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初中语文 易混同(近)音字、词辨析
七年级语文易混近义词辨析
七年级语文易混近义词辨析推荐文章语文必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热度:小学语文的近义词大全热度:小学语文必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热度:四年级语文下册近义词大全_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热度:七年级语文复习常用近义词热度:【过度过渡】“过度”是形容词,指超过了适当的限度。
“过渡”是动词,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地转入另一个阶段。
【关心关切关怀】“关心”泛指常挂在心上,重视,注意,对象较广,对人对物都可用。
“关怀”不仅是关心,而且是爱抚,多用于上对下。
“关切”比“关心”更进一层,含亲切意味,多用于别人对自己,有时也用于对别人、对事物。
【诡辩狡辩】“诡辩”指常以欺诈的言辞迷惑人,以达到为自己辩解的目的。
“狡辩”指理屈词穷,强词夺理进行辩解。
【互相相互】“互相”是副词,作状语,如:互相尊重。
“相互”是副词,可作状语,又可作定语,如:相互关系。
近义词平淡——平常困顿——贫困固执——顽固喜欢——喜爱福利——利益保障——保证幽芳——芬芳希罕——珍惜欺凌——欺压分外——格外慈祥——和蔼传递——传送诞生——产生获取——获得重复——反复准确——精确汇集——聚集率领——带领爆发——爆出宣告——宣布庄严——严肃鼓励——鼓舞雄伟——宏伟陆续——继续标明——表示次序——顺序顷刻——霎时激昂——高昂眷恋——留恋幽芳——芬芳希罕——珍惜欺凌——欺压分外——格外慈祥——和蔼传递——传送诞生——产生获取——获得寻常——平常迅速——快速预想——预料偶然——偶尔褒奖——夸奖1 近义词:飘荡(飘动)、凉爽(凉快)、环绕(围绕)、尽情(纵情)2 近义词:解释(说明、解说)、理解(懂得、了解)、旅游(旅行、远足)4 近义词:发现(发觉)、飘零(飘落)、奉献(贡献)、回归(回来)、肥美(肥壮、肥沃)、葱翠(青翠)、茁壮(强壮、健壮)反义词:5 近义词:映照(映射、照耀)、挺拔(挺立、苍劲)、赞美(赞扬、歌颂)、透明(透亮、晶莹)6 近义词:宛如(犹如、好像)、一般(一样、普通)7 近义词:映衬(衬托)、神往(向往)、越发(更加)、雄伟(雄壮)、纯净(纯洁)、壮丽(壮美)、明洁(明净)8 近义词:装点(装饰)、嘱咐(叮嘱)、宝贝(珍宝)、迷惑(困惑)9 近义词:拜访(拜望、访问)、憨厚(忠厚、老实)、神秘(神奇、奇怪)、保存(储存、积存)10 近义词:摇晃(摇动、摇摆)、机灵(机警、机智)、察看(观察、视察)、随即(立即、立刻)11 近义词:招集(召集、聚集)、抵抗(抗击、抵抗)、侵略(入侵、侵犯)、战斗(斗争、奋战)12 近义词:征服(降伏、制服)、免除(免去、免掉)、屈辱(耻辱、侮辱)13 近义词:异常(非常、特别)、效果(成效、效验)14 近义词:观赏(欣赏、观看)、聚集(集合、聚拢)、璀璨(灿烂)、闪耀(闪烁)、精彩(出色)、舒服(舒适、畅快)、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举世闻名(文明遐迩)15 近义词:黎明(清晨、拂晓)、俊俏(俊秀、俏丽)、格外(分外、特别)、出现(显现、涌现)、光彩(光荣)、告别(辞别、辞行)、生机勃勃(朝气蓬勃)16近义词;活泼(活跃、灵活)、甜津津(甜丝丝)、成熟(老练、老成)、热闹(繁华、红火)17 近义词:奇怪(古怪、奇异)、刨根问低(追根究底)、聚精会神(全神贯注)18近义词:警觉(警惕)、欺负(欺压、欺侮)、激烈(剧烈、猛烈)、洪亮(响亮)、倒霉(倒运、背时)、气势汹汹(威风凛凛)19近义词:维修(修理、修整)、呼啸(咆哮)、释放(开释、保释)、巨大(庞大、宏大)、得意(满意、高兴)20 近义词:镇定(镇静、稳定)、恳切(诚恳、关切)、了不起(了不得)、损伤(伤害、受害)、忍受(忍耐、承受)、担心(担忧、忧虑)、苍白(惨白、灰白)、平静(安静、宁静)、勉强(将就、凑合)21近义词:愿意(情愿、乐意)、犹豫(犹疑、迟疑)、忧郁(愁闷)、结束(终止、完结)、困境(逆境)、轮流(轮番、轮换)、热烈(烈火、热闹)、情况(情形、状况)、珍惜(珍爱、珍视)22 近义词:失望(扫兴、绝望)、娇艳(鲜艳、艳丽)、甘心(情愿、甘愿)、培育(培养、哺育)、附近(邻近、周边)、扫兴(败兴、失望)、梦想(妄想、渴望)23 近义词:情景(情形、景象)、欢聚(团聚)、思念(想念、怀念)、兴高采烈(兴致勃勃)24 近义词:空闲(闲暇、休闲)、陋习(陋俗)、废除(废止、取消)、残害(伤害、杀害)、痛苦(痛楚、困苦)、喜欢(喜爱)、生气(动气、发怒)、笑话(见笑、讥笑)。
初一语文词语辨析技巧
初一语文词语辨析技巧语文学习中,词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词语的辨析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常常会出现混淆或者不准确使用的情况。
因此,掌握一些词语辨析的技巧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非常必要。
本文将从词语辨析的角度出发,介绍初一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常见技巧。
一、辨析同音词1. 同音词是指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可能是同一个字,也可能是不同的字。
在初一语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同音词,如“苦”和“酷”,“发”和“法”,“长”和“常”等等。
在辨析这些同音词时,我们可以从语境、词义等方面来进行区分。
例如,在句子中使用“酷”更多指代“酷炫”、“酷毙”等意思,而“苦”则更多表示“辛苦”、“苦涩”等含义。
2. 同音字是指发音相同的字,如“蜡”和“辣”,“易”和“亿”等。
辨析同音字时最好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具体含义。
例如,“蜡”在蜡烛、蜡烛状等语境下,表示一种物质;而在“蜡烛的火焰摇曳着”这样的句子中,则表示光或火焰。
二、辨析近义词1. 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但又有不同的词语,如“美丽”和“漂亮”,“喜欢”和“爱”,“快乐”和“愉快”等。
辨析近义词时,要通过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来确定使用哪个词语。
例如,“美丽”强调美的程度和视觉上的享受,而“漂亮”则更多指人的外表和整体感觉。
2.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的词语,如“骑”和“乘”,“看”和“瞧”等。
辨析同义词时,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使用场景和语气的不同。
例如,“骑”适用于骑自行车、骑马等乘坐动物或类似的交通工具,而“乘”则更常用于乘坐交通工具或类似的载具。
三、辨析近音词1. 近音词是指在发音上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如“胡同”和“湖泊”,“童话”和“痛哭”等。
辨析近音词时,可以通过关注词语的语境和应用场景来判断具体含义。
例如,“胡同”指代小巷或街巷,而“湖泊”则表示较大的水体。
2. 近音字是指在发音上相近但意义不同的字,如“劝”和“券”,“装”和“庄”等。
初中易用错的字及解释
初中易用错的字及解释初中时期,可能会遇到一些易用错的字,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字及其解释:1.了/了:这是一个常见的易混淆的字对。
"了"(liǎo)是表示动作完成、变化的助词,如"吃了饭"。
"了"(le)是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或感叹等语气,如"你去了吗?"。
2.是/时:这两个字的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
"是"(shì)是表示肯定、确定的动词,如"这是一本书"。
"时"(shí)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如"早上八点时"。
3.做/作:这两个字的发音相近,但用法不同。
"做"(zuò)是表示从事、制作等动作的动词,如"我喜欢做饭"。
"作"(zuò)可以表示创作、行为、作品等,如"作文"、"作品"。
4.那/哪:这两个字的发音相似,但用法不同。
"那"(nà)通常表示指示、指代,如"那个人"、"那本书"。
"哪"(nǎ)通常用于疑问句,表示询问选择或位置,如"你在哪里?"、"你要哪个?"。
5.件/见:这两个字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
"件"(jiàn)通常表示物品的计量单位,如"一件衣服"。
"见"(jiàn)是动词,表示看到、遇见等,如"见到老师"、"见面"。
这些易用错的字需要我们在写作和阅读中特别留意,通过多阅读、多实践,逐渐熟悉它们的用法,减少使用错误。
同时,及时纠正和学习这些常见的易用错字,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技巧
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技巧
近义词辨析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区分相近词语的细微差别。
以下是一些近义词辨析的技巧:
1. 理解词义:要准确理解每个词的基本含义,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或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2. 注意词性:有些近义词可能在词性上有差异,如动词和名词的使用场合就不同。
3. 分析语境:不同的词语可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通过上下文来判断哪个词更为合适。
4. 比较搭配:有些词虽然意思接近,但在习惯搭配上有所不同,注意这些固定搭配有助于辨析。
5. 掌握程度和范围:有些近义词在程度或范围上有所区别,比如“喜欢”和“热爱”就有不同的情感强度。
6. 识别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也是辨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狡猾”和“聪明”都有机智的含义,但前者带有贬义,后者则偏褒义。
7. 练习应用:通过造句、填空等练习来加深对近义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掌握这些技巧后,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可以逐渐提高近义词辨析的能力。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易混近义词辨析
部编版初中易混近义词解析A【安排安置】都指使有着落,都可用于人或事物“安排”重在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或安置人员,如“安排座位”。
“安置”指使人或事物有适当的位置,有看落,如“安置人员”。
【安慰慰问】安慰:①使心情安适,如“安慰病人”;②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如“有女儿在身边,她感到很安慰”。
“慰问”指用话或物品安慰问候(辛苦的人或困苦的人),如“慰问灾区人民”。
B【包含饱含包涵】“包含”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儿层意思”。
“饱含”指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
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保持维持】都有保持原状,不让改变的意思,但轻重程度和搭配习惯不同。
“保持”侧重于不使事物因时间延续而消失或减弱,常用于水平、荣誉、作风、传统、联系、情绪等。
如“保持冷静”。
“维持”侧重于使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和限度内不改变,并使继续存在下去,常用于观状、生活、秩序、状态、生命等如“维持秩序”。
【抱负报复】“抱负”是指远大的志向,如“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
“报复”是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如“打击报复提意见的人”。
【抱怨埋怨报怨】“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语义较重。
“埋怨”指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语文较轻。
“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
如“以德报怨”。
【爆发暴发】爆发:①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如“火山爆发”;②指事变等突然发生或突然发作,如“爆发革命”。
暴发:①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②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
【悲惨悲愤悲凉】“悲惨”指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如“身世悲惨”。
“悲愤”指悲痛愤怒,如“悲愤填膺”。
“悲凉”指悲哀凄凉,如“悲凉激越的琴声”。
【必需必须】“必需”,动词,指一定要有,不可少,侧重于不可或缺,如“日用必需品”。
“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还用来加强命令语气,如“必须戴安全帽”。
中考易错题系列语文篇掌握常见易混淆字词的辨析技巧
中考易错题系列语文篇掌握常见易混淆字词的辨析技巧中考易错题系列语文篇掌握常见易混淆字词的辨析技巧语文学科作为中考的重点科目之一,常常出现一些易混淆字词的辨析题。
正确辨析常见易混淆字词不仅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易混淆字词的辨析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考。
一、"什么"和"什么样""什么"是用来代替事物的特征、状态或性质的疑问代词,而"什么样"是询问事物的形状、样子、外表特征的疑问代词。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使用哪个词。
例如,“这是什么?”表示询问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这是什么样的花?”则是询问事物的形状或外表特征。
二、"使"和"让""使"和"让"都表示引起或导致某种结果,但"使"侧重通过非人力的手段来实现某种效果,强调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让"则侧重通过人力手段使某人或某事发生某种变化,强调被动性和委婉性。
例如,“她的努力使家人感到自豪。
”中的"使"强调她的努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我让他明天来见我。
”中的"让"则表达了我希望他能来的意愿。
三、"又"和"再""又"和"再"都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的重复发生,但在使用上有所区别。
"又"表示的是同一个动作或行为又一次发生,常用于表示连续或紧接着的动作;而"再"强调的是在前面某个动作或行为之后再次进行相同的动作或行为,表示间隔或间隔一段时间后的重复。
例如,“他又犯了错误。
”中的"又"表示连续的犯错行为,“明天再来一次。
容易混淆的同音词辨析
教师用书
教案中心
教学实录
试题习题
电子课文
参考资料
自读课文
“遏止”“遏制”:
“遏止”着重于“止”,是使停止、不再进行的意思,对象是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一定要遏止战争的爆发”等:“遏制”着重于“制”,即压制住、控制住,不再使其发作,或不使其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如“他遏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等。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初中资料 >> 中考频道 >> 综合积累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容易混淆的同音词辨析 热 【字体:小 大】
容易混淆的同音词辨析
容易混淆的同音词辨析-人教初中版-语文教案-试题-课件教案中心
教学实录
试题习题
电子课文
参考资料
自读课文
工作案例
学生评语
计划总结
中学语文,初中,高中,免费教案,免费课件,备课资料中学语文教学资源
| 网站首页 | 资源论坛 | 初中资料 | 初中课标 | 人教高中 | 公文频道 | 休闲别院 | 精品资源 | 论文中心 | 下载频道 |
访客留言 | 图片中心 | 语文版高中 | 苏教初中 | 初中语文版 | 鲁教初中 | 小学语文 | 读书频道 | 苏教高中 | 人教高中(新) |
高考复习 | 北师大初中 |
|
初中资料首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社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
调节心态从接受失败开始 哪类
易混字、词辨析
词语辨析与用法初中生必备词语知识点总结
词语辨析与用法初中生必备词语知识点总结词语辨析是指在写作、口语交流中正确、准确地选择和使用相似或相近的词语,以表达出准确的意义和语境。
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的词语辨析能力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初中生必备的词语辨析知识点,并为同学们提供相关的用法和例句。
一、同音异义词1. 于、与:表示“和”、“跟”时,通常使用“与”;表示“在…时间点时”、“在…的时候”时,通常使用“于”。
例如:她与我是朋友。
我们订好了于明天见面。
2. 把、吧:表示“将某物放置到某地”的意思时,使用“把”;表示感叹或请求时,使用“吧”。
例如:请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
好吧,请你帮个忙吧。
3. 知、智:表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时,使用“知”;表示智慧和能力时,使用“智”。
例如:他对历史知之甚详。
他智商很高。
4. 金、今:表示重要的信息或质量上乘时,使用“金”;表示时间上的现在时刻时,使用“今”。
例如:这是一项金奖。
今天天气真好。
5. 得、地、得:表示程度或方式时,使用“得”;表示地点时,使用“地”;表示助动词时,使用“的”。
例如:他跑得很快。
她在公园里玩得很开心。
我喜欢吃的东西很多。
二、近义词1. 反义词:表示相反意义的词语。
例如:好-坏、高-低、快-慢2. 同义词:表示意义相近的词语。
例如:骄傲-自豪、漂亮-美丽、友好-亲切3. 近义词:表示意义相似但有细微差别的词语。
例如:快乐-愉快、困难-艰巨、学习-研究三、常用搭配1. 良好的搭配:使词语组合起来更准确、地道。
例如:深刻的印象、高兴的笑容、勤奋的学生2. 错误的搭配:容易出现搭配错误的词语组合。
例如:蓝色的花、生动的时间、辛苦的笑容四、固定短语1. 每日一句:表示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例句。
例如:每日一句: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2. 名言警句:表示一些著名人物的经典语句。
例如:名言警句:“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五、正确用法示例1. 以为、认为:表示过程中思考获得结论时,使用“以为”;表示某人某事的评价或看法时,使用“认为”。
初中语文易混词辨析
1、包含——里边含有。
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包涵。
2、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名词。
如:反应十分强烈。
反映——把客观情况告知上级或有关部门,动词。
如:把情况反映到县里。
3、及时——正赶上时候;不拖延。
如:及时雨。
及时解决问题。
即时——立即。
如:即时投入战斗。
4、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
如:征稿启事。
启示——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
如:这篇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
5、启用——开启使用。
如:启用印章。
起用——重新任用。
如:起用退休干部。
6、清净——没有事物打扰。
如:耳根清净。
清静——安静,不嘈杂。
如:环境清静。
7、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
如:糖溶化在水中。
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
如:铁熔化成铁水。
融化——变成水。
如:积雪融化了。
8、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9、授奖——发奖。
如:授奖仪式。
受奖——得奖。
如:他立功受奖。
10、消逝——消失。
如:残霞消逝了。
消释——解除。
如:误会消释了。
11、统率——统辖率领,动词。
如:统率三军。
统帅——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名词。
如:三军统帅。
12、统治——以政权来控制、管理。
如:封建统治。
统制——统一控制。
如:统制军用物资。
13、推脱——推卸,推辞。
如:推脱责任。
推托——借故拒绝。
如:他推托病了,不肯来。
14、委曲——事情的底细。
如:告知委曲。
委屈——因冤枉而难过。
如:受委屈。
15、熟悉——知道的清楚。
如:熟悉情况。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如:要熟习业务。
16、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如:内容和形式。
形势——事物的发展趋势。
如:形势大好。
17、致病——使得病。
如:查明致病原因。
治病——治疗病痛。
如:到医院治病。
18、制定——定出。
如:制定计划(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
)制订——创制拟定。
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强调经过草拟修订。
)19、分子——属于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中考语文复习之易混近义词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之易混近义词梳理甄别:通过考核来辨别真伪。
强调认真慎重的鉴别。
例如: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甄别。
鉴别:一般用来指判别事物的好坏。
例如:在选择读书时,我们首先要鉴别书的好坏。
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的重大影响,不能平静。
振荡:主要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狡辩:狡猾地强辩。
例如:虽然人证物证俱在,但是他还在为自己狡辩。
诡辩:主要指-一种论证方法,貌似合理。
例如:“白马非马论”是种诡辩的论调。
捉摸:猜测,预料。
例如:这位老人精神很好,但脾气越来越古怪,令人难以捉摸。
琢磨:思索,考虑。
例如:你应该仔细琢磨下应对措施。
暴发:突然猛烈地发生:如山洪暴发。
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例如,爆发战争、火山爆发、爆发大笑。
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例如,“长年劳作”。
“长年”的“长"指长期、长远,含连续意。
常年:终年、长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例如,“常年产量200斤“骨年”的“常"指经常、常常,含断续意。
鞭策:用鞭和策赶马,重在“策”,比喻督促。
一般使用其比喻义,督促鞭挞:鞭打,正在"挞”,比喻抨击。
一般使用其比喻义。
分辩:辩白、解释,用语言解释、说明。
例如,“不由分辩””不和你分辩”分辨:区分辨别,指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分析一件事物的真伪、好坏等。
诘问:书面语,追问,责问。
突出了问的持续,追问。
诘责:责问。
突出了批评、责备。
开辟: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
开拓:开辟拓展(从小到大)。
把戏: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品位:文艺创作所达到的水平。
品味: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大抵: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大抵”重在肯定。
大概:表示约数“大概"重在猜测。
初中语文词语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词语知识点梳理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学习词语知识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和丰富的词汇量对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和词语分类等角度对初中语文词语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词义辨析1. 同音词的辨析同音词是指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容易引起混淆。
例如“洗涤”和“析”、“整”和“正”之间的混淆。
在使用这类词语时要注意语境的不同和词义的区别,确保语句表达的准确和清晰。
2. 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但用法有所区别的词语,如“温暖”和“炽热”之间的区别。
学生需要理解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正确运用它们,以丰富文章的表达力。
3. 反义词的辨析反义词是指意思相对相反的词语,如“开心”和“难过”之间的关系。
学生需要理解反义词的概念和用法,能够准确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
二、词语搭配1. 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是指形容词修饰名词的用法,如“美丽的花朵”、“丰富的知识”等。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句子的表达能力。
2. 动词和宾语的搭配动词和宾语的搭配是指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关系,如“读书”、“写字”等。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能够运用它们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副词和动词的搭配副词和动词的搭配是指副词修饰动词的用法,如“认真学习”、“轻轻地走”等。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副词和动词的搭配,以准确地表达动作的方式和程度。
三、词语分类1. 词性分类根据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不同,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等。
学生需要理解每种词性的特点和用法,能够正确判断词的类别,从而准确运用词语。
2. 词义分类根据词义的不同,词可以分为多义词和单义词。
多义词指一个词有多个不同的意思,如“手”可以指人的手也可以指钟表指针;单义词指一个词只有一个意思,如“书本”指印刷的纸质资料。
初中语文知识点常见易混点剖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常见易混点剖析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知识点容易混淆的情况。
这些知识点的混淆可能会导致我们在学习和应用中出现疑惑和错误。
因此,对于这些常见的易混点,我们需要进行剖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词义混淆1. 同音词和近义词区别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同音词和近义词。
例如,“洛阳”和“骆驼”,“扑灭”和“熄灭”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仔细辨别词义及上下文含义,避免混淆使用。
2. 反义词和近义词区别有些单词既有相似词义的近义词,又有相反词义的反义词。
例如,“贫瘠”和“富饶”,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截然相反。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用法和语境辨别这些词的确切含义,避免混淆使用。
二、语法混淆1. 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要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在复数主语的情况下容易混淆。
例如,“你们喜欢玩王者荣耀吗?”“是”或“不是”,应该根据“你们”这个复数主语来选择谓语动词的形式。
2. 动宾搭配动宾搭配是指动词和宾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例如,“喝奶”和“喝水”。
在使用动词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动宾搭配关系,选择正确的宾语,避免混淆。
三、文学常识混淆1. 作品和作者混淆在学习文学常识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作品和作者的混淆。
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不是林则徐。
我们需要对文学作品和作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混淆。
2. 人物和角色混淆在阅读小说或戏剧时,我们容易将人物和角色混淆。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虚构的角色,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我们需要明确人物和角色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
四、修辞手法混淆1.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在描述的时候,我们经常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通过明喻来形容事物,拟人则是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来选择使用。
2. 描写和抒情的区别描写是对客观事物的客观描绘,而抒情是对主观感情的表达。
在写作时,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描写或抒情,避免混淆。
现代汉语中极易混淆的同
现代汉语中极易混淆的同(近)音词集锦(一)A1、“哀号”与“哀嚎”:哀号——悲哀地号哭。
也作哀嚎。
哀嚎——①悲哀地嚎叫。
如:野狼~。
②同“哀号”。
2、“哀痛”与“哀恸”:哀痛——悲伤;悲痛。
如:~欲绝。
哀恸——极为悲痛。
如:周总理逝世,举世~。
3、“傲视”与“傲世”:傲视——傲慢地看待。
如:~万物。
傲世——傲视当世和世人。
如:恃才~。
B1、“必须”与“必需”: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如:学习~刻苦。
②加强命令语气。
如:你~来。
【注意】:“必须”的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
如:生活日用~品。
2、“毕命”与“毙命”:毕命——<书>结束生命(多指横死)。
如:他~于车轮之下。
毙命——丧命(多含贬义)。
如:被击中歹徒,当场~。
C1、“出仕”与“出世”:出仕——<书>出任官职。
如:归隐不久,他又被请~,官复原职。
出世——①出生。
如:那时你还没有~。
②产生。
如:旧体制灭亡,新体制~。
③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
如:~思想。
④指高出人世。
如:横空~。
2、“处事”与“处世”:处事——处理事务。
如:~严肃。
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
如:~为人。
3、“处置”与“处治”:处置——①处理。
如:~失当。
②发落;惩治。
如:依法~。
处治——处分;惩治。
如:严加~。
4、“出现”与“出线”:出现——显露出来;产生出来。
如:网络文学中~了许多优秀作品。
出线——在分阶段进行的比赛里,参赛的人员或团体取得参加下一阶段比赛的资格,叫做出线。
如:经过激烈争夺,我国女排力挫各国对手,顺利在半决赛中~。
5、“出手”与“出首”:出手——①卖出货物(多用于倒把、变卖等);脱手。
如:货物急等~。
②拿出来。
如:~就给5000。
③指袖子的长短。
④开始做某件事情时表现出的本领。
如:~不凡。
⑤打出手。
出首——①检举、告发别人的犯罪行为。
②自首(多见于早期白话)。
E“遏止” 与“遏制”:遏止——用力阻止。
初一语文词语辨析常见易混词的区别与用法
初一语文词语辨析常见易混词的区别与用法字数:1500字值得注意的是,初一语文词语辨析常见易混词的区别与用法并不在于定义的解释,而是在于它们在语境中的应用差异。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易混词的区别与用法,供初一学生参考。
1. 原因与结果原因:对事物产生某种结果的根本和决定性因素。
结果:由某种原因引起的,与原因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发展和变化。
例句:原因:她考试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复习。
结果:因为下雨,他迟到了。
2. 导致与造成导致:由于某种因素引起,是一种渐进性的影响。
造成: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一种状况或结果,是一种突然性的结果。
例句:导致:他经常晚睡导致了身体不健康。
造成:交通事故造成了很多人的伤亡。
3. 影响与作用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其他事物或人产生一定的改变或影响。
作用:产生某种效果或影响。
例句:影响:音乐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作用: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4. 因而与所以因而:表示由于之前的原因,结果是...。
所以:表示根据已有的事实而得出的结论,引导一个由因导致的结果。
例句:因而:她学习刻苦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所以:下雨了,所以他没有去户外运动。
5. 高兴与快乐高兴:情绪愉悦,由于获得了某种满足或愉快的事情而引起。
快乐:心情愉快,由于内心的愉悦或满足感而引起。
例句:高兴:听到这个好消息,她感到非常高兴。
快乐:在生日聚会上,大家玩得非常快乐。
6. 喜欢与爱好喜欢:对某种事物或现象产生好感,愿意接受。
爱好: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追求的心理倾向。
例句:喜欢:我喜欢看电影,因为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
爱好:她爱好音乐,每天都会弹奏钢琴。
通过以上的辨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使用这些常见易混词,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避免使用错误的词语,提高表达准确性和语言认知能力。
初一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积累、巩固并灵活运用这些常见易混词的区别与用法,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XXX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夸/自许:“自夸”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陈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初一易混同音词辨析
初中易混同音词辨析1.包含一一里边含有。
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一一请人原谅。
如:请多包涵。
2.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
如:学习必须刻苦。
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
如:你必须离去。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动词。
如:煤和铁是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3.辨明—一辨别清楚。
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辩明——分辨清楚;辩论清楚。
如:这场论争已辩明事理。
4.变换一一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能带宾语。
如:变换位置;适应季节的变换。
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的或奇异的变化。
不能带宾语。
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5.不和——不和睦。
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
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一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作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一一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这一事件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真相。
7.处世一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物的意思,一般是指对具体事物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力。
8.出生(shēng)一…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shēn)--一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一一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10.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年时代、岁月)。
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点、危机等。
如:渡过难关。
11.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
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
12.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
中学语文基本之易混淆字辨析
新“说文解字”解字方法:1、造字法解字。
2、词义分类。
3、易混词比较。
4、重点词举例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一、名词字义的辨析使用霭与蔼霭与蔼为形声字,形旁分别为草字头和雨字头。
草字头表和气、和善,如蔼然、蔼如、和蔼可亲;雨字头表云气、烟雾,如烟霭、暮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王维《终南山》)。
“反”做声旁的字“板”是指片状较硬的物体,如模板、板块、板材、黑板报、板蓝根、跷跷板、跌停板等。
“版”是指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用的底子,如铅板、排版,(报纸一面为一版)、头版头条。
注意:“版画”不能写作“板画”,“版图”不能写作“板图”。
“坂”指山坡、斜坡:~上走丸(喻迅速)。
“扳” bān 1.拉,引,牵,如扳机 扳手 ~动 ~道岔。
2. 扭转,~回败局。
~本(赌博时嬴回输掉的钱)。
“宾”与“傧”。
“宾”是指客人(跟“主”相对)。
例如:嘉宾、外宾、宾至如归。
而“傧”意义比较狭窄,指古代称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例如:傧相。
壁和璧壁的意思有墙(铜墙铁壁、家徒四壁)、陡峭的山石(如悬崖峭蓖与篦:蓖麻篦子从字形上很好区分。
“词”与“辞”“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单位;“辞”是指优美的语言,也可指古典文学的一种载体。
一般说来,侧重词语之意的,用“词”,侧重词语句子等表达方面意思的,用“辞”。
“词”与“辞”这两个字音同义近,有时可以通用,但并非所有语境中都可以通用,应加以辨析,区别使用。
如词典与辞典,词讼与辞讼均通用,按首选词型,应用前者。
辞赋与词赋,辞令与词令,辞章与词章,辞藻与词藻亦通用,按首选词型,应用前者。
词调、词法、词锋、词根、词汇、词话、词句、词类、词牌、词语、词曲、词人、词素、词尾、词性、词序、词义、词韵、词组、词缀等,不能用“辞”。
辞别、辞呈、辞费、辞工、辞年、辞色、辞书、辞岁、辞职、辞退、辞行、辞谢、辞灶、修辞、辞赋、辞藻、楚辞、辞海、《木兰辞》等,也不能用“词”。
成语如义正词严、词不达意、理屈词穷、陈词滥调等,也都用“词”。
【K12学习】小升初语文重要知识点:近义近音词辨析一
小升初语文重要知识点:近义近音词辨析一A1[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3[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4[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5[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7[翱翔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8[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9[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10[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11[包括包罗包含包涵]“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易混同(近)音词辨析1、包含——里面含有。
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包涵。
2、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
如:学习必须刻苦。
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
如:你必须离去。
必需——一定要、不可缺少,动词。
如:煤和铁是工业上所必需的原料。
3、辨明——辨别清楚。
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辩明——分辩清楚;辩论清楚。
如:这场论争已辩明事理。
4、变换——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能带宾语。
如:变换位子;适应季节的变换。
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地或奇异地变化。
不能带宾语。
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5、不和——不和睦。
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
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作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这一事件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利。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的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文字(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10、“采”与“彩”“采”与“彩”这两个同音字,字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淆。
书报刊上常常“采”与“彩”不分,造成用词错误,如把“光彩”写成“光采”,“喝彩”写成“喝采”,“风采”写成“风彩”等等。
要区别“采”与“彩”,关键在于辨清这两个同音字的字义。
“采”主要表示人的容貌、姿态、神情和精神境界,如神采、风采、文采、神采奕奕、风采动人、无精打采、兴高采烈等。
“彩”则主要表示颜色,在与颜色有关的词里,都用“彩”,如色彩、彩云、彩虹、五彩缤纷等。
“剪彩”“张灯结彩”中的“彩”都指彩色的丝绸之类;“彩礼”指订婚用的各色财物。
“彩”有时不表现色彩,如精彩、多姿多彩,是表示出色、多样的意思。
还有“喝彩”表示称赞、夸奖的欢呼声:“挂彩”表示负伤流血:“彩排”表示演员化装排练,这些词中的“彩”都不直接表示颜色。
“光彩”本意表示颜色、光泽,后常用来表示光荣的意思。
11、“长”与“常”“长”与“常”音相同,且都可表示时间长,因此书报刊上经常出现混用的现象。
“长”指两点之间距离长,与“短”相对,既指时间也指空间。
如长河、长途、长空、长年、长期、长跑、长篇、长卷、长寿、长眠、长逝等,都是指时间或空间“长”的意思。
而擅长、一技之长、长于书画等,是表示特长、长处和优点。
“常”却不与“短”相对,它对时间长的表示是:时常、经常、常常。
如常来常往、常受表扬,表示时常;常备不懈、常川往来,表示经常。
主持日常工作的,如常务副市长,日常即经常。
这里要注意,“常年”与“长年”的词义和用法的不同,应加以区别。
“常年”指终年、长期,如山顶常年积雪、解放军常年驻守边疆。
而“长年”常与“累月”组成词组,长年累月表示经历很多岁月。
12、“担”与“耽”“眈”“担”与“耽”同音,义不同,不能混淆。
要正确使用这两个同音字,必须辨清它们的字义。
“担”有两层意思:一是用肩挑,如担水、担柴:二是担负、承担,如担保、担待、担当、担负、担任、担心、担忧等。
“耽”的词义主要是迟延、停留、拖延,如耽误、耽搁,也作沉溺、入迷解,如耽于幻想。
“耽”与“眈”是同音字,字义不同,但形较接近,容易混淆,如将“虎视眈眈”误写为“虎视耽耽”。
“眈眈”形容眼睛注视,所以要用目字偏旁。
13、“度”与“渡”“度”与“渡”音同而词义有明显区别,报刊上常常误用。
仅在标题上出现的例子就不少,如《欢渡国庆节》、《初渡老人节》,还有《XX渡假村建成》《X X航线喜渡X周年》等,都把“度”错成“渡”,要人们在水中“渡”假过节,岂非笑话。
也有的报刊把“渡关”“过渡”错写成“度关”“过度”。
其实,要准确运用“度”与“渡”并不难,只要分清两字的字义即可。
“度”,指与时间相关的概念,如度日、度年、度假、度命、度活等。
“渡”,却是指与空间相关的概念,说明从这里到那里,从此岸到彼岸。
如渡口、渡头、渡船、渡轮、渡槽、渡河、渡海、过渡、渡过难关、远渡重洋等。
应注意“普度众生”的“度”作度化与超度解,故不宜用“渡”。
14、“分”与“份”“分”与“份”音同而宇义不同,容易混淆。
“分”在读fēn 时,表示分离、分别、分布、分寸、分红、分析等意思,这时不会和“份”混用,但“分”在读fèn时,就容易和“份”混淆,引起误用。
在报刊上常看到:“过份”“缘份”“份量”“份内”“份外”“看在朋友的份上”等等,这些“份”都用错了,应该用“分”才对。
“分”和“份”所表示的意思不同,一般不能通用。
“分”在读fèn时,表示的意思大体上有:①表示物质成分,如水分、盐分、糖分等:②表示重量,如分量超重、分量不足等;③表示不同身份、职业,如工人成分、农民成分等;④表示工作上本分以内或以外的事,如分内事、分外事;⑤表示格外的意思,如分外高兴、分外明亮等;③表示职责和权限,如守本分、太过分、恰如其分等;①表示属于一定阶级、阶层和某种特征的人,如知识分子、先进分子、落后分子、不法分子等。
“份”表示的意思大体有:①表示行政区域和年月,如省份、县份、年份、月份等;②表示量词,如一份报纸、一份礼品、一份账单等;③表示整体的一部分,如股份、有我的一份等。
“分”和“份”也有通用的地方,如“成分”与“成份”,“身份”与“身分”均通用,用首选词型“成分”“身份”为好。
15 、“含”与“涵”“含”与“涵”这对同音字,义相近又有区别,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能通用,如不加辨析,就会造成同音混用的差错。
“含”与“涵”都有包含、包容的意思,但用法不尽相同。
“含蓄”与“涵蓄”通用,但一般都用首选词型“含蓄”;“含义”与“涵义”也通用,但一般都用首选词型“含义”。
反映概念的内容,称“内涵”;某一事物包括、包容的内容,称“涵盖”,这里都只能用“涵”。
表示人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夭叫“涵养”,与此有关的“涵容”“包涵”“海涵”等,不能用“含”。
若表示内藏而不外露的,如含笑、含羞、含悲、含泪、含怒、含恨、含冤、含苞欲放等,只能用“含”,不能用“涵”。
应注意,包含与包涵,两个词常常误用,包含意为里面含有,包涵一般用于客套,表示请人原谅。
16 、“慌”与“惶”“慌”与“惶”这两个近音字,义相近,有时可以通用,但存在细微差别,需要辨清不同用法,不能混用。
“慌”意为慌张,常用词语有惊慌、心慌、恐慌、慌促、慌乱、慌忙、慌神、慌手慌脚等。
“惶”意为恐惧,常用词有惶恐、惊惶、惶惶、惶惑、惶遽、惶然、惶惊等。
这里惊慌与惊惶、恐慌与惶恐可以通用,其他均不能通用。
由于紧张、着急或担忧而心慌、慌张、慌手慌脚,都不能用“惶”。
人心惶惶、惶惶不可终日,都是指恐惧不安的心情,惶惑是指疑惑恐惧,这里也不能用“慌”。
17 、“即”与“既”“即”与“既”这两个近音字,其实字义和用法均有区别。
一般情况下不会用错,但作连词用时,就不大容易分辨,以致书报刊上往往会混淆。
“即”表示靠近,如若即若离;又表示临时,如即兴赋诗;也表示当下,如即日、即期、成功在即;还当就、就是、就着讲,如一触即发、非此即彼、即景生情等。
在表达上述意思时,“即”与“既”不会混用,问题出在“即使”与“既然”“既而”的用法上。
“即使”作为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
如即使你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即便”“即或”“即若”,也表示“即使”的意思。
“既然”作连词用,用在上半句话,下半句往往和副词“就、也、还”相连,如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当赶快纠正。
“既是”同“既然”,如既是他不愿意,那就算了。
“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上句所说的情况发生之后,如既而雨霁,欣然登山。
“即使”可用“就是”代替,“既然”“既是”“既而”均不能用“就是”代替。
18 、“记”与“纪”“记”与“纪”这两个字,音相同,义也相近,有时还可以通用,所以书报刊上常常会混淆。
一般说来,“记”的使用范围广,如记得、记分、记工、记功、记挂、记过、记恨、记号、记取、记事、记诵、记性、记叙、记忆、记账、记载等。
“纪”的使用范围较小,如纪纲、纪律、纪元、纪年、纪传等。
“记”和“纪”有时也可以通用,如纪念和记念、记录和纪录、纪要和记要。
所谓通用,即是说用了哪个都不算错,但不等于说可以任意使用。
人们在习惯上,是加以区别的。
如“纪念”不用“记”;“会议记录”不用“纪”,而“纪录片”就不用“记”;“会议纪要”“纪实文学”又不用“记”。
这是约定俗成的。
例如,书名、文章名均用“记”,如日记、笔记、传记、游记;而记载旅行的文章,却称之为“纪行”,不能用“记行”。
“游记”和“纪行”意思差不多,用词有分工,不能混用。
19 、“捡”与“拣”“捡”与“拣”这两个字音同,部首也相同,因此,书报刊上时常混用,其实它们的字义有明显的区别。
“捡”表示拾取的意思,如捡东西、捡破烂、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等。
“捡”可用“拾”来代替,有捡拾、拾取、拾荒、拾物等词。
“拣”表示挑选、选择的意思,如拣选、拣择、挑肥拣瘦、挑三拣四等。
“拣”不表示拾取的意思,所以不能用“捡”或“拾”代替,不能说“挑肥捡瘦”或“挑肥拾瘦”。
20 、“决”与“绝”“决”与“绝”这两个字同音而又字义相近,有时所表示的意思不易分清,所以在书报刊上常常混淆而误用。
该用“决”时,用了“绝”字,如“绝不同意”;该用“绝”时,却用了“诀”,如“决无此事”。
区别“决”与“绝”的用法,关键在于:“决”作为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异言、决无例外、决没有好下场等;“绝”作为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如绝对正确、绝没有错、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等。
两者所表示的意思是有差异的,不能混淆。
比如“绝不同意、绝不动摇、绝不等闲视之”都误用了“绝”,本意是“坚决”,应用“决”而不能用“绝”。
“决无此事、决无次品、决没恶意”,本意是“绝对”“完全”没有的意思,所以应用“绝”而不能用“决”。
此外,“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我们的同志绝大多数是好的、这位艺术家的技艺绝高、他的比喻绝妙等。
21 、“兰”“蓝”“篮”“兰”“蓝”“篮”音同,义不同,是不能混用的。
“兰”指兰花、兰草,不表示颜色,该用“兰”不能用“蓝”。
“蓝”指颜色,如蓝色、蓝晶晶等,又如感光后变成蓝色的图纸叫“蓝图”,著作所根据的底本称“蓝本”。
“兰”“蓝”也作姓氏,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