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古时期欧洲市民的法律地位。

说说中古时期欧洲市民的法律地位。

中古时期欧洲的市民法律地位因地区和城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看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以下是对中古时期欧洲市民法律地位的概述:

1.自治权:中世纪欧洲的市民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和特权。

市民通常组成专门的市政机构,例如市政厅或市议会,可以制定一些地方法规和法律条款,管理市政事务。市民的自治权使他们能够参与地方事务、参与政治决策,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社区。

2.财产权:市民在财产权方面享有一定的保护和权益。他们有

权拥有和继承财产,包括土地、商业资产和房屋等。市民的财产权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使其能够进行商业活动和经济交易。

3.法律地位的差异:尽管市民享有一定的特权和权益,但在权

力和地位上仍然存在差异。在许多地区,市民地位的高低常常与社会地位和财富相关。高级市民(patricians)通常是富裕的商业家族,享有更大的权力和特权;而低级市民(burghers)则通常是普通人,权益相对较低。

4.法律特权:市民享有一些特殊的法律特权,例如商业保护、

私人财产安全和合同执行的保障。这些特权使市民能够自由从事商业活动、保护个人财产和享受相对稳定的法律环境。

5.法律的限制:市民的法律地位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权利。尽管市民享有某些自治权和特权,但他们仍然受到封建制度的限制和地主的监管。此外,女性、劳工和非市民等群体的法律地位往往较弱。

需要指出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市民法律地位因国家、城市和社会等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市民在法律地位上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中古时期欧洲的市民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财产权和一些特权,但他们的法律地位仍受到限制,与现代公民权利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说说中古时期欧洲市民的法律地位。

说说中古时期欧洲市民的法律地位。 中古时期欧洲的市民法律地位因地区和城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看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以下是对中古时期欧洲市民法律地位的概述: 1.自治权:中世纪欧洲的市民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和特权。 市民通常组成专门的市政机构,例如市政厅或市议会,可以制定一些地方法规和法律条款,管理市政事务。市民的自治权使他们能够参与地方事务、参与政治决策,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社区。 2.财产权:市民在财产权方面享有一定的保护和权益。他们有 权拥有和继承财产,包括土地、商业资产和房屋等。市民的财产权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使其能够进行商业活动和经济交易。 3.法律地位的差异:尽管市民享有一定的特权和权益,但在权 力和地位上仍然存在差异。在许多地区,市民地位的高低常常与社会地位和财富相关。高级市民(patricians)通常是富裕的商业家族,享有更大的权力和特权;而低级市民(burghers)则通常是普通人,权益相对较低。 4.法律特权:市民享有一些特殊的法律特权,例如商业保护、 私人财产安全和合同执行的保障。这些特权使市民能够自由从事商业活动、保护个人财产和享受相对稳定的法律环境。 5.法律的限制:市民的法律地位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权利。尽管市民享有某些自治权和特权,但他们仍然受到封建制度的限制和地主的监管。此外,女性、劳工和非市民等群体的法律地位往往较弱。 需要指出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市民法律地位因国家、城市和社会等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市民在法律地位上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中古时期欧洲的市民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财产权和一些特权,但他们的法律地位仍受到限制,与现代公民权利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高中人教版必修2019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理解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解释】通过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理解中世纪西欧社会的贵族体系与政局动荡的原因。理解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内涵与作用。 【家国情怀】理解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具有世界意识。进而感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内涵,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时空观念】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和时空定位,了解在空间上涉及中古的西欧和中古的东欧,在时间上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进一步认识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产生了的重大影响,进而理解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史料史证】结合史料,用自己的话说出城市居民构成、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受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基督教的显赫经济与精神力量,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城市与宗教对于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结合材料,比较中国西周分封制与中世 一、西欧封建社会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背景:建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政治)

⑵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史料解读:史料一: 史料二、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 代代相传。但是封君封臣关系是私法关系,不具备行政系统上下级之间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因此封君与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因而14世纪法国的原则即“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 我的封臣。” ——《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马克垚史料三、国王、皇帝或教会等理论上的所有者往往不能对其领土实行有效管辖 ,而直接 行使管辖权的当地贵族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这就很容易引起国王与贵族、王国政府与 地方诸侯之间,以及贵族、诸侯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中世纪欧洲战争起因类型计量分析》许二斌 阅读思考,通过上述史料归纳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双向权利义务;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没有形 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 3.独立的封建庄园(经济) 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耕地形状条田状插花分布 土地组成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 劳动人群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自由农,法律上自由,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经营方式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自备工具耕种,收入 归领主所有 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 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 司法机构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经济形态相对封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领主管理提供农民土地;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评价本质上属于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封建庄园带有相对独立性;

第32讲中古时期的的欧洲教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2讲中古时期的的欧洲教案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世界各国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具体表现: 1.政治上:欧洲从王权、教权和城市自治并行,到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得以发展;在亚洲,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在非洲,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古国先后兴起;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则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 2.经济上: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亚欧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 3.思想文化和科技上:区域文化特色鲜明。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但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亚非欧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美洲的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近几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 命题分析: (1)考查知识点:中古西欧的城市、拜占庭帝国及罗马法,欧洲的庄园经济等; (2)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考查中西对比,重视儒家文化圈产生的影响。 备考建议: 重点关注:中古西欧的政治、经济,中古西欧的城市自治、拜占庭帝国及罗马法等。 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王权的加强和基督教会的地位。 时空定位: 主要内容: 知识点1:西欧封建社会; 知识点2: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知识点3:拜占庭与俄罗斯。 教学过程: 基础概念:中古时期 1.中古时期: 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欧洲地区:指欧洲的封建社会,分西欧和东欧。 2.中世纪: (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3.“黑暗时代”: 这个时期的西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一课时 教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一、课程标准及分析】 (一)课标内容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课标分析 在世界历史上,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崛起。这一系列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相比之前显示出了新的时代特色,而非一句“黑暗的中世纪”即可概括。 【二、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该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专题《中古时期的世界》的第一课,上承《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史实,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也正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下启中古时期的亚非美洲的文明与发展,拜占庭帝国也正为西亚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而消失于历史长河。既有贯穿欧洲上古、中古时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古时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系。 (二)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为核心特征的欧洲封建社会。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关系实质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而以庄园作为基本农业经济组织则是欧洲社会的封建经济基础。这也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第二目意在说明教会的强大精神与经济

力量、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对推进王权加强的历史性意义,这一时期法兰西基本统一、英国甚至开始逐渐发展出相对规律的“议会”、西班牙与葡萄牙国家在稍晚些也最终形成;最后一目意在表现中古时期欧洲两大主要帝国的成长:“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与“俄罗斯沙皇制的逐渐成熟”,封建制度几经波折、在动荡中发展。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作为认识中古欧洲的立意,以文明史观的画卷作为解读历史的视角,以合作探究式为灵魂,对三目内容进行整合,是本课的高度所在。(教材内容框架见下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西欧封建庄园” 03中古时期的欧 洲 推动 “王权、教会与城市” “拜占庭与俄罗斯”

【统编版】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国 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特点。1.结合有关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的史料,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与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关系。 3.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城市自治引领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近现代的历史意义。 4.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史实,对帝国的兴衰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1)背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政治) 产生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含义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

1.王权的加强

(1)背景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表现 ①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2.城市自治 (1)背景 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③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2)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3)意义: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教会专权 (1)经济: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一历史单元课时知识学案 《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元二:中古时期的世界 课时3: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新课标解读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时空坐标 三、知识概要和重要概念 ★概念:中古,又称中世纪,指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力政权。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但在后期出现了商品经济的复苏和城市的复兴,由此带来人文精神诸如理性、科学、法治、民主等精神的复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养分,可以理解为中世纪后期“黑中有亮,暗中有光”。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8 世纪逐步形成。起源?★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对日耳曼人军事首领与侍从兵之间的关系作了这样的说明:保卫酋帅,甚至将自己的军功献归酋帅的名下,这才是精忠的表现。酋帅们为胜利 而战斗;侍从兵们则为酋帅而战斗。”日耳曼人首 领和侍从兵之间的关系,后来一直影响中世纪西欧 封建社会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右图为封君封臣结

构图) 中世纪欧洲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内容:地方领主为封君,其家族和亲兵为封臣。封君为封臣提供土地,封臣要向封君效忠,主要义务是服兵役(为封君打仗)。土地实行层层分封,封建主享有权力。双方是一种双向契约关系。 (2)评价:国王或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与各 级封建主一起成为统治阶级。封建主在领 地内独立行使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 力,政治上出现分裂割据局面,造成了王 权的衰落。 3.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表现: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以自营地和农奴劳动为基础,以劳役地租为主要剥削形式。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庄园法庭审理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秩序。★庄园制度的特点是它的自给自足性。贝尔纳说:“它的经济基础是土地。封建制度的标志是它靠当地农业生产(大都是就地消费),又依靠分散的手工业。领主们不是田庄的真正管理者,但负有保护庄园的责任。靠租赁土地和使用农奴来进行耕种,和收取罚金和司法审判费获得丰厚的收入。(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出现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增长给中古后期王权的强化和城市的复兴繁荣提供了重要前提。 1.王权,由衰落到逐步加强表现:15 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步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 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1215 年,英国国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成为后来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英国逐渐形成上下院议会制度。王权强化的手段?★中小封建主在庄园衰败、收入下降以后纷纷投靠国王,担任各级官职,其中许多人由做官而飞黄腾达。大封建贵族是国王拉拢兼打击的对象。都铎王朝的君主们还不拘出身门第,努力罗致有才干的人作为政府的核心人物。亨利七世上台不久就获得了海关岁入、法庭罚金等封建经济特权。在镇压贵族叛乱中又趁机没收了一些敌对分子的领地和财产,较大幅度扩充了王室领地。(吴于廑:《世界古代史》、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讲义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课中古时期的 欧洲学案 知识清单 知识1西欧封建社会 知识2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知识3拜占庭与俄罗斯 知识精讲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建庄园的政治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出现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封建庄园的经济特征 (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2)庄园秩序的维护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 (1)西欧王权的衰落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①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国:法国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中古西欧的城市 (1)城市的兴起 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 ①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中古西欧的教会 (1)教会的经济特权 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教会的等级制度 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②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拜占庭帝国的扩张 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②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 令狐采学 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介绍 贸易的扩展,生产者和贸易者懂得,生产和销售过程可以从封建经济中解脱,成为集中于城市的独立活动。另一方面,古罗马时代的城市遗址,主教管区的城市,主教贵族庄园所在地,也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1。 1《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P.52

二、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建立 (一)对领主的斗争 大体说来,11世纪和12世纪的各种城市典章制度,都是在反抗封建生活限制的斗争中形成的。原是领主农奴的手艺工匠和货物收购代理人,纷纷要求有权自己做买卖赚现钱。土地耕种者力求有权出售某些农产品来换现钱,用以购买在庄园里无从得到的商品和生活用品,亦即购买那些业已争得自由、摆脱封建体制束缚的买卖人和工匠正在出售的东西。在领主的领地以内开设的市场上出售货物,是要缴纳各种捐税的,对于这种捐税,不论是土地耕种者、手艺工匠、还是买卖人,都同样力图修订或者取消。为了自己的经济权利,他们开始和领主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战争。 典型的作法是,由数十以至数百个手艺工匠、领主官吏、下级教士、自耕农民、逃亡奴隶、以及其他人等结合而成的集体组成公社要求能在一座城市的地域以内得享各种权利,包括立法和执行权利。他们要求有权主持正规市场,免缴各种过境税,并举办定期集市,让远方的商人不受阻碍地前来参加。公社成员同时还同意,如果由公社负责估税和征税,而且税率不是太高,则可以向领主缴纳某种正规赋税2。 最终,由手艺工匠、领主官吏、下级教士等组成的公社团体2《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P.54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2讲 课题36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题36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1.了解古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3.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4.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一、中古时期的西欧 1.政治上 (1)封君封臣制度 ①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关系:封君为封臣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通过此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王权的加强 ①原因: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②表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国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③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解历史封君封臣制度——实质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

[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 中世纪英法的君主制传统 国家表现特点 法国——等级君主制(1)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 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 (2)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 则,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王权进一步强化 世俗王权 和基督教 会的权力 长期并立 英国——议会君主制(1)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被迫签署《大宪章》 (2)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 (3)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辨析比较等级君主制与议会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议会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组成的等级代表大会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2.经济上 (1)庄园 ①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②耕地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③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2)城市 ①条件: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②兴起: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③发展:一些城市通过谈判、赎买或暴动的方式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④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概念阐释中世纪庄园 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含答案)

《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为“凿空”。这里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B.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 C.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D.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2.从历史发展趋势看,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的众多城市 A.增强了领主力量B.助长了教会的扩张 C.壮大了割据势力D.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中世纪的西欧是在多种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展起来的。创造这些文明的人包括 ①蒙古人②罗马人③日耳曼人④土耳其人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4.受中国政治文明影响较深,曾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政权是 A.阿拉伯帝国B.奥斯曼帝国C.笈多帝国D.高丽王朝 5.他们在数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他们是 A.古代埃及人B.古代阿拉伯人 C.古代希腊人D.古代印度人 6.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 A.亚历山大B.麦加C.麦地那D.巴格达 7.它从公元前4世纪的铁器时代至公元1世纪之间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限制进出红海的船只的门户通道。4世纪时,在国王埃扎纳统治下进行文字改革,创制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埃塞俄比亚文字。埃扎纳所统治的国家是( ) A.桑海B.津巴布韦C.阿克苏姆D.印加 8.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特征之一,以下对其认识最全面的是 A.直接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B.有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对佛教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9.如果你穿越到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可能看不到的现象是 A.封建庄园大小不一B.农奴为领主无偿耕种 C.农民为领主无偿耕种D.领主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 10.希腊早期城邦主要靠自给农业、放牧和捕鱼为生,公元前8 世纪,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向海外殖民,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 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3 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要求】 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的状况,认识此时期欧洲文明的特征。【教学目标】 1把握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实质,用历史的眼光认识西欧城市的发展进程。 2.认识中古时期的欧洲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概述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方式,理解城市兴起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4.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与对外战争的影响。 5.梳理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查士丁尼法典》形成的过程,培养对中古时期的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1.重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 2.难点: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概念解读 材料一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材料二中世纪,为什么是中? 那是说,上面接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下面接着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进入近代了。所以中间这段就叫做中世纪。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中古时期=欧洲封建社会,5—14世纪,分西欧和东欧。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一、西欧封建社会-- “黑暗时代”5世纪末——10世纪 时间:5——15世纪 形成背景: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阅读课本第15—16页第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第15页“学思之窗”及其他课文,思考封君与封臣形成的条件是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条件: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关系:主从,契约(相互尽义务),控制力有限。 2、根据上题的结论和教材内容,绘制一幅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示意图. 3. 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评价 材料一: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上卷材料二: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特点:①等级森严,层层分封;②以契约为纽带;③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评价:一方面国王通过这一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地

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探究、学习拓展(部分)

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探究、学习拓展(部分)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简答题 1. 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区别,说明中世纪时生产关系的变化。 2. 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中世纪欧洲市民的法律地位。 3. 这段评价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理由。 4. 运用地图,了解蒙古西征的大致范围,根据相关材料说明蒙古西征的影响。 5. 请查找相关材料,了解玛雅文明是如何被重新发现的。 6.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理性”的认识。 7. 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如孟德斯鸠、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关于中国的论述。 8.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9. 查阅有关资料,理解为何同为君主制,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而君主立宪制度是英国革命的成果。 10. 思考在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过程中,西方列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又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二、论述题

11. 马克思曾论述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所遭受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谈谈你对上述论述的看法。 三、简答题 12.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 13. 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日本的胜利”和“俄国革命”指的是什么?议一议:为什么东方将在“新的精神”指引下“觉醒”? 14. 查找资料,理解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的动机及其影响。 15. 请阅读介绍十月革命的材料,进一步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1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思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 1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18. 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19.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看法,你赞成哪种看法,并说说理由。 20. 查找资料,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同步备课试题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单选题 1.艾因哈德在《查理大帝传》中写道:“凭那份地产,我就可以使某个臣属效忠,而他也会像随便哪个主教或伯爵一样好,或者还要好些。”这表明() 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2.14世纪,欧洲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原始资本快速增长B.庄园经济彻底衰落 C.市民阶层发展壮大D.农村社会结构变化 3.7-11 世纪,日耳曼地区农民发明的新式重犁,不仅能够翻耕覆盖北欧大部分地区的黏土,也能使用于沼泽潮湿地和低洼的森林地区,从而在西欧得到迅速推广。这种新式重犁的出现和推广() A.导致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B.利于工商业走向复兴和繁荣 C.加速封建庄园经济的衰落D.巩固了基督教在西欧的统治 4.有学者用下列两张示意图展现西欧迈向近代过程中国家结构的演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图 1 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容易造成割据②图 2 表示各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③在此过程中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④该历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5.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王将土地分给他的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土地分封可逐级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但高一层的封建主只能对他的直接受封人发号施令。材料表明,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 A.以封建庄园经济为基础B.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C.为建立帝国提供了条件D.建立在教会统治基础上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 一、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和了解农耕文明的优势,认识农耕文明对古代文明扩展的作用。 时空观念:从时间表顺序和空间要素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扩张历程,认识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史料实证:通过创设情境材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概述各文明帝国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认识各奴隶制帝国不同的区域性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分析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不同特点及其形成的不同背景条件,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梳理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交往的过程,培养对人类文明交流历史的理性情怀。 二、教材梳理及难点探究 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加交流,不断扩大影响。不论是农耕文明还是海洋文明,古代文明总是以征服、殖民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各种古代文明的不断对外溢出,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文明的交流与扩展,一些大帝国得以逐步建立,而大帝国的建立,又加强了各大区域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加了交流的内容,丰富了交流的内涵,推动人类从分散逐步走向整体。 (一)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社会动荡和①的产物 关系②为封臣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 影响国王或皇帝与各级封建主成为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王权加强表现15世纪晚期,英格兰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国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影响为西欧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 庄园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在④上是非自由人,他们和自由农民都要为领主服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⑤。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城市条件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 发展10—11世纪起,城市兴起;一些城市通过谈判,以赎买或暴动的方式赢得⑥ 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大学开始兴办;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三)基督教会 特点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⑦;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要求】 1、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 2、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 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自主学习与梳理】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建立背景: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二)基本特征: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 1、封君封臣制度: ①出现原因: 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内容: 封君: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封臣: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 (1)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 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2)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 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庄园制度: ①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②土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组成。 ③经营与分配: 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自耕自收。 ④权利与义务: (1)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 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和自己的份地并 交租税。 (2)自由农民: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 (3)领主: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1.王权的加强 ①趋势:封建制初期,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王权加强 ②表现: (1)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2)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3)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 ③意义: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期末温故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期末温故练习 一、选择题 1.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首先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字代替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字后来传遍世界,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阿拉伯人对文化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C.计算起源于阿拉伯地区 D.阿拉伯人的医学成就领先世界 2.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基层经济组织,庄园与外界很少发生经济联系,内部除生产农产品外,还附设一些手工业作坊,生产大部分日用手工业品。这体现出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 A.封建性 B.脆弱性 C.封闭性 D.狭小性 3.据记载,马里国王穆萨麦加朝觐,朝觐队伍至少有8 000人,其中奴隶500人,每人手执一根2公斤重的金仪仗,随后是100头骆驼组成的运输队,每头驮130公斤黄金,这说明古代马里() A.赋税沉重B.国王穷奢极欲 C.盛产黄金D.主要和伊斯兰国家贸易 4.宋元时期,柑橘、柠檬、菊花等从中国传到欧洲,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欧洲殖民者 D.奥斯曼土耳其人 5.有同学想了解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发源区域。下列建议恰当的是 () A.阿拉伯半岛 B.安第斯山脉南麓 C.东欧大平原 D.两河流域上游 6.下图是某班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讨论的内容,据此判断他们正在讨论() A.罗马帝国兴衰 C.拜占庭帝国兴起 D.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7.13世纪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中规定:任何人在织造布匹时不得在真正的羊毛中夹杂羔羊毛,倘使这样做,每匹须付10个“苏”的罚款,一半归于国王,一半归于会长与陪审员,以酬他们的勤劳。材料表明() A.城市手工业者生产受到绝对限制 B.城市管理中王权高于教权 C.行会代表国王进行城市基层管理 D.行会规范手工业者的生产

《中古时期的欧洲》自主学习(解析版)

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 通过了解中古时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 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一、西欧封建庄园 1、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 (1)时间:8世纪形成 (2)内容 地方领主为封君,其家族和亲兵为封臣。 封君为封臣提供土地,封臣要向封君效忠,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土地实行层层分封,各级贵族等级森严。 (3)评价 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一起成为统治阶级。 封建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3、西欧庄园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和城市 1、王权集中 (1)由衰落到逐步加强。 表现 15世纪,法国国王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 英国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 2、教会显赫 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地位显赫。表现: (1)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征收什一税; (2)组织上,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思想上,居民几乎都是教徒,从生到死影响一生。 3、城市自治 (1)背景: 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11世纪兴起许多城市。 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 (2)方式: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3)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兴办大学,培养人才;支持王权,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 三、拜占庭帝国(476-1453年) 1、又名东罗马帝国。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2、强盛:6世纪、查士丁尼执政时期。表现: (1)不断向西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编订《査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 《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3、衰亡 (1)原因:对外征服严重消耗了资源,游牧部族的冲突,内部矛盾的激化。(2)表现:7世纪中后期,丧失大片土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帝国灭亡。 四、俄罗斯的历史 1、9世纪(882年),基辅罗斯建立,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欧洲)的多元面貌。 知识汇总: 一、西欧封建社会 1.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封君封臣制度原因: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封臣必须效忠封君。 3.封君封臣制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 (1)封建制初期,__________,王权________。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_。 (2)西欧民族国家的基础 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_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 (1)背景: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________________。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自治: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他们以____________为基本谋生手段。一些城市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___。 3.教会 _______________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____________;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