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发展史
总结我国的陶瓷发展史
![总结我国的陶瓷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567f3b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c.png)
中国陶瓷发展史1. 历史概述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拥有悠久的陶瓷发展历史。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制作和使用陶器。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逐渐成为世界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
2. 元代青花瓷的出现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青花瓷首次出现并得到广泛传播。
青花瓷以其鲜艳的蓝色图案而闻名于世。
它采用了铜钴釉料,在高温下进行釉下彩绘,然后再进行二次焙烧。
3. 明代景德镇窑的兴起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景德镇窑成为明代最重要的窑场之一。
景德镇窑以其白色瓷胎和精美细致的装饰而著名。
在明朝晚期,景德镇窑开始生产青花瓷。
青花瓷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出现了更加精细复杂的图案和装饰。
4. 清代粉彩瓷的繁荣清代(1644-1912年)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粉彩瓷成为主流。
粉彩瓷以其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精美细致的装饰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清代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陶瓷技术——官窑。
官窑是专门为皇室和贵族制作陶瓷的窑场。
它以其高质量和稀有性而备受珍视。
5. 进一步思考中国陶瓷发展史展示了中国人民对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从最初简单实用到后来追求艺术表达,不断演变和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其他国家都受到中国陶瓷的启发,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陶瓷文化。
在当代,中国陶瓷工艺继续发展和创新。
许多陶瓷艺术家致力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作品。
总体来说,中国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深入了解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
注意:由于任务要求避免敏感词汇和话题,本文只涉及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一部分内容,并没有涉及一些具体窑场和具体时期的细节。
如需更加全面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资料或联系专业人士。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281431dd3383c4bb4cd2ef.png)
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就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与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就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
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就是制瓷原料必须就是富含石英与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
二就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
三就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与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就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与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
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与颜色釉瓷。
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就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与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7a851b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4.png)
中国陶瓷的发展简史:
1.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
这一时期的陶器
主要是实用性的,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具。
2.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彩陶工艺发展起来,陶器表
面装饰有丰富的图案和颜色。
3.商代中期:创造了原始瓷器,标志着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
4.周朝至秦汉:这个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出现了青瓷
和釉陶。
5.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生产中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尤其是浙江的
越窑,烧制出精美的青瓷。
6.隋唐时期:唐代时,陶瓷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白瓷、三彩瓷、
黑瓷等品种繁多,而景德镇也开始崭露头角。
7.五代十国及宋朝: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名窑如汝窑、
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各领风骚,尤以五大名窑最为著名。
此外,青花瓷在这个时期也初步出现。
8.元朝: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青花瓷的烧制技术大为改
进,同时,蓝地白花、红绿彩等新型装饰技法得到广泛应用。
9.明朝:明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达到全盛,景德镇的官窑更
是生产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瓷器。
其他种类如斗彩、五彩、黄釉、霁蓝釉等也有显著成就。
10.清朝:清初康雍乾三代,瓷器制造业继续繁荣,特别是粉彩瓷
和珐琅彩瓷的创新使陶瓷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1.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的中国陶瓷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出现
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如仿古瓷、釉下彩瓷、釉上彩瓷等。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1a3485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4.png)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
中国陶瓷是指中国古代及现代的陶器、瓷器等陶瓷制品。
中国是
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陶瓷的国家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
了较为精致的陶器。
经过漫长发展,中国陶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和风格。
中国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陶器主要用于储存和烹饪食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陶器的形态
和工艺也逐渐得到了提高,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
已经出现了具有高度装饰性的陶器。
随着黄河流域文明的崛起,中国古陶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公元前16世纪,商朝的青铜器和陶器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其
中商代的彩陶和黑陶被誉为中国陶瓷的重要发展历程。
到了周朝,铁器、铜器和陶器并列成为主要工艺品,青、白、黑、红等多种彩陶相
继出现,其中青瓷的烧制工艺达到了空前高度。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陶瓷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宋时期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广泛应用于宫廷和民间,并逐渐走向世界。
明代青花瓷、景德镇瓷等陶瓷工艺更是在世界范围内享誉盛名。
清朝时期,瓷
器的烧制技术不断创新,民窑出现了青花瓷、五彩瓷等新品种,皇宫
瓷器也出现了功夫茶具、宫廷珐琅釉瓷器等陶瓷精品。
现代中国陶瓷更是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各地窑口
龙泉、宜兴、景德镇、德化等传统工艺更是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同时,平民陶瓷生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迎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以上是对中国陶瓷发展的简单介绍,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好这一
创造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
中国瓷器发展史简述
![中国瓷器发展史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1b61c1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8.png)
中国瓷器发展史简述摘要:一、中国瓷器的起源与发展阶段1.原始瓷器时期2.青瓷时期3.白瓷时期4.彩瓷时期5.近现代瓷器发展二、各时期代表品种与特点1.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2.青瓷:越窑、邢窑、巩义窑等3.白瓷: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4.彩瓷:景德镇窑、永宣瓷器、成化瓷器等5.近现代瓷器:醴陵瓷、景德镇瓷、钧瓷等三、瓷器制作工艺与技术发展1.制坯工艺2.釉料技术3.窑炉烧制技术4.装饰技艺四、瓷器文化的传播与影响1.国内传播:制瓷技艺的传承与地域特色2.国际影响:中国瓷器对世界陶瓷发展的贡献五、当代瓷器产业现状与展望1.产业规模与分布2.创新与传统技艺的结合3.瓷器市场前景与挑战正文:一、中国瓷器的起源与发展阶段中国瓷器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瓷器制作技艺不断精湛,品种繁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瓷器体系。
1.原始瓷器时期:距今约8000年前,我国先民发明了陶器,随后进入原始瓷器时期。
这一时期的瓷器以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为主,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用品。
2.青瓷时期:自东汉时期开始,青瓷逐渐成为主流。
越窑、邢窑、巩义窑等著名青瓷产地,烧制出质量上乘的青瓷产品,展现了我国瓷器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
3.白瓷时期:唐代以后,白瓷逐渐崛起。
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地,生产出精美的白瓷,成为当时世界瞩目的艺术品。
4.彩瓷时期:元代以后,景德镇窑异军突起,烧制出精美的彩瓷。
永宣瓷器、成化瓷器等成为彩瓷的代表,展示了瓷器制作技艺的新高峰。
5.近现代瓷器发展:醴陵瓷、景德镇瓷、钧瓷等地,继续传承和发展瓷器制作技艺,使我国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独具魅力。
二、各时期代表品种与特点1.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制作工艺简单,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用品。
2.青瓷:越窑的青瓷色泽翠绿,邢窑的青瓷釉色晶莹,巩义窑的青瓷造型独特。
3.白瓷:定窑的白瓷细腻光滑,磁州窑的白瓷线条流畅,耀州窑的白瓷质感厚重。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2ebbf2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3.png)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
以下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中陶瓷的发展过程:
1. 先秦时期:此时期的陶瓷大多用于生活用具,如鬲、鼎、壶、盂等,样式以简约为主。
2. 汉唐时期:此时期的陶瓷逐渐进入繁荣时期,各种陶瓷器具不断地出现。
汉代黄釉和唐代三彩都是非常著名的陶瓷器种类。
3. 宋元时期:此时期的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瓷器制作的巅峰。
宋代官窑和元代景德镇窑瓷器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4. 明清时期:明代以景德镇窑、宜兴紫砂推行工艺技能,并创造了“臞仙”、“素三彩”等开创性的艺术形式;清代以宜兴描金陶器、景德镇青花瓷器为代表的装饰技法,提高了陶瓷工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5. 现代及当代:1920年代,经过改革,陶瓷工业发展迅速。
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陶瓷进入了现代化的制造阶段,同时,也逐渐开创了一些新型瓷器的艺术风格,如现代简约风格、民族复古风格以及欧美艺术风格等。
总之,中国陶瓷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创新,发展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和风格,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235b10f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7.png)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中国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中国陶瓷是用手工制作的,并有限制的形式和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陶瓷工艺逐渐改进,技术不断提高,形式和装饰也变得更丰富多样。
以下是中国陶瓷的发展史的概述: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时期,中国陶瓷的原始形式还存在,红陶和黑陶是主要的材料。
2. 前秦时期:前秦时期,陶瓷工艺显然高超。
据史书记载,当时制造伏牛山青铜器所用的陶土从信阳赵村、陕西白水以及漆水地区运来。
在彩绘方面,将属于天然矿物的常石灰、矾石等试成彩料,洒在釉面上之后,烧制而成。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高峰期。
当时的青瓷和白瓷质地均匀,器形流畅,线条柔和,十分精美。
唐代的越窑和刘越瓷器是当时的一大特色。
4.宋代:宋代时期,青花瓷应运而生。
青花瓷的釉面光滑,图案清晰,色彩明亮,再加上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使得宋代的青花瓷成为当时的一大取悦人们的文化符号。
5.明代:明代是中国陶瓷的发展高峰期。
当时的景德镇瓷器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代表产地。
明代的景德镇官方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手法精湛,器物造型新颖,而且装饰品种之多,细节之详,是瓷器制造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
6.清代:清代的瓷器风格和制作工艺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外来影响。
当时的瓷器工艺在继承宋明两代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西方传入的各种元素。
清代的瓷器制作工艺不断变革、发展,瓷器也在装饰手法、器形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总的来说,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悠久,加上各个时期的殷实实力,都给了中国陶瓷制作以更多的发挥空间,也使得中国的陶瓷艺术不断繁荣和发展。
中国陶瓷发展史范文
![中国陶瓷发展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a9c5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6.png)
中国陶瓷发展史范文中国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8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制作陶器,从简单的器皿到精致的彩绘陶器逐渐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陶瓷的制作技术逐步发展,并逐渐成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品。
古陶瓷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220年)中国的古陶瓷时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原始阶段和中期阶段。
原始阶段,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陶器,如黑陶和红陶。
中期阶段,中国的陶瓷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器上的彩绘陶器和明显的地方风格。
这个阶段的典型陶器是彩陶和低温灰陶。
两汉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两汉时期,陶瓷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制作了大量美丽的陶瓷器。
这个时期的陶瓷风格主要包括董氏陶、商代和西汉风格。
这些陶器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如香炉和祭器。
此外,陶瓷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壁画和石刻,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被认为是中国陶瓷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陶瓷工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唐代骨董和五代时期的陶瓷以勃艮第红釉为主。
五代时期的窑炉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远销海外,应用广泛。
宋代时期,青瓷和哥窑陶瓷是该时期的典型代表。
元明时期(公元1279年-公元1644年)在元明时期,陶瓷工艺出现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元代的主要陶瓷是瓷棋子和仿仿古青瓷,明朝时期,民窑贡品和官窑成为中国陶瓷的重要类型。
明代的宣德炉和景德镇瓷器被誉为中国陶瓷的顶峰之作。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清代的陶瓷工艺借鉴了明代的传统,但也有一些新的发展。
这个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盛行,瓷器器型丰富多样,釉色优美。
著名的瓷器类型有粉彩瓷、洒蓝瓷和宫廷陶瓷。
现代陶瓷时期(20世纪至今)近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中国的现代陶瓷以创新和实验为主,推动了陶瓷工艺的前进。
蚕纸瓷、五彩琉璃瓦和艺术陶瓷等新型陶瓷制作也开始出现。
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1d91e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f.png)
陶瓷的发展历史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耐腐蚀和装饰性能。
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用于制作日常生活用品,还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艺术和科技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陶瓷的发展历史,从原始陶器到现代陶瓷工艺的演变。
1. 原始陶器时期(约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3000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人们开始使用陶器。
最早的陶器是由粘土制成,通过自然干燥或简单的烧制工艺完成。
这些陶器主要用于贮存食物和水,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
在此时期,陶器的形状和装饰相对简单,主要以几何图案和刻线为主。
2. 古代陶瓷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陶瓷工艺逐渐发展。
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中国等文明古国,陶瓷制作达到了较高水平。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陶轮来制作陶器,使得陶器的形状更加规整。
同时,人们还探索出釉料的制作和应用,使得陶瓷表面具有光滑的质感,并增加了装饰性。
3. 唐宋时期的瓷器(公元7世纪-13世纪)在中国的唐宋时期,瓷器制作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三彩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而宋代的青瓷和白瓷则以其青翠透亮的釉色和纤细的造型成为瓷器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个时期,瓷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烧制温度和时间得到更好的控制,使得瓷器的质地更加均匀细腻。
4.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瓷(14世纪-17世纪)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陶瓷制作在艺术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意大利的马伊契奥拉陶瓷以其精美的彩绘和雕刻而闻名。
同时,荷兰的蓝白陶瓷和英国的马耳他陶瓷也成为当时的热门产品。
这个时期的陶瓷制作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往往以描绘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为主题。
5. 现代陶瓷工艺的发展(18世纪至今)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陶瓷制作得到了革命性的改进。
在18世纪末,英国的斯波德瓷器和德国的普鲁士瓷器成为当时最先进的陶瓷产品。
19世纪末,法国的琺瑯陶瓷和美国的艺术陶瓷开始流行。
中国瓷器历史简介
![中国瓷器历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1d961b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1.png)
中国瓷器历史简介
中国瓷器历史简介
瓷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价值。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吧。
一、陶瓷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了陶器的制作,最早的陶器具有简单的技艺和粗糙的外观,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储存。
从此开始了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
二、唐代的瓷器
唐代是中国瓷器的重要阶段,它在造型、釉色、烧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了独特的特点。
其中,三彩瓷器是唐代最为著名的瓷器品种之一。
三、宋代的瓷器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高峰时期,其制瓷技术和艺术水平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宋代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要代表,它们通常比唐代的瓷器更为纤细和精致。
四、明清时期的瓷器
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另一高峰期,这个时期的瓷器以青花瓷为
代表,被誉为“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清代的瓷器由于釉色更为绚丽,装饰更为华丽,成为了又一重要的瓷器时期。
五、现代的瓷器
现代的瓷器则集中于工艺的创新和发展上,瓷器形式更加多样化,手
工瓷器和机制瓷器在市场上都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如今,中国的瓷器
工艺和技术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总之,中国瓷器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其技艺与艺术价值一
直被世界所推崇和欣赏。
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我
们的文明和智慧。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e65ac2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9.png)
中国陶瓷发展史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
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
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
一、原始青瓷我国商周时代就出现了瓷器,称为“原始青瓷”。
之后瓷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几个发展阶段。
二、东汉青瓷东汉青瓷毕竟刚刚从原始瓷中脱胎出来,也是原始瓷器踏入成熟期的门槛,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在造型和装饰风格等方面还带有前期样式的烙印:胎土是就地取材;器型和装饰风格也源于原始青瓷,但制瓷工艺有显著提高,东汉青瓷的出现,打开了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三、魏晋南北朝瓷这一时期是我国瓷器生产的跃进时期,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青瓷广为普及,形成了南方和北方两大青瓷系统。
釉的种类大增,出现了黄釉、酱釉、黑釉、黑褐釉等瓷器,并发明了糊中挂彩的技艺。
特别是北朝时期成功地烧出了白瓷,成为瓷器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四、唐瓷唐代制瓷业在规模、技术、艺术上都超越前代,瓷窑遍及大江南北。
唐代由于瓷器产区日广,各地区出现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故开始在窑上冠以地名,如越窑、邢窑、岳州窑、洪州窑、寿州窑等。
青瓷、白瓷都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并驾齐驱的局面。
其时瓷器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最为著名,一白一青,遥相辉映,即陶瓷史上所称的“南青北白”。
五、宋瓷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名窑迭出,品类繁多。
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
举世闻名的汝窑(河南临汝)、官窑(河南开封) 、钧窑(河南禹州)、哥窑(浙江龙泉县)、定(河北曲阳)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
瓷器的发展史
![瓷器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8d4966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f.png)
瓷器的发展史瓷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新石器时代,在当时古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陶器装饰自己的生活了。
在此基础上,瓷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瓷器的发展历史:一、原始瓷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最早的瓷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时期,那时人们使用的瓷器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现在定义的瓷器,在这个时期制造的陶器多以点刻纹饰和夹砂纹饰为主。
此外,当时的瓷器还未完全完成高温烧制的工艺,这使得瓷瓶比较容易裂开。
二、青铜瓷和褐瓷(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之间是长达四百多年的青铜瓷和褐瓷时期,这个时期的瓷器质地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制作工艺已经不断演化,而且这个时期的古人们已经发展出了不同的釉料和釉彩。
三、汉代的高温瓷器(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在中国古代,汉代可谓是瓷器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高温烧制的窑炉烧制瓷器,这种瓷器的耐高温特性更好,而且制作时对釉料和釉彩的要求也更高。
四、唐代的陶瓷画(公元618年至907年)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期,那时候瓷器的质地和形态都已经非常完美,而且出现了很多非常著名的瓷器,如长沙窑、定窑、景德镇窑等。
在这个时期,人们还开始进行瓷器的烧画,即在瓷器上画图案,这种用画笔绘制的画就被称为陶瓷画。
五、明代青花瓷(公元1368年至1644年)在明代期间,青花瓷成了中国陶瓷制品中的一种代表,青花瓷主要由底胎和青花两部分组成,釉色以明亮的白色为主,青花的图案非常精美,比较典型的有莲花、人物等。
六、清代的景德镇瓷器(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代是一段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也是瓷器发展的顶峰期。
景德镇瓷器在这个时期独占鳌头,景德镇窑在清代为皇室烧制御用瓷器,而景德镇瓷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瓷器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从原始瓷器的简陋,到汉代的高温瓷器,再到唐代的陶瓷画,以及明代青花瓷和清代景德镇瓷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表现出中国瓷器文化不断追求和探索的动人魅力。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87736d1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6.png)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两万年的历史。
最早的陶瓷制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公元前 7000 年至公元前 2000 年),当时的景德镇及安徽黄山等地就有以粘土为原料,经烧制而成的陶类产品。
此后,陶瓷产品不断发展变化,至唐代(公元 618 年至公元 907 年),陶器以它的高质量和高雅艺术水准赢得了国际知名度。
元朝(公元 1271 年至公元 1368 年),陶瓷的表现技术更加成熟,古典陶瓷
的技艺已经基本达到现代水平。
明朝(公元 1368 年至公元 1644 年),陶瓷在技术和活动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景德镇和官窑各具特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著名的两大窑系。
清朝(公元 1644 年至公元 1911 年),陶艺继续蒸蒸日上,绘画、雕刻、高古、拈花等技艺发展更加成熟,各种窑系品种更加异彩多彩。
到了近代,中国陶瓷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景德镇技艺开始与世界各地的陶瓷技术和风格接轨,并开始大量输出。
至今,中国陶瓷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技艺到创新,从形式到功能,从单调到多样,中国陶瓷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69377e195f312b3069a51b.png)
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 —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 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 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 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 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
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
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C 以上。
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 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 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
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 胎体质薄轻巧, 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
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 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陶瓷的历史历程
![中国陶瓷的历史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bc851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d.png)
中国陶瓷的历史历程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制作技艺,被誉为“世界瓷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陶瓷的历史历程吧。
早期陶器
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陶器。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中国就出现了较为精美的红陶器,这是中国陶瓷制作历史上的起点。
商周时期
到了商周时期,中国的陶器逐渐发展起来。
商代的玉米文化中,出现了“三彩器”、“象征器”等独具特色的陶器,周代瓷器的制作技术也逐渐发展。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中国的陶瓷制作有了较大的进步。
汉代制陶技术日臻成熟,出现了像“古铜色陶”、“俑”、“蟠龙把君”等经典陶器。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中国的陶瓷制作达到了巅峰。
唐代陶器风格简洁、纯朴,以“三彩器”、“三足爵”等为代表;宋代的青瓷、白瓷、黑瓷、窑变等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陶瓷史的巅峰之作。
明清时期
明代时期,青花瓷逐渐成熟,成为中国陶瓷中的代表作之一。
到了清代,景德镇瓷器开始兴起,其制作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中国瓷器制作史上的又一高峰。
现代陶艺
20世纪初,中国陶瓷制作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陶瓷艺术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今,中国的陶瓷艺术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艺术形式之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总之,中国陶瓷的历史历程中充满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每一个时期都有独具特色、精美绝伦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感悟。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df9df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f.png)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可以追溯至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陶瓷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
在唐代,中国陶瓷工艺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陶瓷生产中心。
宋代时期,中国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青瓷、白瓷、黑瓷等多种瓷器,其中青瓷被誉为“中国瓷器之王”,成为了宋代瓷器的代表。
明清时期,中国陶瓷工艺又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明代出现了青花瓷、五彩瓷等瓷器,而清代则出现了粉彩、釉里红等技艺更为高超的瓷器。
同时,中国陶瓷也开始向国外输出,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近代以来,中国陶瓷工艺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在文化传承和技艺传承方面,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现代的中国陶瓷工艺已经开始走向个性化和艺术化的方向,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历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在当今时代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 1 -。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b41e22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6.png)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中国陶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100年的时候,当时是以陶
器的制作为主,几乎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因此,中国陶瓷的发展一直是在
古老的文化基础上积累和继承下来的。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今河南,山西,河北,新疆等地,就有
陶器文化出现了。
经历了陶器早期、成熟期以及商周陶瓷时代,并逐渐引
入瓷器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又进入
瓷器的塑性阶段,多种地方烧制瓷器,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唐宋时期,中国陶瓷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地烧制各种各样的陶瓷,使中国陶瓷技术达到了绝顶高峰,被欧洲早期
探险者所发现,从此,中国陶瓷影响了欧洲陶瓷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陶瓷也保持着增长,受到极大的推崇,特别是宣德年
间青花瓷的出现,又使中国的陶瓷家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彩釉色泽、刀工、烧制工艺等都处于全世界领先水平,受到了国外人士的追捧。
清末民初时期,以乾隆、嘉庆时期为高峰,窑口活跃,陶瓷制造技术
更是出类拔萃。
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91183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6.png)
陶瓷的发展历史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艺品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陶瓷的发展历史,从原始陶器到现代陶瓷的演变过程,以及陶瓷在不同文明中的应用和发展。
1. 原始陶器时期原始陶器时期是陶瓷的起源阶段,大约距今7000-6000年前。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粘土制作简单的陶器,如陶罐、陶盆等。
这些陶器主要用于储存和烹饪食物,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2. 古代陶器时期古代陶器时期是陶瓷发展的重要阶段,大约距今6000-2000年前。
在这个时期,陶器的制作技术逐渐提高,出现了更多种类和样式的陶器。
例如,中国的彩陶、纹饰陶和青铜器等,希腊的黑陶和红陶等。
这些陶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3. 古代陶瓷时期古代陶瓷时期是陶瓷发展的高峰阶段,大约距今2000年前后。
在这个时期,陶瓷的制作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陶瓷作品。
例如,中国的青瓷、白瓷和瓷器等,埃及的法老陶等。
这些陶瓷作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4. 现代陶瓷时期现代陶瓷时期是陶瓷发展的现阶段,从18世纪开始至今。
在这个时期,陶瓷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创新,陶瓷的种类和用途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瓷砖、瓷器、陶瓷雕塑、陶瓷餐具等。
现代陶瓷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还成为了艺术品和收藏品。
陶瓷在不同文明中的应用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1. 中国陶瓷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陶瓷文化。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在古代就非常发达,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中国的青瓷、白瓷和瓷器等享誉世界,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代表作品。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和文化传统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印度陶瓷印度也有着悠久的陶瓷传统。
印度陶瓷以多样性和独特性而闻名,不同地区的陶瓷制作风格各异。
例如,孟加拉地区的彩陶和纹饰陶,拉贾斯坦邦的蓝釉陶等。
印度陶瓷的发展受到了宗教、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日本陶瓷日本陶瓷以其简约、精致的风格而闻名。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f804e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e.png)
明清陶瓷的艺术风格
青花瓷:以蓝白两色为主,图案精美,线条流畅 彩瓷: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珐琅彩: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 粉彩:色彩柔和,图案细腻,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04
近现代陶瓷的发展
章节副标题
陶瓷工业的现代化
陶瓷工业的现代 化进程:从手工 制作到机械化生 产
了重要影响
文化交流:中 国陶瓷作为文 化交流的载体, 促进了世界各 国之间的文化
交流和理解
中国陶瓷的国际地位与影响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 涵
中国陶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誉为“世界陶瓷之母”
中国陶瓷的技艺和美学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中国陶瓷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 载体之一
功能创新:开发陶瓷在科技、 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工艺创新:采用新技术、新 材料,提高陶瓷品质和性能
市场创新:拓展国际市场, 提高陶瓷的国际竞争力
05
中国陶瓷在国际上的影响
章节副标题
中国陶瓷对东亚的影响
陶瓷贸易:中国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东亚各国,成为重要的 贸易商品
陶瓷技术:中国陶瓷技术传入东亚,对当地陶瓷生产产生了深远影 响
紫砂壶的特点: 质地细腻,透气 性好,保温性能 好
紫砂壶的工艺: 手工制作,工艺 精湛,造型独特
紫砂壶的用途: 泡茶,品茶,收 藏,观赏
青花瓷的传承与创新
青花瓷的起源:始于唐代, 兴盛于明清
青花瓷的特点:蓝白相间, 清新雅致
青花瓷的创新:图案、造型、 工艺等方面的创新
青花瓷的影响:对后世陶瓷 艺术的影响深远
陶瓷文化:中国陶瓷文化对东亚各国的文化产生了影响,如日本的 茶道、韩国的陶瓷艺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国陶器,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而瓷的名称,则始于汉代,真正成功于李唐。
宋世,瓷业大盛,定、汝、官、哥、均,名垂千古。
明人继之,宣德、成化之作,尤为特出。
清代,则古雅浑朴,不如前人,但是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乾所制,更有出类拔萃之概.就瓷器的功能而言,主要有以实用为主的日用瓷和以观赏为主的艺术瓷,除此尚有卫生建筑和特种工业瓷等;就瓷器的装饰工艺而言,有釉下装饰、釉上装饰、釉中装饰、高低温颜色釉装饰、色釉彩装饰和多种工艺综合运用等几大装饰类别,工艺品种和表现形式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20世纪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两大阶段。
前半葉,中国社会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
尤其是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在这样的国运天时下,整个陶瓷事业濒临于人亡艺绝之境。
然而,也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
醴陵釉下五彩能在本世纪初创制出来,不能不说是个乱世之奇。
活跃于20年代后的景德镇“珠山八友”,将文人画技法和审美意识带人瓷壇,形成了一代画风,其余辉至今犹存。
在制瓷技术上,先后引进和小规模地试验了煤窑窑炉设计及烧成技术,新法选矿及粉碎技术,机械练泥和成型以及吹釉技术,石膏模具使用,注浆成型技术,新彩及釉上、釉下贴花装饰工艺等。
它为后来的瓷器艺术改善了工艺条件,推广了先进技术。
但整体上说,本世纪前半葉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直到本世纪50年代,长期动荡的社会得以安定,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较大举措:如把“散之四方”的能工巧匠重新组织起来,提高其待遇,鼓励其带徒传艺;各地陶瓷研究所、陶瓷专业院校像雨后春笋般建立并发挥巨大作用;原轻工业部组织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景德镇担负制作的“建国瓷”,中国工艺美术首次赴前苏联和东欧、印度等十个国家的巡回展览瓷。
近百年来,中国瓷器艺术在其发展中虽举步维艰,历尽沧桑,但总体趋势仍隨社会的前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并以它累累硕果步入新的世纪,植根于民族传统的当代瓷器艺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意识融合交织中,逐步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徵。
随着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日用瓷品类近年新开发出家庭用瓷、宾馆用瓷、旅游瓷、纪念瓷、礼品瓷、民族用瓷等,逐步形成了家庭用瓷和旅馆业用瓷两不同的主要造型体系。
70年代后,山东淄博陆续研制出滑石瓷、高长石瓷、高石英瓷、钠长石质瓷、色瓷等类型的精细日用瓷而居全国领先地位。
河北唐山的骨瓷,文象岩厚胎瓷,邯郸的增韧骨灰瓷、刚玉强化瓷,a,方石英强化瓷,景德镇和醴陵高白釉瓷、高硅瓷、特种耐热瓷等均有瞩目的成就。
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炻器,在适用于宾馆饭店的成套中西餐具中发挥了较大优势。
炻器与厚胎瓷一样,在造型的线形、线角、细部、形体处理上,形成了有别于细瓷及陶器造型特徵的独特风格和规律,丰富了陶瓷造型的表现形式和体系。
山东淄博利用本地原料新创造的“焦寶石瓷”,质地坚实,釉面呈秋黄、浅棕、灰白等色,色调娇嫩而无纤弱之感。
湖南铜官,河北邯郸,河南禹县、焦作,广东佛山,广西等地均盛产炻器。
颜色釉瓷在过云却有“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之说。
50年代以来,老一辈硅酸盐专家周仁、赖其芳、李国桢等与各瓷区的科技人员一道,用现代科技理化测试分析手段,测定釉的物化状态,用配位场理论研究釉中呈色离子价态和配位体的关系,用热力学状态参数研究烧制工艺与呈色的关系,用科学理论和实验揭示了釉料发色的奥秘,将能工巧匠的实践经验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变偶然为必然、化感性为理性,使祖传秘方和传统经验更完善、更科学、更合理。
如今,由于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配料和窑温控制,改进了新的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发掘和运用了新的原、燃材料,不仅提高了色釉的质量,且研究出了适合柴、煤、油、气不同烧成条件的配方,使颜色釉瓷烧成范围更宽、呈色更稳。
近年,在钧瓷烧制中选用还原性材料渗入釉料中,使钧釉中还原烧成新技术获得成功,是钧瓷史上的一大技术突破。
70年代景德镇研制出“无铅钧红”釉,其色相、光泽度及稳定性均有大贴画度提高,且无铅毒,又是一次铜红釉烧制工艺上的革新。
铜红釉的烧制从过去只能烧小件到创烧出3米多高、通体一色的红花瓶和口径1.08米的铜红釉碗,这都标志着现在色釉的配制技术和空投温的控制技术均达到了极高水平。
50年代得以恢复的浙江龙泉窑,不断创新出玲珑青瓷、薄胎青瓷、青瓷釉下彩以及“青白结合”、“青瓷堆花”、“青瓷堆花”、“青瓷堆花”、“青釉开光”等400余种新品,其釉色宛美玉,呈现柿青、浅青、月白等各种色彩。
杭州在80年代烧制成功南宋官窑瓷,进而研制出异光变色釉、雪花釉等新釉色。
更有甚者,南宋官窑青瓷工艺在广州开花结果,如广州美院高永坚教授研制的粉青纹片釉,釉色莹润,纹片中呈现冰花似的複杂层面而精彩至极福建德化恢復了失传200多年的象牙白瓷,同时又利用不同质料的泥釉烧造出莹洁的高白瓷、清雅的普白瓷、灵气的孩儿红,华丽的色泥釉,还新开发了宝石黄、银丝釉、开片釉等新品种此外。
80年代,江苏用硒镉化合物为着色剂研制出色彩鲜艳、纯正的“嫣红釉”。
70年代推出的“色釉彩”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创新彩类。
它以多种高温色釉作彩料,在生坯和釉坯上彩绘,经高温烧成后,因色釉的渗透性、流动性和熔融性形成了色彩斑斓、妙韵天成的艺术特色。
因此,色釉彩具有与其他装饰彩类不同的独特性质,具有其他彩类难以达到艺术效果。
色釉彩将彩和釉融库冰可分离的统一体,它既是釉,又是彩,釉的作用显然不仅仅是依托和保护,它是将色釉匯集为丰富的艺术语言,以色釉特有的质感云描绘和表现诗情画意,使人在色釉彩光的陶醉中感悟到作品的创意。
正是这种特性,绝使色釉彩材质肌理的感染力和彩绘艺术的感染力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花被誉为“瓷国明珠”的青花瓷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国粹。
它是用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配制的色料,彩绘在未施釉的“生坯”、或已施釉层的“釉坯”、或经低温焙烧的“素坯”、或含色剂的“色坯”上,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绘装饰工艺。
钴料的配制技术、高温窑烧技术和釉下彩绘技术即是构成青花瓷的三个基本工艺要素和工艺特徵。
由于钴料产地、釉料选配、烧成温度、火焰气氛、操作手法、审美追求的差异致使近现代青花呈现出多种色调和效果。
如本世纪初,多用金属氧化钴配料、色调浓烈蓝艳。
50年代前后,青花料用于普通瓷中多为浙江、江西产的土料,青花呈色蓝中泛红。
用于高级艺术瓷的多为云南珠明料,它综合了宣德、清代康熙青料之长处,呈色艳而沉、明而透、表现力丰富、发色力较强。
80年代后,为适应勾线点垛写意的现代青花之所需,配制仿古“炸料”晕散淋、色泽浓重、沉而不灰、蓝而不俗。
亦有用“海碧”青料绘制,色调更加鲜丽艳蓝。
尽管如此,大凡青花瓷均具幽靓素雅,晶澈明亮,彩翠色润,青白相映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徵,且经久耐磨、永不褪色、无铅毒害,故居名瓷之首。
50年代后,磁州窑不仅恢复了传统品种,而且还创造了质如象牙般柔润的象牙瓷、翡翠瓷及珍珠嵌法等新工艺、新品种。
泥坯工艺装饰类主要是以未入窑前,在泥料的配制、泥坯的成型过程中,坯体上采用各种技法、如刻划、堆贴、镂塑、印拓、剔填等工艺处理作为装饰手段和达到装饰效果的工艺。
自古及今,泥坯工艺装饰手法不断更新和拓展:诸如泥条盘饰、拉坯手捏、乾料裂纹、旋坯抹色、弦纹旋削、模印贴花、泥浆沥线、泥浆喷洒、泥浆拓印、纱纲喷浆、色泥嵌填、色泥绞胎、镂空雕刻、堆填捏塑、玲珑镂填等等,工异技别,撮泥化神。
玲珑又称“米通”、“嵌玻璃的瓷器”,亦是最有代表性的泥坯装饰工艺之一。
它起源于宋代镂空工艺,经明代永乐年间演化成玲珑,清代乾隆年间纔专门烧制而成为传统名瓷。
它是先在泥坯上镂空纹饰,再填入特制的玲珑釉,然后罩釉一次烧成。
以其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聲中外现代玲珑瓷在品种上除不加任何修饰而单独以玲珑作为装饰的“素玲珑”外,又有与青花青碧交辉的“青花玲珑”、与釉上彩雅丽和谐的“玲珑加彩”、在厚釉的深青色中透亮的“青瓷玲珑”、与半刀泥玉碧相映的“映玉玲珑”以及透丽盈彩的“五彩玲珑”等。
近年来,稀土元素镨、呈色更加稳定。
“玲珑眼”的形状也从传统的米粒状演化到月牙、流线、圆珠、菱角、多角等规则和不规则形状,尚可雕成蝴蝶、花草、水浪、云朵等各种图案。
不仅在日用餐茶具中享誉遐迩,而且已拓展到各式花瓶、花插、花钵、吊灯、壁灯、皮灯等各种花器和灯具上,充分显示了玲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薄胎薄如蝉翼、轻若浮云的薄胎瓷是泥坯工艺装饰之一绝。
它始于明代永乐年间,胎薄似“半脱胎”,至成化年间竟薄如“脱胎”。
从配方、拉坯、修坯、彩饰、上釉到装窑烧成,若一环有失,则前功尽弃,工艺难度系数极高。
尤其是修坯“少一刀则厚,多一刀则破”。
近现代精于薄胎修制的能工巧匠,凭着鬼斧神工的绝技,能修制高达60厘米以上,小到拇指般的薄胎器。
111厘米直径、壁厚仅0.24厘米的巨型薄胎碗,140厘米×55厘米的薄胎皮灯都接喠问世。
薄胎八角碗的制造更是绝艺称奇,它巧妙地利用坯体在窑烧中收缩的原理,将口沿由圆形变八角,自然成器,十分科学。
这昭示着现代薄胎瓷制作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绞胎亦称“绞泥”、“透花瓷”。
源于唐代,系藉鉴于漆器犀毗工艺。
用白、褐两色或其他多种色泥相间糅合一起成型,构成抽象花纹:有的像浮云流水,有的似山石木纹,亦真亦幻之中,令人无限联想。
绞胎工艺宋代以后已不多见,80年代以来又活跃于景德镇、浙江龙泉等地。
另外,有些陶艺家将绞泥切成薄片,镶嵌或黏贴于纹饰中,颇见新意;有的在釉料中加着色剂,经适当搅动后再施于坯体上烧成,这种绞釉虽不同于绞泥,却与之同出一辙至于堆花、色泥、通花等泥坯工艺装饰也都有成功的新创造,其例不勝枚举。
随着现代文明进程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日趨多元化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陶艺家们不断地从民族传统中吸吮母乳,从异域文化中汲取营养,探索和追求装饰的多种语言、形式、技法的综合应用,在烧成工艺、泥坯处理、施釉技巧、材质选配、肌理应用、釉彩结合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地精思巧制,以达到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至于堆花、色泥、通花等泥坯工艺装饰也都有成功的新创造,其例不勝枚举。
20世纪的中国瓷器艺术,不仅颜色釉争奇斗艳,釉下装饰妖娆多姿,而且釉上装饰亦成就瞩目、欣欣向荣,并以其强烈的民族文化和审美特徵、丰富的艺术表现技巧和品类而屹立在世界壇艺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