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集中度_股权制衡度_控股股东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_张松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样本 本文研究了 2006 年—2011 年在上交所和深交 所主板上市的公司, 所选的公司必须满足以下条 件: ( 1 ) 在 2006 年 1 月 1 日前公开上市; ( 2 ) 只 在 A 股上市交易; ( 3 ) 目前必须处于正常上市状 态; ( 4 ) 按证监会行业分类, 是非金融保险行业 ( I 类) 的公司。此外,还剔除了数据不全的公司。 经过以上筛选,最终得到 983 家样本公司,6 年总 共 5 898 个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锐思 数据库。 ( 二) 变量选择与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目前,对公司绩效的衡量有多种方法,但大多 采用单独的指标来衡量,然而公司的绩效体现在公 司的多个指标上,用任何一个指标来反应公司的绩 效都不够全面, 为此, 本文从盈利能力 ( 权益净 利率、资产收益率、 每股收益和销售净利率 ) 、 偿 债能力 (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 、 成 长能力 ( 净 资 产 收 益 率 增 长 率、 净 利 润 增 长 率、 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利润增长率 ) 和每股财务状 况 ( 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净现金流量 ) 四个方面选 取 13 个指标,运用主成成分分析法得到了衡量公 司绩效的综合指标 VALUE ,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 公司绩效越好。出于稳健性考虑,本文还用资产收 益率 ( ROA) 来衡量公司绩效。 2. 解释变量 衡量股权集中度的指标有很多种, 主要有 CR 指数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 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 ) 和 H 指数 ( 第一大股 东持股比例的平方、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 和、前十大 股 东 持 股 比 例 的 平 方 和 ) 衡 量 方 法, 本文运用同上的主成成分分析法获得衡量股权集中
中图分类号: F121. 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875 ( 2014 ) 02-0087-05
一、引言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得到了股权集中 度、股权制衡度和公司绩效的综合指标 ,并运用面 板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股权集中度 、股权制 衡度、控股股东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 ,该 模型的好处是可以解决由不可观测的异质性所引起 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1 ) 运用 主成成分分析法得到了衡量公司绩效的综合指标 , 而已有的 研 究 大 多 用 单 一 指 标 来 衡 量 公 司 绩 效; ( 2 ) 运用单独的指标衡量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 能力,而已有的研究大多仅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来 衡量。
股权集中度 、 股权制衡度 、 控股股东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
张 松孝 , 石 大 林 , 路 文 静
(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5 )

要: 以 2006 年—2011 年 983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 主 成 分分析法 和面 板 的个 体 固 定 效应 模型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 论: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 著的 倒 U 型 关 系, 公 司 存 在 最优 股 权 集 中度; 股 权制衡 度 与 公 司绩效呈显著的倒 U 型关系,公司 存 在 最优 股 权制衡 度; 控股股 东 的 控 制 能 力 与 公 司 绩 效 呈 U 型关系。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股权制衡度; 控股股东控制能力; 公司绩效
2
· 89·
制能力在这 6 年里变化不大。 我们用 Spearman 检 验对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通过 Spearman 检验 的 P 值 ( 这里没有给出具体结果 ) , 公司Fra Baidu bibliotek效指标 与本文所设置的变量大多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这也 说明了本文所设置的控制变量的必要性 。 ( 二) 模型的选择 基于本文研究的时间只有 6 年, 个体数有 983 个,因此,在模型选择上主要集中于对个体的混合 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上 。 通过 Likelihood Ratio 检验和 Hausman Test 检验,全部模 型都应该选择面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由于篇幅有 限,这里没有给出具体的检验结果和过程 。 ( 三) 回归分析 通过 EViews7. 2 对模型 ( 1 ) 进行了 6 次回归, 通过回归结果 ( 这里没有具体给出 ) , 我们发现股 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控股股东控制能力的系数 都为正,且都在 1% 的水平上显著, 这仅仅说明了 其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检验 他们与公司绩效间是否存在非线性结构关系 ,我们 在模型 ( 1 ) 的基础上加入了解释变量的平方项, 用同上的方法回归,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 1 所示。
张松孝等: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 度的综合指标 ( S ) 。 本文采用第二大股东到第十 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的 比值与第二大股东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与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的比值来衡量股权制衡度 , 运用同上的主成成分分析法获得衡量股权集中度的 综合指标 ( CS) 。本文选用 Z 指数, 即第一大股东 持股比例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 ,来衡量第 一大股东的控制能力 ( Z) 。 3. 控制变量 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设置了相关控制变量: 独 立董 事 比 例 ( IDR ) 、 董 事 长 与 CEO 二 职 合 一 ( DUAL,当董事长与 CEO 两职位合一时,取 1 ; 否 ) 、 国 有 股 比 例 ( SH ) 、 法 人 股 比 例 则,取 0 。 ( LH ) 、 流 通 股 比 例 ( LD ) 、 公 司 规 模 ( LOG ( TA) ,公司总资产的对数 ) 、 时间变量 ( YEAR ,6 年共设置 5 个时间虚拟变量 ) 、行业变量 ( INDUSTRY,按证监会行业分类, 本文样本涉及 12 个行 业,设置了 11 个行业虚拟变量) 。 ( 三) 回归模型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 本文建立以下 4 个模 型,由于面板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可以解决由不可 观测的异质性的产生的内生性问题 ,因此,本文用 面板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回归 。其中,Y 在 各个模型中分别代表 VALUE 和 ROA; X 在各个模 型中分别代表 S、CS 和 Z ; H 表示不可观测的异质 性。 Y = b1 + b2 X + b3 SH + b4 LH + b5 LD + b6 DUAL + b7 IDR + b8 LOG ( TA) + YEAR + INDUSTRY + H
的研究,认为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和控制能力以及阻 [4 ] 碍 了 银 行 绩 效 的 提 高 。 此 外, Holderness 和 Sheehan ( 1999 ) 通过对比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 市公司与股权非常分散的上市公司业绩 ,得出公司 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不相关的结论
[5 ]

( 二) 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 Kin ( 2008 ) 基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角度分析大 股东之间股权制衡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 多数上 市公司的除控股股东后的前九大股东股权集中度的 提高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在抑制第一大股东私利 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制衡作用,对公司绩效存在 [6 ] 显著的正影响 。 陈德萍和陈永圣 ( 2009 ) 通过 研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发现股权制衡度有助于 [7 ] 改善公司绩效 。 但是, Maury 和 Pajuste ( 2005 ) 认为: 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在公司内部起到两种截 然相反的作用,即股权制衡和股东串谋行为,一方 面,持有一定数量投票权的股东,有动力也有能力 监督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从而达到股权制衡; 但 另一方面就是他们与控股股东的串谋行为 ,相互勾 [8 ] 结,进而共享剥夺的收益 。 此外, 赵景文和于 增彪 ( 2005 ) 研究发现一股独大并非坏事, 用股 权制衡来替代一股独大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的思 [9 ] 路在中国未必奏效 。 总结已有的研究,发现关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 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前人给出了大 不相同的结论,此外,较少有学者用单独的指标来
后,随着控制能力的继续提高,第一大股东在公司 的所有权比例已经达到很高的比例 ,在公司中占的 利益很大,不再能够通过侵占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 来为自己获得很大的利益,这时第一大股东的侵占 。 而且, 当 行为就会减弱,形成 “利益协同效应 ” 第一大股东的控制能力高到一定程度 ,即相对控股 或绝对 控 股 时, 其 往 往 会 委 派 自 己 人 担 任 CEO,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股东和经理层的代理问 题,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因此,本文假设: 假设 3 : 第一大股东的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呈 U 型关系。
二、文献综述
( 一)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Jensen 和 Meckling ( 1976 ) 认为: 由于董事长 或首席执行官是控股股东的直接代表或控股股东本
[1 ] 人,因而他们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就更加一致 。 徐莉萍等 ( 2006 ) 认为: 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
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不同性质 [2 ] 的控 股 股 东 中 都 是 存 在 的 。 但 是, Porta 等 ( 1999 ) 认为: 控股股东与小股东间存在着严重的 利益冲突,控股股东很可能侵占小股东的利益 ,去 追求自身福利的最大化,而使公司偏离利益最大化 [3 ] 的目标 。 谭兴民等 ( 2010 ) 通过对股份制银行
收稿日期: 2014 - 01 - 06
作者简介: 张松孝 ( 1971 —) ,男,江苏泰州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货币与资本市场等方面研究。
· 88·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第 37 卷 第 2 期
研究控股股东的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 。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股权的集中能在两方面提高公司绩效: 一是, 股权集中能够使股东与公司的利益相比于股权分散 时更加趋于一致,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大股 东有动机去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 ,由此能够减缓代 ; 二是, 股权集 理问题,这便是 “利益趋同效应 ” 中能够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 ,因为小股东存在 “搭便车” 的现象,而股权集中的大股东为了自身 利益会 加 强 对 管 理 层 的 监 督, 这 便 是 “监 督 效 。但是,过高的股权集中度却会带来另一类代 应” 理问题: 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的利 。随着股权集中程度的提高先 益,即 “侵占效应” : “利益趋同效应” + “监督效应” > “侵占 是有 ,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而后在股权集中 效应” , “利益趋同效应 ” + “监督效 度达到某一程度后 ,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因 应” < “侵占效应” 此,本文假设: 假设 1 :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倒 U 型关 系。 ( 二) 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 如果公司的股权集中在少数独立的股东而不 是只掌握在一个股东手里,大股东之间既存在利益 共同点,也存在利益冲突,从而使得它们之间形成 一种相互 合 作 又 互 相 监 督 的 “内 部 制 衡 ” 关 系, 会形成一种股权制衡,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 控制企业决策,单个大股东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 求将受到抑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显著 的积极影响。但是,公司股权制衡度过高,在大股 东间也许会产生搭便车问题,未能对管理层实行最 佳的监督。而且,此时在公司内部也许会产生代理 争夺问题。由于公司存在多个持股比例相差不是很 多的大股东,很有可能为了争夺控制权而在大股东 间产生几个利益集团,造成公司内斗,这既可能产 生非效率的投资也可能错过好的投资机会 ,而且也 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因此,本文假设: 假设 2 : 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倒 U 型关 。 系 ( 三) 第一大股东的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 随着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控制能力提高 ,第一大 股东有动机也具有更高的能力去侵占公司和其他股 东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从而不利于公司绩 效。但是,在第一大股东控制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Vol. 37 No. 2 第 37 卷 第 2 期 2014 年 4 月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pr. 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