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一)
慢性肾小球肾炎如何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如何治疗作者:罗川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03期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变缓慢及预后差等特点,可能与急性肾炎迁延难愈、既往急性肾炎病史等因素有关。
患者患病后常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症状表现。
若疾病持续进展,患者出现慢性肾衰竭的风险较大,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本文主要介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治疗方法。
(一)严控血压波动慢性肾炎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保护机体靶器官。
慢性肾炎伴高血压群体可服用缬沙坦,可有效控制血压、蛋白尿排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肾脏。
(二)基础治疗患者发病时应卧床静养,避免过度活动引起肾缺血,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根据季节更替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或感冒,严禁使用肾毒性药物,多吃优质蛋白、维生素及膳食纤维,严格控制食物中磷的摄入,增加氨基酸的摄入。
(三)控制尿蛋白慢性肾炎患者发生尿蛋白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肾小球滤过增加等因素有关,且肾小球滤过障碍与蛋白尿有直接联系。
目前控制尿蛋白的常见药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
其中缬沙坦药物最常见,其属新型拮抗剂,可对血管紧张素生物活性产生控制,充分发挥降压效果。
用药期间联合阿托伐他汀,可直接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对肾小球硬化进展起到延缓作用。
(四)改善微循环目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要点为改善肾脏微循环,常见用药为前列地尔。
其药物机制为:对前列腺素E1进行外源性补充,扩张肾血管,减少蛋白尿,增加肾血流量。
慢性肾炎属“风水”“尿血”等范畴,病机为风邪、风湿等外邪乘虚而入,肺脾肾气化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引起此病,虚实夹杂、脏腑虚损。
根据辨证分型具体可分为四种:肺肾气血型(治疗以补肾活血、益气固表为主)、肝肾阴虚型(治疗以补肾活血、滋阴潜阳为主)、脾肾阳虚型(利水活血、温肾健脾为主)、气阴两虚型(以清热活血、益气养阴为主)。
中医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疗法。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一、慢性肾炎的定义慢性肾炎是一种逐渐发展并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的慢性炎症和肾间质的慢性病变。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生与肾经络的调节失衡、气血运行的不畅有关。
二、慢性肾炎的病因1.外感因素:感受寒湿、风邪等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过度饮酒,过食盐分等。
3.情志失调:长期情绪低落、抑郁、过度思虑等。
4.其他因素: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长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等。
三、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一)证候分类1.阳虚型:肾阳不足,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
2.阴虚型:肾阴亏损,主要表现为午后潮热、口干咽燥、夜尿增多等。
3.湿热型:湿热壅盛,主要表现为尿黄赤、口苦咽干、腰酸腿软等。
4.血瘀型:气血凝滞,主要表现为尿液混浊、舌紫黯、舌苔白腻等。
5.痰湿型:湿浊内蕴,主要表现为尿液混浊、腹胀便溏、头晕目眩等。
(二)辨证要点1.症状分析: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尿量增多或减少、尿频尿急、腹胀腹痛等。
2.舌诊:观察舌体的颜色、形态、苔质等,如舌质淡白、舌苔黄腻等。
3.脉诊: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判断脉象的弦细、滑数等特点。
(三)辨证分型1.肾阳虚证:证候特点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
2.肾阴虚证:证候特点为午后潮热、口干咽燥、夜尿增多等,治疗以滋阴养肾为主。
3.湿热蕴结证:证候特点为尿黄赤、口苦咽干、腰酸腿软等,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
4.血瘀阻滞证:证候特点为尿液混浊、舌紫黯、舌苔白腻等,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四)辨证标准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和辨证特点,结合舌诊、脉诊等辨证方法,进行辨证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附件:1.临床检验报告: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检验项目。
2.影像学检查报告:如B超、CT等检查结果,以了解肾脏结构和病变情况。
法律名词及注释:1.慢性肾炎:指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慢性炎症,常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治疗与研究进展
4、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变呈局灶性(病变肾小球占标本总数<50%)、节段(一个肾小球内血管袢硬化 <50%)分布,受累节段呈硬化改变胶原样硬化形成,穿透肾小球中部。和微小病 变相比, FSGS 在临床上更多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血尿、更容易发展至肾功 能衰竭,对糖皮质激素更缺乏敏感性。
50%时,尿素氮、肌酐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双肾B超检查:正常或稍有缩小。 • 6.乙肝两对半检查 • 7.肾活检:可以确定慢性肾炎病理类型,对诊断、指导 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积极意义。
四、诊 断
• 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 高血压,病史在1年以上.
• 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 肾穿刺活检对决定诊断,明确病理类型,拟定
5、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硬薄病 化,变 、病晚 肾理期 小改肾 管变脏 萎为体 缩不积 、同缩 肾程小 间度, 质的肾 纤肾皮 维小质 化球变
三、临 床 表 现
蛋白尿:含量不等,一般13gd • 血尿:轻度至中度,偶有肉眼血尿 • 高血压:舒张压常为中度以上升高,部分可发
生高血压性心脏和脑血管病变 • 水肿 • 后期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诊治和 研究进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林启展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病理分型
3 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 4 中医治疗与研究进展 5 西医治疗与研究进展
一、概述
• 定义: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 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内容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泌尿系统疾病。
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
由于本组疾病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前多有一个漫长的无症状的尿异常期,然后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疗效清热解毒药病因病机中医学认识慢性肾炎中医认为是由于肾脏元气亏虚,内外邪毒瘀阻肾络,肾体受损,肾用失司而发为本病。
本病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肝心四脏。
病性多虚实夹杂,肾元亏虚为本,外邪袭肾为标。
病程较长,且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多预后不良。
肾病水肿在急性发作时,常因风邪外袭,肺的治节、肃降失司,可以出现面部水肿;脾虚不能运化则水湿潴留也可发生水肿;肾虚不能化气,亦可水湿潴留而水肿。
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借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来推动水液的蒸化、吸收、输布、利用、排泄。
因此,风、寒、湿、毒等因素阻遏三焦气化功能,则必然导致水肿的发生。
肾病水肿的病机与肺、脾、肾、肝、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有关。
西医学认识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但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
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占有重要作用。
诊断本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症状轻重不一,可有一个相当长的无症状尿异常。
慢性肾炎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尿异常,三者可以同时并见,也可以单一或相兼出现。
早期可有体倦乏力,腰膝酸痛,纳差等,水肿时有时无,病情时轻时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渐有夜尿增多,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最后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一一尿毒症。
西医诊断标准(1)从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起,尿异常所见或高血压持续以上。
(2)起病时缺乏明显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而尿异常所见(指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的全部或一部分)存在继续以上。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代谢障碍 , 是慢性肾小球 。 肾炎的根本原 因, 脏腑功能
失 调 以肺 、 脾、 肾三脏 为 主.
等; 总有效率 8 7 %[ .王永 钧¨ 8 常用组方 为加减 防
2 I 临床表现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 0 2; 接 受 日期 : 2 0 1 4 - 0 6 . 1 5
证.
滞.《 素问 ・ 气交变大论》 说: “ 岁土太过 , 雨湿流行 ,
肾水 受 邪 … …体 重 烦冤 .岁 水 太 过 , 寒气流行 , 邪 害 心火……甚则腹大胫肿.” 慢性肾炎的主因与寒湿侵 袭 有关 .乐 才 文 认 为 慢 性 肾 炎 实 属 本 虚 标 实 :肾虚 为本 , 首 当补 益 j .刘 明认 为慢 性 肾小球 肾炎 的发 生 及 发展 和正 虚邪 实有关 , 正虚 为本 , 邪实 为标 , 是一 种
失通 调 ; ⑤水 湿 浸渍 , 脾气受 困; ⑥ 湿 热 内盛 , 三 焦 壅
及非 I g A肾病 ) ; ②系膜毛细血管性 肾炎 ; ③膜型肾
病; ④局灶性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 ; ⑤增 生硬化性 肾
小 球 肾炎 .
4 辨证 施 治
目前普遍认 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
肺、 脾、 肾三 脏 亏 虚 , 以 肾虚 最 为重 要 .标 实 指外 感 、 水湿、 湿热 、 湿浊 、 淤血 等 .慢 性 肾小 球 肾炎 辨证 分 型 为: 肺 肾气 虚证 、 脾 肾气 虚 证 、 肝 肾 阴虚 证 、 气 阴两 虚
虚实夹杂的病证 j . 杨霓芝认为外邪侵袭是本病 的 主要诱 因 J . 李靖等 认为肾病 的发病原 因和风邪 外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 系, 风邪引起 了肾体损害 , 肾 元 亏虚 , 常 表现 为风寒 挟 湿或 风热 挟 湿 的特 点 .郭 聂 涛 5 认 为就 慢 性 肾炎 发 病 机 理 的 角 度 看 , 当 水 湿 作 为 外感 邪气 时 , 只 是 一 种 诱 发 因 素 或 加 重 病 情 的 因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慢 性 肾 炎 中 医 辨证 分 型治 疗
★ 余 熹 ( 南京 医科 大学 附属南 京 医 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1 )
摘要 : 慢性 肾炎是 以蛋 白尿 、 血尿 、 高血压 、 水肿为基本 临床表现 的一组 肾小球 病。其起病 方式各 有不 同, 临床 所见 症状也 比
较 复 杂 。本 文根 据 中医辨 证 论 治 与标 本 缓 急 的 特 点 , 综 合 多年 临床 观 察 , 将 慢性 肾炎大致分 为脾 虚 气弱、 脾 肾阳虚、 肺 肾 两
虚、 肝 肾阴虚 、 阴阳两虚 5种证 型 , 对各型主要症状表现 , 治疗用药进行 了论述。文后对各型的 治疗 注意点 、 水肿、 血尿 、 蛋 白尿
型缓 解期 。
治疗 方法 : 健 脾 益 气 。香 砂 六 君 丸 、 归脾汤 、 升 阳益 胃汤 合方 加 减 , 用黄芪 、 党参、 白术 、 鸡 内金 、 茯 苓、 山药 、 泽泻 、 木香、 砂仁 、 陈皮 、 桑 寄生等 。黄芪具 有 明显 的免疫 促进 活性 , 可 增加 网状 内皮 系统 功能 , 减少 蛋 白尿 , 降低 全 血及 血 浆 比粘 度 j , 宜重用 ; 党 参、 茯苓 、 泽泻 益气 升 阳 , 健 脾利 湿 ; 山药 能滋 阴又能 利湿 , 可补脾 、 肺、 肾三 脏气 阴 , 其所 含 蛋 白质 , 又 可 补 尿 中丧失之 蛋 白; 慢性 肾炎久 病多 瘀 , 鸡 内金善 化
2 . 2 脾 肾阳虚 型 此 型 由慢 性 肾炎病 久 邪气 伤 阳 , 致 阴寒 内盛 运化 失职 , 水 液停滞 。 主要 症 状 : 面色 咣 白或 晦滞 , 神 疲倦 怠 , 形寒 肢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李焕宇1邓虹珠2王彩云2t解放军广州疗养院广东广州5105152第一军医大学广东广州510515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病理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西医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则显示了很多的优势,本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概况以及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理研究等方面的迸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药理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245(2004)14-叭75—03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病理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炎症状迁延不愈。
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而导致肾小球肾炎[1]。
属于中医学“肾风”、“肾水”、“水肿”等病症范畴。
西医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往往是最后的选择。
而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则显示了很多的优势,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现择要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与证候学研究探讨疾病病因、证候及演变特征对提高辨证准确性和增强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临床研究认为慢性肾炎发病不外内因、外因、诱因三类。
内因以肾、脾、肝等脏腑功能虚损为主。
吕仁和[21认为本病病本在。
肾虚,涉及肝脾等脏,外因则为风、寒、湿、热等邪气的侵入。
赵绍琴[3・41提出了慢性肾病可遗传论和并非均为肾虚论,认为风湿热邪深入营血,络脉阏阻,属实而非虚,且多热、多阏为本病之病机特征。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肾炎是以虚为主,虚实挟杂之症。
刘宏伟㈨报道由于体质因素的变化,疾病因素的影响,生活与环境因素的改变等,使得慢性肾炎患者阴虚证增多,且阴虚证多向气阴两虚证转化。
欧刚永红[6]等对慢性。
肾炎中医证型与红细胞免疫相关性研究和结果显示:本病患者均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调理
加减: 肾阳虚甚,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明显-可加肉桂、补骨脂以助温补脾肾; 水肿明显--可用实脾饮合真武汤以温阳 利水; 伴有胸水而咳逆上气,不能平卧--可加 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伴腹水--可加五皮饮以利其水,甚则可 加黑白丑、甘遂以逐肠间水邪。
34
3.肝肾(气)阴虚证 主症: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 耳鸣,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或口干咽 燥,腰脊酸痛。 次症:遗精,滑精,或月经失调, 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尿检有蛋白 及红细胞,血压常较高。
本虚标实,故多数学者都是从本证和 标证两方面进行辨治。
慢性肾炎后期(虚衰期)的辨治, 本讲座暂不讨论。
27
一.本证辨治 1.肺肾气虚证 主症:颜面浮肿或肢体肿胀,疲倦 乏力,少气懒言,易感冒,腰脊酸痛。 次症: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润、 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肾。 方剂:益气补肾汤加减。 药用:人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 20g山药20g山茱萸10g炙甘草6g大枣2枚
3
【病因病机】 (一)病因 肾中精气不足,则致气化、固摄等功能
失调,并产生水湿、湿热、瘀血等病理因素 的相应病证,如慢性肾炎的水肿、蛋白尿、 血尿、肾功能损害等。致病因素不外乎先天 禀赋不足及后天损伤因素。根据其起病方式 而分为内在因素致病或外在因素致病。
4
1.内在因素 (1)先天不足,房劳过度 患者禀赋薄弱,体衰多病;或父 母患有肾病,则先天精气不足,肾元 亏虚;或因生育不节,房劳过度,肾 气内伐,肾精亏耗,皆可导致气化失 司,水液代谢紊乱,水湿泛溢--水肿; 精微不摄--蛋白尿、血尿之证。
25
6.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可以出现因水肿、高血压、贫血及某些 代谢紊乱等造成的头晕、头痛、失眠、记忆 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7.并发症 慢性肾炎病人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呼 吸道、泌尿道及皮肤等感染;发生感染后可 无明显症状,治疗也较为困难,应予注意。
以中药为主治疗46例慢性肾炎临床体会
以中药为主治疗46例慢性肾炎临床体会作者:于挺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慢性肾炎患者46例,均采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5例(54.3%),基本缓解13例(28.3%),好转8例(17.4%)。
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药治疗;临床体会慢性肾炎在临床上是一种病情呈渐进性进展的复杂疾病,是临床顽症之一,2011-2016年应用中药治疗慢性肾炎患者4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6例,均确诊为慢性肾炎,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4~52岁;临床类型:普通型23例,肾病型9例,高血压型8例,混合型2例,急性发作型4例。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24例,继发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性肾病)22例。
肾功能正常期及肾功能不全代偿期42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4例。
中医分型:肺肾气虚型4例,脾肾阳虚型17例,肝肾阴虚型14例,气阴两虚型11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继续使用并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中医分型及方药如下:①肺肾气虚:黄芪30g,人参6g,白术20g,茯苓20g,芡实10g,金樱子10g,菟丝子10g,莲子须10g,益母草30g,石苇10g,荜薢10g,地龙10g,土茯苓20g。
②脾肾阳虚:制附子10g,生姜10g,仙灵脾10g,肉桂6g,白术20g,茯苓20g,黄芪30g,金樱子10g,益母草30g,石苇10g,荜薢10g,地龙10g,土茯苓20g。
③肝肾阴虚:生地30g,山药10g,山茱萸10g,泽泻10g,茯苓10g,女贞子10g,五味子10g,旱莲草10g,益母草30g,石苇10g,荜蔛10g,地龙10g,土茯苓20g。
④气阴两虚:黄芪30g,人参69,生地30g,山药10g,山茱萸10g,早莲草10g,乌梅10g,五味子10g,益母草30g,石苇10g,荜蔛10g,地龙10g,土茯苓20g。
肾病医案总结
肾病医案总结背景介绍肾病是指肾脏的功能异常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它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疾病、肾血管疾病和肾间质疾病等。
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为了有效治疗肾病,许多中医医生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医案,本文将对这些医案进行总结和分享。
医案一: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45岁,被诊断患有慢性肾炎,主要症状为腰酸背痛,尿频,尿液呈混浊色,肾功检查显示肾功能不全。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肾阳虚”证,治疗方案为温补肾阳,活血化瘀。
方剂:四神汤加减组成:人参、鹿角胶、何首乌、熟地黄、麻黄、川芎、当归、白芍、赤芍、茯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腰酸背痛症状减轻,尿频减少,尿液逐渐明亮,肾功能恢复正常。
该医案通过中药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慢性肾炎症状和肾功能。
医案二:中医药治疗肾结石病情描述患者女性,年龄35岁,肾结石反复发作多年,主要症状为尿路绞痛,尿频,尿血。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湿热蕴结”证,治疗方案为清热利湿,化石消结。
方剂:三峡消石汤加减组成:车前子、滑石、金樱子、黄柏、赤芍、白茅根、苦参。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尿路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尿频和尿血消失,肾结石得到有效消除。
该医案通过中药清热利湿,化石消结的治疗方案成功治疗了患者的肾结石,缓解了症状。
医案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50岁,糖尿病多年,近期出现肾病表现,主要症状为多尿,尿蛋白增多。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阴虚火旺”证,治疗方案为滋阴清热,利尿通络。
方剂:六味地黄丸组成:山药、熟地黄、黄精、玄参、麦冬、五味子。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多尿症状减轻,尿蛋白减少,肾功能稳定。
该医案通过中药滋阴清热,利尿通络的治疗方案改善了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症状,保护了肾功能。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思路探讨
鉴于 l 肾病是靠 肾穿刺病 A e
虚证 , 气滞水停证 , 气滞血瘀证 , 三焦气滞证 , 气虚夹瘀证 , 阴虚 理学结果确诊 , 5 近 年来 , 不少医家 开始进行 l 肾病 中医辨 A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夹瘀证 , 湿热 内蕴证( 热互结 证) 肾虚 证 , 湿 , 肾阴不 足证 , 肾气 证分 型与西医病理表 现的相关性 研究 。此类 研究不但有 助于 阴两虚证 , 肾两虚证 , 肝 脾气虚证( 脾虚证 )脾 肾两虚证。杨建 中医辨 证的客观化和标准化 , , 而且可通过中医证型的变化判断 7 0余篇 , 0 进行统计并 总结 出 l 肾病 的证候 在急性 活动 期主 A e
民[对 18 年 1 ~2 0 2 ] 99 月 0 4年 1 2月有关 IA肾病 的中文 期刊 l 肾病 的病理损害 、 g A e 预后 。 钟逸斐 等 J 研究 表明随着 肾脏病理改变的加重 , 患者 的中
要 集 中在 风 热 证 与湿 热 证 ; 性 进 展 期 的 肝 肾 阴虚 证 、 阴 两 医证型由肺脾气 虚型或气 阴两虚 型进而 向肝 肾 阴虚 型甚则脾 慢 气 虚 证 、 肾 气虚 证 以及 在 虚证 基 础 上 的夹 瘀 证 等 。 脾 肾阳虚型发展 。陈香美等 J 采用多 中心协作研 究的方法 , 分析 2 辨病 与 辨 证 相 结 合
阴两虚型 一阳虚型逐组 升高。表明 l 肾病 尿蛋 白组份 与 中 A e 医辨证分型 的关系密切 。楼季 华 J 探讨 了 l 肾病伴有 或不 A e
仅用词有别者 , 则得 2 0个证 型。急性活动期 主要有 : 热毒 扰肾 为有低蛋 白血症组及无低蛋 白血症 组进行观 察 , 果显示 , 结 有
维普资讯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通过不同的发病机理、具有不同病理改变、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超过1年),多为缓慢进行性。
尿常规检查、沉渣检查常可见红细胞,除蛋白外,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本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见。
虽然急性肾炎可以发展成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而是一开始就是慢性肾炎的过程。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毫无症状,有的可有明显水肿、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和高血压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尿毒症才被发现。
本病预后较差,因此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似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不清楚。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病程在1年以上,可转入慢性肾炎。
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致,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亦可引起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肾小球原位的抗原(内源或外源)与抗体形成而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
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炎继局部免疫反应之后,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亦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提示:①肾小球病变能引起肾内动脉硬化,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
②肾血流动力学代偿性改变引起肾小球损害③肾性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④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可引起系膜区(基层及细胞增殖,终至硬化。
(二)病理改变 慢性肾炎的病变是两肾弥漫性的肾小球病变,长期持续进展及反复发作,必然使肾小管和肾间质出现继发病变,引起肾皮质变薄而髓质变化不显。
由于慢性肾炎只不过是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肾小球疾病,而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有不同的表现。
浅谈中医药治疗IgA肾病
浅谈中医药治疗IgA肾病IgA肾病是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西医学在发病机理和诊断方面有较深研究,治疗方面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IgA肾病治疗的研究较多,且疗效确切,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本文将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近况作一综述。
标签:IgA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是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西医学在发病机理和诊断方面有较深研究,治疗方面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IgA肾病治疗的研究较多,且疗效确切,显示出一定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近况以综述形式阐述。
1 病因病机王珍等[1]认为,IgA肾病以正虚为本,气阴两虚乃为其最常见证型。
邪实为标,邪实之中又以风热、湿热、瘀血等为常见,演变过程中往往虚、实、邪夹杂。
并常夹有上焦风热或痰热,中、下焦湿热。
病久气血运行不畅,致血脉瘀阻滞。
瘀血阻滞脉络可使血不归经,溢于脉外;或瘀血蕴久化热,使热毒更盛,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气机,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失于疏泄固摄,均可进一步加重血尿,从而使病程缠绵难愈。
纵观IgA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先天禀赋不足、气阴两虚是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而湿、热、毒、瘀诸邪不但参与疾病的发生,更是导致病情转变的主要病理因素。
曾莉等[2]认为IgA肾病病机多热在下焦。
热有虚实之分。
实热多因感染外邪,上犯咽喉,肾络与咽相通,故伤肾络而尿血。
虚热则内因素体阴虚,外复感热邪,灼伤阴津,导致肾阴不足,虚火灼伤肾络而尿血。
脾肾气虚、久病入络、气滞血瘀亦可导致血尿。
范军芬等[3]认为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本虚有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虚损;标实主要为湿、热、瘀等,标实是导致疾病恶化的主要病理因素。
病位涉及肺、肾、脾、肝,肾是本病中心所在。
肾病重点病种的中医治疗的难点及解决思路和措施
肾病内科重点病种的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的思路和措施一、慢性肾风单元(慢性肾小球肾炎)(一)难点分析:慢性肾风是较为常见的慢性泌尿系统疾病之一,是以尿的异常变化为主,症见程度不同的浮肿,尿少短赤,或多尿,但以夜间为甚,腰部酸楚,头晕,乏力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1.慢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原因不明,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有客观指标的分型标准,影响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效方剂的推广,也是中医目前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不很理想、各地报道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肾炎之所以成为临床医师较为棘手的一大难题。
是临证诊断面临的难点。
2.从中医角度来观察,关键在于蛋白尿维持难消。
而持续存在着的蛋白尿,一方面证明患者肾脏损害存在,说明脾肾的固涩功能失职;另一方面长期不退的蛋白尿,又可作为一个刺激因素,进一步损害肾小球,使得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进一步下降,体内正气愈加虚弱,湿、热、瘀、浊等邪为患更甚,致使本病缠绵难愈,为临床治疗的难点。
3.慢性肾炎病程冗长,病情缠绵,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在临床上各个阶段,往往以虚实夹杂,相互交错,为其显著的病例特点。
病程中或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以致虚实互为因果,形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在临床上以补其虚易助其实,泻其实以增其虚,在治疗上相互掣肘,为临床治疗的难点。
4.中医肾脏的宏观辩证,依赖四诊收集资料,但是四诊收集的资料具有模糊性,四诊资料受患者的自身感受的差异、描述病情的准确度等影响,从而影响辩证结论的准确性,成为辩证施治的难点。
(二)应对措施和思路1.开展慢性肾风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通过中医药的介入将在对患者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进展。
建议在临床专科协作组内重点开展慢性肾风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优化诊疗方案,提高疗效,进一步控制高血压及尿蛋白。
2.开展慢性肾风预防方案的研究。
针对目前存在的慢性肾风患者,卫外功能较差、用药较多、中西药物混用的现状,进一步规范防治方案,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合理使用中药的预防方案。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环, 逆转肝脏脂肪化程度 ; 何首 乌能促进肠 内 T C的水 解和 游离
T C再 脂 化 , 竞 争 T 并 C的位 置 , 响其 吸 收 。 . 影
应激促使反应性 氧化 物增强 , 为 N S 其 A H发病 机制 中的初 次打 击 , 质过氧化这一生化和结构破坏性 反应 , 脂 导致 N S A H发生炎 症坏 死 , 进 病 情进 展 , 为 N S 发病 机制 中 的第 二 次 打 促 此 AH 击 』 。阿拓莫兰是肝脏 一系列 酶反应 中的 一个重 要辅助 因子 ,
湖 北 中 医 杂 志
・
20 0 9年第 3 卷第 3期 1
M a . 0 Vo . r 20 9. 1 31, No. 3
1 - 6
Hu e o m a o CM b iJu l f T
中 医辨 证 治 疗慢 性 肾小 球 肾 炎疗 效 现 察
李良
( 广西 中医学 院第 三 附属 医 院 ,广 西 柳 州 550 ) 4 0 1
3 讨 论
非 酒 精 性脂 肪性 肝 炎 ( A H) 常 见 的 弥 漫 性 肝 脏 疾 病 之 N S 是
一
,
但其发 病 机制 不 十分 清 楚 , 应 激 和脂 质 过 氧 化反 应 , 氧 在
N S 的发 病 机 制 中有 着 重 要 作 用 。 文 献 指 出 : 种 病 因 通 过 氧 AH 各
减 少 细 胞 外 基 质 、 制 星 状 细 胞 转 化 为 成 纤 维 细 胞 , 止肝 纤 维 抑 防 化"; 三棱 、 术 、 龙 软坚 散结 通 络 , 良好 的改 善肝 脏 血 液 循 莪 地 能
2 3例恢复正常 , 脂肪肝级度下降 1 度者 1 , 6例 无效 者 9例 , 总有 效率为 8 .% 。对照组 4 13 6例 中仅 l O例恢 复正常 , 脂肪 肝级度 下降 1 , 2例 无效者 2 4例 , 总有效率 为 4 .% 。 78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Oc . 2 0 t O6 V0 . 3 No 5 】 2 .
现
代
临
床
医 学
20 0 6年 1 0月
J OURN AL OF MODER C I I N L N CAL ME CI E DI N
第3 2卷
第 5期
[ 文章编号]63 15 (060 08 0 17 — 57 20 )5— 30— 3
[ 中图分类号] 623 R9. 1
’文献标志码] [ A
慢 性 肾小 球 肾炎 中 医药 治 疗 进 展
陈 志康
( 孜 州九 龙县 医院 , 甘 四川 甘 孜
66 0 ) 2 20
肾气 , 闭藏之 中能主水 而利湿 ; 以升清化浊 、 佐 活血祛 CN , G ) 简, 不 故诸症可解 。 J 疾病发展而来 , 临床上 以血尿 、 白尿 、 蛋 水肿和高血压 12 益气养 阴为主治疗 。唐 氏根 据本病气 阴瘀 毒理 . 为特征 , 该病缓慢持续进行性 发展 , 病程长 , 可有不 同 论及其在慢性肾炎发病 机理 中的重要作用 , 拟肾炎康 程度的肾功能减 退 J 。根据其 临床表 现的不同 , 该病 复汤( 党参 、 太子参 、 黄芪 、 山药 、 怀 生地、 石斛 、 山萸 肉、 属 于祖 国医 学风 水 、 肾水 、 肿 、 痛 、 劳等 范 畴 。 近 枸杞、 水 腰 虚 当归 、 丹参 、 赤芍 、 川芎 、 土茯苓 、 金樱子 等) 治疗 年来 中医药对 本病 的治疗进行 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一定 气 阴两 虚证 4 O例 , 照组 4 对 0例 采 用 四 味 肾炎 片治 疗 , 疗 效 。兹就近 年 来 中医 药对该 病 治疗进 展 作一 综述 。 经治疗 6 0d后 , 治疗 组完全缓解 l 8例, 本缓解 l 基 3 l 专方 论治 例, 有效 6 , 例 总有效率 9 .% ; 2 5 对照组完全缓解 9例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s i o n a n d e d e ma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wi t h t h e c o ns t a n t l y i n— de p t h o f e x p e ime r n t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t h r o ug h t r e a t me n t b a s e d o n
s y n d r o 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TCM i n t he t r e a t me n t o f c hr o n i c n e p hr it i s h a s o b t a i n e d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e f f e c t .Al t h o u g h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e a l s o h a s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5 . 1 7 . 0 7 6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5 ) 一 1 7 — 0 1 4 6 . 0 2
T r e a t me n t b a s e d o n S y n dr o me Di fe r e n t i a t i on f o r Ch r o ni c Gl o me r ul a r n e p h r i t i s
◎
第 2 0 1 3 5 卷 第 年 1 9 7 月 期 ・ . 总 上 第 半 2 1 月 7 期 刊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卜慧;冯松杰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2(32)12
【摘要】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辨证多从虚、实两端着手,也有从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辨证治疗,以清利、化湿、健脾、益肾、活血等作为基本治疗方法,亦可针对其主要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采用对症治疗,收效良好.另外,中成药内服、针剂静滴、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进入慢性肾衰竭的时间,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慢性肾炎治疗的未来趋势.
【总页数】3页(P1220-1222)
【作者】卜慧;冯松杰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江苏南京 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
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3.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4.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5.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近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一)
【关键词】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
概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不同发病机制、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
凡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肾炎症状迁延不愈,超出一年以上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均属于慢性肾炎的范围。
本病多见于成人,可由多种病因引发,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尿常规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多数患者可有程度不同的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本病常呈缓慢进展,病情逐渐发展而导致肾衰竭。
治疗棘手,预后较差。
本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根据其表现特点,慢性肾炎属于中医学的“阴水”、“水肿”、“肾水”、“尿血”、“眩晕”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风邪合寒、热或夹湿邪等,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肾亏虚的基础上,乘虚侵入所致;或急性肾炎调治失当,迁延伤肾发展而来。
本病病位在肾,病变为肾体受损,肾用失司,主水、封藏等功能减退,出现腰痛、水肿、眩晕、尿浊、尿血等诸症,并按虚损劳衰的进程发展。
病理表现以正虚,脾肾亏虚为主,但有偏阴虚与偏阳虚之不同,且涉及脏腑广泛。
病程中有易感外邪和产生气郁、血瘀、痰湿、湿热、热毒等兼夹证,并因此加重病情等特点,证候复杂,变化多端。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
1.脾肾气虚;
2.肺肾气虚;
3.脾肾阳虚;
4.肝肾阴虚;
5.气阴两虚;
6.水湿内停;
7.湿热壅盛;
8.瘀血内阻;9.湿浊内蕴。
脾肾气虚型肾小球肾炎治疗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
方剂:异功散加减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生姜、大枣、金毛狗脊、杜仲、怀牛膝。
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脾虚湿困、纳呆腹胀者,加苍术、藿香、佩兰、陈皮以化湿健脾;脾虚便溏者,加炒扁豆、炒芡实一健脾助运;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猪苓以利水消肿。
健脾法其意有二:一则补气以充脾,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二则理气以转脾,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脾之功能,重在于运,故应加入转脾之品,药用陈皮、苍术、山楂等。
讨论:慢性肾炎临床辨证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乃肺、脾、肾三脏之虚,尤其以脾肾亏虚为主。
而标实中则以瘀血内阻及水湿潴留影响最大。
治疗上当补虚祛实,补益脾肾,注重扶正固本,早期健脾益气为主,兼以益肾;后期则脾肾同补。
慢性肾炎,其病程较长,应属中医“阴水”范围。
其病之早期,常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要不断地得到后天之本的补充。
因此,脾虚日久必然导致肾虚。
脾虚不摄,肾虚不固,则精微物质如蛋白质等自小便而出。
故组方遣药上,以益气健脾为先,常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其中黄芪常用至30~60克。
有人喜欢用人参、党参等益气之品,然此二者药性峻烈,用后反而易致气机壅滞,不如太子参平和清淡。
早期益以益肾,常用生地黄、旱莲草、金毛狗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