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知道空气里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原理。
(3)能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这个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对实验现象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学习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所占体积分数。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分类。
【学习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误差分析。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提问:有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猜猜看,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呢?2.导语: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空气”。
3.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P26~P27的内容。
提出问题: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易操作,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讨论交流: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其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其缺点:实验所用时间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知识拓展:拉瓦锡不是最早发现氧气的科学家,发现氧气的科学家是舍勒和普利斯特里。
知识模块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原理提出问题:模拟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我们如何选择药品、仪器,设计装置进行实验呢?讨论交流:分析上述实验,讨论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做课本P27实验2-1。
课堂讨论1.上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哪些性质?(既不能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 2.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我们还可以设计出其他的装置图吗? 归纳总结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0.03%知识拓展: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比较稳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因地区和气候而异。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1 空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重点)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做法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演示实验】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
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问题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易操作,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
)讨论交流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1.实验一(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
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实验原理】汞+氧气氧化汞。
【实验结论】容器里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都是氮气。
2.实验二【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原理】氧化汞汞十氧气。
【实验结论】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3.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归纳总结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
缺点:实验时间的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说课稿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来自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的吴梦瑶,今天我说课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这一课题的第一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下面开始我的说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分析《空气》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物质的开端,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过渡:以上是我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学生情况。
二、说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常识性的了解,知道空气有体积,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知道动植物离开空气便不能生存等。
但从化学学习要求的角度看,学生仅仅知道这些科学常识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由于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全面认识会存在障碍。
教学力求避免过度重视过度拓展。
过渡:结合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于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对化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等。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通过辩论和交流来深入探讨问题。
4.创设情境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测和比较不同环境中空气的质量,让他们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3.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深入探讨和理解问题。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参与活动、交流互动、解决问题等过程,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分别介绍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如氮气的稳定性和保护作用,氧气的呼吸作用等。
3.空气污染及防治:介绍空气污染的成因,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以及防治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学习。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1/ 9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不活泼。
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这一性质。
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2.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过渡]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2/ 9[讨论](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结论](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该现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在氮气中燃烧)。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精品教案(2课时)

《空气》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2.掌握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结论。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初步形成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原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重点】空气组成的探究。
【教学难点】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用具】集气瓶、烧杯、双孔橡皮塞带导管、药匙、红磷、火柴【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资源】PPT、实验【教学过程】【思政教育】1/ 10初次备课二次备课【引入】(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本领高,动物植物都需要。
【探究释疑】(牛刀小试):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法国科学家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了空气是由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的结论二、演示【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要求:▪1、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2、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3、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2/ 10▪4、瓶底要加少量水,作用为降温及吸收有毒物质。
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实验结论:【经验之谈】在进行该实验时,为什么进入集气瓶的水少于1/5?1.2.3.在进行该实验时,为什么进入集气瓶的水大于1/5?◆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动作缓慢,导致一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可能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想一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还有没有其他装置?实验有何现象?空气的成份(体积分数):3/ 10三、混合物与纯净物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例如: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3.学生在思维发展上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对空气这类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实例和形象化教学手段。
2.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变化。
2.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数据、空气污染案例等,引起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空气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1.必做作业:
a.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空气的组成、性质、空气污染等知识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性质、变化等方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空气这一课题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b.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空气质量”的短文,字数在300-400字,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说课稿

4.最后讨论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监测和评估空气质量,以及空气质量对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来巩固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和用途等知识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我会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布置一份关于空气组成的思维导图作业,让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空气的用途及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2.教学难点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PPT和图表有助于信息的清晰传达和记忆,互动式白板则促进了师生的实时互动和反馈。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在实验操作中,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互相观察和讨论结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了解,以及对实验操作的初步掌握。然而,他们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以呼吸、燃烧等日常现象为情境,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空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这种情境创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同时,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探讨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空气质量。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的教学中,本案例以空气这一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质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学生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的理解。
3.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树立。
4.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
5.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在讲解知识点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3.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组分的含量及性质。
(2)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身边的物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对化学概念和理论可能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养成了一定的预习、听讲、复习的习惯,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2.提问式导入:向学生提问:“我们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但你们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实验导入:进行一个小实验,如“瓶子倒置实验”,让学生观察瓶子倒置后烛火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空气性质的好奇,进而导入新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案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是空气存在的有力证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相关知识。
二、推进新课[提出问题]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能否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归纳总结]方案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倒插入盛水的大烧杯中,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方案2:让一个塑料袋鼓起后系住袋口,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方案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过渡]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很多科学家都曾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阅读教材第26页相关内容,了解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投影展示](结合装置图对实验进行讲解)[归纳总结]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过渡]我们能否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用较为简单的方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演示]实验2-1(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 课时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 纯净物:
;
• 混合物:
。
2. 纯净物与混合物
象空气这样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 合物。(不能用具体的化学符号表示)
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氦气 等每一种物质都是纯净物。(纯净物可 以用具体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 氮气N2、氦气He、磷P、五氧化二磷P2O5 等。)
探究点一答案:
拉瓦锡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
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
空 实验步骤: 气 中 1,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氧 2,点燃红磷,迅速 气 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含 3,待集气瓶冷却到常 量 温时,打开止水夹。 的 测 定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 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②打开弹簧夹后,水 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 瓶内空间的1/5。
现象是
(2)小倩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将上升至 处(填“1”“2”“3”或“4”),但实际
测量结果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只写一条)
• 答案:(1)红磷继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2)不污染空气或操作简便或实验误差较 小 1 白磷量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观察。
三、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 1.拉瓦锡与空气成分的发现 •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法、实验现
象、反应表达式、结论 • 3.空气的成分 • 4.混合物与纯净物
●当堂检测
• 1.化学上研究任何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C)
• A、糖水
B、空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 2.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A)
1. 空气的组成
氮气78% 氧气21%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了解空气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体积分数。
(重点)
3.知道物质组成;明确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
物。(重点)
讲授新课
一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实验
观察与思考
为了搞清楚空气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研究,其 中最有名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实验。
思考:拉瓦锡是如何进行上述两个实验呢?通过上述两个实验, 拉瓦锡又得出了怎样结论?
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注意事项(误差分析) ①红磷要过量; ②装置必须密封;
③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④插入燃烧匙速度要快;
⑤弹簧夹要夹紧; ⑦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 ⑧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物 质代替。 ⑥塞塞子要迅速;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交流与讨论
图丙:对密闭容器内白磷加热,使 其燃烧,待燃烧结束,装置冷 却后,打开弹簧夹,根据注射 器活塞位置来确定测量值。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2.上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气体还有哪些成分?
成分 氮气N2 氧气O2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一
实验步骤 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 一部分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 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二 实验步骤 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 较小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 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 燃气体。
二 探究空气成分实验
观察与思考
实验用品 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精品教案(2课时)

——说明氧气的存在。
4)长时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氧气的存在。
教师: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的基础上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介绍拉瓦锡发现空气成分的实验。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拉瓦锡实验:汞+空气——红色粉末
汞+氧气——氧化汞
红色粉末——汞+氧气
讨论: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交流:可能是红磷不足,造成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没有遵照实验要求,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装置气密性不好,随着反应后瓶内气压逐渐变小,空气进入瓶中。
(对于水的体积超过1/5,学生猜想:装置气密性不好,反应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散到外界;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造成瓶内气体受热逸出。)
学习重、难点: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2、 学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提问: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学生可能的回答:
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
——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
——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初三年级、化学学科教案
课题:____课题1 空气 (第2课时)使用时间:_年月日
主备人:审核:化学备科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精品教案

《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生活实例,了解空气的组成。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1/ 8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精品课件

氮气 ( N2 )
78%
氧气 ( O2 )
21%
空 气
二氧化碳 ( CO2 )
0.03%
稀有气体(氦、氖、氩 、氪、氙等)
He Ne Ar Kr Xe 0.94%
其他气体杂质
0.03%
混合物与纯净物: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 而且的物质。
例如空气、海水、自来水、石灰水等各种溶液。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氧气 含量 测定
空气
主要 成分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其他
30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利沿用卡文迪许的放电方法从空气中除 去氧和氮;英国化学家拉姆塞(w. ramsay,1852—1916)把已经除掉co2、 h2o和o2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镁以吸收其中的 氮气,他们二人的实验都得到一些残余的 气体,经过多方面试验断定它是一种极不 活泼的新元素,定名为氩,原文是不活动 的意思。
氮气的用途:用于磁悬浮列 车、化工原料、食品充氮防 腐等
稀有气体的用途:用于飞艇、闪 光灯、液氮冷冻机、霓虹灯等
空气是 一种宝 贵的资 源
保护 空气
污染物 影响 防治措施
巧记口诀
空气成分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 百分体积要记清,莫要当成质量记; 还要注意防污染,环保意识要树立.
空气成分发展史
• 1774年普利斯特里利用一个直径为一英尺 的聚光镜来加热各种物质,看看它们是否 会分解放出气体,他还用汞槽来收集产生 的气体,以便研究它们的性质。那年8月1 日他如法加热汞煅灰(即氧化汞),发现 蜡烛在分解出的“空气”中燃烧,放出更 为光亮的火焰;他又将老鼠放在这种气体 中,发现老鼠比在同体积的寻常空气中活 的时间约长了4倍。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精品课件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不与红磷反应 • (2)如果实验中,打开弹簧夹后,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3)若将红磷换成蜡烛,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 (4)小辉建议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他提出可将细铁丝烧成螺旋状,在铁丝上缠一根火柴梗,缠火柴梗的目的是___ ,但小辉多次实验均失败,
______。(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3)常 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4)稀有气体又叫惰 性气体,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______。(5)的空气中约含有氧 气______,氮气______。
• 13.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2.了解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及其主要用途。 • 3.知道性质决定用途。 • 4.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课前预习】
• 1.2019年12月份以来,湖北陆续出现“新型肺炎”患者, 其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 疗急救的气体是( )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 2.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 B.石灰水 C.蒸馏水 D.食盐水 • 3.下列物质:①汽水 ②液氧 ③水泥砂浆 ④冰水混合物,
•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 直接关系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知识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学习。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一
1/ 7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新课导入】二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
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种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7
②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降温)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3)化学反应: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态P
2O
5
,使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进入集气
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5)成败关键
①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要充足;
③红磷点燃后插入集气瓶要迅速;
④要冷却至室温后方能打开弹簧夹。
(6)结论: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 7
(7)实验药品的要求:①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②生成物是固体或液体,不能是气体。
[讨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例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
是( C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红磷有剩余也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集气瓶内气体的减少会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集气瓶
解析:若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消耗尽集气瓶中全部的氧气,也就测不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有剩余,能保证氧气全部消耗尽,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C不正确;若装置漏气,外界空气将会进入集气瓶,导致集气瓶内减少的
4/ 7
气体偏少,进入水的体积将小于1/5,故B正确;因为装置密闭,若集气瓶内气体减少,瓶内压强会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水会流入集气瓶,D正确。
探究点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分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氧气:O
2、氮气:N
2
、红磷:P、五氧
化二磷:P
2O
5。
[举例]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质。
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例2】物质按照其组成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下列关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水和冰混合后为混合物
B.食盐水是纯净物
C.氮气和液氮混合后为纯净物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5/ 7
解析:同种物质组成纯净物,不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水和冰、氮气和液氮分别属于同种物质,食盐水中含食盐和水;洁净物不一定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仍含有多种气体。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达标练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B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 )
6/ 7
A.矿泉水
B.白酒
C.米醋
D.干冰
3.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让氧气尽量消耗完全,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还可推出氮气
难(填“难”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3)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