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pdf
伯夷列传
•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 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盗 跖(dào zhí ) 1.相传为古时民众起义的领袖。名 跖,一作跖,"盗"是当时统治者对他的贬称。 2.盗贼或盗魁的代称。天天在屠杀无辜的人, 割人肝,吃人肉,凶暴残忍,胡作非为,聚集 党徒数千人,横行天下,竟然能够长寿而终。 他又究竟积了什么德,行了什么善呢?此其尤 大彰明较著者也。这几个例子是最典型,最能 说明问题的了。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 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若要说到近 代,那种品行不遵循法度,专门违法乱纪的人, 反倒能终身安逸享乐,富贵优裕,一代一代地 传下去;或择地而蹈之,而有的人(诚如孔子 教诲的那样,)居住的地方要精心地加以选择;
• 在这篇人物传记中,班固倾注心力,刻画 了苏武这一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 通过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突出地再 现了苏武作为汉使无理被扣匈奴后,十九 年之间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 绝,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其 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 德。
• 全文写得清晰明畅,有声有色。文章不是 机械地铺叙历史事件,而是经过高度取舍 剪裁,集中笔墨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 及在异国十九年的种种遭遇和表现,主题 鲜明,形象突出。李陵劝降和送别两节, 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刻画、烘托苏武,生动 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节操,收到了很好 的艺术效果。人物的形象、性格活脱脱跃 然纸上。正因如此,苏武这位大义凛然的 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二千年来家喻户晓, 直至今天仍活跃在各种文学艺术的舞台上。
苏 武 传
• 苏武(?-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 东南)人。西汉郎中、栘中厩监、中郎将、 典属国、右曹典属国。“苏武牧羊”的故事令 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 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 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 谕之”、“以节斥之”,这样的大汉使者们虽 然不一定能够完成外交使命,但在“声名”上 总会有加分,至少可以达到“立言”的效果。
文言文阅读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西汉·司马迁①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⑴。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⑵。
其传曰:②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⑶。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⑷。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⑸,号为文王⑹,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⑺:“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⑻,可谓孝乎?以臣弑君⑼,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⑽。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⑾,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⑿,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③由此观之,怨邪非邪?④或曰:“天道无亲⒀,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⒁,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⒂。
糟糠不厌,而卒蚤夭⒃。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⒄,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着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⒄,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⒅,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⑤子曰⒆:“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⒇?【题解】本文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
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史记伯夷列传阅读答案
史记伯夷列传阅读答案《伯夷列传》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这篇列传中抒发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史记伯夷列传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史记伯夷列传》阅读原文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B.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尊奉C.天之报施善人施:措施D.时然后出言时:看准时机6.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 )(3分)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④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⑤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⑥举世混浊,清士乃见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十一国庆节】《伯夷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供大家参考选择。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伯夷列传》为《史记》列传第一之因之我见
第9卷第7期 长 安 学 刊 2018年11月 10《伯夷列传》为《史记》列传第一之因之我见向 慧(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119)摘 要:《史记·伯夷列传》作为《史记》列传的第一篇,从唐代刘知几首先发难,“何龌蹉之甚”!此后,对此争议颇多。
本文将结合前人的观点,从其内容形式、思想、选材几个方面探讨《伯夷列传》为何居为首传。
关键字: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列传;排序原因 文章编号:ISBN978-7-80736-771-0(2018)07-010-04司马迁序《史记》列传七十,而《伯夷列传》为第一,从唐刘知几以来,对此议论颇多。
刘知几在他的《史通·人物》里评论说:“子长著《史记》也,驰骛穷古今,上下数千载。
至如皋陶、伊尹、傅说、仲山甫之流,并列经诰,名存子史,功烈尤显,事迹居多。
盍各采而编之,以为列传之始,而断以夷、齐居首,何龌龊之甚乎!”刘知几认为司马迁放着先于伯夷、叔齐的名臣皋陶、伊尹等人不立传,而立功绩不显的伯夷、叔齐为首传,这是司马迁“龌龊”(小节,器量局促)的表现,是十分不明智的。
真是这样吗?伯夷、叔齐到底凭借什么列为第一传呢?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说:“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杨燕起认为这是司马迁给人物立传的标准,并在他的《史记的学术成就》中指出:“司马迁在这里提出的七十列传立传标准有四个方面,这就是 1.道德原则——扶义倜傥;2.主动精神——不令己失时;3.社会功能——立功名;4.视角范围——天下。
”这只是共同的标准,也就是说只要具备的这些标准,都可以为他立传,不能解决排序先后问题。
且比伯夷、叔齐时代更早、功名更显的皋陶、伊尹等人为何没有列人传记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一探讨。
一、《伯夷列传》其文是《史记》列传的总序要弄清楚司马迁为什么把《伯夷列传》一篇列为《史记》列传之首,首先得弄清楚这一篇写了些作者简介:向慧(1991—),女,湖北恩施来凤人,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方向:唐前文献。
1伯夷列传第一.
从这首诗看来,他们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
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总是经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该说是好人呢?他们如此地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却终于饿死!再说,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道对好人的报偿又是怎样的呢?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这是极大而又显著的事啊。至于说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能终生安逸享乐,过着富裕优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断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适宜的机会才肯说话,走路,不敢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像这样小心审慎而遭祸灾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
文章借助夷、齐善行,和所谓暴戾凶残、横行天下的盗跖做比照;以操行不轨,违法犯禁的人和审慎小心、有崇高正义感的人做比照,指出恶者安逸享乐,富裕优厚,累世不绝;而善者遭遇的灾祸却不可胜数。从而抒发了天道与人事相违背的现实,有力地抨击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赏善罚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充分表现了作者无神论的观点。
但是,商朝末年,纣王的统治已濒于崩溃,武王伐暴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是不可逆转的,而夷、齐的谏阻和耻食周粟是背转历史大潮的。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历史上歌颂这两个人物,那是颂错了,他们不值得歌颂。而作者对笃守遗训、不能变通的行为加以歌颂,无疑是有所偏颇的。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1]。
读《史记·伯夷列传》
反面,名字叫盗跖的天天滥杀无辜,如食用动物肝脏那样吃人肉,残暴异常,而又恣意妄为,啸聚死党数千人,横行天下,最后竟然终享天年而死。这又是遵循什么样的德行呢?
司马迁不光列举了以前的实例,还有“近世”的, 近世乃至当下,所谓:“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生逸乐富厚,累事不绝。”指的似乎就是田蚡。而“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虽然“不可胜数”,而这里必有他司马迁本人。
吾生当做何等人?
真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没有好坏之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在现在看来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而今社会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悲夫!
..........................................................................
“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生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这和我们现在是多么的相像啊!干什么都要找门路,没有关系,哪怕你再优秀也是浮云!
就拿每年考研的来说,第一轮笔试大概都能过去,而真正的考验来自所谓的面试,这其实就是托关系,找门路。纵观以前,那些被刷下来的除了确实是没有什么货的,剩下的全是一些没有关系,没有送礼走路子的人,莫非这样的传统是历史遗传吗?
再后面他表达一种:尽管身处穷乡僻壤的士人,进退都如此的合乎时宜,但是,他们往往还是名声埋没,不为人知!司马迁真的很悲伤,最后一句“青云之士”当然指位高权重的士大夫;“恶能施”读(wù néng yí),意思是怎么能延续?
醉读《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五、六(完)
醉读《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五、六(完)醉读《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五文/驭风【原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索隐自此已下,虽论伯夷得夫子而名彰,颜回附骥尾而行著,盖亦欲微见己之著撰不已,亦是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故引贾子“贪夫徇财,烈士徇名”是也。
又引“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者,言物各以类相求。
故太史公言己亦是操行廉直而不用於代,卒陷非罪,与伯夷相类,故寄此而发论也。
□正义君子疾没世後惧名堙灭而不称,若夷、齐、颜回絜行立名,後代称述,亦太史公欲渐见己立名著述之美也。
贾子曰:索隐贾子,贾谊也。
谊作鵩鸟赋云然,故太史公引之而称“贾子”也。
“贪夫徇财,□正义徇,才迅反。
徇,求也。
瓚云:“以身从物曰徇。
”烈士徇名,夸者死权,○索隐言贪权势以矜夸者,至死不休,故云“死权”也。
众庶冯生。
”○索隐冯者,恃也,音凭。
言众庶之情,盖恃矜其生也。
邹诞本作“每生”。
每者,冒也,即贪冒之义。
□正义太史公引贾子譬作史记,若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乃成其史记。
“同明相照,○索隐已下并易系辞文也。
同类相求。
”□正义天欲雨而柱礎润,谓同德者相应。
“云从龙,风从虎,◇集解王肃曰:“龙举而景云属,虎啸而谷风兴。
”张璠曰:“犹言龙从云,虎从风也。
”圣人作而万物睹。
”◇集解马融曰:“作,起也。
”○索隐按:又引此句者,谓圣人起而居位,则万物之情皆得睹见,故己今日又得著书言世情之轻重也。
□正义此有识也。
圣人有养生之德,万物有长育之情,故相感应也。
此以上至“同明相照”是周易乾象辞也。
太史公引此等相感者,欲见述作之意,令万物有睹也。
孔子殁後五百岁而己当之,故作史记,使万物见睹之也。
太史公序传云:“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名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作述六经云:“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於变。
礼经纪人伦,故长於行。
伯夷列传
太公说:“他们是两位义士啊!”扶着他们离 开了。武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 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可耻的 事,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 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 到了由于饥饿而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 辞说:“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新 暴力来取代旧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 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互相禅让,圣人很快消 逝,我辈今日到哪里去?啊,别啦,永别啦! 命运不济令人哀伤!”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中。 从这些记载来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 怨呢?
阅读提示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 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 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 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书籍 学习之人
掌管所司之职 务 以之为耻
商纣暴政 尊崇,归 以之 引起兵戈 附 为耻 之乱 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以新暴力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更换旧暴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力
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 命运不 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 济 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 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 观之,怨邪非邪? 很快消逝 往
名作动,用武器杀 死
Hale Waihona Puke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人家旧日的过错,因 此怨恨就少。”“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又有什么 可怨恨的呢?”我对伯夷兄弟的用心(不食周食) 深感悲痛,但看到那些逸诗又(不免对孔子说的话) 感到诧异。他们的传记说道:伯夷、叔齐是孤竹君 的两个儿子。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到了父亲去 世以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 的遗命啊!”于是便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 走。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这时, 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关心老人,抚养老人,便 一起去归附他。等到达那里,西伯昌已去世了。武 王用车载着西伯的木制牌位,率军东进去征伐商纣。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谏阻道:“父亲死了却 不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 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做仁德 吗?”周王左右的人准备杀掉他们。
史记051 伯夷列传第一.pdf
伯夷列传第一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史记》第六十一章儒林列传
《史记》第六十一章儒林列传太史公说:我阅读有关教育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时,不禁放下书本慨叹说:唉!周王室衰微了,《关睢》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废,诸侯恣意横行,政令由强大的诸侯国发布。
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弛废而霸道兴起,于是编定《诗》、《书》,整修礼仪音乐。
当他到齐国听到美妙的《韶》乐,竟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美味。
他从卫国返回鲁国后,开始校正音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
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因而孔子周游列国见过七十几位国君而无知遇。
慨叹说“:若有人肯用我,只需一年就可治理好国政了。
”当他闻知鲁国西郊有人猎获了麒麟,就哀叹说:“我的治国之道无用了。
”于是他以鲁国已有的历史记载撰写《春秋》,用它来充当天子的王法,文辞精深而寓意丰博,后代学者很多人都传录它。
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多名好学生四散去诸侯国交游。
有的当了国君的老师或卿相一类大官,有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隐居避世。
子路在卫国做官,子张在陈国做官,澹台子羽住在楚国,子夏在西河教授,子贡终老于齐。
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矨等,都曾受业于子夏,然后当了国君的老师。
那时只有魏文侯最虚心求教于儒学,后儒学渐衰颓直到秦始皇时遭到灭顶之灾。
战国时,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受到排挤,但在齐、鲁一带,学习研究它的人,独不废弃。
在齐威王、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卿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孔子的事业,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到秦末,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六艺从此残缺。
陈涉自立为王时,鲁地儒生们携带孔子家传的礼器去投奔他。
于是孔甲当了陈涉的博士,最终和陈涉同死。
陈涉以一普通百姓,驱使戍边的乌合之众,月内就称王于楚地,不足半年又灭亡。
他的事业根基非常浅薄,而体面的士大夫们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归顺向他称臣,是什么原因?因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书籍学业,迫使他们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愤恨。
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军包围鲁国时,鲁中的儒生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弦歌之声不绝,这难道不是古圣人遗风教化,深爱礼乐的国家吗?所以孔子出游到陈国后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乡里的青年,志向高远,文采锦绣,我不知如何教导他们才好。
《七十列传·伯夷列传》全文
《七十列传·伯夷列传》全文《伯夷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该篇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十列传·伯夷列传》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七十列传·伯夷列传译注作者:司马迁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於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後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於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於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適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於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後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醉读《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一
醉读《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一展开全文文/驭风说明:○索隐列传者,谓叙列入臣事迹,令可传於後世,故曰列传。
□正义其人行迹可序列,故云列传。
一【原文】: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艺。
诗书虽缺,○索隐按:孔子系家称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删三百五篇为诗,今亡五篇。
又书纬称孔子求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三百三十篇,乃删以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
今百篇之内见亡四十二篇,是诗书又有缺亡者也。
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索隐按:尚书有尧典、舜典、大禹谟mó,备言虞夏禅让之事,故云“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於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正义舜禹皆典职事二十馀年,然後践帝位。
功用既兴,然後授政。
示天下重器,○索隐言天下者是王者之重器,故庄子云“天下大器”是也。
则大器亦重器也。
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於许由,□正义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
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於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
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於颍水滨。
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
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
污吾犊口。
’牵犊上流饮之。
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
”在洛州阳城县南十三里。
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索隐按:“说者”谓诸子杂记也。
然尧让於许由,及夏时有卞随、务光等,殷汤让之天下,并不受而逃,事具庄周让王篇。
□正义经史唯称伯夷、叔齐,不及许由、卞随、务光者,不少概见,何以哉?故言“何以称焉”,为不称说之也。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索隐盖杨恽、东方朔见其文称“余”,而加“太史公曰”也。
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索隐谓太史公闻庄周所说许由、务光等。
义至高,○索隐谓尧让天下於许由,由遂逃箕山,洗耳於颍水;卞随自投於桐水;务光负石自沈於卢水:是义至高。
《史记·伯夷列传》
《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伯夷列传》原文、译文及赏析
《伯夷列传》原文、译文及赏析《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伯夷列传》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伯夷列传两汉:司马迁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史记·伯夷列传》
文章借助夷、齐善行,和所谓暴戾凶残、横行天 下的盗跖做比照;以操行不轨,违法犯禁的人和审慎 小心、有崇高正义感的人做比照,指出恶者安逸享乐, 富裕优厚,累世不绝;而善者遭遇的灾祸却不可胜数。 从而抒发了天道与人事相违背的现实,有力地抨击了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赏善罚恶的 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充分表现了作者无神论 的观点。
《史记·伯 夷列传》
读史述·九章·夷齐 【晋】陶渊明
二子让国,相将海隅。
天人革命,绝景穷居。
采薇高歌,慨想黄虞。
贞风凌俗,爰感懦夫。
在陶渊明笔下,对于先贤充满崇敬、仰慕 之情。先贤“夷齐”又是指谁?为什么他们会 被后世当做抱朴守志的典范?
让我们今天走进“夷齐”,重新解读其传 记人生。
《史记·伯夷列传》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0 日星期 四上午 3时9分 11秒03 :09:112 0.12.10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上午 3时9分 20.12.1 003:09 December 10, 20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0日 星期四 3时9分 11秒03 :09:111 0 December 2020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 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 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①往归焉。”及至,西 伯卒,武王载木主②,号为文王,东伐纣。
注: ①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 ②木主: 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注: ①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②义不食 周粟: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 ③及饿且死:到了由于饥饿而将死的时候。且,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