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专题训练——专题四十九:溶液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意:物质的分散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溶液的特征:(用来判断是否是溶液的依据,三个特征需同时具备才是溶液)①均一性:溶液中任何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即浓度和密度相同);②稳定性:当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不会自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③混合物:溶液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

3.溶液的组成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液、固三种状态);⑴宏观组成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通常为液态,如水、乙醇等)。

⑵微观组成:溶液中含有溶质或溶剂的离子和分子(如盐酸中含有H2O分子、H+离子、Cl+离子)。

4.对溶液认识的易错点:⑴溶液都是均一的、稳定的,但均一的、稳定的不一定都是溶液(比如水);⑵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CuSO4溶液是蓝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⑶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⑷没有被溶解的物质不算溶质,即不属于溶液的成分;⑸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即m液=m质+m剂),但V液≠V质+V剂,m液=ρ液·v液5.物质的溶解性实验⑴高锰酸钾能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但不溶于汽油;⑵碘不溶于水(溶液呈棕红色),但能溶于汽油。

结论1: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结论2: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结论3: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溶剂的性质也有关。

6.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⑴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做溶质,量多的做溶剂;⑵当溶液中有水时,水做溶剂,其他物质做溶质;(如75%医用酒精、98%的浓硫酸中溶剂均是水)⑶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即溶剂是水。

7.溶液的读⑴简称:溶液的名称后加溶液,如氯化钠(NaCl)溶液、硫酸铜溶液;⑵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NaCl)的水溶液。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通常用摩尔/升或克/升来表示。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性质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部分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随着压力的升高,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来讲,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溶解度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从而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 溶解过程溶解是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范德华力使溶质分子脱离固态晶格加入液态中形成溶液。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要克服固体晶格结构的作用力,而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相互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溶质溶解的过程中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会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而如果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溶质不会溶解在溶剂中。

3. 溶解热溶解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溶质在过饱和溶液中溶解时所需要的热量。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密切相关,通常来说,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其溶解热也就越大。

而反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弱,其溶解热也就越小。

溶解热的大小也是影响溶解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在溶液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通常来说,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生在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另一种是发生在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都可以在溶液中发生。

5.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的多少。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浓度单位进行计算和实验。

综上所述,溶液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溶解度、溶解过程、溶解热、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溶液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溶液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溶液【—考试总结:溶液】下面是关于
初中化学
之溶液知识点的总结自学,同学们跟著老师一起总结。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集中至另一种物质里,构成的均一、平衡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3)特征:溶液就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通常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至饱和状态时所熔化的质量,
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大;②应力:应力越大,
气体溶解度越大。

通过上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知识点的学习,相信这样的学习效果很不错的,希
望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飞跃。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接下来为你整理了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⑵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⑴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⑵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⑴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⑴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⑵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而不一定是无色的。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溶液的名称通常以溶质的名称和溶剂的名称加上“溶液”来表示,例如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当有水存在时,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时,量较多的通常被称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判断一种溶液是饱和还是不饱和,可以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来相互转化。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Ca(OH)2和气体等特殊情况外,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的含义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意味着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者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固体的溶解度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以及温度的影响。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甚至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溶质的加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例如,当温度为t℃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80克。

在该温度下,点P表示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同。

N点温度为t℃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中,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概念之一。

了解溶液的性质和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初三化学中涉及到的一些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成分和性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则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例如,当我们将盐溶解在水中,盐就是溶质,而水则是溶剂。

溶液有着三个基本性质:饱和溶液、浓度和溶解度。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溶质已达到最大限度。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来表示。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量。

溶解度与溶质溶解的特性以及温度密切相关。

二、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是一个过程,涉及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极性溶质更容易溶解于极性溶剂,而非极性溶质更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这是因为相似性有助于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溶解。

溶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溶质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压力等。

通常情况下,饱和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是对某些溶质,溶解度则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溶质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影响溶解度,如果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溶解度可能较低。

此外,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较小,除非涉及气体溶解。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热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溶解热是指单位溶质在过饱和溶液中溶解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对于大多数溶解过程来说,吸热过程是吸收热量的。

通过溶解热的正负可以判断溶解过程是否放热或吸热。

溶解热的大小和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若溶质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过程会放出较少的热量。

相反,若相互作用力较弱,则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

四、饱和溶液中晶体的析出和溶解度计算当饱和溶液中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其溶解度也会相应改变。

如果温度上升,溶解度增加,此时溶液中过饱和度较高;如果温度下降,溶解度减少,溶液过饱和度较低。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物质称为溶剂,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称为溶质。

二、溶液的组成1.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量较多的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的溶液。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均为液体的溶液。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的溶液。

2. 按溶液的浓度分:- 稀溶液: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

- 浓溶液: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易发生分解或沉淀。

3. 透明性:大多数溶液是透明的。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六、溶液的制备1. 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2. 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同时搅拌以加速溶解。

3. 将溶液储存于适当的容器中。

七、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医疗领域中的各种注射液。

3. 食品工业中的调味剂和防腐剂。

4. 农业中的肥料溶液。

八、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法:利用过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分离。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九、溶液的酸碱性1.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2. 酸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溶液。

3. 碱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

4. 中性溶液:pH值等于7的溶液。

十、溶液的电离平衡1.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物质。

2.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

3. 电离平衡常数: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常数。

十一、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对溶剂通过半透膜的吸引力。

备战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类训练——饱和溶液

备战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类训练——饱和溶液

备战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类训练——饱和溶液知识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3.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已知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分别取样(如图),则一定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实验操作是( )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该晶体C.略降低温度D.恒温蒸发少量水4.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B.蒸发掉10 g水,有KNO3晶体析出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5.在20℃时,往100 g饱和食盐溶液中,加入5 g食盐,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以上皆是6.20℃时,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7.在一定温度下,将30 g、40 g、50 g、60 g、70 g硝酸钾固体分别加入50 g水中,其5次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第__________次起得到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2)在该温度下,50 g水中溶解____________g KNO3刚好达到饱和。

8.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g、15 g、10 g、5 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下册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初三下学期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溶液的知识。

溶液是相当常见的物质状态,对于了解化学反应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初三下学期化学溶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溶液的定义和分类1. 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

溶剂是溶液中所占比例较大的部分,而溶质是溶液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部分。

2. 溶液可以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三类。

其中,固体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固体混合物,液体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液体混合物,气体溶液是气体溶解在气体、液体或固体溶剂中形成的气体混合物。

3.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一般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表示。

常用的溶解度单位有克/毫升、克/升、摩尔/升等。

二、溶解过程和溶解度规律1. 溶解是溶质的离子、分子或原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溶解过程通常涉及到隐藏、分散、溶解、扩散、胶体等步骤。

2. 溶解度规律指出,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强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三、浓度计算和溶液的稀释1. 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量的多少,可以通过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方式来表示。

2.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常用单位有克/毫升、克/升等。

3. 体积浓度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比,常用单位有毫升/升、升/升等。

4. 溶液的稀释是指在保持溶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溶剂体积来降低溶液的浓度。

稀释公式为原溶液的浓度乘以原溶液的体积等于稀释液的浓度乘以稀释液的体积。

四、溶液的电离和电导1. 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能部分或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形成带电离子。

弱电解质只有一小部分分子能电离。

2. 电离度指在溶液中电离的物质的摩尔数与原先溶质摩尔数的比值。

一般用α表示电离度。

3. 浓度为C、电离度为α的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为K=Cα,其中K为电导率,单位为Siemens/m(S/m)。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溶液(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溶液(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溶液(含解析)知识点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及其特征: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另外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混合物。

3.溶解过程: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扩散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水合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等物质溶于水放热,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吸热,食盐、蔗糖等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

4.乳化现象: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用汽油洗掉油污是溶解作用,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对大多数固体物质)a针对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b对于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知识点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它是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其定义公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3.变形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4.溶液的稀释问题(1)通过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加入水或蒸发水,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在此过程中,浓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稀释前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三、配制溶液1.步骤(1)计算;需要食盐8克;需要水42克;即42毫升。

化学九年级溶液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溶液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溶液知识点总结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状态,涉及到溶解和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等概念。

下面将对九年级化学中与溶液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溶液的定义及基本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指的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则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离子或者原子的形式存在。

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解度指的是在特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所含溶质的最大量。

饱和溶液是指在某一温度下,溶液中溶质已经达到溶解度的最大限度。

三、溶解过程与溶剂的溶解能力溶解过程中,溶质的晶体结构被破坏,分子离子散开并与溶剂分子进行相互作用。

溶剂的溶解能力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一般来说,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非极性溶质。

四、浓度的计算及表示方式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或物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常用的表示方式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计算浓度时需要根据所给数据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五、质量守恒定律及溶液配制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不变。

在配制溶液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例来控制溶液的浓度。

六、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力。

对于大多数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来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对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来说,则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七、溶解热与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溶解热指的是单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当溶解过程吸热时,称为溶解吸热过程;当溶解过程放热时,称为溶解放热过程。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八、晶体的结构与溶解性晶体是由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几何规律排列组成的固体。

晶体的结构特征直接影响着其溶解性,晶体结构越紧密、晶格能越大的物质,其溶解度越小。

九、溶解与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溶液中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溶液的性质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质量被溶解的速率的度量。

溶解度亦称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率。

溶解度越大,表明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小,表明溶质越不容易溶解。

一定条件下,相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

2. 极性:极性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中,具有电荷不均匀分布的性质。

每个原子或分子都有一些电子充电,它们可以表示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极性决定了沉淀物的稳定性,极性更强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低;极性更弱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3. 气味:气味是指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很明显地闻到的气体的气味。

气味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特性,而不是溶液的性质,所以要判断溶液是苦味还是咸味,就可以闻一闻溶液的气味。

二、化学反应1. 前置反应:前置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前,必须准备好充分配分的物质,以促使反应发生的反应。

这类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物可以再次发生反应,结果产生新的产物,多用于改变溶液的参数,如酸碱度、Ph值等。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或分子被完全拆分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另一对反应引起游离离子或原子的重新组合,只能提供单一离子或原子。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某些化合物与水反应,当化合物与水反应时,会引起改变,因此得到新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反应。

这类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可以表示为水的添加或分解的形式。

三、物质的溶解过程1. 吸收: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电荷的传递,溶质的电荷会被溶剂的电荷所吸收,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加稳定、更容易进行溶解。

2. 团簇化: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溶解过程会随着溶剂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改变而改变。

当溶质质量足够时,溶质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渗入:溶质分子吸收溶剂后,会分子局部溶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促进其质量的渗入溶剂中,使溶质稳定溶解在溶剂中,完成溶质的溶解过程。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数量较多,溶质是溶剂中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溶液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下面对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质和溶剂:溶质是指在溶剂中可以溶解的物质,主要指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是指可以溶解其他物质的液体,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酒精等。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溶解一定量溶质所达到的最大浓度。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物质性质有关。

3. 饱和溶液:指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当继续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无法再溶解,会产生沉淀。

4. 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或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例。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第二部分:溶液的分类1. 按溶解度分类:(1) 可溶性溶液:溶解度较大,可以溶解的溶质。

如氯化钠溶液。

(2) 不溶性溶液:溶解度极小,无法溶解的溶质。

如沉淀。

2. 按物质的电离程度分类:(1) 电离型溶液:溶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离子。

如盐酸溶液。

(2) 非电离型溶液:溶质在溶液中不电离,不生成离子。

如蔗糖溶液。

3. 按溶剂分类:(1) 极性溶剂:分子之间有较强极性,能溶解极性溶质。

如水。

(2) 非极性溶剂:分子之间没有或极性较小,不溶解极性溶质。

如醚类溶剂。

第三部分:溶液中的物质变化1. 溶质溶解的过程: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分子间力和离子间力。

2. 溶质电离的过程:电离型溶液中,溶质分子在溶液中解离成离子。

3. 溶质溶解速度:与溶剂的搅拌程度、溶质粒子的大小和溶质溶解度有关。

4. 溶液中溶质的平衡:饱和溶液中维持溶质浓度稳定的平衡状态。

第四部分:溶液中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溶质溶解时可以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

2. 热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会引起温度的变化,可以根据热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第五部分:溶液中的酸碱反应1. 溶液中的酸碱溶质:溶液中可以被水电离产生氢离子(H+)的溶质称为酸,可以被水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溶质称为碱。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溶液是化学这一门科目的比较难学的知识点,但是我们又必须要掌握溶液的知识,因为这是考试经常会考的考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三化学溶液知识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聚焦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二:溶液

聚焦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二:溶液

聚焦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二:溶液考点一:溶液1.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食醋除水垢B.用稀盐酸除铁锈C.用汽油清洗油渍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这种物质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安C.浓硫酸D.硝酸铵3.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牛奶C.酒精D.白醋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5.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6.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

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下:请回答:(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3)该文字说明包含哪些化学知识?7.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精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小松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

你认为小松的主意是什么?这种方法和用洗洁精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考点二:溶解度1.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2.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3.下表是KCI和KNO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指溶剂和溶质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均相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溶度和溶解度- 溶度:溶液中单位质量的溶质的质量。

- 溶解度:单位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 溶液的分类- 按溶解度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

- 按溶质的状态分:气液溶液、固液溶液、固液溶液等。

4. 溶解度规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多数情况下随溶质浓度增大而增大。

5. 溶解的热效应- 吸热:溶解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此时溶解是吸热过程,需消耗能量。

- 放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此时溶解是放热过程,释放能量。

二、溶液的浓度计算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2.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 100%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mol/dm^3)= 溶质的物质量(摩尔)/ 溶液的体积(dm^3)4. 溶度溶度 = 溶质的质量(g)/ 溶剂的质量(g) * 100%三、溶液的稀释1. 定律和公式C1V1 = C2V2 (其中C为浓度,V为体积)2. 稀释的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浓度减少,体积增加,但溶质的物质量不变,从而达到稀释的目的。

四、溶液的物理性质1. 密度溶液的密度与溶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常用“沉重法”测定。

2. 折射率溶液的折射率和溶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可以通过折射计测定。

3. 冰点溶液的冰点低于纯溶剂的冰点,冰点降低与溶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4. 沸点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沸点升高与溶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五、溶液的化学性质1. 电离和电解- 电离:发生离子化的过程。

- 电解:在电解质溶液中,当通过其通电,电负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2. 化学平衡对于电离度高的强电解质,其电离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对于电离度低的弱电解质,其电离程度与浓度关系不大。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质是指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指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化学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使用溶液来进行实验、制备药品、清洁物品等等。

下面是对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的总结:一、溶液的分类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非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达到一定极限,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物质量保持不变,称为稳定的饱和溶液。

2. 非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小于饱和溶解量时,称为非饱和溶液。

非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物质量可以继续增加。

3. 过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超过饱和溶解量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溶质可能会从溶液中析出。

二、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可以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随温度和溶质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固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会增加,气体溶于液体的溶解度会降低。

2. 溶质种类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同的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比非极性溶质更大。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测定溶解过程是由于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溶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或释放能量,这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大时,溶解过程会吸收热量。

例如,氯化铵溶解于水的过程就是吸热反应。

2. 放热反应:当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大时,溶解过程会释放热量。

例如,氯化钠溶解于水的过程就是放热反应。

测定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完成。

常用的方法有饱和溶液质量法、饱和溶液浓度法等。

四、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相对含量,可以通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在初三化学的学习中,溶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溶液的知识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化学考试中的重点。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初三化学中溶液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溶液。

溶液就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比如说,把盐放到水里搅拌均匀,得到的盐水就是溶液。

这里的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通常是液体。

溶液具有一些特点。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比如刚才说的盐水,不管从哪个部位取一点出来,盐的浓度都是一样的。

稳定性则是指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时间放置也不会分层或者析出溶质。

溶液的组成可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再乘以 100%。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比如说,已知有 100 克 20%的氯化钠溶液,那其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就是 100 克乘以 20%,等于 20 克。

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有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是计算,根据要求算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第二步是称量,用天平称取溶质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溶剂的体积。

第三步是溶解,把溶质和溶剂放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也是溶液中的重要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比如硝酸钾,温度升高,它能溶解的量就更多。

但也有少数物质,像氢氧化钙,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我们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更直观地了解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在溶液的学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实验——粗盐的提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训练——专题四十九:溶液考点一:溶液的形成1.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合的是A.洗涤剂清除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B. 汽油能清除油污——汽油具有乳化作用C.清洗沼气池时严禁烟火——沼气池内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金刚石熔点高2.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3.“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D.高锰酸钾、氯化钠、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4.如图,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B.稀盐酸和石灰石C.水和氢氧化钠D.水和硝酸铵5.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C.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D.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6.下列化学名词书写不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置放反应C.高锰酸钾D.乳化作用7.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醋B.食用油C.食盐D.酒精8.2018年的中秋节虽然已经过去,但全家团聚的温馨时刻在我们的心中长存!(1)中秋节的晚餐一定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除享受美食外,有些同学也喜欢喝一些汽水,喝了汽水之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进入体内温度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使其中溶解的_____(填气体名称)气体溶解度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饭后,人们用洗涤剂洗刷碗筷,利用的是洗涤剂对油污的______作用(3)每逢中秋节,人们都要吃月饼。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袋装的月饼内部会有一小包黑色粉末,该粉末俗名为“双吸剂”,失效后会部分变成红褐色。

据此推测:“双吸”指的是吸收①_________和水蒸气,黑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的一种金属单质是②_________。

9.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A在D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

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B溶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2)如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则E的化学式可能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10.A~H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D、E为氧化物;F、H为非金属单质,G、I为金属单质且I单质显红色。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化学式:B_____、E_____。

(2)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过程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3)写出G→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考点二:溶解度曲线1.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B.M、N都属于微溶物质C.P点表示t℃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阴影部分属于两种物质的不饱和区域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B.C物质一定是氢氧化钙C.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A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物质D.60℃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t1℃时,甲与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t1℃D.t2℃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要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饱和溶液4.下列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或事实的是()A.A B.B C.C D.D5.某同学在学习溶液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1)上述实验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

(2)上述①②③烧杯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烧杯编号]。

(3)若要使烧杯②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除了实验中已经采取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b表示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I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2)某同学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填字母)。

(3)t3℃时要把15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克。

7.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其中a、b、c、d四点表示同一杯硝酸钠溶液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①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 g/100g水,此温度下硝酸钠与氯化钠溶解度较小的是___________。

②硝酸钠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③若此杯溶液由130g硝酸钠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该溶液在上图中对应的点是___________(填字母),该溶液降温到b点时,烧杯中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 g。

④不符合如图图像纵坐标y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不考虑水分的蒸发)A 升温到b:溶剂的质量B a升温到c:溶质的质量C a升温到c:溶液的质量D a升温到d:溶质质量分数考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得11.7 g食盐B.量取5ml盐酸用100 ml量筒C.用量筒量取到5.26 ml盐酸D.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某同学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在量取水时进行了仰视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则最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将A.大于6% B.小于6% C.等于6% D.无法确定3.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不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4.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不变,乙溶液蒸发水变为不饱和溶液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5.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水的电解:如图1是电解水的示意图,该装置实现将电能转化为_____能,电极a上产生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2)水的净化:如图2,“生命吸管”是便携式净水装备,吸管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_____作用;(3)水的变化:如图3为太阳能将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水的利用:①配制100 g 18%的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装瓶贴标签b.计算c.溶解d.称量,其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填字母),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18%(填“>”、“<”或“=”);②若将①所配氯化钠溶液全部稀释成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则需再加水_____g。

6.(1)实验操作必须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否则易造成实验的失败,甚至会造成事故.下列实验操作中你认为符合规范的有________。

A.实验桌上,易燃、易爆药品与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要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实验过程中剩余的废酸、废碱溶液应倒入水池中.C.使用浓酸、浓碱要特别注意安全.可以用稀酸、稀碱,就不用浓酸、浓碱.D.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E.试管内壁被油脂玷污,先加入热的纯碱溶液洗涤,再用水冲洗F.为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熄灭与否(2)量取和稀释的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滴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1.84g/mL)稀释成10%的稀硫酸(密度:1.07g/mL)1000mL.计算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________,水多少毫升________?7.小丽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1)操作中不规范的步骤是_____(填序号)。

(2)改正后,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字号)。

(3)⑤中玻璃棒作用是_____。

(4)小丽发现图示实验操作步骤不完整,应补充的是_____。

8.用“侯氏制碱法”制取的纯碱中常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雯同学称取该样品5.6 g加入到烧杯中,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100 g时,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103.4 g。

求:(1)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

(结果写成a%的形式,其中a保留一位小数)(3)100 g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9.为了测定某钢铁样品(主要成分是铁,少量的碳,其他杂质忽略不计)中碳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废钢粉末,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泡,用去稀硫酸100g,过滤、洗涤、干燥,得滤渣0.1g,生成氢气0.3g,求:(1)所取样品中铁的质量。

(2)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聚焦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训练——专题四十九:溶液参考答案考点一:溶液的形成1.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合的是A.洗涤剂清除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B. 汽油能清除油污——汽油具有乳化作用C.清洗沼气池时严禁烟火——沼气池内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金刚石熔点高【答案】C2.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3.“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D.高锰酸钾、氯化钠、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答案】C4.如图,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