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设计课题与反思
物理电功率教学反思(精选5篇)

物理电功率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才略更快的积累教学阅历。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物理电功率教学反思,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物理电功率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需要改进: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躲避因显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老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重要是“引导”,而不是“替换”,让同学“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本领。
3.物理学科的特色——试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学问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同学探究新学问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试验改换,找寻最适合同学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同学一样,在教学技艺方面我也是学无止境的,用那句实在话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同学群体是不绝变更进展的,教学手段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绝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进步,令自身的同学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物理电功率教学反思第2篇一、教学效果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及其变形公式U=P/I和I=P/U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电学学问解决简单的关于电功率计算问题。
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不算太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完成了学习目标,学问导学的效果很明显。
大多数同学在学问迁移中公式选择非常精准。
2、本节课老师在课堂中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对教学重点进行点拨;同学通过阅读教材,搭配适量练习,进行自主学习,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教法与学法浑然一体,可谓一石双鸟。
二、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的教学核心是达标教学过程。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学习作理论上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
本节具有承前启后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一些解决电学问题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学习,也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大小,形成节约用电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电子计时器,空调机铭牌图片、灯泡。
五、教法分析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解法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
细心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电功率》教案优秀7篇

《电功率》教案优秀7篇《电功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2.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初步综合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量较多,综合性较强,而且灵活性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节习题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应精心选择,要有目的性,如:课本上的例题1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学生学会在使用电功率的公式时,应注意公式各个量的对应关系,熟悉电功率公式,为下道例题做铺垫。
例题2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解电功率习题的思路,抓住解题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其中不变量在初中就是电阻不变。
电压变电功率、电流变。
教材(人教版)中的例题2没有从最简便的方法解题突出了电功率的决定式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教法建议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公式较多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在讲例题前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一下电功率的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公式。
讲例题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要在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上下功夫。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教师也应在一体多变上下功夫。
计算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题目的难度比较大。
解题时要认真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加深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弄清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加深对计算过程中必须对各物理量一一对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目标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培养归纳解题思路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第九章第一节: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第九章第二节: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3. 第九章第三节:电功和电功率的关系;4. 第九章第四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分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定义,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2. 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概念,能区分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3. 掌握电功和电功率的关系,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4. 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重点:电功率的定义,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灯泡等;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电风扇和一个台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功率标识;(2)提问:为什么电风扇和台灯的功率不同?电功率是什么?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通过例题讲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概念;(3)分析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4)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给定电压和电流下的电功率;(2)分析实际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分配。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强调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概念;3. 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4. 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电压和电流,计算电功率;(2)分析题:分析实际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分配。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公式 P=UI 计算得出;(2)分析题答案: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规律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2. 拓展延伸:(1)了解家用电器的功率,学会合理搭配使用;(2)研究其他影响电功率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功率》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 5 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
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本节具有承前启
后的重要作用。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
用电功率公式 P=wt 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
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 教学目标
量。
5.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U 实<u 额时,p 实<பைடு நூலகம் 额,用电器不能发挥其额定功
率
U 实>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容易被大电流烧毁
U 实=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发挥其额定功率
灯炮亮度由灯泡消耗的实际电功率决定,灯泡的亮
度越大,消耗的功率越大。
6.电功率的测量<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不能
发挥其额定功率
电功率教学心得电功率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
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
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
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
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
课例研究综 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本节教材内容较多,涉及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的快慢情况,发现 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细心的 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的慢, 教学过程 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 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铸就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学大约 25 分钟)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功率》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电功率》
称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体会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含
教材分析 义。
如何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
道 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
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思考、猜测,意识到利用铭牌上的电功率判断 学生学习能
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知识:
教学过程
电功率的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电
能)。
定义公式:
单位及换算关系:W、kW
1kW=1000W
通过学生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际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课例研究综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梳理知识,形成 述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灯的亮暗时,要考虑到电压的影响。 力分析
学生进行分析。
学会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策略选
通过复习旧知识,认识电功率和电功之间的关系, 择与设计
深刻理解电功率的本质。
在力学中学习过表示机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
电功率教案(精选5篇

电功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电功率”,主要包括第1节和第2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生活用电器的电功率及电能消耗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2. 能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用电器的电能消耗;3. 了解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实际生活中电功率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多媒体课件;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家庭电路及常用电器,引导学生关注电功率这一物理量。
2. 教学活动:(1)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2)例题讲解: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如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功率、已知电能和时间求电功率等。
(3)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家中常用电器的电功率。
(4)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实际生活中电功率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家中某一用电器的电功率;(2)已知某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和时间,求其电功率;(3)分析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2. 答案:(1)电功率 = 电压× 电流;(2)电功率 = 电能÷ 时间;(3)电功率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了解家用电器的能效等级,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2)研究电功率在电路中的应用,如电风扇的调速原理、照明电路的功率分配等。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功率》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1)先将 15W 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 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 (2)将 15W 的灯泡取下,换上 100W 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 学生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 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 学生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结论:电能表铝盘走得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 的快慢不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铝 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 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 能的快慢。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通过问题讨论、深入理解电功率 有的学生此时可能要提出问题:若使 100W 的灯泡通电 20s,使 15W 的灯泡通电 1h,是不是还是瓦数大的费电呢 通常讲的 100W 的灯泡比 15W 的灯泡费电是指什么 教师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学生再充分发表自 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总结:在物理学中, 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 P 来表示,它 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W。前面提到的 100W、15W 说的就是灯泡的电功率。 要想比较两盏灯所消耗的电能的多少,只要看一下两盏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功率》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电功率》
称
1.重点: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实验探究电功率问题; 教材分析
2.难点: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及实践意义。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
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和千瓦,了解电能单位千
对物理量及其单位的学习要扎实,要准确记忆,使学生 课例研究综
对本节基础知识有很好的再现能力。要想上好本节课, 述
《电功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电功率》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功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功率》教学反思1一、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在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
演示实验(一)将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盏灯,并联接在220V的电压下,学生根据灯的亮度不同,认识电流做功不同。
时间相同,电功不同,知道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并能借助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认识比较电功快慢的方法。
演示实验(二)将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灯串联在220V的电压下,学生根据亮度不同,分析得出电功不同,电功率不同。
与灯上标明的功率比较发现不相符,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从而发现电功率与电压有关。
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
因此,将本节课的不同的电压对电功率的影响的观察实验改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实验器材,提出自主探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时间与空间,注重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知识。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会得以提升。
二、电功率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电功率的计算复杂,计算公式多,学生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以前,往往是一下子给了学生一大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消化,教师落了个眼前的清闲。
但是学生消化起来很困难,方法虽多,并不是都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
因此在第一课时,除了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只让学生掌握两个推导公式一求电功率的公式P=UI、二是求电阻的公式R=U2/P,并对其做了针对性的训练。
其它的公式在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慢慢通过做题练习让学生掌握。
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对于电功率的公式、变形公式、符号、单位、以及意义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计算电功率的方法;(3)理解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4)了解电功率的单位及其转换;(5)掌握电功率的应用。
2.教学内容与流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电器图片,引发学生对电器的思考,让他们列出几个电器的名称。
(2)概念讲解:教师简要介绍电功率的概念和含义,并给出一个简单的示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3)电功率的计算:教师介绍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即P=UI,其中P 为电功率,U为电压,I为电流。
通过一个示例让学生亲自计算一下电功率。
(4)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教师引入了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即P=UI=I^2R=U^2/R,通过示例和图表的形式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互关系。
(5)电功率的单位及转换:教师介绍电功率的单位及其转换关系,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掌握。
(6)电功率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日常使用的电器,以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7)导出:教师对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力模型实物演示、电器图片展示、计算器辅助计算等。
(2)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示例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电力模型、电器图片、计算器等。
二、反思1.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1)对电功率的概念理解模糊:部分学生对电功率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导致后续学习的困难。
可能原因是在概念讲解环节,教师对电功率的概念解释不够简洁明了。
(2)电功率的计算理解困难:部分学生在电功率的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可能原因是对电压和电流的单位换算不熟悉,以及对公式的运用不熟练。
(3)学生对电功率的应用理解欠缺:部分学生对电功率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不深刻。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功率》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出示目标,学生阅读: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实行简单 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4.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学生阅读“目标”后,不但明白了本节课要解决哪 些问题,同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二、出示提纲,学生结合提纲独立自学课本 72---73 页内容。 (一)、电功率基础知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 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算:1kW=________W;1w=_______=_________。 (二)、电功率计算: 家用普通手电筒的电压是 3V,电流是 50mA,它的 电功率是多少? (三)、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课例研究综
维过渡,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 述
的基础知识,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
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水平。
(一)、创设情景: 教室电能表的转盘,有时慢悠悠,有时急匆匆,这 是为什么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在只开三盏电棒时电 能表指示灯 1 分钟闪动的次数和教室所有电棒都开时 电能表指示灯 1 分钟闪动的次数。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两次的“次数”是否相同?这说明 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能够回答出:不同,这说明电 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课。这里渗透了比较的科 学方法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水平。 (二)目标导学: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功率》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况?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
演示: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只灯泡上 标有“220V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W”, 接通电源,发现后者比较亮的灯泡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 快,而前者比较暗的转动得慢。同是灯泡,为什么有的 消耗电能快,有的消耗电能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消耗 电能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 率。
3.了解“千瓦时”的来历,知道“千瓦时”与“焦 教学目标
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
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
的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功率》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电功率》
称
《电功率》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
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
识学习的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
灯泡的电功率”和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
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 教材分析
瓦是电功率的单位,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千万不要混 淆一定要注意区分。
(2)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的对应性: 单位 物理量 大单位 小单位
W kW·h J
P kW W
t h s
变式训练 1:利用公式 P=eq\f(W,t)变形求时间: 3 度电可以供“220V,300W”的电熨斗正常工作多
长时间?
电功率的教学反思

电功率的教学反思电功率的教学反思第一篇“电功率〞的复习,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的内容理解困难,并且和学生的某些潜意识简单混淆。
比方,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往往认为用电器的瓦数越大越费电,这就是将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
所以在这里我们肯定要做好P41图8。
2—1的演示试验,让学生直接比较出在相同的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即用电器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了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所以,最好通过试验再现的方法让学生观看几次的亮度是在用电器的各自实际功率下所显示的亮度,从而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实际含义,一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本节还有电功率的计算这也是教学难点,要引导学生怎样分析题意,弄清解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弄懂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从而能正确计算两种功率。
同时还应强调解题的步骤和规范性。
电功率的教学反思第二篇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力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全面地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胜利之处:1、在探究前理顺了试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试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留意的事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为学生探究试验清理了障碍。
2、试验结束后对三次测量结果通过计算得到的三个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值,能否将这三次的实际功率值计算出平均数,得到小灯泡的平均电功率?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能否计算出平均电阻值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试验,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电功率的意义。
3、通过对比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能更好的使学生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有的小组在做试验时没有严格根据规定去做;个别小组的导线损坏严重,浪费较多时间,以至没有得出试验数据和试验没有完成。
《电功率》教学反思(15篇)

《电功率》教学反思(15篇)《电功率》教学反思1五月十七日,我对初二物理《电功率》这一章的内容进展了复习。
在听完我的课后,听课教师给了我很多改良意见,结合我自己讲课的感受,我写了这篇反思。
目的是查找自己存在的缺乏,鼓舞并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1、物理课件的制作存在一些缺乏。
主要表现在:(1)物理教学中,公式中的字母应当用斜体,而单位则要用常规字体。
公式中字符的应用不标准,例如:电功率公式应为“”而不是“P=W/t”。
(2)课件中练习题的设计有些繁琐。
由于是复习课而不是教授新课,所以不用有太多的变式训练。
太多变式训练一是没有太多必要,二是影响复习讲课进度,显得繁冗拖沓。
(3)物理学中的计算题,解题过程中可以存在分数,但最终结果必需是小数,而且不要写“≈”,直接写成“=”。
2讲课过程中的一些缺乏。
(1)上课缺乏激情,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忱。
(2)学生自主争论、探究时间还是过少,没有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3)与学生的互动活动虽然有,但是太少。
而且活动的组织比拟混乱,效果不是非常良好。
(4)语言不够精炼,常常有一些重复性的语言。
语言不够精确,对疑难问题的启发点拨,不能言简意赅一步到位,有啰嗦的感觉。
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问点的疑问更多,思维更加混乱了。
所以,精确的语言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5 应加强对学生的治理,上课过程中秩序有一些混乱。
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感情颜色,而且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应有起伏、有高潮、有亮点。
《电功率》教学反思2一、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反思:通过上节教学,学生已经知道用伏案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并且已经对伏案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方法特别熟识,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并不存在问题。
但是由于本节的试验设计以及试验操作教科书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试验目的、原理,试验步骤、结论,所以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还是有肯定难度,不过使得教师对学生试验力量的培育和提高也是个难得的时机,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让学生体会:目的--原理--设计电路图--实物连结--试验表格--数据分析--反思等完整的过程。
电功率教学反思案例(通用29篇)

电功率教学反思案例(通用29篇)电功率教学反思案例篇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需要改进: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一样,在教学技艺方面我也是学无止境的,用那句实在话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手段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电功率教学反思案例篇2《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
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
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
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学习,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涉及四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概念、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生活中电功率的测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内容。
演示实验两个,小资料一份,铭牌展示二例,实物展示二例,警示小贴士二块。
教材中丰富的内容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又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
但它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这节课的教学我相当重视。
上课时我注意做到三点,效果不错。
电功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电功率教学反思电功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功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功率教学反思1一、教学内容及目标的反思:电功率是本章的一个核心内容,同样电功率也是电学的重要概念,跟初三能的学习也密切相关。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知识体系中,能是处于一个核心地位的概念,而功率是深入理解能的基本概念。
因此本节教学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并且本节内容也是关于电路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它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经过上节对电能的初步了解,本节重点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转速快慢来理解电功率的定义,通过公式的讲解引导学生会计算用电器的电功率,同时也能够解决生活中与电功率相关的物理问题。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世界,即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理念也为以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安排上三节课。
第一节讲电功率的意义、公式简单的计算,第二节学习额定功率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最后用一节课讲综合计算,三节课的知识内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方面来加强和巩固,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我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转盘的转动快慢,逐渐引导学生认识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不同,实质上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快慢不同,引入电功率这个物理量,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消耗电能快慢的理解容易同消耗电能多少混淆。
对于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小灯泡亮度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其实际功率决定的。
同时也为下一节用电能表和秒表测家庭电路实际功率埋下伏笔。
二、应该注意的问题:1、在引入电功率的概念时我觉得还是不要用电流做功来定义,学生对消耗电能的问题还是容易理解。
等初三学完功以后再考虑电功的意义。
2、对于电功率的两个公式综合应用前,应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公式字母单位后再进行,否则欲速则不达,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电功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

电功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电功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功率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电功率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这部分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数又不好计算,把学生弄得是云里雾里,对于部分学生甚至是感到无从下手。
教学中如何比较消耗电能的快慢,我采用直观的方法利用电能表直接演示不同用电器接入电能表上,学生观察其铝盘转动的快慢,使学生更直观认识电能表的铝盘转动的快慢跟用电器的关系。
并引导学生类比小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去比较消耗电能的快慢,从而克服了学生只能从书上找到的两种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
由于新版教材中对电功没有很好地进行处理,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对电功和电功率常会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很的比较,并让学生辨别。
叶恒同学表现很好把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剖析,学生最后都听懂了。
对于中下等学生对计算感到有些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各量找不准,公式记不住,不会用还乱用。
在教学预习时强调学生重视书中的例题,通过例题加深对各量的理解,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是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一个物理量和单位,加深识记和理解。
同时在每天上课前对公式进行一下默写,还有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处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总之这节课通过了以上的反复学习,我班的学生基本学会了。
电功率教学反思篇2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我们学校的教学时间又很紧,只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
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答:①一天用电0.75kw.h②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22.5度,合81000000J③如果时间单位用秒,一个月电能消耗81000000J
例2:一盏灯连接在照明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68毫安,求:
①灯的功率是多少?
②每天通电3小时,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多少度?
已知:u=220v I=68mA
求: (1).P=?W (2).W=?度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2、正确理解电功率与电功的区别和联系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电功?它的两个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怎样?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括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两种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同步练习
例1: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每天使用3h.求:
①一天用电多少千瓦时?
②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多少度?合多少焦耳?
③如果时间单位用秒,一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解:由公式P=UI得P=220伏×0.068安=14.96瓦。
例:灯泡上标有“PZ220—25”。
它的含意是:
1.做功的快慢与做功的多少、时间都有关系,因此,我们无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功率大表示电流做功快;
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所以:电功率大表示电流在单位时间做功多;电功率大并不表示电流做功多,因为做功多少不但与电功率有关,还与做功的时间有关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设计与反思
电功率
科目:物理
教学对象:九年级
课时:2课时
提供者:董军波
单位:栖霞观里中学
一、教学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容的重要性)
·本设计是中学八年级物理的一节容·需一课时
·《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4.①瓦特,瓦=1000瓦
5.方法一: :P=W/t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
方法二: P=UI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强度的乘积
6.测量:
方法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原理:P=UI
方法2:用电能表和秒表
原理::P=W/t
“PZ”指的是普通照明;220指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伏,25指灯泡的额定功率是25瓦
2、.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3、如何测量电功?
4.总电功的计算方法:
1、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单位有焦耳和度;换算关系:1度=1千瓦·时=3.6×106焦
2、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3、电功通常用电能表测量把电能表连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用电的度数。
本课第一步:复习提问:什么叫做电功?它的两个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怎
样?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测量电功?.总电功的计算方法:
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是:引入新课,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月初:
3
2
0
7
7
月末:
3
3
1
9
7
度数=3319.7度-3207.7度=112.0度
4.①逐个计算电功,然后相加。
②利用整体进行计算。
提出问题引出学生思考
(二)讲授新课
1.为什么要引入功率的概念: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甲做功50焦、乙做功30焦,谁做功比较快?为什么?
2.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3.电功率的定义
3.电功率的表达式
P=W/T
P—表示用电器的功率。
t—表示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
w—表示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
4.功率的单位:
5..电功率的计算:
6.我想实际测量一下它在电路中的功率,说出你想的办法。
7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灯泡上标有“220V100W”,它的含意是:220V是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即该灯泡在220伏的电压下能正常发光;100W是该灯泡的额定功率,即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是100W.
已知:P=250w=0.25kw t=3h②一月=30天③t=3h=10800s
求:①W天=?kw.h②W月=?度=?焦耳(J)③W=?焦耳(J)
解:根据公式P=w/t得w=pt.则
①W天=Pt=0.25kw.h×3h=0.75kw.h
②W月=Pt×30天=0.25kw.h×3h×30天
=22.5kw=22.5度=81000000J③W月=Pt=250W×10800s×30天=81000000J
初高中《课程标准》都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会从不同角度掌握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设计本课努力做到更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采用材料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力求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授课。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派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