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训x: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实训x: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cf4a1a72af45b307e8719773.png)
实训x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片的含量一、目的要求:通过实训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Vc 片含量的原理及其操作。
熟悉片剂通过滴定分析测定含量时的处理方法。
二、原理:维生素C(C 6H 8O 6),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 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抗坏血酸分子中的二烯醇基被I 2完全氧化后,则I 2与淀粉指示剂作用而使溶液变蓝,因此当滴定到溶液出现蓝色时即为终点。
维生素C 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更甚,故该滴定反应在稀HAc 中进行,以减少维生素C 的副反应。
该反应产物HI 为酸性,醋酸酸性条件下不利于反应向右进行,但由于维生素C 的还原性很强,即使在弱酸性条件下,上述反应也进行得相当完全。
三、操作步骤:直接碘量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 ),置100ml 锥形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 与稀醋酸10ml 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 ,加淀粉指示液1ml ,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 ·L -1)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
每1ml 碘 滴定液(0.05mol ·L -1)相当于8.806mg 的C 6H 8C 6。
平行测定3份,计算含量。
四、计算:维生素C 含量以标示量来计算,按下式计算: F (I 2)×V (I 2)×T (C 6H 8O 6)×W 平%(C 6H 8O 6)=—————————————————×100% m ×规格F-----滴定液浓度有效因数V-----供试品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 T-----滴定度W 平-----平均片重g m------供试品取用量g 五、注意点:1、在稀醋酸酸性介质中,维生素C 受空气中氧的氧化速度减慢,但供试品溶于稀醋酸后仍应立即进行滴定。
2、溶剂使用新沸过的冷水以减少水中溶解氧对测定的影响。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0a4e7aff312b3169a551a43c.png)
实 验 报 告姓名: 班级: 同组人: 自评成绩:项目: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课程: 学号:一、实验目的1. 熟悉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了解维生素C 的测定原理及条件。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所以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其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OHOOHO C H OHCH 2OH + I 2O O C HHOCH 2OH + 2HI OO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 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而产生误差,尤其在碱性条件下,误差更大。
故该滴定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减慢副反应的速度。
注意事项:1. I 2具有挥发性,取完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2. 维生素C 易被空气氧化而引入误差,所以不要3份同时移取。
3. 滴定近终点时应充分振摇,并放慢滴定速度。
三、仪器和药品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25mL ,棕色),吸量管(2mL),量筒(15mL 、5mL),碘量瓶(250mL)。
试剂:维生素C 注射液(20mL : 2.5g),I 2标准溶液(0.05mol/L),醋酸(2mol/L ),丙酮,淀粉指示剂(1%)。
四、内容及步骤精密量取维生素C 注射液1.6mL(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新煮沸并放冷至室温的蒸馏水15mL 与丙酮2mL ,摇匀,放置5min ,加2mol/L 醋酸4mL 与淀粉指示剂1mL ,用I 2标准溶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所消耗的I 2标准溶液的体积。
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1、数据记录%100.61202.51000%/68622O H C I I C ⨯⨯⨯=M V c 维生素ω (2.1176686O H C =M )六、思考题:1、为何要用新煮沸的蒸馏水?2、若在碱性条件下测定,所产生的误差是正误差还是负误差?教师评语:年月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48403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75.png)
维⽣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维⽣素C含量测定维⽣素C⽚含量的测定⽅法很多,各种⽅法各有其特点,如:(直接/间接)碘量法;2,6-⼆氯靛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效液相⾊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部采⽤碘量法测含量,此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因制剂中常有还原性物质存在,对此法⼲扰明显,且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易被空⽓所氧化⽽使滴定产⽣误差。
常见的其他滴定法存在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断,如2,6-⼆氯靛酚法:2,6-⼆氯靛酚是⼀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红⾊,碱性介质中为蓝⾊,与维⽣素C反应后,⽣成⽆⾊的还原型酚亚胺,因此,在酸性条件下,⽤2,6-⼆氯靛酚滴定⾄溶液显玫瑰红⾊,即为终点;⽆需另加指⽰剂。
分光光度法运⽤维⽣素C的旋光性能进⾏含量测定,但操作费时,⽽⾼效液相⾊谱法是⽬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种⽅法,灵敏度⾼,选择性好,是⼀个准确⾼效的测定维⽣素C含量的⽅法。
我们主要介绍的是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实验原理维⽣素C是⼈体重要的维⽣素之⼀,它影响胶元蛋⽩的形成,参与⼈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
⼈体不能⾃⾝制造维⽣素C,所以⼈体必须不断地从⾷物中摄⼊维⽣素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个⽉左右的维⽣素C。
缺乏时会产⽣坏⾎病,故⼜称抗坏⾎酸。
维⽣素C属⽔溶性维⽣素,分⼦式C6H8O6。
分⼦中的烯⼆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酮基,因⽽可⽤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简写为:C6H8O6+I2= C6H6O6+2HI使⽤淀粉作为指⽰剂,⽤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注射液、饮料、蔬菜、⽔果中维⽣素C的含量。
由于维⽣素C的还原性很强,较容易被溶液和空⽓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以减少副反应的发⽣。
考虑到I - 在强酸性中也易被氧化,故⼀般选在pH为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滴定。
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易被空⽓所氧化⽽使滴定产⽣误差;⼜由于碘的挥发性和腐蚀性,使碘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及标定⽐较⿇烦。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7bf2ea6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5.png)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许多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并且对人体有益。
维生素C含量测定是基于一种叫做碘量法的化学方法。
该方法利用碘酸钾溶液与维生素C反应的化学性质,通过了解反应后剩余的碘酸钾的含量来测定维生素C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如下:
准备样品:将要测定的样品加入到3%的浓磷酸中,并将其加热到约80℃,然后再冷却。
制备碘酸钾溶液:将20克的碘酸钾加入到1000毫升的蒸馏水中,并充分搅拌,以制备出0.1N的碘酸钾溶液。
测定过程:将取出的样品加入到定容瓶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瓶子充满为止。
然后取出1毫升的样品溶液,并将其加入到滴定瓶中。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此时,溶液会变成淡蓝色。
准备滴定剂:将制备好的碘酸钾溶液滴加到另一个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酒精。
通过滴加,将滴定剂加入到样品溶液中,直至溶液变成深蓝色。
读取数据:记录滴定剂滴入样品溶液的次数,并且根据已知的滴定剂浓度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利用碘量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以及药品的维生素C含量。
然而,由于该测量方法需要使用化学试剂和复杂的实验过程,所以在实践中不太实用。
为了更加方便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也出现了其他测量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都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摄入的营养成分,以及制定更加健康的膳食计划。
维生素含量测定实习报告
![维生素含量测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cfffa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0.png)
实习报告:维生素C含量测定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并掌握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直接碘量法在维生素C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实习生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习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在直接碘量法中,维生素C与碘反应,生成碘化维生素C,从而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反应需要在酸性环境中进行,以减少其他物质的干扰。
实验中,以淀粉为指示剂,当维生素C完全反应后,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三、实习器材与药品本次实习所需的器材有:电子天平、台秤、称量瓶、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锥形瓶等。
药品包括:维生素C试样、碘滴定液、淀粉溶液、稀醋酸、丙酮等。
四、实习步骤1. 维生素C试样的准备:准确称取维生素C试样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新煮过的冷蒸馏水100ml和10ml1:1稀醋酸溶液,充分溶解。
2. 标准溶液的配制:在250ml烧杯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称入10g碘化钾和6.5g碘,全部溶解后,转移至棕色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放暗处保存。
3. 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移取25.00ml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25ml,加淀粉溶液5ml,以待标定的碘滴定液滴定。
当溶液出现稳定的蓝色并持续30秒不褪色时,为终点。
记录消耗的碘滴定液体积,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
4.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将备好的维生素C试样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稀醋酸4ml和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滴定。
当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不褪色时,记录消耗的碘滴定液体积。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通过标定实验,得到了标准溶液的浓度。
在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中,测得维生素C试样的消耗碘滴定液体积为X ml。
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试样中的维生素C含量。
六、实习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碘滴定液的浓度、维生素C试样的纯度、实验操作等。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碘量法测定Vc含量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碘量法测定Vc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08d96612a2161479171128e2.png)
分析化学实验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以及比较化学学院2008级化学二班方基永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以及比较前言:1.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2.Vc在中国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维生素C生产的领导地位,应该可以彻底解决病毒的问题,只是出产的维生素C大部份都外销,中国人服用维生素C的平均剂量,远逊于欧美和日本。
如果我们普遍认识维他命C对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病症的原理而大量服用,就可以遏止各种病毒的流行。
流行感冒只是一小事,维他命C的真正效用,会显示在治疗禽流感,SARS和AIDS等更严重的病毒传染病上。
3.正常需求1)、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2)、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d。
注意:每个人对于VC的需求量个体化差异是很大的。
有的人补充少量既可满足,有的人可以达到每天10克甚至更高。
在人类对维生素C的研究史上,卡斯卡特医生(Robert F.Cathcart)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发现并建立了一套使用维生素C的标准。
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0.5~200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轻微的腹泻。
卡斯卡特将略低于此的量叫做“维生素C的肠道耐受量”,也就是一个人能承受的不引起轻微腹泻的量。
因为无酸性的VC,使大量口服维生素C成为可能,那么,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身体况的不同去服用。
只要在自己的肠道耐受量之内,效果就会很好。
有趣的是,人体对于VC的肠道耐受量是变化的。
在人体有病的时候,肠道耐受量会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平时1克的耐受量,在急性感染或者患有肿瘤、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甚至是感冒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耐受量提升。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碘量法测定Vc含量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碘量法测定Vc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08d96612a2161479171128e2.png)
分析化学实验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以及比较化学学院2008级化学二班方基永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以及比较前言:1.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2.Vc在中国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维生素C生产的领导地位,应该可以彻底解决病毒的问题,只是出产的维生素C大部份都外销,中国人服用维生素C的平均剂量,远逊于欧美和日本。
如果我们普遍认识维他命C对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病症的原理而大量服用,就可以遏止各种病毒的流行。
流行感冒只是一小事,维他命C的真正效用,会显示在治疗禽流感,SARS和AIDS等更严重的病毒传染病上。
3.正常需求1)、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2)、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d。
注意:每个人对于VC的需求量个体化差异是很大的。
有的人补充少量既可满足,有的人可以达到每天10克甚至更高。
在人类对维生素C的研究史上,卡斯卡特医生(Robert F.Cathcart)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发现并建立了一套使用维生素C的标准。
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0.5~200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轻微的腹泻。
卡斯卡特将略低于此的量叫做“维生素C的肠道耐受量”,也就是一个人能承受的不引起轻微腹泻的量。
因为无酸性的VC,使大量口服维生素C成为可能,那么,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身体况的不同去服用。
只要在自己的肠道耐受量之内,效果就会很好。
有趣的是,人体对于VC的肠道耐受量是变化的。
在人体有病的时候,肠道耐受量会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平时1克的耐受量,在急性感染或者患有肿瘤、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甚至是感冒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耐受量提升。
维生素c含量测定碘量法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测定碘量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62e23b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1.png)
维生素c含量测定碘量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维生素c含量测定碘量法,掌握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加深对维生素c的认识。
实验原理:
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维生素c在氯化亚铁和碘酸钾的存在下,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然后用碘量法测定反应结束时残余的碘量,从而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步骤:
1.将维生素c样品溶解于少量水中,加入5%的氯化亚铁溶液,使其完全还原。
2.加入2ml的碘酸钾溶液,并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2-3。
3.用0.1mol/L的硫酸滴定溶液滴定反应液,直至溶液呈浅黄色,再加入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呈蓝色。
4.测量反应液的体积,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果:
在本实验中,我们测定了三个不同维生素c含量的样品,分别为0.1g、0.2g和0.3g。
在滴定过程中,我们发现反应液颜色会在滴定末几滴发生明显变化,这时需谨慎滴加滴定液,避免过度滴定。
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三个样品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096g、0.192g和0.284g。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维生素c含量测定碘量法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加深了对维生素c的认识。
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c含量与样品添加量成正比,可以通过碘量法准确测定。
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出,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在滴定时,应注意滴定液的速度,避免过度滴定。
3.实验前应检查所用试剂的质量和纯度,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实训项目-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训项目-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17c67444de80d4d8d15a4fd8.png)
实训项目十五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训目标
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学会正确判断淀粉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3.了解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训仪器和试剂
1.仪器棕色滴定管(25mL)、锥形瓶(250mL)、移液管(25mL)、量筒、研钵。
2.试剂0.05mol·L-1I2标准溶液、淀粉溶液、2mol·L-1HAc、固体维生素C样品。
四、实训步骤
1.实训内容
I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及结果计算。
1
M=176.12g• mol-1。
注:
维生素
C
五、实训提示
1.在配制I2标准溶液时,将I2加入浓KI溶液后,必须搅拌至I2完全溶解后,才能加水稀释。
若过早稀释,碘极难完全溶解。
2.碘有腐蚀性,应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称取,避免碰到皮肤。
3.维生素C溶解后,易被空气氧化而引入误差。
所以应称取1份滴定1份,不要3份同时称取。
六、实训思考
1.溶解样品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纯化水?
2.加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冯伟)
2。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630e3f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0.png)
加淀粉指示
滴定 液1ml
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
五、实验结果
1、 计算本品含维生素C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2、 计算相对偏差。 备注: 本品含维生素C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五、注意事项
1. 使用减重法进行称样。 2. 使用滴定管前要进行试漏。 3. 滴定剩余的碘滴定液要放回回收瓶,禁 止直接放到水槽。
3. 取上述混合液适量使维生素C溶解并 转移至100ml量瓶,用混合液稀释至刻度, 摇匀,迅速滤过。
4. 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淀粉指示液1ml, 用碘滴定液(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 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
备注: 平行操作(即测二份供试品,双样单平行)
(二)操作流程
称样→50ml烧杯→100ml量瓶→过滤 混合液
2、设备:电子天平
3、试剂:碘滴定液(0.5mol\L) 淀粉指示液、稀醋酸、蒸馏水
4、样品:维生素C片
四、实验过程
(一)操作步骤 1.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
密称取适量(相当于维生素C 0.2g)置 50ml烧杯中。
2. 量取稀醋酸10ml置200ml烧杯中, 加新沸过冷水100ml。
2、化学反应式
OH
OH
H
OH
CH3COOH H
O
+ O
I2
OH + HI
OO
HOபைடு நூலகம்
OH
O
O
去氢抗坏血酸
3、 计算公式
维生素C标示量%= VTF10-3W 100% ms
Rd A B 100% AB
三、实验器材
1、仪器:称量瓶(1个)、100ml容量瓶 (2个)、50ml移液管(1支)、洗耳球(1 个)、棕色酸式滴定管(1个)、锥形瓶(3 个)、漏斗(2个)、100ml量筒(1个)、 10ml量杯(1个)、烧杯(3个)、研钵、滤纸。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67be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2.png)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
3、培养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酸性溶液中,维生素 C 可以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式如下:C₆H₈O₆+ I₂ → C₆H₆O₆+ 2HI通过用已知浓度的碘标准溶液滴定维生素 C 溶液,当溶液中的维生素 C 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出现蓝色即为终点。
根据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和浓度,可以计算出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容量瓶(100mL、250mL)移液管(25mL、50mL)电子天平玻璃棒烧杯(50mL、100mL)2、试剂碘标准溶液(005mol/L)淀粉指示剂(5g/L)稀醋酸溶液维生素 C 样品四、实验步骤1、碘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基准物质三氧化二砷(As₂O₃)约 013g,置于 250mL 碘量瓶中。
加入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5mL,微热使之溶解。
加入 2 滴酚酞指示剂,用 1mol/L 盐酸溶液中和至溶液红色褪去。
加入 50mL 水,20mL 1mol/L 碳酸氢钠溶液和 2mL 淀粉指示剂。
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平行测定 3 次,计算碘标准溶液的平均浓度。
2、维生素 C 样品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维生素 C 样品约 02g,置于 100mL 容量瓶中。
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3、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用移液管准确移取 2500mL 维生素 C 样品溶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
加入 50mL 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和 5mL 稀醋酸溶液。
加入 2mL 淀粉指示剂,立即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平行测定 3 次。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a020f14f03d8ce2f006623f3.png)
3、用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I2溶液 分别移取25.00mL Na2S2O3 溶液3份,分别依次加
入50mL水, 2mL淀粉溶液,用I2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 不褪,记下I2溶液的体积,计算I2溶液的浓度。 4、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将准确称取好的维生素C片约0.2克置于250mL的锥 形 瓶 中 , 加 入 煮 沸 过 的 冷 却 蒸 馏 水 50mL , 立 即 加 入 10ml 2mol/L HAc,加入3ml淀粉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 呈现稳定的蓝色。记下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 Vc含量。(平行三份)
五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1. Na2S2O3 溶液的标定
项目
编号
Ⅰ
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I2溶液
Ⅱ
Ⅲ
m1/g
m1/g
m(K2Cr2O7)/g
V(Na2S2O3)/mL
C(Na2S2O3)/mol.L-1
平均C(Na2S2O3)/mol.L-1
相对平均偏差/%
V(Na2S2O3)/mL V(II2溶液
1 c( 2 I2 ) 0.10
mol/L
2. I2标准溶液 0.01 mol/L
3. As2O3基准物质 于105℃干燥2h
4. Na2S2O3标准溶液 0.01 mol/L
5. 淀粉溶液 5g/L
6. 醋酸 2 mol/L
7. NaHCO3 固体. 9. NaOH溶液 6 mol/L
七、参考文献
[1] 陈荣三等.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 [3] 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f6c20b22453610661ed9f4e8.png)
(3)胡萝卜,称取41.215g,切成小块,加入 20ml 2%的稀盐酸研磨至糊状,加入250ml 容量瓶中,加2%的稀盐酸定容250ml,然后 用真空泵抽滤,除去大颗粒和杂质,滤液密封 备用。 (4)苹果去皮,称取54.432g,切成小块,加入 20ml 2%的稀盐酸研磨至糊状,加入250ml 容量瓶中,加2%的稀盐酸定容250ml,然后 用真空泵抽滤,除去大颗粒和杂质,滤液密封 备用。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 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 准溶液直接测定.其滴定反应式: • 通过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试样中 维生素C的含量。
药品试剂及仪器
• 药品:I2 、 KI、Na2S2O3 、 K2Cr2O7 、淀 粉、Hcl、果蔬(橙子、橘子、苹果、胡萝卜) • 仪器:烧杯、容量瓶 (250mL)、量筒、酸式滴 定管、碱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锥形瓶、玻璃 棒、研钵、抽滤装置等
3.24
5.39
2.15
数据处理
1、K2Cr2O7浓度
CK2Cr2O7 m 1.241g /V 1000ml / l 0.0169mol / L M 294.16 g / mol 250ml
2、Na2S2O3浓度
6CK2Cr2O7 C Na2 S2O3 VNa2 S2O3
• 4 Na2S2O3 溶液的标定 • 移液管移取25.00ml的标准K2Cr2O7溶液于 250ml的锥形瓶中,加固体KI1g和3g 浓盐 酸,充分摇匀,放在暗处5min。 • 然后用50ml蒸馏水稀释,用Na2S2O3滴定到 浅黄绿色,然后加入5ml淀粉溶液,滴定至终 点。记录消耗的体积。计算Na2S2O3溶液浓 度,平行滴定三次。
• 3)滴定终点的灵敏程度的影响。可能是果汁中 的某些成分影响了终点的显色的灵敏程度,致使 变色较为缓慢。 • 4)滴定的速度过慢,且有可能是摇晃的过于剧 烈,致使滴下的碘有一部分挥发了。从而增加了 碘溶液的消耗量,测得实际浓度存在误差。 • 5)果汁中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的具有较强的还原 性的物质,在滴定的过程中与碘溶液发生了化学 反应,从而消耗了碘,使得实际测得的Vc的含 量明显地高于理论的值。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碘量法测定Vc含量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碘量法测定Vc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08d96612a2161479171128e2.png)
分析化学实验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以及比较化学学院2008级化学二班方基永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以及比较前言:1.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2.Vc在中国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维生素C生产的领导地位,应该可以彻底解决病毒的问题,只是出产的维生素C大部份都外销,中国人服用维生素C的平均剂量,远逊于欧美和日本。
如果我们普遍认识维他命C对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病症的原理而大量服用,就可以遏止各种病毒的流行。
流行感冒只是一小事,维他命C的真正效用,会显示在治疗禽流感,SARS和AIDS等更严重的病毒传染病上。
3.正常需求1)、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2)、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d。
注意:每个人对于VC的需求量个体化差异是很大的。
有的人补充少量既可满足,有的人可以达到每天10克甚至更高。
在人类对维生素C的研究史上,卡斯卡特医生(Robert F.Cathcart)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发现并建立了一套使用维生素C的标准。
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0.5~200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轻微的腹泻。
卡斯卡特将略低于此的量叫做“维生素C的肠道耐受量”,也就是一个人能承受的不引起轻微腹泻的量。
因为无酸性的VC,使大量口服维生素C成为可能,那么,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身体况的不同去服用。
只要在自己的肠道耐受量之内,效果就会很好。
有趣的是,人体对于VC的肠道耐受量是变化的。
在人体有病的时候,肠道耐受量会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平时1克的耐受量,在急性感染或者患有肿瘤、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甚至是感冒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耐受量提升。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855b14ae8762caaedd33d4f9.png)
维生素C滴定过程
取50.0ml柠檬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 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 ,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取50.0ml橘子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 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 ,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取50.0ml胡萝卜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 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 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取50.0ml苹果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 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 ,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3)KI溶液中不能有碘单质以及碘酸钾。如果KI 的溶液显黄色,或是酸化后加淀粉显蓝色,就应 该用Na2S2O3溶液将其滴定至无色后使用。 (4)滴定前须将溶液稀释,稀释既可以降低酸度 使得I离子被空气的氧化速率减慢又可使 Na2S2O3溶液的分解速率减小,而且稀释后Cr3+ 的绿色减弱,便于观察终点。
滴定K2Cr2O7的过程注意事项
(1)控制合适的酸度。溶液的酸度越高反应的速 率就会越快,但是酸度太大时,碘离子容易被空 气氧化,且Na2S2O3溶液分解,所以酸度应该以 0.2-0.4mol/L为宜。 (2)K2Cr2O7与KI的反应速率较慢,所以应将溶 液放在带塞的锥形瓶中,并且应该放在暗处一定 的时间,使二者充分的反应。
I2 / m l
V I2 / m l
用I2滴定胡萝卜样液
I2 / m l
I2 / m l
用I2滴定苹果样液
I2 / m l
V I2 / m l
数据处理
1、K2Cr2O7浓度
m 1 . 2 4 1 g C / V 1 0 0 0 m l / l 0 . 0 1 6 9 m o l / L K C r O 2 2 7 M 2 9 4 . 1 6 g / m o l 2 5 0 m l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e04816f490c69ec3d4bb75e3.png)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2.了解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 (V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C6H S O61分子量176.1232/g・。
Vc具有还原性,可被-定量氧化,因而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其滴定反应式为:SHO+O—5忑06+2田匚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考虑到I在强酸性溶液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三・主要试剂1•【2溶液(约0.05mol- L-*):称取3.3gl2和5gKI,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水,在通风橱中研磨。
待I]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充分摇匀,放阴暗处保存。
2. Na2S2O3标准溶液(0.1127mol・L“)3. HAc (2mol・L“)4-淀粉溶液5.维生素C片剂6. KI溶液四・实验步骤1• X溶液的标定用移液管移取Na2S2O3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40mL蒸谓水,4mL淀粉溶液,然后用-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蓝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3份,计算c(I2)/mDl • L-1。
2•维生素C片剂中Vc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2片维生素C药片,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憎水,lOmLHAc溶液和5mL淀粉溶液,立即用I?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稳定的浅蓝色,且在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VG/ymL。
平行滴定3份,计算试样中的Vc的质量分数。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 •2 •维生素C片剂中Vc含量的测定六・实验总结标定得c(I2) = 0.04825(niol ・ L」),测得<y(Vc) = 84.52% o七・分析讨论1.I2-KI溶液呈深棕色,在滴定管中较难分辨凹液面,但液面最高点较清楚,所以常读取液面最高点,读时应调节眼睛的位置,使之与液面最高点前后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实验46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46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2c2203a4431b90d6d85c701.png)
答:溶样时用新煮沸过并放冷的蒸馏水,目的是
为了减少蒸馏水中的溶解氧。
答:溶解I2时,加入过量KI的作用是:I2与KI形成
KI3,使其溶解度增加,挥发性大为降低。
(2)测定维生素C的溶液中为什么要加入稀HAc?
答:由于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极
易被氧化而变成黄色,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更甚,测定时 加入HAc使溶液呈弱酸性,以减少维生素C的副反应。
(3)溶样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过并放冷的蒸馏水?
实验46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直接碘量法
46.1 实验目的
(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
46.2 实验原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I2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测定维生素C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 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二烯醇基,能被 I2定量氧化成二 酮基,反应式如下: H OH H OH
O
O
C—C—C—C—C—CH + I2 = C—C—C—C—C—CH + 2HI O OH OH H OH H O O O H OH H
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2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消 耗I2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即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 C的含量。直 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蔬菜、水果中维生素 C的含量。
46.3 实验步骤
1. 0.05 mol· L-1 I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将3.3g I2与5g KI置于研钵中,在通风柜中加入少量
水(切不可多加!)研磨,待I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 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2S2O3 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 瓶中,加50mL水、5mL0.5%淀粉溶液,用I2标准溶液滴定 至稳定的蓝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报 告
姓名: 班级: 同组人: 自评成绩:
项目: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课程: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了解维生素C 的测定原理及条件。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所以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其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
O
HO
OH
O C H OH
CH 2OH + I 2O O C H
HO
CH 2OH + 2HI O
O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 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而产生误差,尤其在碱性条件下,误差更大。
故该滴定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减慢副反应的速度。
注意事项:
1. I 2具有挥发性,取完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2. 维生素C 易被空气氧化而引入误差,所以不要3份同时移取。
3. 滴定近终点时应充分振摇,并放慢滴定速度。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25mL ,棕色),吸量管(2mL),量筒(15mL 、5mL),碘量瓶(250mL)。
试剂:维生素C 注射液(20mL : 2.5g),I 2标准溶液(0.05mol/L),醋酸(2mol/L ),丙酮,淀粉指示剂(1%)。
四、内容及步骤
精密量取维生素C 注射液1.6mL(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新煮沸并放冷至室温的蒸馏水15mL 与丙酮2mL ,摇匀,放置5min ,加2mol/L 醋酸4mL 与淀粉指示剂1mL ,用I 2标准溶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所消耗的I 2标准溶液的体积。
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1、数据记录
%100.6120
2.51000
%/68622O H C I I C ⨯⨯⨯
=
M V c 维生素ω (2.1176686O H C =M )
六、思考题:
1、为何要用新煮沸的蒸馏水?
2、若在碱性条件下测定,所产生的误差是正误差还是负误差?
教师评语:
年月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