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及其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3期2012年9月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Vol.28,No.3
Sep.2012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及其养成
孙丽丽
(苏州大学教育科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学校的教育目的之一,而作为创造活动动力系统的创造型人格的养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探寻创造型人格的养成途径.
关键词:创造型人格;特征;影响因素;养成途径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910(2012)03-0105-04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美国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始于上世纪50年代,原因是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意识到其科技和军事优势受到威胁,应奋起直追,以改变美国当时的科技状态.其途径就是大力开展对创造性问题的研究,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要重视创造性的研究,并把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日本的教育国策确定下来.[1](P2-3)
近年来,我国对创造性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并出现了一大批创造性的成果,如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核能的发展,造船业的进步等.2010年6月通过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创造型人格是创造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创造活动中通过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力而对创造活动发挥作用.因此,创造型人格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有必要关注创造型人格的相关研究.从目前来看,关于创造型人格的研究主要涉及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创造型人格养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创造型人格培养的途径三个方面.
1 创造型人格的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在青年时期以后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并且不同领域的创造型人格的特征表现是不同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筑师、艺术家、科学家以及领导社交类人才.
1.1 建筑师
20世纪中叶,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人格研究所在麦金侬的领导下以全美最富有创造性的40位建筑师为被试,以个人功能一百种心理动力测验为指标,观察发现最具创造性的人才有15种不同于他人的特质.主要包括:有审美性;自我期望高;有高智能;强调自我独立性;有批判性.[2](P95-96)
另外,靳炳勋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建筑师的创造型人格特点: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深入观察体验的感受性;将其感受升华为建筑哲学的哲理性;思维的独创性和实践的实验性;综合与重组能力的创新性和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
收稿日期:2012-05-10
作者简介:孙丽丽(1988-),女,山东临沂人,苏州大学教育科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105
1.2 艺术家
特殊艺术才能一般表现较早,德国学者哈克和齐汗的调查表明,多数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在3岁左右就开始显露音乐才能,而10岁以后才显露特殊音乐才能的相对较少.著名作曲家莫扎特6岁左右就担任了音乐会的主角,贝多芬在13岁就创作了3部奏鸣曲.同时,特殊绘画才能在早期和小学时期都有较为广泛的表现.综合看来,艺术家的创造型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1)怀疑传统规范或既成价值模式,表现出较强的非遵从性或反抗性;(2)具有敌意性,人际关系疏远,缺少温和感;(3)兴趣广泛,对哲学问题的兴趣尤为浓厚;
(4)待人接物坦白直率;(5)孤独感较强.[3](P221-223)
1.3 科学家
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人格研究所在麦金侬领导下对科学家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几种与创造性活动有关的个性特质,主要有:(1)高度的自我坚持力和情绪稳定;(2)强烈要求独立和自治,要求自我调控;(3)有主见,有高度自我控制力;(4)不从众.[2](P95-96)
1.4 领导社交类
领导社交类的创造型人格特征表现为: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并主动承担某种任务;支配性和自主性、独立性较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喜欢并能够较好地自我表现等.[3](P221-223)同时,覃宪儒、蔡立丰认为创造型人格是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的总和.他们认为创造型人格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个性倾向具有创新性、自我意识具有复杂性以及心理特征具有情意性.[4]杨俊岭、曹晓平采用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两千多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具有性别差异,但是高分段中男女生的差异较小,他们将创造型人格的特征总结为:敏感多疑,严肃审慎;情感丰富,具有幽默感;甘愿冒险,尽职尽责;独立性强,有主见;自信勤奋,进取心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5]另据吉尔福特的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在人格(或个性)上有如下8个方面的特点:(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1](P2-3)
2 创造型人格培养的影响因素
创造型人格的发展受到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个体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创造型人格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因此,研究创造型人格的影响因素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前提.纵观已有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因素.
2.1 传统文化的影响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作用.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机制、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庞大而复杂的文化系统.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创造型人格的内容,如 启发式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治学态度,这对于今天创造型人格的培养仍有启发意义.
2.2 管理方式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多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创造型人格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刘军、马建国、李义宝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教学管理的各项目中,学生自由选择专业与课程、加大选修课比重和灵活性、增加课外教学和社会实践比重、选修创造学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启发式教学对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另外考试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以及评优活动对创造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影响.[6]
2.3 环境的影响
2.3.1 家庭环境
从大量杰出人才的成长历程来看,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从小开发和培养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期成功的家庭教育.国外学者盖泽尔斯和杰克逊在研究高智商和高创造力的家庭环境及认知方式时,发现高创造力儿童的父母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他们充满热情,从不拒绝孩子做事,十分重视鼓励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