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心理疗法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

摘要:家庭叙事疗法是家庭治疗领域中的新方法。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通过外化问题,故事改写,问话,支持程序等方法,使人变得更加自主,更有动力。叙事法不仅仅被用于心理治疗领域,更是广泛的进入公共卫生系统、社会工作领域、学校,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关键词:叙事疗法,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

1 引言

20 世纪中期,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社会步入后工业社会,

其文化思潮也由现代主义转入后现代主义。受其影响,叙事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应运而生。叙事心理治疗从根本上不同于现代心理学领域中的心理治疗, 它是对现代心理治疗模式的解构。

叙事治疗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早出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David Epston)。他们在 1980年代就提出了此理论,1990 年代他们的书籍得以在北美发行,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怀特和爱普斯顿在其代表作《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Narrative Means Therapeutic Ends)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们有关叙事心理治疗的观点和方法。1992年怀特与爱普斯顿又共同出版《经验、矛盾、叙事和想象》。1995年和1997 年怀特相继出版《重写生命》和《治疗者的生活叙述》。1993年和1997年爱普

斯顿相继出版了《内化对话与外化对话》和《叙事心理治疗实际的做法一希望的考古学》,这些著作从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治疗中的对话等方面展开论述,试图建立起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框架。除了两位创始人,还有一些学者对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如Neimeyer,Rober A(1993)把叙事心理治疗作为建构主义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进行了整体介绍,Alphons J.Richert(2003)从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叙事心理治疗。

最初,叙事治疗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后来由于其对社会公平、权利等话题的关注,很快就被一些非主流文化治疗团体所接受,将其用于对同性恋、残疾人、双性恋者等的心理治疗。到今天,叙事法不仅仅被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已经更加广泛的进入公共卫生系统、社会工作领域、学校,帮助解决种族问题(Yi,Kris,1999)、儿童虐待(Wigren,Jodie,1994)、家庭暴力(Janiece E.DeSocio,2005)、精神分裂症(Lysaker,Paul Henry,2001)等各种问题。

2 叙事心理疗法的概念

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说故事,即按照时间的顺序组织发生的事件。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叙事,但叙事并非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相比之下,它具有表达内容和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关于什么是叙事,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如“叙事是我们解释世界的源泉”;叙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方式,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叙事是“记述,或设计以表达所发生的事情的前后联系的例子”等。叙事的拉丁语的本意指的是行为和具有连续性的体验。比较清晰的一种表述是:“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

叙事研究是指任何使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叙事心理学指的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关心人类行为的故事性的观点或立场。具体来说,叙事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人类行为是如何通过故事而组织起来并赋予意义的。研究叙事的心理学家所接受的是这样一种概念:人类行为和体验充满意义,这种意义的交流工具是故事

而非逻辑论和法律规定的格式。因此,所谓叙事心理治疗(narrative psychotherapy)就是指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

人找出遗漏片段,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3叙事心理疗法的发展

最早提出比较完整的叙事理论的是古希腊时期的大哲学家柏拉图。但叙事学一词则直到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 odorov)正式提出。1979年心理学家萨宾(Sarbin)在美国心理学会的年会上首次发布了经验和叙事结构的观点,阐述了叙事对意义的建构、人格形成的作用。1983年他发表了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扎根隐

喻的叙事,进一步阐述了其观点。1986年他主编了叙事心理学:人类行为的故事

性一书,自此叙事心理学作为一个正式的领域开始从心理学家族中显现出来。

叙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诞生了叙事心理治疗。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Michael White和Cheryle White夫妇及新西兰的David Epston等。他们于20世纪80年代在家

庭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叙事心理治疗理论,90年代他们的书籍得以在北美发行,

自此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目前其影响主要在澳洲、北美、英国、南非等使用英语的国家。目前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鲜明的主题,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主题加入叙事治疗研究的洪流。

综观国外的研究,主要针对叙事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架构和临床实践应用上,而国内相关文献旨在把产生于国外的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单纯地介绍。在我国,台湾和香港的叙事研究起步比较早,2000年,台北的易之新老师

翻译了《叙事治疗——解构并重写生命的故事》,2001年廖世德老师翻译《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大学宗教界人士、香港总工会等团体和很多个人都在做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应用和培训等工作。近年来,在大陆的理论心理学界、心理咨询领域及教育教学领域,马一波,施铁如,杨广学,李明,杨丽萍,高峰强等老师从人格理论,文化和语境论,后现代视野角度介绍了叙事心理学和叙事心理治疗的现状及特点。其中,李明与杨广学老师于2005年合作出版了《叙事心理治疗导论》一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专门系统介绍叙事心理治疗的专著。4叙事心理疗法的产生背景

4.1 心理咨询理论发展的内在需求

最早诞生的心理治疗方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其在心理治疗领域的霸主地位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治疗开始形成、发展,逐渐削弱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霸主地位。人们从只关注潜意识世界转为关注人类的行为,进而探究人类的心理。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崭露头角,它尊重来访者,与来访者共情,相信人性本善,与当时盛行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治疗有着天壤之别。

故此,人本主义心理学迅速崛起。到20世纪80年代,认知疗法也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疗法与前三者均不同,它是主动的、指导的、有时限的及结构性的,强调信念系统和思维在决定行为、情绪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认知疗法是从思维上对来访者进行调整,所以它很快被人们接受。在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存在的同时还有其他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心理治疗方法出现,但它们的影响远不及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以及认知疗法这四种方法带来的影响,故不再一一赘述。从心理咨询领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都会促发另一种新疗法的诞生。在新生的众多疗法中有的迅速夭折,有的茁壮成长。已有的成熟理论和咨询方法,促发着人们去探索、思考新的方法。叙事心理治疗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的又一“新生儿”。

4.2 后现代思潮促进心理治疗理念和方法的变革

叙事疗法的产生背景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现已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意识形态领域。它以否定、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去中心”和“多元化”、提倡差异性与创造性为基本精神。

8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迅速扩展到心理学领域,引发许多临床心理

学工作者对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技术进行批评与解构,建构更具有时代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