汉。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2分) 译文: 黄筌一次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就去验证了一下,发现果然是这样。 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更何况是做大事的人呢?因此君子应该认真的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 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①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②重担,息树阴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③肩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注释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201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二总复习课件试题(中考题)

201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二总复习课件试题(中考题) 考点跟踪突破27 文言文阅读(二) 断句和翻译 一、(2013?连云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为学 (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字共三十有四 B.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西蜀之去南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野有麦场 [点拨:A做/雕刻B边远的地方/目光短浅C距离D反而/转头看、看见]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 惭色。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 __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__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__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__ 4.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__做任何事只要肯努力,付出行动,就能成功,空想只会一事无成。__ 二、(2014?福州)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练习。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2015中考文言文综合练习题:古镜

2015中考文言文综合练习题:古镜 2015中考文言文综合练习题:古镜 3古镜 (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收人而今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

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禀.告(bǐng)气冲斗.牛(dǒu) B.涟漪.(yī)呐.喊(nà)随声附和.(huó) C.胆怯.(qiè)逞.能(chěng)恪.尽职守(kè) D.嶙.峋(lín)发窘.(jiǒng)吹毛求疵.(cī) 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漂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3.(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 ....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 ...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13分,共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