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的地质特征及其成藏规律勘探1001高艺魁2010110101272.挠曲作用①概念:压陷作用使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上冲到另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之上,下伏的地壳断块体在受到上覆地壳断块体的垂直载荷作用力时还会发生挠曲变形,这种构造作用称为挠曲作用(flexing)。
②概念理解:在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板块俯冲、大陆碰撞或板块的构造作用、火山作用等都会造成岩石圈的某些部位受到垂直载荷作用,从而使岩石圈发生向下弯曲的挠曲变形,这些构造作用过程都可以称为挠曲作用。
挠曲作用也可以发生在非挤压环境中,如被动大陆边缘形成陆堤的过程中,大量沉积物堆积在早期裂陷的大陆边缘地壳表面,并引起地壳的挠曲变形。
这也是将挤压型盆地称为“压陷(挠曲)盆地”而不直接称为“挠曲盆地”的原因。
3.“压陷”与“挠曲”①“压陷”和“挠曲”通常是挤压动力学过程中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构造作用方式,也是压陷(挠曲)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②挠曲作用造成的地壳变形实际上是一种“横弯褶皱”变形,它只是引起地壳表面的垂直升降位移,并不引起地壳的大规模收缩应变;压陷作用不单是造成地壳的收缩应变,而且为挠曲作用提供了构造负荷。
③“压陷”是挤压体制下盆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动力学机制;“挠曲”是盆地形成过程的具体体现。
二造山楔动力学造山楔是指在俯冲带(通常是A型俯冲)之上的楔状增生体,主要由沉积岩层组成。
在来自后方的水平推挤力作用下(这种力源可能与板块的聚敛运动有关),使造山楔内部的结构及应力状态在演化过程中发生变化,并对前陆板块的挠曲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造山楔对前陆挠曲变形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于前陆板块来说,造山楔是一种壳上负载,它的形态和构造影响前陆板块的挠曲作用,因此造山楔的形态和构造影响着前陆盆地的形态和构造;2)造山楔的缩短、增厚或伸展前移,都会导致挠曲板块的负载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前陆板块的挠曲变形。
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分析
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分析
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分析
【摘要】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是人们长期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根据盆地盖层的变化、不整合特征以及沉降中心的迁移等,应用断裂走滑和陆内造山和均衡作用理论,对盆地构造演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分析利用开发意见
1 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利用情况
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35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5954.5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3.97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900.35亿立方米,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635.86亿立方米,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
2345.64亿立方米。
截至2006年底,累计生产原油225.84万吨,生产天然气41.5亿立方米,炼油和甲醇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吨和10万吨;建成花土沟至格尔木438千米的输油管道和涩北—西宁-兰州、涩北-格尔木、涩北-敦煌、涩北-花土沟四条输气管道。
2 柴达木盆地石油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原油开发形势不容乐观,可采储量品位逐渐变差。
油田ⅰ类储量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71.62%下降到2006年的68.9%。
“十五”期间,仅有马北油田398万吨储量属于新区、新块储量,且60-70%的储量属于低品位储量,很难形成规模产能。
二是主力油田(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各类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盆地内主力油田开发。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
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
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
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
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
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
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
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
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
柴达木盆地北缘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白垩纪是地质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构造演化的关键阶段。
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表明,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形成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构造压力,这一构造过程在地壳动力学演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一挤压构造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发展历程,为揭示地壳变形机制及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提供重要线索。
具体来说,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揭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在白垩纪期间的构造运动特征。
在该盆地北缘,挤压构造明显,表现为构造线amentum,构造面断裂与背斜构造等。
挤压构造的形成主要受古海侵和构造变形控制,同时受到古地应力场、断裂活动和岩石性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对挤压构造的断裂面和断裂带的解剖观察,可以判断柴达木盆地北缘古构造的运动方向、运动方式以及变形的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在白垩纪时期经历了强烈的挤压作用,区域构造受到明显的压力扰动,进一步强化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古构造的形成和发展。
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对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构造演化和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构造演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地壳变形机制和油气成藏规律。
通过研究挤压构造的空间特征和变形特征,可以推测构造运动的方向和力量大小,为石油地质勘探提供方向性指导。
其次,对于油气资源富集的研究有助于优化油气勘探策略和加快资源开发。
白垩纪挤压构造为构造陷落盆地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综合分析构造变形特征和沉积环境特征,可以找出有利于油气资源积聚的勘探区和勘探层位。
同时,挤压构造的形成也为次生圈闭的形成提供了机会,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油气成藏机制。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北缘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通过研究挤压构造的空间特征和变形特征,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发展历程和沉积环境的演化,为研究地壳运动机制及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提供重要线索。
此外,挤压构造的形成也为次生圈闭的形成提供了机会,对于优化油气勘探策略和加快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王勇;钟建华;王志坤;段宏亮;连承波【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07(53)6【摘要】柴达木盆地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部,构造应力大而复杂,导致盆内地势起伏大,加上西南暖湿气流受喜马拉雅山系阻隔难以进入境内,盆内气候干旱,最终导致盆地内冲积扇极为发育.通过对大柴旦地区大头羊煤矿、鱼卡河、波门河和八里沟四个冲积扇的实地考察,共观测到3个亚相8个微相:扇根亚相沉积物最粗,分为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微相;扇中亚相沉积物偏细,成熟度增高,分为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纵坝微相;扇缘亚相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分为水道径流和片流微相.不同沉积微相其沉积特征差异较大,认为古沟道、主水道和辫状水道微相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勘探表明,冲积扇沉积与储层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内形成的油藏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另外,冲积扇的形成很可能导致上覆地层形成扇背斜油藏,也可能导致下伏基岩形成基岩风化壳油藏.【总页数】2页(P791-796,插页8-插页10)【作者】王勇;钟建华;王志坤;段宏亮;连承波【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新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J], 杨永剑;黄柏鑫2.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杨平;杨玉芹;马立协;董宁;袁秀君3.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田继先;李剑;曾旭;郭泽清;周飞;王波;王科4.柴达木盆地北缘北西(西)向断裂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高长海;查明5.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构造基本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J], 尚尔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特征及其成盆动力学意义
景 , 为柴 达木地 区及 其 邻 区 是从 中生 代 继 承 而 来 认
的挤压 型坳 陷盆 地 或 前 陆 盆地 ( 自成 , 9 6 狄 恒 车 18 ; 茹 等 ,9 1 S n t 1 ,9 3 翟 光 明 等 , 9 7 夏 文 1 9 ; o g e a. 1 9 ; 19 ; 臣等 ,9 8 陈 世 悦 等 ,0 0 尚尔 杰 , 0 1 和 钟 铧 19 ; 20 ; 20 ;
内容 提 要 : 文 从 李 四光 教 授 构 造 体 系理 论 出 发综 合 应 用 盆 地 构 造 解 析 、 衡 地 质 剖 面 恢 复 等方 法 , 讨 了柴 本 平 探 达 木 盆 地 构 造 体 系 特 征 及 其 形 成 的地 球 动力 学 背 景 和 地 球 动 力 学 模 型 。柴 达 木 盆 地 受 到 印 度 板 块 、 伯 利 亚 板 块 、 西
三 大勘 探领 域 , 同时 也 为 更 深 入 了解 和认 识 盆 地 构
压 ( 良杰 等 ,0 0 戴 俊 生 , 0 0 胡 受 权 等 , 0 1 汤 20 ; 20 ; 20 ;
X ae 1 ,0 1 马金 龙 等 ,0 2 金 之 钧 等 , 0 4 i ta. 2 0 ; 20 ; 20 ;
板块 向 北 挤 压 、 部 阿拉 善地 块 的 阻 挡 及 东 侧 华 北 板 块 和 西侧 塔 里 木 地 块 的 侧 滑 而 形 成 的力 偶 环 境 , 合 岩 石 地 球 北 结 化 学 和 平 衡 地 质 剖 面 恢 复 与 分 析 结 果 提 出 盆 地 发 展 经 历 了早 ~ 中 侏 罗 世 南 北 向 拉 张 、 生 代 多 次 幕 式 挤 压 并 叠 加 新
柴达木盆地近东西构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李 凤 君!!#! 李 松 花*! 郑 孟 林!!#! 李 明 杰$!&! 曹 春 潮&! 张 军 勇&
!!/石 油 大 学 盆 地 与 油 藏 研 究 中 心 ! 北 京 !!"##$%" #/石 油 大 学 石 油 天 然 气 成 藏 机 理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北 京 !!"##$%"
图 &! 柴 达 木 盆 地 西 部 鼻 状 构 造 分 布 图 !( 逆 冲 断 裂 )#( 阿 尔 金 断 裂 带 )*( 鼻 状 构 造 )$( 盆 地 边 界
古 近 纪 !盆 地 内 存 在 阿 拉 尔 "茫 崖 "甘 森 "乌 图 美 仁 "昆 特 依 "一 里 坪 和 格 尔 木 等 一 系 列 东 西 向 展 布 的 厚 度 中 心 !为 沉 积 坳 陷 区 !受 到 近 东 西 向 构 造 的 控 制 # 在 沉 积 厚 度 上 表 现 为 邻 近 阿 尔 金断裂带沉积厚度大!阿拉尔"茫 崖 坳 陷 的 最 大 沉 积 厚 度 在 $&""( 以 上!向 东 部 逐 渐 减 薄!东 部 格 尔 木 坳 陷 的 沉 积 厚 度 仅 #&""($!%%#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 #!%%!####"#*! !*"顾树松/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形成机制与分 布/见&张 文 昭 主 编/中 国 陆 相 大 油 田/北 京&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 #!%%,##+%"#%+ !$"罗 梅 #贾 疏 源 /柴 达 木 盆 地 及 相 邻 地 区 地 质 构 造 演 化 /成 都 地 质 学 院 学 报 #!%%!#!+$$%&&)")$ !&"黄 汉 纯 #黄 庆 华 #马 寅 生 /柴 达 木 盆 地 地 质 与 油 气 预 测 /北 京 &地 质 出 版 社 #!%%) !)"金之钧#张明利#汤良杰#万 天 丰#李 京 昌#张 兵 山/柴 达 木 盆 地 中)新 生 代 构 造 演 化/地 球 学 报#!%%%##"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前中生代几个重要不整合面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前中生代几个重要不整合面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汪峰;崔绮梦【摘要】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中构造演化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的重要依据.通过大范围的野外露头观察与分析,根据不整合面(包括风化铝土层及铁质层)的发育特征,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产状、变质与变形程度等地质信息,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地区前中生界沉积地层中共识别出新元古界全吉群?达肯大坂群、下寒武统欧龙布鲁克组?全吉群、泥盆系牦牛山组?下古生界以及中生界?前中生界4个大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面(即4个Ⅰ级构造层序界面).这4个角度不整合面的形成均对应着区域性的构造反转事件,与周边大地构造边界的汇聚事件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构造带内地层、不整合的发育及分布特征,结合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明确4个构造层序界面以及其制约的3个构造层序的时间跨度,建立地层(包括不整合面)?时间对应关系,并与前人建立的构造?岩浆?热年代格架进行对比,以此限定俯冲作用和碰撞造山的时限.【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8(042)006【总页数】14页(P974-987)【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不整合面;新元古代‒前中生代;构造意义【作者】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汪峰;崔绮梦【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胜公司,山东东营 2571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不整合面作为地层接触之间的大陆剥蚀面, 具有明确的构造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柴 达 木 盆地 西 部 新 生 界 磁 组 构 特 征 及 其 构 造 意义
李 丽 ,蒋 荣 宝 ,祁 万修 ,吴 益平 ,杨 屹 ,李 学 智 , 陈 正乐 陈 宣 华 , ,王 小 凤 ,任 小 娟
( . 国 地 质 科 学 院 地 质 力 学 研 究 所 ,北 京 1中
有 原始 沉积 磁组 构特 征 ,磁面理 产 状大体 上 反 映沉 积岩层 的层理 , 同时也记 录 了受 N E向挤压 作用 的痕 迹 。根据 岩 石磁 组 构 与地 层 层 理之 间 的关 系分 析 ,柴 西地 区两
翼不对 称 的狮子 沟 背斜具 有 断展 褶 皱 性质 ,其形 成 与下部 的花 土 沟逆 冲 断层 向南西
4 6
地
质 力 学 学
报
20 08
洲板 块碰撞 过 程 中 ,柴 西地 区主要 表 现 为 上 地 壳 缩短 变 形 ,新 生 代地 层 褶 皱 明显 ,其 褶
皱轴 都 近于垂 直 阿尔金 断裂 排列 。同时 ,由于新生 代左 行走 滑 的阿尔 金 断裂 以及 花土沟 断裂 等 的共 同作用 ,柴西地 区发育 大量 的微地 震 ’ 。 ” 本 文作 者通 过野外 对 柴西 狮子 沟地 区新 生代地 层褶 皱 剖面 构造解 析 ,结合 室 内磁组 构分 析 ,认 为柴西 地 区两翼 不对 称 的狮 子沟 背斜具 有 断展褶 皱性 质 ,其形 成 与下部 的 花土 沟逆 冲 断层 向南 西方 向的仰 冲有 关 。
区内 自下 而上 沉积 :路 乐河 组 ( z E )为 一 套洪 泛 一河 流相 红 色 粗 碎 屑 岩 系 ;下 干柴 沟 组 ( g)根 据岩 石组 合可 分 为上 、下两 段 ,下 段 ( g) Ex E x :除 狮 子 沟地 区 以外 ,其 余 广 大 地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柴达 木盆 地处 于 青藏 高原北 部 ,四周分 别是 祁连 山 、昆 仑 山以及 阿尔金 山 ,是 我 国西部 油气 勘探 中发 现 的三 大盆 地之 一 ,是 我 国重要 的油气资 源库 。然而 ,因为 柴达木 盆地 的特殊 构造位 置 以及构造 过程 , 导 致 盆地 在形 成 与演变 过程 中 ,不仅 受 周边 自然 条件 的影 响 ,而且 深 受 基底 构造 的控制影 响 。
油 墨
中 国 化 工 贸 易
Ch i n a Ch e mi c a l T r a d e
2 9
委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 其控油意义
房永生
( 青海油 田公 司勘探事 业部 天然气 及 区域 勘探项 目部 。青海敦 煌 7 3 6 2 0 2 )
摘 要 :柴达木盆地受祁连山和昆仑 山的相 向挤压控制 ,因此发 育了柴北缘 断裂、昆北断裂、祁连南缘 断裂等 区域性 断裂构造。 同时在 阿 尔金 构造带的重 大影响下 , 发 育形成 了阿南断裂、格 尔木— —锡铁 山断裂等区域性构造 。在两组不 同方向上断裂构造的叠加作 用力下,使 柴达木 中后期盆地 呈现 出北 东—— 南西 向以及北 东 —— 南西向分 带的特征 ,同时在油气资源的形成 、分布等方 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
二 、基底构 造特征
1 . 重力
柴 达 木盆 地 的重 力 异常 等 值 线在 轴 向上 呈 现 出北 北 西方 向特征 ,
负异 常 中心处 于 三湖 地 区 ,盆 地 内部 异常值 变化 较 小 。盆 地 边缘 出现
非常 密 集 的重力 梯级 带 ,反 映了 昆北 断裂 、柴 北边缘 断裂 以及祁 连 山 南 部 边 缘 断 裂 的 存 在 必 然 性 。 在 重 力 异 常 图 的 剩 于 区 域 上 ,塔 尔 丁—— 鱼卡 这条 线 存在 一条 北东 方 向的重 力梯 级 带 ,异常 值 自西 向东 呈现 增大 趋势 ,西部较 东部埋藏 浅 ,中间存在 基底 断裂 。
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探讨
1481 区域构造背景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南接昆仑山、北邻祁连山、西北方向以阿尔金山为界,是一个表现为NW走向的富油气的高原型盆地。
柴达木盆地现今构造特征总体呈现为西部宽,东部较窄,总体呈东西向展布。
盆地在南部昆仑山,北部与祁连山接壤部位,山前断裂和褶皱发育程度高,盆地内部断裂这周发育程度低,此外,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发育,表现为NW向和NE—NNE向的区域性断裂交互性切割。
因此,盆地总体表现为“东西分段,南北分带、断裂交互切割”的构造面貌。
2 盆地构造体系特征分析柴达木盆地内部构造极其复杂,断裂及其发育,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结合前人所做的大量工作,可以将柴达木盆地结构及其构造形态特征总结如下:(1)柴达木盆地在东西方向上可以明显的划分为三段,西、中、东三段盆地从宽度、区域走向、构造形态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在南北方向上,柴达木盆地也可以划分为多个构造带,不同构造带上的构造发育程度,地层产状,断层组合特征等方面都各不相同。
因此,柴达木盆地的总体构造特征被总结为“东西分段、南北分带”。
(2)柴达木盆地的构造变形程度具有非常明显的趋势性,越是靠近盆地边缘的地区,构造形变程度越高,越是靠近盆地内部,构造形变程度则越低。
(3)柴达木盆地具有的构造形态主要为复杂的断层及其相关褶皱,在欧恩地不同构造带内,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的组合方式及平面展布特征全然不同。
3 柴达木盆地构造动力学条件近十几年,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研究不断加深,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动力学机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演化模型,进而划分出不同的演化阶段。
通过对板块构造格局的分析,结合盆地沉积体系几构造组合特征,可以看出,柴达木盆地周缘山体隆升和盆地拗陷的动力来自印度板块的持续北移和陆内俯冲所造成的青藏高原整体近南北向的挤压;柴达木盆地构造变形及盆内构造格局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是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三大体系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时期三大体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从而导致盆地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构造变形机制,经过研究可以得知,盆地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柴达木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及其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及其地质意义0 引言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青海省境内,面积12.1 X 104 km2,是中国西部一个重要的中新生代大型陆相沉积盆地,资源储量极为丰富,目前发现的能源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和砂岩型铀矿。
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潜力巨大,截至2006 年,石油探明率仅为15.3%[1] 。
王永卓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柴达木盆地含油气系统及其分布范围,认为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块断带EW向展布的条带,第三系含油气系统以茫崖坳陷为主,第四系含油气系统以三湖坳陷为主;并对柴北缘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模拟和油气源对比[23] 。
徐凤银等认为柴达木盆地烃源岩的分布演化,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运移、成藏和保存都受构造演化的影响,构造演化控制了油气的分布[46] 。
曾春林等对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认为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中Mo、Sc、Ti 、Cs、Ni 等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克拉克值[7] 。
天然气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北缘和三湖地区均富集成藏[811] 。
张晓宝等认为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具备深层气藏形成的条件,因为该区有4 套有机质丰度中等到好的气源岩且气源岩均达到高过熟阶段,气源充足等,并且其源岩主要为下侏罗统地层,储层为古近纪―新近纪[12] 。
田光荣等提出柴北缘煤成气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13] ;马峰等分析了柴北缘煤成气的成藏条件和勘探领域[14] 。
柴达木盆地可开采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柴北缘地区。
曹代勇等分析了煤田构造特点,并结合煤系基底构造特征、主干断裂构造特征及煤系赋存特征,确定了柴北缘煤系展布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基本规律,有利的成煤环境主要有湖侵过程中古隆起、断陷台地和废弃的辫状河冲积平原等[15] 。
占文锋等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探讨了柴北缘煤系赋存的基本规律,并圈定柴北缘东西分区的中、东段为勘探开发的重点区段[16] 。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系和古近系油田卤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系和古近系油田卤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李建森;李廷伟;马海州;彭喜明【摘要】油田卤水的研究具有油气地质与矿产资源意义,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古近系油田卤水的溶解性总固体最高可达316 g/L,平均为140 g/L,钾、硼、锂等离子有的可达工业开采品位,阴离子主要以Cl-为主,阳离子主要以Na++K+为主,其含量与溶解性总固体之间呈现极好的线性关系,具有高浓缩地层水特征.研究表明,油田卤水的溶解性总固体与油气成藏运聚有显著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结合柴西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对比分析油田卤水各特征离子间关系、钠氯系数、脱硫系数、钙镁系数以及rCa+Mg/rHCO3+SO4系数等基本可以推断柴西油田卤水的大气降水对岩盐层淋滤成因,并有深部地热水的补给,在油田卤水形成演化过程中伴有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同时乌南一昆北油区可能存在柴西茫崖拗陷的补给区.【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3(040)006【总页数】9页(P28-36)【关键词】油田水;水化学;地质意义;新近、古近系;柴达木盆地西部【作者】李建森;李廷伟;马海州;彭喜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8;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8;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油田水是指储集层内与油气伴生的地层水,并与烃类的运移、聚集和油气藏的形成有一定关系[1]。
对油田水的研究,是了解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重要途径,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
同时,高溶解性总固体油田水中的有效组分有些可达工业品位,具有开采价值,因此油田水的研究具有矿产资源意义。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进行油气勘探时,经常伴有自井中喷出的油田水,出水量大,矿种多,钾、硼、锂等远超工业品位,有望成为第四纪盐湖卤水的后续利用资源。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底泉背斜构造地貌特征及地质意义
特 征。基于宇宙成因核素定年获得构成褶皱主体的 Fan3洪积扇的年龄为(15832±1554)ka,该年龄
与共和运动同期,表明石底泉背斜的形成响应了青 藏 高 原 东 北 缘 的 共 和 运 动。综 合 洪 积 扇 变 形 量 和
废弃年代,获得石底泉背斜 自 158kaBP以 来 的 隆 升 速 率 为 (006±001)mm/a,缩 短 速 率 为 (005±
ShidiquananticlineinthenorthernmarginoftheQaidam basin[J].SeismologyandGeology,43(3):521—539.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底泉背斜 构造地貌特征及地质意义
董金元1) 李传友1) 郑文俊2) 李 涛1) 李 新 男 1) 任 光 雪 1) 罗 全 星 1)
1)中 国 地 震 局 地 质 研 究 所 ,地 震 动 力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0029 2)中 山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广 东 省 地 球 动 力 作 用 与 地 质 灾 害 重 点 实 验 室 ,广 州 510275
摘 要 石底泉背斜位于柴达木盆地 北 缘 宗 务 隆 山 与 红 山 围 限 的 山 间 盆 地 内,与 怀 头 他 拉 背 斜、
〔收 稿 日 期 〕 2020-04-27收 稿 ,2020-07-20改 回 。 〔基金项目〕 第 2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9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90861)共同资助。
通 讯 作 者 :李 传 友 ,男 ,1971年 生 ,研 究 员 ,现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活 动 构 造 ,E-mail:chuanyou@ ies.ac.cn。
第 43卷 第 3期 2021年 6月
中国地质大学 构造实习作业 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文献调研报告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班级: 021103学号: 20101003393姓名:陈雨石日期: 2013.1.1摘要断陷盆地的构造形式十分复杂,对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的特征和成因的研究在油气勘探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
从近年来的研究结论中可以得出,断陷盆地在发生伸展作用的同时,伴生走滑作用,因此,断陷盆地既非一个典型的伸展盆地,亦非一个典型的走滑盆地,而是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的盆地,只是在构造运动的不同阶段,其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
断陷盆地时间上的阶段性、幕式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沉降,造成盆地内构造古地貌的极大变化,并由此导致了盆地内不同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类型的构造坡折带及其控制的层序边界类型、构成样式发生显著的变化。
不同的构造样式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有明显区别,在对渤海湾盆地、辽河盆地、柴达木盆地、松辽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大型盆地和一些中小型盆地的构造研究中可以发现,断陷盆地的典型构造主要有断裂构造、背斜构造、潜山构造、断鼻状构造、走滑伸展构造、不整合构造、底辟构造、反转构造、火成岩构造、构造坡折带和箕状断陷构造,对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这些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和油气地质意义对于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断陷盆地典型构造油气成藏地质意义目录一、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概述 (4)二、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7)1、断裂构造 (7)2、背斜构造 (9)3、潜山构造 (12)4、断鼻状构造 (15)5、走滑伸展构造 (18)6、不整合构造 (19)7、底辟构造 (21)8、反转构造 (23)9、火成岩构造 (24)10、构造坡折带 (27)11、箕状断陷构造 (30)三、结论 (30)参考文献 (31)一、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概述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
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状。
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
论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油苗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论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油苗的发现及地质意义【摘要】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学者及科研机构对于盆地古生界的考究越来越重视。
本文就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油苗的发现及地质意义问题对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介绍,对柴北缘石炭系烃源岩与油气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就古生界中的油气苗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油苗地质意义我们知道,柴达木盆地的古生界广泛被认为是盆地的基底,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的古生界周边界山出露齐全,在井下只钻遇到了石炭系和奥陶系。
因此,可以判定在柴东地区以及柴北缘的石炭系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本文就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油苗的发现及地质意义问题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古生界烃源岩介绍1.1 石炭系烃源岩对德令哈地方附近坳陷周缘的露头探测发现,其含有的石炭系烃源岩多为碳质页岩、泥岩和灰黑色灰岩等煤系地层,且厚度可达1000米;石炭系海相沉积有浅海陆棚相、碳酸岩台地相、槽盆相、滨岸相和台地边缘斜坡相等,坳陷内石炭系海相沉积的厚度高达800米,分布的面积大约为5000平方千米;对野外露头样品进行研究发现,暗色泥岩中含有机碳约为1.13%,碳酸盐岩含有机碳约为0.26%,总体上看属于中等-好烃源岩;干酪根镜质体的平均反射率为1.11%;Ⅰ+Ⅱ型有机质的含量占到45.72%,Ⅲ型含量约为54.28%;柴北缘绿梁山前带尕丘构造上的尕丘1井1284—1908.1米处钻遇厚度为600米的海陆交互相石炭系,灰岩有机碳均值约为0.42%,泥岩有机碳均值约为1.85%,干酪根镜质体的平均反射率为1.10%;柴东地区霍参1井1876—2150米处钻遇厚度为274米的下石炭统怀头他拉组,其岩性基本为深灰色灰岩、砂岩和灰-深灰色泥岩,深灰色灰岩的厚度达101.4米,含有机碳0.2%~0.42%,均值为0.3%,发育暗色泥岩44层的厚度为104.5米,为总厚度的38.14%;井下样品与野外露头所分析的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均值基本一致,均在 1.1%左右,有机质处于成熟的阶段。
柴达木盆地源自石炭系油气显示特征及其意义
李 会 军 , . 达 木 盆 地 源 自石 炭 系油 气 显示 特 征 及 其 意 义 等柴
石 炭系 油气勘 探 尚处于初 期 阶段 , 究 程度很 低 , 零 研 仅 星 作 了一 些 地 层 与 烃 源 岩 方 面 的 初 步 调 查 与 研 究 , 一 研 究 的 系 统 性 和 全 面 性 不 足 ,影 响 了该 区 的 油 气 勘 探
议 , 3种 意 见 , 别 是 侏 罗 系 ] 炭 系 、 叠 系 。 有 分 、 石 三
柴北 缘 南 八 仙 地 区仙 3井 1 7 ~ 8 . m 井 段 6 1 26 0 0 原 油 的三环萜 烷 、三萜 烷及 甾烷 系列分 布特 征 与马北
2井 原 油 非 常 相 似 l 。 2 1 ]
5 3 90 平 均 66 1~ 3 , 5 。南八 仙 构造 仙试 1和仙 试 8井 的
4 r6r 分 别 为 7 51 1 3 : 马 北 构 造 马 北 1井 o /A 值 A 7 .和 2 0
示 石 炭 系 地 层 厚 度 2 4m, 为 一 套 滨 岸 相 与 碳 酸 盐 岩 7
台地 相 沉积 , 部 为紫 红 色粉 砂 岩 、 砂质 泥 岩 、 下 粉 泥岩 互层 , 夹深 灰色 薄层 泥岩 ; 部 为深灰 色 、 上 灰绿 色灰 岩 、 生物 灰岩 、 鲕状灰 岩 夹钙质 泥岩 及浅 灰色砂 岩 。乌 中 l
似 ,有 别于柴 达木 盆地 北缘 以侏 罗系为 源岩 的原 油 和
柴 达 木 盆 地 西 部 以 古 近 系 一 近 系 为 源 岩 的 原 油 2。 新 】 】
另外 。 科 1 46 6 52 0m 岩性 为 灰 岩 、 凝 冷 井 6 ~ 0 沉 灰岩 、 变质 粉砂 岩 , 缝广 泛发 育 , 方解 石 、 轻 裂 有 石英 脉 充填 : 9 ~ 9 岩屑 薄片 中发 现 腕 足类 、 皮类 、 46 0 46 4I l l 棘 苔藓虫 、有 孔虫等 海相 化石 碎片 。其地 层 时代存 在 争
柴达木盆地的盐滞土特征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课件
盐渍土的分类
根据含盐量高低,盐渍土可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
轻盐渍土含盐量较低,一般不影响植物生长和工程建设;中盐渍土含盐量较高, 可能导致植物生长障碍和轻微的工程建设问题;重盐渍土含盐量极高,对植物生 长和工程建设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柴达木盆地的盐渍土特征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高 原内陆盆地。
柴达木盆地盐渍土中的盐分含量较高,加上地下水腐蚀性较 强,对工程结构产生腐蚀作用。
解决方案
采用耐腐蚀材料,如耐腐蚀混凝土、耐腐蚀钢材等,加强地 下水的引排和防护措施,防止地下水对工程结构的腐蚀。同 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工程结构的耐久 性和安全性。
06
结论与展望
对柴达木盆地盐渍土的认识与理解
路基沉降
盐渍土具有较高的溶陷性,会 在路基中形成“陷阱”,导致 路基下沉、变形。
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盐渍土容 易产生收缩裂缝,加剧路基变 形和损坏。
盐渍土中的盐分在水分作用下 易于溶解,导致土壤承载能力 降低,可能引发地基沉降。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盐渍土具有显著的塑性变形特征, 可能导致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 降。
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案例
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
柴达木盆地盐渍土具有显著的塑性变 形和湿陷性,加上建筑物荷载较大, 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解决方案
采用桩基、筏基等基础形式,提高基 础承载能力,同时加强地基处理,采 用换填、强夯、砂砾垫层等方法,消 除地基湿陷性,提高地基稳定性。
某工程地下水腐蚀案例
地下水腐蚀原因
在盐分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土 壤强度降低,增加建筑物倾斜、
开裂等风险。
盐渍土的溶陷性和膨胀性都会导 致建筑物地基的不稳定,影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