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 及其极值
【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特点分析

【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特点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以下是具体内容,供参考:1、热带季风地区:特点是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地区:特点是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地区:特点是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高原山地地区: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
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大陆性:特点是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气候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

我国的气候特点、分布,气候特征及气候带、气候类型一、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由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等因素,以下我们按热量气候带、干湿气候带以及气候的垂直分布分别说明。
(二)、中国的干湿气候带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大巴山和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北方仅长白山局部地区可达到1000毫米左右),其中华南沿海、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东南丘陵许多地区还可超过1500-2000毫米。
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6558毫米。
东起大兴安岭西至中尼边境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小于400毫米,其中内蒙古、宁夏及其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均在200毫以下,柴达木、吐鲁番和塔果木等盆地年降水量均在25-50毫米以下,吐鲁番分地中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我国年降二、我国的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
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
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
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雨热同期、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
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
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
中国的气候区划

中国的气候区划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的气候特点,人们对中国的气候进行了区划。
气候区划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对气候进行研究和描述。
中国的气候区划主要基于气温、降水和季风等因素进行划分,下面将对中国的气候区划进行详细介绍。
一、热带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南部属于热带气候区,这个区域气温高,年平均温度超过20摄氏度,并且降水充沛。
热带气候的典型代表是海南岛和台湾地区,这些地方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二、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是指位于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之间的区域,中国的亚热带气候主要包括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降水较为充沛。
其中,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尤为适宜农业生产,被誉为中国的“麦田”。
三、温带气候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区,这个区域的气温和降水相对较为适宜。
中国的北方黑龙江、辽宁以及东北地区属于寒冷型温带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凉爽。
而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则属于暖温带气候,冬季温和,夏季较为炎热。
四、西北干旱气候中国的西北地区主要由高原和戈壁沙漠组成,属于干旱气候区。
这个区域的气温较高,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
西北干旱气候对植物生长和农业产出的限制较大,是中国最具挑战性的气候类型之一。
五、青藏高原高寒气候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寒气候,这里气温低,冰川和雪峰常年覆盖,降水量较大。
由于气候寒冷,植被生长稀疏,人口稀少。
六、东南沿海地区的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这个区域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潮湿,雨水充沛。
综合来说,中国的气候呈现出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分布不均等的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的气候区划主要包括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西北干旱气候、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季风气候。
每个气候区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挑战,这些特点和挑战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旅游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中国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越 近50个纬度,2月份南国 的海南省已是春耕大忙时, 北国的黑龙江还是冰天雪 地,寒风呼啸。
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原因)
特点: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冬季等温线密集)
最冷在漠河,最热在海南岛
形成原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的影响: 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北不但太阳
主要作物2农021水/3/1稻1 天、胶然甘等橡蔗、水稻棉油、花菜冬、 等麦、冬麦棉花、花生玉、等米、春麦亚大甜、麻豆菜玉、、等米、
春麦、马铃 薯等
青稞等
25
2021/3/11
17
B 3.图中a、b两处的气温
A.a<28℃,b>16℃ B.a>28℃,b>16℃ C.a>28℃,b<16℃ D.a<28℃,b<16℃
2021/3/11
18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__南____(方向) 弯曲,说明气温比同纬度地区___低___ (高、低),
A.纬度位置
28℃
26℃
24℃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2021/3/11
15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单位:℃),
B 1.图中显示的季节是:
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1/3/11
16
C 2.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
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 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温度带热带Biblioteka 中国气温带划分亚热带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季节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冬季1月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夏季7月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
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范围≧1000℃积温作物熟制热带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8000℃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亚热带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
稻麦两熟或双季稻。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1600-3400℃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1600℃一年一熟。
中国温度带图

中国的温度带分布中国地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交界处,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
在全国地图上描绘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可以清晰展示中国独特的气候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出发,分析中国的温度带分布。
东北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是典型的寒温带气候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暖。
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等城市常年被寒冷的气流所影响,冬季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以上,夏季也只有短短的几个月。
这里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提出了挑战。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属于暖温带过渡冷、温带气候区,受温带季风的影响,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北京、天津等城市是典型的代表,冬季寒风凛冽,夏季酷热难耐。
这里的气候条件对于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有一定的优势,也适宜冬小麦的生长。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四季分明。
上海、南京等城市在这个地区,冬季较为温和,夏季炎热潮湿。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比较集中的地区。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常年高温多雨。
广州、深圳等城市是这一气候区的代表,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潮湿。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甘蔗、水果等作物,也是中国南方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西北地区中国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区,气温变化较大,干旱少雨。
西宁、乌鲁木齐等城市位于这个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高原特点明显。
这里适宜种植青稞、小麦、马铃薯等高原农作物。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拥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从寒带到热带,从干旱到湿润,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了解中国的温度带分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绚丽文化的国家。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气候是地球表面上一定时期内的大气状态,由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湿度等因素组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气候特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我国气候知识点。
一、我国气候带及特点1. 热带气候我国南海诸岛及台湾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高温多雨,夏天多热带季风影响,气温高,降雨充沛。
而冬季则多受到冬季季风影响,气温适中,降水较少。
2. 亚热带气候我国南部、东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较低,适宜的降水,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3. 温带气候我国东北部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春季风沙天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而中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4. 寒带气候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寒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夏季短而凉爽,冬季长而严寒,降雪丰富,冰雪天气较为明显。
5. 藏区高原气候我国西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阳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较低,夏季短而凉爽,冬季冰雪覆盖。
二、我国气候的季风特点季风是指一定季节内,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引起的风向变化。
1. 东亚季风中国东部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大陆季风。
夏天冷暖空气交汇,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为中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利于农作物生长。
冬季则受到大陆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没有降水。
2. 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影响印度次大陆和中国西南地区,夏季为南亚季风,冬季为逆季风。
夏季受孟加拉湾季风的影响,带来了大量的降水,而冬季则由于印度次大陆的高压势力带来了干燥的天气。
3. 西风季风中国西北地区受西风季风的影响,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气温高,降水充沛。
而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低,降水较少。
三、我国气候变化及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了重大影响,加剧了自然灾害,而我国的气候变化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特征与极值分布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特征与极值分布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了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如强降水、极端高温、暴风雪等,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对于深度了解其趋势特征与极值分布,有助于科学应对和适应将来的气候变化。
一、降水极端事件的趋势特征中国是世界上以干旱为主的国家之一,而降水极端事件对中国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其重要。
近几十年来,中国出现了若干次大规模的暴雨洪涝事件,暴雨日数、降水强度和洪水频次明显增加。
在华北地区,暴雨日数呈递增趋势,且暴雨过程的持续时间和范围也在增加。
降水强度方面,强降水事件的次数和强度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极端事件也在上升,尤其是2003年、2007年和2010年出现的三次特大洪涝灾难就是典型案例。
二、高温极端事件的趋势特征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高温极端事件,极端高温日数大幅增加,高温强度也明显提升。
这些高温极端事件对农业、电力供应和大众健康产生了严峻的影响。
在华南地区,极端高温日数逐年上升。
尤以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最为明显。
而在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高温强度和高温日数都大幅增加。
2008年新疆新源、巴音布鲁克旗等地出现了极端高温,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困扰。
三、暴风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分布特征中国地广人众,东西南北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因此极端天气事件的分布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华北地区,冬季暴风雪频繁出现,造成交通瘫痪、农林灾难等严峻后果。
而西南地区的雨雪冷冻灾难则更多发生在夏秋季,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影响。
在华东地区,夏季台风频发,给沿海地区的居民和农田带来了重大损失。
四、极端气候事件的原因解析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然而详尽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大气环流模式的改变,使得降水和温度分布出现了显著变化。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行轻忽,如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环境破坏对气候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特征与极值分布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特征与极值分布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特征与极值分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发展,中国的气候系统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不仅发生了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高温等,而且这些事件的强度和频率还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探讨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特征与极值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观察到中国的极端气候事件呈现出一定的趋势特征。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极端降水事件(包括暴雨和大雪)的发生频率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暴雨事件的数量大幅上升,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同时,干旱事件也呈现出逐渐加剧的趋势,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受到影响较大。
此外,高温事件的频次和强度也在增加,一些城市的连续高温天数超过了历史纪录。
其次,极端气候事件的极值分布也值得关注。
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中国的极端气候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
时间上,暴雨和高温等事件更容易发生在夏季,而干旱事件则通常出现在秋季。
空间上,南方地区的降水较多,且暴雨事件频繁,而北方地区的干旱事件相对较多。
此外,山区和沿海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也相对较多,这与地形和气候背景有关。
对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特征和极值分布,可能的原因有多种解释。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大气温度的上升,进而增加了水蒸气的含量,加剧了降水的强度。
其次,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会影响中国的气候。
例如,湿气从南方到北方的输送可能会增加降水的频率和强度。
此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可能改变地表的热量和湿度分布,从而影响气候系统的稳定性。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和加剧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例如,2010年甘肃特大山洪泥石流事件和2016年河南洪涝灾害,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其次,干旱给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近年来,中国北方地区的大规模干旱事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

“鲇鱼”还没走“暹芭”又来了,上海国庆看海:自9月 28日至10月7日,上海市除了10月4日为“阴到多云”外,其 他9天均有降雨。
旱涝灾害
灾害性天气频发
台风 雾霾 沙尘暴
旱涝灾害
2016年10月8 日,周杰伦空降 长春参加演唱会, 穿羽绒服应对寒 潮。
灾害性天气频发
台风 雾霾 沙尘暴 寒潮 旱涝灾害
雨热同期
弊 易造成旱涝灾害
冬季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太 平 洋 印度 洋
冬季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
夏季风
太平洋 印度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印度 洋
温暖湿润
太
高温多雨
平
洋
季风
风源
风向
特点
对气 候的 影响
冬季风
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
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寒冷干燥
低温少雨
夏季
冬季
与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
3.复杂多样的原因:干湿与冷热组合多样
降水量分布不同
规律: 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海陆位置、地形阻挡
3.复杂多样的原因:干湿与冷热组合多雨
气温分布不同
规律:
冬季: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温差大;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纬度、地形(海拔)
特点2: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影
复杂多样
响 因
素
分布 特点一
纬度因素
气温
影响
海陆因素
降水
地形因素
加剧
特点三
中国的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大
因为
了解中国的气候多样性

了解中国的气候多样性中国是一个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形和气候。
从北方的寒冷和干燥到南方的湿润和温暖,中国的气候变化多样,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了解中国的气候多样性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至关重要。
1. 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征中国地理辽阔,东西跨度达12.4万公里,南北跨度达5.5万公里。
地形复杂,包括高山、平原、沙漠、河流和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
这种多样性直接导致了中国的气候多样性。
2. 北方的寒冷和干燥气候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相对较少。
这种气候类型被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这个地区,旱灾和缺水是常见的问题,农业和人们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 南方的湿润和温暖气候与北方不同,中国的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夏季炎热,冬季相对温暖。
南方地区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这里的降雨量较高,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南方地区的气候对于水稻等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4. 西南地区的高山和高原气候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山地区,这里的气候和地形都非常特殊。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而川西高山地区气候凉爽多雨。
这些地区的高海拔和多样的地形条件,为珍稀物种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
5. 东南沿海地区的海洋性气候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这里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温暖。
由于临近大海,这里的降雨量较高,气候湿润。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水果和渔业资源非常有利。
6. 中国气候多样性带来的挑战中国的气候多样性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差异。
例如在北方,人们需要采取保暖措施以应对严寒的冬季,而南方则需要利用充足的降雨量进行灌溉。
7.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的气候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温度上升,降雨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等都对中国的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_钱维宏

第22卷第7期2007年7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 N EARTH SC I E NCEV o.l22N o.7J u.l,2007文章编号:1001-8166(2007)07-0673-12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钱维宏,符娇兰,张玮玮,林祥(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摘要: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
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降水极值事件的分析认识到全球增暖和区域环流异常决定着气候极值事件的分布格局。
与全球增暖相联系的是:我国微量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我国北方寒潮事件显著减少,冷夜和冷日的减少与暖夜和暖日的增多并存,以及极端强降水有增多的趋势。
与东亚季风气流和西风带气流异常对应的我国有效降水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涝南旱0从1970年代末转型为/南涝北旱0,与华南的偏干一起形成了东部季风区降水从华南、长江到华北的/-、+、-0异常分布型,但华南在1991年出现了转湿的突变;东北和西北先后从1983年和1987年前后转为暖湿气候。
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一致。
关键词:平均气候;极端气候;全球增暖;环流变化;集成分析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1引言气候是一段(一个月以上)时间内天气的总和特征。
这个总和在统计意义上既包含了平均状态,也反映了极端情况,如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等。
为分辨起见,我们认定前者为平均气候,而后者为极端气候。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公布了近50年来的逐日气象观测记录。
无疑,这些资料的公布有助于人们对我国平均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变化的认识。
虽然公布的资料跨度是从1951年开始,但早期的站点相对较少,到1961年以后才基本稳定在700个站点以上。
中国的气候带

中国的气候带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横跨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10'到53°33'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中国地域广阔,拥有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气候带分布,并探讨各气候带的特点和影响。
一、北温带气候北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
这一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较大,年降水量较为充沛。
由于北温带气候地处较高纬度,所以阳光照射时间较短,导致冬季寒冷。
该气候带有利于发展农业,尤其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二、较寒带气候较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这一地区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降水量相对较少。
青藏高原上的较寒带气候受到高原海拔的影响,气温低于西北地区。
这一气候带适宜发展畜牧业,例如牦牛、绵羊等牲畜在这里生长良好。
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
这一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多雨。
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该气候带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与香港、上海等地相似。
温带季风气候带适合发展稻米、茶叶等农作物,也有良好的渔业发展条件。
四、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台湾地区和福建沿海地区。
这一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受到台风的影响,该气候带的降水量非常丰富,适宜发展水稻、香蕉、荔枝等农作物,也有利于渔业和航运业的发展。
五、西北干旱气候西北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和内蒙古西部。
这一地区年降水量非常少,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
由于地处内陆,受到阻隔的影响,西北干旱气候也非常寒冷。
这一气候带的地貌多为沙漠和戈壁,适宜发展沙漠旅游和奶制品生产。
六、西南季风气候西南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地区和四川盆地。
这一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
由于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适合发展水稻、茶叶、水果等作物。
3.中国的气候

➢ 弊: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灌溉 水源缺乏,适宜发展畜牧业。
西北 分析我国植被、农业、民居建筑由西北向东南变化的原因。
东南
植
被
荒漠
草原
农
业
类
型
新疆牧场
内蒙古牧场
民
居
建
新疆
蒙古包
筑
森林草原 旱作农业
四合院
森林 水田农业 江南水乡
04
主要的气象灾害
海口
DL 中国七月等温线图判读
7月平均气温最高 值32.7℃
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
7月平均气温 16-24 ℃
漠河
7月平均气温最低 <8℃
吐鲁番 青藏高原
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
1月平均气温最低 -30.9℃
漠河
7月平均气温 28-32℃
海口
Q: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月平均气温最低 16-20℃
海口
➢ 除青藏高原及个别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⑵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暖温带 高原气候区
寒温带 中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温度带
范围
黑龙江省北部、 寒温带 内蒙古东北部
东北和内蒙古大 中温带 部分、新疆北部
≥10℃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早熟的
<1600℃
春小麦,大麦、 马铃薯等
一年一熟,春小麦、
1600—3400℃ 大豆、玉米、谷子、 高粱等
暖温带
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森林和草原
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200~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草原
湿润区 年降水量>800mm
地理《中国的气候》优质课件

1、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 北温差小。
夏季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我国的温度带和农业
青稞
小麦 水稻
我国的温度带和农业
春小麦、大麦、马铃薯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 一年一熟
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水稻,油菜、冬小麦 一年两熟到三熟
1、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
1、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
冬季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等值线的判读
读出极值 归纳分布规律
1、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
冬季
<-24℃
南北温差>40℃
>16℃
1月气温分布图
1、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24℃—-16℃
-8℃—0℃
气
0℃—8℃
温
8℃—16℃
越 低
规律:热量越充足, 一年中成熟的次数 越多。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
1、气候复杂多样 降水
少
多
荒漠
草原
森林
1、气候复杂多样 降水
少
降水最少的地方
降水最多的地方
多
空间: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较大。
降水的地区分布及成因
我国的干湿地区和天然植被
800mm 森林
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我国省份气候归纳总结

我国省份气候归纳总结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拥有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各个省份在气候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我国省份的气候进行归纳总结,为读者提供基本了解。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暖。
这一地区降水量分布较均匀,冬季多雪,夏季多雷雨。
尤其是黑龙江省,气温极低,冰雪覆盖时间较长,属于典型的寒温带气候。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
这一地区气候类型较多,包括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多雨。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降水不足是这一地区的显著特点。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份,气候类型以暖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冷。
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相对较少。
江南地区的气候湿润,雨水充沛,以江南水乡的水稻种植为主。
4. 中南地区中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海南和重庆等省份,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温暖。
降水充沛,特别是夏季,往往伴有雷雨和台风。
中南地区是我国降水最为充沛的地方之一,也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和重庆等省份,气候类型以高原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多样。
冬季较冷,夏季相对凉爽。
西南地区地域广袤,高低差大,气温和降水分布较为复杂,山地和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所不同。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这一地区干燥寒冷,冬季漫长而且严寒,夏季短暂炎热。
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大部分地区属于内陆沙漠或荒漠气候。
新疆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经度跨度大,气候多样。
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发布!(内附全文)

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发布!(内附全文)2月9日,《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正式发布。
这份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气候报告,全面分析了2023年中国气候基本概况、气候系统监测状况和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评估了气候对行业、环境、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2023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气候年景偏差。
长江流域出现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暴雨洪涝灾害重;气象干旱总体偏轻,但区域性阶段性特征明显,华南秋冬季干旱较重;高温出现时间早、南方持续时间长;登陆台风偏少,但登陆地点和影响时间集中;冷空气影响范围广、局地降温幅度大。
与近十年平均相比,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偏多。
2023年全国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7℃,为1951年以来第8个最暖年。
其中,江西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年平均气温均创1961年以来新高。
5月1-9日,我国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早高温过程;7月11日至9月3日,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时间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长。
202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95毫米,为1951年以来第4多。
六大区域中,东北、长江中下游、华北、西南和西北降水量偏多,华南偏少;七大流域中,松花江、淮河、长江、黄河、辽河和海河流域降水量偏多,珠江流域略偏少,其中,松花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均为1961年以来最多。
2023年,全国共出现37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暴雨日数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2023年)。
夏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淮河和太湖流域为历史同期次多。
2023年,我国于3月25日进入降雨集中期;5月29日入梅,8月2日出梅,入梅时间偏早,出梅时间偏晚,梅雨持续时间和雨量均创1961年以来新高。
华北雨季、东北雨季和华西秋雨开始和结束均偏晚,雨量均偏多。
2023年,我国气象干旱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明显。
4月中旬至夏初长江以北多地出现阶段性干旱;春夏季西南部分地区发生气象干旱;东北、华南遭遇严重夏伏旱;秋冬季华南、江南等地发生气象干旱。
中国 三大气候区

3 .气候复杂多样 (1)表现:多种多样的温度带
四种干湿地区 地势和地形
(2)评价: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极 为丰富
提醒:我国气候的不利影响为
(1)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涝春旱
(2)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
(3)冬季寒潮、霜冻,夏秋季节的台风会 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4)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面积大,水热 配合不好,不利于农业生产;
3.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4.全球降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掌握各带降水多或少的原 因、降水类型和干湿状况)
①.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以对流 雨为主。 ②.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控制地区 (季风区除外),下沉气流为主。
③.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地 区,多气旋雨和锋面雨。
降水的类型
类型 成因
特点
对流 雨
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 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 成降水。
强度大,历时 短,范围广, 常伴有暴风、 雷电。
地形 雨
暖湿空气前进时,遇山地 阻挡,被迫沿迎风坡爬升, 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锋面 雨
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 持续时间长,
暖湿空气爬到冷空气上面, 范围广,强度
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秦岭淮河以北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一月均温大于0小于0干湿状况湿润地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小于800毫米河流结冰冬季河流不结冰冬季河流结冰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耕地类型水田旱地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棉花甜菜大豆棉花赤道附近是没有台风或者飓风的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也就形成不了气旋更不用说台风或飓风
④.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 流,少雨。
中国东西南北气候

03
02
01
气候特点
包括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平原,气候湿润,降水丰沛,适宜农业发展。
东部湿润区
包括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半湿润,适合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
中部半湿润区
包括西北大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以畜牧业为主。
影响因素
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由于海拔较高,大气压强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导致降水较少。同时,由于地形的阻挡和加热作用,气流方向和强度也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气候特征。
高原山地气候
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的内陆地区,如新疆、甘肃、内蒙古等。这些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THANKS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的沙漠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这些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04
中国南部气候
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植被类型
适合农作物
热带雨林气候
01
02
03
04
中国南部部分地区,如海南岛、西双版纳等。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充沛,四季不明显,日照时间短。
由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降水较少,主要适合发展旱作农业,如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的沿海地区,如东北、华北等地。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以森林和灌丛为主,如松树、柏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
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
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
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
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1980~1986年间,我们曾组织出版了一批地理知识读物,着重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这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好评。
但因时隔多年,不少读者要求重印,有的建议进行修订,增补更新的资料。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同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约请了原作者对原书进行修订,增补了新的科研成果并更新资料,修改了原书中一些不必要的或不够准确的内容和提法,文字表述上也进行了修饰。
书中的插图作了部分调整,还新增了彩色照片,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
为了突出主题,我们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森林》、《中国的草原》、《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海洋》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这11种书汇总起来,组成一套“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出版,在开本设计上与原书相比亦有一些变化。
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编写一些有关的专题,纳入这套丛书之中。
这套丛书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份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材料。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1992年5月中国气候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最冷,有多冷?中国最热又在什么地方,有多高的温度?中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哪里,一天中能下多大的雨量?中国风速哪里最大,一年有多少天刮大风?……了解这些饶有兴趣的问题,不仅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而且也正是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科学实验等许多方面所十分关心的问题。
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成了数以千计的气象台、站,除了满足各种时效的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各种科研工作的需要以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各种必须的气象数据,也是它的重要目的之一。
比如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水库,而水库大坝的规模无不决定于该流域内的雨量。
水库吃不饱固然是浪费,但如果遇到暴雨,洪水漫过坝顶,甚至冲跨大坝,那样所造成的灾难,将是非常大的。
同样,桥梁、涵洞的跨度大小、孔径粗细,以至城市下水管道的直径,也都决定于暴雨强度的大小;全国各地每年建成的成千上万座高大建筑物,都要根据各地最大的风速数据(换算成风压)来设计。
风压取值过大会带来建筑材料的巨大浪费;取值过小,建筑物受到大风破坏,同样会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本书除了简要介绍中国气候一般特点以外,还重点根据国家气象局已经整编出版的气象资料,从中选取气温、降水、风速等十几个方面几十个项目的极值,以回答大家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并满足有关科研、设计工作者的部分需要。
当然,极值是相对平均而言的。
为了使大家有所比较,在介绍每项极值时,同时列出了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4个站的要素数值,因为这4个站既是中国的大城市,同时也代表了从华南到东北的中国东部地区的气候。
同样,在介绍中国气候的极值之前,先简述一下中国气候的概貌,以使大家有一个轮廓的了解。
由于资料的限制,本书所列极值在参加挑选的站数和所取资料的年代上并不都整齐一致。
例如所取资料的年代,有少数项目是从20年(甚至更短些),有些项目则是从几十年,但绝大多数是从1951—1980年的资料中挑出来的;在参选站数上,绝大多数是从672个国家基本台站中挑选出来的。
当然,作者利用自己对中国气候较为熟悉的有利条件,有意识、有重点地扩大了气候要素和天气现象的选择范围。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本书所选的气候极值,已经或接近中国约2700个台站中的实际极值。
由于资料方面的原因,台湾省没有或只有少数站参选。
我们知道,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极值分布的局地性是很强的,特别是地形复杂的山区,而气象台站网的密度终究有限;即使有几十年的资料,从气候变迁的角度上来讲,也只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
因此从时(间)空(间)分布这两个意义上来说,极值其实并不“极”,也不可能“极”。
不过,世界气象组织曾指出,30年的资料长度已经能够初步反映出当地相对稳定的气候特征,要求各国都进行30年气候资料整编。
因此,从30年长度资料和一定密度台站中挑出来的极值,还是能够大致地反映出中国气候及其变幅的一个概貌。
一、中国气候概貌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濒邻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由于海陆之间热力差异而造成的季风气候特别显著。
中国幅员十分辽阔,南北跨50多个纬度,东西越60多个经度,从赤道带到寒温带,从热带雨林到沙漠景观都有。
加之中国地形复杂,高差悬殊: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吐鲁番盆地又深陷海平面以下。
因此,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气候资源优越丰富。
(一)显著的季风特色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容量的差异,夏季大陆热于海洋,冬季则又冷于海洋。
海陆的冷热变化影响了它上空的大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气温越低,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就越高。
所以,冬季亚洲内陆形成一个冷性的高气压,东方和南方海洋上形成热性低气压;夏季的情况正好相反:大陆上形成热性低气压,而海洋上形成冷性高气压。
好比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高气压区的空气不断地流向低气压区,这就是中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的主要原因。
这种一年中风向发生规律性的季节更替现象,就称为季风。
中国是世界上季风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
冬季风来自中高纬度的亚洲内陆腹地,那里太阳斜射,黑夜漫长,热量收入少而支出多,空气十分寒冷干燥。
这种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引导下就会向南爆发,北风呼啸南下,所到之处气温急剧下降,这就是寒潮。
每年冬季中国总有好几次大幅度降温的强寒潮出现,较弱的寒潮就更多了。
在这种频频南下的寒潮影响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普遍寒冷而干燥,成为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
例如中国黑龙江省呼玛县与英国首都伦敦纬度相近,伦敦1月份平均气温为4℃左右,冬草长青,绿水常流,平均气温与中国上海、杭州地区相仿,而呼玛县1月份却冷到零下29℃左右,遍地琼装玉琢,积雪深厚,宛若极地风光。
夏季风分为东南和西南季风两种。
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和南海,主要影响西南和华南地区,但有时西南气流也可长驱北上到达华中和华北地区,引起那里的暴雨。
经过广阔洋面的夏季风,给中国大陆带来了丰沛的雨水,所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雨水集中在5~9月的夏半年里。
例如,如果以30个省会的平均数值代表全国的话,那么夏季6~8月3个月的雨量占了年雨量的一半以上(53%),5~9月5个月的雨量占了年雨量的3/4;而冬季(12~2月份)3个月的雨量还不到年雨量的9%,10~4月7个月的雨量也只占年雨量的1/4。
一般年份里,东南季风的前沿雨带(东南季风与大陆上北方冷空气之间的锋面雨带)于5月中旬在华南出现,6月中旬向北跃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这里的梅雨季节。
7月中旬,雨带第二次跳跃,迅速推进到淮河以北,使中国广大北方地区进入雨季盛期。
8月下旬雨带开始返回南方,中国东部地区雨季迅速先后结束。
中国各地雨季的早晚和正常与否,大都直接与上述季风的进退有关,一旦季风规律反常,就会出现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例如1959年夏季,因为东南季风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它的前沿大雨带反常地迅速北上,使通常在初夏季节梅雨较多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了干旱,持续达2个月之久,1978年也是类似情况。
而1954年夏季正好相反,东南季风被北方冷空气所阻,一直到7月下旬,大雨带还停滞在江淮流域,因而长江中下游流域出现了百年未见的大水。
(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中国最北的黑龙江省漠河镇,位于北纬53°以北,属寒温带气候;而最南端的南海南沙群岛最南部距赤道还不到4个纬度,属赤道气候,南北气候相差十分悬殊。
冬季,中国广大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壮丽的北国风光。
1月平均气温黑龙江最北部冷到零下30℃左右,而两广、海南和福建省中南部地区平均气温却在10℃以上,树木花草终年长青,平原山区一片郁郁葱葱。
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中南部和云南最南部地区更高达15~20℃以上,槟榔、椰树高插蓝天,随风摇曳,一片热带景象。
南海诸岛最冷月多在22~26℃之间,更是中国终年皆夏的地方。
夏季,全国风向普遍偏南,北方太阳高度虽比南方稍低,但日照时间却比南方为长,所以南北气温差变小,全国气温普遍较高。
南方广大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而黑龙江大部地区温度也可达20℃以上。
因此,松花江畔、珠江两岸,一样都有游泳季节。
中国东西相差60个经度以上,西北内陆距海已数千公里之遥,加上重重山脉阻隔,所以,从东部太平洋上吹来的湿润东南季风已鞭长莫及,从南部印度洋上吹来的西南季风又受阻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使这里成为中国雨量最少的地区。
塔里木、柴达木和吐鲁番盆地等年雨量都在20毫米以下,沙漠中间甚至终年无雨。
农业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挖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
块块绿洲像串串珍珠般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区,成为沙漠干旱地区中最为富饶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
中国的年雨量从西北地区向东、向南逐渐增加。
起自东北大兴安岭、止于西藏西南边境的400毫米等年雨量线,大致把中国分成西北和东南两半。
东北长白山区年雨量可以多到800~1000毫米,是中国北方雨量最多的地方,汉水、淮河以南大都在1000毫米以上,东南沿海、台湾、海南岛的许多地方雨量还超过了2000毫米。
中印边境东段有些地区年雨量在4000毫米左右,是中国大陆上雨量最多的地方。
台湾的火烧寮平均年雨量达到6600毫米,是中国平均年雨量的冠军。
此外,地形和海拔高度对气候也有重大影响。
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0米,平均气温就要下降5℃左右(夏季大些,冬季小些)。
中国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四五千米以上,这里的气温就是盛夏7月,很多地区平均也不到10℃,经夏霜雪不绝,寒气袭人,而同纬度的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却正是夏日炎炎,流汗难眠的伏旱天气,平均气温高达29℃左右,对比十分鲜明。
云南高原海拔比青藏高原低,大致在1000~3000米之间,纬度也比青藏高原偏南,且东有乌蒙山等高大山脉阻滞东亚冷空气入侵,因而这里冬无严寒,夏天酷暑,气候比较温和。
特别是海拔约1500米左右的云南中南部许多地区,更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昆明并有“春城”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