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章】煤粉控制粒度分布的意义及煤粉测试方法浅析

合集下载

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

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

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粉煤灰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废弃物,在建筑材料、混凝土和道路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粉煤灰的细度是影响其工程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其细度进行准确的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粉煤灰细度试验的方法,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1. 试验原理。

粉煤灰细度试验是通过对粉煤灰颗粒的大小进行分析,以确定其细度分布情况。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筛分法和气流筛分法。

筛分法是将粉煤灰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通过的粉煤灰质量与总质量的比例来确定不同粒径的粉煤灰含量。

气流筛分法则是利用气流对粉煤灰进行分级,通过对气流速度和粉煤灰颗粒的沉降速度进行分析,来确定粉煤灰的细度分布。

2. 试验步骤。

(1)样品制备,从原料中取得粉煤灰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制备工作,如研磨、干燥等。

(2)筛分试验,将制备好的粉煤灰样品通过一系列标准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通过的粉煤灰质量与总质量的比例来确定不同粒径的粉煤灰含量。

(3)气流筛分试验,利用气流筛分仪对粉煤灰进行气流筛分试验,通过对气流速度和粉煤灰颗粒的沉降速度进行分析,来确定粉煤灰的细度分布。

(4)数据分析,根据试验结果,绘制粉煤灰的细度分布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粉煤灰的平均粒径、最大粒径、最小粒径等参数。

3. 注意事项。

(1)样品制备时应注意避免粉煤灰颗粒的破碎和团聚,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进行筛分试验时,应选择合适的筛网孔径,以确保能够有效地分离粉煤灰颗粒。

(3)在进行气流筛分试验时,应根据粉煤灰样品的性质和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气流速度和分级时间。

(4)在数据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4. 结论。

粉煤灰的细度是影响其工程性能的重要指标,准确的细度测试是保证粉煤灰质量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粉煤灰细度试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试验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同时,也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完善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为粉煤灰的合理利用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精品文章】粒度测试中的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问题初探

【精品文章】粒度测试中的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问题初探

粒度测试中的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问题初探
使用粒度仪测试超细粉体过程中,有一个不太好定性的问题,那就是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问题。

对于多数粉体颗粒,它有一定的大小,广义角度看单个颗粒是一个个体。

但是从严谨角度说它依然是个可再分的由更小颗粒组成的群体。

这时候问题就产生了,我们对颗粒进行粒度分析时,到底是希望测试粉体被分散到什么程度时的粒度分布呢?举个例子:纳米硫酸钡和纳米碳酸钙粉体,电镜拍摄的照片显示,单晶颗粒都在几十或者几百纳米级别,但是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通常是微米级别的粒度分布,相差一个数量级。

是激光粒度仪错了吗?其实不是。

 纳米碳酸钙电镜图片
 纳米材料的表面能极大,化学法生产的纳米硫酸钡和碳酸钙,只是在化学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晶体是纳米级的。

由于硫酸钡和碳酸钙的纳米晶体表面能很大,这些晶体通常会几颗或者几十颗的团聚在一起,成为难以分散开的微米级颗粒。

这类粉体,由于晶体颗粒已经达到纳米级别,虽然团聚体是微米级或者亚微米级的,但依然被称为纳米材料。

超细碳酸钙国标GB/T 19690-2004中,提出了一次粒径和团聚指数的说法。

规定碳酸钙结晶体粒径d(一次粒径)采用电镜测量或者XRD线宽化法测量。

晶体团聚体的平均粒径D则规定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

团聚指数T=D/d。

 有了纳米碳酸钙的实例后,再回过头来讨论的是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概念。

坦白的说,颗粒学界并未就两种粒径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

只能从应用角度去讨论这两种粒径的区别。

简单的说,二次粒径就是一次粒径颗粒的团聚体的粒径。

这时,团聚体的团聚力量强弱是关键因素。

举两个比较。

煤粉粒度对高炉的影响分析

煤粉粒度对高炉的影响分析

煤粉粒度对高炉的影响分析摘要:在炼铁的过程中,其中一种突出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就是高炉喷吹煤粉工艺。

但是煤粉粒度往往会对高炉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为此本文在观点探讨的过程中围绕煤粉粒度对高炉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观点的阐释和分析,促使我们在进行高炉炼铁的过程中,能够出色进行煤粉粒度的把控,尽可能提升高炉炼铁的收益。

关键词:煤粉粒度;高炉;影响分析;评估对于高炉炼铁而言,其中一种突出的工艺创新就是高炉喷吹煤粉工艺。

通过高炉喷煤技术的引入能够促使在高炉炼铁的过程中,获取更为出色的炼铁效益,同时尽可能优化高炉炼铁的收益,并能有效进行炉况的调剂,确保高炉始终可以实现稳定的运行。

为实现高产低耗目标,这些年在高炉炼铁的实现上,始终十分关注技术的优化和创新,不断进行提升煤比途径的探寻。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专家以及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引入了诸如富氧鼓风、提高热风温度、脱湿鼓风等系列优化措施。

但是在进行具体的生产实现上,由于煤粉成分的差异,往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喷煤比产生不同的影响。

而且由于原煤种类以及成分差异,导致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为合理进行原煤的筛选,在工作的实现上必须要进行磨机分离器角度的合理调整,确保能够在高炉炼铁的过程中,获取的煤粉始终有合适的成分和粒度。

唯有如此,才能够充分确保原煤燃烧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煤粉制造过程中的吨煤耗费情况,尽可能提升冶炼的效果,确保生产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这些方式的引入也可以有效降低制煤的成本耗费。

一、煤粉粒度对冶炼性能的影响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视角来说,这些年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提升,在行业内部,煤比喷吹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高炉内煤粉一般不具备较好的燃尽率。

由于有较多未燃煤粉的存在,其在高炉内不断的累积,会导致高炉料柱在长时间使用背景下不具备较好的透气性,同时也会对煤气分布产生负面、消极影响。

结合煤种差异,会导致系统在对喷煤系统煤粉粒度的界定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煤粉的品质指标

煤粉的品质指标

煤粉的品质指标引言煤粉是一种常见的固体燃料,广泛应用于发电、工业生产和民生供暖等领域。

其品质指标的合理评估和控制对于利用煤炭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煤粉的主要品质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提高煤粉品质的方法。

品质指标1. 粒度分布粒度分布是指煤粉中各个粉末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合理的粒度分布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常用的煤粉粒度分布指标有平均粒径、粉末比表面积和筛余量等。

其中平均粒径可用于表征粉末的粗细程度,粉末比表面积反映了粉末表面活性,筛余量可以反映煤粉的杂质含量。

2. 水分含量煤粉中的水分含量对于煤粉的燃烧性能和携带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较高的水分含量会增加煤粉的携带成本,并降低煤粉的燃烧效率。

因此,合理控制煤粉的水分含量是提高煤粉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3. 灰分含量煤粉中的灰分含量是煤炭燃烧后残留的无机物质的重量百分比。

较高的灰分含量会增加煤粉的燃烧温度和磨损程度,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控制煤粉的灰分含量对于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4. 硫分含量煤粉中的硫分含量是指煤炭中硫元素的重量百分比。

高硫煤燃烧会产生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加速设备的腐蚀。

因此,减少煤粉中的硫分含量可以提高煤粉的环境友好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5. 发热量煤粉的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粉燃烧后所释放的热量。

发热量是煤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煤粉的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果。

影响因素1. 煤质煤质是指煤炭中的固定碳、挥发分、灰分和水分等的含量和性质。

不同煤质的煤炭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化学成分,直接影响煤粉的品质。

优质的煤炭具有较高的固定碳含量、较低的挥发分和灰分含量,以及合理的水分含量。

2. 磨煤系统磨煤系统对煤粉的品质具有直接影响。

磨煤设备的性能和磨煤工艺的参数设置会对煤粉的粒度分布和水分含量等品质指标产生影响。

3. 控制措施控制煤粉品质的有效措施包括煤炭预处理、磨煤工艺的优化和煤粉燃烧过程的控制等。

粉体粒度分析及测量

粉体粒度分析及测量
原理
电感应法利用电场对粉体颗粒的感应作用, 通过测量颗粒通过电场时引起的电信号变 化来计算其粒径大小。
优点
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无需使用任何液体。
应用
电感应法适用于测量导电性较好的粉体, 如金属粉末、炭黑等。
缺点
设备成本较高,且对非导电性粉体不适用。
03
粉体粒度测量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产控制
通过测量粉体粒度,可以控制生 产过程中的原料配比、工艺参数 和产品质量,确保生产的稳定性
天然粉体如土壤、沙子等,人 造粉体如水泥、颜料、食品等。
粒度分析的意义
了解粉体的粒度分布
提高生产效率
粒度分布是粉体的一个重要特性,影 响粉体的性能和应用。
了解粉体粒度分布有助于优化生产工 艺,提高生产效率。
控制产品质量
通过对粒度的控制,可以调整产品的 性能,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粒度分析的方法
筛分法
和一致性。
优化工艺
了解粉体粒度的分布和特性,有助 于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 降低能耗。
混合与分散
在粉体加工过程中,粒度的测量有 助于评估粉体的混合和分散效果, 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
粉体粒度测量在材料科学领域中 用于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如光、电、磁等性质与粒度的关
粉体粒度分析及测量
• 粉体粒度分析简介 • 粉体粒度测量技术 • 粉体粒度测量应用 • 粉体粒度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 粉体粒度测量中的问题与挑战
目录
01
粉体粒度分析简介
粉体的定义与分类
粉体是由固体微粒组成的集合 体,通常指粒径在微米至毫米 范围内的非均匀混合物。
根据来源和用途,粉体可分为 天然粉体和人造粉体两大类。

粉煤灰细度标准

粉煤灰细度标准

粉煤灰细度标准粉煤灰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水泥、混凝土、砖瓦等建筑材料中。

而粉煤灰的细度对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粉煤灰细度标准成为了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粉煤灰细度的定义。

粉煤灰的细度是指其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通常用于描述粉煤灰中颗粒的粗细程度。

一般来说,粉煤灰的细度越高,其颗粒大小越均匀,对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性能影响也越小。

二、粉煤灰细度的测试方法。

目前,常用的粉煤灰细度测试方法主要有筛分法和气雾法两种。

筛分法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对粉煤灰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通过和滞留的粉煤灰质量来计算其细度。

而气雾法则是利用气雾比表面积仪来测试粉煤灰颗粒的比表面积,从而得到其细度指标。

三、粉煤灰细度标准的制定。

粉煤灰细度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粉煤灰的生产和应用,保证其质量稳定可靠。

目前,我国对于粉煤灰细度的标准主要包括GB/T 1596-2017《粉煤灰》和GB/T 1724-2009《水泥用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等。

这些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粉煤灰的细度进行了规定,包括了筛分法和气雾法两种测试方法,以及不同级别的细度要求。

四、粉煤灰细度标准的意义。

粉煤灰细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粉煤灰在工程中的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粉煤灰细度标准可以帮助生产企业掌握粉煤灰的质量特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其次,标准化的细度要求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最后,粉煤灰细度标准的执行可以促进粉煤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工程材料的利用效率。

五、粉煤灰细度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工程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粉煤灰细度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粉煤灰细度标准将更加注重对于细度测试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随着对于工程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粉煤灰细度标准也将更加注重对于细度指标的精细化和细化,以满足不同工程材料的需求。

六、结论。

浅谈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

浅谈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

210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部分,它的年收入正在逐年的增长。

煤炭行业是我国社会不断进步,提升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并且使我国成为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经济大国,但是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中国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合理的开采煤炭资源。

有控制好开采的数量,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煤炭事业的发展。

但是开采后的煤炭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些杂质,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 煤炭粒度的基本概念当我们对煤炭进行碾碎之后,因为煤炭自身的特性存在差异,它会有很多的表现形式。

粒度就是这些不同颗粒的大小。

它可以包含所有的颗粒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

当我们在进行对煤炭粒度的确认时,可以将其中的一颗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来进行单独的运算,也可以把多个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总体计算。

当我们在研究球形的颗粒时应该要把球形的直径当做颗粒的粒径,并且要把球径粒度的概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当我们表示颗粒群的粒度时,要利用规定的材料来进对其进行筛选,并把筛选出来的颗粒利用相关的公式来进行,并且把它转化成百分率计算完成后要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确定颗粒群的整体粒度是多少。

2 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我国煤炭企业虽然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我国的煤炭资源有限,并且它不能再生。

在开采时,我们必须要遵守国家的规定,要控制开采的数量,同时我们也要保证煤炭质量。

我们要对煤炭进行洗选加工来提高对煤炭的利用率,保证以较少的煤炭能够创造出较大的经济价值。

因此,当我们对煤炭进行加工时,必须要采用高科技,提高煤炭洗选技术。

在洗选时使用技术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2.1 重视质量当我们开采煤炭是必须要采取措施来提升煤炭的质量。

如果我们没有采取措施,就可能对相关的生产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会影响中国整个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影响中国煤炭事业的发展。

因此,当我们在进行洗煤工作的目的就是能够除掉煤矿中存在的杂质来提高煤炭的质量。

超细煤粉粒度对煤质分析特性的影响

超细煤粉粒度对煤质分析特性的影响

超细煤粉粒度对煤质分析特性的影响摘要:对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本文主要针对不同粒度的超细煤粉进行了粒度粉细和煤质分析测定,研究了超细煤粉的煤质分析特性随粒度的变化规律。

对超细煤粉的工业分析表明,水分含量基本不随煤粉粒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煤粉颗粒粒度的减小,灰分含量增大,挥发分含量减小。

对超细煤粉的元素分析表明,由于煤粉偏析,随着煤粉颗粒粒度的减小,C,H和N含量降低,O和S含量增大。

关键词:超细煤粉;粒度;煤质分析引言煤质分析是指为了了解煤的结构、组成以及性质,采用化学的或者是物理的方法对样品煤进行测试以及研究的过程。

煤的工业分析是煤质化验中的常规项目,它主要包括对煤的水分、灰分、可磨性以及挥发分等的测定,还包括对煤中的固定碳进行计算等。

虽然煤炭检验标准GB212—91对煤质分析的整个过程都有详细的描述,但是由于分析环境、样品煤的粒度、操作中的人为因素或者是分析系统的误差等,都有可能对煤质分析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分析这些因素对煤质分析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度,对提高用煤的质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超细煤粉的定义煤岩学认为,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不同的显微组分组成。

这些不同的显微组分导致了煤在外表形态、光学性质及显微结构上的差异。

随着煤样粒径的变化,煤的组成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造成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燃烧特性的不同。

煤粉的物理结构是决定煤粉颗粒中质量、热量传递速率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的着火、燃烧及燃尽等特性。

煤粉的物理结构参量主要包括颗粒粒度、几何形状、颗粒密度、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隙结构等。

其中颗粒粒度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物理参数,它对煤粉颗粒的几何形状、颗粒密度、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隙结构等有重大影响。

从而影响热解、燃烧等特性超细粉体的颗粒分布范围很宽,一般采用特征粒度来表征。

目前对于超细煤粉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有些学者一也将粒径小于常规煤粉粒径的煤粉视为超细或微细煤粉。

煤粉燃烧器的颗粒物控制技术研究

煤粉燃烧器的颗粒物控制技术研究

煤粉燃烧器的颗粒物控制技术研究煤粉燃烧器是目前最常用的燃烧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煤粉锅炉、工业炉等领域。

然而,煤粉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煤粉燃烧器的颗粒物控制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

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煤粉的燃烧和燃烧产物的后处理过程。

燃烧时,煤粉中的碳、氮、硫等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燃烧产物,同时伴随着颗粒物的生成。

颗粒物的组成主要包括炭黑、粉尘、飞灰等,并且其粒径范围广泛,从纳米到微米级别都有分布。

这些颗粒物不仅能够直接对大气造成污染,还会导致细颗粒物悬浮于空气中,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为了控制煤粉燃烧器的颗粒物排放,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技术和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颗粒物捕集器进行拦截和分离。

例如,电除尘器是一种利用静电原理将带电颗粒物捕集在电极上的设备,通过改变电场强度和几何形状,即可实现颗粒物的有效捕集。

此外,还有布袋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技术,通过过滤和洗涤等方式去除颗粒物。

除了颗粒物捕集器,还有一些其他的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煤粉燃烧器的颗粒物控制中。

一种重要的技术是燃烧调整。

通过改变燃烧器内的燃烧条件和参数,如氧气浓度、温度、燃烧速率等,可以控制煤粉的燃烧反应过程,减少颗粒物生成。

此外,调整燃烧器内的流动场也是有效的手段,通过优化煤粉在燃烧器内的分布和运动,可以减少颗粒物的形成。

另外,煤粉的预处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在燃烧前对煤粉进行预处理,如干燥、粉碎、筛分等操作,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并减少颗粒物的生成。

其中,干燥技术是关键的环节之一,通过将煤粉中的水分蒸发,可以提高煤粉的可燃性,减少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含量,从而降低颗粒物的生成。

除了上述技术,还有一些辅助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煤粉燃烧器的颗粒物控制中。

例如,颗粒物的后处理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化学吸附剂或催化剂对燃烧产物进行处理,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粉料输送管道的优化设计、废气流动分析等技术也可以提高颗粒物控制的效果。

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与措施

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与措施

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与措施摘要:煤炭是我国一项重要资源,我国对于煤炭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随着资源的开采,煤炭资源逐渐减少。

所以在使用煤炭过程中需要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同时不断优化煤炭加工技术。

在洗选煤炭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清除煤炭中的杂质,提高煤炭质量。

保障煤炭能够满足各个企业的需求。

因此本文针对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煤炭洗选加工;粒度控制;技术标准煤炭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煤炭行业的年收入在逐渐增长。

我国煤炭行业不断发展,提高了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但是煤炭资源不可再生,我国必须对煤炭资源进行合理开采,合理控制开采数量,从而推动煤炭行业的发展。

一、煤炭粒度的概念煤炭本身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煤炭有多种表现形式。

所谓煤炭粒度指的就是煤炭不同颗粒的大小。

在确认煤炭粒度时,可以对其中一颗进行研究,也可以讲多个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对颗粒群的粒度进行表达时,需要选择规定的材料对颗粒进行筛选,然后将所筛选出的颗粒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转化成百分率,以此来确定煤炭的整体粒度。

二、粒度控制的重要意义粒度控制可以保障煤炭洗选工作的顺利实施。

可以将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指的是在井下对煤炭进行开采,此时开采出的煤炭是原石,大部分的粒度都会超过300mm,由工作人员应用粉碎机尽可能的减小粒度大小[1]。

第二阶段是将煤炭放入到缓冲仓当中对煤炭进行洗选,然后对煤炭进行筛选,对所筛选出的煤炭二次破碎并实施加工工作。

粒度控制能够提高煤炭产品质量,使达到商品煤的需求。

不同的用户对于煤炭的粒度需求也各不相同。

如果企业当中所应用的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业,那么对于煤炭粒度的要求较高,需要保障煤炭粒度在8mm至13mm范围内,如果煤炭粒度太大,会使锅炉的运转效率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锅炉无法正常运行。

通过对煤炭粒度的控制能够使煤炭粒度有效减小,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煤的粒度检测方法

煤的粒度检测方法

煤的粒度检测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煤的机械筛分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一系列筛网来分离和分类颗粒不同大小的煤炭。

首先将要检测的煤炭样本加入最大筛网上,并通过机械振动使煤炭颗粒逐渐通过较小的筛网,最终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

然后根据每个筛网中留下的煤炭的质量或质量比例,计算出不同粒径范围的煤炭的颗粒分布情况。

第二种方法是煤的显微镜观察法。

该方法需要将煤炭样本切割成极薄的薄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煤炭中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通常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通过观察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可以对煤炭的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第三种方法是煤的图像处理法。

该方法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煤炭样本的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得煤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常见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边缘检测、灰度计算和形态学运算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煤炭颗粒的粒度数据。

第四种方法是煤的激光粒度分析法。

该方法使用激光光束通过煤炭样本,根据光的散射和折射特性来测量煤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激光粒度分析仪通常由激光发射器、散射器、接收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通过测量光的散射强度和角度分布来得到煤炭颗粒的粒度数据。

此外,还可以使用粒度仪、显微镜配合图像处理软件等其他方法进行煤的粒度检测。

粒度仪是一种专门的实验设备,可以根据煤炭的颗粒形态和分布情况,分析和测量煤炭的粒度;而显微镜配合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显微观察得到的煤炭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得到粒度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煤的粒度检测。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合理选择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粒度相关解释

粒度相关解释

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5、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6、粒径和等效粒径: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粒度,煤炭,过程]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粒度的控制问题

[粒度,煤炭,过程]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粒度的控制问题

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粒度的控制问题摘要:近几年,随着矿井延伸断层增多以及洗煤方式的不断变化,在生产和洗煤过程中都出现了粒度问题,有些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洗煤工作,本文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煤炭颗粒控制的必须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煤炭洗选;加工;颗粒控制随着矿井及选煤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洗选煤种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在选煤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关于煤炭的粒度控制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有些甚至严重影响了选煤生产的正常运行。

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随着我国大气雾霾污染的严重,对煤炭的清洁也日益引起重视。

经过煤炭洗选,可以有效的去除煤炭中的杂质,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煤炭洗选还能够改变煤炭产业结构单一、质量低下的产业结构,对于煤炭行业逐渐向高质量、多级产业结构转变,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煤炭的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粒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商品煤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也对煤炭的销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粒度的概念,形成原因颗粒的概念:颗粒的大小,就是指煤炭被破碎之后,由大颗粒破碎成小颗粒,形成原因: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大小不一的颗粒的煤,并且随着运输和洗选加工粒度逐渐发生改变。

二、煤炭粒度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保证生产系统的的需要大粒度煤块和矸石会造成生产系统的堵塞,影响正常的煤炭开采和运输,为了保证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我们矿的破碎作业主要分两个粒度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井下工作面,原煤中大于300mm的大粒度煤块和矸石通过转载机配备的锤式破碎机破碎到300mm以下,第二个阶段是到井上进入动筛车间进行筛选破碎,先经过200mm的筛子,把大矸石和大煤块分离出来,大煤块通过人工捡出来进行破碎混入筛下物,大矸石用排矸皮带运送到矸石山。

筛下物再经过50mm的筛子,筛上物进入跳汰机把煤和矸石分离出来,煤块进行破碎混入筛下物,矸石用排矸皮带运送到矸石山。

煤粉燃烧灰粒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煤粉燃烧灰粒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煤粉燃烧灰粒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煤粉燃烧灰粒径是研究煤粉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煤粉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能源利用方式,通过将煤炭粉末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以供工业和生活使用。

然而,煤粉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灰渣,这些灰渣中的颗粒物有不同的粒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灰粒径是指煤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颗粒的直径大小。

通常情况下,灰渣颗粒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粒径范围,如粉尘、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灰粒径的大小与燃烧过程中的煤粉特性、燃烧条件以及排放控制设备等因素有关。

测量灰粒径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给出灰粒径的分布情况和平均粒径值,为煤粉燃烧的控制和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了解灰粒径对煤粉燃烧过程和环境影响的研究对于改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煤粉燃烧过程中灰粒径的调控,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烧排放中的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对煤粉燃烧灰粒径进行综述,介绍煤粉燃烧过程中灰粒径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其对燃烧过程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将探讨灰粒径的应用和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对煤粉燃烧灰粒径的概述,介绍了煤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分及其颗粒的特性。

同时,还说明了文章的目的,即探讨煤粉燃烧对灰粒径的影响以及灰粒径的应用和意义。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小节:煤粉燃烧过程和灰粒径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在煤粉燃烧过程的部分,将详细介绍煤粉燃烧的基本原理以及煤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分,包括灰分的成分、形成机理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同时,将分析煤粉燃烧对灰粒径的影响因素,如煤质、燃烧工况等。

此外,还将介绍相关的实验方法和设备,用于分析灰分中的颗粒大小和分布。

灰粒径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的部分将详细介绍灰粒径的定义和相关的测量方法。

粉末粒度分析方法

粉末粒度分析方法

粉末粒度分析方法0背景介绍粉末粒度作为粉末性能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对粉末冶金材料性能及其制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粉末粒度的测定是粉末冶金生产中检验粉末质量以及调节和控制工艺过程的重要依据。

粉末颗粒形状的复杂性和粒度范围的扩大,特别是超细粉末的应用使得准确而方便的的定粒度变得很困难。

1粉末粒度与粒度分布1.1粒度和粒度组成粉末粒度也称颗粒粒度,指颗粒占据空间的尺度,通常用mm或um表示。

对于一个球形颗粒,粒度是单一的参数:直径D。

然而,随之颗粒形状的复杂,近使用一个参数是不能表示粉末颗粒的尺寸,需要的粒度参数也增加。

对于以个形状不规则的颗粒,粉末尺寸可以用投影高度H(任意)、最大长度M、水平宽度W、相等体积球的直径或具有相等表面积球的直径D来表达。

这些表示颗粒粒径的方法称为等效粒径。

表1为用不同等效粒径来表示某一不规则粉末颗粒的粒度。

由于组成粉末的无数颗粒一般粒径不同,故又用具有不同粒径的颗粒占全部粉末的百分含量表示粉末的粒度组成,又称粒度分布。

但是通常所说的粉末粒度包含粉末平均粒度的意义,也就是粉末的某种统计性平均粒径。

1.2粒度基准用长、宽、高三维尺寸的某种平均值来度量,称为几何学粒径。

由于测量颗粒的几何尺寸非常麻烦,计算几何学平均径也较繁琐,因此又有通过测定粉末的沉降速度、比表面积、光波衍射或散射等性质,而用当量或名义直径表示粒度的方法。

可以采用下面四种粒径基准。

1)几何学粒径d g:用显微镜按投影几何学原理测得的粒径称投影径。

2)当量粒径d c:利用沉降法、离心法或水力学方法(风筛法、水簸法)测得的粉末粒度,称为当量粒径。

当量粒径中有一种斯托克斯径,其物理意义是与被测粉末具有相同沉降速度且服从斯托克斯定律的同质球形粒子的直径。

由于粉末的实际沉降速度还受颗粒形状和表面状态的影响,故形状复杂、表面粗糙的粉末,其斯托克斯径总是比按体积计算的几何学名义径小。

3)比表面积粒径d sP:利用吸附法、透过法和润湿热法测定粉末的比表面,再换算成具有相同比表面值的均匀球形颗粒的直径,称为比表面积径,d sP=6S v。

煤粉燃烧器的煤粉粒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煤粉燃烧器的煤粉粒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煤粉燃烧器的煤粉粒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近年来,煤粉燃烧技术在能源利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煤粉燃烧器作为燃烧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煤粉粒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分析煤粉粒度对煤粉燃烧器燃烧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优化煤粉粒度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

首先,煤粉粒度对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适当的煤粉粒度可以确保煤粉在燃烧过程中充分混合、均匀燃烧,减少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和积灰现象。

当煤粉粒度过细时,容易导致粉尘爆炸、火焰不稳定等问题;而煤粉粒度过大则会影响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和燃烧稳定性。

因此,选择适当的煤粉粒度是保证燃烧器正常运行和燃烧效率的重要因素。

其次,煤粉粒度对煤粉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和热负荷能力也有显著影响。

较粗的煤粉粒度利于燃烧空气的混合和进一步燃烧,从而提高燃烧效率;而较细的煤粉粒度则能增加燃料表面积,使燃料与氧气更充分接触,提高燃烧速度。

因此,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选择适当的煤粉粒度可以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热负荷能力。

此外,煤粉粒度还影响着煤粉燃烧过程中的NOx(氮氧化物)生成。

煤粉粒度过粗会导致反应区域减小,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减少;而煤粉粒度过细会增加燃料表面积,增加反应区域,使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增加。

因此,优化煤粉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煤粉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煤粉粒度以发挥煤粉燃烧器的最佳性能是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应根据煤粉燃烧器的类型和设计要求确定适宜的煤粉粒度范围。

一般而言,对于进口式煤粉燃烧器,煤粉粒度一般控制在70-200目之间;而对于直流式煤粉燃烧器,煤粉粒度一般控制在200-325目之间。

其次,应结合煤炭的特性和燃烧需求,选取合适的煤炭粒度分布,以确保煤粉燃烧稳定、高效。

除了选择合适的煤粉粒度,还可以通过煤粉粒度调节技术实现煤粉燃烧性能的优化。

传统的煤粉粒度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磨煤机调整、煤粉分级和粉煤机旋转速率的调节等方法。

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分析_1

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分析_1

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1T06:53:42.74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3期作者:李香乔[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重点介绍了多种可靠的粒度控制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克服现有煤炭选洗加工过程中粒度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而且具有多种特有的优势以及优点。

李香乔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最为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煤炭开采生产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在煤炭的洗选加工过程中,要对其粒度指标给予有效控制,因为粒度与煤炭产品的标准性、合格性保持密切相关,同时还有可能影响后续的加工工作。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粒度控制问题,重点介绍了多种可靠的粒度控制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克服现有煤炭选洗加工过程中粒度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而且具有多种特有的优势以及优点。

关键词:煤炭洗选;加工过程;粒度控制;问题分析引言在我国,煤炭是应用极为广泛的能源之一,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极大。

当下,随着国家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升,煤炭产业的发展也大不如前。

因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对煤炭洗选加工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但是,该种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大,水平相对较低,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对此,为了可以从整体的角度上提升煤炭质量,应该加大对煤炭洗选加工技术的优化力度,结合现存的问题,科学制定解决办法。

1加强粒度控制的重要作用①保证商品煤的质量。

用户针对不同煤炭产品的粒度,会应用不同的情况中。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动力用煤的粒度有一般的要求,且可以过粉碎,且大部分选煤厂都有自身相应的磨碎、破碎环节。

在对煤粒度燃烧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工艺,其粒度要求一般在8毫米到13毫米之间。

对于燃烧粒度,不能过粉碎、也不要过大,否则会出现不存在流化层,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煤的粒度检测方法

煤的粒度检测方法

煤的粒度检测方法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粒度对于煤炭的燃烧效率、运输性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粒度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煤炭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炭粒度的意义和影响煤炭的粒度是指煤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煤炭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煤炭的燃烧效率和燃烧过程中的热值释放速率。

粒度过大会导致煤炭燃烧不充分,热值释放不完全,影响燃烧效率;粒度过小则会导致煤粉飞扬,易形成粉尘爆炸,同时也不利于燃烧过程中的气流调节和燃料供给。

因此,煤炭粒度的控制对于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确保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二、煤炭粒度的检测方法1. 机械筛分法机械筛分法是一种常用的煤炭粒度检测方法。

通过将煤样放置在筛网上,通过机械振动使煤样在不同大小的筛孔上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孔大小以及筛分后各个粒度的质量百分比来确定煤炭的粒度分布情况。

2. 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是一种直观且精确的煤炭粒度检测方法。

将煤样进行薄片制备后,利用显微镜观察煤样中的颗粒形状和大小,通过计数和测量来确定煤炭的粒度分布情况。

3. 激光粒度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法利用激光散射原理,通过测量煤样中散射光的强度和方向来确定煤炭的粒度分布情况。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非接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煤炭粒度检测。

4.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利用X射线经过煤样后的衍射效应来确定煤炭的晶体结构和粒度分布情况。

该方法具有高精度、无损、无污染等特点,适用于对煤炭粒度进行精细分析。

5. 散射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煤炭粒度检测方法。

通过测量煤样中散射光的强度和频率分布来确定煤炭的粒度分布情况。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非接触等特点,适用于在线监测和实时控制。

三、煤炭粒度检测的应用领域1. 煤炭燃烧过程控制通过对煤炭粒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调整煤粉的供给速率和燃烧条件,确保煤炭燃烧效率和热值释放速率的最大化。

2. 燃煤锅炉的优化运行煤炭粒度的控制对于燃煤锅炉的运行稳定性和燃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燃料电厂煤粉细度的测量方法

燃料电厂煤粉细度的测量方法

激光束
透射光
原理结构
Lambert-Beer 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光吸收基本定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2 ln( ) nD E ( , m , D )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 I0 4 A 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
时,与其吸光度、吸光物质 的浓度及吸收层厚度成正比 这里,n=NAL是测量区域内的颗粒数, A是测量光束的横截 面积,I是透射光强,I 0 是入射光强, 。 L是测量光束在测量区内的行
优点: •原理简单,测量方便 •可以相对准确的得到常用筛号下煤粉的细度, 进而计算出煤粉的平均直径(20μm—125μm) •可以客观评价煤粉磨制质量的好坏 缺点: • 耗时长 •分析结果滞后 •不能实时准确知道煤粉细度状况 •无法及时进行锅炉的相应调整
光脉动法
原理: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被测颗粒时.由于颗粒对光的 散射和吸收,透射光的光强将会衰减。
程,N是单位体积颗粒浓度,D是颗粒的平均粒径,E是消光系数.它 是入射光波长λ ,颗粒平均粒径D和颗粒相对折射率m的复杂函数。
可以证明进入测量区的煤粉颗粒数目满足泊松分布规律。此时, 透射光强I的时间序列均值 I 和它的方差△可用下列公式描述:
I=I0 e
2 2 0
t
(I ) I ( ) / N / A
74μ m 标准颗粒测量结果
2
76.7
1
67.1
3
74.3
4
70.2
5
68.4
6
76.3
数量浓度 (1/cm³ )
147
469
997
1220
2090
3690
表2
测量序号 平均粒径(μm) 1 9.3 151.5

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

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

实验四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简单的表格、绘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分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分法和沉积天平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I•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一(筛析法)一.目的意义筛分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分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本实验用筛分法测粉体粒度分布,本实验的目的:.1.了解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基本原理1 •测试方法概述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约100mm至20卩m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mn)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1cm长度上的孔数或1亦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若试样含水较多,颗粒凝聚性较强时则应当用湿法筛分(精度比干法筛分高),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时,最好使用湿法。

因为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另外,湿法可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湿法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

所以,湿法与干法均己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并列作用,作为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粉控制粒度分布的意义及煤粉测试方法浅析
火力发电厂的煤炭通常需要使用粉碎机将原煤进行粉碎,制成煤粉。

因为经过粉碎后的煤炭燃烧特性好,煤粉颗粒群越细易着火、燃烧完全,可减少不完全燃烧的损失。

此外,颗粒愈细,愈易于响应气流流动,炉内燃料分布均匀,燃烧稳定,利于调节炉内燃烧的不稳与火焰分布不均热损失小。

但将煤粉颗粒粉碎的越小,其粉碎过程中的耗电量增加,磨煤机内磨煤部件磨损增大(特别是球磨机),增加维护量。

同时,超细煤粉容易粉尘飞扬,导致的煤粉损失增大。

故一般煤炭粉碎要求粒度分布范围大多数为5-180微米之间,尽量让多数煤粉粒径集中在20~50um之间。

 早期,由于没有高性能的粒度检测设备,无法直接用煤粉的粒度分布指标来控制煤粉的粉碎质量指标。

因此提出了一个煤粉细度的指标参数,煤粉细度是使用一组标准筛对煤粉进行粗略的筛分测试获得的测量数据。

具体定义如下:
 煤粉的粗细程度用煤粉细度Rx表示,用一组由细金属丝编织的、具有小孔的筛子进行筛分测定。

X表示筛孔的内边宽度,Rx是将煤粉试样在孔径为x的筛子上筛分后,筛子上面的剩余量占筛分煤粉试样总量的百分数。

计算结果实质上是粗度,我国习惯用它表示细度。

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即
 式中a、b—留在筛子上和通过筛孔的煤粉质量
 筛分余量a越大,Rx就越大,则煤粉越粗。

目前,国内电厂采用的筛子规格及煤粉细度的表示方法如下表所示。

 通常进行煤粉的全筛分分析时,需用5只筛子叠在一起筛分,如一般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