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市优质课一等奖 PPT
合集下载
《爱莲说》市优质课一等奖40页PPT
![《爱莲说》市优质课一等奖4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eda2139e31433238689387.png)
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爱莲说》市优质课一等奖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爱莲说》市优质课一等奖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爱莲说》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爱莲说》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2cd6ac7fd5360cbb1adb6e.png)
体态
不蔓 不枝
香气 风度气质
莲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 不同流合污 不孤高自许 通达正直 不趋炎附势 美名远扬 品行高洁 令人敬重
莲
君 子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 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 负和志趣。
小结:
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 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 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 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莲
托
反
物
衬
言
志
牡丹
君子 爱
富贵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 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板书设计
张本: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描绘 形象 爱 莲 说
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 入题:
(烘托) (烘托) (道出心意)
拓展提升
仿照下列事例再写一个类似的句子,表达 赞美之情。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清高 正直,恰如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
, 因为
恰如
。
作业
请以“爱------说”为话题,运用 托物言志手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菊
隐逸
惜
正 衬
以花喻人
《爱莲说 》就是说说爱 莲花的道理。
理学的开山祖师
火眼金睛
找出译文中六处错误并改正过来。
水上,陆上各种草本和木本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只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 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 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 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 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十加分 清香,笔直而洁净地 种立植 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 地玩弄啊。
《爱莲说》PPT优质课件
![《爱莲说》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44a83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2.png)
枝:名词作动词,生枝杈。 )
(2)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
出去;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
字·词·音 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判断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被动句,染,沾)染污秽
体裁·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 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章法极为严密,从始 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 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 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 很值得品味。
一词多义
水路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
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
清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
香远益清( 清香 )
字·词·音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语气词 ) 焉
故日月星辰移焉( 兼词 ) 陶后鲜有闻( 少 ) 鲜 芳草鲜美( 鲜艳 )
字·词·音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长枝蔓;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 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逐名利已蔚然 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 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6.通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
志,这种写迹的反衬。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描
写莲花,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含蓄 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写法·指导
2.拟人手法的运用。 《爱莲说》并不仅仅是在赞美莲的纯洁,而是
(2)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
出去;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
字·词·音 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判断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被动句,染,沾)染污秽
体裁·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 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章法极为严密,从始 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 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 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 很值得品味。
一词多义
水路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
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
清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
香远益清( 清香 )
字·词·音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语气词 ) 焉
故日月星辰移焉( 兼词 ) 陶后鲜有闻( 少 ) 鲜 芳草鲜美( 鲜艳 )
字·词·音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长枝蔓;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 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逐名利已蔚然 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 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6.通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
志,这种写迹的反衬。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描
写莲花,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含蓄 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写法·指导
2.拟人手法的运用。 《爱莲说》并不仅仅是在赞美莲的纯洁,而是
爱莲说市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
![爱莲说市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a58a401711cc7931b716e9.png)
28
赞美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 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 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 子。“出淤泥而不染”, 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 洁本色,十分难得。
29
问题:本文以“爱”为脉络,写 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 菊花和牡丹? 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 “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30
内容小结 菊
32
图画小结 用一幅莲花的形状,
总结莲花的美好形象及象 征的君子品质。
33
中 通外(正直) 直
( 不 攀 附 权
不 蔓 不 枝
贵
濯清涟而不妖
)
(质朴)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高洁)
(清高)
托物言志
34
ب-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 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描写的。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15
9、水陆草木之花( A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
16
小组合作 形象探究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 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 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 么品格?
25
问题: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
怎样的呢?
26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
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
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
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
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
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
赞美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 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 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 子。“出淤泥而不染”, 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 洁本色,十分难得。
29
问题:本文以“爱”为脉络,写 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 菊花和牡丹? 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 “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30
内容小结 菊
32
图画小结 用一幅莲花的形状,
总结莲花的美好形象及象 征的君子品质。
33
中 通外(正直) 直
( 不 攀 附 权
不 蔓 不 枝
贵
濯清涟而不妖
)
(质朴)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高洁)
(清高)
托物言志
34
ب-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 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描写的。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15
9、水陆草木之花( A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
16
小组合作 形象探究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 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 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 么品格?
25
问题: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
怎样的呢?
26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
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
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
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
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
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
爱莲说(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课件
![爱莲说(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3be1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b.png)
爱莲说(全国优质课大 赛一等奖)课件
目 录
• 课程介绍 • 教学内容详解 • 教学方法与技巧 • 教学评价与反思 • 课程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01
课程介 绍
CHAPTER
课程背景
《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 散文,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来表 达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该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 篇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教育意义。
教师认为课件内容充实,涵盖了教学 大纲要求的各个方面。
教师认为在课件中需要加强对难点问 题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
教师认为课件的视觉效果和动画效果 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 教学效果。
改进与优化建议
建议在课件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 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程内容。
建议在课件中设置更多的互动环 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
在全国优质课大赛中,该课件 凭借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丰富 的多媒体元素获得了一等奖。
教学目 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内容
01
02
03
04
导入
文本解读
课堂互动
总结
02
教学内容详解
CHAPTER
莲花的生长环境与特点
生长环境
特点
莲花的根茎肥大,叶子呈圆形或椭圆 形,花朵有各种颜色,如白色、粉色 和红色。莲花的生长周期较长,从种 子到开花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
教学资源丰富
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视频 和音频素材,丰富了课程内容,
提高了教学质量。
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课程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 完善教学资源
对学生的寄语与期望
保持好奇心
注重实践
培养创新思维
目 录
• 课程介绍 • 教学内容详解 • 教学方法与技巧 • 教学评价与反思 • 课程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01
课程介 绍
CHAPTER
课程背景
《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 散文,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来表 达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该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 篇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教育意义。
教师认为课件内容充实,涵盖了教学 大纲要求的各个方面。
教师认为在课件中需要加强对难点问 题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
教师认为课件的视觉效果和动画效果 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 教学效果。
改进与优化建议
建议在课件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 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程内容。
建议在课件中设置更多的互动环 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
在全国优质课大赛中,该课件 凭借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丰富 的多媒体元素获得了一等奖。
教学目 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内容
01
02
03
04
导入
文本解读
课堂互动
总结
02
教学内容详解
CHAPTER
莲花的生长环境与特点
生长环境
特点
莲花的根茎肥大,叶子呈圆形或椭圆 形,花朵有各种颜色,如白色、粉色 和红色。莲花的生长周期较长,从种 子到开花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
教学资源丰富
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视频 和音频素材,丰富了课程内容,
提高了教学质量。
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课程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 完善教学资源
对学生的寄语与期望
保持好奇心
注重实践
培养创新思维
《爱莲说》小清新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爱莲说》小清新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24090bb90d6c85ec3ac675.png)
3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
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 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 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 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 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
3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
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 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 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周敦颐先后于1067年在湖南邵州(今湖南邵 阳)、1071年江西南康建有爱莲池。
图片可替换,在此对图片 内容做简单描述
名家点评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他不是一个大文学家,甚至于他也不是个文学家,他在中国历 史上留下名字主要是因为他是个思想家。我们大家知道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 汉代是“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宋明理学”,而 “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就是周敦颐。所以他主要是个思想家。但是《爱莲说》使得周敦颐 尽管不是个文学家,这一篇却成为一个经典的、不朽的作品。 《爱莲说》这篇作品,它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以物拟人 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常见的手法,是以物来比喻人的某一种品格。这种做法还是一个特有的 手法,这个手法一般称作“比德”,就是拿某一个东西来比喻某一种德行。特别是在儒学
语文八年级上——《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 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 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 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 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
3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
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 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 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周敦颐先后于1067年在湖南邵州(今湖南邵 阳)、1071年江西南康建有爱莲池。
图片可替换,在此对图片 内容做简单描述
名家点评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他不是一个大文学家,甚至于他也不是个文学家,他在中国历 史上留下名字主要是因为他是个思想家。我们大家知道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 汉代是“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宋明理学”,而 “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就是周敦颐。所以他主要是个思想家。但是《爱莲说》使得周敦颐 尽管不是个文学家,这一篇却成为一个经典的、不朽的作品。 《爱莲说》这篇作品,它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以物拟人 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常见的手法,是以物来比喻人的某一种品格。这种做法还是一个特有的 手法,这个手法一般称作“比德”,就是拿某一个东西来比喻某一种德行。特别是在儒学
语文八年级上——《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PPT优秀课件
![《爱莲说》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91bd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6.png)
吉祥与美好
在佛教中,莲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代表着美好、圣洁和宁静。
坚韧与不屈
莲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傲然 挺立,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爱莲说》中莲花意象内涵
人格象征
在《爱莲说》中,莲花被赋予了人格 化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作者理想中的 君子形象。
品质寄托
情感抒发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作者抒发 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
03
倡导中庸之道
文中提到“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表达了对不同花卉的喜爱因人而异,体现了儒家倡导的中庸
之道,即尊重个体差异、寻求平衡与和谐。
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
1 2 3
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和文化传统。
通过比较中西文化中不同花卉的象征意义,可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 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
《中国花卉文化》
详细介绍了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特 点,以及不同花卉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西方花卉文化》
系统介绍了西方花卉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 及西方文化中常见花卉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当代社会中《爱莲说》所传递的价值观
崇尚高洁品质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爱莲说》提倡的“出淤泥而不 染”的高洁品质,对于引导人们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具有 重要意义。
坚守独立人格
作品强调“濯清涟而不妖”,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 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
追求美好生活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作品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激励人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爱莲说》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爱莲说》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d4aaffbcd126fff6050b3d.png)
—— 约·诺里斯
观却
亲近而 兼词
形作动 加 新 的样 净 能够
赏 转折 不庄重 于之
子
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纯芳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从远处观赏,却
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①隐逸(yì)者也①;
我认
的
指隐居的人
表
我认为为:菊是花中的避世隐居之士;
判
牡牡丹丹是,花花中之富贵②的富(贵花者)也;莲②是;花莲中,品花德高之尚③的君(子花者)。也③。 断
濯(zhuó)清涟(lián)而②不妖,
洗
水清而有微波,
却
妖
这里指清水
表转
媚
折
在中清水通里洗外涤过直却不,显得不妖媚,内心通达蔓而外形笔直,不生不枝蔓也不长枝枝节;,
内 通外正 心 达在直
长藤满 名作动
长枝条 名作动
香 远 益 清,亭亭 净 植,可② 远观 而不可亵(xiè)玩焉。
远播 更 清 高耸 洁 立 可以
得
这里指
繁多
水中、陆上草本、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晋晋朝陶的渊陶明渊独明①只喜爱爱菊菊。花自。李自从唐唐来朝,以世来人,社甚会爱上牡的丹人。们(都)十分喜爱牡丹。
只
从
很
予(yú)独②爱莲之②出淤(yū)泥而①不染,
我
只
取消句子 污
却
沾
仅仅 独立性的 泥
表转折 染
助词
我单单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周敦颐
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
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
周敦颐 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观却
亲近而 兼词
形作动 加 新 的样 净 能够
赏 转折 不庄重 于之
子
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纯芳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从远处观赏,却
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①隐逸(yì)者也①;
我认
的
指隐居的人
表
我认为为:菊是花中的避世隐居之士;
判
牡牡丹丹是,花花中之富贵②的富(贵花者)也;莲②是;花莲中,品花德高之尚③的君(子花者)。也③。 断
濯(zhuó)清涟(lián)而②不妖,
洗
水清而有微波,
却
妖
这里指清水
表转
媚
折
在中清水通里洗外涤过直却不,显得不妖媚,内心通达蔓而外形笔直,不生不枝蔓也不长枝枝节;,
内 通外正 心 达在直
长藤满 名作动
长枝条 名作动
香 远 益 清,亭亭 净 植,可② 远观 而不可亵(xiè)玩焉。
远播 更 清 高耸 洁 立 可以
得
这里指
繁多
水中、陆上草本、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晋晋朝陶的渊陶明渊独明①只喜爱爱菊菊。花自。李自从唐唐来朝,以世来人,社甚会爱上牡的丹人。们(都)十分喜爱牡丹。
只
从
很
予(yú)独②爱莲之②出淤(yū)泥而①不染,
我
只
取消句子 污
却
沾
仅仅 独立性的 泥
表转折 染
助词
我单单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周敦颐
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
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
周敦颐 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爱莲说》优质课ppt课件
![《爱莲说》优质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f30964e87101f69f31951f.png)
• 蕃: fán • 淤: yú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濯:
zhuó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
• 涟: lián • 蔓: màn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 亵: xiè • 噫: yī
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陶渊明归田之后,生活贫困,“老至更长饥”,但他不 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
志气。
周敦颐生平
, 周敦颐,字茂叔 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推荐,做
了分宁县的主簿(bù)。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 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 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 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 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 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 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hù)板回了 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
• 一千年了 ,居庙堂 ,居 江湖,居草野
• 一千年了,在梦里,在 心里 ,在眼前
• 当决胜千里所向披靡的铁骑 悄然退去
• 当才华横溢满腔抱负的骚客间 风采依然
• 我愿变成一千年前的那朵莲 花
• 飘飘衣襟 绰绰风姿 • 褪去虚张声势的铠甲 • 用最柔软的心拥抱人生 • 不苟且 不逢迎
• 菊菊
•牡
牡丹丹
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 很丰富。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颇有
““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 晋代的门阀制度,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 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29岁 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 归家闲居。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 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 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爱莲说
周敦颐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C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
2、香远益清( A ) A、更加
B、有意 C、益处
3、亭亭净植(
内容小结 菊
正
托 物
衬
莲
言 志
反 衬
牡丹
隐逸
君子 爱
富贵
惜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鄙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 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 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情感小结
作者以“莲”自喻,托物言 志,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了自 己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人生态 度,婉曲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污浊世风。
B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5、花之隐逸者也( A
)
A、隐居
B、隐藏
C、逃跑
6、花之君子者也(
A
)
A、品德高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
7、陶后鲜有闻(
C
)
A、新鲜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形体姿态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 香味 —— 气质
继续 后退
ج-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 莲花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高洁 质朴 正直, 不攀附 权贵 美名远扬
清高
继续 后退
د- 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 牡丹?请同学们讨论。
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 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 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 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 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 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 士。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 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 度未免有些消极。
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鄙薄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 享乐。它雍容华贵,绚 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 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未免有些庸俗。
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
谁爱菊花?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
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 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 富贵。(刘禹锡曾有诗云: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 动京城。)也就是说世人都 追求富贵。
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问题: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
怎样的呢?
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赞美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 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 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 子。“出淤泥而不染”, 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 洁本色,十分难得。
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
问题:本文以“爱”为脉络,写 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 菊花和牡丹?
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 “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
君子的品德
品格高尚 、卓然挺立 坚守节操、声名远扬 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 身自好,不阿谀奉承。
内心通达 、行为正直, 纯正无邪 、不拉拢勾 结
师生互动 疑难探究
1、谁喜欢菊花?谁喜欢牡丹? 作者对这三种花是什么态度?
2、文章题目是《爱莲说》, 为何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 么品格?
3、找出议论莲花的语句你认为莲与君 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美美读读课课文文赏赏读读莲莲花花之之美美
从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品读课文,赏析角度之巧
问题: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写出 莲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五 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
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 —— 正面衬托 牡丹 —— 反面衬托
继续 后退
再 见
谢谢
品读课文,赏析角度之巧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 2、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
3、风度气质:“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品读课文,赏析角度之巧 问题:找出议论莲花的语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的特点
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莲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巩固提高
图画小结 用一幅莲花的形状,
总结莲花的美好形象及象 征的君子品质。
中 通外(正直) 直
( 不 攀 附 权
不 蔓 不 枝
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贵 )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高洁)
(清高)
托物言志
ب-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 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描写的。
B、鲜艳
C、很少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9、水陆草木之花( A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
小组合作 形象探究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 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 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爱莲说
周敦颐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C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
2、香远益清( A ) A、更加
B、有意 C、益处
3、亭亭净植(
内容小结 菊
正
托 物
衬
莲
言 志
反 衬
牡丹
隐逸
君子 爱
富贵
惜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鄙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 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 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情感小结
作者以“莲”自喻,托物言 志,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了自 己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人生态 度,婉曲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污浊世风。
B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5、花之隐逸者也( A
)
A、隐居
B、隐藏
C、逃跑
6、花之君子者也(
A
)
A、品德高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
7、陶后鲜有闻(
C
)
A、新鲜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形体姿态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 香味 —— 气质
继续 后退
ج-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 莲花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高洁 质朴 正直, 不攀附 权贵 美名远扬
清高
继续 后退
د- 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 牡丹?请同学们讨论。
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 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 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 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 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 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 士。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 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 度未免有些消极。
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鄙薄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 享乐。它雍容华贵,绚 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 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未免有些庸俗。
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
谁爱菊花?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
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 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 富贵。(刘禹锡曾有诗云: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 动京城。)也就是说世人都 追求富贵。
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问题: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
怎样的呢?
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赞美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 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 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 子。“出淤泥而不染”, 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 洁本色,十分难得。
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
问题:本文以“爱”为脉络,写 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 菊花和牡丹?
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 “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
君子的品德
品格高尚 、卓然挺立 坚守节操、声名远扬 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 身自好,不阿谀奉承。
内心通达 、行为正直, 纯正无邪 、不拉拢勾 结
师生互动 疑难探究
1、谁喜欢菊花?谁喜欢牡丹? 作者对这三种花是什么态度?
2、文章题目是《爱莲说》, 为何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 么品格?
3、找出议论莲花的语句你认为莲与君 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美美读读课课文文赏赏读读莲莲花花之之美美
从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品读课文,赏析角度之巧
问题: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写出 莲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五 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
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 —— 正面衬托 牡丹 —— 反面衬托
继续 后退
再 见
谢谢
品读课文,赏析角度之巧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 2、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
3、风度气质:“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品读课文,赏析角度之巧 问题:找出议论莲花的语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的特点
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莲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巩固提高
图画小结 用一幅莲花的形状,
总结莲花的美好形象及象 征的君子品质。
中 通外(正直) 直
( 不 攀 附 权
不 蔓 不 枝
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贵 )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高洁)
(清高)
托物言志
ب-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 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描写的。
B、鲜艳
C、很少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9、水陆草木之花( A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
小组合作 形象探究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 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 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