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课件 专题一专题写作科学之光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 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 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b68262d964bcf84b9d57b5e.png)
专题一 科学之光文本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粤.中( ) ②栈.桥( ) ③渲.染( ) ④卓.有成效( ) ⑤修筑.( ) ⑥拓.宽( ) ⑦氛.围( ) ⑧脚踵.( ) ⑨短暂.( ) (2)给多音字注音①⎩⎪⎨⎪⎧ 挑.战( )挑.剔( ) ②⎩⎪⎨⎪⎧ 场.地( )场.院( ) ③⎩⎪⎨⎪⎧娱乐.( )乐.曲( ) ④⎩⎪⎨⎪⎧ 莎.草( )莎.车( ) 2.辨形组词 (1)⎩⎪⎨⎪⎧鉴 签 (2)⎩⎪⎨⎪⎧ 掺 搀 (3)⎩⎪⎨⎪⎧淀 绽 (4)⎩⎪⎨⎪⎧ 骼 胳 (5)⎩⎪⎨⎪⎧ 沧 苍3.词语释义(1)弥足:(2)乡土物种: _(3)环境伦理:(4)无可厚非:(5)熟视无睹:(6)可歌可泣:(7)稍纵即逝:(8)异曲同工:4.近义词辨析(1)裸露 袒露 坦露裸露:没有遮盖,露在外面。
袒露:裸露,显露;比喻坦率地表露或流露(多用于思想、情感等)。
坦露: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例句:①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______。
②水位下降时,湖边露出淤泥,湖岸______,使人难以亲近。
③看着他对自己的坦诚相待,她也______了心迹。
(2)湮没淹没埋没湮没:(风沙、砾石、荒草等)埋没,(名声、事迹等)被埋没。
淹没:(大水)浸没;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
埋没:被埋起来而见不到;使显露不出来。
例句:①蔓草______了他的坟头,但______不了他的英名。
②水流越来越急,一个浪头打来,奋力挣扎着的他还是______了,连同他那微弱的呼救声也被涛声______了。
③张京这次真是出了大力,可不能______人家的功劳。
(3)遗址遗存遗留遗址:名词,已经湮没或毁坏已久的古城镇、古建筑物原址。
遗存:动词,遗留而保存下来;名词,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遗留:动词,某种事物或现象继续保存下来。
例句:①保留过去的______是为了给后人一份历史的真实感。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91771fc84868762caaed5e6.png)
专题一科学之光文本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粤中( ) ②栈桥( )③渲染( ) ④卓有成效( )⑤修筑( ) ⑥拓宽( )⑦氛围( ) ⑧脚踵( )⑨短暂( )(2)给多音字注音①Error! ②Error!③Error!④Error!2.辨形组词(1)Error! (2)Error!(3)Error!(4)Error!(5)Error!3.词语释义(1)弥足:(2)乡土物种:_(3)环境伦理:(4)无可厚非:(5)熟视无睹:(6)可歌可泣:(7)稍纵即逝:(8)异曲同工:4.近义词辨析(1)裸露 袒露 坦露裸露:没有遮盖,露在外面。
袒露:裸露,显露;比喻坦率地表露或流露(多用于思想、情感等)。
坦露: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例句:①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______。
②水位下降时,湖边露出淤泥,湖岸______,使人难以亲近。
③看着他对自己的坦诚相待,她也______了心迹。
(2)湮没 淹没 埋没湮没:(风沙、砾石、荒草等)埋没,(名声、事迹等)被埋没。
淹没:(大水)浸没;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
埋没:被埋起来而见不到;使显露不出来。
例句:①蔓草______了他的坟头,但______不了他的英名。
②水流越来越急,一个浪头打来,奋力挣扎着的他还是______了,连同他那微弱的呼救声也被涛声______了。
③张京这次真是出了大力,可不能______人家的功劳。
(3)遗址 遗存 遗留遗址:名词,已经湮没或毁坏已久的古城镇、古建筑物原址。
遗存:动词,遗留而保存下来;名词,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遗留:动词,某种事物或现象继续保存下来。
例句:①保留过去的______是为了给后人一份历史的真实感。
②对古代______的保护可以和适度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这也是持续保护的动力之一。
③过去______下来的礼俗,应当批判地继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科学之光 文本5 景泰蓝的制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科学之光 文本5 景泰蓝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01a5fc9d71fe910ef12df8e8.png)
2.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深得海内外人士 的喜爱。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许多民间传 统艺术,但现在有许多散落在民间的艺术(如说唱、 雕塑、绘画、鼓舞),正在慢慢衰败或消失。造成这 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让这些“绝活”传承下去? 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这道题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必对这些民间传统
序地往下看,一边听工人讲解,一边记录,在必要的地
方加上必要的说明。回来后写下了这篇《景泰蓝的
制作》,忠实地记录了合作化以前,纯手工生产景泰
蓝的工艺流程。
知识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
著名作家,教育家。其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
等领域。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
从外部体制来看,缺乏整体收藏是造成民间艺术衰败
的重要原因。人们往往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用大力气
修复可视可触的文物,并将它们收入博物馆永久保存。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缺乏专业研究人员,缺乏专项保
护经费支持,致使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研究、利
用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来之于民,用之于民”,要让民间艺术重新在老百姓血 液中流动,需要各界共同协作。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现手工制作的特点,决定质量的关键工序,又不为人
们所熟知。(2)选材的详略可依据认识的特点,突出
重点。
多维探究
1.文章第六段中说线条画一般是繁笔,其中包含着怎 样的科学道理? 提示:原文中有“这里头有道理可说”一句,由此可确 定所含道理应在后文,只需对有关内容进行筛选概 括即可。 参考答案:包含着三条科学道理:①“景泰蓝要涂上色 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②“景泰蓝内 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4be21b74581b6bd97f19ea83.png)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物种起源》绪论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 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3.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资料卡片1. 作者简介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从医的家庭里,祖父、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
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提倡生物进化观念。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
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名医生,而是热心于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许多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比格尔号”做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 资料链接“进化论”,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
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
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该词最初由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科学之光 文本5 景泰蓝的制作 (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科学之光 文本5 景泰蓝的制作 (4)](https://img.taocdn.com/s3/m/10df07cc80eb6294dd886ce9.png)
n 椴 木 duà n 煅 烧 5.duà n 锻 炼 duà
qiā 掐 丝 n 焰 火 6.yà n 陷 阱 xià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细微 填 精细
①微星S271X其外观时尚前卫,做工 精细 。
一 ②目前,银行储蓄仍是许多市民的首选理财方式,但如 填 不留意银行的 细微 规定,难免会造成意外损失。 辨 一 细微:细小;微小。多形容变化、动作、声音等。
2.辨析正误 如今的影音数码产品市场,MP3、MP4 的外壳真是五花 八门,什么塑料的、金属的、烤漆的、真空镀的等等,可以说 是百花齐放、半斤八两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变化, .... 这类产品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售卖手法上也不断创新,各 .... . 有千秋 。 ...
“半斤八两”运用有误,“推陈出新”“各 辨析: 有千秋”运用正确。因为语境的前面已经说了“百花齐
(1)疏疏朗朗:稀疏清晰的样子。 (2)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3)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 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4)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剔除 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5)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恰,正好。
(6)镀金:在器物的表面镀上一薄层金子;讽刺人到 某种环境去深造或锻炼,只是为了取得虚名。
2.一言辨异 (3)这种颜色 (sè )的衣服在洗涤时极易褪色 ( shǎi )。 . . (4)这精致的工艺品都是大理石磨 (mò)坊里打磨 (mó)出来的。 . .
二、写准字形 铁zhēn 砧 1.zhān 粘 贴 niān 拈 轻怕重 镀 金 dù 渡 河 3.dù 踱 步 duó 碟 子 dié 谍 2.间dié 牒 度dié 锈 生xiù 绣 4.刺xiù 良yǒu莠 不齐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e08591a76e58fafab003a2.png)
科学之光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 件来自 《物种起源》绪论/[英]达尔文/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 件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 焕明/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 件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 课件目录
0002页 0123页 0184页 0234页 0236页 0268页 0322页 0352页 0354页 0356页 0410页 0473页 0504页 0506页 0553页 0555页 0592页
科学之光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焕明/ 斑纹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写作指导说明要说得清清楚楚 此情可待成追忆 项脊轩至/归有光/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英]莎士比亚/ 箭与歌/[美]朗费罗/ 写作指导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直面人生 渔父/《楚辞》/ 论厄运/[英]培根/ 写作指导学会分析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兰亭集序/王羲之/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专题一《科学之光》重难点解析(共享).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专题一《科学之光》重难点解析(共享).doc](https://img.taocdn.com/s3/m/e91ebd85f01dc281e43af099.png)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专题一《科学之光》重难点解析专题一课文H录探索与发现《物种起源》绪论/[英]达尔文/*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焕明/奇异的H然南州六刀荔枝丹斑纹美丽的创造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专题解说】木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选了《〈物种起源〉绪论》和《人类基因纟R计划及其意义》两篇文章,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 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认识与思考;第二板块“奇异的自然”,选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斑纹》两篇文章,木板块把目光转向神奇的自然界,展示它的T•富多彩、绮丽多姿,科学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窗,让人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第三板块“美丽的创造”,这是一个选学选教板块,也选了两篇文章,一是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是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先生的景观设计手记《足下的文化和野草Z美》木板块又将目光冋到人类白身,侧重认识科学的实践性品格,并通过特定的实例说明了科学与美的内在联系,说明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
探索与发现一、《物种起源》绪论【层次结构】第一段(1-4):交代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
第二段(5-9):说明书的内容、阐述作者对物种起源的观点。
疑难解析1、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具体的何了来阐明。
明确: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T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主要句了:经过5年的工作Z示,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Z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2、说说作者提前发表的原因是什么?明确:(1)我的工作即将结束,加上健丿隶很坏,所以要早口岀版。
(2)华莱士先生写了关于进化论的论文,促使达尔文要尽早发表白己的研究成果。
主要句子:……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3、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观点的?请找出相关词语。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教学案:第1专题 科学之光 第1板块 探索与发现《人类基因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教学案:第1专题 科学之光 第1板块 探索与发现《人类基因](https://img.taocdn.com/s3/m/df919e72915f804d2b16c1ab.png)
第一专题科技之光内涵解说:科学在发展,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与认识也在发展,倡导文明、进步的科学观和价值观,保证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关注并且努力解决的课题。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认识与思考;第二板块“神奇的自然”则把目光转向神奇的自然界,展示它的丰富多彩、绮丽多姿,科学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窗,让人惊叹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第三板块又将目光收回到人类自身,侧重认识科学的实践性品格,并通过特定的实例说明了科学与美的内在联系,说明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3.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并能够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知识链接〗人类基因组计划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10万个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
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专题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导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专题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91002aa36bec0975f465e27c.png)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导读●专题概览专题导言科学既是反映现实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
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力学理论、蒸汽机的发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到因特网技术、基因工程等等,这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诞生与应用都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样,对一个民族、国家的人口素质而言,科学意识、科学水平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在现代国民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普及是不可或缺的。
课文精评《物种起源>绪论》:语言非常严谨,体现了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有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科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文章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结构清晰。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结构比较清晰,文艺性十分突出,语言生动,特别是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句,不仅有助于了解荔枝的特点,而且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使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
《斑纹》论述了斑纹存在于自然界的必要性,指出了人类及其他生物对于斑纹的潜在的依赖性。
《景泰蓝的制作》一文,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向读者清楚、全面地介绍了景泰蓝制作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工艺师们的智慧与技艺的钦佩、赞扬之情。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向我们展示了中山歧江公园的地理环境及设计师独特的设计理念,从中体现了设计师对自然、对人类的深刻的人文关怀。
板块一探索与发现●主题导读“在攀登科学的山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岩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探索科学,是一件艰苦的事业,而发现科学,又是充满无穷乐趣的事情。
探索与发现,需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谦虚、认真、锲而不舍的品质。
让我们体会把握达尔文身上的科学精神,了解达尔文的精神品格,了解他的工作方式甚至思维特点,逐步养成科学的精神。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学案 专题一专题写作科学之光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学案 专题一专题写作科学之光](https://img.taocdn.com/s3/m/89c0507bbb4cf7ec4bfed0b6.png)
训练目标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2.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
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说明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它能很好地向人们介绍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性,更好地促进人们认识事物、明白事理。
写好说明文要讲究科学性、知识性、说明性和实用性,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客观事物的性质、特点、内容、成因、功用等,要突出一个“明”字,即把要说明的事物、事理说得清楚、明白。
如何做到呢?(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比如《景泰蓝的制作》紧紧扣住了景泰蓝制作的手工特点。
(2)调整说明顺序,注意详略得当比如《景泰蓝的制作》就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说明,同时注意了详略得当,详写“掐丝”“点蓝”两道工序。
(3)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要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从而完整、具体而翔实地说明事物。
比如《景泰蓝的制作》第4段,作者先以“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为这一工序下定义;然后举例说明“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再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将“每片叶子两笔”说成“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最后将掐丝和刺绣进行了比较,充分说明掐丝的精细。
通过这短短的二百多字,我们对“掐丝”工序有了一个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而且很完整、生动。
(4)运用准确、通俗、平实的说明语言比如《景泰蓝的制作》第4段中有“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一句;第6段中有“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一句;第7段中有“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一句,还有“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这四句话中加点的四个词在意义上很相近,但又有各自独特之处。
第1句“精细”一词有“精密细致”之意,也有“精明细心”之意,用在文中,表现作者对“掐丝”工序的总体评价恰到好处,精密细致的“掐丝”工艺和精明细心的掐丝工人是这一部分的主要说明对象。
第2句“细微”一词指细小、微小,文中此处要说明的就是减小膨胀率,使热胀冷缩的影响降到最小,重心就是围绕一个“小”。
语文苏教版必修5文档:专题一+科学之光+文本1+Word版含答案
![语文苏教版必修5文档:专题一+科学之光+文本1+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139bc0941ea76e59fa0427.png)
在认识自我上又前进了一步。
索工程。
其最终目的是破译人类的遗传信息。
又到鸣蝉时,荔枝正熟透,满目苍翠,叶如醉,红果簇簇。
荔枝享了过去那种只供少数人享用的状况,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若带着一种人与自然众生平等、和谐共存的理想和情怀来看这个世界,以“对天地自然持久的热情关注和对世间诸多存在的悲悯及敬畏之心”来描述这个世界,那么爱,会以一种神奇的力量,使之出类拔萃。
如果我们也能够以对自然、对一切生命、对人类生活的饱满的情感来观察、来感知,相信那文字也是丰满的,心灵中也一定能够绽放出一座有着姿态万千的风景的花园。
从周晓枫笔下形形色色的斑纹中,我们看到了大地灿烂的风景。
一种绝技,一度被深藏皇宫,笼罩着神秘的面纱。
景泰蓝,图案多姿多彩,古朴典雅,造型端庄富丽,精美华贵。
它既有玉的温润、珠宝的光泽,又有瓷器的细腻、黄金的灿烂。
但是任何珍品都来源于劳动人民艰辛的创造,所以当我们惊叹于景泰蓝的美妙绝伦时,不要忘了歌颂那些精益求精的工匠们。
野草之美是一种平凡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正如作者所说,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也让我们在足下的野草、足下的土地,获取诗意的栖居。
文本1《物种起源》绪论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胚.胎() ②栖.息()③槲.寄生() ④爵.士()⑤分歧.()答案①pēi②qī③hú④jué⑤qí(2)多音字①供⎩⎪⎨⎪⎧ 提供.( )口供.( ) ②率⎩⎪⎨⎪⎧轻率.( )效率.( ) ③累⎩⎪⎨⎪⎧ 累.积( )累.赘( )劳累.( ) ④混⎩⎪⎨⎪⎧ 混.入( )混.蛋( ) 答案 ①ɡōnɡ/ɡònɡ ②shuài/lǜ ③lěi /léi/lèi ④hùn/hú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幅( )辐( ) (2)⎩⎪⎨⎪⎧缘( )椽( ) (3)⎩⎪⎨⎪⎧ 眷( )誊( )誉( ) (4)⎩⎪⎨⎪⎧ 慨( )概( )溉( )答案 (1)篇幅/辐射 (2)缘分/椽子 (3)家眷/誊写/名誉 (4)慷慨/大概/灌溉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不足为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一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科学之光--《物种起源》绪论(2课时)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科学之光--《物种起源》绪论(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3d19655dd36a32d737581e7.png)
专题一 科学之光文本1《物种起源》绪论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栖息( ) ②篇幅( ) ③胚胎( )④槲寄生( ) ⑤冒昧( ) ⑥分歧( )(2)给多音字注音①Error! ②Error!③Error!④Error!2.辨形组词(1)Error! (2)Error!(3)Error!(4)Error!3.词语释义(1)洞察:(2)变种:(3)独一无二:4.近义词辨析(1)搜集 收集搜集:搜寻汇集。
得先仔细寻找再收集。
收集:收拢聚集。
例句:①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有广泛______材料、认真思考整理的过程。
②他把从照相馆______来的废液装在一起,提取其中微量的银。
(2)信任 信赖信任:相信并敢于托付。
信赖:信任并依赖。
比“信任”程度深。
例句:①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既然已经把任务交给了他,我们就______他吧。
②李老师来这僻远的山区支教,已经十年之久了,他对孩子们的付出,乡亲们除了感激就是______。
一、整体感知1.阅读《〈物种起源〉绪论》,思考文本的构思思路,完成下面的空白之处。
第一部分(第1—4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第5—9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层探究2. 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3.达尔文要提前出版《物种起源》有哪两条原因?4.达尔文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他的论文语言准确、严密。
请从文本中找出两处语句,加以说明。
三、技法迁移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文本回顾] 本文的语言严谨准确,体现了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技法点拨]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说明文的主要任务是要把说明对象“说明白”,因而“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准确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课件 专题一文本4斑 纹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课件 专题一文本4斑 纹](https://img.taocdn.com/s3/m/093f0b29998fcc22bcd10de5.png)
【点评】洪肇明的成功向外界展示了,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就得 认认真真做产品,踏踏实实创品牌。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才能把一件 事情做好,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强。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美文深读
鸟群 周晓枫 只要有土地,就会有千姿百态的生命,土地是最伟大的魔术师。①让人 不能忽略的是,正是鸟类带来植物的种粒,展开最初的繁荣。鸟是灵异 之物,有别于其他;鸟持有某种神秘的身份:它创造,它飞翔,它用歌 唱的方式说话,它是唯一能摹仿人类语言的生灵,如果愿意,它的旅迹 可以横贯地球的两极——鸟是神的拟态。人们想象中的天使,就是根据 人与鸟的结合形象而设计出的。②
a.鸟飞得比“我”高,“我”只有仰望才能看到它。 b.鸟的身上有很多比人“高”且让“我”敬仰的元素。 c.鸟的身上寄托着“我”想要更自由、更高地飞翔的梦想。
它们的声音怎样打动我的心肠,花腔的情歌,押韵的诗诵,战斗时 的号角,将死前的叹息……在我看来,甚至靓女故作港台腔“哇”的惊 叹之声,也不若乌鸦来得爽直。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1.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素材运用
我们还会发现肉食者与素食者之间一个有趣的差别:素食者的眼睛长 在头部的两侧,如兔、羊、鹿、牛;而肉食者的眼睛却往往处于同一 个平面,像狮、虎、狼、豹。其实生物学上的解释非常简单:一个为 了聚焦瞄准猎物,一个为了视野开阔便于及早发现天敌并在奔逃时选 取路线。
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
拟人。写出了鸟的灵动,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
动物的行动大约有爬、走、游、飞几种方式。爬有失身份,上帝 曾以此作为对蛇的长期刑罚。平凡的走,反映出世间的庸常倾向和从 众心理。游大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看着鱼单调的生活不觉得有什 么长久的乐趣,进而看出鱼鳃的鼓合似也在模仿扇翅的动作。只有飞 最自由。④
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单元序列写作一说明要说的清楚明白课件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单元序列写作一说明要说的清楚明白课件苏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adbceba88e9951e79a8927ab.png)
23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通过对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等 方面的创新设计,又赋予了筷子艺术品的角色;但同时,我们也要 对诸如“方便筷”之类的有害之物有高度的警惕!
24
作为实物说明文,一般思路是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依次介绍 它的结构、类型、功能等。本文的成功之处是把所要介绍的事物说 得明白清楚,特别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①主体突出,层次分 明。先引出说明对象——筷子,然后依次介绍它的结构、材料、形 状、大小、使用方法、历史与现状等。这样一一道来,不慌不忙,
请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一种常用的事物,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8
筷子 筷子的结构简单,原始。它就是由两根小棍组成的,通常是用木、 竹、塑料、象牙等材料做成。① 筷子的长度一般是 25 厘米左右,夹菜的下端为圆形,手执的上 端呈方形。圆形的下端直径通常在 2 毫米左右,从下到上略有增加。 筷子主要用于人们吃饭。②
20
进入现代,筷子家族又增添了新成员“方便筷”,顾名思义,当 然是为消费者带来方便、带来卫生的筷子,但是这种筷子其实应该 被淘汰。古人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有“方便”之名,也有 “损害”之实:方便筷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黄熏蒸,所以在使用
21
过程中遇热会释放 SO2,侵蚀呼吸道黏膜;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 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打 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 胆结石;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 4 个月,一旦过也是不争的 事实,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 450 亿双,耗费木材 166 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 2 500 万棵大树。
25
条理分明。②谜语的形式引出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拉近了与读者 的距离。这种方式,很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在猜谜语的 情景中,顺着考生的思路读完全文:至此,阅卷者想不给高分都难。 ③对周围事物观察细致入微。写事物说明文,没有对事物细致入微 的观察是不行的。考生对筷子的材料、形状、大小等都能准确描写 出来,这是源于考生对筷子作过细致的观察,并能用语言把观察结 果表达出来。④“大多”等模糊性词语在文中的运用,使得文章逻 辑严密,他人难于钻到空子。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文档:专题一+科学之光+文本3+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文档:专题一+科学之光+文本3+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8b95dc7c8d376eeaeaa31c3.png)
文本3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红缯.( ) ②紫绡.( ) ③粗糙.( ) ④渣滓..( ) ⑤蜜渍.( ) ⑥莆.田( ) ⑦果梗.( ) ⑧醴酪..( ) ⑨卢橘.( ) ⑩绛囊..( ) 答案 ①zēnɡ ②xiāo ③cāo ④zhā zǐ ⑤zì ⑥Pú ⑦ɡěnɡ ⑧lǐ lào ⑨jú ⑩jiàn ɡ nánɡ(2)多音字①壳⎩⎪⎨⎪⎧ 果壳.( )金蝉脱壳.( ) ②载⎩⎪⎨⎪⎧ 记载.( )下载.( ) ③龟⎩⎪⎨⎪⎧龟.甲( )龟.裂( ) ④藏⎩⎪⎨⎪⎧ 贮藏.( )宝藏.( ) 答案 ①ké/qiào ②z ǎi/zài ③ɡuī/j ūn ④cán ɡ/zàn ɡ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蘖( )孽( ) (2)⎩⎪⎨⎪⎧贮( )伫( ) (3)⎩⎪⎨⎪⎧ 蒂( )缔( )谛( ) (4)⎩⎪⎨⎪⎧ 珊( )跚( )栅( )答案 (1)萌蘖/罪孽 (2)贮藏/伫立 (3)果蒂/缔造/谛听 (4)珊瑚/蹒跚/栅栏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钻牛角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地制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劳民伤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比喻固执地坚持某种意见或观点,不知道变通。
(错点提醒:注意这个成语的双义性。
)(2)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教学案:第1专题 科学之光 第3板块 美丽的创造 《足下的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教学案:第1专题 科学之光 第3板块 美丽的创造 《足下的](https://img.taocdn.com/s3/m/16e334ee8bd63186bcebbc54.png)
第一专题科技之光内涵解说:科学在发展,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与认识也在发展,倡导文明、进步的科学观和价值观,保证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关注并且努力解决的课题。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认识与思考;第二板块“神奇的自然”则把目光转向神奇的自然界,展示它的丰富多彩、绮丽多姿,科学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窗,让人惊叹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第三板块又将目光收回到人类自身,侧重认识科学的实践性品格,并通过特定的实例说明了科学与美的内在联系,说明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第三板块:美丽的创造《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新颖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超越传统的设计行为;2.把握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3.领悟丰富的人文、艺术内涵以及生动的文化气息。
〖知识链接〗⒈作者简介:俞孔坚,浙江金华人,1963年生。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1993—1995年任哈佛大学教员,1995—1997年任美国SW 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首席设计师。
俞孔坚在哈佛大学,美国SWA景观与城市设计集团从事景观与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多年。
1997年回国后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主持完成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广场、中山歧江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等众多项目。
他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坚持走设计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在主持设计项目的同时,领导“土人景观”和北京大学研究群体,开展前沿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国际上提出中国人的理想景观模式和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8部,译著4部。
高中语文必修五ppt(配套课件+学案)苏教版10
![高中语文必修五ppt(配套课件+学案)苏教版10](https://img.taocdn.com/s3/m/b226c3ed5f0e7cd185253634.png)
天。
第1页共12页SECTION ONE专题一科学之光♦1 《物种起源》绪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一一摘自《辞海》(1999年版)歹温馨晨读臺鸡声茅店月二人迹板桥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思品悟还生命以过程余秋雨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
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
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
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
废墟是古代派驻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和筛选。
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粹。
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
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感悟:①还生命以真实。
②真实与虚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诊断】 1.内容单薄。 升格要点:动笔之前要花大功夫搞调查研究,多渠道阅读有关资料, 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熟悉说明的事物。如有条件,上图书室查阅资 料,上网了解所写事物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比较、 分析、筛选、加工、思考,熟悉说明事物的机理、功能、特点、性质, 以己昭昭,才能示人昭昭。
常在2毫米左右,从下到上略有增加。筷子主要用于人们吃饭。吃饭时,
人们常用右手执筷,将两支筷子团在一起,通过手指控制两支筷子的聚合
与分开,从而将食物准确地送入操作者的口内。
筷子也和人的喜乐相关,古人在酒酣之际,还会以筷击碗,和而歌之, 极尽欢娱!但也有停下筷子表示茫然的,李白曾经在《行路难》中写道: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里的“箸”就是指筷子,由于 心情不好,喝着喝着酒,就把筷子放下了。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共饮, 当曹操点出能与自己匹敌的只有刘备时,刘备吓得筷子掉地上了,好在一 声雷掩饰了他的惊慌。
④由传说引出牛在人 类社会中的地位。这 一段在文章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它是下文 的纲,决定了下文说 明的顺序。
牛是最早被人驯化的动物之一。自从人类开 始出现在田埂上,周围便能看到它的身影。千百 年来,它始终伴随人们翻起同样的土地。过去, 耕田、拉车、牵磨,这些都是牛的活,现在,这 些活儿都由机器来包办了,牛则另有任务——产 奶,长肉,产毛。牛绒制成的衣服又美观又暖和, 牛排味美可口,而牛奶则是最好的食品,⑤据说, 日本人非常重视喝牛奶,他们自豪地宣称是被牛 奶壮大了的民族。
(4)运用准确、通俗、平实的说明语言 比如《景泰蓝的制作》第4段中有“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一句;第6 段中有“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一句;第7段中有“且不说自在画怎 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一句,还有“咱们的手工艺品往 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这四句话 中加点的四个词在意义上很相近,但又有各自独特之处。第1句“精细” 一词有“精密细致”之意,也有“精明细心”之意,用在文中,表现作者 对“掐丝”工序的总体评价恰到好处,精密细致的“掐丝”工艺和精明细 心的掐丝工人是这一部分的主要说明对象。第2句“细微”一词指细小、
⑤介绍牛的工业和 农业用途,突出了 牛的献身精神。
牛除了可以为人类提供衣食以外,还有许多 药用价值。水牛角是中医药里重要的凉性药材, 水牛角还可以制成梳子,经常拿它梳头,能起到 舒筋活血,黑发亮发的作用,对身体十分有益。 另外,牛身体中的胆结石,中医称为牛黄,价追 黄金,是一味重要的药材。⑥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加深, 牛的价值也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那就让我们继 续去探究,让牛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吧。
3.条理清楚 写作时,究竟使用哪种说明顺序,主要是根据说明对象的自身规律和人 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确定,没有固定的格式。 4.运用恰当的说明语言 说明文是解说事物或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因此,它对语言的 要求既不像记叙文那样追求生动形象,以感染读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 讲求雄辩阔论,以说服读者。它强调的是准确、简明。当然,不同类别 的说明文也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要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以及读者对 象灵活选择。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通过对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的 创新设计,又赋予了筷子艺术品的角色;但同时,我们也要对诸如“方便 筷”之类的有害之物有高度的警惕!
实战演练 巩固反馈
一、片段写作 选取身边一件你感兴趣的事物,把它介绍给你的同学。要求运用各种说 明方法,字数不限。 答案
二、整篇训练 【命题呈现 】
(3)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要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从而完整、具体而翔实地说 明事物。比如《景泰蓝的制作》第4段,作者先以“第二步工作叫掐丝, 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为这一工序下定义; 然后举例说明“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再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将“每片叶子 两笔”说成“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最后将掐丝和刺绣进行了比 较,充分说明掐丝的精细。通过这短短的二百多字,我们对“掐丝”工序 有了一个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而且很完整、生动。
⑥介绍牛的药用价值。
【名师评语】 这篇说明文可借鉴之处有: 第一,角度独特。本文不是泛泛地介绍牛的知识,诸如牛的种类、繁殖、 放养、特性等,而是从“牛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这个角度出发,着重 介绍牛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与人的关系。文章中牛郎织女的传说和炎 帝的传说,无不是从这个角度来运用的。 第二,层次清楚。总体上采用了“总—分”的说明结构。开头点出说明 的对象,紧接着说明了牛的性格特征,突出其忠诚和“牛脾气”。下面 几段则从牛在工业、农业、医药业等方面与人的关系分别加以说明。层 次清楚了,说明的重点也就一目了然。
【佳作再续】
筷子
先请你猜个谜语:“黄兔追白兔,白兔跳下崖,黄兔倒回来。”你能猜出
黄兔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筷子。
筷子的结构简单、原始。它就是由两根小棍组成的,就如两兄弟并排劳作,
合作无间。通常是用木、竹、塑料、象牙等材料做成。筷子的长度一般是
25厘米左右,夹菜的下端为圆形,手执的上端呈方形。圆形的下端直径通
一些大城市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150万双,一年要“吃”掉2万棵大树。 因廉价而普及走进市区中低档餐馆、火锅店及小吃摊点,桌上摆放的大多 都是些廉价一次性筷子,如果消费者想用质量稍好的筷子或消毒筷,就只 能在少许品牌餐馆或高档餐饮场所了。一位经营炒面馆的朱老板告诉记者, 到市场上批发一把六七十双的筷子,算下来每双才0.02元,因为筷子的费 用都在成本里核算,属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所以价格就是第一位,经营者 为了赚钱,当然就去选择那些虽然粗制滥造但很廉价的筷子了。
2.条理不够清晰。 升格要点:以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主 要有以下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写作时可结合写作 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说明顺序,条理清楚才能使读者很快把握说明的 内容。 3.缺乏文艺性和生动性。 升格要点:在文章的适当地方,可以运用比喻,引入历史故事,引入诗 文等增加其生动性。比如:由“两根小棍组成”可比喻作兄弟;筷子的 历史,可引入纣王的故事;文章开头也可以引入些诗歌,以吸引读者。
动物也会有犯急的时候,“牛脾气”可不是虚传的。
瞧,那红斗篷前的斗牛,不知是斗篷的映衬,还是 ③用描写的方法形象
怒血上涌,它两眼通红,喘着粗气,尥起蹶子,随 地介绍了“牛脾气”,
后如箭一般冲过去,那气势可不得了。③
具体可感。
炎帝是华夏文明的始祖,他被奉为太阳神、 农业之神和医药之神。传说他长了一个牛头。虽 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 牛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牛在农业、工业、医药 业确实有着不小的贡献。④
的身躯,头上有双角,身后还有一条为了驱赶蚊虫
而时常甩动的尾巴……牛的这种形象给人一种忠诚、 ②介绍牛的外形和给
可靠的感觉。②在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牧童骑在 人们的总体感觉,因
牛背上吹笛的情景,牛与牧童那种亲密的关系,让 为大家都非常熟悉, 人了解到牛是一种极温驯的动物。但是,再温驯的 所以写得简略。
当然,筷子历史悠久,《韩非子》中就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的记载,说纣王用象牙制作的筷子,引起朝臣恐惧,看来筷子还和国运相 关呢。筷子的种类繁多,由于筷子的实用方便,最后还出国了,流传到日 本,生了一个“混血儿”圆锥形的筷子,这种筷子是为了适应日本吃生鱼 片而形成的,下端是尖的,这样可以插入鱼片中。
筷子的聚合与分开,从而将食物准确地送入操作者的口内。
筷子也和人的喜乐相关,古人在酒酣之际,还会以筷击碗,和而歌之,
极尽欢娱!③
筷子历史悠久,④种类繁多,由于筷子的方便实用,最后还出国了, 流传到日本,有了圆锥形的筷子,这种筷子是为了适应日本吃生鱼片而 形成的,下端是尖的,这样可以插入鱼片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通过对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 的创新设计,又赋予了筷子艺术品的角色。
第三,生动形象。牛郎织女、炎帝的传说的引用,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 的情景以及斗牛发威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起到了引人入胜的 效果。
【技法总结】 要把事物说得清楚明白,特别要注意: 1.抓住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说明文十分讲究内容 的科学性,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内容才科学,介绍的内容和解说的事理 才能为读者所理解。 2.用词准确 在说明事物形态、性质、功用或操作程序时,必须将数量、范围、程度、 次序等表达清楚、恰当,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的选用。
技法指导 触类旁通
【文本借鉴】
佳作赏读 牛
徐婧 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一对恩爱的夫妻 最终被银河阻隔……不过,今天我们要谈的不 是牛郎织女的悲惨遭遇,而是一个曾经帮助他 们的动物——牛。①
亮点评析
①由牛郎织女的故事 开头,引出本文的说 明对象,不失为一个 吸引读者的好方法。
说起牛,大家都十分了解,它有着宽大而结实
•专题写作导学案
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
[训练目标]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2.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 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内容索引
知识链接 丰厚积淀 技法指导 触类旁通 升格研讨 补长短板 实战演练 巩固反馈
知识链接 丰厚积淀
说明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它能很好地向人们介绍事物的性 质和规律性,更好地促进人们认识事物、明白事理。写好说明文要讲究 科学性、知识性、说明性和实用性,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客观事物的性质、 特点、内容、成因、功用等,要突出一个“明”字,即把要说明的事物、 事理说得清楚、明白。如何做到呢?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比如《景泰蓝的制作》紧紧扣住了景泰蓝制作的手工特点。 (2)调整说明顺序,注意详略得当 比如《景泰蓝的制作》就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说明,同时注意了 详略得当,详写“掐丝”“点蓝”两道工序。
题目:________的自述 要求:①请选自己熟悉的事物,补全题目,写一篇说明文;②阅读有 关资料,详细了解所写事物的特点;③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 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