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 磁体与磁场 (教学设计) (3)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十六章第一节《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
《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磁体与磁场》。
教材主要介绍了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和强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场的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磁体的定义和分类2. 磁性的有无和强弱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 磁场的定义和特点5. 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磁性的有无和强弱,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掌握磁场的定义和特点,了解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概念和特点,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概念和分类,磁性的有无和强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体、铁屑、小铁钉、地球仪、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磁体、铁屑、小铁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如指南针,引出磁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磁体的概念和分类,通过实验演示磁性的有无和强弱,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磁体的行为,加深对磁性的认识。
4. 讲解:讲解磁场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验演示磁感线的形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磁体与磁场磁体的概念和分类磁性的有无和强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定义和特点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磁体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磁性的有无和强弱。
描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释磁场的定义和特点。
描述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答案:磁体是具有磁性的物体,分为永磁体和暂时磁体。
磁性有无:磁体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磁性强弱: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称为磁极,中间磁性减弱。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苏科版九下物理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下物理 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定义和性质:磁体是指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物体,如铁钉、磁铁等。
磁体具有两个极,即N极和S极,它们分别代表磁体的正负极。
2.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磁体和磁性材料产生磁力作用。
磁场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感线越密集表示磁场越强。
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场的方向: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与放在该点的磁针静止时的N极指向一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磁体的N极和S极。
2. 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磁感线的含义和作用。
3.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磁铁吸引和排斥磁性材料的现象。
4. 能够用磁场方向的规定来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定义和性质,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磁感线的含义和作用,磁场方向的规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小磁针、磁感线模型。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根磁铁,观察并描述磁铁的两端有什么不同,能够吸引什么物质。
2. 讲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能够识别磁体的N极和S极。
3.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的含义和作用。
4. 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让学生能够解释磁铁吸引和排斥磁性材料的现象。
5. 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让学生能够用磁场方向的规定来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和铁钉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并记录磁铁和铁钉的相互作用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定义、性质、N极、S极磁场:概念、磁感线、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排斥、异名磁极吸引磁场方向:规定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并说明理由。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16.1 磁体与磁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感线。
【教学难点】磁感性表示磁场。
课前准备磁感线演示板、条形磁铁、马蹄形磁体、大磁针、细铁砂、铁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这是在瑞典北部城市科罗娜(KIRUNA)旅游时拍到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自然现象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极光,它是绚丽的、多变的、神秘的。
长久以来、人们除了感叹极光的美丽,也在不停的寻找极光出现的原因,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才研究发现,这钟现象是和地球的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磁现象。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磁现象在小学的时候中,我们就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现象?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适时补充。
例如磁铁能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小磁针指南北;两磁铁可以相吸,其中一个换另一头就相斥等等。
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从古代开始,很多人们就致力于对磁现象的研究,例如司南的发明,就为当时的航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司南就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天然磁石制成的勺子形状,另一部分是水平光滑的“地盘”,静止的时候勺子的长柄就会指向南方。
探究点二:认识磁体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各种形状的磁体,它们具有共同的性质,就是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
演示操作,得出结论。
我们把铁、钴、镍片,橡皮,塑料尺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铁片,能微弱地吸引钴片和镍片,不吸引橡皮和塑料尺。
16-1磁体与磁场(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电磁转换16.1 磁体与磁场【设计理念】:本节课是第十六章电磁转换的开篇,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认识磁体、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的探究任务是用小磁针和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需要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的科学思维,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模型法,得到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的概念,知道了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流程图如下:【教学资源】:小磁针、铁屑、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玻璃板、细线、回形针、大头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磁体、磁极、磁化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活动,知道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模型,知道磁场方向的规定。
【教学重难点】: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过程】:引入:小魔术——教师衣袖内藏一块磁体,不接触就让小磁针随着手的运动而运动。
猜一猜是什么原因?模块一:磁体活动一:请利用磁铁和一些器材试一试寻找与磁有关的现象有哪些?器材:条形磁体2根,铜块、铁块、铝块、硬币、一些大头针、小车两辆、硬纸片,一枚小磁针等。
交流:磁性:可以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磁极:磁体磁性最强的部位。
指向性:悬挂的磁体静止时磁体始终一端指向南,一端指向北。
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化:一个原本不具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模块二:磁场问题:当磁体不与回形针接触时,磁体对回形针仍然有力的作用吗?生:有!教师演示用嘴向纸条吹气,看到纸条飘动问题:纸条受力,施力物体是谁?生:空气教师:虽然空气看不见,但是看到纸条的飘动,我们推测嘴里吹出的空气给纸条施加了力的作用。
磁体和回形针没有接触,但仍有力的作用,我们推测它们之间说不定也有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我们把这种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的物质称为磁场。
活动二: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教师手举纸条,面向学生吹气,纸条受到的力指向哪个方向?生:指向我们。
教师手举纸条,面向学生,邀请一个学生吹气,纸条受到的力指向哪个方向?生:指向老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和磁场 教学设计
16.1《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知道磁体的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并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生合作,知道磁体的性质(2)通过师生互动,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并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通过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科技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探究磁场分布存在的过程三.、教学难点:探究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过程,即建立磁感线模型的过程四、课堂教学(一)新课引入1)创设学习情境,引入课题。
用磁性飞镖引入新课(二)课堂教学过程2)【活动:认识磁体】大头针、细线、纸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1元硬币、大铁钉、条形磁铁(2块)、小磁针等学生动手做,教师不要中断学生动手做的兴趣,可参与学生的实验,针对具体的问题给予指导。
投影展示有关活动的问题。
1.将磁体靠近大头针、纸片、铝片、塑料片等物体,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磁体各部分吸引大头针的能力是否相同?3.用细线悬挂起来的条形磁体,静止时指向什么方向?放在桌上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向什么方向?按实验完成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用磁体靠近大头针时,发现磁体对大头针有作用。
2、磁体的两端对大头针的吸引作用最(强/弱)。
3、将一个磁体悬挂起来,当它静止时。
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引出磁性(吸铁性)、磁极、N极、S极(指向性)的定义。
继续探究磁体的性质:4.两个磁极靠近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5.被磁体吸引的大头针,能否吸引其它大头针?回答问题:4、当两个磁体靠近时,同名磁极相,异名磁极相。
5、被磁体吸引的大铁钉(能/不能)吸引其他大头针,这时它们(能/不能)表现出磁性。
引出磁化的定义。
师生互动,学生依据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以拓展认知层次。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案:16.1磁体与磁场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磁体的性质:磁体的两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磁场的概念:磁场及其特点。
3. 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的分布,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描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掌握磁场的概念,了解磁场的特点。
3. 理解磁感线的概念,能够描述磁感线的分布,理解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概念。
难点: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2. 理论讲解:(1)磁体的性质:讲解磁体的两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磁场的概念:讲解磁场及其特点。
(3)磁感线的概念:讲解磁感线的分布,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现场练习,解答。
5. 板书设计: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概念。
六、作业设计1. 描述磁体的两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描述磁场的特点。
3. 描述磁感线的分布,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磁体、磁场、磁感线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磁感线与磁场联系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这一部分内容,因为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和磁场强度的一种图示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特点。
然而,磁感线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和分布。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的第一节《16.1磁体与磁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2. 磁极的性质和表示方法3. 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4. 磁感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体的概念,掌握磁极的性质和表示方法,了解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的概念,掌握磁感线的表示方法,能够通过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磁场的性质。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极的性质和表示方法,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触摸磁铁,引导学生发现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 概念讲解:介绍磁体的概念,讲解磁极的性质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3. 演示实验:用磁铁和铁屑演示磁场的分布,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磁感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和铁屑进行实验,自己绘制磁感线,巩固对磁感线的理解。
5. 知识拓展:讲解地球的磁场,引导学生了解地磁极与地理极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1 磁体与磁场一、磁体1. 概念: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 性质:有两个磁极,分别为N极和S极。
二、磁场1. 概念: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
2. 性质:具有方向性和强度。
三、磁感线1. 概念: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
2. 表示方法:从N极出发,回到S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2)磁极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4)磁感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答案:(1)磁体: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有两个磁极,分别为N极和S极。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磁体与磁场》。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以及磁体的应用等。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磁体的性质:磁体的定义、磁体的两个极(N极和S极)、磁体的磁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磁场的定义、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
4. 磁感线的绘制:磁感线的形状、磁感线的方向。
5. 磁体的应用:磁铁的吸附作用、磁体的指向性、磁场的分布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描述磁体的两个极以及磁性。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3. 了解磁场的概念,学会用磁感线表示磁场。
4. 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理解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
5. 掌握磁体的应用,能够运用磁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
难点: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的确定,磁场的分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磁铁、铁屑、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表面的磁现象,如指南针的指向等。
2. 讲解磁体的性质:介绍磁体的定义、磁体的两个极以及磁性。
3. 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用磁铁和铁屑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4. 讲解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的定义、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
5. 演示磁感线的绘制:用磁铁和铁屑展示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
6. 讲解磁体的应用:介绍磁铁的吸附作用、磁体的指向性、磁场的分布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个磁体的磁感线,并解释磁场的分布。
六、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定义、两个极、磁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 教学设计
16.1 磁体与磁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与磁场,直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磁体周围磁场以及描述方法,磁场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了解地磁场及它的南北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磁极及磁极间作用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得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极光的介绍及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取的得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认识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难点:理解磁场和磁感线;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等。
三、教具条形磁体、蹄型磁体、小磁针、大头针、一元硬币、铁钉、铁屑、玻璃板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讲述:在地球南北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异的自然现象:巨大的天幕似乎被染上了各种颜色,这些颜色还会不断的变化,从紫色到黄绿色,知道橙红色,耀人眼目,这是天上的画家在挥笔作画,还是盛装的少女手持彩练在空中载歌载舞?古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种种猜测,直到近代,才有科学的解释。
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极光”,极光的发生与地球的磁场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磁有关的物理知识。
(二)进入新课第一、认识磁体1、活动:四人一组,每组桌上放有一条形磁体,一些碎纸片、塑料片、铁钉、大头针、一元硬币等。
将磁体分别靠近这些物体,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磁体对铁钉、大头针、一元硬币吸引作用,对纸片、塑料片没有吸引作用。
小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它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多媒体展示:常见的磁体:条形磁体、蹄型磁体、针形磁体。
2、实验探究(1)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是否相同?若不相同,你认为何处磁性最强?学生活动:条形磁铁一个、铁屑一份、一张纸,四人一组。
将铁屑平铺在纸面上,条形磁体放在上面,观察现象。
九年级物理下册16.1磁体与磁场教案新版苏科版
磁体与磁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磁场、会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磁场,怎样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
【实验器材】磁体、小磁针、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6.1磁体与磁场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 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概念:磁体是指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的物体,如铁、钴、镍等。
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分为南极和北极。
3. 磁性方向:磁体的南极指向地理北极,磁体的北极指向地理南极。
4. 磁场: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磁力作用区域。
5. 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我们引入磁感线,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磁体的南极。
6. 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磁极的划分以及磁性的方向。
2. 使学生掌握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极的划分、磁性的方向、磁场的性质。
难点:磁感线的分布特点、磁场的可视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
学具:磁体、铁屑、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块磁铁,观察并描述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
2. 知识讲解:(1)磁体的概念:指出磁体的定义,强调磁体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性质。
(2)磁极的划分:介绍磁体的南极和北极,说明南极指向地理北极,北极指向地理南极。
(3)磁性的方向:讲解磁体上磁性的方向,即从南极到北极。
(4)磁场的概念:阐述磁体周围存在的磁力作用区域称为磁场。
(5)磁感线的分布:介绍磁感线的定义和分布特点,即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磁体的南极。
3. 例题讲解:(1)例题1:一块磁铁的两极分别是什么?解答:一块磁铁的两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2)例题2:磁体的南极指向哪个方向?解答:磁体的南极指向地理北极。
4. 随堂练习:(1)填空题:磁体具有_____性质,能够吸引_____物质。
答案:磁性,铁磁性。
(2)选择题:磁体的_____指向地理北极。
A. 南极B. 北极C. 地理北极D. 地理南极答案:B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1. 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主要包括磁体与磁场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磁体的定义和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
2. 磁场的概念和描述,如磁感线、磁场强度、磁力线等。
3.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磁极,解释磁性的作用。
2. 掌握磁场的概念和描述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3. 了解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4. 认识磁场的实际应用,能够举例说明磁悬浮列车和磁性材料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和描述方法、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磁感线的绘制方法、磁场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实验材料(如小铁钉、小铁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磁体的性质。
2. 知识讲解:(1)介绍磁体的定义和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
(2)讲解磁场的概念和描述方法,如磁感线、磁场强度、磁力线等。
(3)阐述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例题讲解:利用示例题目,讲解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目。
5. 磁场实际应用:介绍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磁极:N极、S极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化:磁体具有磁性的过程2. 磁场的概念和描述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磁场强度: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3.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4. 磁场的实际应用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场实现悬浮和驱动磁性材料:应用于数据存储、音响等设备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磁体的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概念:磁铁、磁性、磁极等。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磁场、磁感线、磁力线等。
4. 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5.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和磁力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使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用磁感线和磁力线表示磁场。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概念的理解和磁感线的绘制。
2. 教学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磁铁、铁屑、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屑?这说明了什么现象?2. 知识讲解:(1)磁体的概念:介绍磁铁、磁性、磁极等基本概念。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讲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3)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磁感线、磁力线等基本概念。
(4)磁场的性质:讲解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5)磁场的表示方法:讲解磁感线和磁力线的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磁感线的绘制:引导学生动手绘制磁感线,加深对磁场性质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磁铁、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场:磁场、磁感线、磁力线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和磁力线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磁铁的磁感线图。
2. 举例说明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3. 思考题:为什么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磁体的概念,掌握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理解了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1磁体与磁场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具体为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掌握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
2. 让学生认识磁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能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
难点:磁场及其描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小铁钉、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铁屑、小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触摸磁铁,引导学生发现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从而引出磁体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磁体的定义,阐述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3. 演示实验:用磁铁吸引铁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磁体的吸引力。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小铁钉,观察并记录磁铁吸引小铁钉的情况,从而让学生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5. 知识拓展:介绍磁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可以用磁感线描述其性质。
6. 板书设计:板书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
7. 作业设计:(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磁体的概念。
(2)列举影响磁性的因素,并简要说明。
(3)画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并标明各极的名称。
(4)请用磁感线描述一个磁场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1.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2. 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3. 磁性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等4. 磁极:磁体的两个极,南极和北极5.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6.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无形物质7. 磁感线:描述磁场性质的线条七、作业设计(1)磁体是具有()的物体。
A. 磁性B. 引力C. 斥力D. 摩擦力答案:A(2)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包括()。
16.1磁体与磁场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磁体与磁场教学目标(1)、认识磁体与磁场。
(2)、了解磁体的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理解用磁感线模型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4)、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5)、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6)、通过对极光的介绍及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取的得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认识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2、理解磁场和磁感线;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活动1: 认识磁体动手做一做课桌上有两块磁铁、一些大头针、两块金属(铜、铝)、1元硬币、纸片、塑料片,你能利用磁铁和手边的这些器材寻找到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呢?看谁发现得多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哪些现象?你又是怎样做的?(一)磁体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化使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二)磁场1、磁场磁体周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小磁针等)产生力的作用二、合作探究活动2: 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做一做在胶片中央平放好一条形磁铁,将一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并用手任意拨动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位置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固定不变;做一做将另外两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的地方,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位置小磁针静止时指向(一般)不同;这说明了什么?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一般)不同;画一画用笔标出胶片上的小磁针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
初步规律: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磁感线1、磁感线是否真实存在?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的?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 为该点的磁场方向3、磁感线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三、课堂小结1.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2.两条磁感线能否相交?。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 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2. 磁场的概念及其特性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 磁化与去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理解磁场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特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磁场概念的理解,磁感线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小铁钉、铁屑、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录音机磁头等。
2. 知识讲解:介绍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磁场的概念及其特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演示实验:用磁铁吸引铁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磁铁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存在。
4. 例题讲解:讲解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理解磁场的分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6. 知识拓展:介绍磁化与去磁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体的磁性可以被增强或减弱。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体、磁场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磁力作用区域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磁化与去磁:磁体磁性的增强和减弱七、作业设计1. 描述磁铁的磁性最强部分是哪个?如何判断?答案:磁铁的磁性最强部分是磁极,可以通过用磁铁吸引铁钉的方法来判断。
2. 画出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并标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见板书设计。
3. 解释磁化与去磁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磁化是指物体在磁场中磁性增强的过程,去磁是指物体在磁场中磁性减弱的过程。
苏科版九年级我i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 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磁体的特点和磁场的概念;2.掌握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3.能够运用右手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
二、教学重点1.磁体的特点和磁场的概念;2.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3.右手定则。
三、教学难点1.理解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2.熟练掌握右手定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介绍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和斥力,并引入磁铁产生的磁场。
2. 磁体的特征和磁场的概念(10分钟)1.介绍磁体的特征,包括有磁性的物体、有两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等;2.引入磁场的概念,解释磁场是磁铁周围的特殊空间。
3. 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15分钟)1.示范和实验:用两个磁铁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观察现象并总结吸引和排斥规律;2.学生参与:小组交流讨论磁铁吸引和排斥规律,并互相分享并理解。
4. 右手定则(15分钟)1.引导学生用右手握住导线,让导线与磁针平行,通电后观察磁针的偏转方向;2.解释右手定则:用右手手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磁针偏转方向;3.学生自主练习:给定几个电流方向,让学生用右手定则判断磁针偏转方向。
5. 总结归纳(10分钟)1.复习磁体的特征和磁场的概念;2.复习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3.复习右手定则。
6. 拓展应用(15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究其他应用右手定则的场景;2.小组汇报和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五、课堂检测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用右手定则判断几个给定电流方向的磁针偏转方向。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掌握右手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总结和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拓展应用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检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16、1磁体与磁场(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物理九年级下册苏科版
教案: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物理九年级下册,苏科版教材。
具体涉及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的判定,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判断磁极,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感线的描述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极的判定,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描述。
难点:磁感线的想象和理解,磁场的可视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幻灯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判定。
2. 讲解:详细讲解磁体的性质,磁极的判定,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描述。
结合幻灯片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磁感线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的性质: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性质。
磁极的判定:磁体两端,一端为N极,一端为S极。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磁体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
磁感线的描述: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从N极出发,指向S极。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磁极的性质。
(1) 一根磁铁的一端吸引铁屑,另一端排斥铁屑,那么吸引铁屑的一端是什么极?(2) 一根磁铁的一端吸引铁屑,另一端排斥铁屑,那么排斥铁屑的一端是什么极?答案:(1) 吸引铁屑的一端是S极。
(2) 排斥铁屑的一端是N极。
2. 题目:描述一下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的描述方法。
答案:磁场是磁体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
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从N极出发,指向S极。
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6.1磁体与磁场》word教案 (3)
一、磁体与磁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
2.会画磁感应线。
3.学会利用铁屑、小磁针来研究磁场,从而进一步抽象出磁感应线描述磁场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会利用铁屑、小磁针来研究磁场,从而进一步抽象出磁感应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学习难点:学会利用铁屑、小磁针来研究磁场,从而进一步抽象出磁感应线描述磁场的方法
一、预习导学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2、用图描述P34图16—5,16—6磁铁的磁感线分布。
3、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线,磁感线上___________表示
该点的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活动1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1、将铁屑撒在玻璃板上,放上条形磁铁,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将怎么样分布。
2、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针,在磁场中有序地排列起来。
每次都用铁屑来显示磁场的分布与方向不很方便,如用一些曲线来描述铁屑的分布情况,请你画出磁感线。
3、观察马蹄形,同名磁极,异名磁极的铁屑分布情况,并画出磁感线。
三、巩固训练
1、磁场越强的地方,磁感应线分布越_______.磁场越弱的地方,磁感应线分布越_______.
2、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画出磁感应线的方向,并标明磁铁的N、S极。
四、自我测试
课本P37第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第1节磁体与磁场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铁屑在磁体周围的分布情况,知道常见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2.通过活动,知道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
4.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场的N、S极所处的位置。
学习重点、难点:
1.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2.学会从铁屑在磁体周围的分布抽象出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知识抢答
磁体有什么性质?如何鉴别一个物体是否是磁体?
1.磁体的什么部位磁性最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是什么?
2.一根原来没有磁性的钢针与磁体摩擦后具有了磁性,这种现象叫做什么?
3.磁体间是通过什么发生作用的?磁场有方向吗?如果有,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活动二: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观察】
1.将玻璃板平分别放在不同磁体上,再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敲玻璃,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把你所看到的铁屑分布形状在下面对应的磁体上画出。
2.在玻璃板上放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分布情况,比较铁屑与小磁针的指向分布情况可知:小磁针的指向分布与所在位置铁屑分布的切线方向是(一致/不一致)的。
【思考交流】
1.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为何很有规律?
铁屑在磁体周围分布很有规律说明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铁屑在磁场中被
成一个个小磁针,从而在磁场中地排列起来。
2.铁屑在不同磁体周围分布形状不同,说明了什么?
铁屑在不同磁体周围分布形状不同,说明不同磁体的磁场分布(是/不是)相同的。
【自我完善】从铁屑有磁场中的排列情况可以看出,铁屑的分布好似许多条曲线,从你画出的曲线可以形象地反映磁场的分布情况,如果还能从你的曲线上反映出小磁针受磁场作用时其N极所指的方向,那就更好了,你认为在你的图上作怎样的补充和完善就可以呢?
信息快递:我们可以在根据铁屑分布情况画出的曲线上,再按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在该处曲线标上箭头,就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了,这样的曲线物理学上叫做磁感线。
但应当注意,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假想的曲线,实际上并不存在。
【理论应用】根据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在下面画出他们周围的磁感线,再跟课本图16-8对照。
【深入观察】
1.认真观察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可以发现:磁场越强的地方(两极),磁感线分布越(密/疏);磁场越弱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密/疏)。
2.磁体外面磁感线的方向总是从磁体的极出发回到磁体的极。
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活动三:读一读课本p35的“地球的磁场”并完成填空。
(活动星级:☆☆☆)
1.水平放置、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之所以在地表面指向南北,是因为它受到作用的缘故。
2.叫做地磁场,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极附近。
3.地磁场的两极和地理两极(是/不是)重合的,我国宋代学者是最早发现这一事实(磁偏角)的人。
感悟与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能与大家分享、交流你的感受吗?
【课外探究】你知道吗?
假如你沿南北方向放一条铁棒,许多年后,地磁场会把它磁化。
课外请用小磁针探测你的家,寻找家中有没有被磁化的物体?
小提醒:可不能认为能吸引小磁针的物体就一定有磁性哟!
课堂反馈
姓名学号组别得分
(总分20分)
1.(4分)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
B.指南针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C.条形磁铁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南极出发指向北极的
D.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2.(4分)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磁场越强的地方,磁感应线分布越_______.磁场越弱的地方,磁感应线分布越_______.
3. (6分)“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这一伟大发明在航海、探险、军事方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指南针能指方向,是因为指南针受到了的作用。
指南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是在地理的
极附近。
地磁场的两极与地理位置的两极(是/不是)重合的。
4. (6分)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画出磁感应线的方向,并标明磁铁的N、S极。
【课外阅读】奇妙的液体磁铁
呈固态的磁铁人们并不陌生,然而现代科学技术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材料——液体磁铁。
在一装有液体的杯子里投进一枚硬币,它会渐渐沉下去。
然后,将杯子置于磁场之中,硬币又会浮上来……这就是液体磁铁,在机械轴和机体之间滴上几滴铁磁液体,使它们保持在那里并再利用一个环形磁铁将其磁化,这就成了一个液体磁铁的密封器。
在磁场的作用下,铁磁液体还能改变黏度,并能一起到变“硬”为止,这就使液体磁铁有了广阔的应
用前景。
例如出现了液体磁铁的汽车自动调整机构,这种机构能根据道路的状况调整汽车的弹性。
而将液体磁铁用于制造机器人的“手”时,它更显得柔软灵活,能平稳地伸缩。
最为有趣的是,如果液体磁铁来紧固机床加工的复杂零部件时,只要将零部件置于铁磁液体中,接通电磁场,铁磁液体将瞬时变浓,直至凝固成硬石头一样,牢牢地紧固住零部件,等到加工完毕,只需断开电流,铁磁液体又恢复了常态,零部件又可自如地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