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报告:通过中国年看中国传统文化 2500字
传统文化研习年度总结
![传统文化研习年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9e651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c.png)
传统文化研习年度总结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智慧。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研习活动。
本文旨在总结过去一年的研习成果,分享我们的收获与心得。
活动内容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研习活动,包括学习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学习传统文化技艺等。
其中,学习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是我们的重点。
我们组织了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给我们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学习,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瑰宝的珍贵性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专门组织了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和博物馆的活动。
通过亲身参观和观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渊源。
这些参观活动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最后,我们还邀请了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人前来教授我们相关的技艺。
我们学习了书法、剪纸、绘画等多种传统文化技艺。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性。
尤其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审美观和人生智慧。
收获与体会通过一年的传统文化研习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礼仪等诸多领域。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对传统文化的瑰宝之多感到惊叹。
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更能够为我们提供智慧和启迪。
其次,我们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
传统文化既是过去的遗产,也是现代社会的宝藏。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我们提供精神安慰和情感归属。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也更加珍视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传统文化研究报告
![传统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6796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0.png)
传统文化研究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系统和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其价值与意义,以及当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传统文化是指充满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熏陶的传承于中华民族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艺术表达等。
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智慧。
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
首先,它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这些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传统文化还涵盖了中国古代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充满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此外,传统文化还包括了祭祀、礼仪、节日等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
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自信,是民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
其次,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和审美追求。
三、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具体而言,可以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加强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等。
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
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eff3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c.png)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篇1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89be4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d.png)
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的追求和谐、以人为本、见利思义、诚信待人、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等价值理念,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继承和弘扬。
一是传统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县政法系统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在增强司法干警素质的同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显著效果。
二是传统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提升公民道德素养。
我县xx村作为xx市惟一的“全国文明村”,其独创的“精神文明物质奖”先进经验曾在全市农村推广。
xx村成功的秘籍就是传统文化。
十几年来,村委一班人坚持不懈地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和影响村民,通过村广播、闭路电视、村办报、培训班、评选“五好家庭”等形式,学习《弟子规》、《论语》、《百孝经》等文化典籍,让群众在这些意味深远的历史故事中受到教化。
多年传统文化的熏染,让这里家家都有和谐之风,楷模和故事更是不胜枚举。
如某村民不孝敬老人,甚至夏天吃西瓜时故意在老人面前吃,很得意的向老人宣称:“就是不给你吃,馋馋你。
”村里多次做工作,成效不大。
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村里依据传统美德标准评选“五好家庭”,看到自己数次名落孙山后,该村民幡然醒悟,羞愧的说:“如果不是学习这些知识,我恐怕要一辈子背上不孝的骂名了。
”无独有偶,村里另一户不孝敬老人的家庭,学习传统文化后,兄弟姐妹开始争着赡养老人。
前不久,xx村组织60岁以上的老人和50岁以下的媳妇分别学习了传统文化,村民们在感触良多的同时,纷纷写下心得体会。
村里择优在村报上予以发表,引发群众的强烈共鸣。
三是传统文化对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品格起到积极作用。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
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伦理道德、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2be4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3.png)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中国传统文化调研报告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文化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精神家园。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研究。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强调以仁爱为本,尊师重道,礼仪之邦,兼容并包,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为中国人民提供了高尚的行为准则。
2.礼俗传统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注重礼仪,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人伦之道、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古代文化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思想深度和哲学思考,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如道家的“无为而治”、“自然之道”,佛教的“舍得”,等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为人们提供了核心的价值观,如忠诚、正直、勇敢、孝顺等,这些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和谐、个人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文化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资产,对于塑造和强化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社会秩序: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这对于现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1.教育的重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大众教育等多种形式,让人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法律法规保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的传承。
3.倡导传统价值观:通过媒体平台、社会活动等方式,倡导传统的价值观念,传播正能量,并鼓励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保护传统文化不仅是维护民族自尊心和认同感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保护法律和倡导传统价值观等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其独特魅力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5ca53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6.png)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报告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体系。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中国的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形成一些特定的风俗习惯,如祭祀、婚礼、葬礼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逐渐演变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多样性。
中国辽阔的土地和多民族的聚居,造就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这些使得中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其次是继承性。
中国民俗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每一代人都会通过亲身经历和社会交往来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
再次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中国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改变,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需求。
中国民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让人们更加团结和融洽。
民俗文化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通过参与各种庆典和活动,人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得到增强。
其次,它培养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中,人们注重家庭和谐、孝敬老人、敬畏自然等价值观念,这对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许多地方的民俗文化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和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魅力。
通过研究和传承中国民俗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e88a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0.png)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5,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荣,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1一、调查地点xx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六、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
七、调查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658d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4.png)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这是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旨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影响以及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传统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礼仪、音乐等方方面面。
它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财富,是祖先留传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传统文化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贯穿了几千年的时间。
从古代的经典著作到传统的艺术形式,都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历程。
2.2 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开展。
古代的文化遗产通过时代的演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保持了生命力和活力。
2.3 价值观念的传递传统文化通过伦理道德、家庭观念、人生哲学等方式,传递了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给人们提供了思考和行为的准那么。
2.4 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传统文化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具有多样性,包括了绘画、音乐、戏剧、雕塑等形式。
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3. 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1 个体层面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的个性修养和道德品质,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同时,传统文化也提供了身份认同的根底,让个体能够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感。
3.2 社会层面传统文化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凝聚民族力量。
传统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4. 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态度。
4.1 重视与保护一局部人对传统文化持重视与保护的态度。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灵魂,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
4.2 无视与遗忘另一局部人对传统文化持无视与遗忘的态度。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4.3 创新与转化还有一局部人对传统文化持创新与转化的态度。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35158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a.png)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这次的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报告。
首先,民俗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至今,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俗风情,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婚嫁、丧葬、祭祀等生活仪式。
这些民俗活动贯穿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
其次,民俗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是对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些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比如,一些地方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结合了现代元素,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民俗文化对于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具有重要意义。
民俗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它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记忆,激发了人们对家乡、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在当代社会,民俗文化也成为了人们重拾传统、寻找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使得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加自信和自豪。
最后,我们需要意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可能会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也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注重挖掘和创新民俗文化,使其能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情感,对于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要注重挖掘和创新民俗文化,使其能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样才能让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491d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0.png)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
在调查中:1、有关中秋节是什么节?76%的学生选择了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21%的学生选择了B思念亲人的节日,3%的学生选择了庆祝丰收的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f6b70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4.png)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报告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细致。
本报告将结合最新研究和专家观点,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与当下的研究现状。
一、古代经典及其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源头是古代经典文化,故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首先要阐明的就是古代经典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道家、儒家、墨家等不同文化体系的经典都得到了深入挖掘,并对影响历代的学术思潮、政治理念、道德伦常等领域形成了重要影响。
例如,《庄子》被解读为独特的思维体系,其思想包括“无为而治”等主要思想,对当下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通过对于“君子”、“学”的诠释,展现出儒家思想中的“治天下之道,必先治各人之心”等核心价值观。
专家们认为,古代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起的作用,远远不止简单的知识传承。
在百姓生活的传统价值观中,经典文化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社会文化之奥秘。
宋代学者朱熹在其对《论语》的注释中就写到“《论语》虽薄,或为之若存。
其于性也,则一言以贯之:君子无所见其不首求之”。
经典文化不仅成为人们的养分,而且对于一系列的行为、修为乃至思考方式产生了影响。
经典教化与中国以往的教育方式不同,即从个人处焦点着手,强调人的自成长和养成而非只是知识的传授。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实践,让传统价值观得以更永久的保存下来。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其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比如,新年联欢过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旗舰般习俗。
在学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中,对于新年的研究颇具有说服力。
研究表明,新年文化对于中国百姓的身份认同、群体文化的建构、幸福概念的形成等方面都有着深层的意义。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戏曲、诗词、书法等独具特色的表达形式,继承与传播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0db82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3.png)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中国传统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精神。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调研,了解其内涵和影响,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文学、艺术、哲学、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
它以儒家思想为主线,并吸收了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的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仁、义、礼、智、信,强调道德和伦理规范的重要性。
三、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文学作品、传统节日、传统工艺等。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体裁繁多,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诗宋词,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庆祝这些节日,凝聚了人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传统工艺如中国的丝绸、瓷器、剪纸等,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四、现代价值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仍然具有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
一方面,传统文化教导人们珍惜生活和自然,倡导绿色环保、节俭生活的理念。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鼓励人们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强调诚信、道德和道德规范的遵守。
五、传承与发展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有一系列措施正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例如,教育系统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课程和教材,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应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投入和支持,通过扶持文化产业、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参与。
六、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包含丰富多样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33d4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3.png)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包括文学、艺术、哲学、道德伦理、宗教信仰、节日习俗等。
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调查,并撰写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不仅有《诗经》、《楚辞》等古代经典著作,还有唐代的盛世文学,以及现代文学的发展。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其次,中国传统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种类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昆曲、曲艺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有着卓越的表演技巧,还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
此外,中国传统哲学和道德伦理对于塑造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都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例如,孔子的“仁爱”、老子的“无为而治”等思想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还有,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世界其他文明地区一样多元且复杂。
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有着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喜庆心情和对家庭、亲情的重视。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主题,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和节日习俗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年文化 调查报告
![中国年文化 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818d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c.png)
中国年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节日,被誉为“最重要的民间节日”,自古以来
就受到中国人民的尊重和崇敬。
经历了几千年,中国年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已成
为中国社会活力充沛的团聚节日。
根据我们的调查,现代中国人民在庆祝中国年的时候,礼仪仍然保留了传统习俗。
无
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会有各种祝福习俗,以表示对新一年新气象的满怀期待。
特别是老
人和孩子的家庭,会有许多欢乐的活动,如贴红包,点蜡烛,贴对联,还有不同形式的祝福。
在当今年度,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使得中国人在今年不得不以网上方式进行欢
庆活动。
他们会通过视频网络庆祝这一节日,例如通过视频网络看春晚,观赏精彩的表演,并通过社交媒体祝贺。
同时,中国人还会利用科技手段,在家中安排各种节日元素,如贴
窗花,手工艺品,还有许多节庆享用的特殊食品,将尽自己所能保证这一节日庆祝的丰盛。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穿越时代变迁,穿越文明进化,中国年传统文化已经以丰
富多彩的方式,融入到诸多表达形式中,在宏观、微观层面延续下去。
中国年文化有着深
远的影响力,不可抹灭,表达的是中国人的灵魂,将永远根植于当下的传统文化中,为未
来的文明带来持续的活力。
中国年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年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e55c1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5.png)
中国年文化研究报告中国年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国年,又称农历新年或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以独特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方式而闻名,代表了中国人民团结互助、祈求丰收和吉祥如意的精神。
二、历史背景中国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的民间有春天到来时祈求丰收的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年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并渗透到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中。
三、传统习俗1. 年夜饭:在中国年的除夕夜,家人聚集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象征团圆和吉祥。
2. 贴春联:人们会在家门上贴上红色的春联,上面写着吉祥如意的祝福语。
3. 放鞭炮:燃放鞭炮以驱逐邪恶并迎接新年的到来。
4. 拜年:人们互相拜访亲朋好友,祝福对方健康幸福。
5. 红包:大人会给孩子们压岁钱,象征给他们带来好运。
四、乡村年俗中国各地的乡村地区有许多独特的年俗习惯。
比如:1. 舞龙舞狮:人们表演龙和狮子的舞蹈,希望带来好运。
2. 赛龙舟: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比赛,以庆祝新年。
3. 祭拜祖先:人们会去祖坟前祭拜祖先,祈求他们的保佑和庇护。
五、年节食品中国年期间,有许多特别的食品与节日相关。
这包括:1. 年糕: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甜点,象征着“年年高升”。
2. 饺子:象征着财富和团圆。
3. 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寓意好运连连。
六、新年庆典中国年期间,有许多盛大的庆典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一个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舞台表演,吸引了全国数亿观众。
七、中国年的意义中国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沟通。
中国年象征着希望、团圆、吉祥和繁荣,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八、结论通过对中国年文化的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传统习俗和精神追求。
中国年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也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国年的文化,让其持续发扬光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2500字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2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6c4301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2.png)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写⼼得体会的⽅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努⼒向前的动⼒。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得体会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中国优秀传统⽂化⼼得体会范⽂2500字,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优秀传统⽂化⼼得体会篇1 在拙作碧云随笔中我已经谈了不少⽂物艺术类的话题。
今天想谈谈第五点,就是中国传统的⼈⽣观,世界观和宇宙观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个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古代先贤在长期的⽣存⽃争中⽤朴素的归纳法,分类法简单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中国的阴阳五⾏学说,你千万不要⼩看这个学说呀!这个学说虽然在中国流传了⼏千年,但是却在近现代受到了批评和⾮难,1840年以后列强⼊侵中国,满清政府腐败⽆能,导致了中国落后的局⾯,很多⼈就把这个问题的症结归罪于中国传统⽂化,认为是中国传统⽂化限制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受制于列强,我个⼈认为这是⼗分⽚⾯和错误的。
中国的落后绝不是⽂化造成的,试举⼀例:就拿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来说吧,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尤其是⼋股⽂,可以说早已是臭名远扬的了。
从本世纪初或上世纪末,就已被⼈骂臭了。
直到近年报纸上,还有⼈写⽂骂它,可以说是骂了已⼀个多世纪,可是⼋股⽂这⼀经历明清两代,延续了五百年的惟⼀教育、考试专⽤⽂体,五百年来中国知识分⼦⽆⼀不是这⼀教育制度训练出来的⼈。
在漫长历史时代中的那些名⼈,那些学者,那些志⼠仁⼈,今天尚均予以肯定。
⽽培养他们的却是腐朽不堪,空洞⽆物的⼋股⽂教育,这⼜该如何解释呢?科举考试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我们在这⾥暂不讨论。
我认为中国近现代的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政权的政治家的⽆能造成的,就看清朝⼊关后的⼗代皇帝,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从道光开始清朝就开始加速衰亡了,道光帝让咸丰继位就是⼀个原则性的⼤错误,其实恭亲王奕欣的能⼒和素质⽐咸丰强的不是⼀点⼉半点⼉;咸丰就是⼀个⽆能的昏君,后来的慈禧太后就更不⽤说了,慈禧就是⼀个家庭妇⼥呀!不过这个⼈思维敏捷,有⼀定公关能⼒,如果操作⼀个家庭还⾏,让他统治⼀个国家,那不是开玩笑吗?中国的半个多世纪就是在这些愚妇稚童的⼿⾥,那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呀!!当然也要看到是时事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事,就拿伟⼤领袖⽑主席说吧,我认为他本来可以把中国搞的更好⼀点⼉,他的能⼒,权威都可以把中国建成⼀个具有民主政治的新中国,但是他是1893年⽣⼈,是光绪22年,他本⼈有社会给他的影响和局限,所以他最后搞了⼀场,⽤叶剑英同志的话说,使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阴阳五⾏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阴阳加上⾦⽊⽔⽕⼟五⾏,中国古代的先贤很睿智,他们观察了⾃然界和⼈类社会,看起来是纷繁复杂,其实就是两⼤类,既对⽴⼜统⼀的两⼤类,这就是阴阳,⽐如说太阳和⽉亮,男⼈和⼥⼈,⽔和⽕,勇敢和怯懦等等等等,这样分类虽然简单但是分析事务的精度就不⾜了,所以就提出了五⾏学说,在对⾃然和事物的长期观察中得出了⾦⽊⽔⽕⼟这五种不同的类型来概括万事万物。
中国年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年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08998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9.png)
中国年文化研究报告中国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中国年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和传统。
本文将从中国年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研究。
首先,中国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夏朝。
据说,年的起源与怪兽“年”有关。
传说中,“年”是一种嗜血的怪兽,会每年的除夕夜来村庄吃人。
而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怕火光、怕响声。
于是,在除夕夜人们放鞭炮、打鼓、舞狮子等,以赶走“年”的恶魔。
这就演变成了一种传统的习俗,成为了中国年的一个重要的活动之一。
其次,中国年的传统习俗也是研究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年里,人们会贴春联、贴福字,将压岁钱给孩子,吃团圆饭,放鞭炮,舞狮子等。
这些习俗都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比如,贴春联和贴福字是为了祈求新年里平安幸福、吉祥如意;压岁钱则寓意着给孩子们祝福和希望;吃团圆饭则是为了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
这些习俗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通过这些习俗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中国年文化还有很深的内涵。
中国年除了是一种节日,更是一种文化,包括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
中国年最重要的内涵是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
在中国年,人们不仅回家团聚,更重要的是亲情的表达和尊敬长辈的礼仪。
中国年也是传递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最好时机。
在总结中,中国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承载了丰富多样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中国年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并且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
中国年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年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68dc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9.png)
中国年文化研究报告中国年,又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将家家户户进行热热闹闹的庆祝活动。
中国年的传统习俗和民俗独特丰富,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本文将从年的来历、传统习俗、食物和民俗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年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年兽传说。
相传,年兽经常在除夕夜出现,并会伤害人们和村庄的财物。
于是,人们发现,年兽最害怕红色、火光和响声。
因此,人们在除夕夜挂红灯笼、放鞭炮、舞龙舞狮,以此来驱赶年兽。
后来,这些传统成为了中国年的一部分,被子孙们代代相传。
中国年的传统习俗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是封贴春联。
人们会在门上贴上用红纸写的对联,对联上通常写有吉祥的话语,以祈求新年平安、幸福和顺利。
其次是给长辈拜年。
子女会给父母和长辈们拜年,并向他们祝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家人们则互相拜年,表达祝福和关爱。
在家庭聚餐中,会享用传统的年夜饭。
通常会有鸡鱼肉肉等各种美食,象征着丰收和幸福。
此外,人们还会穿上新衣,办年货,包饺子等,享受着喜庆的氛围。
食物在中国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饺子是中国年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据说吃饺子可以驱邪,辟邪,保平安。
另外,吃年糕也是中国年的传统习俗。
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各地还有不同的特色美食,比如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和糖果,南方人则喜欢吃年糕和糖藕等。
中国年还有许多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灯谜、剪纸等。
舞龙舞狮是中国年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人们用龙和狮子的模型来表演,意在驱邪和祈求好运。
灯谜是中国年期间人们喜爱的游戏,人们把灯谜题写在红纸上,让其他人猜谜底。
通过猜谜,人们增进了互动和交流。
剪纸则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人们会用剪纸装饰窗户,以展示美丽和吉祥。
综上所述,中国年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的传统习俗、食物和民俗活动等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繁荣和祝福的追求。
通过这些传统,人们继承了历史文化,并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研究报告
![传统文化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942e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9.png)
传统文化研究报告传统文化研究报告一、前言传统文化是指某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危险。
因此,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思想哲学、宗教信仰、道德伦理、艺术美学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强调“仁爱”、“礼义”、“诚信”等价值观念,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传统节日与习俗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如贴春联、放烟花、赏花灯等,同时还有吃年夜饭、守岁等传统习俗。
2.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主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
3.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主要纪念月亮女神嫦娥。
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传统习俗。
四、传统文化艺术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在唱腔、表演技巧和音乐伴奏方面都有独特风格。
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上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2. 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式之一,在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方面都有独特特色。
国画注重表现自然、强调意境和气韵生动。
3. 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家所留下的作品,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艺术珍品。
五、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1.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古建筑、古迹、史料等进行修缮和保存,可以使这些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物品得以保存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中国年”看中国传统文化
一、引言:
研究背景: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除夕夜国人同一时间共享的传统文化大餐——春节晚会,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
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
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研究内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
主导学科:语文
相关学科:语文.政治.历史.信息技术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
活动所需条件:需要计算机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等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等
二、正文:
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群众、学生等
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
第一阶段: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
第二阶段:(1) 小组成员讨论,进行分工。
(2) 收集资料。
(3) 实地考察。
(4)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5) 小组讨论,得出研究成果
3、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1)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
(2)进行问卷调查、采访游客及相关人士。
(3)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三、结论
(1)对于中西节日碰撞
中华文化向来是东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几度成为世界的最强音。
然而进入明清时期以来,华夏文明却渐渐失去了她往日的光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更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我想没有什么事情能比不愿意去回忆又不得不回忆更尴尬的了。
如果近代中国的遭遇可以用"繁盛的农业文明无法与新兴的工业文明相抗衡"来解释的话,那么走进新中国,步入新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当西方文化正以咄咄逼人之态成为成为强势文化时,我们却不得不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捏一把汗。
我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被各种西方节日冲击得支离破碎。
如圣诞节狂欢的风靡,再如传统的七夕大有被西方情人节替代的可能,搞得现在的年轻人甚至都不愿认祖归宗。
在西方节日面前,有着深厚底蕴的传统节日何故如此不堪一击,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西方节日立意简明突出,时尚元素鲜明,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推广性,深受年轻人的推崇,正如一杯可乐,喝起来很过瘾,给人的感官刺激很强。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积淀,就像是一杯浓茶,需要我们去品味。
而思想的深度又与人的阅历成正比,因此对于最具活力的年轻人来说,传统节日对西方节日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前提下传统节日有如此境遇也就不足为怪了。
(2)存在的原因
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冲刷,可现如今她为何逐年冷清下去呢?以下是我们小组认为其存在的原因。
①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
公历一年为365至366日,农历一年为354或355至383或384日,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
②家庭观念淡薄、社会倡导不足,是令中国节日落后的原因之一。
③现代中国人古怪心态作祟,赶时髦、跟上潮流、相互攀比、面子问题的心态使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兴盛。
④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3)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撒酒
*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过年:
年三十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有鸡,有鱼,有菜,有饺子。
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
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
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
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建议大家少放爆竹,春节大量燃放鞭炮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明显增高,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
这些污染物的超标就意味着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而这些增加的污染物对身体健康也同样存在着危害。
不仅会造成大气污染,还会有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等。
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
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
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
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
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
*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
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
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
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尾。
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在此说一个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福倒了”真的“福到了”!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可以加QQ:1679918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