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结构》教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芷江一中黄微
高一年级地理公开课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21日
授课班级:284班
授课人:黄微
一、课标内容: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二、三维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能够熟悉地球的圈层结构,能熟练判断各个圈层,了解其判断机理和依据,认识到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边界及特征。
地壳的组成元素及分布,地球的外部圈层
结构;
(2)、理解地震波的分类、特性,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3)、掌握地壳厚薄的分布规律、岩石圈与地壳的关系、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地球圈层结构图,掌握读图、判图的方法,培养看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平面图和三维图的结合,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球的兴趣和强烈欲望,培养学生对外部环境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地壳厚度变化规律;
(2)、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2)、地幔及软流层和岩石圈的范围;
(3)、外部圈层的界限
更难点突破:多媒体演示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板书提纲: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内部圈层
横波
地震波Y J纵波
地球内部结构
岩石圈上二莫霍
面
幔幔
地地核
核
上下外
A软流层
古登堡面
特点
二、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展示幻灯片)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是个什么日子啊?
学生回答:5. 12汶川大地震。
嗯,是的。
那一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5. 12汶川大地震,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和伤痛仍历历在目。
但是,咱们作为一名地理学习者,除了感受地震带来的伤痛的同时,还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它,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机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地震,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学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通过地震了解地球内部结构,首先就让我们到地震现场亲身体会一下。
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首先会感受到一阵剧烈的上下起伏震动,紧随而来的,则是强烈的前后左右摆动。
震动和摆动一起,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展示幻灯片)。
那么,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地震时,人们首先感受到上下波动,然后才是左右摆动呢?
学生回答:因为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纵波比横波速度更快
很好,很正确!那么从中间我们可以归纳出两个结论:一、地震的能量是以地震波的形式传递的;二、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并且纵波速度要大于横波。
地震波Y
-纵波
请同学们看到教材30页阅读内容,对照下面的表格思考:地震波有哪一些特点呢?(展示PPT)
分类
鼓励式表扬:很好!
总结:地震波的三个特点:1.纵波速度要快于横波;
2.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而横波只能通过固态;
3.传播速度随介质的改变而改变。
[板书]
引导深入:
了解了地震波三大特点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对地震波的监测来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了。
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展示幻灯片)仔细地观察地震波随深度变化规律,找到地震波具有非常明显变化的点。
引导学生读图,找到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处的明显变化:
根据特点3,当速度变化,说明介质发生改变,上下两层介质之间形成不连续面。
得出结论:两个界面分别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两个界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绘图演示]
再引导学生观察:除了两处变化外,还有没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学生找到:距地表800千米处和5000千米处。
那么这两个地方就分别把地幔和地核分成了上地幔、下地幔和外核、内核。
(幻灯片演示)
(加强学生记忆)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个鸡蛋的话,蛋壳就是地壳,蛋白是地幔,蛋黄是地核。
【精讲】
地壳:(展示幻灯片)
首先了解地壳,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地壳的范围是怎样的,厚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地壳是地球表面以卜',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部分地壳厚,海洋部分地壳薄;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
很好!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 6 千米。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是:厚度随海拔增加而增大。
地壳主要是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地壳中各元素含量如图所示(展示PPT),元素从多到少分别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接卜'来大家对照教材26页阅读内容思考:
地壳可以分为哪两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在上,硅镁层在下。
对,并且硅铝层是不连续分布的,只有大陆部分有,大洋底部缺失。
而硅镁层则连续分布。
由此可以得出,大陆部分地壳要比大洋地壳厚
那么地壳的下面是哪一层呢?
地幔
好,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认识地幔。
地幔概念: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下界面在距地表2900km深处。
地幔的分层: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顶部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以下则是软流层(幻灯片演示软流层位置),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称作岩石圈。
岩石圈的平均厚度大约为lOOTlOkm。
合作探究:软流层,横波为什么没有消失?
学生讨论
总结,解释:一般认为,软流层中的物质不呈液态或气态,而是一种熔融状态的固态[可塑性固体状态],横波可以通过。
承转: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核跟内核。
地核的特点为温度,压力,密度都非常大,并且外核呈液态。
承转:要使我们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球内部结构了解以外,还需要了解地球的外部结构层次。
那么地球的外部,是不是也可以划分为一些圈层结构呢?
学生回答: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板书]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我们从宇宙中看到地球,会发现地球外部包裹着厚厚的一层大气(展示幻灯片:宇宙中的地球)
我们要生存,要呼吸离不开大气。
大气圈是我们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它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分析:近地面大气密度大一>高度增加一>地球引力作用减小一►大气密度迅速下降到2000——3000km高空,视为大气上界。
2.水圈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水圈有哪些水体类型,陆地水有哪些类型?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水圈有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按位置又可分为海洋水。
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陆地水又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3.生物圈
地球上还有一个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生物圈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板书]o 思考:生物圈与其它圈层关系怎样?
学生讨论
总结评价:
生物圈位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与其它外部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重叠(展示幻灯片)
合作探究:地球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
分析归纳:内部圈层界限明显,各圈层之间联系不密切;
外部圈层界限不明显,各圈层之间联系密切。
随堂测验: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B.岩浆比例的不同
C.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各层厚度的不同
2.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岩石圈是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课堂小结:
学习完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边绘图演示边讲解)地球内部圈层:
讲解123456和ABC分别代表什么内容。
地
球
内
部
圈
层
示
意
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
七、课后要求:
完成《学练王》上面对应的习题。
八、教学后记:。