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三部曲式剖析共17页文档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作者:韩雪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4期摘要:三部性曲式可能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式三部性结构两种形式出现。
由于在音乐作品中,再现是音乐美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所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器乐作品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以独立形式存在时更是如此。
关键词:单三部;曲式;作曲结构;分析单三部曲式可以看作是由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变化而来。
当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中间部分;扩展为乐段规模,再现乐句也扩展为乐段规模的时候,曲式结构就演变为单三部曲式。
一、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呈示段,其性质与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相仿,也是由单一调性的乐段或转调乐段组成,很多乐段既可以作单二部曲式的呈示段,又可以作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相对而言,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在曲调进行髙度上及强弱不平衡上更为突出,以此为契机,曲式及主题材料展开的空间更大。
如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月一一之歌》。
本曲选自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首,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及再现时均变奏一次。
作品没有直接模仿深秋的风声、雨声等自然音响,而是描绘了对深秋寒意的内心感受,音调悲凉、飘逸。
第一部分(1~16):A乐段为4+4的方整性结构,两个对比性乐句。
前乐句又可以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个乐节的音乐材料含有了对第一个乐节模进、倒影,两个乐节的和声终止式以下属与属的关系相呼应。
后乐句和声功能连续进行,一气呵成,旋律可以分为两个句读,形成两个对应的乐节。
前乐节由两个平行的乐汇组成,旋律小调级进式上升,引入三连音因素;后乐节以旋律的波浪式下行为主要特征,收束于主调的完满终止。
二、发展中都(引申型)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可能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发展,也可能是新的主题。
第一部分主题发展形成的中部叫“发展中部”,所构成的单三部曲式归类为“单主题单三部曲式”。
顾名思义,作为第:一部分主题的延续与展开,发展中部又叫“展开性中部”、“引申性中部”。
这时,中部与第一部分的对比可能体现在和声与调性布局上,也可能体现在乐思的陈述方法上。
第五章三部曲式讲解
第五章三部曲式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基本大型曲式结构“三部曲式”的基本原理,掌握高级曲式结构的构成及分析方法,指导分析实践二、教学要求:掌握三部曲式与各类小型曲式结构的根本区别,熟悉三部曲式的基本分类特点及每个乐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正确判断出运用三部曲式创作的各类音乐作品。
三、教学时数:预计授课时数7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定义及基本特征第二节三部曲式的中部及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1、呈示型中部2、展开型中部第三节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第四节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五、教学步骤:(一)导入:关于曲式的结构层次,不同的教科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并有不同的名称,一般来讲,按照由小到大的关系进行排列,可以分为:乐汇(动机)—乐节(短句)—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乐曲)。
关于乐汇、乐节、乐句、乐段等概念,在上几章中乐举讲授过了,之前讲过的几种曲式,都是以乐段为基本单位构成的。
如以一个乐段构成的“一段曲式”。
两个乐段构成的“二段曲式”,以带再现的三个乐段构成的“三段曲式”。
这些以单个乐段为基本构成单位的曲式结构都可归为“小型曲式结构”。
从本章起,我们将要接触较大型的曲式结构,这些曲式常常不以乐段为结构单位,而是以上述某一种小型曲式结构作为结构单位来构成。
这种结构单位我们称它为“乐部”。
乐部是一个较大型曲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常已经是二段式或三段式。
(二)展开讲授:一、定义及基本特征1、定义及结构原理由三个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乐部所组成的曲式,称为“三部曲式”。
每一个乐部本身可能就已经是一个二段式结构或三段式结构。
三部曲式也被许多教科书称为“复三部曲式”。
三部曲式与三段曲式一样,是按照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
它的结构原理与第三章讲的三段曲式大致相同——即呈示、对比、再现。
其中,第一乐部称为“首部”,第二乐部称为“中部”,第三乐部称为“再现部”。
基本图示可以归纳为:二段曲式二段曲式或三段首部的重复或三段曲式曲式或展开性段(不变化或落;偶尔为乐段变化的再现)从图示中可以看到,三部曲式的结构比较复杂,它的每一个乐部(或者说至少其中一个乐部)的结构都是二段曲式或三段曲式。
三段曲式教案资料讲解
三、对比性三段式:
1、特点:中段使用对比主题,因此也叫双主题三段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两种对比:
(1)派生对比:和呈示段、和已经陈述过的音乐形象或音乐素材保持潜在联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对比。
分析要求:首先必须指出对比的因素,其次要找到对比之间的潜在联系,如果确认是形象问的联系,就必须从标题构思的角度作出逻辑性的说明,如果确认这种联系是材料间的联系,就必须从具体关系上作出技术性说明。
2、中段展开的主要手法:展开的手法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
[例]圣-桑([法]1835-1921):《动物狂欢节》(1886年)第13首——《天鹅》
乐谱:曲集上册Page.105音响CD.1005②-2时间:3' 15''
图式:
引子+A[a(2+2)+a(2+2)]+A'[a' (2+2)+a''(2+2)]+A[a(2+2)+a''']+coda.5844444189G: I/b:VI~i G: F: a(A):G:V G:
第三部分:有四种类型。
(1)“静止再现”,也称为“准确再现”/“原始再现”等,即原封不动地重复呈示段音乐。
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正形的、舞蹈性或其它一些非戏剧性的音乐作品中,常运用这种再现:
(2)“动力再现”,也称为“变化再现”,即在再现时采取或强化、或弱化处理。按照动力化处理的方式,又可以分出两种主要的类型:
(2)并置对比:纯粹、绝对的对比。
3、再现段的处理:与展开性三段式比较而言,对比件三段式中再现段的处理显得更为复杂。对比性二段式中再现段的动力化处理,最重要的是综合再现。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4期 总第515期◎ 音乐探索韩雪(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 要:三部性曲式可能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式三部性结构两种形式出现。
由于在音乐作品中,再现是音乐美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所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器乐作品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以独立形式存在时更是如此。
关键词:单三部;曲式;作曲结构;分析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单三部曲式可以看作是由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变化而来。
当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中间部分;扩展为乐段规模,再现乐句也扩展为乐段规模的时候,曲式结构就演变为单三部曲式。
一、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呈示段,其性质与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相仿,也是由单一调性的乐段或转调乐段组成,很多乐段既可以作单二部曲式的呈示段,又可以作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相对而言,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在曲调进行髙度上及强弱不平衡上更为突出,以此为契机,曲式及主题材料展开的空间更大。
如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月一一之歌》。
本曲选自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首,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及再现时均变奏一次。
作品没有直接模仿深秋的风声、雨声等自然音响,而是描绘了对深秋寒意的内心感受,音调悲凉、飘逸。
第一部分(1~16):A乐段为4+4的方整性结构,两个对比性乐句。
前乐句又可以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个乐节的音乐材料含有了对第一个乐节模进、倒影,两个乐节的和声终止式以下属与属的关系相呼应。
后乐句和声功能连续进行,一气呵成,旋律可以分为两个句读,形成两个对应的乐节。
前乐节由两个平行的乐汇组成,旋律小调级进式上升,引入三连音因素;后乐节以旋律的波浪式下行为主要特征,收束于主调的完满终止。
二、发展中都(引申型)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可能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发展,也可能是新的主题。
第一部分主题发展形成的中部叫“发展中部”,所构成的单三部曲式归类为“单主题单三部曲式”。
顾名思义,作为第:一部分主题的延续与展开,发展中部又叫“展开性中部”、“引申性中部”。
单三部曲式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中部类型: )中部类型: ①移调中部——A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移调中部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展开中部 ③派生中部——B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乐段主题与A 派生中部 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④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新材料构成。 对比中部 新材料构成 ⑤混合中部——前述② ③ ④两者的混合。 混合中部 前述② 两者的混合。 前述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3)A 乐段再现 称为部再现部。 ) 乐段再现——称为部再现部。 称为部再现部 再现部类型: 再现部类型: ①静止再现—严格再现。包括 Fine 严格再现。 静止再现—严格再现 D.C
②动力再现—变化再现。表现在:旋律装饰、改变织 体、 变化再现。 动力再现 变化再现 表现在:旋律装饰、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基本图示 基本图示: ┌──A──┐┌──B───┐┌──A──┐ a a1 b b1 c c1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A 乐段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B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C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但在调性、速度、 能有再现因素。 能有再现因素。
一、概述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 结构。 结构。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单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 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 性。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作为其它曲式的组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 成部分。 成部分。
单三部曲式剖析
因为其结构的三部分在结构、音调、节奏等 方面,或多或少地会存在某种联系: 1、可能通过用同一材料构成的引子、间奏和 尾声贯穿。 2、用综合性的尾声来与前面材料遥相呼应, 所以其结构的第三部分虽然没有主题再现, 但乐曲的结构仍然完整统一。
它与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第三部分没有主题再现,但是,必须实现 调性回归。因为,“调性再现”是音乐恢复 调性平衡的最起码条件。 2、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还经常通过速 度或织体再现来协助实现与第一部音乐的呼 应。
并列单三部曲式在西方,通常是使用在音乐
无论是情绪或情节发展都不允许再回到开始 状态的那些作品中。特别是一些含戏剧性音 乐或含故事情节的声乐作品中。 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第11首 《春梦》即如此(实例分析,欣赏1-3-9一二 部分)见谱例集28
它的第一段A:描写诗人梦见了美好的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第一节 概述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结构特点: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这是 因为 单 二部 曲 式的 结 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2、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单三部曲式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单三
部曲式两种类型。 再现单三部曲式即ABA结构样式。 并列单三部曲式不含主题再现,它由ABC三段 音乐并列陈述结构而成。
其间需要强调的是:
虽然单二、单三部曲式都有并列与再现之分,
但是在西方音乐的单二部曲式中,并列组合 原则和并列类型是主要的,而在单三部曲式 中,再现组合原则和再现类型就更显重要。
曲式分析
一、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二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示: a b a (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一步的发展或引入对比因素;而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大大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从而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立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大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而它一单一、单二曲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用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广泛适用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
它与单二的第一部分相仿,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以平行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方面,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二、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示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比,而是呈示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又由于常常采用呈示性的写法,至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示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行,故常常引进调式对比。
曲式分析
第三节: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定义:三个乐段(或段落)以呈示——展开(对比)——再现或以并列联合关系有机结合的曲式。
单三部曲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并列单三部曲式。
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材料组合关系表现为ABA形式,两端的A表示乐思的呈示与再现,而B 表示乐思的对比或展开;主题材料表现为ABC的三个乐段构成的结构被称为并列单三部曲式2、单三部曲式的三种基本类型:a 引申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对呈示材料进行加工展开b 并置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由新的、有一定对比的主题材料构成c 综合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指中间部分在材料上运用新、旧材料交替或分组进行的方式组成3、再现单三部曲式:a 静止再现段b动力再现段4、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 B C5、单三部曲式的运用范围:作为独立作品,单三部曲式常用于舞蹈性题材的作品,在器乐作品中,常用单主题(引申型中段)结构类型进行创作。
在声乐作品中则常用并置型中段(双主题)结构。
单三部曲式也可以作为套曲中的一个乐章。
第四节:复三部曲式和复二部曲式1、复三部曲式定义:按三部性结构原则构成的三个部分中,每一部分分别为单三曲式或单二曲式。
2、图式:首部中部再现部单三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单二部曲式首部的完全再现或单二部曲式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或变化再现ABA或AB CDC或CD ABA或AB3、复三部曲式的首部:通常由单三部曲式或单二部曲式构成,它与单三部曲式结构上的主要区就表现在首部的结构情况。
、复三部曲式的中部分类a 三声中部(呈示型中部):特点:旋律结构比较完整,和声进行相对单纯,段落划分比较分明b 插部,也为展开部(展开部中部):对首部出现的乐思进行挖掘,展开或出现心的插入性的乐思主题;表现出结构的系碎化,片段化,调性和声不稳定,常表现出开放性特点。
c 合成型中部(对比中部呈示型中部):常由若干单三或单二部结构连缀而成。
5、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也有静止的再现部和变化(动力)的再现部。
单三部曲式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BA)图式:(1)a+a'+a(2)a+b+a(3)a+b+c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
4.发展中段(引申型)的特征: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的延伸发展。
(第二段采用第一段的材料)5.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
(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并置对比)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7.动力化再现:引进新的乐思.第十章三段曲式摘要:三段曲式的概述,展开性三段曲式的类型和特点,对比性三段曲式。
补充与相似曲式的辨析、三段五段曲式、双三段曲式和多段曲式。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基本图式是A=A+B+A或A=A+A′+A(分别叫做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二、认识1、称谓:“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简单与复杂是相对的)命名原则,以一定级别的结构为单位。
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乐曲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一句式一段式一部式一章式二句式二段式二部式二章式三句式三段式三部式三章式四句式多段式多部式多章式多句式2、各部分的功能功能 和声调性 结构呈示段呈示性功能,较稳定 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并行的二段式 中间段具有不稳定功能, 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
很少是稳定性乐段,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不稳定乐段; 再现段具有再现功能同呈示段。
若呈示段没有结束在主调上,再现段回主调再现。
3、来源⑪ 相同功能三句式乐段的升级; ⑫ 有再现的二段式之再现句的单位升级;⑬ 以乐段为单位的功能性组合所产生的封闭性结果。
三部曲式优质课件
古老的三声中部写法通常都采用收拢性结构,即最后和声作完满 终止,以突出它自身就是一种完整的二段式或三段式(可能单独 抽出来演奏的小曲)。而后来也变化了。如实例分析1。
2、插部中部-具展开性质,独立性弱。
*
再现部 ——静止再现与动力再现两种类型。
动力再现:以减缩再现的情况居多,常只保留第 一乐部的第一个乐段。
2021/6/16
4
三、三部曲式与三段曲式的关键区别
乐段: A
B
A
乐句/多个乐段
乐部 : A
或是任何大于 二段式的结构
B
A
乐段
乐部(静止再现)
乐段(缩减-动力再现)
2021/6/16
7
四、两种典型类型的特征及区别
关于三声中部三部式的特点: ①它是一种与呈示部分相对比的新的呈示性结构。它会
在主题、速度、织体、以及体裁等方面,均与呈示部 分形成鲜明对比。
②它有自己清晰完整的曲式结构(最常见的是二段式或 三段式,但有时也用乐段或复乐段)。
③在古典时期,第一个基础部分大都用“小步舞” (Minuetto)或“谐谑曲”(Scherzo)等体裁标识, 并且大都使用快速度和比较活跃的陈述方式;中部则 更换另一首舞曲或器乐曲,即“三声中部”(Trio) 写法,这种特定部位的对比舞或特定部位的器乐性织 体写法在速度和陈述方式上都比较平稳、气质庄重, 所以足以与其前后部分音乐形成对比。 如贝多芬 《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的中部即具有这种特征。
单三部曲式结构特点
单三部曲式结构特点以下是 7 条关于单三部曲式结构特点的内容:1. 单三部曲式的特点之一啊,就是它有明确的段落划分呀!就像一部电影分成了开头、中间和结尾。
比如说《小酒窝》这首歌,前面的主歌就是第一段,中间的副歌那就是第二段,后面再来一次主歌或者变奏的主歌这不就是第三段嘛,多清晰呀!2. 它还有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呢,就是各部分的情绪可以很不一样哦!好比说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开头相遇时的心动,中间热恋时的甜蜜,最后可能会有点小纠结。
像周杰伦的《青花瓷》,开头那种悠悠的感觉,到副歌的深情,再到后面的回味,情绪变化多有意思啊,你说到底是不是呀?3. 单三部曲式的对比也很强烈呢!哎呀呀,这就好像白天和黑夜的差别一样明显。
比如那首《倔强》,主歌很坚定,副歌一下子变得超级激昂,这不就是强烈的对比嘛,这种感觉多棒呀!4. 嘿,单三部曲式听起来很有秩序感哟!就跟排队一样整齐。
比如某首经典的古典音乐,第一段稳稳当当,第二段华丽起来,第三段又稳稳地收住,是不是很妙呀,你能想到类似这样的曲子不?5. 你们知道吗,单三部曲式在表达故事上也很厉害呢!就像在给你讲一个有起有伏的故事。
像《平凡之路》,开始的诉说,中间的爆发,最后回归平淡,这不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呈现嘛,是不是很吸引你呀?6. 单三部曲式有时候还会给你带来惊喜呢!哇塞,就像突然收到一个很棒的礼物。
像有的歌曲在第三段会来个大反转或者大升华,让你一下子被震撼到。
比如那首《海阔天空》,最后那一段简直太燃了,不是吗?7. 单三部曲式结构啊,真的是音乐中的一大宝藏呀!它能创作出无数好听又动人的作品。
那些经典的歌曲,不都是靠着它才流传下来的嘛。
我们听着这些歌,感受着其中的美好和情感,多幸福啊!所以呀,单三部曲式就是音乐的魔法呀!。
三部曲式
地交替出现,其中,由于其第二首舞曲按常规是使用三件乐器或三个声
部来演奏的,所以才有了“Trio”(即“三声中部”)之称。在演奏完 第二首舞曲后,又再现第一首舞曲,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复三部曲式
Ⅲ、混合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
混合对比展开的中部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对比在先,也可以展开在 先,还可以二者交织。但是,当展开和对比采用分阶段陈述,且都具备相当规 模时(如展开和对比各自都相当于单一部曲式时),乐曲就有可能在结构上表 现出向四部结构转化的中介性,甚至导致曲式类型的争论。 例84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的中段,其内部实际包含了两个对比、展开层次: a、以对比为主的(4+4)+(4+4)的转调模进段落 b、展开第一部分材料为主的(3+4)+ (3+4)+(4+4+4+4)的模进、模仿 段落。最后停在a小调的属和弦位臵期待再现。
例91: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OP.62 No.3
再现单三部曲式
引子(1-4)A(1-24) a +b 4 +4 e:Ⅴ7 - Ⅰ a1+b1 4 +4 B(27-50) c A(从头反复) 尾声(46-49) a2+b2 4+9
G :e
(4 + 4 + 4 )
引子4小节:e小调; 第一部分A:为“4+4”的收拢性乐段。自行反复一次,不改变曲式; 中段B:具有综合展开的特点:先在属持续音上展开第一部分主题材料 (4+4+4),之后又用引子材料作再现前的属准备; 第三部分A1:主体结构为“4+9”的收拢性乐段,回e小调。首先,再现 从最强的力度开始,和声有向G大调的离调,音响更加宏伟、 流动;而后,在第二句的中声部加入引子的材料进行综合,同 时出现结构的扩充。所以该再现部具有某种综合再现和动力再 现的双重特征。最后有4 小节的尾声与引子遥相呼应。
单三部曲式的引申型中段
单三部曲式的引申型中段引言单三部曲式,又称为基本的故事结构,是指一个故事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开头、中段和结尾。
在这个任务中,我们将探讨单三部曲式的引申型中段。
引申型中段是指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通过引入新的情节和发展现有情节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引申型中段的特点、作用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特点1.引入新情节:引申型中段通过引入新的情节来扩展故事内容。
这些新情节可以是与主线故事相关的副线故事,也可以是与主线故事相对独立但能够丰富整体情节的插曲。
2.发展现有情节:除了引入新情节外,引申型中段还负责推动现有情节向前发展。
通过冲突、转折和矛盾等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紧凑有趣。
3.中间高潮:在引申型中段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小高潮,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问题或者带来了更大的困扰。
这个中间高潮通常会引出结尾的冲突和高潮。
作用引申型中段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 1. 提供情节发展:通过引入新情节和发展现有情节,引申型中段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避免了故事过于单调乏味。
2. 增加悬念和紧张感:通过在中段设置一系列冲突、转折和矛盾,引申型中段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紧张感,让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3. 引出结尾高潮:通过中间高潮的设定,引申型中段为结尾的冲突和高潮铺垫了基础,使得整个故事有更好的起伏和剧情转折。
应用举例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展示了引申型中段在不同类型故事中的运用方式:神秘推理小说在神秘推理小说中,引申型中段可以通过揭示新线索、增加嫌疑人、制造假象等手法来推动故事发展。
同时,中段还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小高潮和转折,增加读者的猜测和期待,让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爱情小说在爱情小说中,引申型中段可以通过描写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日常生活、发展他们的感情、制造误会和矛盾等手法来推动故事发展。
中段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冲突和高潮,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科幻故事在科幻故事中,引申型中段可以通过描绘未知世界、探索新科技、展示角色成长等手法来推动故事发展。
音乐一部、二部、三部曲式结构类型
再现三部曲式(再现三段体)
三部曲式
A BC
A段
乐句 乐句 乐句 乐句 乐句 乐句
a b c c+d e f
并列三部曲式
B段
C段
三部曲式 AB A
乐句 乐句
aa
乐句 乐句
bb
乐句 乐句
aa
再现三部曲式
A段 B段
A段
四、总结与习题
曲式结构的分析要领:
• 1. 要观察共有几个乐段,确定是几部曲式 • 2. 找最后一部分,是否有再现结构。
作业:
• 一部曲式:《香槟》《晨景》《肖邦前奏曲no.2》《Baby Song》 • 二部曲式:《游击队之歌》《大海啊,故乡》《摇篮曲》 • 三部曲式:《我的歌声里》《送别》《梦幻曲》等
谢谢观看
乐句a
乐句a
一部曲式
a a
一段体
二部曲式
无再现
有再现
并列二部曲式(并列两段体)
再现二部曲式(再现两段体)
二部曲式
A
B
乐句 乐句 乐句 乐句
a
bc
c
c
c
并列二部曲式(并列两段体)
a b
A
B 二部曲式
乐句 乐句 乐句 乐句
a
a
a
b
a
二部曲式
a
再现二部曲式(再现两段体)
a b
三部曲式
无再现
有再现
并列三部曲式(并列三段体)
音乐中有趣的结构
音乐中有趣的结构
——了解一部、二部、三部曲式结构类型
旋律 节奏
织体
音乐材料
调式 和声
音色 速度
主要内容
一、曲式结构类型概述
“单三部曲式”的中西对比分析
“单三部曲式”的中西对比分析关于《“单三部曲式”的中西对比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由三个同等重要的部分组成。
它的第一部分是正规的乐段,其他两个部分则可能是乐段,也可能是大致相当于乐段规模的非正规乐段结构。
三个部分的作用各不相同,但组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①作为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曲式结构形式,单三部曲式在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中被广泛运用。
在西方音乐里,单三部曲式不仅是简单曲式中最完整的一种,还可以作为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的主题。
而在以“随机性”为特征的中国传统乐曲中,单三部曲式也是相对类型化的主要曲式结构形式之一。
从整体上看,中国传统的单三部曲式注重展衍,而西方传统的单三部曲式则以对比为主。
一、中西传统单三部曲式的对比分析虽然同为三个乐段组成的曲式结构形式,但中西传统的单三部曲式在音乐发展形式、核心段落布局、对比材料构成、段落再现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音乐发展形式首先,单三部曲式可以分为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和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西方,由于受‘正题、反题、正题’三段论影响,再现单三部曲式的应用范围要远远超过并列单三部曲式(无再现单三部曲式)。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观中,由于认为音乐是一种流动过程,它的发挥,完全可以在新的阶段结束,而完全没有必要回到开始,所以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要比再现三部曲式更常见。
”②其次,从单三部曲式三个段落的串联来看,西方的单三部曲式注重开放性,中国的单三部曲式注重收拢性。
西方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一般都不会结束在主调上,常常结束在属调或属和弦上,只有在第三段才会回到主调上,体现出调性的回归和乐曲的终止。
而中国的单三部曲式,虽然不像西方的单三部曲式有程式性较强的调性布局,但是从音乐结构和旋律走向等还是可以看出三个段落中每一个段落的结束都有较强的闭合性。
最后,中国的单三部曲式三个段落的乐思往往较为统一,多为单一主题发展的单三部曲式,而西方的单三部曲式除了单一主题外,还有强调对比的并置型单三部曲式以及综合了引申和并置的综合型单三部曲式。
《梦幻曲》曲式结构分析
《梦幻曲》曲式结构分析
要点分析:(17章格式)
曲式结构:再现单三部曲式 F大调
1、第一部分(1—8小节):由乐段反复构成一部曲式。
F大调开始,第一乐句以属的半终止结束。
第二乐句转到C大调的完满终止结束,两个乐句以相同主体材料构成,为平行乐句段。
这个部分的2个乐句都是4小节长度,因此是方整性结构。
中部为对比性中部,主体材料与第一部分完全相同。
2、第二部分(9—16小节):由两个四小节乐句构成的平行方整性转调乐段,发展型中部。
第一乐句开放于四级下属功能和弦。
第二乐句开始部分是第一乐句的上行四度模进,调性转入降B大调。
14小节转入d小调并收拢于b小调的主和弦。
中部通过一系列的调性转换,为了加强作品的对比性,增强其发展动力。
在11和12小节处采用复调模进的手法,增强了对比性。
3、第三部分,再现部(17—24):是简单的变化再现,结束于主调收拢性主和弦,加强了音乐的终止感。
v1.0 可编辑可修改图示:。
《梦幻曲》曲式结构分析
《梦幻曲》曲式构造剖析
要点剖析:(17章格局)
曲式构造:再现单三部曲式 F大调
1、第一部分(1—8末节):由乐段重复组成一部曲式.F大调开端,第一乐句以属的半终止停止.第二乐句转到C大调的美满终止停止,两个乐句以雷同主体材料组成,为平行乐句段.这个部分的2个乐句都是4末节长度,是以是方整性构造.中部为比较性中部,主体材料与第一部分完整雷同.
2、第二部分(9—16末节):由两个四末节乐句组成的平行方整性转调乐段,成长型中部.第一乐句凋谢于四级部属功效和弦.第二乐句开端部分是第一乐句的上行四度模进,调性转入降B大调.14末节转入d小调并收拢于b小调的主和弦.中部经由过程一系列的调性转换,为了加强作品的比较性,加强其成长动力.在11和12末节处采取复调模进的手段,加强了比较性.
3、第三部分,再现部(17—24):是简略的变更再现,停止于主调收拢性主和弦,加强了音乐的终止感.
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